首页 > 渔歌子的诗句 >

渔歌子的诗句

关于渔歌子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渔歌子的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渔歌子的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渔歌子》赏析

  •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 渔歌子的诗意

  • 诗意
  •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

      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

      披着绿色的蓑衣,

      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1、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韵,以张氏此调最为着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2、西塞山:浙江湖州。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7、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8、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地起风波也。

[阅读全文]...
  • 渔歌子张志和

  •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活10年。

      唐大历9年秋冬,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宾客前来*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颜真卿为其撰写碑铭。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

      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

      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不须归”表现了渔翁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不愿意回去了。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m.ju.51tietu.net)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阅读全文]...
  • 渔歌子的诗意(渔歌子这首诗的诗意和注释)

  • 诗意
  •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緌(ruí):蝉的触须

    流响:蝉不停地鸣叫。藉(jiè):凭借、依靠的意思。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今宵:今天晚上。碧霄:青天、天空。牵牛:牛郎。渡河桥:牛郎织女渡过天河,踏上鹊桥。尽:完。几万条”的“几万”是虚指,比喻多。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本来就知道。

    同:统一的意思。

    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家祭:家中祭祀先人的仪式。

    无忘:不要忘记的意思。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题:写。临安:现在的杭州。

    邸(dǐ):旅店。题目表明这首诗是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

    几时休:“休”是停,何时停止。

    “直”是简直的意思。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分为九个州。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的意思。万马齐喑(yīn):喑:哑。千万匹马都沉默无声,比喻中国死气沉沉。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山居秋暝

[阅读全文]...
  • 渔歌子古诗的意思(渔歌子的注释和诗意)

  • 诗意
  • 渔歌子

    张志和

    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 西塞山前白鹭飞,

    táohuāliúshuǐguìyúféi 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ruòlì lǜsuōyī 青箬笠,绿蓑衣,

    xiéfēngxìyǔbùxūguī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融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阅读全文]...
  • 关于渔歌子的古诗简析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关于渔歌子的简析]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渔歌子全部古诗分享)

  • 分享
  • 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

    (其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其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其三)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其四)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其五)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阅读全文]...
  • 《渔歌子·柳垂丝》中有关春天的诗句

  • 春天
  • 《渔歌子·柳垂丝》中有关春天的诗句

      《渔歌子·柳垂丝》原文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渔歌子·柳垂丝》鉴赏

      这首《渔歌子》乃记游之作,有景致,有情趣,令人神往。

      上片前三句:“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描绘出开阔秀丽的背景:暮春天气,楚江*,垂柳轻拂,袅娜多姿,一树树鲜花,姹紫艳红,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莺歌燕舞,生机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这为作者春游渲染出欢快明朗的气氛。

      后三句:“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写作者初游:他乘坐一叶扁舟,轻轻荡着船桨,悠闲自得地从一条小河上出发,刚刚漂入开阔的楚江之时,便听到悠扬的歌声;那歌声起处,但见早出的打鱼人,已经满载着鱼儿,穿梭似地往来于江上,各自回家,他们看着丰硕的收获,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游客。这里有渔船,游船;渔人,游人;滔滔江水伴着高亢的渔歌,沓杂纷繁,热闹异常。

      一船船鲜嫩的鱼虾鳖蟹,令人垂涎。游兴正浓的作者,不肯作罢。过片“罢垂纶”之句,正是说他为渔郎之获吸引而垂钓长川,且喜有了可足美餐的收获,方才作罢。旋即以此嘉肴佐美酒,呼朋啸侣相斟酌,亦即词中所云“还酌醑”。这是一次饶有兴味的野餐,人们早自忘却了时光的流逝,直到酒足兴尽才准备回家。“孤村遥指云遮处”一句,即是准备返航时的`一幅画面:已是暮云西遮,同伴们相邀返回,可哪里是住处呢?他们遥望着远方,相互指指点点,那天边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下榻的去处。

      早在垂钓之时,船儿信自游去,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江中沙洲之上。下片后三句:“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则是写从沙洲返回的情景。“临深渡”句,《全唐五代词》作“临浅渡”,反不好。用“深”字才形象性极强,暗示出已是夜幕降临时分,船儿在水上摸黑行进,难辨深浅,人们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状,可以想见。忽然间,“惊起一行沙鹭”,打破了万簌俱寂的江空。这一句以动写静,与上文明媚春光下的莺啼燕鸣、渔郎引吭以及鸣俦啸侣形成鲜明对比。以此作结,耐人回味。

[阅读全文]...
  • 南歌子七首诗词

  • 南歌子七首诗词

      一

      懒拂鸳鸯枕,

      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

      *来心更切,为思君。

      二

      脸上金霞细,

      眉间翠钿深。

      欹枕覆鸳衾。

      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三

      扑蕊添黄子,

      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

      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四

      手里金鹦鹉,

      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五

      似带如丝柳,

      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

      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六

      倭堕低梳髻,

      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七

      转眄如波眼,

      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

      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渔歌子的诗句 - 句子

渔歌子的诗句 - 语录

渔歌子的诗句 - 说说

渔歌子的诗句 - 名言

渔歌子的诗句 - 诗词

渔歌子的诗句 - 祝福

渔歌子的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天空的古诗。 柏林古镇的古诗 哪几首关于月亮的古诗最简单 乞巧古诗的诗意和作者的来历 这种美妙的古诗 描写贾汪的古诗 无处说的古诗词 有关浓荫的古诗词 村居古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体现发现观的古诗 含有等待意思的古诗词 关于果园里的古诗 所见古诗配画容易画的 关于雪梅的古诗还 一辈子不想见的古诗词 硬笔书法抄写的古诗 含有洞府的古诗词 关于秋季的三十首古诗 现代古诗二首的资料 初中课本外的古诗 有关秋天的古诗故事 芳草在古诗词中的比喻 山东赵子龙的古诗 描写黄河之恋的古诗 古诗中数字形成的对比 含船娘的古诗 有关发奋努力的古诗词 有卉的古诗词 热爱祖国山河的古诗 二开头的古诗词儿 带物语二字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