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行纪经典语录 >

西行纪经典语录

关于西行纪经典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西行纪经典语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西行纪经典语录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陇西行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陇西行翻译赏析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陇西行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陇西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前言】

      《陇西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表现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全诗节奏短促,一气呵成,构思精巧,意蕴丰富。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古题名之一。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②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③匈奴:这里泛指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

      ④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⑤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⑥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

      ⑦断:中断联系

      【翻译】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这是西北的.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军中的烽火联系中断了。

      【鉴赏】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诗人的意思是,一走马就是十里,一扬鞭就是五里,报警的马飞快地奔驰而来。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象现在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但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这首边塞诗表现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与紧张,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所以有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信不减太白”之誉。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作者简介

      王维像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阅读全文]...
  • 陈陶:陇西行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释: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译文: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赏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阅读全文]...
  • 陪我一路西行

  •   陪我一路西行

      

      脱下今天厚厚的旧衣,明天依然往西

      脚下是飞扬着的女人灵骨粉尘

      我忘记了在哪儿睡过她们

      所以她们眯了我的眼,缠住我的脚

      这时我才知道,是多么需要一个鸣谦女人

      一个会打扫墓园的女人

      让所有的灵骨在我西行的路边开出山茶花来

      骑着九头鹿,找下一个西行路上的故乡

      

      梦想的鸣谦女人,请陪我一路西行

      一起喝酒读诗

      路上我帮你抱着沉重的乳房

      

      卸下负荷的西方,国王和臣民都不再会觉得累

      撒开双手的西方,日光下睡觉,种地,伸懒腰

      轻松自如的西方,身边都有一位鸣谦的新

      

      杨易初/诗

[阅读全文]...
  • 《陇西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 学生
  • 《陇西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维《陇西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陇西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古诗简介

      《陇西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表现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全诗节奏短促,一气呵成,构思精巧,意蕴丰富。

      翻译/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

      注释

      ⑴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⑵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⑶匈奴:这里泛指*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⑷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⑸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断:中断联系。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赏析/鉴赏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汉主东封报太*,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译文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注释

      ①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②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汉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名家点评

      《临汉隐居诗话》: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云,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陈陶则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盖工于前也。

      《升庵诗话》:后汉肃宗诏曰:“父战于前,子死于后。弱女乘于亭障,孤儿号于道路。老母寡妻设虚祭,饮泣泪,想望归魂于沙漠之表,岂不哀哉!”李华《吊古战场文》祖之。陈陶《陇西行》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谓得夺胎之妙。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雪涛小书》:唐人题沙场诗,愈思愈深,愈形容愈凄惨。其初但云“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则愈悲矣,然其情尤显。若晚唐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悲惨之甚,令人一字一泪,几不能读。诗之穷工极变,此亦足以观矣。

[阅读全文]...
  • 古诗《陇西行》赏析

  • 古诗《陇西行》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陇西行》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显然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阅读全文]...
  • 《陇西行》诗词鉴赏

  • 《陇西行》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汉主东封报太*,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诗文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赏析】: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古诗原文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译文翻译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是五里,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的痕迹,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

      注释解释

      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断:中断联系。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诗文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阅读全文]...
  • 陇西行-十里一走马诗句精解及*题

  • 陇西行-十里一走马诗句精解及*题

      【原文】: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古题名之一。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②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③匈奴:这里泛指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

      ④酒泉:郡名,在今甘肃省酒泉县东北。

      ⑤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⑥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

      ⑦断:中断联系。

      【翻译】

      军事告急,军使十里一走马,扬鞭间就是五里。保护军书送到,匈奴正包围酒泉。接到军书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

      【赏析】: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阅读训练】:

      1.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塑造了一个因军情紧急而驰马疾报的军使形象。(2分)匈奴包围酒泉,军情十分紧急,因大雪封山,烽火不能传递信息,所以军使快马加鞭传递军书。(2分)

      2、夸张(1分):走马扬鞭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就一闪而过,写出了军使速度之快。(1分)

      对比反衬(1分):关山飞雪,烽火无烟,消息难以传递,现在军书却飞驰而至。(1分)

      侧面描写(1分):本诗写的是边塞战事,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选取军使飞马告急这个侧面来写,尽显战事的紧张。(1分)

      (以上三点答其中两点即可给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阅读全文]...
  • 纪伯伦的语录

  • 语录
  •   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作家。下面请欣赏小编带来的纪伯伦语录。

      纪伯伦的语录:

      1) 我还不懂的爱情的时候,经常吟咏爱情的歌曲。然而我懂爱情的时候,我嘴里便变得没有语言,只有七,而我最终的歌曲夜归遇深沉的寂静。

      2) 用记忆拥抱着过去,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3) 我深爱着这个世界,世界也如此深爱着我,因为我所有的微笑都挂在她的唇上,而她所有的泪水都积于我的眼中。

      4) 我长久地躺在埃及的漫天沙尘里,沉默着,忘却了季节。

      5)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6)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7)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8) 我是个旅行者,也是个航海者,我每天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一个新区域。

      9) 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10) 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11) 彼此相爱,却不要让爱成了束缚:不如让它成为涌动的大海,*乃是你们的灵魂。互斟满杯,却不要同饮一杯。相赠面包,却不要共食一个。一起歌舞欢喜,却依然各自独立,相互交心,却不是让对方收藏。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方能收容你们的心。站在一起却不要过于靠*。

      12)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它本可进取却故作谦卑;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容易;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它自由 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13)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开始!

      14) 我们为错误辩护的时候,用的力气比我们捍卫正确时还强大。

      15) 人的灵魂与大自然交谈过数次,而人却站在那里,膛目结舍,也许用泪水取代了言语,因为眼泪是最得力的翻译家。

      16) 音乐像诗歌和绘画,能够描绘人的种种情感,描绘人的种种心境,说明灵魂的幻想,表示心底希冀,叙述躯体欲望。

      17) 我既不用人们的欢乐替换我心中的悲伤,也不想让忧伤在眼里凝成的泪水转而化作欢笑。

      18) 但愿我的生活亦泪亦笑:泪,可以净洁我的心灵,使我晓知生活的秘密与奥妙;笑,可以使我接*同胞,并成为我赞美主的象征与记号。

      19) 夜幕降临,花儿收拢自己的花瓣,拥抱着自己的渴望进入梦乡,清晨到来,她又开启自己的香唇,迎接太阳神的亲吻。

      20) 思想有自己的故乡,它比可见世界纯洁高尚,欢乐的乌云也无法玷污它的天空;想像有自己的画面,呈现在神灵的天空,映入心灵的明镜,灵魂得以挣脱凡尘之后,它的希望就可以化为现实。

      21) 我想与忧伤说话,却发现它是不会说话的哑巴;假若忧伤会说话,那定比欢乐还要甜美。

      22) 透过叹息与悲伤的雾霭,过去的一切展现在我的眼前;透过往昔的薄纱,我的目光看到了未来。

      23) 我的心灵深处有支歌,不喜以语词为衣;那支歌居与我的心坎,不愿随墨水注入笔端;那支歌像透明的封皮,包着我的情感,不肯像口水涌上舌尖。

      24) 我是大海的叹息,我是天空的泪水,我是田野的微笑。爱情亦如此:它是情感大海的一声叹息,思想天空的一滴泪水,心灵田野的一丝微笑。

      25) 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26) 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

      27)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28) 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29) 我们现在的社会不是用眼睛去注视,而是用耳朵去观察。

      30) 真正有智慧的老师不会仅仅传授知识给任何学生,他会传授更珍贵的东西:信念和热忱。真正的智者不会手把手地带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只会带学生走向自身能够理解的那扇门。

      31) 从来,爱不知道自己的深度。直到别离的时刻。

      32) 你不能同时又有青春又有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活,而顾不得去了解;而知识为着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寻求。

      33) 在我今日的悲伤里,最为苦涩的是我昨日欢乐的回忆。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忘却是一种自由的方式。除了黑暗之路,人不可能到达黎明。除非我的心碎了,否则它又怎能被开启?

      34) 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

      35) 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36) 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我是烈火,我也是枯枝,一部分的我消耗了另一部分的我。

      37)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

      38) 我们的心才是一块海绵;我们的心怀是一道河水。然而我们大多宁愿吸收而不肯奔流,这不是很奇怪吗?

      39) 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激励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一切工作是虚空的,除非有了爱。

      40) 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怎能歌唱呢。

      纪伯伦的语录精选:

      1) 如果你手里握满了金钱你怎能举起祝福之手呢。

      2) 当你的欢乐和悲哀变大的时候世界就变小了。

      3) 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的情况。

      4)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5) 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

      6) 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7) 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你要静守,度过你心里凄凉的冬日。

      8) 爱,除了自己,既不给予,也不索取;爱,既不占有,也不被任何人占有;爱,仅仅满足于自己而已。

[阅读全文]...
  • 纪伯伦的语录

  • 语录
  • 纪伯伦身为历史上著名的作家,自然少不了出自于他笔下的经典语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伯伦的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1、别有寄托的友谊,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撒入生活海洋里的网,到头来空收无益。

    2、用心念书,是为了避免成为不中用的人。

    3、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乐,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

    4、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5、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

    6、夸张是发了脾气的真理。

    7、听真理的并不弱于讲真理的人。

    8、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9、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臆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因为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喜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10、需要证明的只是一半真理。

    11、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12、只能和你同乐不能和你共苦的人,丢掉了天堂七个门中的一把钥匙。

    13、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14、彼此恋爱,却不要*的系链。

    15、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阅读全文]...
  • 陈陶唐诗《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全诗赏析

  • 唐诗
  •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③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④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翻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鉴赏】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是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西行纪经典语录 - 句子

西行纪经典语录 - 语录

西行纪经典语录 - 说说

西行纪经典语录 - 名言

西行纪经典语录 - 诗词

西行纪经典语录 - 祝福

西行纪经典语录 - 心语

推荐词条

爬山的说说心情朋友圈 祝自己生日快乐的说说 人心太复杂的经典说说 远嫁的心酸和无奈说说 双十一说说 深夜致自己的说说 难过的说说 女人运动的说说心情 姐妹聚会发朋友圈说说 看透亲情的伤感说说 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说说 我的前半生经典说说 想孩子的心情说说 搞笑说说 放弃一段感情的说说 带娃的心情说说 分手后不舍的说说 大人过六一的说说 心情感慨的说说 暗示关系变淡的说说 四月的说说 心情不好特别烦的说说 生病了的心情说说 失眠的说说 老公辛苦了的说说 堵车的幽默说说 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说说 发表心情的说说朋友圈 女人早上晨跑心情说说 郁闷的心情说说 宅在家的最经典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