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关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旅行的古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旅行的古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

  • 思乡,阅读
  •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羁旅思乡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赏析】

      因眼前风物勾起乡思是游子的常情,基于这种生活体验,借一景一物来发抒乡思乡愁的诗作在古代诗歌中是不乏佳作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是由明月触发故园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是借春花表达归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因笛声催动无尽的乡愁。这些诗作物我相关,情词相吻,有的真情畅达,有的深情绵渺,深受人们喜爱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李觏的《乡思》则是由落日黄昏牵惹出浓郁的乡愁的诗作,但它又不只是借对夕阳晚景的描写来寄托怀乡之情,而是着力抒写落日时所见、所思、所感,并以步步推进,层层比照的手法把乡愁表达得至深至切。

      《乡思》句句写故乡之思,但却不是在一个*面上作同一色调的渲染,而是一层深一层地把感情急切凝重地推向高潮。诗人面对着天涯落日,但在一、二两句中并未展开对天涯依稀的暮色的描写,起句即借“人言”天涯之远,已蕴游子之情,接着以“望极”而“不见”,表达作者对家乡之远——远在天涯之外——的怅惘,这样在游子之思上添一层乡关渺远的怅恨。三、四两句借眼前碧山、暮云把乡思更推上一层:远已堪恨,怎又见层层青山阻断了天涯故乡路,恨远之上又添一恨——隔;更何况这层层青山“还被暮云遮”,“隔”复又“遮”,恨何以堪!短短四句,一层进一层,一层深一层,把凝重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深婉曲折而又十分浓烈。

      这种写法在诗词中自非独无仅有。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人们熟知的,而与李觏同时代的欧阳修在《踏莎行》中也运用这种手法:“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觏是否受到他们的启迪难以推测,但是其《乡思》中感情的层层推进,是借黄昏所见的“落日”、“天涯”、“碧山”、“暮云”这些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景物激惹出叠叠情感的波涛,比李义山借助典实与欧阳永叔径直点穿“行人”以作比照来推开一层,应当说更显自然熨贴,艺术上亦有所突破。

      《蓟北旅思》

      唐·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纻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赏析】

      “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这是《艺概》作者对诗歌创作提出的要求之一。诗格卑下谓之俗,这等作品固然无多可取;而熟滥之诗,由于它了无新意,既不能向读者提供新的认识,又不能向读者提供值得玩味的新的审美对象,无疑更加缺少存在的价值。刘熙载的“避熟”的要求其实并不低。诗人们要达到这一要求绝非易事,尤其在写那些已经被前人反复吟咏的题材的时候。诚如严羽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然而张籍毕竟避开了这个“熟”字。这也正是《蓟北旅思》往往被不同时代的诗歌编选家垂青而没有淹然无闻的原因所在。

      《蓟北旅思》新在哪里?通读全诗不难发现它主要新在“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这结末的两句。

      “折柳枝以送人远行”,是唐代的*俗。唐代很多诗人都把这一细节写进赠别和思乡的篇章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来攀枝苦,应为别离多。”(王之焕:《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无不是传诵千古的佳作名句,张籍在《蓟北旅思》中也写折枝,但和他人并不雷同,他所采取的角度和借以体现的情思都有异于前人。如果以崔湜的《折杨柳》、元淳的《寄洛中诸妹》与之比较,就越发可以证明这一点。

      元淳的诗如次:“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题书凭雁翼,望月想蛾眉。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元淳的这首诗和《蓟北旅思》颇有几点相似。诗人离家甚远,是其相似之一。元淳和家乡有万里之隔,张籍离故土亦很遥远。张籍故乡何处?历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和州人(今安徽和县),一说为苏州人(今江苏境内),一说少长于和州而祖籍于苏州。从这首诗的前两句看,他的家乡当在“吴”地:他“望乡国”而歌“白纻词”,而“白纻歌”正是吴地的一支舞曲。由吴地到蓟北(今天津以北),自然是十分遥远的了。诗人有家不得归去,是其相似之二。元淳“归不得”的原因,诗中已经写明:“谁堪离乱处”,正处在离乱之中;张籍诗中则未写出,也许是到蓟北公干因某种原因滞留下来,但滞留时间不短则是肯定的,这从第一句的“日日”、第三句的“长因”、第八句的“折尽”可以看得出来。借杨柳以抒发思乡之情,是其相似之三。元淳和张籍的诗都以最末一句为结穴,都在这结穴之句中刻划了一个动人的形象。但元淳笔下是诗人自身的形象:一名女道士手抚杨柳向着故乡掩面而泣;张籍笔下的则是一株杨柳,一株立于清清客舍旁侧的杨柳;它虽然青翠葱茏,向南的枝条却已被人折尽。这遭到破损的杨柳本不及“掩泪向南枝”入画,但由于它破损的原因——枝条为思乡情浓的人所折,反而获得了特殊的美感。它更启人遐思:折枝本为送友,送友又惹起乡愁;杨柳向南的枝条既被折尽,那折枝的诗人胸中的思乡之情已经掀起多少潮头?物尚如此,人何以堪?诗人思乡之苦已溢出胸臆弥漫于客舍,弥漫于蓟北了。

      崔湜在《折杨柳》中写道:“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这无疑是一首代言体的征妇诗。诗人同样借助折柳表现思念之情。但这种感情抒发还是比较直接的:由思夫而导致折柳,以折枝表现思夫;张籍思乡之情表现于杨柳时则更加曲折深沉,这已为前言。当然这种曲折深沉是就结句而言。在《蓟北旅思》中并不缺乏直抒胸臆、直接表白的句子。但正因为诗的前二句颇多直白,所以结束时出现的这一杨柳的'形象才含蕴着极丰富的情感,并给全诗增加了含蓄和蕴藉的意味。

      《蝶恋花旅月怀人》

      清·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是“旅月怀人”,其实仅上阕便已题无剩义,下阕乃更深一层,是作者由此而来的万端感触。

      起首三句写月。“疏帘”乃词人旅居之处。“才数尺”并非实写,而是道出月光之明丽皎洁,正因为此,所以隔着“疏帘”才仍能使人感到与月相距如此之*。“乌鹊惊飞”一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几句而来,表面上进一步写月光之明亮,以至于使乌鹊疑为天色将曙而惊飞起来,其实是将“无枝可依”的身世之感暗寓其中,隐隐道出旅况之萧条。月本无心,光明如初,一片洁白,而观者有意,境随情生,所以词人在“白”之前冠以“伤心”二字。“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又凝对这素月的遍地清辉?此时偶闻邻家笛声,于是顿起故人远别之思。四、五两句写“怀人”,所怀者为何人不得而知,但词人在旅途中,月光下,寂寞时,偏偏想起了他,可见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而必是能与之心意相通者。“万里”写与“故人”相“隔”之远,而且这“万里”之间又非坦途,那“故人”更远在“关塞”之外,可见要想与之谋面是极难的事。“南楼”典出《晋书·庾亮传》,后来代指骚人词客乘雅兴所登临之处,如李白诗曰“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此处泛指邻家。“梅花”即笛曲中之梅花落或梅花引,后代用为别曲之代称。“谁弄”二字表面上是疑问,其实在惊诧中还带有责备的意思,因为那遍地月光已自令“疏帘”下的词人“伤心”了,蓦然间“南楼”上不知何人又吹起呜咽的笛声,岂非更令他魂不守舍?而那笛客所吹者偏偏又是“梅花”,这专述离情别意的名曲使词人益发思念万里关塞相隔的故人,相思而不得相见,耳畔偏又有别曲萦绕,这旅途月下笛声中的“怀人”滋味,真不知该是何等的凄楚。

      词写了一半,“旅月怀人”的题义似乎已写尽,其下阕头三句,词人又回过头来写这个“旅”字,进一步揭示出自己的客况穷愁与内心隐忧。“蟋蟀”声声,好象*在“灯前”,正是《诗经·七月》中所谓“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所写的季节,表明秋意已极浓了。唯有孤灯相伴,客中寂寞之状已然可见,何况还是一位“病客”,更何况连蟋蟀都来相“欺”!至于蟋蟀们究竟是如何“欺病客”的,二、三两句作了交待,词人说因为它们的声声鸣叫搅得人无法入睡,于是自己的“清影”只好在月下灯前“徘徊”不止。其实,“徘徊”的举动正说明心绪纷乱,其“影”甚“清”又说明诗心之苦现于形体,竟是清癯如许了,这些都是“欲睡何由得”的真正原因。词人不明说,却反怪蟋蟀相“欺”,更见出词风委婉与愁绪之深。最后两句,词人由“蟋蟀”怪到“墙角芭蕉”,厌憎它挡住了月光,以至于“遮掩窗儿黑”。“生”是语助词。本来“墙角芭蕉”是应带有几许诗情画意的,原该是诗人画家们眷顾的对象,况且此刻它又正在月光下、秋风里“瑟瑟”摇曳,更应使人生出几分怜爱,然而词人却偏道出一个“憎”字,若非他身负如此文名,有这样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艺术气质,几乎让人疑心为焚琴煮鹤之辈。这一切看似不好理解,其实清人谭献《箧中词》在评这首词时,仅以“忧谗”二字便揭明了个中原委。至于“谗”从何来,且不必深究,反正词人之忧心与忧状在词中都已表露无遗,而“遮掩窗儿黑”恰恰不过是古人所谓“浮云蔽日”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总体来看,全词形象鲜明,从令人“伤心”的月光到“病客”的“清影”以及隐隐笛声、“瑟瑟”芭蕉,都使读者觉得宛在目前。而且,词的上阕“怀人”之旨既十分彰明,但又不是一泻无余;下阕写“忧谗”之情虽稍隐晦,但也不是无可捉摸,形象与情感融为一体,笔致曲折却不失之晦涩,的确可当得上“婉约”二字。

[阅读全文]...
  • 村行古诗词

  • 村行古诗词

      古诗原文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译文翻译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注释解释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创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于淳化三年。

      诗文赏析

      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而偏远之地,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偁极大的抚慰,他曾在《听泉》诗里自嘲说:“*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阅读全文]...
  • 山行古诗词鉴赏

  •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诗文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翻译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青枥: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

      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

      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

[阅读全文]...
  • 《燕歌行·并序》古诗词

  • 《燕歌行·并序》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歌行·并序》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燕歌行·并序》

      作者: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

      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调曲》旧题,前人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张公: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3、"汉家"四句: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参《通鉴》213卷)。汉将:指张守珪将领。"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4、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榆关:山海关。逶迤:连绵不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5、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6、凭陵:逼压。

      7、穷秋:深秋。腓(一作衰):变黄。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8、"身当"二句:一写主帅受皇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

      9、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10、城南:长安城南,当时是百姓居住区;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此泛指东北战场。

      11、边风飘飖:一作边庭飘飘,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宁。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12、三时:早、午、晚。阵云:战云。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

      13、死节:为节义而死,此指国捐躯。

      14、李将军:指汉将军李广,能征善战,在战场上常身先士卒,又体恤将士,被后世视为好将军的典范。事见《史记·李将军传》。

      【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啤

      2、啵夯鳎

      3、金:钲,行军乐器。

      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 解除重围。

      7、铁衣:指远征战士。

      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 泪。

      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0、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韵译】: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 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 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旅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旅字的诗词

  • 旅夜书怀

    杜甫〔唐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宿

    杜牧〔唐代〕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秋夕旅怀

    李白〔唐代〕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生查子·旅夜

    彭孙遹〔清代〕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枕*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蓟北旅思

    张籍〔唐代〕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江南旅情

    祖咏〔唐代〕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瘗旅文

    王守仁〔明代〕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朱敦儒〔宋代〕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旅寓安南

[阅读全文]...
  • 古诗词鉴赏《秦女休行》

  • 古诗词鉴赏《秦女休行》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秦女休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手挥白杨刀,清昼杀雠家。

      罗袖洒赤血,英气凌紫霞。

      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

      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素颈未及断,摧眉伏泥沙。

      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

      「翻译」

      西门有秦氏之女,名女休,其色美如琼花。

      她为了祖宗亲之仇,手持白杨刀,大白天前去刺杀仇家。

      她衣桩上洒满了仇人的鲜血,赢得了为亲人报仇的好名声。

      *之后,她逃至西山,被关吏所擒获。

      她的夫婿是燕国王,今日她却被诏拿入狱。

      虽然她明知犯刑如履虎尾,可是她却丝毫也不畏俱。

      正当她低眉伏于泥沙之上,行将就刑之时。

      忽传来金鸡放赦的消息,赦免了她的死罪。

      她比古代的侠义之女聂政姊毫不逊色,她的事迹受到*的热烈颂扬。

      「赏析」

      《秦女休行》全诗描写一个秦氏女报仇杀仇家的侠肝义胆形象(侠女形象),作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叙事具体,气势充沛,足见作者独具的思想特色及艺术成就。

      此诗是据三国时曹魏的音乐家、歌唱家左延年所写纪事诗《秦女休行》的拟作。李白此诗具体作年不详,王琦《李太白年谱》、詹鍈《李白诗文系年》、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均无提及。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东汉末年,发生了一个妇女的`父亲为“凶豪”所杀,她为报父仇,手刃暴徒,自首遇赧的故事(它的原型见《后汉书》卷八十四《庞淯母传》及《三国志·魏书》卷十八《庞淯传》)因其“义烈”,流传甚广。不但左延年歌咏此事,晋初诗人傅玄也据此写过一首题目与左诗相同内容颇有出入的杂言诗。大诗人曹植在《鼙鼓歌》五首之四《精微篇》中曾说“女休逢赧书,白刃几在颈”,并把她和哭夫而山崩的“杞妻”,上书朝廷愿代父*的提萦及向赵简子解说,为父脱罪的女娟等历史上有名的烈女相提并论,可见秦女休在当时影响之大。

      全诗首二句写秦氏女的貌美,蕴含美德。“挥手”四句言其报仇*,誉声远播。挥刀、杀仇、洒血,扬名,干净利落;“直上”八句言其有备而来,身陷囹圄,无所畏惧,被邀遮而羁押之后,无所畏惧,是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素颈未断之时,皱眉而卧,任凭发落;末四句写其命运结局:朝廷宽赊,名垂万古。

[阅读全文]...
  • 古诗词

  • 文学
  • 古诗词(精选10首)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精选10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沁园春·雪》

      朝代:现代作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3、《长恨歌》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阅读全文]...
  • 关于西湖的古诗 旅行的唯美句子

  • 唯美,西湖,个性
  • 1、憧憬一段任性的旅行,最好在青春飞扬的时节,最好有个遥远美丽的目的地,最好能伴阳光前行,最好,有你。

    2、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同意就能飞

    3、人生就是一场单程的旅行,即使有些遗憾,我们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与其纠结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微笑着,珍惜未来。因为生活,没有如果。

    4、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终止。走过的路成为背后的风景,不能回头不能停留,若此刻停留,将会错过更好的风景,保持一份*和,保持一份清醒。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这就是人生。

    5、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乐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

    6、生活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就在那一去无返的火车上。与那些新人和旧人们共同经历吧!也许这就是一个人无法抗拒的命运,有你、有我、也有他。

    7、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也有伤心的,既有令人兴奋的,也有令人灰心的,既有美妙的风景,也会有称不上景、只有风的地方。人生就是要感受美丽的、善良的,丑恶的、病态的。而只有在充满了艰辛的人生旅途中,始终调整好自己观风景的心态,才能做到人在旅途,感悟人生,享受人生。

    8、我们为什么要旅行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地方,一旦离开,就回不去了,或者应该说总觉得自己回不去了,于是,我们不断地离开,去旅行,斗志昂扬地摆脱地心引力,证明自己,不是,苹果。

    9、旅游,尝试着走出去,你才会发现,世界远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一呆几十年所看的那样,你会结识不同的人、听到各种曲折的故事、交到一辈子的朋友。

    10、旅行还在继续,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又孤单的。我提着行李,独自一人向远方走去,夕阳将我的身影拉得斜长,可我,仍在旅行的路上徘徊。等待着每一辆经过的车,让我走到更远的地方。

    11、浪费可耻,跟团游就是一种可耻的浪费行为,匆匆踏入一个景点,活轮吞枣般在标志性建筑前拍照,少了一份缓慢,一步停顿,一种发现,一个驻足,一份解读,一种链接与内化。

    12、如果有可能,我带你去远行。躺在德德玛的草原,数最亮的星。如果有可能,我带你去远行。坐在外婆的沙滩,看最白的帆影。如果有可能,我带你去远行。爬上那座山,听最圣洁的经。穿越茫茫人海,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一份宁静。

    13、世俗的纷扰,生活的琐碎使人精疲力尽,黑夜下,撕开那张面具尽是怠倦的容颜,无神的瞳孔,我迫切想逃离这周遭被钢筋混凝土堆架的城市,停止每日在车水马龙的市井里忙碌的穿梭,可是,我却迈不开步伐,怎么也走不出那个圈……

    14、我想一个人旅行,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行程,走过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抛开尘世的纷扰,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奢侈地享受旅不问人,行随己意的潇洒。

    15、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独自旅行,或许中途曾有人同路,但终将各自走散。这就是时间给我们的答案。

    16、旅行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宽阔自己的心境,忘掉不顺心,迎接新的开心。旅行是在寻找新的美丽,追逐新的感观世界,丢掉多余的自己,遇上最真实的自己。

    17、人生是一次旅行,在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与每一个美丽景色,都有可能成为一生中难忘的风景。我们无法猜测即将迎接什么样的风景、目的地在哪儿,可是前进的脚步却始终不能停下,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在任何地方停留,只有在前进中学会选择,学会体会,学会欣赏。

    18、跟你的恋爱啊,好像是去一个遥远的异国旅行,沿路都很开心,就算心里知道绝对没有机会在那里定居。

    19、我做过很多大梦,比如打算满世界旅行,但年与时驰,志与日去。好些年过去了,我还是坐在这里,没有出发。

    20、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凌晨,随着滑轮接触地面,飞机一阵抖动,我终于说出了最后一句再见。

    21、我想去旅行,一个人背包,一个人旅行,一个人目睹沿途的风景,拿着相机,拍下沿途上的风景,记录沿途的心情。

[阅读全文]...
  • 旅行的诗句有哪些(旅游古诗句大全唯美)

  • 旅行,旅游,唯美
  • 小时候读着古诗词,对诗里描写的那些场景充满了好奇,那时总是在脑海里幻想,幻想那一个个奇幻的景色,总有有一天要亲眼目睹那些真实存在着的美景。

    抽出闲暇时间

    探访那些千年美景

    跟着古诗词去旅行

    看旅途风景

    品读路上的人生

    01

    西 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西湖,是从小藏在心里的梦,是梦中的艳遇江南。

    西湖之美,不分季节

    它在不同的季节绽放着不同的美

    永远令人那么期待

    每次在西湖游玩,

    都会忍不住感叹

    不愧是人间天堂

    安静,又能打动人心

    漫步西湖

    听风抚过湖面

    时而伫立桥头

    将美景尽收眼底

    在这里

    总是会不自觉的放慢脚步

    大概是西湖的美让人忍不住停下

    生怕辜负这美好的画面

    山、水、树、塔、亭子

    悠悠的融在一起

    构成一幅五颜六色的画面

    悄悄地成了画的一部分

    晴天、雨天、雾天、雪天

    就像不同的调味料

    把西湖烹饪出各种不同的味道

    置身西湖,我想,此时

    任谁眼中也容不下其他杂物了

    眼中尽是眼前的美好

    02

    洞庭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唐 刘禹锡

    如今的洞庭已经长大,湖烟波浩瀚,气势恢宏,像是从儿时长成了大人已能独当一面。

    洞庭湖是一个抒写温情的地方,这里有君山岛的爱情,神奇*泪的牵引,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的呼唤,还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寻觅。

    来到这里,你必然会钟爱于洞庭湖的温情,蛰伏于那婉转悠扬的魅力。

    03

    泰 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唐 杜甫

    泰山,五岳之首,置身于此感慨它的雄伟壮丽,它一年四季的风景都令众人惊艳。

    站在临*山顶的地方,能俯瞰整座城,真不愧像诗中所说的一览众山小,身在最高中,还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真想让时间就此停住,让蓝天白云下的风景再多留一会儿,让我欣赏美景的时间,再久一点儿。

    泰山的春

    春天是泰山的童年,是泰山的青春季,是最值得一看的热烈芬芳的好时节。

    春季的泰山风光异常美丽,万物复苏,明媚春光,阳光下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

    泰山的夏

    夏虫蝉鸣,夏花绽放,街角公园,美景洋溢,一场美好生活的光景拉开帷幕。

[阅读全文]...
  • 桃源行古诗词鉴赏

  • 桃源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源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

      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荡着船不知远*,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

      行(xí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鹿为马:史载赵高欲作乱.恐群臣不听,乃指鹿为马,凡言鹿者皆被杀。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

      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乃修筑长城。由于工程浩大.环境艰苦,死了不少人。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避时:逃避乱世。

      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

      桃源:代指桃花源。

      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

      薪:柴火。

      渔郎”二句:本自《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桃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诸语。漾舟,泛舟。

      世上:指渔人。山中.指桃源中人。

      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有“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

      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宁:岂。

      赏析:

      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之意。

      “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等。

      “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自由*等生活的向往。

      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句子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语录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说说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名言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诗词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祝福

关于旅行的古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古诗中的意象概念 荷花荷叶的自创古诗 关于健康在我心的古诗 关于七律长征的古诗*水韵 赞美祖国的古诗现代诗 有关心情的古诗词 李白赞美洛阳的古诗 有名的廉洁的古诗词 带有风字的五字古诗 初三几首写月的古诗 初中回忆的古诗词 茶与中秋的古诗词 不知道何去何从的古诗 比喻工匠精神的古诗 自创青春的古诗词 有关描写西湖的古诗词 游子吟古诗的故事视频 *凡岁月三宝念的古诗 关于寻求爱情的古诗 清新脱俗的古诗词队名 表现淡定的古诗词 含甲字的古诗 秋天的画陪古诗图片 描写农事活动的古诗 宝宝的古诗词 与好友分离时的古诗 主题是神话的古诗 跟瑶字有关的古诗词 描写兰州的有名古诗 查看相聚的古诗 描写龙的姿态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