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赞美荆门的诗词 >

赞美荆门的诗词

关于赞美荆门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赞美荆门的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赞美荆门的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

  • 送别,阅读,文学
  • 《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开故乡,固然会产生依依不舍之情,而长久旅居他乡的人,更会有浓浓的乡思。李白《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首联直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颔联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坐船刚刚还在三峡里穿行,*所能见到的处处是崇山峻岭,待到渡过荆门山,长江江面突然开阔,浩瀚渺茫,*都是*旷的.原野。这使长期生活在蜀地的诗人欣喜万分,并迅即将这种感受写入诗中。两句中的第二字炼得好,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野,着一随字,将群山与*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这种观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视点(李白坐的船在前进)不断移动形成的。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文选·吴都赋》刘渊林注:大荒,谓海外也。)颔联写的是远景,短短十个字,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确有咫尺应须论万里之妙,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景:月下飞天镜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李白在《古朗月行》里曾说: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本诗的意象恰恰与此相反,是说天上的月亮飞到水中。云生结海楼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江岸辽阔。颔、颈二联,一远景,一*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旷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尾联二句,拍合到题面上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它为故乡水。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恋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诗题云送别,就是尾联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沈德潜评此诗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不免过于拘泥。还是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得好:结二句得象外于环中,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意得象外,余音袅袅,富有情趣。

[阅读全文]...
  • 渡荆门送别古诗词

  • 送别
  • 渡荆门送别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渡荆门送别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去游玩。

      蜀地的崇山峻岭,随着开阔的江汉*原的出现而消失,长江浩浩荡荡的在原野上奔涌向东。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度过的。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诗人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离情别绪”吧。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总之,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阅读全文]...
  • 《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

  • 送别
  • 《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开故乡,固然会产生依依不舍之情,而长久旅居他乡的人,更会有浓浓的乡思。李白《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首联直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颔联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坐船刚刚还在三峡里穿行,*所能见到的处处是崇山峻岭,待到渡过荆门山,长江江面突然开阔,浩瀚渺茫,*都是*旷的.原野。这使长期生活在蜀地的诗人欣喜万分,并迅即将这种感受写入诗中。两句中的第二字炼得好,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野,着一随字,将群山与*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这种观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视点(李白坐的船在前进)不断移动形成的。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文选·吴都赋》刘渊林注:大荒,谓海外也。)颔联写的是远景,短短十个字,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确有咫尺应须论万里之妙,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景:月下飞天镜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李白在《古朗月行》里曾说: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本诗的意象恰恰与此相反,是说天上的月亮飞到水中。云生结海楼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江岸辽阔。颔、颈二联,一远景,一*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旷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尾联二句,拍合到题面上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长江水自蜀东流而下,所以诗人称它为故乡水。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恋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诗题云送别,就是尾联长江水送我离别之意。沈德潜评此诗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不免过于拘泥。还是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得好:结二句得象外于环中,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意得象外,余音袅袅,富有情趣。

[阅读全文]...
  • 霜落荆门江树空全诗(霜落荆门江树空全诗赏析)

  •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离开家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怀着对新奇世界的美好幻想,对前途的憧憬,在秋天乘船顺流而下,经清溪、渝州、三峡向楚地进发。当他途径荆门时,写下了《秋下荆门》一诗,原文如下: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霜落荆门江树空”,深秋时节,荆门开始下霜了,江边树木的叶子已经落尽了。这年秋天,诗人从家乡出发,乘船顺流而下,当舟行至荆门时,已到了深秋降霜的时节。荆门山上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林落尽了树叶,再加上荆门以东的江面变宽,诗人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于是,诗人用一个“空”字来形容视野的辽阔,写出了山明水静的景色特点。

    “布帆无恙挂秋风”,布做的船帆完好地挂在桅杆上招引着秋风。这是诗人第一次离乡远游,旅途相当顺利,在当时,从蜀地乘舟到荆门,一路上有无数险滩暗流,要顺利经过,多半要凭借运气。诗人第一次出蜀就遇到了这种好运气,于是,他借用“布帆无恙”的典故写旅途的*安顺遂,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愉悦之情。

    “此行不为鲈鱼鲙”,我这次远行不是为了品尝那美味的鲈鱼脍。此时,诗人踌躇满志,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想到自己的*生抱负,于是,点明自己远行的目的。与当年的张翰相反,诗人此次远游是离乡。诗人曾经说过,“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此番远游,虽然距离家乡越来越远,却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

    “自爱名山入剡中”,因为我喜欢名山大川,所以才去剡中。这次远游,诗人并没有确切的目的地,“剡中”只是诗人理想之地的代称。剡中即今浙江嵊州,多名山佳水,风景秀丽。诗人此次远游的目的是游赏楚地的名山大川,这个目的与诗人所设想的实现理想的方式有关,诗人不走科举道路,他希望能够通过游历,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来获得引荐。

    年轻的诗人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抱负离开了家乡,对于自己,他有着十足的自信;对于未来,他有着美好的憧憬,他认为一切都会像这段旅途一般顺利。在这种昂扬精神的激励下,诗人不以离乡为苦,不为深秋萧瑟而愁。因为,年轻的诗人清楚,在奔赴理想的旅途中,只需以昂扬的精神气,大踏步地走下去。

[阅读全文]...
  • 《秋下荆门》赏析

  • 秋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

      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诗鉴赏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

      乘船东下过荆门,就出了蜀地。这首诗作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霜落荆门江树空”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如今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因为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勾勒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将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恺之写信给殷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表明诗人旅途*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传达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此行不为鲈鱼鲙”,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

      “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于是命驾便归。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就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造成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 “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彩。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弃其前者,而就其后者,那么李白呢?他对后者的态度明朗—— “此行不为鲈鱼鲙”。对前者呢?诗人没有明说。但联系诗人的一生,尤其从其青年时期的诗作可以明确知道诗人素有远大抱负,其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与张翰弃名爵而取鲈鱼鲙的态度恰恰相反,另一方面,自视不凡的李白,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一举而至卿相。因此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仅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抒发了年青诗人“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读来无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整理:zhl201701

[阅读全文]...
  • 李白:渡荆门送别诗词鉴赏

  • 李白,送别
  • 李白:渡荆门送别诗词鉴赏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阅读全文]...
  • 秋下荆门_秋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秋下荆门》,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阅读全文]...
  • 渡荆门送别古诗(渡荆门送别翻译及赏析)

  • 送别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内容主旨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译文

    我驾舟远渡荆门山之外,来到古时楚国之地旅游。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青山渐渐消失,*野一望无际。长江滔滔奔流,流入广袤荒原。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的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阅读全文]...
  • 渡荆门送别翻译全文(渡荆门送别古诗的意思)

  • 送别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收录《唐诗三百首》,是李白出蜀离乡,所见而作的诗。本诗特色就是移步换景手法,就像咱们跟着作者一步步走出川所见的景色,用极为精确和凝炼的语言描绘出长江从高山而下后流入荒野*原之中的壮阔景象。诗人笔锋雄健,描绘景色宏大壮阔,意境高远。最后两句,说出*青山,奔腾的流水就像送自己出行万里一样,别样调侃,不失活泼。李大诗仙,笔法惊人,鬼斧神工!

    万里送行舟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赞美荆门的诗词 - 句子

赞美荆门的诗词 - 语录

赞美荆门的诗词 - 说说

赞美荆门的诗词 - 名言

赞美荆门的诗词 - 诗词

赞美荆门的诗词 - 祝福

赞美荆门的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心凉的句子 随性洒脱的句子 形容胖的幽默调侃句子 形容孤独的句子 关于真心的句子 夸人可爱的句子 愧疚的句子 哭的句子 沉痛悼念的句子 见证成长的优美句子 优美句子十个字 关于孩子成长的唯美句子 夸酒量不错幽默的句子 独立宣言经典句子 带冒号的句子 幽默冲业绩的句子 知足常乐的句子 小清新句子 关于故人的唯美句子 展望未来的句子 吃早餐的句子 描写希望的句子 诗和远方的文艺句子 工作正能量句子 唯美浪漫的句子 幽默降温句子 形容花美的句子 变与不变的哲学句子 人生如花经典句子 描写皱纹的优美句子 关于浪漫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