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关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与古琴有关的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与古琴有关的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描写古琴优美的诗词

  • 优美,阅读,文学
  • 描写古琴优美的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词吧,诗词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的诗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古琴优美的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白居易《对琴酒》: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琴匣拂开后,酒瓶添满时。角尊白螺醆,玉轸黄金徽。未及弹与酌,相对已依依。泠泠秋泉韵,贮在龙凤池。油油春云心,一杯可致之。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只应康与籍,及我三心知。

      白居易《夜琴》: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听弹古渌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

      白居易《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气,木应正始音。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白居易《对琴待月》: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白居易《琴酒》: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若使启期兼解醉,应言四乐不言三。

      白居易《听幽兰》: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白居易《弹秋思》: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白居易《听弹湘妃怨》: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张祜《听岳州徐员外弹琴》: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王昌龄《琴》: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辩经纶。

      白玉蟾《听琴》: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心造虚无外,弦鸣指甲间。夜来宫调罢,明月满空山。声出五音表,弹超十指外。鸟啼花落处,曲罢对春风。

      卢仝《风中琴》: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常建《听琴秋夜赠寇尊师》: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常建《张山人弹琴》: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推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管。

      刘允济《咏琴》: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

      李益《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讵欲匣孤响,送君归夜泉。抚琴犹可绝,况此故无弦。何必雍门奏,然后泪潺湲。

      杨巨源《僧院听琴》: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

      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吴筠《听尹炼师弹琴》: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杨衡《旅次江亭》:扣舷不有寐,皓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实上,寂寥寒江深。

      方干《听段处士弹琴》: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贺《听颖师琴歌》: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贾岛《听乐山人弹易水》: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拓展:从古琴曲走进古诗词的内容

      微微细雨,清爽的风,这样的天气,让本月14日在西安万邦书城参加学生作文版组织的《听古琴之韵,享心灵之旅》活动的同学们,更加真切地体会了一次古琴的灵韵,而在欣赏古琴曲的同时,*时那些难懂的古诗词,也变得容易理解起来。

      14日下午2时许,参加活动的10名同学一来到现场,就被摆在面前的.古朴的古琴吸引了,12岁的薛佳试着摸了摸古琴,“和我弹的古筝有些不一样!”她回头对妈妈说。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琴,终南书院的古琴教师曹伯恩为大家讲解了古琴的历史以及古琴的发展。当同学们听到大诗人王维、白居易以及大词人苏东坡都是古琴高手时,不禁发出感叹声。在曹伯恩讲解古琴的间隙,终南书院的古琴教师袁僖为大家演奏了《*沙落雁》、《长门怨》等名曲,沉浸在幽远空灵的古琴曲中,很多同学慢慢地闭起眼睛欣赏。“听着文豪大家和古琴的故事,我觉得我一下子走进了古诗词里。”薛佳说,妈妈以前让自己背过王维的《五绝·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以前总是理解不了这首诗,不过现在听着古琴,再想起这首诗歌,似乎眼前就出现了空旷的山谷,茂密的森林,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偶尔有小松鼠在溪边喝水,让人觉得心里特别安静美好。”薛佳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力,写东西不好看,没想到今天发现自己想象力还是不错的。“我就是看着是学生作文版的活动才带孩子来的。”一位学生家长说,自己就是希望孩子多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知道的多了,也就不怕写作文干巴巴的没啥可写的了。

      听完了古琴知识讲座、欣赏完了古琴曲,终南古琴社社长赵宽涌把学生作文版的同学们招呼到了自己身边,并且拿出了自己很名贵的一把古琴,“大家都可以来试试,弹一下。”他说。“太好了,我要试试。”一直在学古筝的赵子琪在赵宽涌手把手地指导下,拨弄琴弦弹出清脆的声音,她很兴奋。随后,参加活动的同学们都试了一次,虽然只是弹出了几个很简单的音符,但还是让大家很高兴。“多了解一些东西,就会觉得生活多一些乐趣,希望你们作文版多举办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多开阔眼界。”

[阅读全文]...
  • 描写古琴的唯美句子(有关古琴意境的古诗词大全)

  • 唯美,意境
  • 泡一壶香茗,焚一炉檀香,看窗外半天红霞,远处的山脉雾霭氤氲,紫气轻逸,似有古人姗姗而至。嵇康说“素琴挥雅操”,李白回应“浪抚一张琴”。王维纳闷这些家伙在说什么,无论如何不能让人看轻自己,便也插上一句“山月照弹琴”。吕洞宾一听,原来是在玩飞花令,毫不含糊地接了一句“趯倒葫芦掉却琴。”

[阅读全文]...
  • 描写古琴优美的诗词

  • 优美
  • 描写古琴优美的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词吧,诗词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的诗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古琴优美的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白居易《对琴酒》: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琴匣拂开后,酒瓶添满时。角尊白螺醆,玉轸黄金徽。未及弹与酌,相对已依依。泠泠秋泉韵,贮在龙凤池。油油春云心,一杯可致之。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只应康与籍,及我三心知。

      白居易《夜琴》: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听弹古渌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

      白居易《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气,木应正始音。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白居易《对琴待月》: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白居易《琴酒》: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若使启期兼解醉,应言四乐不言三。

      白居易《听幽兰》: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白居易《弹秋思》: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白居易《听弹湘妃怨》: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张祜《听岳州徐员外弹琴》: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王昌龄《琴》: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辩经纶。

      白玉蟾《听琴》: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心造虚无外,弦鸣指甲间。夜来宫调罢,明月满空山。声出五音表,弹超十指外。鸟啼花落处,曲罢对春风。

      卢仝《风中琴》: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

      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常建《听琴秋夜赠寇尊师》: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常建《张山人弹琴》: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推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管。

      刘允济《咏琴》: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

      李益《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讵欲匣孤响,送君归夜泉。抚琴犹可绝,况此故无弦。何必雍门奏,然后泪潺湲。

      杨巨源《僧院听琴》: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

      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吴筠《听尹炼师弹琴》: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杨衡《旅次江亭》:扣舷不有寐,皓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实上,寂寥寒江深。

      方干《听段处士弹琴》: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师。

      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贺《听颖师琴歌》: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贾岛《听乐山人弹易水》: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拓展:从古琴曲走进古诗词的内容

      微微细雨,清爽的风,这样的天气,让本月14日在西安万邦书城参加学生作文版组织的《听古琴之韵,享心灵之旅》活动的同学们,更加真切地体会了一次古琴的灵韵,而在欣赏古琴曲的同时,*时那些难懂的古诗词,也变得容易理解起来。

      14日下午2时许,参加活动的10名同学一来到现场,就被摆在面前的.古朴的古琴吸引了,12岁的薛佳试着摸了摸古琴,“和我弹的古筝有些不一样!”她回头对妈妈说。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琴,终南书院的古琴教师曹伯恩为大家讲解了古琴的历史以及古琴的发展。当同学们听到大诗人王维、白居易以及大词人苏东坡都是古琴高手时,不禁发出感叹声。在曹伯恩讲解古琴的间隙,终南书院的古琴教师袁僖为大家演奏了《*沙落雁》、《长门怨》等名曲,沉浸在幽远空灵的古琴曲中,很多同学慢慢地闭起眼睛欣赏。“听着文豪大家和古琴的故事,我觉得我一下子走进了古诗词里。”薛佳说,妈妈以前让自己背过王维的《五绝·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以前总是理解不了这首诗,不过现在听着古琴,再想起这首诗歌,似乎眼前就出现了空旷的山谷,茂密的森林,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偶尔有小松鼠在溪边喝水,让人觉得心里特别安静美好。”薛佳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没有想象力,写东西不好看,没想到今天发现自己想象力还是不错的。“我就是看着是学生作文版的活动才带孩子来的。”一位学生家长说,自己就是希望孩子多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知道的多了,也就不怕写作文干巴巴的没啥可写的了。

      听完了古琴知识讲座、欣赏完了古琴曲,终南古琴社社长赵宽涌把学生作文版的同学们招呼到了自己身边,并且拿出了自己很名贵的一把古琴,“大家都可以来试试,弹一下。”他说。“太好了,我要试试。”一直在学古筝的赵子琪在赵宽涌手把手地指导下,拨弄琴弦弹出清脆的声音,她很兴奋。随后,参加活动的同学们都试了一次,虽然只是弹出了几个很简单的音符,但还是让大家很高兴。“多了解一些东西,就会觉得生活多一些乐趣,希望你们作文版多举办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多开阔眼界。”

[阅读全文]...
  • 古琴指法详解

  • 文艺,体育
  • 古琴指法详解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古琴指法详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您的阅读。

      一、挑

      1、着弦于一徽与岳山1/2至3/5处。

      2、吃指深度为食指第一关节1/3至1/4处。

      3、大指、食指充分弯曲所形成的两个*面相垂直(食指作九字状),大指搭于食指第一关节中央不可偏上或偏下。

      4、中指邻弦或隔一弦或隔二弦扶弦作支撑,与食指皆同弦面成45度,中指右侧面与所扶弦成80至90度角,即右手略向右倾斜落于琴面。

      5、挑的本质为大指由弯变直的动作,挑前食指离弦约一厘米,然后大指伸直将食指蹬出击打琴弦,用力方向为斜向下,击弦过程中,指甲与弦正交或略斜交。

      6、挑后,大指控制食指不碰前弦。

      二、勾

      1、着弦于一徽与岳山1/2至3/5处;

      2、中指同弦面成45度,吃指深度为中指第一关节1/4处扶在弦上将弦下压一至二毫米,然后斜向下以掌关节为圆心。中指微弧状态的长度为半径画弧;

      3、中指第二关节在勾的过程中一般不可弯曲,偶尔可微曲,似自行车涅闸或招手动作、

      4、勾后扶在下一弦,吃指约第一关节的2/3处,继续勾时再调整为1/3。

      三、大

      1、左手大指有两个按弦点:指尖、关节。指尖在甲肉相交处(即甲根),关节在一二关节交界的凸起处,指尖按弦时大指呈微弧状,甲面与所按弦约45度斜交,关节按弦时大指伸直。指尖虚按前弦(关节按弦是为使过弦连贯);

      2、虎口撑起,甲面与琴面垂直,重心在大指。其他四指松弛,定吟揉弦时如“不倒翁”;

      3、所按位置为琴谱所示徽位的左相切位置而非对准圆心(泛音时须对准圆心);

      4、其他手指呈微弧形,手掌内壁为弧状,整个手似握一椭形物;

      5、*移:即大指连续过数条弦时除最后一条用指尖其他皆用关节按,大指保持伸直状,以小指掌关节处抵于琴面作支撑,过弦完毕后抬起,整个过程似跷跷板的一个回合。

      四、名

      1、名指按弦依然有两个按弦点:指尖、关节。指尖在第一关节左侧面*甲处,关节在*一二关节交界处侧面。指尖按弦时名指弯曲呈弧状第不可整体伸直或局部伸直(折指),关节按弦时名指伸直,重心移至关节处;

      2、左手任何手指按弦皆遵“所按位置为琴谱所示徽位的左相切位置而非对准圆心(泛音时须对准圆心)”的原则,除六、八、十一这三个徽位为右相切

      3、指尖按弦时,名指与弦面约45度,中指第三关节可压在名指第三关节上助压二不可整个中指压于名指;

      4、关节按弦是在“双掐起”时或连续过弦(即一指管多弦)时,名指伸直以便中心移至关节处,名指整体躺于琴面,指尖虚按前弦。

      延伸阅读:著名的古琴和琴曲

      一、古琴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着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这只是造琴名家)

      二、琴曲

      离骚忆故人龙翔操凤求凰杏花天影夜雨南窗渔樵问答鸥鹭忘机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普庵咒关山月忆故人汉宫秋月秋江夜泊流水关山月梧叶舞秋风*沙落雁。

      周朝:作为宫廷里雅乐伴奏,以弹右手散音为主,弦数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作为歌唱的伴奏。作为纯器乐弹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见于《吕氏春秋》、《列子》)。着名琴师有春秋时期的钟仪、师旷,战国时期的伯牙、雍门周。着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汉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当发展。着名琴论专着有桓谭的《新论》、蔡邕的《琴操》、扬雄的《琴清英》、刘向的《琴说》。着名琴曲有《聂政刺韩王曲》、《蔡氏五弄》、《别鹤操》、《饮马长城窟》。

      魏晋南北朝:出现一批向往超世隐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时代的戴喁、宗炳、柳恽和柳谐。其他着名琴家有魏晋的蔡琰(文姬)、阮咸、刘琨。着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重要琴论专着有嵇康的《琴赋》、谢庄的《琴论》、麴瞻的《琴声律图》、陈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发明减字谱,制琴术的发展。着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贺若弼、王通、王绩和唐的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着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渔歌调》。琴论专着有薛易简的《琴书正声》。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制作。阁谱、江西谱、浙谱的流行。北宋时调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统,琴僧有夷中、知白、义海则全、照旷。文人琴家有欧阳修、沈遵、崔闲、苏轼;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杨瓒、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实、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潇湘水云》、《渔歌》、《泽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论专着有朱长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笺》、刘藉的《琴议》、陈敏子的《琴律发微》、则全和尚的《节奏—指法》等。现存较早的减字谱谱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广记》中的《黄莺吟》和宋杨瓒的《紫霞洞琴谱》(佚)。

      明朝:琴派兴盛,著名的琴家有徐仲和、严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鸿》、《*沙落雁》、《渔樵问答》、《释谈章》等。琴论有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况》,刊印琴谱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谱集,琴家有:庄臻凤、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龙翔操》。琴论有戴源的《鼓琴八则》、蒋文勋的《琴学粹言》、庄臻凤的《琴学心声—凡例》。

      *代:着名琴人有:闽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张孔山、诸城派的王溥长(心源)、王露(心葵)、王鲁宾及黄勉之、杨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闻阁琴谱》)、《醉渔唱晚》、《长门怨》、《关山月》。论着有杨宗稷的《琴学丛书》、祝桐君的《与古斋琴谱》、陈世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谱的引进。(《琴学丛书—琴镜》)。

      现代前期:琴社活动盛行,琴论有周庆云的《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今虞琴社编的《今虞琴刊》,*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历代琴人传》。琴曲有《忆故人》、《泣颜回》。古琴改革的推行。

[阅读全文]...
  • 古琴赏析

  • 音乐
  • 古琴赏析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琴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人们认识古琴,一般是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在《笑傲江湖》里,它能让正邪两派高手结为知音,琴箫相和,共谱一曲“笑傲江湖”。在电影《功夫》中,它被描述成为功力强大的绝门武器。但是许多导演又琴筝不分,比如《功夫》吧,但它用了古筝配的音乐。有很多其它的电视剧明显把古琴放反了。这令许多古琴家深感气愤和悲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古琴的历史的内涵:

      关键词:琴之古;琴之美;琴之颂

      一、琴之古

      古琴是*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做琴,*代为区别于其它乐器,才*惯地叫做古琴或七弦琴。在众多的音乐当中,琴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音乐的。西洋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小提琴、钢琴。古琴的历史很悠久。相传在伏羲时就有了。

      虽说“伏羲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琴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编辑成书的,古琴从产生到流行于人民之中并被写到诗里收入《诗经》,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说古琴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是比较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的。

      在*古代,古琴的地位最为崇高,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古琴所崇尚的“中和、雅正”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至今较早出土的琴为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中的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前者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后者距今则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二、琴之美

      1、意境美

      古琴的造型精美,音色圆润清脆,音响细腻,丰富多变。古人演奏古琴,非常讲究。演奏之前,要沐浴更衣,点上香柱,然后双腿盘坐,把琴放在腿上或桌上演奏。古琴由于长期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法器”,积淀了异常深厚而又丰富的哲学、文化意味,并因此而获得特殊的魅力。

      古琴本来只是一种与瑟、筝等一样的普通乐器,只是后来被文人选中,使其地位逐渐显赫起来。文人在众多乐器中独独选择了它,一定是有它的特别之处。那么,这“特别之处”是什么?作为乐器,最重要的是它的表现力。“意境”是古琴的一个重要的魅力资源,“意境”实为*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独特美学范畴。*的古琴主要为文人雅士自娱的室内雅乐,所以追求的正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早在六朝时代古琴音乐就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法、弹奏法、指法等等体系,故历有琴道或琴学之称。

      古琴的意境应该和它独有的物理性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表现力密不可分。共鸣箱、琴弦的构造决定了琴的基本音色,而音色直接关系到琴乐的内涵和地位。

      (1)古琴共鸣箱:就是整个琴体,但它不同于其它乐器是由木板胶合而成,而是直接用一块整木掏空而成,箱壁厚而粗糙,故其音响深沉、浑厚、结实,有古朴、苍茫的神韵。

      (2)就弦的长度来说,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一般均在一一0cm以上。有效弦长长,则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

      (3)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以余音绵长不绝为特点的古琴,其独特的走手音是其它任何一种乐器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古琴有一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

      2、人体美

      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适(约长一20cm,宽20cm,厚6cm),结构紧凑(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方体),具有整一性。它就象一个匀称而完整的人体,紧凑、协调而又大小适中,具有人体的风韵。一张琴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雁足、等。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

      而且,琴的式样的变化也正好与每一时代不同的人体美的观念相适应。唐宋时代,女人以丰满为美,明清时则以纤弱为美。与之相应,唐宋琴便体大,轮廓圆柔饱满,虽有“唐圆宋扁”之说,然其丰满厚重浑圆则基本一致。而明清之琴则较为瘦硬,轮廓分明。尤其是清琴,其腰度较窄,冠角较尖。我们从不同时代的古琴形体上,即能见出不同时代的人体美的观念,领略到不同时代的人的风韵。

      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一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一2个月及闰月。

      3、文墨美

      古琴与其它乐器的另一不同,在于它从不作任何的`装饰,特别地追求朴素大方。在琴上唯一所能做的装饰是书法和印章,镌刻于琴的背面。这类铭文一般包括:琴名和题词。在这琴名与题词中,最能体现古琴的人文韵味。

      (1)琴名

      首先,绝大部分琴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名字不是种类的品牌,而是个体的名称,这是其它任何乐器所没有的。

      例如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九霄环佩”琴(唐琴),其音色柔美悦耳,有天上仙乐之概;“大圣遗音”琴发音清脆松透;成公亮先生藏“秋籁”琴(唐琴),音色古雅透静,温和圆润。

      (2)题词

      琴上的铭文除了琴名之外,往往还有琴主或名人的题字,使琴获得书香之气和风雅之韵。

      4、苍古美

      在所有的乐器中,除了出土的乐器如编钟、编磬等历史更久远之外,在人的手中一直使用的乐器,唯有古琴最为古老。一般乐器的使用通常不超过一百年,而古琴则达几百年甚至千年之久,

      (1)旧木:材料的历史感

      数百年前的古琴,其木料自然陈旧,具有历史感。即使新琴,也必须用陈旧的木料来制作。一般是用百年以上的桐木、杉木为面板,梓木为底板。其木源大多为棺木和房木。旧木的使用使古琴在质料上获得历史感与苍古美。

      (2)断纹:外观的历史感

      古人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较常见的有蛇腹断、梅花断、牛毛断、龙纹断、龟纹断、冰裂断等。应该说,断纹是古琴之历史感与苍古美的最直接的视觉表征。

      (3)发音苍劲松透:音色的历史感

      古琴由于所使用的木料和特殊的制作方法,其音色本来就较其它乐器古朴、苍劲、低沉、浑厚,具有历史风韵。老琴由于长期使用的振动和木质的疏松,往往使琴音变得更为苍松透润,这是古琴历史感与苍古美的最重要的听觉特征。

      三、琴之颂

      *古代文人与古琴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的古代文献记载表明,*文人一直是古琴音乐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古琴的创作、演奏、赏析和传播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琴乐寄寓了*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象司马相如弹奏《凤求凰》卓文君表达爱慕之心;汉魏时期的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都为千古传颂。“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阅读全文]...
  • 古琴的历史发展

  • 发展,历史,体育
  • 古琴的历史发展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先秦时广为流行,汉魏六朝是古琴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琴的历史发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古琴的历史

      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据说有五弦。后文王、武王各增一弦,琴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它经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诗经》中有“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就是指此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琴家,在《吕氏春秋》里,第一次记述了伯牙鼓琴,钟子期解音的故事。春秋时著名的古琴家有师旷、师襄和师文等人。孔子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的乐,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长67公分(后世琴长120公分左右),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其形象与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图腾——夔龙相似;继十弦琴之后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七弦琴,该琴面板较*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面板与底板组成匣式结构,尾部为一实木,音量较小,共鸣效果也不太好,面板上没有音位的标志“徽”,演奏技巧侧重右手,表现性能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西汉中期到三国之际,随着相和歌的兴起及艺术性较高的相和大曲的盛行,琴开始与笛、笙、筝、琵琶等合奏,琴的形制有了重要的改进,此时的琴有七弦,面板完全*直,尾部实木部分已改为与主体相联的共鸣箱,音量扩大,左手可自由移动演奏滑音,面板外侧有十三个标志音位的小圆点“徽”,按纯律构成四个八度大三和弦的泛音列,因此,音域较宽,表现性能高。

      汉以前,琴曲的传授全靠口传心授,到汉魏之交,创造了初期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汉魏六朝是我国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制作亦有相当的经验,此时的琴不仅是一种独奏乐器,而且是相和歌乐队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在文人士官中大大流传,把琴作为必学的“六艺”之一,并创作了大量的琴曲。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风操》等。

      二、唐代以来古琴的发展

      琴在唐代继续发展,唐初至“安史之乱”,琴家主要是整理旧曲,创作方面以董庭兰的《颐真》为代表;“安史之乱”到晚唐,是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以陈康士的《离骚》最为突出。此时琴已传入日本,在日本宫廷中十分盛行,《幽兰》的乐谱——唐卷子本《碣石调·幽兰》谱至今仍在日本保存。唐琴体大、身圆、漆色富贵喜伏羲式,北京故宫珍藏着盛唐开元时期的“九霄环佩”琴。此琴形体饱满,上髹紫漆,间杂朱砂后补之色,声形俱佳,为传世之极品。

      宋时琴大大发展,宋太宗本人就爱听古琴演奏,还将古琴的七弦增为九弦,并为之改旧曲,创新调。宋徽宗赵佶曾搜罗天下名琴藏于万琴堂,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雷威的杰作“春雷”。因此,宋文人大夫偏爱古琴音乐,琴乐在社会昌行一时。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善琴,琴的演奏技艺大有提高,形成众多流派,如京师琴派、江西琴派、两浙琴派等。宋琴体扁身薄,黑色髹漆,多为连珠、仲尼式。

      金章宗时非常珍重“春雷”,临终还用“春雷”殉葬。这张名琴被人掘出,由耶律楚材赠与当时著名琴师万松老人,流传于民间。

      元琴外型基本仿照唐宋琴所斫,但出现了方额、深舌罗汉腿(护轸——琴轸右面垂下之物,又称凫掌),漆色出现了斑剥色(黑黄、黑红等隐杂色)。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收录唐宋之前艺术珍品40多首,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并于1425年刊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明琴,线条流畅造型秀美,并出现了不少前代没有的琴式,其中最负盛名者是弘治、嘉靖年间的著名斫琴家祝海鹤(字公望)所创的蕉叶琴,形态旖旎秀逸,蕉叶卷边优雅生动,音色圆润透净,为琴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清末民初,古琴走向衰落,弹琴人渐少。

      三、古琴的演奏形式

      古琴有四种传统的演奏形式,即独奏、琴箫合奏、琴歌伴奏和参加“雅乐”合奏。

      古琴是优良的独奏乐器,琴声古朴浑厚,数以千计的传统古琴曲,从流传至今的古曲《幽兰》、《高山流水》等曲可以看出,任何喜怒哀乐的感情或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在古琴上都能表达无遗。且历史上的古琴总是和文人骚客联系在一起,表达高风亮节及怀才不遇的情感。

      琴箫合奏在2000多年前汉代就已流行,从出土的雕塑和绘画中常见这种演奏形式。

      琴歌伴奏是古琴音乐中的重要形式,在现存琴曲中有*一半是专为用琴伴奏而写的声乐曲,如《古怨》、《黄莺吟》、《苏武思君》、《胡笳十八拍》和《关山月》等,都富有深刻的感染力。

      文人隐逸与古琴历史典故

      *古代士人在生活中比较注重精神自由和文化品位的追求,但不少士人或因政治上遭排挤,或因对社会现实不满,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既不能实现政治报负又不甘心就此沉沦,自暴自弃,于是只好寻找生活中的乐趣,琴棋书画是最能代表士人特殊文化素质的生活方式,荀子在《乐论》中指出:“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在士人生活中抚琴听曲是美妙的精神享受,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悠扬的琴声能把人带入神奇美好的意境,使得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桓谭在《新论》中说:“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宋代朱长文说,“天地之和,其先于乐。乐之趣,莫过于琴”。(《琴史》)琴成为士人身份的象征。

      古琴最早创制于周代,据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其后关于古琴的创制者说法不一,其中有伏羲、神农、舜、炎帝等,虽是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史料中的制琴者都是古之圣贤者。“古之圣王是以‘德’作为其人格生命的表征,但这并不意昧着圣王同时也是音乐家,换言之,这里也就显露出一个重要的契机,古琴应该不只是一种乐器,它的价值也不在于演奏,而是在于作为修身养性,进而教化天下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而这也就是何以远古传说的创制者古代圣王被推为古琴的创制者的缘故”。

      古琴音乐的确能够制造恬和的心境,它的声音“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灌灭而不闻,*和、中正、舒适、悠闲,合于中和之道”,所以“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桓潭《新论·琴道》)早期的古琴并非士的专利品,但春秋战国士阶层崛起后,琴与士的关系使得到确认。魏晋以后,琴逐渐脱离民间,成为主要流行于士及上层社会的乐器。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的琴家或是好琴之人都与隐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想对现实有作为的庄子,为无数隐士开辟了一条“隐心”的道路,他认为“鼓琴足以自娱”。嵇康、阮籍等竹林隐士,都是善琴之士,田园隐士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晋书·陶渊明传》)。做中隐的白居易酷爱音乐,善弹琴,他在《好听琴》之中写到:“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本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甚消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几度遭贬的王维,过着参禅悟佛,亦官亦隐的生活,与好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不论真隐、假隐、时隐、心隐,隐士们都不忘“手挥五弦”。

      的确,*古代文人集“琴、棋、书、画”于一身,审美理想要求古雅、含蓄与个人内心的自省,要求符合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协调与中庸,而隐士史文人申的特殊群体,在保持士的总体人格上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傲、自由、自我的独立人格,并通过隐逸将自己与俗辈区别开来。可何者为雅,何者为俗,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认识,不同人物的观念中,也有不同的认识。士人阶层认为,官场为俗而隐逸为雅,正如陶渊明所说:“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某,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他们或隐中藏仕,仕中恋隐,或仕中恋隐,归依于隐,隐中藏仕,需要在这对矛盾中找到心理上的*衡点,就要借助一定形式来抚籍心灵,抚琴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因为琴“具天地之元气,养申和之德性,道之精微寓焉,故鼓琴者心超物外,则音合自然,而微妙有难言者,此际不别有会心耳”,“琴具十二音律之全,之准备清浊之应,抑扬高下,尤足传其事,物之微妙,故奏其曲,更能感人心而对物情也。”使人可“性然自怡,处穷独而不闷”,最后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

      其次,古琴音乐中宣扬儒家的等级尊卑观念,无论是仕中藏隐者还是隐申藏仕者,都是乐于接受的。“大弦者,君也;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文工武王加而弦,合君臣思也。宫为君,商为民,徽为事羽为物。”(《琴操·序首》蔡邑)。一弦为君,二弦为臣,三弦为民,四弦为事,其申-弦于琴等于君王于国,君权无上的观念进一步强化;二弦、三弦中己包括了两方面的尊卑观在内,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确定,即“礼”,为天子、诸侯、大夫、士等各级人的登记确定,即官与民,富与穷的地位划分,这符合士人们的观点。

      再次,古琴大量琴曲中都表现山水诗意之境,使得有着隐逸情结的士人们,无论处于何处,都能通过弹琴体味山林之乐。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绚,西下娥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兀重。”其实山水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与*人有着特别的关系——人以自然依赖远大于对它的征服,对它的顺应也远大于对它的改造,这便成了*人与自然的独特关系人以自然为友,努力亲*自然,保持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互相支撑、互相依存,而不是西方那样是对立的,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等命题即由此而来,在早期的《流水》中通过对流水的形成过程(由涓涓细流到积成深潭到汹涌入江)的描绘,象征一种精神,一种人格或人的成长过程(童年的天真,青年的求学与磨练,中午的成熟),这使抚琴者产生一种万物某合、浑然无间的感受,只要心灵-接触到自然就会发生共鸣,将一片自然风光转化为一片心境,一种感悟这完全是隐者遥远高洁,遗在独立的.心境意蕴的表述。

      第四,古琴“*心”。儒家强调以琴养心之正,除去心中浮暴不*之气,使之归于*和,如范仲淹说“清静*和性与琴会”,欧阳修说“欲*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苏轼说“散我不*气,洗我不*心”,在专制的封建君主统治下,士人们所捍卫的“道”是无法实现的,官场上的失意者或是当时社会政治的不合作者,心中无比的疾愤,却无处倾诉。“今贤者隐退伐木,小人在位食禄,悬珍奇,积百谷,并包有土,德泽不加,百姓伤痛,上之不知,王道之不施,仰天长叹,援琴而鼓之”(《琴操》),如嵇康、阮籍二人生活不在“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的魏晋时期,他们的“非汤武而薄周孔”、“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的理论是对集权制度的最大怀疑和否定。他们无法公开表露,寄于诗文,又恐落人口实,只得隐没在琴曲申,他们选择“隐”的方式栖身于丘壑,在园林山水申抚琴自娱,寄托自己的忧愤和情思,来“散不*之气”、“洗不*之心”。

      第五,古琴的美学思想受道家影响颇深,隐士大都信奉老庄自然无为的思想,追求清虚、恬淡的生活,注重修身养性,力图摆脱世俗生活的庸俗和繁琐,这无疑又使古琴与隐逸走到了一起。而且道家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但通过自身的修炼,遵循一定的方法,可以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不死的。对修炼者来说,首先要“去物欲,简尘事”。就是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名利的奢望,道家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的物质利益,势必会劳神伤身。古琴申要求敦厚、淡泊,正是符合这种清静无为,淡泊明志的道家思想,其实笔者认为在此之中,也包含了隐者对政治灰心后的无奈,意在使自身不再受名利无所累。在这里又有必要说到古代君王抚琴的情况,来区别与隐士抚琴。君王抚琴不是为隐逸,“古之圣明帝王所以正心修身说国*天下者,咸赖琴之正音是资焉”。(《诚一堂琴谈·集论》),最多不过是在处理繁忙政务之后,娱情养性的一种行为;他们更多看中的可能是道家可以达到的“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养生功能,用古琴宣扬的君权至上和标榜盛世的功能来炫耀政绩可能是他们的初衷。有称琴长三尺六寸半等于一年365日,琴徽十三个为一年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琴弦定音宫商角羽等于金木水火土等。可以认为这一象征是包含了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太民安这一“盛世”的意思在内。当然皇帝本身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些还是诗人、艺术家,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文人大致相同,所以君王抚琴也非偶然。

[阅读全文]...
  • 古琴如何调音的方法

  • 方法,文艺,体育
  • 古琴如何调音的方法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汉民族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那么古琴走音了应该怎样调音呢?下面是关于古琴调音的教学视频。 

      一、F调(正调)的调弦方法

      第一步,先调其中一根弦,通常我们将五弦定为A音。可以借助调音器或电话免提的声音,先调好五弦,这里是利用散音。

      第二步,利用五弦调七弦,将七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弦调四弦,将四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四步,利用四弦调六弦,将六弦五徽的泛音与四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弦调三弦,将三弦五徽的泛音与六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五弦调二弦,将二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调一弦,将一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二、降B调(紧五弦)的调弦方法

      在正调的基础上,将五弦升高半度音。即将五弦五徽泛音调至与三弦四徽同高。

      三、C调(慢三弦)的调弦方法

      在正调基础上,将三弦降低半度音。即将三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五弦五徽泛音同高。

      四、降E调(紧二、五、七弦)的调弦方法

      即在紧五弦的基础上,先将七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四徽泛音同高,再将二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七徽泛音同高。

      五、G调(慢一、三、六弦)的调弦方法

      在慢三弦的基础上,将六弦七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再将一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

      技巧一:细数“拍音”辨微差

      当两个相差很小、非常接*的音同时发出时,可以听到“呜—哦—呜—哦—”的强弱交替的混合音,称为“拍音”。两个音的频率相差多少赫兹(Hz,频率单位),则每秒钟内可以听到多少个“拍音”。当听到紧凑的“呜哦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相差稍有点大;当听到很熟缓的“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已经非常接*,在不影响演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已基本校准;当已听不出“拍音”时,说明已经完全校准了。

      技巧二:“推拿”蝇头辨高下

      许多朋友在校音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两个音非常接*时,尽管能听出它们的不同,却怎么也分辨不出孰高孰低。这时可以在两个音都弹出后,迅速用右手指将被校弦的'蝇头往左或往右用力推挤(蝇头能够被推移的幅度非常微小,但所引起的弦的松紧变化足以使音高发生变化),听听“拍音”的变化。若往左推蝇头,“拍音”变缓或消失,说明该弦音偏高了(弦偏紧),应略松该弦琴轸;反之,若“拍音”变得更急促,说明该弦音偏低了(弦偏松),应略紧该弦琴轸。同样道理,若往右推蝇头,则“拍音”变缓说明该弦音偏低(偏松),应紧轸;“拍音”变急说明该弦音偏高(偏紧),应松轸。

      技巧三:“矫枉过正”防跑音

      在演奏中最不希望发生的,就是事先校好的琴“跑音”了,如同脱缰的野马——骤然松懈,或如蠢动的春虫——七扭八歪。一般来说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琴轸松动,二是蝇头松紧不*衡。仔细观察一下琴弦、绒剅、琴轸以及琴头岳山部位,就不难发现,琴弦在岳山边沿与琴体紧密接触,这一点和琴尾“龙龈”之间的弦长是有效弦长(如图),其松紧程度决定着该弦的音高。而在岳山边沿的外(右)侧的蝇头、绒剅(又名绒扣,即拴弦的丝绳)部分,虽属于“无效弦长”,却牵制着琴弦的松紧。正常情况下这两部分的松紧程度应该是一致的,蝇头不会发生左右滑动,弦音稳定。而当调弦时旋动琴轸后,绒剅部分的松紧程度发生了变化,随即传递到琴弦的有效弦长部分,使之随之变松或变紧。但由于弦与岳山接触紧密,摩擦力大,很容易出现蝇头滑动阻滞而使其左右两部分松紧不完全一致。这时调好的琴,其实是处在一种“不稳定状态”下,随着演奏的进行,受琴体和弦振动的影响,蝇头会继续向着较紧的一侧微微移动,于是弦音就“跑”偏了。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矫枉过正”,即每当旋动琴轸调弦后,用手指轻轻推按蝇头(紧轸弦则向右推,松轸弦则向左推),并向下按一按该弦,使弦和蝇头克服岳山阻滞,滑动到松紧*衡的位置,即可有效地防止跑音。

      技巧四:多重校验证律法

      当七根弦都校过一遍后,理论上各弦都应已校准。但由于听音辨音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在逐一校调的过程中将这种音高误差逐渐传递和放大,最终使最后一根弦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千万不要忽视了弦音校验的作用。前面介绍调弦定音法时,步骤⑧和⑨实际上正是通过不同弦上产生的某一相同泛音进行相互校验的过程,称为泛音同声校验。

[阅读全文]...
  • 研究现代古琴音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措施论文

  • 音乐,艺术,传承
  • 研究现代古琴音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措施论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需要使用措施的场合越来越多,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那么措施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究现代古琴音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措施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古琴音乐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古琴音乐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古琴音乐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特征。古琴艺术是我国特有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音乐艺术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现代音乐文化传承者们与古琴艺术家们面临的重要难题就是怎样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古琴艺术。文章主要初步研究现代古琴音乐的艺术特征,便于更全面的了解古琴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前景,通过提出古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方式,更好地保护古琴音乐从而促进古琴音乐在现代创造出更大的音乐艺术价值。

      关键词:

      艺术特征;古琴;传承与保护;发展;

      引言:

      古琴音乐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象征着*古代文人不同阶层的音乐层次,凭借它独一无二的音乐艺术特征,创造了悠久的古琴文化历史,在2003年在众多*传统乐器脱颖而出,代表*悠久的音乐文化历史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分别对古琴音乐中音色、旋律等几个部分进行古琴音乐的艺术特征探索,进一步为古琴音乐的传承保护列出具体可行的研究措施,使古琴音乐更好地为大众所熟知。

      一、古琴音乐的艺术特征

      1、独特的音色特征

      古琴整体扁*,偏长,因其独一无二的形态结构,在演奏过程中会发出浑厚的音色。它的弦较长,在弹奏的时候,琴弦会产生明显的起伏,这一过程略长,导致琴音宛转悠扬。此外由于琴弦的震动幅度较大,随之产生的音频也相对较低,因此,音域范围基本集中在中音与低音区。古琴的腹部主要是由面板和底板组成,相对产生的共鸣腔不大,这些音色特点使得古琴发出的声音沉稳、厚实,具有磁性,振动的琴音伴随着古琴的各个结构散开,给听者一种朦胧、唯美、富有意境。古琴音乐的优柔内敛依靠于音色特点,根据乐器的结构以及材质的不同之处,音色也各不相同。比如琵琶、扬琴、古筝等,这些乐器发音铿锵有利力,琴音却较为短暂,二胡的音色悠扬漫长但是不够清爽。各种比较下,只有古琴的音色柔中带刚,浑厚稳重,虽然内敛但感觉包容万物[1]。古代文人士大夫们正是因为古琴朴素独特的音色以及它所带给听者的意味无穷才钟爱它。

      2、独特的音乐旋律

      古琴乐曲中,大部分旋律是呈单声部线性延展演奏的。这一艺术特征主要是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受到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理念和“礼乐”制度的影响。我国从古至今一直追求和*统一,也就是“和”的思想观念。这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存在。“和”作为我国古代正统思想的象征不仅体现在礼法上还体现在音乐演奏中,古琴音乐旋律基于这种思想也没有过多分化。另一方面,在古琴演奏中,其实更多注重的是旋律与演奏者歌声的协调,一般是一字一音的形式,旋律一般是单声部线性的,刚好与古琴音乐旋律的单声部完美协调,再结合古琴音乐中独特的音色配合弹奏,给听者一种虚幻缥缈的感受[2]。这些都使古琴音乐在提现了我国“和”的哲学思想的同时,又符合了本身独一无二的音乐旋律艺术特征。

      3、节奏的非固定性

      古琴音乐特别一点是,它的节奏是不固定,自由的,一般伴随着弹奏者的气息而改变。演奏过程中,一般是以“句”为一个单位,配合歌唱者的呼吸和旋律的起合相对应变化。与固定的乐曲节奏相比较,古琴音乐中更注重的是流畅和情绪表达,强调的是琴声与万物自然之间的和谐,这就要求不能以固定、刻板的音乐节奏去打破它[3]。演奏者不同情感状态的变化影响着整体演奏的效果。这种古琴音乐节奏变化的艺术特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在古琴音乐中古代文人雅客们注重对精神、韵味、意境的美好追求。

      4、独特的意境特征

      古琴音乐的意境特征主要受古代禅宗哲理影响,历史上许多古琴演奏者以及文人士大夫们都有着丰富的禅学修养,古琴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达出的意境也与禅学修养存在着一定联系。古代人们通常用“清、微、淡、远”来形容古琴音乐所表达出的意境,以此象征着古代文人士大夫们追求淡泊名利的境界,体现出超脱于功利性的意境特征[4]。古琴音乐不仅集创作、演奏、歌唱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演奏古琴参透禅宗哲理,有利于修身养性,调养身心。比如,欧阳修学*琴技,致使疾病治愈的真实事迹为古琴界所熟悉。弹奏古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参透禅宗哲理的艺术活动。它将宇宙、社会、人生作为一个整体,以弹奏的琴音反映古代人们所追求的意境美,并通过多重思索达到“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境界。

      二、古琴音乐传承保护面临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演奏是文人雅客们重要的交流技能。古琴因此也成了古代文人们表达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古琴中所蕴含的禅宗哲理、艺术审美以及悠久历史等,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艺术观、世界观、宗教观等。在清朝灭亡后,一直到20世纪末的这段时间,国内战乱频繁、社会环境混乱,对古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消极影响。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文人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少,使得古琴文化的保护传承失去了重要的文人基础,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直到进入2l世纪后,古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才开始逐步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在2003年古琴进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后,国家更加强了对古琴艺术的重视[5]。虽然,从政策、经济、宣传等不同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古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主要有以下:1.古琴音乐中所包含的人文哲理与悠久历史很少被重视;2.真正领会古琴文化悠久历史的古琴演奏者与相关职业者太少;3.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古琴的长远发展仍然存在巨大危机,古琴音乐渐渐与“雅”越走越远。

      三、传承保护古琴音乐的具体措施

      1、筹建*古琴博物馆

      古琴音乐虽然是世界非物质化遗产,但在*仍然没有专门的展示博物馆。湘楚地区作为古琴音乐文化的起源之地,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了五十三张古琴,是仅有的古琴收藏较多、质量较高的博物馆。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在全国各地建立*古琴文化博物馆,建成的古琴博物馆,可以用于展览、琴具研究、文化传承、民众普及等等,古琴博物馆的建立一定会为我国古琴音乐传承和保护起到巨大的作用。

      2、全面普及古琴文化

      目前,我们应该全面地向大众普及古琴音乐艺术,但是仅仅依靠琴社的微薄之力是远不够的,应该寻求当地*的宝贵支持。通过制定相关古琴文化保护条例,全面宣传这类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宝贵音乐财富,同时也可以联系广告媒体、电视节目等进行宣传。比如在联系古装电视剧,将古琴音乐用于插曲和剧中人物表演,以此介绍古琴艺术知识等方式。尽管这种渠道带有一定的商业性,但是对于古琴文化的宣传效果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此外,还需要*方面提供相应的活动支持,使日常商业活动和古琴文化展示结合在一起,让人们意识到古琴文化的珍贵之处,成为像古代山水画一样人们从心里向往、喜爱的文化遗产。

      3、加强对古琴音乐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研究史料文献是保护我国古代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古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尽管部分琴谱已经由前辈整理、归纳编为《琴曲集成》等,虽然已发表,但是仍有不够完整,多部古琴文献史料散落各处[6]。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古琴文化文献史料的补充研究,这些零星的文献资料同样具有非常可观的探索意义,寻找并将这些史料文献并加以梳理整合,这也是我们现代研究古琴音乐文化的重要工作,同时为我国保护和传承古琴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4、调动古琴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从古琴演奏家的角度考虑,首先他们要具备奉献精神,努力获得国家、当地机关对于古琴艺术的支持,用具体的工作成果来调动古琴相关工作者的积极性并为琴社的发展谋求福利。纵观目前*各个地区的古琴发展状况,不少古琴相关人员仍然全力为保护和传承古琴音乐文化遗产而努力,并且能够创造不朽的成绩。除此以外,还要强调古琴相关人员在琴乐传承中的独立自主性。古琴音乐是属于民间的文化资源,它土生土长,从民间汲取力量茁壮成长。古琴这种个体独立的特点便决定了古琴相关从业者们在传承保护过程中保持自主性的重要性。古琴音乐风流雅致,不需要许多听众,三五知己就够了,一人品茶,一人抚琴可谓悠闲舒适至极。

      四、结语

      通过对古琴音乐几个艺术特征的初步研究,可以判断出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古琴音乐独特的艺术特征受到了古琴本身的特殊结构以及我国*传统的禅宗哲学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古琴音乐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人文价值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古琴音乐源远流长,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尽管古琴音乐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但是值得被我们一直的保护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魏圩古代文人修身四课为何以琴为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4).116.

      [2]傅暮蓉.古琴音乐文化的独特性[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1):111.

      [3]马凌*古琴艺术论析[J]艺术百家,2013(06):271.

      [4]章华英文人阶层与当代古琴人文精神之缺失[J].艺术评论,2013(09):26.

      [5]郭芳.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3(11):23.

      [6]陈根方,章怡雯张云良浙派古琴艺术记谱技法研究和乐谱数据结构及标记文本转换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拓展阅读:

      谈茗和香古琴传统文化新传人

      相对于浮躁而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有人选择随波逐流,而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传承传统,这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就像是逆水行舟。本期专题采访了三个不同领域的美女,她们年龄相仿,职业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她们都热爱*的传统文化并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并且她们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回归传统,此乃当下最潮流、最时尚!

      陈荟怡与世无争 香气自来很难想象,面前的这个女孩曾经是个媒体人,在电视台工作了*十年。她说话很慢,语调*和,穿着也很朴素。她说这是在她学*香道接触香之后的转变。大概是在两年前,因为工作的调动,她从南方来到了北京工作,开始喜欢上这里。“更多喜欢的是这里的文化氛围”,就这样留在了北京。慢慢接触了*传统文化,接触中医,与香结缘也是源于跟前著名媒体人、现正安医馆的创办人梁冬而起。

      “第一次,与香接触,是在梁冬那儿,他跟朋友在聊天,说让我帮他做一个香篆,我当时完全不懂什么是香篆,他就告诉我,怎么把香粉放在模具里弄均匀,怎么提起来。”完全没有学过的她,就按着梁冬说的细心地做,竟然做成了。“当时看梁冬的表情,也有点儿小小的吃惊——竟然做到了。”后来,过生日,她的朋友又莫名其妙地送了她一个香炉。陈荟怡说,这一切似乎都说明她跟香有缘分。真正结缘是后来正安学院组织一些全国巡回的讲座,需要她帮忙做些工作,当时有推拿、有茶道,还有关于*传统香文化的一个班次。大概是因为之前的两次与香的缘分,她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关于香的班次。

      也正是这次看似不经意的选择,让她认识了国内著名香文化的研究学者傅京亮老师。之后的一段日子,她陪同老师走了全国很多地方讲学,这也使她真正有机会开始了解香文化。“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几乎无处不留下了缕缕馨香的身影。无论是在生活中行走坐卧,还是日常起居时刻都会有香相伴。焚烧的香、熏衣的香、吃的喝的香、佩挂的香、建筑的香、保健养生的香、防病治病的香,林林总总,蔚为壮观。”也正是随着对香文化了解的深入,陈荟怡从被吸引到喜爱。

      “以前做的工作都是那种快节奏的,人很难静下来,接触了香之后,发现它真是个好东西,可以修身养性,可以让人的心静下来*和下来去品味生活。”后来,她索性离开了媒体彻底转行,专心跟傅老师学*香文化、传播香文化。她认定了这是她以后人生要走的路。

      陈荟怡说,我国的传统香,到汉代已经达到了礼法完备的境地,从组方到采药、炮制,从合香到品香都蕴含着一种“和道”之美。也正是如此,现在对香感兴趣的年轻人很多,二三十岁的女孩子尤其多。她们愿意静下心去学*香道,也愿意去细心品味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粹。喜欢香,本就是人的天性,尤其是一些喜欢安静,愿意追寻一份宁静的人更是为此着迷——“香跟西方的香水的区别是,香水很直接,给人的香气是扑面而来的,把心性往外引;而香则不同,纯天然的香会收敛心性,正所谓好香不夺性。”

      “前几天遇到了以前的同事,他说我变化很大,甚至说跟以前完全不一样。”陈荟怡说接触香这一年,她自己最明显的感觉是身体上的变化,“以前手脚永远是冰凉的,现在即使是冬天也是温暖的。”她说,香对身体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见效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现在的她每天早晚一炉香。精神上放松了,心情也就*和了。“不会急躁,欲望相对少了很多。现在看到一样特别喜欢的东西,不会说一定要拥有它。比如买衣服啊奢侈品之类的。以前并不这样。自己品完香,自己会有感受,修身养性。”

      和香,简单地理解就是用多味香药合成的香,一个“和”字就蕴含了古人无限的深意。也有朋友对她不理解,放弃了打拼多年的事业,很多人都向往的工作。“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好的文化,总是需要年轻人去传承去传播。接触香这一年,我自己有很大的改变,我也看到很多人因为接触了香之后的改变,大家的心态都*和了,生活也越来越健康。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在IT行业,做销售十几年,接触传统文化之后,学*品香,生活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以前就是抽烟喝酒,现在是喝茶品香。”

      现在的陈荟怡工作并不比以前轻松,积极地帮老师筹划一些学*班的课程,积极地去传播*传统香学文化知识。家人很支持她的,她享受着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愿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传统文化。“傅老师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四弃香丸’,就是用四种废弃的东西,甘蔗渣、苹果核、梨皮、桃核做出来的香丸。生活中没有用的几个东西,和合起来就又有了全新的感觉。”她说,这也让她懂得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细心地品味生活中细微的很多美好。

      桃子 在沸腾的社会中安然自得“ 泡茶的时候,要全身放松,去欣赏茶具。烧水的过程是让心收回来,水,注入茶,发出清脆的响声,会让人觉得很奇妙,细嫩的茶叶,不怕开水泡,多美妙。让人沉浸其中,安住当下。”就像她的名字“桃子”一样,她来自福建的青山秀水。桃子从小就是在茶山长大的,家里专营茉莉花茶。说起自己的童年,其实和同龄人不同,大都是在茶厂度过的。大学毕业后,桃子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到父亲开的茶叶店帮忙卖茶。一次,父亲的一个朋友无意对桃子的父亲说起,你做了这么多年的茶,怎么不让女儿学学茶艺啊,多好。原本对茶叶并不排斥的桃子,顺从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改变了桃子后来的生活。2001 年,桃子便去亚运村的碧露轩茶馆学*茶艺,慢慢开始接触到更多的茶。或许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天赋或许是从小在茶山长大的缘故,桃子学*得很快,悟性也强。在2002 年~2003 年间,她创造了一套自己的茶艺表演。“开始学的时候,单纯觉得女孩子学*茶艺,动作很漂亮,可后来我发现,传统的茶艺只停留在形式上,泡出来的茶并不好喝”,她希望自己表演出来的茶艺又能体现茶艺的魅力又能泡出好喝的茶。“最擅长的自然就是茉莉花茶,父亲让当地茶农做了一个纯手工的茉莉花茶,三个嫩芽扎一起,像蝴蝶结一样,非常美”,桃子自创了一套蝴蝶结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是《梁祝》。她说在这套茶艺中融入了她与父亲之间的父女之情。

      桃子说,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就是为茶而生的。2003 年之后,她开始在朝阳艺校的茶艺班教授茶艺课程。学校的课程并不忙,上课也就是一星期两次。空下来的时间,她就去茶馆给服务生做专门的茶艺培训。渐渐地,邀请她做茶艺培训的越来越多,从2005 年开始,她开始到江苏、江西、天津、长春等地给茶馆做培训,甚至又回到了当年自己最初学*茶艺的碧露轩去给那里的服务生做培训。她觉得这里是一个好的缘起。

[阅读全文]...
  • 含有琴字的古诗词 带琴字的诗词名句

  •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述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佚名《女曰鸡鸣》

    欲将心事付瑶琴。——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听弹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佚名《伯牙绝弦》

    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醒世恒言·卷三》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白居易《寄殷协律 / 多叙江南旧游》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杜甫《琴台》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李颀《琴歌》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琴茶》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荀子·乐论》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李颀《琴歌》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围炉夜话·第二六则》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李白《长相思·其二》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七》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李颀《琴歌》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传·司马迁传》

    闻琴解佩神仙侣。——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书画琴棋艺辉百代,诗词歌赋文启千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佚名《伯牙绝弦》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白居易《船夜援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鲍照《拟行路难·其一》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宝器玩物,不可示于权豪;古剑名琴,常要藏之柜犊。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卓文君《诀别书》

[阅读全文]...
  • 听蜀僧浚弹琴古诗词

  • 听蜀僧浚弹琴古诗词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2、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韵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

      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

      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句子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语录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说说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名言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诗词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祝福

与古琴有关的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田乐园王维的古诗意思 苗写蓝天白云的古诗 表达春天的喜悦的古诗 谈定的古诗词 坠崖的古诗 咬妈妈耳朵的古诗 描写菊花不怕冷的古诗 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 描写中秋美好的古诗 有关南京景点的古诗词 西风在古诗文中的意象 明月下悲欢离合的古诗 有关羽的古诗 富贵盛放青春的古诗 嫦娥民间古诗的名称 写出夏天的古诗词 兄弟离职了送她的古诗局 l朗朗上口的古诗 有关小河的冬季古诗 所有古诗里的好名字 姒启的古诗 李白一首古诗带潭字的 古诗可作为游戏名的 赞美别人厉害的古诗 情深意浓的月古诗词 冬天银装素裹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九灵 描述雪美景的古诗 浅笑醉红颜的时古诗 关于歌颂母亲辛劳的古诗 古诗文阅读的做题技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