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情感的诗词 >

关于情感的诗词

关于关于情感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情感的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情感的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爱国情感的诗词

  • 情感,爱国,文学
  • 爱国情感的诗词

      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以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爱国情感的诗词,欢迎查看!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4、《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8、《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阅读全文]...
  • 爱国情感的诗词

  • 情感
  • 爱国情感的诗词

      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以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爱国情感的诗词,欢迎查看!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4、《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8、《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阅读全文]...
  • 现代情感诗词

  • 情感
  • 现代情感诗词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欢迎欣赏现代情感诗词。

      《思念的故乡》

      在那不远的地方

      有座庄园让我遐想

      时常想起我可爱的故乡

      溪水潺潺静静的流昶

      人们享受着自然的风光

      如今已经变了模样

      勤劳实现了梦想

      枝繁叶茂迎风起舞

      满山回荡绿色的海洋

      夕阳洒下浓浓的桔红

      晚风送来轻轻的.凉爽

      人们享受着自然的厚爱

      永远沉醉在自然的芬芳

      那里已是天国的画廊

      那里才是我思念的故乡

      《乡愁四韵》

      细雨贵如油粉的黄的红的蓝的紫色的

      素洁的花娘子一片挨着一片

      一片比一片热烈一片比一片开得努力

      在异乡的春色已泛滥成灾带着某种记忆的芳香

      我却不愿意再哼上几句小谣曲

      收割机终于安静下来了太阳

      圈起滚烫的爪子躲进一条峡谷

      小男孩依旧坐在胡同口大石碑座上

      流着鼻涕玩着鸟*

      口袋里藏着一册青蛙王子与公主的小人书

      有一个窗户里飘出了葱花炝锅的香气

      把他领回了家

      想你的时候一根芦杆从水之湄

      飘起雪花味道的离歌阵阵风

      秋波之上写下苍茫和孤单

      人群里有人颤抖了一下

      风吹得更狂了这个匆匆赶路人把秋天送到了哪里

      眨眼间却吹老了我

      静静地享受在梅花和白雪的世界

      请一炷香氤氲缭绕着一颗素心

      采集一滴落红飘下据说是云流下的眼泪

      沏一壶令醉客心动的香茗

      无需追问岁月是否多情

      我浓淡如茶的生命里注定会

      在你清雅的秀阁里小憩

[阅读全文]...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 情感,苏轼,文学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所谓理趣,大体上[objectObject]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他的《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苏轼的《荔枝叹》揭露了官僚为了“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造成“惊尘溅血流千载”的丑态与罪行。

      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闻洮西捷报》)写熙宁五年(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皊二年(7087),擒获吐蕃首领鬼章,苏轼写诗称颂道:“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但他也清醒地告诫说:“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获鬼章二十韵》)

      苏轼一向认为,山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时时想着要做大自然的欣赏者,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大自然身上;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浪迹山水禅寺,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浪漫主义精神。他在应试的答卷《咏怪石》中写道:“谁知兹市石本灵怪,忽从梦中来我前,骇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之端。”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辨解,实际上是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这表明苏轼从青年时代就具有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可见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其三、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相结合。

      北宋时期,诗词以婉约而著称,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派诗词,因而在他的诗中,主要是以清雄旷放的豪放风格,同时又兼有婉约等多种姿态。正如刘克庄所评:“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后村诗话》)

      看苏轼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中前两句翻用刘禹锡《看牡丹》诗“只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最后一句翻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语意。描绘杭州百姓观赏牡丹的欢乐氛围以及笑看其带醉而归的情形。诗中描写出自己白发簪花的情态,赏花醉归,十里花街,珠帘半卷,佳人仕女,纷纷探头观看。诗中“人”、“花”、“老”、“羞”四子有意重复,使音节回环往复,带有很强的婉约情调。

      又如他的诗《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等,更是婉约细密,幽微深远。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这是苏轼诗《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从诗中感觉出有种笔墨淋漓,锋芒毕露,豪气喷薄的感觉。而苏轼的词其豪放特点更甚于诗。

      其四、品茶论禅,书写绘画。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苏轼有名的一首禅诗,琴声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么发自何处呢?诗人设问奇诡而并不作答(也无须作答),诗中充满了“禅意”,其间之雅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从中可看出佛教对苏轼的影响。

      苏轼既是诗文大家,又是绘画行家,这种通才的修养能让他以题跋的形式对绘画艺术作出精辟的总结。如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对吴道子的画进行了评论,可见其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之高。

      蝶恋花苏轼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苏轼情感:

      上片,词人写的.是暮春景色,春花(当然包括杏花)嫣红消褪,芳草绿色萋萋,是写实。抬头就*瞭望:农家院落里,高出墙头的杏树,花瓣坠落,春杏呈现了雏形。“花褪残红青杏小”,开篇直描所见,是*景,又揭示了时光规律性的延续,蕴含了事物的消亡与新生。眼前的人家,高墙护院,流水环绕,时有几只春燕呢喃掠过;河畔的杨柳,随风飘下的白絮,较不久前又少了些许,即将绿树成荫。看到如此的事物变化和春光的生机盎然,词人不免失声赞叹—“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赞叹,似是上句的自我酬答,又含有多方面的深切情韵。

      芳草的绿色,最为温馨,最可让人赏心悦目,人离不开绿色。上天赐给地球以绿色,让人赖以生存。只要有绿色便有希望。大自然在不停止的演变,季节在周而复始地更替,寒冬过后,春天必然来临。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人能以生存的地方,有阳光和雨露滋润,总会是芳草萋萋,充满生机!绿色足可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绿色最值得人们去讴歌吟诵。

      上句“枝上柳绵吹又少”,不少人解析为词人“悲观,若有所失”、“惜春的哀情”云云,笔者不能苟同。词人看得很清楚:春风吹落的是了无根基的柳绵,而送来的却是漫山遍野的碧绿。柳绵何足惜,这碧绿的芳草,才最沁人心脾。

      纵观苏轼的人生轨迹,可谓历尽坎坷,频遭打击,屡屡被贬,几经沉浮。逆境的磨砺,养成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每到一处总能随遇而安,执着地与命运抗争!“天涯何处无芳草!”言外音,透漏出苏轼情操的乐观、豪迈与豁达,实非常人所能以企及。

      下片,主要是抒情。写得生动、诙谐,回味无穷。

      词人行走在墙外道上,只能看到墙内秋千的顶部,荡秋千的几个女子,在墙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凭笑声可判定是女人,自然,女人们绝非在为墙外的词人而笑,词人也并不疑心是自己惹起墙内女人的笑。这样的情景,若不是亲临其境、细心地观察,是难以凭空想出的。

      查《汉典》,“佳人”,三种解释:貌美的女子;理想中的人;有才干的人。这里,假若词人不是犯了约定俗成的错误—年轻女人必是佳人,则适合第二种解释。

      妙在下面的两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声渐悄”的原因在于:其一,词人没有驻足不前,渐去渐远,自然慢慢从听不真切到听而不闻;其二,几个女子说笑着因故离开了秋千架。而末句,直道出词人荡漾心中的某种情感,这情感,词人名之曰“恼”,这里,只可理解为烦恼,绝不是恼怒。听不到笑声,会让人烦恼吗?不可能,所以,只能说是词人语言的诙谐,意在显现一种情趣。墙内的女人无视墙外的词人,若说这是一种无情,实在是冤枉了她们,这仅仅是词人的臆断;纵然词人是多情的,但恪守住了理智,未付诸于行动,无伤大雅,而将这种萦绕于内心的情感旋窝,坦诚直抒于词中,却鲜明地增添了词的谐趣,词人是高明的。

      文人大都情感丰富。多情的词人才会有婉约隽永的词作。古往今来,女人永远是男人的一道风景线。男人若只是耳闻嘻嘻、嘤嘤之女子声,而不见其人,视觉没有得到满足,心存憾意,似有秘密可探,在其潜意识里,极欲穷其究竟,此种心理,男词人也不会例外。假如院墙低矮,或为篱笆,一般男子,见此荡秋千女子,鲜有不凝视者。举止轻薄的,或驻足呆望,或*前厚颜搭讪。如是想来,所幸墙高,若词人已得睹芳容,便不会有此词面世了。

      苏轼很喜欢自己的这首《蝶恋花》,谱了乐曲,不时的让艺伎弹唱。

      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寓惠州,此时其妻已逝,唯侍妾朝云相伴。相传,某秋日,落叶萧萧,凄厉苍凉,苏轼让朝云弹歌《蝶恋花》以缓心情的积郁,刚唱至第三句,朝云便“歌喉哽咽,满目噙泪”,再也唱不下去。苏轼询问何故,朝云道:“奴所不能歌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苏轼大笑:“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此后,再也不听此曲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写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者当时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首中秋词,“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也是一种对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特地请求北徙,但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当然,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即有深微的提示。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望月,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开篇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表达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这样一组矛盾的情境。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下片怀人,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挥洒淋漓。在这里作者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苏辙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兄弟情深,那无眠的思念,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

      苏轼思亲心痛,感悟到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又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月亮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突破时空间的局限让彼此的心沟通起来,把彼此分离的人以精神相通。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还有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总之,本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完美的体现了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间的眷恋。人如其词,面对挫折多少文人一蹶不振,屈原跳进了汨罗江,李贺蓬头垢面,义山终生郁闷,苏轼却坚持了自己的人格和心志,埋首沉心,和诗词歌赋相依为命,靠灵魂和气度,靠气骨和诗胆,用超然的态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无色,他光明磊落,一世坦荡,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功名,而是处穷而不忘兼济天下之志,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所以,千年之后,他的丰富和深沉,天真和质朴仍如封存的醇酒,浓香醉人!也许正是一蓑风雨,铸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士大夫心神往的人格典范,一个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一个刚直不屈执著风节的政客,一个有着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的智者,一个有着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的赤子!

      苏轼已走远,那个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的他已走远,但是这首千古绝唱、这首不同凡响的《水调歌头》,却一直在在亘古至今的文学艺术星空里回响。

[阅读全文]...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 苏轼,情感
  • 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苏轼的诗词及表达情感,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

      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所谓理趣,大体上[objectObject]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中现象所迷惑。这也就告诉我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他的《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苏轼的《荔枝叹》揭露了官僚为了“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造成“惊尘溅血流千载”的丑态与罪行。

      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闻洮西捷报》)写熙宁五年(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皊二年(7087),擒获吐蕃首领鬼章,苏轼写诗称颂道:“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但他也清醒地告诫说:“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获鬼章二十韵》)

      苏轼一向认为,山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时时想着要做大自然的欣赏者,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大自然身上;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趣,浪迹山水禅寺,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浪漫主义精神。他在应试的答卷《咏怪石》中写道:“谁知兹市石本灵怪,忽从梦中来我前,骇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之端。”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辨解,实际上是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这表明苏轼从青年时代就具有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可见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其三、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相结合。

      北宋时期,诗词以婉约而著称,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派诗词,因而在他的诗中,主要是以清雄旷放的豪放风格,同时又兼有婉约等多种姿态。正如刘克庄所评:“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后村诗话》)

      看苏轼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诗中前两句翻用刘禹锡《看牡丹》诗“只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最后一句翻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语意。描绘杭州百姓观赏牡丹的欢乐氛围以及笑看其带醉而归的情形。诗中描写出自己白发簪花的情态,赏花醉归,十里花街,珠帘半卷,佳人仕女,纷纷探头观看。诗中“人”、“花”、“老”、“羞”四子有意重复,使音节回环往复,带有很强的婉约情调。

      又如他的诗《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等,更是婉约细密,幽微深远。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这是苏轼诗《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从诗中感觉出有种笔墨淋漓,锋芒毕露,豪气喷薄的感觉。而苏轼的词其豪放特点更甚于诗。

      其四、品茶论禅,书写绘画。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苏轼有名的一首禅诗,琴声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么发自何处呢?诗人设问奇诡而并不作答(也无须作答),诗中充满了“禅意”,其间之雅趣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从中可看出佛教对苏轼的影响。

      苏轼既是诗文大家,又是绘画行家,这种通才的修养能让他以题跋的形式对绘画艺术作出精辟的总结。如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对吴道子的画进行了评论,可见其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之高。

      蝶恋花苏轼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苏轼情感:

      上片,词人写的.是暮春景色,春花(当然包括杏花)嫣红消褪,芳草绿色萋萋,是写实。抬头就*瞭望:农家院落里,高出墙头的杏树,花瓣坠落,春杏呈现了雏形。“花褪残红青杏小”,开篇直描所见,是*景,又揭示了时光规律性的延续,蕴含了事物的消亡与新生。眼前的人家,高墙护院,流水环绕,时有几只春燕呢喃掠过;河畔的杨柳,随风飘下的白絮,较不久前又少了些许,即将绿树成荫。看到如此的事物变化和春光的生机盎然,词人不免失声赞叹—“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赞叹,似是上句的自我酬答,又含有多方面的深切情韵。

      芳草的绿色,最为温馨,最可让人赏心悦目,人离不开绿色。上天赐给地球以绿色,让人赖以生存。只要有绿色便有希望。大自然在不停止的演变,季节在周而复始地更替,寒冬过后,春天必然来临。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人能以生存的地方,有阳光和雨露滋润,总会是芳草萋萋,充满生机!绿色足可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绿色最值得人们去讴歌吟诵。

      上句“枝上柳绵吹又少”,不少人解析为词人“悲观,若有所失”、“惜春的哀情”云云,笔者不能苟同。词人看得很清楚:春风吹落的是了无根基的柳绵,而送来的却是漫山遍野的碧绿。柳绵何足惜,这碧绿的芳草,才最沁人心脾。

      纵观苏轼的人生轨迹,可谓历尽坎坷,频遭打击,屡屡被贬,几经沉浮。逆境的磨砺,养成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每到一处总能随遇而安,执着地与命运抗争!“天涯何处无芳草!”言外音,透漏出苏轼情操的乐观、豪迈与豁达,实非常人所能以企及。

      下片,主要是抒情。写得生动、诙谐,回味无穷。

      词人行走在墙外道上,只能看到墙内秋千的顶部,荡秋千的几个女子,在墙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凭笑声可判定是女人,自然,女人们绝非在为墙外的词人而笑,词人也并不疑心是自己惹起墙内女人的笑。这样的情景,若不是亲临其境、细心地观察,是难以凭空想出的。

      查《汉典》,“佳人”,三种解释:貌美的女子;理想中的人;有才干的人。这里,假若词人不是犯了约定俗成的错误—年轻女人必是佳人,则适合第二种解释。

      妙在下面的两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声渐悄”的原因在于:其一,词人没有驻足不前,渐去渐远,自然慢慢从听不真切到听而不闻;其二,几个女子说笑着因故离开了秋千架。而末句,直道出词人荡漾心中的某种情感,这情感,词人名之曰“恼”,这里,只可理解为烦恼,绝不是恼怒。听不到笑声,会让人烦恼吗?不可能,所以,只能说是词人语言的诙谐,意在显现一种情趣。墙内的女人无视墙外的词人,若说这是一种无情,实在是冤枉了她们,这仅仅是词人的臆断;纵然词人是多情的,但恪守住了理智,未付诸于行动,无伤大雅,而将这种萦绕于内心的情感旋窝,坦诚直抒于词中,却鲜明地增添了词的谐趣,词人是高明的。

      文人大都情感丰富。多情的词人才会有婉约隽永的词作。古往今来,女人永远是男人的一道风景线。男人若只是耳闻嘻嘻、嘤嘤之女子声,而不见其人,视觉没有得到满足,心存憾意,似有秘密可探,在其潜意识里,极欲穷其究竟,此种心理,男词人也不会例外。假如院墙低矮,或为篱笆,一般男子,见此荡秋千女子,鲜有不凝视者。举止轻薄的,或驻足呆望,或*前厚颜搭讪。如是想来,所幸墙高,若词人已得睹芳容,便不会有此词面世了。

      苏轼很喜欢自己的这首《蝶恋花》,谱了乐曲,不时的让艺伎弹唱。

      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寓惠州,此时其妻已逝,唯侍妾朝云相伴。相传,某秋日,落叶萧萧,凄厉苍凉,苏轼让朝云弹歌《蝶恋花》以缓心情的积郁,刚唱至第三句,朝云便“歌喉哽咽,满目噙泪”,再也唱不下去。苏轼询问何故,朝云道:“奴所不能歌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苏轼大笑:“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此后,再也不听此曲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词写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者当时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首中秋词,“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也是一种对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特地请求北徙,但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当然,对于一贯秉持“尊主*”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即有深微的提示。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望月,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开篇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表达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这样一组矛盾的情境。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下片怀人,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挥洒淋漓。在这里作者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苏辙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遭受降职处分,调到高安,任筠州酒监。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兄弟情深,那无眠的思念,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

      苏轼思亲心痛,感悟到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又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月亮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突破时空间的局限让彼此的心沟通起来,把彼此分离的人以精神相通。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还有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总之,本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完美的体现了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间的眷恋。人如其词,面对挫折多少文人一蹶不振,屈原跳进了汨罗江,李贺蓬头垢面,义山终生郁闷,苏轼却坚持了自己的人格和心志,埋首沉心,和诗词歌赋相依为命,靠灵魂和气度,靠气骨和诗胆,用超然的态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灵光彩让苦难变得黯然无色,他光明磊落,一世坦荡,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功名,而是处穷而不忘兼济天下之志,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所以,千年之后,他的丰富和深沉,天真和质朴仍如封存的醇酒,浓香醉人!也许正是一蓑风雨,铸就了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士大夫心神往的人格典范,一个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一个刚直不屈执著风节的政客,一个有着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的智者,一个有着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肠的赤子!

      苏轼已走远,那个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的他已走远,但是这首千古绝唱、这首不同凡响的《水调歌头》,却一直在在亘古至今的文学艺术星空里回响。

[阅读全文]...
  • 关于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 情感,思乡,文学
  • 关于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快来看看吧。

      1、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2、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苏轼《送贾讷倅眉》

      3、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4、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刘长卿《新年作》

      5、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6、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8、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適《别董大二首》

      9、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0、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11、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2、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3、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1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15、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6、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17、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18、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19、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20、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陆叡《瑞鹤仙·梅》

      21、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后送人北归》

      22、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24、唤我溪边太乙舟,潋滟盛芳醑。——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25、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6、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清江《送婆罗门》

      27、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28、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29、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0、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31、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32、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秋瑾《九日感赋》

      33、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34、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5、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36、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37、想见_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8、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9、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张九龄《西江夜行》

      40、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41、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42、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43、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44、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45、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4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47、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

      4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9、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阅读全文]...
  •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 思乡,情感
  •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欢迎阅览。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3、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0、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11、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14、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1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8、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25、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6、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8、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29、悲歌能够当泣,远望能够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31、*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3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3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36、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3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3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1、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4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4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44、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思乡作【唐】布燮

[阅读全文]...
  •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名句

  • 思乡,情感
  •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名句

      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人生的`避风所,家是温暖的代名词。真的!当一个人心理极其脆弱的时候,唯一想到的便是家。 下面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1、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2、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3、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4、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李白《郢门秋怀》

      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6、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7、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8、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9、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周邦彦《六丑·落花》

      10、浮红涨绿鱼文起。——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11、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1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13、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庄居野行》

      14、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5、却恐它乡胜故乡。——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16、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徐祯卿《在武昌作》

      17、天外吴门清霅路。——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18、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1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0、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21、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2、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李百药《秋晚登古城》

      2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24、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5、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26、燕塞月,缺了又还圆。——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27、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2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9、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30、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1、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王建《海人谣》

      32、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王建《渡辽水》

      33、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王维《不遇咏》

      34、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35、云鸠拖雨过江皋。——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36、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37、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8、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39、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40、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1、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陆叡《瑞鹤仙·梅》

      42、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43、烽火*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44、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欧阳修《晚泊岳阳》

      45、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4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47、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48、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49、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阅读全文]...
  • 经典诗词名句唯美(情感诗词名句经典)

  • 经典,唯美,情感
  • 诗词之美,不止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一首诗词,总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

    一首极美的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让你我陶醉其中,久久无言。

    今天且随诗词君,一路流连在这诗词间,感受这岁月中最美的语言,最美的感情。

    01

    花开再美,怎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会留下多少惊艳的画面?当你初遇一见钟情的人,脑海里出现的是否是这句诗?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02

    以蓦然一眼为始,以相伴一生为终。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先秦《诗经·击鼓》

    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03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生。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人世间所有烦恼,皆源于心。

    世事沧桑一杯酒,人生不如意时,不妨看淡些。

    三杯清茶,两盏淡酒,有风、有景、有知己,便胜却人间无数。

    天地如炉,谁不在其中烧。尽管各有各的辛苦操劳,难言之隐,需知做人顺势却如倒茶,逆势如饮酒,不妨满上一杯,慰藉*生。

    敬你我一杯酒,生活总要继续,前路也总是光明的,且行且共勉。

    04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世人千万,只择一人终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亲阅沧海,再没有见过真正的波浪;履历巫山,世上哪还有入眼的云彩?轻轻挥去一路上迷离的风景,我的心只和你的音容紧紧相依。

    见多了舞榭楼台,灯红酒绿,看惯了莺歌燕舞,花径逶迤。就算把俗世的春色尽收眼底,也比不上梦里看一眼你盈盈的笑意。

    多少后来人,不断吟咏,不断玩味这句诗,何尝不是在怀念那心中的某一个人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情感的诗词 - 句子

关于情感的诗词 - 语录

关于情感的诗词 - 说说

关于情感的诗词 - 名言

关于情感的诗词 - 诗词

关于情感的诗词 - 祝福

关于情感的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古诗里的促织 赞美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古诗 与立春有关的古诗词 含七的古诗大全 带有千和万这两个字的古诗 有没有和老鼠有关的古诗 有关江西省景点的古诗 静夜思算不算以月抒情的古诗 描写关于家乡的古诗词 表达父母亲的古诗词 逃避无法解决问题的古诗 雨过天晴的古诗词自编 有关白鹭的诗歌和古诗 秋天的古诗儿童朗诵视频 命运早已注定的古诗词 形容墨香的古诗词 关于汉字的谐音故事古诗 我国古代古诗丝绸之路的特点 描写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应景图 古诗中形容桃花林的词 关于军神的古诗 配古诗的音乐伴奏 关于高考语文考试的古诗 没有太阳的古诗 古诗春日的教学目标 带yu的古诗 古诗蜂的微课 一群人骑马拿刀的古诗 中华中古诗中的江南春 背诵古诗的好处20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