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临的诗词 >

关于临的诗词

关于关于临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临的诗词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临的诗词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 阅读,文学
  •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的城镇。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临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临字的诗词

  •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

    月临花(临檎花)

    元稹〔唐代〕

    临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

    镜匀娇面粉,灯泛高笼缬。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

    临江仙(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刘一止〔宋代〕

    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大江旁畔老诸侯。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自从今日转船头。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

    临江仙(叔母生日次韵许侍郎奕临江仙为寿)

    魏了翁〔宋代〕

    春院绣帘垂__,一天风月横陈。慈亲初度纪嘉名。每从歌舞地,犹记杰魁人。大句忽随乌鹊至,恍如前岁逢春。只祈岁岁及兹辰。天风吹宝唾,华彩动文星。

    辽东侍宴山夜临秋同赋临韵应诏

    褚遂良〔唐代〕

    涿野轩皇陈,丹浦帝尧心。弯弧射封豕,解网纵前禽。

    凭高御爽节,流月扬清阴。雾匝长城险,云归渤澥深。

    翻垗入层汉,落雁警遥岑。露条疏更响,凉蝉寂不吟。

    三韩初静乱,八桂始披襟。商飙泛轻武,自涧引衣簪。

    酒漾投川醁,歌传芳树音。边烽良永□,麾旆竦成林。

    临江仙 九日,舟泊安庆城下,晚歇临江水驿

    吴澄〔元代〕

    景佳甚,与徐道川方复齐况肩吾方清之驿亭草酌。子文京侍以殊乡又逢秋晚分韵,得殊字,赋临江仙去岁家山重九日,西风短帽萧疏。如今景物几曾殊。舒州城下月,未觉此身孤。胜友二三成草草,只怜有酒无茱。江涵万象碧霄虚。客星何处是,光彩*辰居。

    临江仙·称觞喜对二阳临

    佚名〔宋代〕

    称觞喜对二阳临。况当弦月上,一醉祝千春。

    临江仙 其一 赠临江庵李纯金道士

    李炳灵〔清代〕

    十二琴斋余雅韵,道人书画风流。白头来访赤松游。

    林泉真隐逸,茗阁小勾留。

    万里桥边雪水活,一庵自足千秋。雨中凉意上吟篝。

    眼前皆俗子,物外得仙铸。

    临江仙 其三 徐东建纳姬,自题临江仙词,即用其原调并韵嘲之

    毛奇龄〔清代〕

    何处玉台堪倚镜,徐陵原有新题。今来同住巷东西。

    门迎桃叶渡,人胜苎萝溪。

    散掷明珠安有价,无钱多买胭脂。只愁初制夏侯衣。

    茜裙裁剪未,帘外杏花飞。

    照胆台诗余删存临江仙·照胆台东轩赏雨,调寄临江仙

    王照〔宋代〕

    风雨满湖游未便,开轩静对荷塘。摇摇数点泣新妆。

    盖倾珠乱撒,蒲柳不禁凉。

    枝蔓绕池杂疏密,透来一角湖光。隔湖缥缈见青苍。

    模糊城郭是,一抹绿烟长。

[阅读全文]...
  • 含有临字的古诗词 带临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杜甫《饮中八仙歌》

    是非成败转头空。——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李白《临路歌》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苏轼《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天涯万一见温柔。——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临皋闲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阅读全文]...
  • 《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

  • 文学
  • 《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仙》诗词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译文] 长恨此身不归我有,何时能忘却逐利争名。

      [出自] 北宋 苏轼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①,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⑤。

      [注释]

      ①东坡:地名,在黄州。苏轼曾盖房舍“雪堂”等五间在此居住因此地名“东坡”,苏轼遂自号“东坡居士”。

      ②此身非我有:报怨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③营营:来往匆忙,频繁的样子。这里指为私利奔走操劳。《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

      ④夜阑:夜深。縠(hú)纹:形容水中细小的纹。是一种绉纹的纱。

      ⑤江海寄馀生:指以后要隐居江湖。

      【译文】

      夜间在东坡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饮酒,直到大醉酩酊。归来时时间已到三更。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象打雷。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仗,走到江边,静听长江奔流的壮阔声。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夜色渐渐深浓,江风渐渐消停,终于恢复*静。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

      【译文二】

      夜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归来时好像已是三更。家童的鼾声有如雷鸣,反复敲门也没有回应,只好拄杖听那江水涛声。

      长恨这身子不是我自己所有,何时才能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波光粼粼。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评点】

      本篇为词人谪居黄州醉酒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词的上片写夜饮醉归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传神地勾勒词人醉眼蒙眬的醉态,表现纵饮的豪兴与诗人豪放旷达的心境。末三句写的是词人到达家门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门不应,只能“倚杖听江声”。至此一句,即勾勒出一个胸襟旷达、遗世独立的.君子形象,表现了词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超旷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词人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江声,从而反衬出夜深人静的现实世界,暗喻自己历尽宦海浮沉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惹人浮想联翩,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以一声慨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开篇,化用了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是词人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和感叹,这种想要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伤,既饱含哲理又直抒胸臆,是全词的枢纽。“夜阑风静縠纹*”,看似写景的寻常句子,实则亦景亦情,词人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想要脱离现实社会和追求宁静安逸,于是倚靠江边,情不自禁地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抒发了厌倦官场奔竞,希望回归自然,寄余生于江海的心愿。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有言:“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

      全词不假修饰,直抒胸臆,融景、情、理于一体,风格飘逸洒脱,颇能体现东坡词的艺术特色。

      [赏析]

      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融。语言畅达,格调超逸。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词牌简介

      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韵。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黄升《花庵词选》卷一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作《临江仙》。《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被柳永演为慢曲如《临江仙慢》、《临江仙引》等,九十三字是别格,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二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三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晏几道词。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

[阅读全文]...
  •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 《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汉江临泛/汉江临眺》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的城镇。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鉴赏】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 王维《汉江临泛》诗词鉴赏

  • 王维《汉江临泛》诗词鉴赏

      《汉江临泛》原文

      唐代: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的城镇。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赏析

      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 中元节来临之际,经典古诗词寄托思念_古诗词

  • 经典,中元节,寄托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中元节来临之际,经典古诗词寄托思念!

    《沈园二首》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经·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角枕粲兮,*亲兰溪。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中元日观法事》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读了“中元节来临之际,经典古诗词寄托思念”,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小编为您推荐的九库说说,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诗词,祝您开心愉快!

[阅读全文]...
  •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古典诗词鉴赏)

  • 这一年他从洛阳前往孟津,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临江仙》词作,通过吊古伤今的感慨,抒发了自身无限的惆怅情怀。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上片即景怀古,“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北,汉代的公卿很多都埋葬在此山,唐朝张籍《北邙行》中便有“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的感慨,词人以此起笔,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发起人们对英雄不遇、空老年华的无限伤感之情,接着词人以李煜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来感叹,更增悲凉之感。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直抒英雄无奈、恨无知音的情怀,所以词人只能痴痴地放眼望着远处的大雁离去。这是动静结合的写法,动的是远飞的大雁,不动的是词人凝重的眼神,王禹偁曾有“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感慨,词人在这里,被大雁搅起的感情,也大有此意。雁有归处,可人呢?

    下片开始,词人以自我安慰的口吻起笔,“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所谓的英雄、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看来我以前的那些英雄无奈、怀才不遇之感,都是错怪了天公,即便成为了英雄,得到了千秋万岁名,那又如何?还不是黄土一抔淹没了!

    那么,人间何事最值得留恋?“浩歌一曲酒千钟”,美酒、浩歌,才是人间正事,其余的一概都是浮云,所以他最后发出了“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不要以成败来论英雄了!

    其实,词人在下片,并非真的想要及时行乐,不然怎么会在读完有一种沧桑感?这不过是词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自我宽慰而已,是欲盖弥彰,是理想被现实彻底击碎后的悲愤之情。词人以故作洒脱的情怀入词,以浩歌美酒来掩盖伤感,其实内心的痛苦是非常巨大的,这要联系词人生活的背景和全词上下来细细体味。

    元好问这首词,从北邙山的坟墓、英雄黄尘写起,继而从远望大雁转为抒情,再引出下片“浩歌一曲酒千钟”的议论,但其实,是词人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的无奈和惆怅,是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理想道路行不通后的自我宽慰。

[阅读全文]...
  • 曹雪芹《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诗词鉴赏

  •   【原文】

      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赏析】

      这首词见于《红楼梦》第七十回,缘起于史湘云见到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心有所感,作如梦令一首,后传与诗社众人看,诗社便发起填词.这首临江仙为宝钗所作,正是其中一首.

      “白玉堂前春解舞”,技研柳絮纷飞之时的姿态优美;“东风卷的均匀”是写柳絮纷舞而不乱的情形;“蜂围蝶阵乱纷纷”一来写出了蜂蝶绕絮同舞之景,二来也写出了柳絮的轻薄无力;“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则言柳絮落败之时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是暗喻韶华易逝芳华难回的伤感.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则是以柳条对柳絮态度不变,表明自己态度:无论旁人对我是亲是疏,是好是坏,我自己的姿态都不会改变.“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为全词神来之处.一改大多数人对于柳絮轻浮的嘲笑或是飘零时的哀愁,转而将对柳絮的无根不定的哀伤化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有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异曲同工之妙.

      词由心生,能将旁人眼里司空见惯之物写出不一样的风格与情调,也正是因为宝钗其人乐观开朗,所以才会与旁人所思所感不同,独有一番风味.

[阅读全文]...
  • 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及诗词赏析

  • 苏轼
  • 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及诗词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人活一生,如逆水行舟般的艰难,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人。

      [出自] 苏轼 《临江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

      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祐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都门:指汴京。

      改火:本指四季以不同木材钻木取火,后多指寒食禁火三日后重新起火,故以一改指一年。

      春温:如春天般温暖。

      “无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

      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尊:酒器。翠眉:指送别的官妓。

      颦:皱眉。宋代官吏宴饮,多有官伎歌舞侑酒,这里表面是劝歌伎不要悲伤,实际上是劝慰友人不必哀愁。

      逆旅:旅舍。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是三年了,你远涉天涯,一直奔走辗转在这人世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温暖。你的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子。

      我心惆怅,因为又要离别,你要连夜扬起孤帆前行,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对着酒杯太过凄婉。其实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舍一般,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和你是一样的啊。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临的诗词 - 句子

关于临的诗词 - 语录

关于临的诗词 - 说说

关于临的诗词 - 名言

关于临的诗词 - 诗词

关于临的诗词 - 祝福

关于临的诗词 - 心语

推荐词条

赞美晨雾的诗句 关于下雨天思念的诗句 古代写给爱人的诗句 朋友来了的诗句 抒发朋友情深的诗句 关于老师的古代诗句 形容金秋十月的诗句 含亭台楼阁的诗句 形容吉他的诗句 关于与世无争的诗句 回首过去的诗句 形容不想离家的诗句 赞美爱国之情的诗句 诗经里有钰字的诗句 赞美南宁的诗句 秀发的诗句 关于黑天鹅的诗句 儿时的诗句 含有地的诗句 形容晨光的诗句 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形容人类渺小的诗句 形容花在人不在的诗句 形容皇后的诗句 白居易赞美春天的诗句 含有冬天的诗句 想睡觉的诗句 关于孤舟的诗句 爱孩子的诗句 带美人的诗句 带动物名称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