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司马迁的名言 >

司马迁的名言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司马迁的名言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司马迁的名言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司马迁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于道,死于道。

    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0.民人以食为天。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4.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8.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19.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20.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1.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22.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3.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2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2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2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8.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2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0.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31.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32.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3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4.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35.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36.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3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3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0.不识其人视其友。

    4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4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5.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46.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7.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8.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4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5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司马迁的名言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7、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1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2、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23、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2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6、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2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9、不识其人视其友。

    3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1、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3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阅读全文]...
  • 司马迁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司马迁名言

    1、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司马迁

    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司马迁

    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

    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司马迁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

    10、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

    11、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

    1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迁

    13、不识其人视其友。——司马迁

    1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司马迁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

    16、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司马迁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9、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

    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22、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

    23、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司马迁

    25、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迁

    26、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

    2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迁

    28、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司马迁

    2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0、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司马迁

    3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32、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

    33、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司马迁

    3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司马迁

    35、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

    36、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司马迁

    3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3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
  •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被公认为是*史书的典范,该*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不知其人,视其友。

      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9、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0、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3、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5、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士为知己者死

    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7.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8.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司马迁名句

    9.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2.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1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司马迁——司马迁语录

    1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5.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17.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8.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司马迁语录·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19.不知其人,视其友。

    20.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1.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22.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义。

    2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4.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7.不识其人视其友。

[阅读全文]...
  • 司马迁名言名句 关于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司马迁名言名句,以及关于司马迁的名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3、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4、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5、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6、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7、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0、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11、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1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1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14、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不知其人,视其友。

    17、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19、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2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1、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2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3、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24、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25、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2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2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9、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30、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31、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32、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33、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34、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35、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3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7、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8、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9、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40、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2、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44、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4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6、戴盆何以望天。

    47、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48、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49、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5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阅读全文]...
  • 司马迁《史记》中的艺术特征

  • 艺术,智慧
  • 司马迁《史记》中的艺术特征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除此之外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以下是一些关于《史记》的艺术特征的介绍,欢迎阅读!

      《史记》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即: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

      《史记》风格特征

      深邃意蕴的叙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史记》形成一种雄深雅健的独特风格。《史记》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并富有传奇色彩。

      《史记》的叙事写人都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司马迁虽然也从琐碎的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间。司马迁不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在《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中,司马迁对于战国诸侯间微妙复杂的利害关系反复和予以演示,以七国争雄为背景展开了广阔的画面。苏秦、张仪准确地把握了当时形势的特点,抓住了机遇,相继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当时的倾危之士。陈*年轻时就胸怀大志,足智多谋,适逢秦末动乱和楚汉相争,大显身手,屡献奇计。他设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使楚霸王失去“亚父”这位谋士。荥阳被困,他令二千女子夜出东城门迷惑楚军,刘邦得以出西城门脱险。是他暗示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以稳定形势,又是他建议刘邦的伪游云梦泽而借机擒韩信。刘邦在*城被匈奴围困七日,又是陈*出奇计化险为夷。陈*所献五计,无一不是关系到刘邦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安危。陈*这位谋士的形象,也就在驾驭历史风云的过程中日益丰满。《史记》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或卑琐、或伟岸;有的先荣后辱,有的先辱后荣;有的事业成功,人生幸运,也有的虽然事业成功却命运悲惨。司马迁既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导演、演员,又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产儿,通过描写、叙述他们对时势、潮流的顺应与抗拒、对历史机遇的及时把握与失之交臂,以如椽巨笔勾勒出历史和人生的壮廓画面,点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有多种类型。按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论,有些悲剧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这类悲剧人物是历史的先行者,行动具有超前性。尽管他们的主张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条件还不成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甚至付出生命。推行变法的吴起、商鞅,主张削籓的贾谊、晁错,都是这类悲剧英雄。还有一类悲剧人物尽管死得非常壮烈,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无法实现的历史必然要求,而是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田横兵败之后不愿意投降汉朝而自杀,其随从和东海五百义士也相继殉难,涌现出的是一个悲剧群体。从本质上看,田横所要维持的不过是诸侯称雄、列国割据的局面,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田横相信已经过时的制度仍然是合理的,并为之而奋斗拼搏,这就决定了他必然成为悲剧人物。《史记》中许多反抗中央朝廷的诸侯王,都属于这类相信旧制度合理性的悲剧人物。《史记》中的悲剧人物按其品格划分,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赵世家》中为保护赵氏孤儿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义士公孙杵臼、程婴,《刺客列传》、《游侠列传》中的刺客游侠,都是具有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的英雄,他们的所作所为几乎无可挑剔,是把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完美型的悲剧英雄。还有一些悲剧人物的品格存在明显的弱点,由这些弱点而导致的失误最终毁灭了自身。但由于他们终归是英雄,所以其毁灭也是悲剧性的。这类缺失型悲剧英雄以项羽为代表,他生前战功赫赫,死得慷慨壮烈,他的弱点也暴露得非常明显,自身没有意识到本身的'缺欠。

      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他赞扬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的伍子胥,塑造出一位烈丈夫形象。他笔下的虞卿、范雎、蔡泽、魏豹、彭越等人,或在穷愁中著书立说,或历经磨难而愈加坚强,或身被刑戮而自负其材,欲有所用。所述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带有悲剧性,其中暗含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司马迁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他在《伯夷列传》中慨叹“天道是邪,非邪!”在《外戚世家》中反复强调“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岂非命也哉!”对于像萧何、陈*那样的幸运儿,司马迁认为他们的人生偶然性中体现出历史的必然性,自身才能、对历史潮流的顺应使他们扮演英雄的角色,命运对于这些人来说不是难解的谜。而从那些悲剧人物身上,司马迁更多感受到的是历史和人生的不确定、不公*和难以理解。司马迁还通过为悲剧人物立传。揭示了异化造成的人性扭曲。吴起为了当上鲁国将军而杀妻,未为卿相而母死不归,名缰利锁把他变成一个刻暴少恩之人,最终也因此亡身,政治上的巨大功绩与人性的严重异化形成直接冲突。张耳、陈余早年为刎颈之交,后来却反目为仇,也是利欲把他们拆开。

      《史记》富有传奇色彩。秦始皇晚年行迹,穿插许多怪异反常的事情,以及神灵的出没,用以预示秦王朝末日的到来。写汉高祖发迹,则用刘媪感蛟龙而生子,刘邦醉斩巨蛇等传说显示其灵异。除了荒诞不经的传说之外,《史记》所写的许多真人真事也带有传奇色彩。鲁仲连为人排患解难而无所取,超然远引,终身不复见,是一位奇士。《留侯世家》中的张良是位传奇人物,文中出现的商山四皓同样来得突兀,恍若神仙。《史记》中的许多故事都疏离常规,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也富有传奇性。《外戚世家》中的薄夫人因遭冷落而大富大贵,窦姬本欲入赵王府而宦官误赐代王,她却阴错阳差成了皇后。这些宫廷故事也是表现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但它酿成的不是悲剧,而是喜剧。《田单列传》的传主田单是一位智谋之士,这篇传记写了一系列的奇谋奇计,尤其是用火牛阵大破齐军一节,更是精彩绝妙。传记赞语又附奇士王蠋、奇女君王后的事迹,可谓奇上加奇。《史记》的传奇性还源于司马迁叙事写人的笔法。司马迁为文疏荡多变,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起灭转接,令人莫测端倪。《伯夷列传》是为伯夷、叔齐作传,但却以议论开篇,又引许由、卞随、务光等人为伯夷、叔齐作陪衬,几乎使人不辨宾主。叙伯夷、叔齐事迹后,在议论中引出颜渊、盗跖,从正反两方面说开。结尾点题,指出砥行立名者必附青云之士才能流传后世。通篇意到笔随,纵横变化,烟云缭绕,扑朔迷离。《史记》的章法、句法、用词都有许多独特之处,别出心裁,不蹈故常,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传奇效果。

      《史记》人物刻画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与蔺相如的忍让映衬。但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以舍人的狭窄心胸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不能两虎相斗,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睛一“点”,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读者面前耸立起来了。

      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用了许多细节语言来刻划人物,这些语言很具有个性。例如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在刘邦道歉时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足见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观秦始皇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话说的委婉曲折,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写出他虽气象不凡,但宽宏而有大度的性格。范增在鸿门宴上召项庄舞剑刺沛公时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后来当刘邦脱逃时又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表现了他老谋深算的性格。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画人物,更多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比如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一节,这是发生在起义军内部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反秦斗争的成败。宋义作为起义军的将领在关键时刻却不去救赵,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是苟且偷安,甚至另有图谋。作为次将的项羽看穿了他的意图,当机立断,斩杀宋义,夺取军权,扭转了局势。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表现了他的卓识和果断,表现了他关怀百姓士卒的胸襟、肩负国家安危重任的志气。又有“项羽最得意之战”——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再看看诸侯军的反应,“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一仗,写出了项羽不畏强敌的精神、无比旺盛的斗志,莫敢纵兵、人人惴恐的诸侯军,更是衬托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三、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附带写了程不识带兵的作风。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乎无为而治。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在程不识的映衬下,红花绿叶,李广带兵的特点就格外显眼、突出。宽缓与严谨只是治军的作风不同,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从匈奴和士卒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读者对李广的敬慕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在《李将军列传》中,要写李广毫不相干的程不识就是为了衬托李广。

      写李广的不幸遭遇,司马迁又是把李蔡与李广对比:“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其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李蔡是李广的从弟,才能在下品之中,以九品论人属第八等,没有什么能耐,可他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爵封乐安侯,官一直做到宰相。而李广为抗击匈奴,驰骋疆场四十余年,身经七十余战,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连匈奴人也敬畏而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可是这样一位名将却“不得爵邑,”甚至还受到诬陷,终于被迫自刎。两相对比之下,李广的可悲命运就具体写出来了,当时用人制度,奖惩制度的不合理也深刻揭露出来了。

      四、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司马迁生动具体的写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再现出紧张多变的场面,人物置身于其中,将各自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作者选择表面*静,实际杀机四伏的鸿门场面,让众多人物在明争暗斗和彼此映衬中展示出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刘邦的圆滑奸诈,项羽的率直寡谋,张良的深谋从容,范增的偏狭与急躁,樊哙的粗犷豪放,项伯的善良与愚昧,传神尽相,如在眼前。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紧张的场面与尖锐的矛盾冲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秦王的大殿上,面对秦王意欲毁约的状况,蔺相如随机应变、足智多谋,在面对面的斗争中计谋百出,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渑池之会上,秦王借着国力强大,肆意侮辱赵王,蔺相如寸步不让,严辞厉色,为维护国家尊严,置生死于度外。面对廉颇的步步紧逼,蔺相如隐忍退让,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表现了蔺相如炽热的爱国情怀,不怕牺牲,甘受委屈,豁达大度,能为常人所不敢为、不愿为的品格高尚、智勇兼备的形象。

      五、互见法的运用。

      司马迁写《史记》,既要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要保持人物性格的完整,保持历史的真实,在安排材料上他采用了“互见法”。背景事件人物基本相同,材料几乎交织在一起,司马迁按描写人物的需要,或详或略,或补或删,描写人物各具性格,记述史实则互相补足,这就是“互见法”。

      如《魏公子列传》,主要是表现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但信陵君并不是时时都能坚持做到这一点。魏相魏齐曾将范雎一顿暴打,后来范雎做了秦相,要报仇,魏齐无藏身之所。赵相虞卿为了救魏齐,解去相印与魏齐一起投靠信陵君。但信陵君畏惧秦国,未及时接见他们,结果魏齐“怒而自刎”了。如果将这件事写进《魏公子列传》里,必然会对信陵君的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司马迁将它写进了《范雎蔡泽传》中。这样,既突出了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又不损害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真正做到了“不溢美”,也“不隐恶”。

      六、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人物风姿。

      《高祖本纪》中,司马迁在刻画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较多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用极富个性的语言,将刘邦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高祖本纪》中有一段话,陈述了自己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能“与天下同利”,并且善于用人。层叠排比,滔滔而下,显出刘邦在取得胜利之后的志得意满。张良、萧何与韩信,都是杰出的人物,俱能为刘邦所用,则刘邦之才之德,更出三人之上。刘邦表面谦逊,实际上很自负。

      在《史记》的其他篇章里,司马迁也多次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惟妙惟肖。

      《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有如此广大的覆盖面,和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及开阔的视野密不可分。司马迁本人“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报任安书》),希望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世,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出于这种心态,司马迁对那些在历史上虽有卓越表现、终因无人奖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为他们鸣不*。司马迁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知名度的高低,乃至他是否能够青史留名,固然和他本身的业绩有关,同时也和是否有人宣扬提携密不可分。在司马迁看来,战国四公子或凭借王者亲属的血缘优势,或身居卿相之位,有的是二者兼备,他们显名诸侯犹如顺风而呼,事半功倍。“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司马迁对儒墨等学派由于门户之见排斥这些出自*民的侠客而深感不公。司马迁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相立传的同时,也把许多下层人物写入书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使得《史记》所收的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和其他三公子在人格上高下之别,而孟尝君、*原君、春申君也各有各的风貌。同为战国策士,苏秦主要是一位发奋者的形象,而张仪身上更多的却是狡诈权谋。张良、陈*同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但司马迁笔下的张良令人莫测高深,带有几分神异;而陈*这位智囊却富有人情味,没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史记》同类人物形象之间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不同类型人物形象之间更是形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照,人物的个性在差异、区别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的谨小慎微,唯命是从。《樊郦滕灌列传》写到夏侯婴时,主要叙述他对刘邦一家的精心呵护,他和刘邦家庭的特殊关系,多次提到他的太仆之职。《李将军列传》在描写李广时着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他射匈奴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击者、射猎、射石、射敌方裨将,百发百中,矢能饮羽。《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各具风采,就在于司马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恰如其分给以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年青时贫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最初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执政之后就显露出知识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块吃肉,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写窦婴是一副老年失势的窘态,写田蚡则是少年得志的猖狂。总之,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司马迁都充分注意到了,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这是《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亭长,王陵之于张苍,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类似这样知恩图报的人物在《史记》中有一大批,他们百倍、千倍地报偿恩人,以表示自己不忘本、不负人。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这是和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相对应的一种行为,伍子胥之于楚*王,李广之于霸陵尉、主父偃之于昆弟宾客,采取的都是这种做法。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知恩图报的升华,是它的极端形式。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和《报任安书》中两次提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他本人是赞成这一信条的。《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都是为知己者死;《孟尝君列传》中的得粟者,《魏公子列传》中的侯嬴,《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贯高,也都是为知己者而死。《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宝贵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史记》描写了许多人衣锦还乡的场面,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传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有许多人物所做的事情相*,但是怎样去做,却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各人有各人的方式。同是衣锦还乡,韩信显得雍容大度,不计私仇,主父偃却心胸狭小,报复心极强。同是知恩图报,豫让、贯高先是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去,关键时刻又死得极其壮烈;而侯赢、田光等义士,却是痛快地以自杀相谢。人物的共性寓于鲜明的个性之中,二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笔下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李斯这个人物,司马迁反复刻画他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的矛盾状态: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想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国,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世责问,立刻苟合求容。李斯的双重人格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内心分裂的可悲形象跃然纸上。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拓展阅读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史书的典范,该*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物生*

      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 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 等书。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 ,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学游天下

      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长安父亲的身边。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去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 ,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回朝为官

[阅读全文]...
  • 六年级司马迁的名言(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15句

  • 名言,六年级
  • 1.不知其人,视其友。

    2.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5.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7.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0.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1.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13.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5.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的名言大全_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名言,语录
  • 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三、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司马迁

    四、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司马迁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五、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七、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八、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九、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十、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十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十三、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十四、士为知己者死

    十五、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十六、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十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十八、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十九、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二十、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十一、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二十二、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二十三、不识其人视其友。

    二十四、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

    二十五、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二十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二十七、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司马迁

    二十八、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二十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十、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三十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三十二、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司马迁

[阅读全文]...
  •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都有什么

  • 励志,故事,名言
  •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编纂了《史记》而被后世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背后的励志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司马迁的故事,供大家参阅!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司马迁学认字

      司马迁小的时候,是个爱静不爱动的孩子,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爸爸。白天,小朋友们都在外边玩儿,司马迁却搬个小板凳坐到爸爸身边,听他读书,看他写字、画画。“爸爸的大笔可真神奇!”小司马迁心里想。晚上,吃过饭,司马迁蹦着跳着扑到爸爸怀里,“爸爸,今天讲什么故事呀?”

      随着司马迁一天一天长大,他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会讲那么多的故事呢?”

      原来爸爸都是从书上看到的,可司马迁翻了翻,他一点儿都看不懂,急得都要哭了。

      从那天开始,司马迁跟着爸爸学认字了。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着名的着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着作《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着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着作,司马迁依靠自己的信念,创造了奇迹。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 10 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 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

      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 20 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

      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 10 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司马迁的名言 - 句子

司马迁的名言 - 语录

司马迁的名言 - 说说

司马迁的名言 - 名言

司马迁的名言 - 诗词

司马迁的名言 - 祝福

司马迁的名言 - 心语

推荐词条

重新开始的个性签名 最火个性签名2016 黑暗的冷血的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古文 对偶个性签名 2015个性签名最新版 个性签名逗比搞笑 拽一点的个性签名 个性签名6个字的 个性签名朋友的虚伪 cf手游个性签名 骂贱人的个性签名 关于天使的个性签名 网名和个性签名配套 关于忍的个性签名 10个字的个性签名 杀马特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超拽霸气 霸气女生个性签名超拽超拽 生意人的个性签名 撩人的个性签名 有深度的个性签名 搞笑的个性签名简短的 女生坚强的个性签名 伤感歌词签名 今日个性签名最新 个性网个性签名伤感 个性签名特殊符号 伤感英语个性签名 失恋个性签名女生 单身的个性签名女生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