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关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3篇

  • 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5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2、竖式笔算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

      (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为例学*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反馈练*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

      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4、反馈练*:

      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二、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3、4题。

      3、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

      三、全课小结。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11—12页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和探索,了解乘法可以用竖式笔算,认识乘法算式,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会笔算。

[阅读全文]...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3篇

  • 教学反思
  •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和复*

      【教材分析】:

      本课复*的内容包括第四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二)》,涉及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具体表现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这些内容中,应该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为重点。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准确、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形成初步估算意识。

      2、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整理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1、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课外活动?(生说:跳绳、拔河、阅读……)

      2、小结揭题。

      谈话:其实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一下《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一)复*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

      1、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学校在读书月中组织了图书互换活动,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独立思考。

      谈话:重点想一想你计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3、班级交流。

      预设:三个层次:问题——算式——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地板书算式(1)25+7=(2)25-7=(3)35+20 =(4)35-20=

      4、归纳小结。谈话:刚才我们用口算的方法复*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时用分解数的方法,先分解大数,再进行加减。

      (二)复*100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

      1、提出问题。

      谈话:这是我们学校体育节跳绳比赛的情景,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预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算式:(1)26+12=(2)26-12=(3)54-37=(4)54+37=

      2、独立解答。

      谈话:想一想你计算的时候是怎样算的?(找4名学生板演)

      3、班级交流。

      预设:(1)口算的,要充分肯定。

      (2)笔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竖式计算的方法。

      4、概括小结。

      谈话:(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的从十位借一个十,在个位上加10,再减。(出示课件,齐读)

      (三)复*分类,引导建构

      1、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复*了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根据这些算式的运算符号可以分成几类?25+7= 25-7= 35+20= 35-20= 26+12= 26-12= 35+27= 35-27=

      2、独立思考。

      3、班级交流。

      预设:可能分成加法类,减法类。

      追问:(1)观察26+12和35+27的竖式,计算个位时有什么不同?这样加法又可以分为几类?(引导加法分成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观察26-12和35-27的竖式,计算时个位是否够减?不够减怎么办?这样减法又可以分为几类?(减法分成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4、归纳小结。

      谈话:刚才,我们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先是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加法,一类是减法;接着又把加法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进位加法,一类是进位加法;还把减法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退位减法,一类是退位减法。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叫分类整理法。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复*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大家学的都很好。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出示课件)

      1、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火眼金睛辨对错

[阅读全文]...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5篇

  • 教案
  •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

      教学重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

      2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

      设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

      二、探索新知

      1. 探索 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

      或3×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

      所以0×3=0。

      4、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0= 0×0=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

      教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5、填一填:25×□=0 □×0=0

      6、结合□×0=0 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1.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3.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

      三、巩固练*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1. 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

      反馈:集体校对得数。

      为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

      师:全对的举一下手,看来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

      引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揭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做题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出示题目,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查找问题所在,并订正,集体校对)小朋友可真细心老师代表马小虎谢谢大家。

      3.“想想做做”第5题。

[阅读全文]...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反思 (菁选3篇)

  • 教学反思
  •   通过学生作业反馈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班里几个程度差的没有学会。我是在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后,紧接着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没有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那样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而是脱离实物演示,边引导学生说算理,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经过学生实际计算,当时觉得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在检查学生的练*时,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问题:

      ①不知如何试商。

      ②百位除完后,同时把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全脱下来。

      ③除到十位数字后,如能整除,个位的数就不要的了。

      我进行了反思:在教学中我有些**化,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以**的思维去衡量了孩子,认为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那还不轻而易举?而学生面对一位数要先除几个百,再除几个十,最后除几个一,被除数增大,学生除起来就感觉困难,尤其在百位和十位都出现余数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路出现混乱。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仍要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理清思路,才有助于学生掌握。

      以后再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练*设计,要注意题型丰富,形式多样,分层次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算法,掌握算法,强化算法基础训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课教材内容。学生在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马上又接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百位又不够除比较困难。所以我先采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够除,让学生先尝试列竖式,然后采用集体订正,讲解。这时板书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

      ①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③每次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④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小于除数,要看前两位,这是要让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

      当学生明白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上了,那么他们就自然会懂得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一下商是几位数跟什么有关系,然后让他们判断书本上的20页自主练*第1题。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快。

      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①竖式没有写完整。

      ②数位没有对齐。

      ③还有少部分会出现移两位下来的;余数大于除数的。

      采取措施:让学生多练*,多说计算方法,逐步达到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本节课以回顾整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重点,针对练*课的教学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本单元的知识点太多,也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中,所以,在课的开始,我以问题回顾,再现新知。接着,我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比一比看谁算的快,计算题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必不可少的,学生争先恐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开始便具有十足的数学味,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和算理的掌握。数学的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情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文化的熏陶都应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去。带着思考,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使原本*淡的一节课变得丰满,富有情趣和哲理。

      2、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设计一要求学生先在小组中自由发挥,再进行分类解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设计二让学生解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飞扬,得到了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本课的练*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几个知识点来展开,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拉*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避免了为练*而练*。从而增强学生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通过有效分层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练*课比新授更难把握,一味的练*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练*课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练*的目的,避免为练*而练*。练*题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数学化。

[阅读全文]...
  •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教案3篇

  • 教案
  •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3×3=20×4=50×6=300×2=210×4=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1、笔算(指名板演)

      6347

      ×7×5×2×6

      二、新授

      今天我们开始学*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第3个红点知识。

      出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1、渔民捕了2筐虾,每筐13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2、渔民捕了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元。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计算13×2,问:1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出示直观图)

      (1)学生口算13×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13×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13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

      ×2

      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1”遮住,便成了13,2乘以3得6,表示6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写有与2对齐的

      ×2

      横线下。

      B、露出遮住的“1”,引导学生想: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3乘以10,表示3个10是30即是30。)板书:

      13

      ×2

      6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36,板书:

      13

      ×2

      6--------2×3

      20--------10×3

      26-------6+20

      D、此竖式可简写为;13

      ×2

      26

      E、请1-2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上面的计算过程及积书写的位置完整地说一遍。

      (先用”2“乘被乘数个位上的”3“,二三得六,在积的个位上写”6“,再用乘数”2“去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一三得三,在积的十位上写”2“,12乘以3的积是26。)

      F、归纳:笔算一位数乘二位数,要先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

      (4)练*

      练*课本第14页4题第一行

      学生算完后,以24×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位数和笔算方法。

      二、教学p13绿点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1)出示3×312

      (2)指名用两种方法读题,并写乘法竖式:312

      ×3

      (3)这道题与13×2有什么不同?如果老师将被乘数的百位上的”3“遮住,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演)

[阅读全文]...
  •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优秀教案3篇

  • 教案
  •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提供了一个与体育场有关的生活场景,从中提出两个不同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思考、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例题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突出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处理;“试一试”则让学生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想想做做”的*题,重点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为本节课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在课前让学生复*了一下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主要就说说乘的顺序、积的书写方法、进位的处理等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能力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全文]...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菁选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老师准备买一些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隐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

      2、引出新知:(课件出示:一本书23元)

      师: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提问。

      老师如果买2本书要多少钱?买10本书呢?

      算式怎么列?会计算吗?

      这些算式同学们以前学过,是”旧”知识了.(板书旧)

      3、师提问题: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要多少元呢?(列式:23×12)

      这是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

      C: 12估成10,23×10=230。

      ……

      过渡:到底等于几?以前学过吗?这是个”新”问题(板书新),该怎么办啊?能不能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呢?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纸上计算23×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小组交流(学生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23+23+…+23=276(12个23相加)

      (2)23×2×6=276

      (3)23×10+23×2=276

      (4)竖式

      教学调控: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借助图来说说算式的意思)

      5、优化口算的.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把12拆成两个数相加,或拆成两个数相乘。使这个新问题,变成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⑴你觉得把12怎么拆最简便呢?

      ⑵如果现在买13本,23×13你打算怎么算?

      ⑶探讨:为什么不用连乘法?

      ⑷教师指出:看来在计算时,连乘有局限性。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好算。

      6、研究笔算

      ⑴(生出现列竖式)刚才还有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的进行了尝试.现在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直接反馈)

      (生没出现)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⑵学生尝试列竖式。

      ⑶(投影机)反馈,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

      2 3

      × 1 2

[阅读全文]...
  •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教学文档
  •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一堂计算教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口算进行导入,最后出示一道进位口算,以此设疑。学生通过用以前学过的口算的方法说一说计算过程,再通过摆小棒的方式一起来探究进位的过程,因为之前已经学*过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所以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将竖式写到演草本上。在此环节中,本来预设学生能够通过口算的方法写出竖式的基本形式,但是可能是预*的原因,学生都直接写出了乘法竖式的简写格式。于是我顺势请学生将计算过程直接说出,我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简练的计算过程,然后将板书写在黑板上,重点讲述进位的由来和写法,再次强调写竖式要注意的事项和竖式格式的要求。练*部分,我注意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由基础练*开始,完成基本的三道练*,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接下来逐步提升难度,进行改错练*,更高层次的练*,最后出示拓展练*,做到分层练*。

      不足之处:在使用小棒探究进位时,可以让学生都带小棒来,增加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也加深对进位的认识。计算课比较枯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加入一些游戏性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处理基础练*时,速度可以加快一些,多加入一些其他类型的练*,计算课练*的多样化,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充分理解。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在教学时,出示教材情境图,先找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注重方法的优化。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巩固。

      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但学生们掌握的非常好,整节课效果良好。

      本课是初次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进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乘法的笔算方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束双文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复*铺垫与情境创设

      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新课前的复*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数的组成,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作好准备。

      2.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在学*不进位的口算时,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再结合例题计算20×8,让学生说思考方法。

      3.估算与精确计算

      在练*巩固环节中,通过商场里购物的情境,请小朋友帮老师估算一下带的钱够不够、大概要带几十元等问题,发展学生估算的能力。最后通过自由选择几个同样的玩具算算要多少钱进行精确计算。

      4. 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交流想法,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商榷之处:

      1.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晰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而不是在验算的过程中强调。

      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指向不明,应该先让小朋友来说20×3是怎么想的,再说3×20也可以怎么想。而不是教学中两个一起看,层次显得不分明。

      2.对教材把握还需加强

      对教材的理解,每一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加强。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之后的拓展。:“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应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笔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有意地要将估算渗透其中,利用估算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计算教学较为枯燥,属于“纯数学”的内容,如何让这部分的知识“活”起来,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体会数学的价值,使我对这节课的结构动了一番脑筋;其三,本学期进行的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题研究,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要做的一个尝试。

      1、在情境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他们将要举行的冬季长跑比赛,出示问题情境,提出,你读懂了什么,使他们感受到“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就存在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我们的需要,拉*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2、我进一步强调了乘法计算中的注意事项:进位的数写在横线上,记在心上,不能把它遗忘。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不可以直接写在那一位上占位。算好以后,把得数和估算的积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

      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提出。创设情境之后,问: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口中迸出了一个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就有好几个个。这使我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关键是教师的语言要贴*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去创设空间,那么学生为自己创设的空间才会更大。

      3、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索。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随手板书了出来:然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就第2个问题中隐含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这样处理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因为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了我较肯定的回应。同时较大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是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能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例1中3头大象运木材,每头运20根,用图画呈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并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回忆。在列出算式203以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或是把3个20连加得到60,或是从6堆直观判断一共运了60根,也会有学生通过2个十乘3得6个十来计算,或从23=6类推出203=60。教材预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说出一共运了60根,但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样算的。所以,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一方面使学生仔细地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另一方面使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后两种算法。因为后两种思考对继续学*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影响很大。

      解决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估计学生能列出320或203这样的乘法算式,得出3个20,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203等于60,怎么算呢?(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口算方法。)

      生1:23=6,203=60。

      生2:可能会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60,或20、40、60这样直接数。

      生3:20+20+20=60。

      生4:106=60。

      重点关注第一种算法,师:23=6,为什么203=60呢?

      师:这里的2表示什么?(2个十)

      师:2个十乘3得?(6个十)

      师:6个十就是?所以只要在6后面加个0。

      指名说,全班说:2个十乘3得6个十,就是60。

      看着算式说说数量关系: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乘3头大象,等于3头大象一共运了60根木头。

      师:那,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呢?(打开书,做试一试)

      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用比较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试一试208的积超过100,如果仍然进行同数连加或从一共几堆想一共几根会很麻烦,如果想2个十乘8或从28=16类推就很方便,这是教材为学生主动优化算法创造的一次机会。第71页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了三组口算题,每组的上面一题是表内乘法,下面一题是相应的几十乘一位数。比较同组两题间的联系,从上面一题类推出下面一题的得数,是教材又一次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算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教学也充分利用直观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第70页例题特意把两只猴各有的14个桃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其中一篮放10个,另一篮放4个,而且2个放10个桃的篮子上下对齐,放4个桃的篮子也同样摆放。这样,学生很容易看出两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也容易理出自己的思路。例题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是看图说得数、理思路。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整理、表达自己的思考: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然后把20和8合起来是28。教材重视整理、交流思路,为继续教学竖式计算做准备。第二步是建立竖式的模型。把思考的步骤与过程用竖式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笔算方法,而且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接受竖式,而是有意义地建构。教师在这里的任务不是展示和讲解竖式,而是和学生共同建构竖式,明晰竖式中每一步的计算内容。第三步是简化、优化竖式,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这是在学生理解竖式的结构、计算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先算4乘2得8以后,再把10乘2得20的2写在十位上,既表示它是20,又同时完成了20加8得28这步计算,使竖式计算既快又方便。不能让学生误解为这又是一种竖式,要充分体会是已有模型的进一步简化、优化。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每只小猴都采了14个桃。)

      师:2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乘法算式怎样列?

      生:142或214。(板书)

      师:142谁会算?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生1: 14+14=28。

[阅读全文]...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3篇

  • 教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

      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学*任务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么熟练,我相信大家这节课一定能学好,你们有信心吗?

      二、 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阅读全文]...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篇

  • 教案
  •   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P54信息窗3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对位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这些都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学情分析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节课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旧知,导入新课 用竖式计算。38×49=

      引导学生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学*新的计算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吧。引出课本信息窗3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借助奥运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当中。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2)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13≈200200×15=3000

      (3)列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重点说说两位数的十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理由是什么?

      (4)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怎样,为什么?

      归纳总结:估算是*似值,不是精确值;列竖式计算结果精确,可以用精确值。

      2、反馈练*

      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7×63= 206×19=

      引导学生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方法,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计算方法。

      对照竖式,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边读边填。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起来。

      五、应用知识自主练*

      1、列竖式计算。 185×14= 25×302 =

      2、解决问题

      (1)从濮阳到北京的单程车票是每人185元,旅游团一共有48人。这个旅游

      团的单程车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2)摩天轮最大载重量是5000千克,三年级学生*均体重是25千克,三年级104人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大胆的对其他同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正,对于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效果比较明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惯。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推荐词条

缘分作文 缘优秀作文 编辑:考试检讨书 编辑部部长竞选演讲稿 编辑部试用期工作总结 编辑部竞选演讲稿 编辑部申请书 编辑部工作计划 编辑部实*心得体会 编辑部个人总结 编辑辞职申请书 编辑辞职报告 编辑转正申请书 编辑试用期工作总结 编辑自荐信 编辑自我介绍 编辑职业求职信 编辑竞聘演讲稿 编辑社会实践报告 编辑的辞职报告 编辑的求职信 编辑求职简历 编辑求职信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