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绫罗小扇的古诗 >

绫罗小扇的古诗

关于绫罗小扇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绫罗小扇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绫罗小扇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

  • 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

      《次石湖书扇韵》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诗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次石湖书扇韵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次石湖书扇韵

      戴复古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次石湖书扇韵字词解释:

      ⑴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⑵一曲:水流弯曲处。

      ⑶阁:通“搁”。放置,搁置。

      ⑷藕花:莲花。

      ⑸别:另外,别有洞天。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小门。

      次石湖书扇韵翻译: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次石湖书扇韵阅读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繁华热闹等。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次石湖书扇韵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姜夔从湖州赶往石湖祝寿。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以后,作了这首《次石湖书扇韵》来抒发他的感受。范成大的原作题扇诗已佚。

      次石湖书扇韵赏析: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个人资料: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等书传世。

[阅读全文]...
  • 含有扇字的古诗词 带扇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增广贤文·下集》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不爱江山爱美人。——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天净沙·夏》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怨》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刘翰《立秋》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苏轼《贺新郎·夏景》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福王少小风流惯。——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杜甫《秋兴八首》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李商隐《七夕》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卓文君《怨郎诗》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苏轼《菩萨蛮·七夕》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吴文英《风入松·桂》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龚自珍《咏史》

    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王维《洛阳女儿行》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扇风淅沥簟流离,万里南云滞所思。——李商隐《到秋》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白居易《雨后秋凉》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陈于王《题桃花扇传奇》

    *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杨基《春草》

    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磷。——王沂孙《齐天乐·萤》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苏轼《江城子》

[阅读全文]...
  • 雪古诗罗隐带拼音(《雪》古诗罗隐赏析)

  •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朝代:唐 代 ‖ 作者:罗 隐

    原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作者简介:

    罗 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 罗隐《蜂》古诗赏析

  • 文学
  • 罗隐《蜂》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隐《蜂》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原文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翻译

      无论是*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蜂》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蜂》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有蜜蜂的出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扇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扇字的诗词

  • 题扇 儒扇

    徐积〔宋代〕

    讲罢穷神易,吟成泣鬼文。心营四海事,手握一环云。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山僧遗我白纸扇,入手轻快清风多。物无大小贵适用,何必吴绫与蜀罗。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寒生光。文园肺渴厌烦热,更要夫君在侧傍。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薄似蒲葵质更圆,忽疑明月落尊前。南堂暑气生烦浊,一座清凉直几钱。

    咏扇四首 其一 蕉扇

    荣汝楫〔清代〕

    一扇新凉一叶蕉,戏分嫩绿带云摇。定从怀素庵中折,曾向王维画里描。

    入手便教秋飒飒,沁心犹觉雨潇潇。携来莫惹弹文至,有竹千竿夏自消。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野老寻山翦白云,欲将清吹助南薰。不堪便面张京兆,恰称能书王右军。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径尺规圆比雪霜,昔人何事恨秋凉。珍藏箧笥未为失,更有明年夏日长。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武侯白羽麾三军,帐前甲马生风云。怜君才地亦疏薄,相过书林至夜分。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

    蔡襄〔宋代〕

    堂阴壁罅蚊蚋都,指麾西向先驱除。山翁一夜隐眠睡,若或论功谁胜渠。

[阅读全文]...
  • 蜂罗隐古诗翻译(罗隐野花古诗的意思)

  • 野花
  • 《蜂》,唐代著名诗人罗隐(833—909)所作。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唐代:罗隐

    不论*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三年)去世,享年77岁。

[阅读全文]...
  • 小学古诗

  • 小学
  • 小学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4、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6、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8、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登鹳雀楼》

      1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4、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1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8、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叶秋,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阅读全文]...
  • 古诗小池

  • 写作
  • 古诗小池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小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池》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小池》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古诗《小池》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古诗《小池》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古诗《小池》鉴赏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阅读全文]...
  • 写小雪的古诗

  • 小雪
  • 写小雪的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小雪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春*四绝句》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初寒》

      南宋·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冬日》

      南宋·陆游

      故里躬耕後,颓龄耄及前。开门无客至,得句有僧传。

      忽忽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除夜》陆游

      野水枫林屋数椽,寒炉无火坐无毡。残灯耿耿愁孤影,小雪霏霏送旧年。

      椒酒辟瘟倾潋灩,蓝袍俘鬼舞跰跹。从今供养惟春荠,莫羡愚公日万钱。

      《冬日》陆游

      故里躬耕後,颓龄耄及前。开门无客至,得句有僧传。

      忽忽身如梦,迢迢日似年。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阅读全文]...
  • 2022小满的古诗

  • 小满
  • 2022小满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小满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满》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小满》

      长卿

      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晨征》

      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小满》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

      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绫罗小扇的古诗 - 句子

绫罗小扇的古诗 - 语录

绫罗小扇的古诗 - 说说

绫罗小扇的古诗 - 名言

绫罗小扇的古诗 - 诗词

绫罗小扇的古诗 - 祝福

绫罗小扇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雅的诗句 有关声音的诗句 珍珠的诗句 带有何字的诗句 大展宏图的诗句 李白乐观的诗句 关于跳舞的诗句 有关晚霞的诗句 传统文化的诗句 以酒会友的诗句 关于荷塘的诗句 关于绿茶的诗句 形容隐忍的诗句 放下执念的诗句 伞的诗句 想恋爱的诗句 形容爱人的诗句 赞美女性的诗句 村的诗句 有关树木的诗句 关于梧桐花的诗句 晚归的诗句 关于报效祖国的诗句 大义凛然的诗句 带齐的诗句 关于庐山的诗句古诗 写岁月流逝的诗句 *开头的诗句 形容树的诗句 多愁善感的诗句和诗词 表达绝望想死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