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孙武名言 >

孙武名言

关于孙武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孙武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孙武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孙武名言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孙武名言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孙武名言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孙武名言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孙武名言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孙武名言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孙武名言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孙武名言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孙武名言名句

  • 名言
  •   孙武名言名句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4、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5、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6、上下同欲者胜。

      7、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8、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9、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10、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11、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12、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1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14、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15、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16、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17、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18、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并计谋,为不可测。

      19、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20、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2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2、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23、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24、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25、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6、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27、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28、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29、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30、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31、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32、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33、以*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34、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35、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罢了。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36、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37、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38、凡为客之道:深刻则专,主人不克。

      39、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40、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41、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42、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43、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44、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45、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46、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47、敌*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48、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49、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50、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阅读全文]...
  • 孙武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2.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3.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4.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5.上下同欲者胜。

    6.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7.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8.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9.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10.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11.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而示之远,远而示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乎意料。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12.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输赢见矣。

    1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14.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15.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16.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17.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18.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19.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20.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21.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22.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2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4.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25.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26.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27.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28.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9.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30.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31.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32.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33.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34.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35.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36.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37.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38.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39.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40.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41.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42.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43.以*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44.掠乡分众,廓地分守,悬权而动。

    45.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46.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47.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8.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49.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50.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51.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阅读全文]...
  • 孙武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孙武名言名句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4、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5、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6、上下同欲者胜。

    7、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8、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9、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10、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11、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12、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1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14、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15、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16、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17、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18、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并计谋,为不可测。

    19、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20、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2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2、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23、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24、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25、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6、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27、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28、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29、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30、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31、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32、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33、以*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34、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35、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罢了。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36、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37、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38、凡为客之道:深刻则专,主人不克。

    39、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40、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41、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42、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43、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44、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45、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46、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47、敌*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48、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49、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50、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阅读全文]...
  • 孙武和《孙子兵法》

  • 修养
  • 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武(约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80年)是我国春秋末世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家,是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理论的奠基人。孙武七世祖为陈国公子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武和《孙子兵法》,欢迎大家阅览。

      1、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

      *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覆亡楚国。

      2、《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部继我国春秋以前兵学思想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它着重阐述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问题。寓意精邃、论理精微,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本学者誉为东方兵学圣典,被美国学者誉为世界兵学之祖,被英国学者称为"世界史上研究战略战术原理的第一部著作"。

      《孙子兵法》十三篇。

      《计》篇列为第一,主要论列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战略运筹学和用兵谋略等,可以看成是十三篇的总纲。

      篇首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开篇即从政治的角度来认识军事的重要性,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给予特殊的注意。

      其次,从战略学的高度,指出敌我双方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是"五事"和"七计"。"五事"为道、天、地、将、法。"道"讲政治问题。"天"讲阴阳寒暑时制气候等自然条件。"地"讲地理条件。

      "将"讲将领的素质。"法"讲军队建设。其中政治问题最为重要,所以列为第一。"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孙武指出比较战争双方的"五事"和"七计",谁占优势谁就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本篇,孙武还提出了"因利而制权"的战术原则,即善于利用客观条件采取灵活策略,造成战场上有利于我的态势。这些策略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而示之远,远而示之*。"即声东击西,以假乱真。要做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即善于分析对手的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最后提出了著名的战术原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第二为《作战》篇,论述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指出一切战争均以经济为后盾。

      他指出兴"十万之师"要"日费千金"。所以,战略进攻战的重要原则是"兵益胜,不益久",主张速战速决,反对旷日持久,这也是本篇的主旨。

      第三为《谋攻》篇,论述政治战、外交战和军事战略的计谋。

      开篇即把政治战和外交战放在单纯军事进攻的前面,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指的就是"伐谋"、"伐交"的政治战与外交战。在运用军事谋略时,孙武提出要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他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果兵力与敌人相等,则要"决一死战"。而如果兵力少于或弱于敌人,就要摆脱敌人,转为退却或防御。孙武提出了著名的战略战术原则:"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第四为《形》篇,主要论述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在攻敌之前先要做好战略防御。

      "形"字,指的是看得见的军事物质要素,诸如兵员、武器、装备、营垒、要害等。而对敌我双方的物资要素,必须利用"度、量、称"等手段进行评估,借以做出孰胜孰负的判断。

      善战者首先要做到"先为不可胜",再"以待敌之可胜"。"先为不可胜",要求首先做好战略防御,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二步才是"以待敌之可胜",即等待机会攻击敌人的`弱点,这样才能达到"能自保而全胜"。

      "形"胜者的军队作战,好像开决八千尺高山河流中的积水,一泻千里,威不可当。

      第五为《势》篇,论述在战略进攻中运用奇正相辅相成的策略,造成对敌的必胜之势。

      《势》是《形》篇的姊妹篇。如果说《形》篇着重讲战略防御,指的是军事实力的内涵和静态;《势》篇则着重讲战略进攻,指的是军事实力的外在表现和动态。

      《势》开篇提出四对范畴:"分数",指部队人数;"形名",指阵形与指挥系统;"奇正",指运用常规与非常规的战略战术;"虚实",指避实就虚,选择攻击敌人的弱点。在以上四对范畴中,本篇着重阐述运用"奇正"的策略,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的著名战术原则。"正"是正面交战,是常规战;"奇"是以非常手段,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孙子指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意即正中有奇,奇中有正,奇正互变,变化无穷。

      运用奇正的原则作战时,要善于捕捉战机,造成激水漂石的"势"和"飞鸟之疾"的"节"。其"势险"有如张满的弓弩,蓄劲待发。其"节短"有如触发弩机,短促而猛烈。

      第六为《虚实》篇,通过"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的阐发,进一步论证"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的战略战术原则。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说能调动敌人、牵着敌人鼻子走,而不被敌人所左右,这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问题。

      "形人而我无形",是说能掌握和了解敌人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而使敌人不了解我方情况。

      兵形如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无常形即是"无形",达到"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而虚实运用到这种程度,也就随时能做到"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

      第七为《军争》篇,论述在两军相争中的战略、战术原则和交兵中的禁戒。

      本篇总的战略原则是后发先至、制敌先机。但这样做的难点在于:化迂回为直进,化祸患为有利。这就需要在迂回运动中,利诱迟滞敌人,以收到后发先至之效。

      行军战斗要坚持以下战术原则:

      其一,以欺敌立足,以利益行动,分兵合兵依形势变化。

      其二,战机来临,动如狂风;战机未至,静如森林;攻敌时,如烈火燎原;防御时,如山岳不动;隐蔽起来,如阴云蔽日;动作起来,如雷霆万钧。

      其三,侵掠敌"乡"要分兵数路,开拓疆土,要分守要地。深入敌国要权衡形势,相机而动。

      其四,先知化迂回为直进之计,即可战无不胜。

      用兵还有八戒,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这也是重要的"用兵之法"。

      第八为《九变》篇,论述临机制敌,趋利避害之策略。

      所谓"九变",就是多变、善变。着重阐述要善于抓住战争的规律和特点,以变应变,去夺取战争的胜利。本篇教导将军们要精于变通,根据敌情变化,临机应变。"通于九变之利",这样才说得上是"知兵",才可以"屈诸侯以害,役诸侯以业,趋诸侯以利"。用兵的法则在于"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讨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通权变的将军,是"用兵之灾",会导致覆军杀将之祸。用将的君主,对此不可以不省察。

      第九是《行军》篇,论述行军宿营的各种行动原则、迎敌措施和侦察判断之术。

      首先指出大军处在山地、河川、沼泽、*陆等不同地形上的行军、迎敌措施。其次,指出宿营要领:不论何种地形条件下,选择营地都要贵"高"、贵"阳"、贵"养生"。本篇还论述了行军中侦察敌情的各种方法,即敌方的营垒,敌方行动征候,敌方使者,敌方布阵,敌方士兵的表现,敌方营地,敌方将领,敌全军的表现等方面判断敌方情况。

      并指出,用兵不在于多,而在于士卒能并力,将领能料敌,这样即足以胜敌。切忌无深谋远虑而又轻举妄动。

      第十为《地形》篇,分析各种地形的优劣利弊,论述怎样选择地形用兵。

      本篇与《行军》篇所讲地形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行军的角度谈的,本篇则是从交战的角度谈的。

      本篇首先将千态万状的地形划分为"通"、"挂"、"支"、"隘"、"险"、"远"六类:"通"是敌我双方往来方便者;"挂"是易往难返者;"支"是敌我双方出入皆不利者;"隘"是两山相对的通谷;"险"是高山深谷急流险滩;"远"是两军营垒间较长的中间地带。作战方法依不同地形而有别:在"通"形上,要抢先占据高坡,控制交通要道;在"挂"形上,要乘敌不备,出奇兵制胜;在"支"形上,要诱敌来战;在"隘"形上,要抢先占据谷口,严阵以待。如敌已先占,重兵防守则不攻,兵力不多则迅速攻克;在"险"形上,要抢先占据高坡阳面以待敌,若敌已先占,我即主动撤退;在"远"形上,利于待敌来攻,不利于我方进攻。了解利用地形作战的各种战术原则,是将领的职责,不可不明察。

      其次,归纳了六种常见的战败情况:曰"走",即攻击十倍于我之敌;曰"弛",即士兵强悍将吏懦弱;曰"陷",即士兵懦弱,将吏强悍;曰"崩",即将吏怨怒,不服从指挥,遇敌擅自出战,将军又不了解他们的才能;曰"乱",即将领软弱无威,教令不明,士卒无常法可依,布阵混乱;曰"北",即将军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军中又无精锐做中坚。指出导致战败的原因,不是天灾,不是客观条件不利,而是将帅的主观过失。

      本篇又指出,地形在战争中虽然重要,但只是辅助条件,真正料敌制胜的,还是将军们的指挥艺术。所以,在战争中将军必须保持独立的决策权:"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不战可也。"将军要做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用兵之宝也。"这些提法在专制的奴隶制时代闪烁着民主精神的光辉,是难能可贵的。并在最后提出了:"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的著名论断。

      第十一为《九地》篇,论述九种交战地形的运用以及深入敌境后的用兵策略。

[阅读全文]...
  • 春秋孙武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春秋孙武名言

    1、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春秋孙武

    2、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春秋孙武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春秋孙武

    4、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今四境无忧,王恃其强盛,骄乐必生。——春秋孙武

    5、兵者,诡道也。——春秋孙武

    6、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春秋孙武

    7、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春秋孙武

    8、吾非欲自全,并欲全子。——春秋孙武

    9、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春秋孙武

    10、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春秋孙武

    11、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春秋孙武

    1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1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春秋孙武

    1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15、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春秋孙武

    16、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春秋孙武

    17、以*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春秋孙武

    18、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春秋孙武

[阅读全文]...
  • 孙武经典语录大全

  • 经典
  • 1、吾非欲自全,并欲全子。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3、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4、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5、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6、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7、以*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8、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9、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10、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

    11、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12、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13、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14、知己知彼,胜乃不怠;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15、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6、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17、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8、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19、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20、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1、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22、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23、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4、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5、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26、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27、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8、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29、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今四境无忧,王恃其强盛,骄乐必生。

    30、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怒而挠之。

    31、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32、敌*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33、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3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35、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36、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37、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38、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39、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也。吾远之,敌*之;吾迎之,敌背之。

    40、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41、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42、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43、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44、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45、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46、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47、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48、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49、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50、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51、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阅读全文]...
  • 顾炎武的名言

  • 名言
  •   顾炎武,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1、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0、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2、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1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1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阅读全文]...
  • 孙中山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孙中山名言: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2.孙中山名言: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

    3.孙中山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4.孙中山名言:天下为公。

    5.孙中山名言: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6.孙中山名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7.孙中山名言: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8.孙中山名言: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9.孙中山名言: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10.孙中山名言: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11.孙中山名言: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12.孙中山名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13.孙中山名言: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14.孙中山名言: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15.孙中山名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16.孙中山名言: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17.孙中山名言: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3lian.com

    18.孙中山名言: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19.孙中山名言: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20.孙中山名言:本互助博爱之精神,谋团体永久之巩固。

    21.孙中山名言: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22.孙中山名言: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23.孙中山名言: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24.孙中山名言: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

    25.孙中山名言: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26.孙中山名言: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27.孙中山名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28.孙中山名言: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29.孙中山名言: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30.孙中山名言: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31.孙中山名言: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32.孙中山名言: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33.孙中山名言: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致励有方,任使得法也。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为学,必持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34.孙中山名言:我的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阅读全文]...
  • 孙淳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我希望不远的将来,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更多一些。因为精神的需求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金钱也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建立一个正确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很重要。

    2.男人的责任有很多,但只要你做到对另一半尽心尽责,有担当,那你就是男人了。

    3.就像一种修行。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他们会对我产生影响,能帮我修炼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出色。

    4.演员本人永远不可能和角色画等号。性格方面也是两个概念,否则就不能之为演员了。你可能会在演戏时为角色付出很多,过分地投入,但要完全混淆是绝不可能的。

    5.职业只是人生存的手段,但人生的意义并不在此,而是享受生命。

    6.好莱坞存在了这么长时间,风靡世界,为什么?它的模式创作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号准了“人类需求”这个脉才创造出了这种模式。所以当一个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可能有些雷同,但观赏的时候你还是会去看,因为它符合你的心路历程。

    7.在与生活的磨难搏斗的时候,总是弱者战胜了恶,苦尽甘来,获得了幸福和胜利。这是人们的一种向往和心理需求。

    8.40多岁的人和20多岁的人的爱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了解爱意味着什么,爱承载着什么。

    9.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不要爱自己,而是要爱每一个角色。当一个全新的角色面对自己时,要问自己我能给这个角色带来什么,而不是问这个角色能给我带来什么。

    10.如果剧本连你都不能感动,你又怎么能感动别人?

    11.没有之前的积累,怎么会有今天的爆发?有些人,是年轻的时候就很红;而有些人,是年纪大一些才能红。红不红,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12.幸福就是有感恩的心态、知足常乐、健康*安,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很好。

    13.如果是幸福这个词和物质,和精神做比较的话,我宁愿选择精神层面的。

    14.其实演员这个职业,媒体看的更多的是鲜花掌声,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寂寞。同行都去拍戏,你在家等着,那份滋味是常人没法体味的。

    15.演戏是一生的职业,何必那么着急,碰到好本子那是运气好,碰不到,生活还要继续。

    16.一个社会要有序,要有伦理和纲常,不能乱了,乱了就浮躁了,所谓浮躁就是这么来的。

    17.作为一个演员,你多么有修炼,多么淡泊名利,但在外人看来,你这个圈子就是名利圈。

    18.演戏是最适合我的,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喜欢它,努力把它做到最好。我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忠实于我的选择,迈向我的梦想。也许我还没有达到顶点,我的能量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但知足者常乐。

    19.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是比喻。其实生活和戏、演戏和生活、生活和自已,应该分得很清的,不分得清你会很痛苦的。

    20.不能说我演的这个人物成功了,我就把自已定位在这个人物,永远重复这个角色,那不对的。做为演员我还要演绎各种我没有尝试过的角色。我要颠覆你们的认知,才能显示出我的实力来。

    21.生活可以历尽艰辛,但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人类生存下来的唯一支撑就是希望。

[阅读全文]...
  • 孙光宪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孙光宪名言

    1、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孙光宪《北梦琐言》

    2、早是销魂残烛影——孙光宪

    3、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4、窗雨阻佳期,尽日颙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坠。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孙光宪《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5、寂寞掩朱门——孙光宪

    6、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孙光宪《采莲》

    7、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孙光宪

    8、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孙光宪《浣溪沙》

    9、月华如水笼香砌——孙光宪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孙武名言 - 句子

孙武名言 - 语录

孙武名言 - 说说

孙武名言 - 名言

孙武名言 - 诗词

孙武名言 - 祝福

孙武名言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美育教育的古诗 心事重重睡不着的古诗 春天走了夏天来到的古诗 赞颂梅花的古诗100首 竹石古诗的作者加拼音 含有要字的古诗名言 古诗中的相互模仿 形容自己普通的古诗 唯美欢快的古诗 出塞的古诗题目意思 一人离去的古诗 高亢明亮的古诗 描写歌唱的好的古诗 描写做人要自信的古诗 形容生气的古诗 不想让孩子吃苦的古诗 形容死后复生的古诗 记古诗最简单的方法 古诗中形容词最多的 古诗词传世的对联 用来做情侣名字的古诗 关于脉的古诗文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明信片 那些古诗是写鸟儿的 赞扬人很厉害的古诗词 引用古诗的王者解说 形容四海为家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长歌 黑龙江的诗人的古诗 关于节曰*俗的古诗 含有佗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