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写关于老人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孟子写关于老人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孟子写关于老人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孟子写关于老人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 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袂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 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 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 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 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 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 “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 ‘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 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 也。”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 文武兴,*好善;幽厉兴,*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 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 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 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 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 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 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 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 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 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 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 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 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 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 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 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 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 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 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 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 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 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 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 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 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 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 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 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 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 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 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 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 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 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 以规矩。”
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杜甫《解闷十二首》
孟子何当周文王,鲁男善学*。——曾丰《寄题刘渊甫可斋》
商君要术惟强国,孟子深心肯信书,大抵空言是糟粕,斲轮甘苦定何如。——宋祁《杂兴·商君要术惟强国》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杜牧《秋娘诗并序》
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孟郊《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张九龄《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以此篇答焉》
未知邹孟子,何以奉梁王。——罗隐《雪中怀友人》
孟子狂题后,何人更倚楼。——齐己《怀巴陵旧游》
鹿门埋孟子,岘首载羊公。——齐己《过鹿门作》
开元文物盛,孟子生荆岫。——皮日休《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次韵》
孟子终焉处,游人得得过。——贯休《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孟子讥宋人,非其揠苗躁。——陆龟蒙《南泾渔父》
孟子有言,王无罪岁。——陆龟蒙《彼农二章》
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郑谷《蜀江有吊》
孟子死来江树老,烟霞犹在鹿门山。——陈羽《襄阳过孟浩然旧居》
孟子辟杨墨,有功此一时。——方回《学诗吟十首·杨氏昔为我》
欧公不论文,孟子不言易。——方回《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晦庵感兴诗》
孟子告子辨内外,汉王项王争雌雄。——方回《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孟子告子辨内外》
三迁孟子慈闱教,十二甘罗相阀身。——方回《呈孟君复能静使君二首·乃祖麒麟第一人》
滕州孟子庙,邹县有墓田。——方回《再送王圣俞戴溪》
孟子两言无识者,六王亡更七王亡。——方回《跋郝仲雨游梁百韵》
异端朱翟徒,孟子辟之廓。——方回《久不作诗非避俗议偶老懒且次范君泽韵》
颜曾思生鲁,孟子生于邹。——方回《送鲍子寿宝庆教授》
善学少陵而不为,殆如孟子不言易。——方回《过李景安论诗为作长句》
孟子向来推亚圣,邹人谁不企先贤。——方回《文公书院新创》
世无孟子卫吾道,河汾先生亦圣徒。——刘克庄《三和·花篮果担更噭呼》
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韩愈排佛老,不失圣所传。——陆游《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孟子辟杨墨》
学道了无得处,空云孟子鲁论。——赵蕃《次韵斯远别后见寄六言四首·学道了无得处》
张公富奢华,孟子贫轗轲。——寒山《诗三百三首》
孔明苟欲性命遂,孟子岂病王公疏。——曾巩《寄孙之翰》
傥因徐辟见孟子,有志未就公其成。——沈继祖《和阎帅侍郎见寄》
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候孟子名言 古文希望大家喜欢。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仁则荣,不仁则辱。
1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8.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1.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2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3.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24.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5.行之而不著焉,*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9.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0.养心莫善于寡欲。
3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8.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42.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3.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8.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1.夫人必自侮,然*侮之;家必自毁,而*毁之;国必自伐,而*伐之。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名言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8、仁者无敌。——孟子名言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其进锐者,其退速。
2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2、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4、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9、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1、人皆可以为尧舜。
42、夫人必自侮,然*侮之;家必自毁,而*毁之;国必自伐,而*伐之。
4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4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0、养心莫善于寡欲。
5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0、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3、其进锐者,其退速。
1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1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1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9、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2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2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4、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2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9、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3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4、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2、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4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6、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47、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8、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49、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1、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郊的古诗
孟郊,唐朝诗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孟郊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孟郊的古诗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孟郊的诗代表作品:
《游子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古诗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结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古诗如下: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翻译】
两个人之间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结成了深刻的爱意。一旦要离开,但总是想留下,犹豫不决。把彼此衣服结在一起。希望这衣服结扣能把气节守住,使夫君早日回来。曾经以为,把自己和爱人的衣裳结在一起,牵牵挂挂的,就能不离不弃等到离别之时才发现,结打得再巧妙,也不如将两人的心意密密结在一处。所以不停的结,希望能恩爱百年。这体现了爱情海枯石烂,誓不变心的决心。
《登科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古诗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
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列女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古诗全文如下: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翻译】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像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古别离·欲别牵郎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翻译】
我拉着将要离别的丈夫的衣服,你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去呢?我不怨恨你回来得迟了,只希望你不要到临邛去。
《古怨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翻译】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洛桥晚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翻译】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长安早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孟子二章原文
《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孟子二章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原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拓展: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详解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 这样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在安乐中衰亡。
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详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然而不能取胜(的原因),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的原因。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的原因。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君子以仁存心,以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
爱人者人恒,敬人者人恒。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如果说友谊的第一个法则是它必须得到培育,那么第二个法则就是:当第一个法则被忽略时,必须做到宽容。
朋友间当遵守以下法则:不要求别人寡廉鲜耻的行为,若被要求时则应当拒绝之。
宁无百金而有百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友。
多*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观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
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忧怒,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处世之道,贵在礼尚往来。
如果想获得友谊,要多为朋友效力。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与人交往,待人以至诚,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
如果你想交朋友,请先为别人做些事。
和一些和自己意趣相同的人交往,真可以使人受益不浅。
要把同道的人当作朋友,而不必把同利的人当作朋友。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多交朋友主要不是靠头脑灵活,而是靠心地善良、单纯。
友谊之花是开在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土地上的。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友谊之花是开在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土地上的。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义气之交,虽是真诚,总也失之太急。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须知胜友真良约,莫作寻常旅聚看。
旷然无忧患,宁然无思虑。
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善养者终之,旁忧者半之,虚用者夭之。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只谓也。
有钱难买少时贫,有钱难买老来瘦。
治身不静则身危,养生之道在于动。
养生以不伤为本,积伤至尽则早亡。
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6、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8、*不以三公易其介。
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0、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13、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14、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15、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1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7、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1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19、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1、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22、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3、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2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5、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7、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28、是犹或纟?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2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0、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31、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罪不容于死。
32、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3、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3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7、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3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9、其进锐者,其退速。
4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1、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42、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3、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焉。
44、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4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48、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49、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5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1、行之而不着焉,*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的老吾老古诗词 孟子写关于老人的古诗 《孟子》的古诗 孟子的古诗 孟子关于尊老爱幼的古诗 孟子写的古诗 孟子的古诗集 歌颂孟子的古诗 评价孟子的古诗 含孟子淳的古诗 作者孟子的古诗 孟子的诗句 孟子诗句 孟子名句 《孟子》名句 孟子的格言 孟子的古诗和名言 孟子最著名的古诗 孟子写的古诗文 孟子的古诗和成语 孟子自己写的的古诗 古诗孟子中的名句 作者是孟子的古诗 孟子的古诗读音 孟子语录 孟子名言 关于孟子的诗句 孟子语录体 孟子中的名句 孟子格言
孟子名言 关于孟子的名言 孟子名言_孟子的名言104句_名言名句 孟子说的话 孟郊的古诗 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郊的古诗 孟子的思想精选 孟子的名言汇总 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孟子二章原文 孟子名言 关于孟子的诗句 关于孟子的名言 孟子语录 孟子关于水的名言 孟子语录 孟子的名言 孟子名言 孟子语录 孟子语录原文 孟子名言 古文 孟子说的话 孟子的名言,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孟子语录 孟子励志名言 孟子的语录 孟子名言 孟子中的句子
多和年轻人在一起句子 关于听歌的句子 说女儿成长的句子 形容知了叫声的句子 加油鼓励的英文句子 高情商泡妞句子 关于六一的英文句子 给自己勇气的经典句子 骂人不懂感恩的句子 人生健康感悟的句子 描写走秀的句子 朗读者经典句子 怀念逝去的亲人的句子 让人听了想哭的句子 形容乡间小路的句子 描写客厅的句子 你放弃了我的伤感句子 关于剪纸的句子 描写泰山日出的句子 要走的句子 表达掉头发心疼的句子 一同写句子 劝别人注意身体的句子 关于花儿的唯美句子 奋斗的英文句子 形容树根的句子 形容大学生的句子 评奖写句子 深交朋友经典句子 中考鼓励自己的句子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