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中表达情感的术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表达情感的术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表达情感的术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中表达情感的术语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把握与表达的方法
声乐作品有一个基本框架,随心所欲的发挥势必会违背作品的本意,在规则范围内去挖掘情感,严格、认真、积极地去把握作品才是最理想的声乐演唱。声乐演唱的情感把握最主要的是对歌词、旋律以及声乐内涵的情感理解和把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把握与表达的方法,欢迎阅读。
一、情感对音乐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情感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从艺术作品等其它渠道间接接受和感受到的情感体验,称为“审美情感”。在声乐演唱中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审美情感。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是有限的,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世界是无限的,演唱者不可能亲身体验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果演唱者在生活中没有这种情感的现实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演唱者依靠从其它艺术作品或通过其它渠道来获得情感审美体验,以此来感染自己,并通过声乐来表达这种情绪,把它变为自己演唱时的情感体验。在情感的作用下,人的生命体验转化成审美艺术形象并强烈要求呈现出来,声乐演唱就是呈现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音乐打动你的并不是作曲家或别的什么人的所谓的“情感”,而是你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了你自己,它使你沉浸在你自己的生活回忆和情感记忆之中感慨万千,沉浸在对自己以往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中。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把握
声乐作品有一个基本框架,随心所欲的发挥势必会违背作品的本意,在规则范围内去挖掘情感,严格、认真、积极地去把握作品才是最理想的声乐演唱。声乐演唱的情感把握最主要的是对歌词、旋律以及声乐内涵的情感理解和把握。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首先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然后深刻理解和领会词义,即歌曲所表达的情,或者说是歌曲的意境。这样把握住歌词所描绘的每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才能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旋律是建立在曲调和曲拍之上的。在音乐作品中,旋律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反映与唤起人的情绪,激起人们的某种情感反映,引起人的某种心理上的共鸣,因此人们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声乐作品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词是曲的导向,而曲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从而使词曲统一,表现歌曲的魅力。一个演唱者需要有分析、理解和体验作品感情内涵的能力,并且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要对声乐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了解、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能力、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演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领会其中的含义,用歌唱的技巧技能将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第一,良好的歌唱心理
所谓情感是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发扬或抑郁的意识。演唱者总是利用自己的发声技术或声音上的某些特点来发挥自己歌唱的长处的。演唱者掌握技术能力愈强,他在台上发挥的能力就越自如。要克服紧张的情绪需要很大的信心,而自信心尤为重要。要把建立演唱者自信心这一原则放在首位,人会歌唱并不是因为有嘴,而是因为有心,歌唱是自然的,它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嗓子好不好,有没有高超的技巧,而是这个人会不会动心,动心的时候会不会发出动情的声音,而这个时候几乎永远是不缺乏惊人的技巧的。
第二,把握声情与形神
声与情是声乐艺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一切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标准。“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的灵魂。情感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明朗轻快、粗犷严厉、柔和缠绵,从而依情发声使歌声各具不同的音色。声乐的情感表现主要源于对作品的深入体验。通过对作品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挖掘与体验出词曲的内容与情感,我们才能倾情传达给大家。有创造性的歌唱者会善于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外延,将高度的声乐技巧用于唱“情”。“形与神”是歌唱艺术表现的外形和内涵。“形”是歌唱者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神”是艺术的灵魂、生命,充满着生气的内在意蕴,是歌唱情感的高度升华。演唱不只是唱的活动,还是一种表演活动,演唱者适当地辅助一些形体上的活动,势必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要把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及手势和谐地配合起来。通过细微的眼神、手势、神韵、表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意蕴。
第三,情感想象与情感表达
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的艺术想象为基础,艺术想象可以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演唱时的感情和情绪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同时在情绪的形成,转折,发展上合乎情理,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在声乐艺术中,要善于将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就能使歌声具有情感的'魅力。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情感表达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调整演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演唱者在*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因此,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的表达情感。通过带有情感的反复练*,歌唱者就能把情感记忆转化为现实的歌唱情感,使歌唱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使演唱时的发声动作、歌唱状态和声音听觉上都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以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稳定。另外,情感表达的途径还包括多种多样的嗓音表现,如音乐、力度、速度、节奏等。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感情因素使他们的嗓音具有极高的变化能力,能够表达各种感情的细微变化,所以声乐演唱不能只是呼吸、发声和吐字的结合,还应对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作独创性的深刻理解及表达。
扩展:声乐演唱形式的种类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那么大家了解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声乐演唱形式的种类吧!
(1)独唱: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称为"独唱"。人声分类中的任何声部都可以担任独唱。演唱时一般用钢琴或小乐队伴奏,有时还可加入人声伴唱。 独唱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好的歌唱技巧,独唱者是音乐作品的解释者和表现者,他(她)直接运用"声"和"情"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2)齐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称为"齐唱"。齐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唱。齐唱时,可以用乐器伴奏,也可以不用乐器伴奏。 齐唱要求歌声整齐、统一、宏亮。齐唱歌曲大都富于战斗性和号召力,是群众歌咏活动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为"合唱"。常见的合唱形式有: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钢琴或乐队伴奏,但也有不用乐器伴奏的,称为"无伴奏合唱"。 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讲究整体音响的谐和与协调,要求各声部的音色相应统一,音量相应*衡,各声部的出现有层次。另外,对各声部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4)领唱: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 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形成对比。
(5)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对唱有男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等形式。 对唱大多是单声部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
(6)重唱:多声部的歌曲每声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称为"重唱"。重唱有男女声二重唱,男声或女声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重唱和对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重唱是以多声部(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形式出现。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将对唱和重唱结合在一起。如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先是甲、乙两两男声对唱,然后将甲、乙两个曲调叠置起来,组成重唱。
(7)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轮唱时,各声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应的热烈气氛。这种手法叫做"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8)小组唱:一个小组的人同时来演唱一首单声部的歌曲,称为"小组唱"。小组唱实际上是齐唱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人数较少而已。 如果演唱的是多声部歌曲,则称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时,边唱边做动作,这种有动作表演的演唱,称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采取对唱或小组唱形式。
(10)大联唱: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选择内容有关的歌曲,并采用诗朗诵或乐曲联奏等方法,将各歌曲连贯起来进行演唱,称为"大联唱"大联唱不一定局限于齐唱,可能还包括独唱、合唱、轮唱等多种声乐演唱形式。 中西乐器知识 骨哨、编钟、古琴。
古诗中的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眼间,严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临人间,带给人间温暖、诗意。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春天,意味着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春天,景色宜人,鸟语花香。走进这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随意采撷几朵散发着诗意的芬芳的咏春诗,慢慢品读,细细感受,不知不觉间,已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树上的桃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荡漾的春水,一群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争先恐后地跑到江水上,欢畅地游着。串串“嘎嘎嘎”的欢叫声在江的上空回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在那清澈的湖水边,有几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专心地梳妆。那一头碧绿的秀发,修长地垂在胸前,清风荡漾,那一头秀发随风飘扬。那便是伫立在河边的杨柳。春风这位发型师技术多么精湛啊!那细细的柳叶,那曼长披拂的柳条,都是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裁剪的。他给大地裁制出了一朵朵鲜红嫩绿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借助柳树歌颂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人到朋友家里做客,远远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园,一条绿色的小路弯弯着隐没在那道柴门后,初春的小草刚发嫩芽。抬眼望去,杏树的枝头,群花雀跃,你一朵我一堆的争着闹着,有的害羞,有的欢悦,也有慵懒的半开半闭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门缝里往外飘着,我不敢惊动这些春天的小精灵。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嗅着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仿佛已和春天有了亲密的约定!"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1、一字传情。
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2、以动衬静。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
3、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4、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5、以实显虚。
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6、以乐衬哀。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7、一语显旨。
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鉴赏时须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是什么意思]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点评: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
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点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点评: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4、《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是不是觉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中的绝句,请您阅读。
世易时迁,时代不断的变化,人也不断的变化,但唯有不变的是出门在外的一颗思乡情。看看古人的思乡,好好体味一番吧。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春夜洛城闻笛》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雨寄北》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唐·
古诗中的雨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的雨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飘飘洒洒,淅淅沥沥,醉人的小雨跃动起灵动的舞姿。我独倚窗前,静听冷雨,记忆似乎开始变得缥缈,最终定格在古诗中的雨……
雨·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走进古诗中的雨,欣赏雨的诗情画意。
走进古诗中的雨,感悟雨的'自古多娇。
走进古诗中的雨,品味雨的百年沧桑。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的诗中雨,更是令人动容。
呼啦!呼啦!每当我听到窗外这些欢快地在雷与电的交相辉映中飞奔的雨滴怒号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响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我看见那阴沉的天洒下如豆粒般可爱的浑圆的雨珠时,心中总是会浮出苏显祖的《风雨归舟图》。
雨啊,你早已融入历史,浸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我独倚窗前,看着窗外朦胧的世界,渐渐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连不断地落下,形成一道水帘,虽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气势磅礴,却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乐,偷偷地落到田野里,落到草地上,落到花丛中。春风和着细雨,与杨柳一阵耳语,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过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是那么寂静,那么无声地唤醒了沉睡的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拴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也看不见。但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头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春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赶走了寒冷而凛冽的冬风,春雨携来了无穷的生机,无尽的绿,但却又是那么容易令人忽视。
春雨就好似泰戈尔说过的话: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
古诗中的春作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春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转眼间,严冬已逝,春姑娘悄悄地降临人间,带给人间温暖、诗意。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春天,意味着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春天,景色宜人,鸟语花香。走进这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随意采撷几朵散发着诗意的.芬芳的咏春诗,慢慢品读,细细感受,不知不觉间,已陶醉其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看啊,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树上的桃花竞相开放,一眼望去,如一片粉色的汪洋。一江凌波荡漾的春水,一群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争先恐后地跑到江水上,欢畅地游着。串串“嘎嘎嘎”的欢叫声在江的上空回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在那清澈的湖水边,有几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在专心地梳妆。那一头碧绿的秀发,修长地垂在胸前,清风荡漾,那一头秀发随风飘扬。那便是伫立在河边的杨柳。春风这位发型师技术多么精湛啊!那细细的柳叶,那曼长披拂的柳条,都是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裁剪的。他给大地裁制出了一朵朵鲜红嫩绿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借助柳树歌颂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人到朋友家里做客,远远的就看到了朋友家的小园,一条绿色的小路弯弯着隐没在那道柴门后,初春的小草刚发嫩芽。抬眼望去,杏树的枝头,群花雀跃,你一朵我一堆的争着闹着,有的害羞,有的欢悦,也有慵懒的半开半闭的,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门缝里往外飘着,我不敢惊动这些春天的小精灵。
漫步古詩百花園,徜徉在诗的海洋里。嗅着手中那幾朵散發著清香的詠春詩朵。仿佛已和春天有了亲密的约定!
古诗中的秋作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夕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奶奶的歌谣里牙牙学语,唐诗、宋词、元曲萦绕耳畔;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马致远、杜甫、白朴的脚步因我向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是一首写秋景的小令。作者是白朴。幼时的我,天真地问奶奶“残霞”是什么意思?奶奶指着纱窗外的“月饼”告诉我:“月饼”回家了,当它落到“棉花糖”上时,那令人陶醉的画面就是残霞。我不禁拍手叫好,奶奶却只是嘴角微微翘起……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何如此呆板整齐呢?纸剪出来似的,只是写了花梗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作者远在他乡对家人的思念。张籍的《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忧愁及享年亲人的情谊。以至于“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有无数珍宝,我们在诗海中遨游。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文理,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在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背唐诗宋词,当时,我记得最牢的诗就是《山行》中的最后两句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读着读着,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幅场景:作者停下车,观赏那夕照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野花还要火红,多么迷人的红枫叶呀!啊!经过作者以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么美丽的一幅场景,诗的意思就一下子理解了!从此,我就非常爱看描写秋天的诗句了。
而王维的《鸟鸣涧》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人们空闲的时候,时不时地飘下几朵带着浓浓香气的桂花,四周非常的宁静。这个画面是多么祥和啊!
当我读到“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时,那浓浓地思乡之情就展现了出来。啊!作者是多么思念故乡,思念他的亲人啊!我不禁被这首诗打动。
白居易有一首《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还有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两首都是写月的,但是第一首写的是月的样子;第二首写的是月与水之间的融洽。写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这时,我不禁觉得故事可真有趣!
现在,我会读会背的诗越来越多了诗给我带来了很多知识,诗也告诉了我很多的学*方法,诗永远是我们的好伙伴!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北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南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古诗中表达的情感的术语 古诗中表达情感的术语 古诗中的术语 古诗表情感的答题术语 古诗中情感的鉴赏 概括古诗情感特点的术语 古诗中情感表达的方式 古诗中情感和主题的区别 雪中情感的古诗 古诗中情感类题的答题模式 古诗中意境的专用术语 会计术语情话 诗中的情感古诗 忽在古诗中的情感 古诗中的情感画 鉴赏古诗的术语 古诗中的情感词 医学术语情话 古诗的氛围术语 人生感悟的古诗答题术语 怀古诗中的情感 古诗中很烦的情感 美术语录 武术语录 古诗中的情感诗词 古诗中情与景的比例 古诗中诗人的情感 古诗中的情感韵味 古诗中的六种情感 古诗中的情感视频
古诗中有鸟的诗句 古诗中写雪的诗句 古诗中爱情的诗句 古诗中的爱情诗句 古诗中描写秋的诗句_古诗中借雨抒情的诗句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_古诗中唯美句子 古诗中含风的诗句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把握与表达的方法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_古诗中唯美句子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雨作文 古诗中的冬作文 古诗中的月作文 古诗中描写秋的诗句_古诗中借雨抒情的诗句 古诗中的春作文 古诗中含风的诗句 古诗中的秋作文 古诗中的春作文 古诗中的春 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是什么意思 古诗中的春雨 古诗中的月亮 古诗中的春节 古诗中的思乡情浓 古诗中描写爱情的诗句 古诗中的风景
不能被理解的说说 简单晚餐说说 人言可畏人心难测说说 女人自强的说说 爱不释手的说说 关于上课的说说 痛心说说 心情不好听歌的说说 回家搞笑说说 删除空间说说 今天风好大的说说 形容闺蜜的说说 多情人的说说 占有欲的说说 夫妻有事不商量的说说 秋天夜晚的说说 谈恋爱好累的说说 时间真快的说说 晒腿的说说 工作结束放松心情说说 色彩的说说 谢师宴说说 劝自己不生气的说说 有默契的说说 别人说三道四的说说 关于占有欲强的说说 不合适在一起的说说 很想你很想你心情说说 没有谁欠谁的说说 说说鼓励自己的一段话 发表晚餐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