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关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三种“看”的英语词汇辨析

  • 三种“看”的英语词汇辨析

      See 、 Look 、Watch都有“看” 的表达意思,其中的具体区别你知道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三种“看”的英语词汇辨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看,看见 See VS Look VS Watch

      当我们坐地铁时经常听到Watch your step这一句话,Watch有‘注视’的含义。表示‘看’的单词有see、look、watch等,但它们的用法却都不一样。此外,glance、glimpse等单词也有‘瞟一眼’的意思。

      See主要用于用眼睛看的情况,侧重看的结果。

      I went to China to see Beijing Olympics。

      我为了看北京奥林匹克去了*。

      Look主要用于以引起对方注意为目的看。

      She looks at me very carefully。

      她目不转睛的看着我。

      Watch的意思是观看、注视,主要用于注视移动着的物体。

      I'm watching TV。

      我正看电视。

      Please watch my baggage。

      麻烦帮我看一下行李。

      See--

      See through 看穿,帮助

      See out 送某人出去

      Look--

      Look over 把…看一遍,睁一眼闭一眼

      Look into 深入地检查,研究,调查

      Watch--

      Watch over 看守,照管,监视

      Keep a watch on 监视,密切注视

      相关阅读

      36组易混英语词汇

      1) quite 相当 quiet 安静地

      2) affect v 影响, 假装 effect n 结果, 影响

      3) adapt 适应 adopt 采用 adept 内行

      4) angel 天使 angle 角度

      5) dairy 牛奶厂 diary 日记

      6) contend 奋斗, 斗争 content 内容, 满足的 context 上下文 contest 竞争, 比赛

      7) principal 校长, 主要的 principle 原则

      8) implicit 含蓄的 explicit 明白的'

      9) dessert 甜食 desert 沙漠 v 放弃 dissert 写论文

      10) pat 轻拍 tap 轻打 slap 掌击 rap 敲,打

      11) decent 正经的 descent n 向下, 血统 descend v 向下

      12) sweet 甜的 sweat 汗水

      13) later 后来 latter 后者 latest 最*的 lately adv 最*

      14) costume 服装 custom *惯

      15) extensive 广泛的 intensive 深刻的

      16) aural 耳的 oral 口头的

      17) abroad 国外 aboard 上(船,飞机)

      18) altar 祭坛 alter 改变

      19) assent 同意 ascent 上升 accent 口音

      20) champion 冠军 champagne 香槟酒 campaign 战役

      21) baron 男爵 barren 不毛之地的 barn 古仓

      22) beam 梁, 光束 bean 豆 been have 过去式

      23) precede 领先 proceed 进行,继续

      24) pray 祈祷 prey 猎物

      25) chicken 鸡 kitchen 厨房

[阅读全文]...
  • 沧浪诗话原文及翻译(沧浪诗话诗辨的主要观点)

  •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雕 阑 玉 砌 应 犹 在 , 只 是 朱 颜 改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

    南唐后主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品开首二句已经把我们带了进去。我们不是帝王,不是生活在宋代。但似曾经历,相知。“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谁又会没此经历?

    ”唐诗宋词”,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沧浪诗话》是宋人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年间。

    该书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册。

    严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启迪了元代诗人,影响覆盖了明代文艺理论界,深刻地影响了清代和*代。这是任何其他理论家都不曾有过的殊荣。

    严羽论诗立足于它“吟咏性情”的基本性质。其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门,以第一部分为核心。

    诗法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人亦有之,惟语忌则不可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

    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

    诗难处在结尾,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尾,若南人便非本色,须参活句,勿参死句,词气可颉颃,不可乖戾。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呟于旁门小法(禅家有金刚眼睛之说),辨家数如辨苍白,方可言诗(荆公评文章先体制而后文之工拙)。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

[阅读全文]...
  •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 评价,思想
  •   评价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庸等。从*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前两联从怀古开始——作者来到西山、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之水一去无回。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眺,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鉴赏这两首诗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

      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时的复*备考,第二、三点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对诗歌分类复*,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时复*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

      1.分类。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类;⑶思乡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类;⑻其他。

      2.选材。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

      3.探究。复*可分为8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4.展示。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

      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效果较为明显。

[阅读全文]...
  • 歧义句辨析

  • 歧义句辨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歧义句吧。你知道歧义句辨析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歧义句辨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先说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两种以上的理解,用在句子中就可能造成歧义。比如:

      1、我叫他去。“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2、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 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看下面例子:

      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

      2、东风牌汽车、**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

      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在说话作文时恰当安排句子结构,避免歧义句产生。

[阅读全文]...
  • arrive词汇辨析及短语

  • arrive词汇辨析及短语

      arrive有到达;到来;成功等意思,那么你知道arrive的用法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一下arrive词汇辨析及短语,希望对大家的学*有所帮助!

      arrive

      英 [rav] 美 [rav]

      vi. 到达;成功;达成;出生

      n.(Arrive)人名;(法)阿里夫

      短语

      arrive home 到家;到家比较正式;到达家

      arrive late 迟到;晚到;到晚了

      arrive here 到这;到达这里;准时到达这里

      Teams Arrive 运动员进场

      arrive time 到达时间;造影剂到达时间

      HTC Arrive 内容来源

      arrive there 到达那里

      Scheduled Arrive 预计抵达时间

      Arrive London 运抵伦敦

      句型

      用作动词 (v.)

      用作不及物动词

      S+~(+A)

      “When did you arrive?”“Late this afternoon.”

      “你什么时候到的?”“今天下午比较晚的时候到的。”

      He arrived punctually at four oclock.

      他在四点钟准时到达。

      He arrived after dark.

      他是天黑以后到达的。

      用法

      arrived,arrive的过去分词,做形容词时,指“已到的”,如the newly arrived traveller(新到的旅游者)。现在不*惯说be arrived,如is arrived和are arrived;

      回到家用arrive home,不用arrive at home,因里面的home是副词;

      arrive(d)是一时的,短暂的动作,不能用完成时态,不能说He has arrived for a week去让这个动作持续一段时间,只能说He arrived a week ago.

      v.(动词)

      arrive的基本意思是“到达”,可用于具体地点,也可以用于指抽象事物,还可表示“(时间)到来”。arrive引申可表示“新鲜事物的出现”“人在事业等方面取得成功”等。

      arrive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常可与介词at〔in,on〕连用。arrive at表示“到达某地点”时,往往指到达较小的地点; arrive in表示“到达的区域”时,往往指较大的地方; arrive on则表示“到达某现场”。

      arrive可与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连用,但是不能与表示意图或程度的副词连用。

      词汇辨析

      attain,reach,achieve,arrive

      这些动词均有“达到”之意。

      attain 侧重指在抱负或雄心的激励下,以最大的努力去达到一般所不及或不敢追求的目的。

      reach 常用词,指到达某一空间、时间、目标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点。

      achieve 侧重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技巧、忍耐和努力。

      arrive 指得出结论,达成某项协议或作出某一决定等。

      参考例句

      1. We arrived at the station as the train was leaving.

      我们到达车站时火车就要开出了。

      2. I love to travel, but hate to arrive.

      我喜欢旅行,但不喜欢到达目的地。

      3. Arrive in style.

      到达的风格。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中的多音字辨析

  • 木兰诗中的多音字辨析

      木兰诗中的多音字辨析:

      1、帖:

      (tiě)军帖

      (tiē)帖花

      2、著:

      (zhuó)著我旧时裳

      (zhù)著作

      3、骑:

      (jì)胡骑

      (qí)骑马

      4、燕:

      (yān)燕山

      (yàn)燕子

      5、宿:

      (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

      【拓展延伸】

      木兰诗中字词用法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阅读全文]...
  • 中考易混词汇辨析:fine, nice, good, well

  • 中考
  • 中考易混词汇辨析:fine, nice, good, well

      在我们的考试中其实很多单词的意思我们都已经掌握了,可是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法下有不同的用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易混词汇辨析:fine, nice, good, well,欢迎大家分享。

      四者都可用作形容词表示"好"之意,但前三者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而后者仅用作表语。主要区别在于:

      (1) fine指物时表示的是质量上的"精细",形容人时表示的是"身体健康",也 可以用来指"天气晴朗"。

      例如:Your parents are very fine. 你父母身体很健康。

      That's a fine machine.那是一台很好的机器It's a fine day for a walk today.今天是散步的好时候。

      (2)nice主要侧重于人或物的外表,有"美好","漂亮"的意思,也可用于问候或赞扬别人。

      例如:Lucy looks nice. 露西看上去很漂亮。These coats are very nice. 那些裙子很好看。

      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It's very nice of you. 你真好。

      (3)good形容人时指"品德好",形容物时指"质量好",是表示人或物各方面都好的普通用语。

      例如:Her son is a good student. 她儿子是一个好学生。

      The red car is very good. 那辆*汽车很好。

      (4)well只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好",但不能作定语,它也能用作副词作状语,多放在所修饰的动词之后。

      例如:I'm very well, thanks. 我身体很好,谢谢。

      My friends sing well. 我的朋友们歌唱得好。

      拓展延续

      fine well good nice 区别:

      1、good 常用来指人的品行好,或事物的质地好,也常用来向别人问好。

      Miss Gao is a good teacher. (人好)

      Your picture is very good. (物好)

      Good morng. (问好)

      2、fine 身体状况好,天气状况好

      — How are you? — Fine, thanks. (身体状况好)

      It's a fine day today. (天气状况好)

      另外,fine 也可以用来指人物的品行、事物的质地“特别出色”。

      He is a fine boy. (人物的品行)

      The pen is fine. (事物的质地“特别出色”)

      3、nice 指人或物的外观、相貌好,“美好的”、“美妙的”、“漂亮的”。

      Lucy looks nice. (人的相貌好)

      The flowers are very nice. (物的外观好)

      Nice to meet you.

      4、well 做形容词时,指人的身体好,健康好

      — How is your father? — He's very well.

      well 常做副词,修饰动词用。

      He speaks English well.

      5、OK 最勤快,有时替 fine 站岗,有时替 well 值班,表示身体好。

      — How are you? — Fine, thanks. And you? — I'm OK.

      OK 表示事物的完好无损,人的安然无羔。

      — Is it broken? — No, it's OK.

      — Oh, sorry! Are you OK?

      OK 表示赞同别人的观点,“好的”。

      — Let's go home. — Ok, let's go.

[阅读全文]...
  • 《采薇》创作背景与赏析

  • 创作,阅读
  • 《采薇》创作背景与赏析

      《采薇》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采薇》创作背景与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词句注释

      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词,无实义。

      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

      莫(mù):通“暮”,此指年末。

      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猃(xiǎn)狁(yǔn):*古代少数民族名。

      不遑(huáng):不暇。遑,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地而坐,两膝着*,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又。

      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聘(pìn):问候的音信。

      刚:坚硬。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无。盬(gǔ):止息,了结。

      启处:休整,休息。

      孔:甚,很。疚:病,苦痛。

      我行不来:我不能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业业:高大的样子。

      定居:犹言安居。

      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邪出,指改道行军。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小人:指士兵。腓(féi):庇护,掩护。

      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象弭(mǐ):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弭,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孔棘(jí):很紧急。棘,急。

      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yù)雪:下雨。雨,这里作动词。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创作背景

      《采薇》是出自《诗经· 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赏析

[阅读全文]...
  • 碛中作古诗带拼音解释(碛中作创作背景介绍)

  • 解释,创作
  •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

    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阅读全文]...
  • 关于略析“梅村体”长篇叙事诗的创作特点的内容

  • 创作
  • 关于略析“梅村体”长篇叙事诗的创作特点的内容

      论文摘要:梅村体”长篇叙事诗是对叙事诗*体诗化的大胆尝试。体现在变*铺直叙的篇章结构为跳跃性的倒叙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接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此外,把普遍性的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因而,他使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

      论文关键词:长篇叙事诗,跳跃性,用典,含蓄

      引言

      在我国古典长篇叙事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其表现为叙事同抒情的完美结合;艺术构思上巧于剪裁,显示出长篇叙事诗繁简得当,线索单一的特点;以及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广泛地运用了民间文学中常用的诸如起兴手法、问答手法、顶真格等。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注重诗意,更偏重于通俗、流畅的艺术风格。

      吴梅村对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传统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同时,在创作题材上具有开拓性的功绩,且在艺术上也有不少独到之处。在吴梅村手里,出现了长篇叙事诗*体诗化的现象。本文不准备在“继承”上多用笔墨,而试就吴梅村对长篇叙事诗的创作提供的有别于前人的东西略以探析。

      传统叙事诗通常是通俗易懂,欠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含蓄美。而吴梅村认真地研究了前人在叙事诗创作上的得失,在创作中竭力把通俗浅显的叙事诗向含蓄精炼的*体诗靠拢。因而,其长篇叙事诗具有以下两方面显著特点。

      一、跌宕起伏的跳跃性和倒叙式结构

      长篇叙事诗源于民间文学,因其作者和受众大多数是广大群众,传播方式主要靠听觉。因而,其叙述故事时往往结构完整,一般都是按所叙述故事发展的顺序*铺直叙。这种顺序式的结构,对于读者或听者的理解比较方便,它是构成传统古典长篇叙事诗通俗易懂特点的重要因素。

      但到了吴梅村笔下,传统的顺序式的结构逐渐被颠覆了。当然了,他的长篇叙事诗中也是有少数顺序式的,如《永和宫词》、《茸城行》等。但是绝大多数都采用倒叙式,且在倒叙中又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面貌,处处给人一种跳跃性的跌宕之感。《临江参军》、《圆圆曲》等都是倒叙式结构。

      《萧史青门曲》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跳跃性跌宕结构。故事内容相当复杂,叙述了神宗、光宗、思宗三代四位公主及驸马的故事。若按顺序叙述,势必呆板冗长难以生动。于是诗人就大胆地将故事的次序彻底打乱,以宁德公主为主线,让其余三位公主的故事重复交叉地出现,使读者一时无法把握故事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跳跃性。乍看上去似乎全诗是一堆毫无联系的片段。细细想来,诗人在这种跳跃性的、看起来毫无联系的片段性结构中,始终贯穿着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即四位公主和驸马由盛变衰的共同命运。“万事荣华有消息”这条主线,把一个个片段在思想涵义上出色地联接起来。这样结构的诗歌在理解上就比*铺直叙的诗歌要费劲的多,也可以说比*铺直叙的诗歌要显得含蓄有韵味,更经得起回味。

      诗歌的结构属于形式的范畴。就整体而言,顺序式的结构也好。倒叙式的结构也罢,实质上是由作品的基本思想、情节发展所产生的内在潜流所决定的.。譬如《圆圆曲》跳跃性的倒叙结构,固然是同吴梅村所要表达的对吴三桂的讽刺必须婉转含蓄这一点不可分。但也不完全如此,吴梅村在其许多长篇叙事诗中表现出的跳跃性的倒叙式结构,乃是他对改变长篇叙事诗结构的一种尝试,尝试着把律诗中含蓄、重意境的手法运用到长篇叙事诗中来。律诗由于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创造深邃阔达的意境,往往注重诗歌的结构,上下联意象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跳跃性,让读者的联想来填充其中空白,以此来增加诗歌的容量。吴梅村的长篇叙事诗使用倒叙结构与律诗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以此让读者品味篇章之外的“不尽之意”。

      就结构而言,吴梅村的这种尝试还表现在其叙事诗的开篇和句法上。他的长篇叙事诗很注重开篇,通常把长篇叙事诗的开篇当作律诗的起句来写。《圆圆曲》的开篇具有一种给人强烈震撼的效果,一上来就把庄严肃穆、声势浩大的发丧场面和金戈铁马的战争气氛推向读者。把“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天一怒为红颜”的诗眼置于篇首。这同律诗重起句的手法十分相似,在句法上造成长篇叙事诗一种含蓄的风格。

      二、典故运用的普遍性

      典故的运用亦称用事、用典,它是旧体诗固有的一种特色,是诗人塑造形象、烘托气氛、表现意境很有效的手段。尤其是*体诗,由于字数的限制严格,因而典故的使用更能达到语言精练而意蕴深沉、婉转含蓄的艺术效果。然而,用典对于长篇叙事诗的影响却甚微。无论是较早的《悲愤诗》、《孔雀东南飞》还是《木兰辞》等叙事诗都绝少用典现象。甚至于唐代的一些名篇,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韦庄的《秦妇吟》,通篇都没有用典。源自于民间的长篇叙事诗,直至唐代还保持绝少用典、通俗易懂的特色。然而,到了吴梅村的笔下,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用典故是吴梅村长篇叙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二十多篇长篇叙事诗作品中,用典的现象十分普遍,一百零八行的《永和宫词》中用典有四十多处,七十八行的《圆圆曲》用典之处不下二十多。普遍性的用事使其长篇叙事诗变得典雅含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他的这一创新对长篇叙事诗的创作有积极的一面。

      首先,表现在吴梅村能巧妙运用典故为他的作品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有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永和宫词》用典就相当成功,作品主人公田贵妃从荣宠无比到失宠被遣,最终失子身亡的故事,就是在一系列典故运用中完成的。开篇写道:“扬州明月杜陵花,夹道香尘迎丽华。旧宅江都飞燕井,新侯关内武安家。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在这里接连使用了杜陵花、丽华、飞燕、武安侯、杨贵妃等典故,其最主要的是赵飞燕、张丽华和杨贵妃三个典故。就身份而言,他们同田妃十分切合,就生前曾得到无比的恩宠来说也与田妃十分类似。而最为重要的是赵、张、杨三位贵妃皆无善终的结局,这就预示了田贵妃悲惨的晚景。诗人把要表达的对田妃不幸的命运的哀痛之情,通过张、杨的明比暗示,并在更广阔深厚的基础上展现出来,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此外,普遍使用典故的积极面还体现在构成了婉转含蓄的诗歌风格,适应了明亡后只能隐晦地表达亡国之痛的需要.譬如写《圆圆曲》,为形势所迫,对吴三桂不便直言讽刺,唯有借助典故来达到这一目的。诗歌在倒叙陈圆圆身世时,安排她做了个奇怪的梦:“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诗人把陈圆圆比作西施是为了下文达到大发感慨做伏笔。诗的结尾处写道: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这一段为全诗的总结,以西施比陈圆圆,吴三桂比吴王夫差。以吴王夫差迷恋于西施而亡国的典故做结,使诗人所欲表达的思想显得含蓄有深意。

      结语:

      正如袁枚所言,吴诗“用元、白叙事体,王、骆用事法”。吴梅村还发挥了叙事体的优点,常常审题谋篇根据不同题材加以变化,每一篇都各具特色。叙事和用典的结合,上下蝉联句法的运用,使他的长篇叙事诗具有扑朔迷离的结构,典雅华丽的词藻,含蓄蕴藉的用典给人以醇厚的诗情韵味。他的长篇叙事诗达到了叙事抒情的完美结合,开辟了古典长篇叙事诗一个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江.清代诗坛第一家吴梅村研究[J].书品2003(6).

      2 刘华.吴伟业《圆圆曲》与“梅村体的风格特征[J].语文学刊2005(3).

      3 邓新跃.为一代兴亡存照《圆圆曲》赏析[J].名作欣赏2006(3).

      4 闵军.吴伟业叙事诗形式美初探[J].泰安学院学报2003(2).

      5 汪龙麟.二十世纪吴伟业诗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0(4).

      6 陈抱成.试论吴伟业叙事诗的艺术特色[J].郑州大学学报1981(1).

      7 何锐钰.论吴伟业的诗[J].山西大学学报1999(3).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句子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语录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说说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名言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诗词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祝福

古诗创作的两种观点辨析 - 心语

推荐词条

签到语录正能量短句 放下面子的经典短句 致自己经典短句 人生感悟的短句 英文情感短句 祝福孕妇的唯美短句 甜文案短句 文艺短句八字以内 怀念小时候的短句 赞美青岛简短句子 安全短句 人生名言名句优美短句 关于阅读的短句 下雨心情伤感的短句子 幸福签名短句 鸡汤励志短句子 浪漫的爱情句子短句 哲理短句子精辟 向英雄致敬短句 赞美短句 高考励志语录经典短句 旅游短句 关于坚持的短句 暖心的短句十字以内 足球名言短句 最动人的经典情话短句 为了梦想而奋斗的短句 工作励志名言短句激励 妈妈对女儿的爱的短句 生活经典人生短句 短句签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