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音大雅的古诗 >

清音大雅的古诗

关于清音大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清音大雅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清音大雅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诗经·大雅·抑》的赏析

  • 诗经,学生
  • 《诗经·大雅·抑》的赏析

      《诗经》,是*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已经历两千多年,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的尊崇,但是魏晋六朝却是我国经学的衰落时代。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大雅·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注释:

      抑抑,慎审貌;谦谨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毛传:“抑抑,慎密也。”马瑞辰通释:“此传慎密犹慎审也。”美好貌;轩昂貌。《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毛传:“抑抑,美也。”马瑞辰通释:“抑,通作‘懿’。”忧郁貌。威仪,指威严的态度。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即*称之行、住、坐、卧四威仪。维,隅,角落。《广雅》:“维,隅也。”隅,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角落;〔隅中〕将*中午的时候。靠边的地方;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靡哲不愚,没有一个哲人不会有愚蠢的时候,比喻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靡,没有。哲,哲人,明理贤达的人。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民百姓。职,管理某种事务,为分内应做的事。掌管。由于。疾,病,为各种病证的泛称,引申为缺点,毛病。厌恶。憎恨。妒嫉。快,急速。猛烈。疼痛。猛烈。快速,急速。斯,这,这个,这里。乃,就。劈。古同“厮”,卑贱。又古同“澌”,尽。戾,罪,罪过。凶暴,猛烈。违背,违反。至,到。

      译文:

      时刻注意并及时收敛自己那威严的仪态,这是你保持个人美德的地方。人们也常说:“并不是所有的贤哲之人就一点愚昧也没有。”王畿自由居民的愚昧,也是由于受到了伤害所致。而贤哲之人的愚昧,也是由于过失所造成。

      赏析:

      抑,也可以理解为“修养”,或“把缺点藏起来”。王者必须时时处处保持和蔼着可亲的仪表,给人以爱民、亲民的好印象。抑,通“懿”,美好的德行。

      威仪,本指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孔颖达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威仪为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孔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什么样的形象,包含着什么样的本质。为了给人以好的形象,有人躲躲藏藏,偷偷摸摸,有人装模作样,弄虚作假,于是“笑面虎”、“伪君子”、“假斯文”粉墨登场,让人上当受骗。威仪也指服饰仪表,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有形式才有内容,什么样的形式,决定什么样的内容。这里应当理解为仪容、姿态或态度。

      “靡哲不愚”的意思是说,贤达之人也会犯错误,所谓千虑一失。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所谓“人无完人”,是说任何人都存在某种缺点和短处。只是普通之人所犯错误,往往伤害的只是自己,而贤哲之人一旦犯了错误,就会波及他人,危害社会。

      庶民,实为居住在京城或城郊的自由*民。在周代王畿所在,即国中(即城内)及国郊的居民,统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而下层为庶人。庶人还包括具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以及已被免除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意即夏、商、西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今天也成了*民。大部分庶人其实居于城郊,耕种贵族所分给的土地,也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诸如参加国人大会,参与军事活动,充当徒卒(步兵)等。也承担着沉重的'义务,诸如服兵役,缴纳军赋等。此外,青年庶人还得负担一定的劳役。

      《抑》以“赋”法开篇,即开门见山“直陈”。当然这种直陈,并不是常见的叙事,而是在说理。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注释:

      无竞,不争,没有竞争。《诗·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高亨注:“无竞,不争。”不可争衡;无比。《诗·周颂·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朱熹集传:“言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诗经·周颂·清庙之什·烈文》:“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训,劝说归顺,引申为说教、教导。《说文》:“训,说教也。从言,川声。”觉,觉悟,醒悟,人或动物的器官对刺激的感受和辨别。四国,指四方的国家。《诗·曹风·鸤鸠》:“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四个古国。《诗·豳(音:宾)风·破斧》:“周公东征,四国是皇。”毛传:“四国,管、蔡、商、奄也。”又《大维·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訏,大。谟,计谋,谋略。《诗·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毛传:“訏,大;谟,谋。”郑玄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定命,审定法令。定,决定。命,命令,法令。远猷,长远的打算。《尔雅·释诂》:“远,长远;猷,谋也。”《尔雅注》:“猷者,以道而谋也。”辰告,及时告知。辰,及时。告,告知。又,及时告诫。辰,时光。敬慎,恭敬谨慎。《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译文:

      如果不与人争什么高下,则周围的人都会愿听从他的训导。如果又有先见之明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则四方的国家都愿意归顺于他。要能以整体大局谋略来决定法律、法令等大政方针,并将自己的长远计划及时告诉大家。同时时刻保持恭敬谨慎的威望和仪容,因为这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唯一法则。

      赏析:

      “无竞维人”,应当理解为“不与人争权夺利”,而不是“与世无争”。如真的是“与世无争”,那可谓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因为“不争是争”,就象“没有信息,就是信息”一样。

      争名,争利,争天下,自古以来,盖莫如此。有争斗,但也有妥协。与天妥协,顺从自然规律,顺从天命天意;与地妥协,顺从生态*衡,顺从物产特点;与人妥协,顺从人文关怀,顺从和谐双赢。

      “不与人争高下”,并不是说“不与人争是非”。真理在手,才能服众,直到“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的意思是,既要站得高,看得远,统览全局,顾全大局,又要大公无私,光明正大,则其地位将自然确立。

      古人喜欢占卜问卦,其目的是追求对事物的先知先觉。然而作为预言家,既招人喜欢又惹人讨厌,如同某种评论家一样。一张嘴,可以把一个人说“活”,也可以把一个人说“死”。就是“半句话”,也足以让一个人永世不得翻身。比如,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对某个人进行评论时说:“这个人……”没有后文的半句话,就可让这个人休矣!不仅错过了难得的机遇,还给人造成了不小的疑团,以及无穷无尽的猜测。

      话说回来,对于未知,可以假设。但是这种假设,应建立在符合事实和合乎规律的基础上,最后获得实际的检验和逻辑的推断。站得高,看得远,;多角度,全方位;有推理,有反思;有比较,有统一;有分享,有双赢。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尔雅·释诂》曰:“訏谟,大计,宏谋。谟,谋也。”《说文》:“訏,詭譌也。从言,于声。”

      “詭譌”,好象有贬义的意思。然而仔细想想,如大政方针,包罗万象。军政大事,错综复杂。*,盖莫如是。谢安推崇“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让一场淝水大战挽救了华夏文明,成为永远的颂诗。

      王夫之《诗绎》说:“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观也,谢安欣赏,而增其遐心。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贵于有诗。”

      诗有“兴”、“群”、“观”、“怨”等“四义”。正如《阳货》所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王夫之说“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属于“观”。所谓“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由此可见,执政者要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政治形势,利益得失,以及风俗盛衰,才能顾全大局,以雄谋大略,制定相应法令,并指明行政方向,同时还要及时宣传,将远大计划及时告诉大家,同心协力,共夺辉煌。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则要求执政者务必时刻保持恭敬友好,谦虚谨慎的姿态,因为这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唯一法宝。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注释:

      于今,至今;如今;到现在。兴,起,起来。发动,举办,提倡。旺盛。流行,盛行。允许。或许。迷乱,指迷惑错乱。使迷惑错乱。颠覆,颠倒失序。颠仆;跌落。谓倾侧,翻倒。颠坠覆败;灭亡。推翻;摧毁。困顿。厥,气闭,昏倒。其他的,那个的。乃,于是。古同“撅”,掘。古同“撅”,断木。荒湛,指沉湎于酒色,行为放荡。湛乐,过度逸乐。绍,连续,继承。罔,迷惑。失意。通“惘”。敷求,广求;遍求。敷,通“溥”。先王,前代君王。指上古贤明君王。已经去世的君主。克,能够。战胜,攻下。明刑,明确的法令。《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刑,法也。”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郑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指严明刑罚。以刑法晓喻民众。

      译文:

      可是如今现在,纵然兴起了一股迷纲乱政之风。失序颠倒而道德缺损,荒淫无度而沉湎于酒色。你虽然大可过度地安逸快乐,但是从不考虑到后继无人。迷茫之中只有遍求父祖先王,能够共同将其所犯之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

      赏析:

      “其在于今”,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突出了创作的动机和及其主题。当然这也是创作的背景。在此话锋一转,口气也急转直下。直言痛陈积弊,并切实予以批评。爱之深,才痛之切。

      “兴迷乱于政”,可不是区区小事,关乎江山社稷。怵目惊心,动摇国本。当时情况是,*奸臣,上下互动,播乱朝纲,危害天下,形势十分严峻,犹如《庄子·秋水》所说:“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亦如《荀子·臣道》所说:“偷合苟容,迷乱狂生。”杨倞注:“迷乱其君使生狂也。”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说的是君臣酒令智昏,色令智昏,道德沦丧,一切全都乱套,犹如《书·胤征》所说:“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孔颖达疏:“惟是羲和颠倒其奉上之德,而沉没昏乱於酒。”

      颠覆,停顿,倒地,犹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所说:“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王逸注:“颠,顿也;覆,仆也。”《诗·王风·黍离序》:“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孔颖达疏:“以先王宫室,忽为*田,於是大夫闵伤周室之颠坠覆败,彷徨省视不忍速去。”又如《孟子·万章上》所说:“太甲颠覆汤之典型,伊尹放之於桐。”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君臣亲密无间,酗酒作乐,狂欢纵欲,损伤身体,斩祧绝祀,败坏纲常,犹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又如《国语·周语下》所说:“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韦昭注:“湛,淫也。”汉王充《论衡·语增》:“《经》曰:‘惟湛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看来也只能求告烈祖烈宗,才能公布天子罪状。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夙兴夜寐,洒埽庭内,维民之章。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注释:

[阅读全文]...
  • 墨染清音笔绘柔心的诗词

  • 文学
  • 墨染清音笔绘柔心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墨染清音笔绘柔心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墨氏】清音墨染

      风无情,水无义,葬了落花意。

      易相守,难相依,折了双飞翼。

      梦长醒,恨长离,醉了痴人忆。

      【墨氏】心柔

      痴无语,梦无呓,负了心相忆。

      日相念,夜相泣,殇了红尘戏。

      情难舍,意难记,苦了长相依。

      【墨氏】清音墨染

      绮梦轻语,皓月苍苍,一曲清幽花含玉,半盏流光诗言语,凌渊飞涧,青山满月,崖前危坐琴轻抚,不与浮生共此时,素锦霓裳,漫舞天长。

      【墨氏】心柔

      凭栏浅吟,夜色茫茫,一纸素笺墨残香,半面玉颜醉情长。碧波潋滟,荷塘映月,花丛翩跹袖长舞,不问明夕是何夕,凝露为霜,蒹葭苍苍。

      【墨氏】清音墨染

      浮生恍如一梦中,梦醒一切俱成空。得失成败了无凭,掩袖一笑梦曾经;一帘幽梦长,子夜情未央。晓来谁染鬓成霜?泪落已千行。把酒酬月人茫茫,白了少年郎。对镜愁容卷千丈,怎掩藏?暗思量,岂敢忘?

      【墨氏】心柔

      千年轮回为此生,此生缘遇续情真。聚散分离皆浮萍,低眉抚琴诉叮咛。一盏清茗尝,半盏流离殇。天涯谁断痴情肠,血染万里江。聆风诉语心彷徨,佳人空惆怅。两眼清泪落红妆,几许伤?不思量,自难忘!

      【墨氏】清音墨染

      天地枯竭,沧海永寂,坐看天地风云变,静守沧海化桑田。身在情长在,千古无尽时,不增不减,终不离;莫失莫忘,终不弃。

      【墨氏】心柔

      山川沉静,流水无言,闲看山川载千古,静观流水绘春秋。心在念尤在,延绵无断绝,不变不悔,终不移。莫忧莫伤,终不泣。

      【墨氏】清音墨染

      一季等待成空怨,弹指花开一霎那,只因一次转身,从此情系天涯,两两相望,两两相忘!花开一季,凋零一霎,谢了谁的念?春发一枝,秋染一枯,断了谁的情?一弧残月,一曲芳华?月冷了谁的心?一窗烟雨,一帘忧梦,淋湿了谁的梦?情切切,意绵绵,一世浮华,可笑,尽付东流水。

      【墨氏】心柔

      一世痴缠空余梦,弹指微凉花词瘦。只为那一回顾,白狐舞尽孤独,情思眷眷,情思倦倦!心念一世,情变一时,碎了谁人梦?夏雨缠绵,冬雪寒冽,冷了谁人心?一纸相思,一缕惆怅,负了谁人意?一缕缠眷,一份执恋,浅诉谁人痴?思悠悠,恋柔柔,三千繁华,可悲,尽逝逐沧海。

      【墨氏】清音墨染

      【风花雪月】

      花前抚琴音波绕,月下伊人舞姿妙,美景良宵,岁月安好,怎把尘世扰?风起流云行缥缈,雪落无痕世影飘,空城寂寥,岁月萧条,怎把红尘傲?花前月下倾城貌,风起雪落红颜老,风花飞啸,雪月寒霄,怎把浮云扫?

      【墨氏】心柔

      【春花秋月】

      春风徐徐化雨柔,桃李芬芳尽惹愁,醉月回首,月冷西楼,怎把誓言守?夜色朦胧月如勾,断雁西风黄花瘦,纵执之手,难求白首,怎把情缘候?落叶知秋心语忧,情断日落黄昏后,借酒浇愁,泪灼凝眸,怎把回忆凑?

      【墨氏】清音墨染

      阅尽红尘离殇苦,花叶怎道是疏途。孓影疏,枉回顾,泪眼凝望无从诉;梦里依稀霓裳舞,月下瑶琴他人抚,风吹楚,飞雪呜,今生谁把良人负。

      【墨氏】心柔

      红尘深处痴情蛊,最痛莫于相思苦。心踌躇,意何属,回眸望断红尘路;忆中恍惚情深笃,蓦然回看他人顾。霜寒露,清冷孤,今世谁惹红颜怒。

      【墨氏】清音墨染

      提笔泣,天地何所依。谁曾见,痴子泪几滴。风轻语,谢了良人意。问离人,何意轻别离。桃花碎满地,我拟文章兮,字成无人寄,鸿鸳信难期,春花秋月晚来急,尘缘里,三千恨难及,任他轻影空悲戚,风乍起,何处落残笔。笔兮墨兮,锦书难寄。心之忧矣,今夕何夕。

      【墨氏】心柔

      挥毫处,情恨寄何处。西子湖,佳人望归途。荷花露,寒凉零温度;滴入土,温润凡尘苦。风吹落红处,忧伤堆成簇;散遍天涯路,欲语无从诉,繁华落幕心凄楚。红尘路,一生豪华赌,倾国倾城亦孤独。孑影疏,落泪已成珠。沧海一粟,情为风触。回眸盼顾,伤情无数。

      【墨氏】清音墨染

      这一世,铅华洗尽,不问前尘一梦嗟;缘千结,醉眼成穿,不语来生情断肠。青丝白发音容老,东城绝,西城别,一入情海连朔陌,半世浮华风雨中,辗转梦成空……

      【墨氏】心柔

      这一生,执手情长,不顾沧海变桑田;思千重,梦尽繁华,不言轮回奈何桥。霜染鬓颊笑貌改。南辕离,北辙殇,堕入红尘迷无路,一生流离天涯处,回首无言痛.....

      【墨氏】清音墨染

      心灵素语,缈缈生烟,一纸难抒,只因它承载了太多的等待,太多的眷恋和太多的情意千千。相思未央,丝丝成伤,一纸难诉,只因它溢满了太多的牵念,太多的`期许和太多的爱意绵绵。笔走红尘间,情爱两缠绵,青山伴秀水,回眸一瞬间。

      【墨氏】心柔

      花笺心语,妖娆如岚,执笔难诉,只因它掩藏着太多的情痴,太多的依恋和太多的泪落涟涟。思海无涯,辗转愁肠。执笔难诉,只因它隐匿着太多的情缠,太多的不舍和太多的缱绻眷眷。惊鸿照影间,一眼便千年,清风携细雨,执手共翩跹。

      【墨氏】清音墨染(拒闲聊)

      不论人千里,不论生几时,不论贫与富,不论今和明,我想与你看尽这世间繁华,直到霜染成白发,不离,不弃,不移,不易,卿可愿否。

      【墨氏】心柔

[阅读全文]...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译文翻译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注释解释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壮貌。

      翯(hè)翯:洁白貌。

      灵沼:池沼名。

      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贲(fén):借为“鼖”,大鼓。

      论:通“伦”,有次序。

      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诗文赏析

      去过上海豫园的游客,都知道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但对那里面高高悬挂着的一块匾额上写着的“灵台经始”四字,却没多少人懂得其含义。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题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兹从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据孔疏,此灵台似是以观天文之雏型天文台,非以观四时施化之时台(气象台),亦非以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中看台)也。”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见解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戴震《毛郑诗考证》则说:“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廱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按验文本,释“辟廱”(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当从戴说。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说到这里,可以回到开头的话题,揭开“灵台经始”匾额为什么会出现在豫园三穗堂之谜。既然《灵台》一诗写了园林游赏,那么“灵台”一词就与园林结下了缘,所以豫园中也就有了这块匾额。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

[阅读全文]...
  • 《诗经.大雅.桑柔》原文赏析

  • 诗经,文学
  • 《诗经.大雅.桑柔》原文赏析

      《桑柔》,《诗经·大雅·荡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八章。每章六句。相传为周大夫芮伯责因周厉王用小人,行*,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陈述救国之道所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大雅·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于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灭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溯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艹幵}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穀。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译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浓荫好地方。桑叶采尽枝干秃,百姓受害难遮凉。愁思不绝心烦忧,失意凄凉久惆怅。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怜悯我惊惶。

      四马驾车好强壮,旌旗迎风乱飘扬。社会动乱不太*,举国不宁人心慌。百姓受难少壮丁,如受火灾尽遭殃。长长声声心悲哀,国运艰难太动荡。

      国运艰难无钱粮,老天不肯来扶将。没有归宿无处住,哪儿定居可前往?君子总是在思索,持心不争意志强。如此祸根谁引出?至今为害把人伤。

      心中忧愁真恻怆,思念故居和家乡。生不逢时我真惨,遇上老天怒气旺。从那西边到东边,无处安身最凄凉。遭遇灾祸受苦多,外患紧急在边疆。

      谨慎谋划觅良方,才能消除混乱状。告诉你要体恤人,告诉你要用贤良。谁在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

      好像就在逆风闯,呼吸困难口难张。百姓本有肃敬心,但却无处献力量。重视农业生产事,百姓辛苦代耕养。耕种收获国之宝,代耕之民最善良。

      天降祸乱与死亡,要灭我们所立王。降下害虫食根节,各种庄稼都遭殃。哀痛我们国中人,连绵土地受灾荒。没有人来献力量,哪能虔诚感上苍。

      顺应人心好君王,百姓爱戴都瞻仰。操心国政善谋画,考察慎选那辅相。不顺人心坏君王,独让自己把福享。坏蛋自有坏肺肠,让那国民都发狂。

      看那丛林苍莽莽,鹿群嬉戏多欢畅。同僚朋友却相谗,没有诚心不善良。人们也有这些话,进退两难真悲凉。

      惟这圣人眼明亮,目光远大百里望。那种愚人真可笑,独自高兴太狂妄。不是我们不能说,为何顾忌心惶惶?

      惟有这人心善良,无所求取没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变化反覆总无常。百姓如今似好乱,实因恶政苦难当。

      大风疾吹呼呼响,长长山谷真空旷。想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为都高尚。想那坏人不顺理,行为污秽真肮脏。

      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好听的话就回答,听到诤言装醉样。贤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视我为悖狂。

      朋友你啊可嗟伤,岂不知你装模样。好比那些高飞鸟,有时被射也落网。我已熟悉你底细,反来威吓真愚妄。

      没有准*扰攘,因你背理善欺罔。尽做不利人民事,好像还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横强。

      百姓不安很恐慌,执政为盗掠夺忙。诚恳劝告不听从,背后反骂我荒唐。虽然遭受你诽谤,终究我要作歌唱。

      鉴赏

      《桑柔》为西周之诗。《毛诗序》云:“芮伯刺厉王也。”今按,毛说可信。《史记·周本纪》载厉王事云:“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荣夷公,芮良夫谏,厉王不听,卒用荣公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王出奔彘。”王符《潜夫论·遏利篇》引鲁诗说云:“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王于彘。”芮良夫即芮伯。芮是国名,伯爵,姬姓,良夫其名也。据此,则此诗之作,在荣公为卿士后,去流彘之年,当不甚远。厉王奔彘在其三十七年,则《桑柔》诗,必不作于此年以后。此诗刺厉王,责执政之臣,执政为谁。即荣夷公也。芮伯与荣夷公为同时人,即诗中所指之同僚。全诗意旨明朗,实为西周时代史诗之一也。

      全诗十六章,前八章章八句,刺厉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章六句责同僚,然亦道出厉王用人不当,用人不当亦厉王之过失。故毛传总言为刺厉王。

      首章以桑为比,桑本茂密,荫蔽甚广,因摘采至尽而剥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剥夺之深,不胜其苦,故诗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诉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意谓:高明在上的苍天啊,怎么不给我百姓以怜悯呢!诗意严肃,为全诗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祸乱之本,乃是缘于征役不息,民无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谓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见王室之车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意思是说:乱子不*息国家就要灭亡,现 在民间黑发的丁壮已少,好比受了火灾很多人都成为灰烬了。国以民为本,民瘼深重,而国危矣。诗人对此情况,更大声疾呼云:“於乎有哀,国步斯频!”“国步”指国运,“频”,危蹙也。感叹国运危蹙,必无长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祸。三章感叹民穷财尽,而天不助我,人民无处可以安身,不知往何处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无欲无求,扪心自问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念及国家前途,不免发出谁实为此祸根,至今仍为民之病害的浩叹。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我生不辰”,谓生不逢时,“僤怒”,谓震怒。诗人之言如此,可见内心殷忧之深。他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痛感人民想安居,而从西到东,没有能安居的处所。人民怀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祸乱。人民既受多种灾难的侵袭,更担心外患侵凌,御侮极为迫切。天怒民怨,而国王不恤民瘼,不思改变国家的政治,因此诗人忧心如捣,为盼国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怀忧愤。仅此四章,已可见*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五章至八章,是诗人申述为国之道,再进忠言。五章首二句“为谋为毖,乱况斯削”,是说谋虑周到,做事慎重,祸乱的情况就可以削减。继言“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气,诫教国王:必须忧恤国事,慎于授官拜爵,选用贤能。解救国家之急难,有如解救炎热。解救炎热,要用凉水,好比解救国家危难,必须任用贤良。诗人用“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等语,谆谆告诫,陈述利害,可谓语重心长,譬喻也很确当。六章七章,从爱护人民的观点出发,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们勤于稼穑,以耕种养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劳动,取其收获养活自己)。因此官府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是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是说国王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着逆风,感到窒息丧气。人民虽有进取之心,但征役过重,剥夺过多,他们必然会产生难于效力之感。七章叙天降灾害,祸乱频仍,执政者只知聚敛,没有顾念人民认真救灾。由于为政昏乱,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诗中,诗人用人民的口气,警示国王,一则曰:人怨则天怒,天降丧乱,将灭我所立之王;再则曰:降此蟊贼之虫,庄稼都受到虫害而失收,天灾正是天之惩戒。下曰“哀恫*,具赘卒荒”,则是感念人民受灾痛苦,连缀的土地,都受灾荒芜,而执政者昏乱,没有领导人民合力救灾,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减轻灾难。

      诗的第八章再从用人的角度出发,言人君有顺理有不顺理,用人有当有不当。贤明的国君明于治道,顺情达理能认真考虑选用他的辅相。不顺理的君王,则与之相反自以为是,把小人当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发狂。

      以上八章是诗的前半,也是诗的主体,总说国家产生祸乱的原因,是由于厉王好货*,不恤民瘼,不能用贤,不知纳谏,以致民怨沸腾,而诗人有“谁生厉阶,至今为梗”之悲慨。

      后八章责同僚之执政者,不以善道规范自己,缺乏远见,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国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诗人感慨小人当权,也是厉王的过失,因而作成此诗,希望引起鉴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两句起兴。鹿之为物,性喜群居,相亲相善。“甡甡”,意同“莘莘”,众多之貌,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谮,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诗人感慨“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朱熹《诗集传》)而有“进退维谷”之叹。(按:“进退维谷”,“谷”有两种解说,毛传:“谷,穷也。”今从之。《晏子春秋》中,叔向问晏子一节,引诗“进退维谷”,谓“处两难善全之事而处之皆善也”,训谷为“谷”;谷,善也,与毛说不同,录以备考。)

      第十章、十一章,用对比手法,指责执政者缺乏远见,他们阿谀取容,自鸣得意,他们存有畏忌之心,能进言而不进言,反覆瞻顾,于是贤者避退,不肖者进,于是人民惨遭荼毒而造成变乱。诗人指出执政者倘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远瞩,明见百里,倘若执政者是愚人,他们目光短浅,倒行逆施,做了坏事,反而狂妄欣喜。这是祸乱之由。诗人又说:“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表明贤者不求名不争位,忍心之不肖者,则与之相反,多方钻营,唯名利是图;国事如斯而国王不察,亲小人,远贤人,于是百姓难忍荼毒,祸乱生矣。

      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风有隧”起兴,先言大风之行,必有其隧;君子与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风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顺于理,则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风之行,既有其隧;贪人之行,亦必败其类。征之事实,无有或爽。盖厉王此时,用贪人荣夷公为政,荣公好专利,厉王悦之。芮良夫谏不听,反遭忌恨。故诗中有“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之语。可知厉王对于阿谀奉承他的.话语,就听得进,进行对答,而听到忠谏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进献忠言的人为狂悖,国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叹同僚朋友,专利敛财,虐民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对尽忠的诗人进行威吓,所以诗人再作告诫。诗人说:“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意思是说:可叹你们这些同僚,我难道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你们对国家有极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飞鸟,有时候也会被人捕获,国家动乱危亡,你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诗人如此警诫,可渭声情俱历。可惜此辈小人,无动于衷,所以诗人在此章的结尾,以“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作结,再次警告这些人说:我已熟悉你们的底细,你们对我也无所施其威吓了。

      在第十五章中,诗人继第九至十四章指责执政臣僚诸种劣迹之后,更缕陈人民之所以激成动乱的原因,实为执政者之咎,执政者贪利敛财,推行*,导致民怨沸腾,民无安居之所,痛苦无处诉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诗云:“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指出人民之所以失去是非准则,是因为官府执政者推行苛政违背道理。“民之回遹,职竞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执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仅如此,诗中还指出,执政者做对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胜(意谓极其残酷)。谴责极为严正。诗人忧国之热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见。宜乎《诗集传》解此章云:“言民之所以贪乱而不知止者,专由此人名为直谅而实善背,又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胜而力为之也。又言民之所以邪僻者,亦由此辈专竞用力而然也,(诗人)反覆言之所以深恶之也。”《集传》所称此人此辈,即指助厉王为虐之荣夷公等,小人当权,加速国家之危亡,诚足引为鉴诫。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执政者以盗寇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掠夺,所以他们也不得不为盗为寇。上为盗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诗人又以“凉曰不可,覆背善詈”两句,表示:我虽忠告你们,却又不被你们接受,反而在背后诅咒我。最后归结到作诗的缘由:“虽曰匪予,既作尔歌。”尽管你们诽谤我我还是为你们作了这首歌,以促成你们的省悟。

[阅读全文]...
  • 诗经大雅荡原文

  • 诗经
  • 诗经大雅荡原文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原文

      荡荡上帝1,下民之辟2。

      疾威上帝3,其命多辟4。

      天生烝民5,其命匪谌6。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7。

      文王曰咨8,咨女殷商9。

      曾是彊御10?曾是掊克11?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12?

      天降滔德13,女兴是力14。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义类15,彊御多怼16。

      流言以对,寇攘式内17。

      侯作侯祝18,靡届靡究19。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20,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21。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22。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23,不义从式24。

      既愆尔止25,靡明靡晦。

      式号式呼26,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27,如沸如羹。

      小大*丧28,人尚乎由行29。

      内奰于中国30,覃及鬼方31。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32,殷不用旧。

      虽无老*,尚有典刑33。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34,

      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35。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36。

      译文

      1.荡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2.辟(bì):君王。

      3.疾威:暴虐。

      4.辟:邪僻。

      5.烝:众。

      6.谌(chén):诚信。

      7.鲜(xiǎn):少。克:能。

      8.咨:感叹声。

      9.女(rǔ):汝。

      10.曾是:怎么这样。彊御:强横凶暴。

      11.掊(póu)克:聚敛,搜括。

      12.服:任。

      13.滔:通"慆",放纵不法。

      14.兴:助长。力:勤,努力。

      15.而:尔,你。秉:把持,此指任用。义类:善类。

[阅读全文]...
  • 《诗经·大雅·卷阿》诗词

  • 诗经
  • 《诗经·大雅·卷阿》诗词

      《诗经·大雅·卷阿》原文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诗经·大雅·卷阿》译文

      山坡弯曲蜿蜒长,旋风吹来自南方。君子和乐又*易,前来游玩把歌唱,陈献诗歌兴致昂。

      风流潇洒你游历,悠闲自在你休息。君子和乐又*易,让你一生多尽力,祖先功业要承继。

      你的土地和封疆,无边无际最宽广。君子和乐又*易,让你一生寿命长,天下百神你主张。

      你受天命最久长,赐你福禄多安康。君子和乐又*易,让你一生百事昌,大福大禄你长享。

      你有助手有贤相,孝敬祖先有德望,前头导引左右帮。君子快乐又*易,你是天下好榜样。

      态度温和志气昂,好比玉圭和玉璋,名声美好传四方。君子快乐又*易,你是四方好榜样。

      雄凤雌凰在飞翔,百鸟相随嗖嗖响,一起落在好地方。贤士济济聚一堂,衷心听从君使唤,戴天子不敢忘。

      雄凤雌凰展翅翔,双双落在高山顶。梧桐树儿冉冉生,东山坡上迎日影。枝叶苍苍多茂盛,雍雍喈喈真好听。

      君子有车可以坐,装饰华美数量多。君子有马可以驾,技艺娴熟能奔波。献的诗辞虽然少,为谢君王唱成歌。

[阅读全文]...
  • 古诗清明拼音版鉴赏

  • 清明,写作
  • 古诗清明拼音版鉴赏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清明拼音版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 

      杜牧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清明》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继承的地方吧!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阅读全文]...
  • 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

  • 清明,写作
  • 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杜牧古诗带拼音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拼音版

      清明 杜牧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继承的地方吧!

[阅读全文]...
  • 优雅清新的古诗词

  • 清新,优雅,文学
  • 优雅清新的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雅清新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长相思 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赠道者 武元衡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行行重行行

[阅读全文]...
  • 关于诗经大雅荡的原文及译文

  • 诗经
  • 关于诗经大雅荡的原文及译文

      诗经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诗经·大雅·荡》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

      上帝骄纵又*,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xx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清音大雅的古诗 - 句子

清音大雅的古诗 - 语录

清音大雅的古诗 - 说说

清音大雅的古诗 - 名言

清音大雅的古诗 - 诗词

清音大雅的古诗 - 祝福

清音大雅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金庸有名的句子 穷人句子赏析 关于写风景的优美句子 心情不好英语句子 形容丽江酒吧的句子 关于爱家人的句子 优美的古风句子短 廉洁文化的句子 说男人花心的句子 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心情句子 此时此刻好幸福的句子 感情精辟句子说说心情 含有比喻句的句子 描述崂山风景的句子 连笑都那么勉强的句子 形容孩子生病的句子 爱美爱生活的句子 拽炫酷的句子 怀恋学生时代的句子 洗刷心灵的句子 人长的丑的句子 秋后细雨的句子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句子 2019努力奋斗的句子 关于珍惜资源的句子 形容厦门的优美句子 描写米饭好吃的句子 失恋后伤心的句子 好嗨的句子 眼睛难受的句子 兄弟情义的句子4个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