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关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李商隐无题全诗

  • 李商隐无题全诗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小编想问问大家对诗人李商隐的诗读得多吗?会背多少首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无题全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题1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2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弹棋局,中心最不*。

      无题3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4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5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6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无题7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细细长。

[阅读全文]...
  • 无题其二李商隐赏析及译文(李商隐的无题三首古诗)

  • 作者:张老师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其是唐诗宋词,更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和结晶,甚至还有很多的抽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解唐诗宋词的时候,就要用到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才能正确读解这些古诗词,而不可以只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一味的把诗词中的词句往具体事物上去套,那就很难理解诗人真正的本意了。所以,在读解古诗词的时候,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和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缺一不可。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诗写的是在昨天晚上,星辰和夜风充满了画楼和桂堂的内外。

    如果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来看这两句诗,画楼和桂堂都是很高档的房子,星辰和夜风也是挺高雅的,这样的好东西组合在一起,表示昨天晚上的时候,诗人是过得很不错、很雅致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从字面上看,表示诗人没有凤凰的翅膀,却能通过心灵有所领会。

    如果用归纳综合的思维模式,再结合前面两句,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诗人具有彩凤双飞翼的话,那就马上可以称心如意了。虽然诗人没有这个能力来达到称心如意,但却有了与别人心心相通的感觉,说明诗人在昨天晚上还是有所收获的。

    在这里,又引出了另外的人,就是能够与诗人心心相通的人。那么,这又是谁呢?跟诗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送钩和射覆,是古人聚会时的高雅游戏。再从春酒暖和蜡灯红来看,表示他们点着红蜡烛,边喝着美酒边做着很开心的游戏。

    我们再用归纳抽象的思维模式,把星辰、夜风、画楼、桂堂、送钩、射覆、红蜡、春酒综合起来看,表示诗人在昨天晚上参加的,是皇宫或者王府贵族组织的一次高雅活动,诗人对于这个活动,以及活动中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虽然还有一点小遗憾,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太大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达到称心如意,但整体感觉还是很满意很开心的,而且还与别人心心相通了。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虽然昨天晚上的活动很雅致很热闹也很开心,但今天还得要按时去上班,还得继续在办公的地方走马灯式的处理公务。就好像现代人,昨天晚上刚参加过一个高档的酒会晚㝠,兴奋劲和满足感都还没有消去,第二天却仍旧乖乖的该干嘛还干嘛,该打卡上班的还打卡上班,该开门守店的还开门守店,这样的生活际遇,给心灵所造成的落差,多少还是有一点的。诗人似乎还在回味昨天晚上的活动,似乎还沉浸在高档雅致的情景中不愿意出来,第二天再去老单位上班的时候,觉得心里有点淡淡的失落。

    但诗人李商隐肯定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不可能会对这样一场活动而留恋,而且还要特意为参加活动而写诗。

    我们运用归纳抽象的思维模式,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能够让诗人觉得有必要写下这首诗的,只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和事。

    至于能与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是一个还是多个?是男是女?究竟是谁?在诗人的这首诗中,找不到更多信息,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似乎是个女子。好在诗人为了补充第一首诗的内容,又写了《无题•其二》,那我们就可以从第二首诗中,去寻找答案。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诗人曾经听说过,在仙境有个阊门,在阊门有一个名叫萼绿华的漂亮仙女,诗人也曾经想像过,在遥远的仙境中这位仙女的样子。

    诗人在这里说到了一位漂亮的仙女,我们结合第一首诗就可以知道,能与诗人心心相通的人,也许就是昨晚活动中的一位漂亮女子。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一夜,无疑是指昨天晚上。

    秦楼,根据百度百科介绍,是传说中秦穆公为女儿弄玉所建之楼,也就是萧史乘龙这个典故中的秦楼。一夜秦楼客,表示诗人只有一个夜晚的时间,来到了有美女的地方作客,而且还跟美女相处得不错。

    吴王苑内花六个字,很自然的会让人想起吴王夫差宫内的最漂亮的美女西施。

    偷看吴王苑内花,表示诗人看到了这场活动中最漂亮的女子,还偷偷的跟这名女子互有好感。

    诗人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终于点出了整个事情的原委,原来诗人在昨天晚上的活动中,遇到了一名漂亮女子,而且还是最漂亮的美女,而且还跟这名美女互相很有好感,两个人都有了心灵相通的感觉,这让诗人非常的高兴。

    当然,事情的发展也仅限于互有好感而已,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也不至于发生什么,活动结束之后,也许两个人就很难再见面了。但诗人的内心里,不免稍微有点想入非非,从“彩凤双飞翼”五个字来看,多少也包含一点比翼双飞的味道。但诗人也是理智的,不可能真去做出什么事情来,因为对于诗人来说,在等级森严的官场之外,还能够在这样豪华高雅的活动中,见到最漂亮的美女,还能够跟美女心心相通一下,毕竟是很兴慰很满足的事情,这也是点缀在生活中的一朵浪漫小浪花。

    于是,诗人写下了《无题•二首》的诗,其意义就跟现在有的人一样,在参加旅游活动时,总喜欢跟漂亮的女导游拍个合影,然后在朋友圈发一发,应该是差不多的。

    诗人在写作上,用了大量优美的词句,星辰、夜风、画楼、桂堂、彩凤、灵犀、送钩春酒暖、射覆蜡灯红、阊门萼绿华、秦楼苑内花,反复衬托了这次活动的豪华高雅,更衬托了这名美女的漂亮,而诗人能与这样漂亮的美女心有灵犀,这也够诗人兴慰满足了。

    由此看来,诗人李商隐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也难怪在另外几首诗中,当他在思念妻子的时候,会如此的深切。

[阅读全文]...
  • 有关秋愁的古诗李商隐《无题》

  • 经典
  •   《无题》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无题》 原文: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关秋愁的古诗李商隐《无题》

      《无题》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无题》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阅读全文]...
  • 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

  • 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

      无题,是诗歌的一个类别。在*诗歌中,传统诗词是汉语文学文化的精华,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无题的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题

      作者:【李商隐】年代:【唐】

      体裁:【七律】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诗文解释】

      相见不容易,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春蚕吐丝直到死了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烬,烛泪才流干。早晨照镜子忧愁年华消逝,乌黑的鬓发变成白发,夜里吟诗只觉得月光寒冷。蓬山离这里没有多少路,请青鸟作为信使常去殷勤探望。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评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阅读全文]...
  • 李商隐《无题》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阅读全文]...
  • 李商隐《无题》的原文及赏析

  • 李商隐《无题》的原文及赏析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李商隐《无题》的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阅读全文]...
  • 《无题二首》李商隐

  • 《无题二首》李商隐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这是两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题二首》李商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无题二首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诗鉴赏: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忆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亲身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事情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首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究暗示,即使是律诗的首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接,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测女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等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所描写的情形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等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逢,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忆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离别后的相思寂寞。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

      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毫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仅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将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然与伤感吧?

      “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着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标志。

      末联仍旧回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夕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盼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艰难,但即使是绝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总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寂静。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寂静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及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种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忆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像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像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应用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总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暂时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靠,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像柔弱无助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残;又像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残,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寓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主要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

      这就使诗的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大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含蓄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味。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陷于穿凿附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

      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残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遇,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

      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

      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

      无题二首

      唐代: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译文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阅读全文]...
  • 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 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意境深远,诗意朦胧多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和创新方面,他都卓然自成大家。李商隐艺术素养深厚,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他善于运用典故,组织语言,构成意境迷离、色彩斑斓、寄意深微的朦胧之美,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在晚唐文坛上,甚至在*古典诗歌整个发展过程中,李商隐的诗歌都独树一帜,自成流派,不但掀起了晚唐的最后一个诗歌高潮,还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在李商隐诗中,朦胧是其诗歌的主要特色,而其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歌更为人们所称道,他那些著名的爱情诗,如《锦瑟》、《无题》等,都被后世男女作为表达爱情忠贞的最佳典范而历久不衰。那么,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他的朦胧诗歌呢?他诗歌的朦胧美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意象美

      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李商隐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诗集开篇的第一首。历来有云:“一篇锦瑟解人难”,就是因为这首诗景象迷离,含义深邈,每一联都是朦胧的。首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庄周在虚渺的梦境中,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周,是一种朦胧的梦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写的是一种空灵虚幻。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由此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朦胧景象。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读到,这朦胧的自然景象所体现出的,是诗人朦胧的感情世界。

      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当初是何等地使人怅惘迷恋呵!

      全诗共用了四个典故: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呈现了一种人生的恍惚迷惘;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的故事,包含了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在这里具有浓厚的伤感意味;第六句虽不知出自何典,但中唐人戴叔伦曾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这里大致也是指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

      这样,诗歌四句四个典故便传达了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绪体验,并与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无端”,末尾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交相映衬,构筑起全诗朦胧、伤感地追忆华年的情绪氛围。

      《锦瑟》的华丽、深沉、缥缈、神秘,在我们读来有如庄生化蝶之翩翩,有如美玉生烟之缥缈。虽不解其意,但仍被其朦胧之美所陶醉。

      李商隐使用包括典故在内的各种意象时,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丽或神秘谲诡、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诸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镜匣”、“睡鸭香炉”、“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此外,感觉凄冷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细雨、夕阳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欢写的。以《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为例: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任荒城伴夜砧。”

      诗人独居关外荒城,所见所闻,是芦叶瑟瑟,风急月沉,一夜砧响,不绝如缕,全诗选择的都是令人感觉凄凉的意象,表现他的“有感”,即流落天涯,内心寂寞、荒疏、冷清的感受。让读者能读其文即能感同身受。

      二 结构美

      首先,李商隐的诗在结构上比起盛、中唐诗人来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常是*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境,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的叠加复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成灰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再如,《促漏》一诗: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字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薰。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密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塘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其次,李商隐的诗变化无穷,意象重迭,今昔界限在某点上融为一体,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这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朦胧之美,形成了一种跳跃性,是由含蓄之深与浮想之广融合而成的绝妙境界。如《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不是眼前历历可见的景物吗?然而轻轻一转,同一巴山夜雨,却又经过时间推移,成为陈迹,成为来日缅想闲话中的内容。当然,这还只是一种假象,一种盼望,通过“何当”的摇曳生姿而体现了空灵的境界。

      三 意境美

      诗贵在意境含蓄,李商隐的无题诗风格独具,意境朦胧、深邃、含蓄。诗中的形象,初读使人产生恍惚迷离之感,因此有人评之为“隐词诡寄”,但如果我们细细吟读这些诗篇,就会给你不同的感受,那种种意象会把你的情感自觉不自觉地引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尽兴陶醉,启人遐想,令人回味无穷。兹看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渲染了一种离别时的伤感气氛,诗人用暮春东风衰弱、百花凋残的景物渲染情人见面与分别时的环境气氛,见面前的焦灼盼望,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尽在不言之中了,时光流逝青春不长之感,亦溢于语言外了。在三、四两句诗中,诗人没有直白地顺势叙写男女主人公伤别的细节,而是笔锋一转,描绘了“春蚕吐丝”和“蜡炬成灰”两个与上联貌似无关的意象,但实为象征两个被隔离的情人绵绵不尽的相思和无穷无尽的别恨。五、六句诗人的笔又回到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上,但这已经是天各一方的时候了,女主人公殊觉云鬓已改、月光也已感到寒冷了,这一“寒”字,就给客观的物景涂抹上了感情的色彩。结尾两句用“蓬莱”、“青鸟”这两个意象把读者引向了神话世界。如果我们凭直觉初读这首诗,不免有意象间的连接生硬不谐,跳跃过疾且大的感觉,百花凋零,春蚕吐丝和蜡炬成灰怎么也不会联缀一起,构成一幅完美的恋人痛别图;但若仔细吟读,这三个景象和意象便会发出一连串痛苦压抑的情感信息,使读者产生这方面的心理反应和体验,从而利用相似情感的融和力量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开头两句的痛苦难耐,三、四两句的苦思和绝望,五、六句的关怀和体贴,结尾两句的自我安慰,种种情感融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诗的感情形象),以此来引起欣赏者的某种感情冲动,或痛苦绝望,或苦涩的追求。当一个经历过爱情挫折经历的人欣赏这首诗时,意象和景象中各种感情信息立即会与他的痛苦经历扭结在一起,引起共鸣。而当一个政治上或事业上追求受阻的人读这首诗时,意象和景象透露出的感情信息与他的经历结成的画面必然是另一幅面貌。可见,此诗的诗意在一种浑然一体、衰飒凄凉、深远含蓄的境界中渗出,实在耐人玩味。

      诗歌意境的特色与表现手法密切相关。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他通过比兴、象征、暗示、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朦胧幽邃、含蓄隽永的意境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还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环境渲染烘托,用暗示的方法处理主观意象和客观事物,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的意境美。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他往往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描绘,时间的、空间的、色彩的、温差的、嗅觉的、味觉的等多层次多角度地透发出各式各样的信息,由欣赏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拼合成诗人暗示的形象。如《无题二首》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诗写的是诗人回忆不久前参加一次盛会的情形。在这里,喜和哀、欢快和怅惘等种种复杂感情都在特定气氛的烘托中暗示出来,并与欣赏者的感受和想象、经历交织在一起。诗中并没有直接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形貌和性格气质,但读者却从环境的描画,气氛的渲染中接受了诗人暗示的复杂信息,从而拼合成自己的那个女子的优美形象。

      四 结语

      在李商隐的朦胧诗中,抒情情调优美,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常常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表现得幽深朦胧。李商隐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此外,诗人还喜欢采用重神而轻形的写意笔法,将比兴、象征和寄托融合在一起,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就眼前的物、景,驱遣想象,将切身的生活感受转化为朦胧的情境画面。从而使其诗歌优美动人、脍炙人口,尽管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但也并不影响历代人们对他的诗歌的热爱。尤其是那朦胧的美感,含蓄幽雅的表达,令古往今来的人们都为之倾倒。

      李商隐的无题诗综合运用了比兴、象征、比喻、拟人、双关、谐音等多种手法,这在唐诗中是少有的。与唐代其他诗人相比,李商隐更注意在诗中表现心理体验和情感信息的传递。他的无题诗有意打乱了画面的序列和完整性,把不相关联的形象剪辑在一起,通过形象间的跳跃性,造成一种迷离恍惚的情感境界,使读者在这境界中接受到这情感的信息,而产生艺术的联想,得到固有的美感享受。对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理解,虽然历来分岐很大,但其诗的意境幽邃深远、意蕴深藏,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仍把诗歌艺术的欣赏引向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李商隐是唐代晚期杰出的诗人,是最擅长写朦胧诗的人,他写了大量的朦胧诗,运用婉曲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诗人以隐遁客观事实的方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象征隐喻的暗示,生动识读、描摹、叙述生活;用象征性的物象来暗示主题,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意象意境的朦胧美,充分显示了他在朦胧诗方面的的艺术成就。

      在*文学史上,具有朦胧美的诗歌,有其悠久的历史与优良传统,屈原的《离骚》,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庚信的《拟咏怀》,陈子昂、张九龄的《感遇》,李白的《古风》、《拟古》等,这类饱含讽托兴寄的诗,都具有程度不等的朦胧美。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对朦胧美作了一些有意识的追求,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因此,具有朦胧美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这类诗尽管流露出的感情思绪不好把握,但却能紧紧地扣住读者的心弦,味之弥深,钻之愈坚,吸引你仔细揣摩作者微露的情思,寻寻觅觅,经过仔细的探求,似乎理解了作者的心境,体味到诗的真正意蕴,但又不能清晰地说出来或者把诗的意蕴一语道尽。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可以说是写朦胧诗的圣手。在整个唐诗中,一提到朦胧诗,我们立刻就会想到李商隐,想到李商隐的“无题诗”。李商隐的朦胧诗,“总因不肯吐一*直之语,幽咽迷离,或此或彼,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1]他不直接吐露感情,有意埋没意绪,敛抑情绪。李商隐的这类诗举不胜举,如《锦瑟》、《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大家熟知的《贾生》、《华清宫》、《汉宫词》,其诗意朦胧,诗旨含蓄不露。他的诗绝少见到直抒胸臆、疏朗明快之作,而大多以独具匠心的构思,在短小的篇幅之内,实现诗意的千回百转,且通过意象的创造与组合暗示情境,寄托情思,使诗的意蕴显得极为婉曲。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像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毫不夸张地说,在*诗歌史上,他在朦胧美诗歌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绝后的。

      在*文学史中,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成为各自时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就唐诗而言,众人耳熟能详的诗仙、诗圣、诗鬼等诗歌大家也都是汇集一“唐”。随着唐王朝由恢宏开扩到衰颓逼仄的历史发展趋势,唐代诗歌风貌也经历了从陈子昴高倡“汉魏风骨”时所表现的开阔的胸怀、恢宏的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走向李商隐建立的深婉精丽、富于感伤、带有象征暗示色彩的诗歌新变与发展。这一变化,使唐诗乃至唐文学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本文就主要针对晚唐时期李商隐这一特定诗人的诗歌成就及其对现当代诗歌美学追求的影响来展开探讨。

      一、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

      随着晚唐社会的衰败,士人心态由盛唐的恢宏开拓转向衰世的内向收敛,抑郁悲凉成为晚唐诗歌的情感基调,诗歌创作渐步低潮。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诗人的积极探索还是时事的水到渠成,李商隐和杜牧等诗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新的诗歌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在晚唐诗中占有显赫的地位,而李商隐的成就更是在杜牧之上。

      李诗的艺术风格,前人评价为“深情绵邈”“包蕴密致”“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突出体现在他的*体律诗上。袁行霈在《*文学史》中又把它概括为“凄艳浑融”,说“他把感伤的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并能以艳丽通于浑融,使诗歌在艺术上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用“李樊南深情绵邈”之句概括李商隐深细婉曲的诗风,是极有见地的。而义山诗中最能代表其纤巧凄美风格的是其以《无题》为题的爱情抒情诗。这部分诗典雅华丽。音韵和谐、感伤凝重“惊采绝艳”到了“五色令人目迷、五音令人耳乱”的地步。无题诗之所以能“味无穷而炙愈多,钻弥坚而酌不竭”其原因在于成功地抒写深挚的感情,感伤情调是无题诗共同的情感基调。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深层研究,虽早就有人指出其诗歌感伤真挚的特征,然而多拘泥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摘撷发微,抑或固守在社会大背景中去考辨探觅,却尚未把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与佛道的理解加以综合起来进行阐发,也就很难以真正地体味到无题诗的情感体验与多义性。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实际探讨无题诗的感伤情绪与佛道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出诗人的创作心态,并提出解读无题诗的新技法,以期说明感伤情调与佛道意趣是无题诗的巨大魅力所在。

      从文学的渊源看,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即有对前期文学成就的继承,又有在此基础上的开拓与创新。他吸收了六朝骈文用典精巧、瑰丽绵密的特点,杜甫*体诗音律严整、境界浑宏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怪奇瑰丽的长处,并将这些特点加以艺术融合从而为我所用,结合自己的特点对其进行发展。他对典故的运用,不仅精巧,而且独具匠心。而为了适应表达诗人深情绵缈、有口难言的内心情感的需要,诗人更是把*体律诗的韵律,以及言辞的选用与组合把握的圆融畅适,具有寄托遥深、构思细密、意境含蓄、表现婉曲、情韵优美、语言清丽、韵律铿锵、工于比兴、巧于用典等一系列特点。而且他“取李贺作古诗之法移于作律诗,且变奇瑰为凄美,又参以杜诗之沉郁,诗境遂超出李贺之上”。

      但真正使他名立诗坛的还是他诗歌艺术的独创性体现,他对心灵世界的更深入地扣问,加上时世、身世、家世的坎坷凄恻、难言难遣,使他的诗歌更是具有了浑厚沉郁的情感负荷,营造出朦胧幽深的幻美意境,尤其是他的爱情诗。

      1、情绪的朦胧美

      读李商隐的诗,感伤、低迷在其作品中或隐或显,但却是无处不在。外界的变幻莫测以及诗人的不幸际遇,在他敏感的心灵世界激荡回旋,诗人无力于对外界的干涉,从而归依内心,玩味自己的万千思绪,捕捉自己的情感意绪,并使之流于笔端,作为一种情感排解的方式,一种独语精神的祭奠。他的诗也因此充满了深沉的悲剧色彩。如《晚晴》,在整体风格清新秀丽之中却见深沉凝重。“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句之中却含无限感慨,“幽”不仅衬出小草的微渺孤清,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顾影自怜,喟叹自己的生命如草介般无声无息、不为人知,却又在时代社会的风雨摇曳中无法摆脱、难以自持。但无论是多么浩渺难期,小草终能守得天意的一份顾怜,而自己呢,世有难言却又无人能语。诗歌在浑融无迹中托寓了诗人身世之感,而“人间重晚晴”即体现了诗人对短暂美好事物的珍重,同时,那份孤寂中地执着,也传达出他对此深情地期待。

      这种对美好事物珍重的感情也体现在他对美好事物消逝衰减的哀挽感伤。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乐游原》),于疏浅清丽的语言中却寄寓了无限怅惘,透着一股一往情深的无奈,细细含咏,又寄寓了一种深切的人生悲慨。诗人并没有直抒内在的心绪感触,而是引发读者自己去感悟想象夕阳的无限美好,引起人们情感的追寻、回忆,从而产生共鸣、向往,然后以看似轻盈的一笔,感似无意的一语,以“只是”二字轻轻一转,让人们猛然从情感的飞翔中遏然而止,在“*黄昏”的遗失的恐慌中使心灵顿然处于一种失重状态,在漂浮、游离、失落、感伤、惘然中,只能接受现实的无奈,感受心灵迷失的难以愈合,从而在幽咽迷离中让读者与诗人一起体悟那份美丽的伤痛,回味一份意绪的朦胧。

      2、意象的虚幻美 意象,是*古典诗歌的特征之一,可以传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艺术效果。它以典型化的意象引起读者共鸣,从而弥补言不尽意的缺失。在这一基础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则属于一种经由社会文化沉积而成的民族化的产物,符合一定民族的文化心理。而李商隐在意象的选用上,则跳出传统的藩篱,具有独特的个性化构造。由于李商隐的诗都是指向自我的内心世界的,所以,他诗中的意象已超越了传统的简单物象,从而心灵化了,经过了诗人独创性的心灵升华与创新,充满了虚幻和奇异,呈现一种个人化、个性化风,“高难饱”“恨费声”的秋蝉,“巧,使诗人的感伤、幽独、怅惘得以传达,得以慰藉。如他的意象群:彩凤、灵犀、梦雨、灵风、瑶台、青鸟、珠泪、玉烟、红泪等等,无采。并在心象与物象的结合中一种虚无缥缈、若有若无、迷蒙飘忽的感觉,即体现了诗人在炼字铸词上的怪奇瑰丽,善于传神地描绘出春雨的形态神韵,更是突现了诗人渺茫的期待和追求的失落,心绪的凄迷哀婉与寥落。而用“灵”字饰无形无神之风,则更显出诗人意绪的纤细敏感、隐晦曲折。

      他的咏物诗大多也都是或隐或显地象征诗人身世遭遇,寄托诗人人生体验和感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像为雨所败、先期零落的牡丹,非时早秀、不与年芳的梅花,先荣后悴、在斜阳暮蝉中摇曳的衰柳,暗夜自明、风天强笑的李花不充满颖妙、虚缈、迷幻、哀美,也无不是诗人心灵的承载。如《重过圣女祠》,全诗意境缥缈朦胧,极富象外之致,而“梦雨”一联尤为出色,历来被誉为是“有不尽之意”的名句。诗人借幻梦般的细雨,给人啭岂能无本意”的流莺,乃至“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无不渗透身世遭遇之感,使这些客观事物成为诗人形象、品格、命运的一种象征,物我神合,从而表现他凄怆难宁的心灵坎坷。

      而很多时候,由于诗人意绪的纷繁,常常由一时之景事触发无限思绪,种种情绪互相牵连,难辨难分,种种幻象心象纷呈复至,使人一时难着头绪,感到朦胧隐晦,但通过对李诗的大量阅读便会发现,诗人表现的只是一种萦绕心际的莫名的愁绪,也许自己也把握不住其来龙去脉,即使是有一时一事的触动,但诗人最终着力处仍在写心境,表现的不是对内容的阐释,而是以此引发的感觉或情感,其内涵远超出了具体的情事。如《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南细雨来”)作叙事看,常觉若断若续,莫知指归,不免让人匪夷所思,但作物象与心象序列的交织与融合看,则更能窥见诗人“文心”,诗人是运用一连串的意象序列来深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追求和幻灭两种心象的交迭映现。

[阅读全文]...
  •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

  • 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

      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商隐《无题》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赏析】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尾联回忆今晨离*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无题》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无题》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句子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语录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说说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名言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诗词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祝福

与李商隐无题相关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古诗中最难的成语 毛笔5字写古诗的格式图片 求带有浅的古诗 全中国最著名的古诗 凤蝶儿的古诗 关于清廉的完整古诗28字 古代山西的古诗 茫茫结尾的古诗 描写人势力的古诗 国学经典读了就想哭的古诗词 胸怀格局的古诗词 关于频率高的古诗 我国最早的古诗歌 含有学乔的古诗 形容不会社交的古诗 年轻人生活的古诗词 古诗里有名的 幼儿背古诗的背景音乐 自创古诗围绕秋雨的 林升古诗的背景资料 含关柳的古诗 含送字的七言古诗 有关于瘟疫的古诗 现在学生自己编的学校古诗 24节气古诗简单的 搜最*火爆的古诗 描写元节的古诗 播放小小儿垂吊的古诗 给我搜一首元宵节的古诗 解读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 一周时间飞逝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