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关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如梦令三首全诗(如梦令填词技巧)

  • 李清照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她作有三首《如梦令》,一首比一首醉人!

    我们来看看: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宋]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全文]...
  • 如梦令·秋三首

  •   1.如梦令?初秋    七月初秋霏雨,山染修眉青雾。  几抹淡云飞。草上露花惊处,  飞鹭,飞鹭,却是红蕖如故。    2.如梦令?中秋    八月满轮天雅,千里婵娟华夏。  人地两团圆,别聚几多神话  家话,家话,双照泪痕牵挂。    3.如梦令?晚秋    九月空山秋晚,红叶霜飞轻散  稻浪压头低,多少丰收期盼。  遥见,遥见,谷子高粱隆满。

      编辑点评:

      一组古韵(三首),1.如梦令?初秋; 2.如梦令?中秋; 3.如梦令?晚秋。作者诗写怀着对秋景的别样情怀描述。以《如梦令》的词牌进行填写,词填韵律尚好,抓住秋季初、中、晚三个不同时令的各自的景象与人文进行叙述,刻画。三幅秋景图在读者眼前展现。秋景丝丝如线,景绘幅幅丰满。描绘秋天的美丽,讴歌精彩的生活!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

[阅读全文]...
  • 《如梦令》古诗词鉴赏

  • 《如梦令》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阅读全文]...
  • 苏轼的古诗《如梦令·春思》赏析

  • 苏轼,写作
  • 苏轼的古诗《如梦令·春思》赏析

      导语:《如梦令·春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回忆了雪堂生活,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如梦令·春思》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梦令·春思

      宋代: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译文

      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穷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注释

      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手种:亲手栽种。堂:指东坡雪堂住处。

      ⑶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

      ⑷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似伯劳鸟而体小。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

      ⑸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苏轼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⑹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指此。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遥想当年在东坡雪堂的生活情景。作者贬官黄州时,开垦东坡,并在这里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为匾额。

      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作者从睡梦中搅醒。作者写出这番景象,在于以景衬人。在这嘉树四合、鸟雀啁啾的环境里,作者生活惬意。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怀旧之情。刘敞《朝中措》有名句云:“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秋。”这可能对苏轼此词的用语有所影响,但苏轼实是别出心裁,以故为新,从而恰切地表达了他深埋心底的思故之情,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而此时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连动物都已探知其心事了,苏轼自己早就抑止不住滚涌而起的思乡情感了。句法超绝,逸笔宕开,留有丰富想象的余地。最后一句,主要还是以“小桥流水”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一种幽静环境。由此,更反衬出作者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这一层作者并没有明白说出,甚至只字未提。作者只是从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这首词不仅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而且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

      如梦令·春思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元年(1086)春。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去,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躬耕其中,并自号「东坡居士」。而后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此借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诗词作品:如梦令·春思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回忆】、【生活】

      如梦令·春思翻译

      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搅醒。作者不禁自呼自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想为指此。

[阅读全文]...
  • 如梦令五阕

  •   一、    初月含羞遮面,  小影窗前倚倦。  玉指一枝花,  入了多情人念。  何见?  何见?  今夜良辰梦远。    二、    月色一痕入梦,  覆水难收人空。  何处约初盟,  寂寞那寻情衷。  谁共?  谁共?  落花瘦描眉痛。    三、    昨夜风降霜雪,  深梦情缘已绝。  怎个恨心分,  好景良辰虚设。  谁结?  谁结?  醉里一杯愁彻。    四、    帘幕锁心无路,  金燕绝尘香故。  一剪梦云愁,  还在酒中尝苦。  人去?  人去?  花落月残谁顾?    五、    旧梦朦胧谁扰,  相守倏然飘渺.  落花恨西风,  怎奈红尘情少.  谁恼?  谁恼?  残律嘎然心老.

      编辑点评:

      作者以如梦令词牌为基调载体,对恋人相邀良辰的期待和矜持,用月影含羞,玉指多情铺展开来,写法独到,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相邀未果,从而新的寂寞和梦痛,句中用字恰当得体。最后是虚设一场如风降霜雪,醉里一杯愁彻。再往下读锁心无路,绝尘香故都在酒里,花落月残谁顾?就给人以悲情氛围了,这就注定了这组词的苍凉结尾,落花恨西风,残律嘎然心老。五阕词整体连贯,一气呵成。文采斐然。下次别忘了加标点。瑕不掩瑜,好作品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 如梦令诗词

  • 如梦令诗词

      如梦令·寒春赋

      春扮寒冬装冷,气杀百花无径。单步独行时,如腊月风吹镜。残影,残影,何处有情难定。

      如梦令·游子吟元宵节

      游子长年*淡,过节几乎无感。唯有空闲时,装把大师风范。收敛,收敛,偷写一篇无憾!

      如梦令·晚春赋

      温度初升风暖,去雾澄天高展。花式百开时,香满人间春晚。请看,请看,红绿已经相伴。

      如梦令·情人节前夜犯相思

      情不知何时有,二十四年依旧。长夜漫长时,来首相思相扣。如酒,如酒,麻木到心头皱。

      如梦令·情话赋

      回首经年莞笑,醉卧梦中谁扰?花好月圆时,情话负了多少?春晓,春晓,年复一年空好。

      如梦令·罢东风

      春未开花如故,一夜又回寒处。亏得断肠人,无意与东风度。何苦,何苦,孑立不堪长暮。

      如梦令·迎春雷

      迎娶春雷初响,该是重生猛涨。凭夜长思,多少路来冲量。难挡,难挡,江水已成飞浪。

      如梦令·勿忘春

      依旧寒风吹荡,百里屠苏无望。单向范湖时,差点与春相忘。惆怅,惆怅,何日满庭花放。

      如梦令·过春梅

      寒步惊冬风遁,起手拈花春恨。如梦范湖中,秃树奋枝难忍。幽愤,幽愤,唯见腊梅争韵。

      如梦令·非人哉

      深夜灯光长亮,二十四年痴妄。晨起五更天,犹记睡时忽忘。酣畅,酣畅,儒雅不堪来往。

      如梦令·飞将梨花令

      林鸟高歌楼上,细日染红柳巷。闲步看花时,千树白衣云帐。遐想,遐想,游作汉城飞将。

      如梦令·探春令

      何事听歌来感,半是晚春收敛。三月又三天,应是满城新艳?初探,初探,恍若梦中长念。

      如梦令·葬花令

      风葬梨花惊院,小路白皑千瓣。何处是春天,走马出门相看。如愿,如愿,真个汉城春晚。

      如梦令·飞燕令

      今个春风初现,恰若晚来飞燕。花好月圆时,杯酒和谁相伴。思远,思远,长是百回千转。

     

[阅读全文]...
  • 春天的诗句:如梦令·忆别

  • 春天
  • 春天的诗句:如梦令·忆别

      【网络综合-有关春天的.诗句:如梦令·忆别】

      这篇《有关春天的诗句:如梦令·忆别》,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诗词推荐:羊的诗句 | 自由诗 | 爱国诗 | 叙事诗 | 律诗 | 藏头诗 | 五言绝句

      《如梦令·忆别》原文

      忆被金尊劝倒。

      灯下红香围绕。

      别后有谁怜,一任春残莺老。

      烦恼。烦恼。

      肠断绿杨芳草。

      《如梦令·忆别》译文

      回忆被金樽杯酒劝到,酒醉中看到微红的烛光下熏香围绕着。

      离别之后有谁能够怜悯呢?只放任春天残去,黄莺老去。

      烦恼,烦恼!

      回忆起当初只剩肠断绿杨芳草。

      《如梦令·忆别》作者简介

      李石(1108―?)字知几,宋朝 资州(今四川 资中)人。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如梦令》诗意

  • 李清照,诗意,诗人
  • 李清照《如梦令》诗意

      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在情感立场上,有歌颂的,也有批判的;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也有直抒胸臆的`;在形式上,以《诗经》为代表的风雅颂和楚辞为滥觞,而汉代乐府又有所发展。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李清照《如梦令》诗意,欢迎大家参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意一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意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意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阅读全文]...
  •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你哪里知道?哎,你可知道?绿叶儿准是挺大挺肥,红花儿可怜又瘦又少。

      [出典]李清照《如梦令》

      注:

      1、《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注释】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②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③卷帘人:侍女。

      ④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3、

      【译文】1: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译文】2:

      一阵急风,大雨点疏疏落落地掉下。一夜好觉,两颊的残余酒意还没有消。走进来卷帘的侍女,我问她:“院里的海棠怎么样了?”她竟说:“海棠还和以前一样。”“你哪里知道?你哪里知道?绿叶儿准是挺大挺肥,红花儿可怜又瘦又少。”

      4、李清照生*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看来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李汉超刘耀业)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分明是意识完全清醒下的话语。故“试问”处有“曲折”,其实“试问”乃是明知故问,并非真的不知道而问。并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不是词人亲眼看见海棠花落才发之语。其实她的心中早有“绿肥红瘦”之念,故云“应是”,这正是黄蓼园所言“一问极有情”之原因所在。所以当侍女答曰“海棠依旧”时,词人用了个“却”字表转折,表示与自己早已成熟在心的念头相异。有情之问,无情之答,或许词人希望侍女也能答曰海棠零落作为知音之语,但是侍女淡淡答语让词人希望落空,只能自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含意隽永,融情与景,刻画了生动的意象。《草堂诗余隽卷二》评其为“语新意隽,更有丰情。”“绿肥红瘦”已非仅言落红绿叶,仅言春之将逝,其所言在于“惜人”。词人惜己之青春之逝。“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正所谓春去春会再来,花谢花会再开,然而美好的青春时光逝去就将永远不再回来,这也是凄婉之因。词人所写又不仅是个人一己之情感,而是具有人生哲理意义思索的内涵,所以千古而下,动人心扉。

      7、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白浅*,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9、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10、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

      一,借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历历在目,词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二,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在语言的提炼上,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极富创造性的。

      这首词不过三十三字,它却能通过生活中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白浅*,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11、这个子夜,青春已如飞鸟,绿肥红瘦时节,我的灵魂,在阅读中复*着青春的片羽,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沧桑,欲说还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娇艳的花朵毕竟经不起风雨的考验,愿明日的文坛少一些”鲜花“,多一些真诚、有新意的”绿叶文人“。那么,即使超越不了前人,那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也会让人欣赏、陶醉吧……

[阅读全文]...
  • 关于如梦令的散文诗

  • 关于如梦令的散文诗

      如梦令·昨夜子间烦躁

      昨夜子间烦躁,

      又梦两生纷扰,

      辗转已无眠,

      坐叹此生依旧。

      凉否?

      凉否?

      顿觉身上衣少。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句子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语录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说说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名言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诗词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祝福

如梦令一到三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幻想爱情的句子 比喻花香的句子 对领导心寒的句子 中秋节优美句子 休养生息的句子 描述灵魂的句子 摘抄动作的句子 清洗心灵的句子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做事不要着急的句子 描写鸿雁的句子 形容一群人野炊的句子 评论一个人的好的句子 表现兄弟情深的句子 哲理文艺范的句子 换个角度的美文句子 愿你以后的所有句子 写心情很好的句子 感恩激励的句子经典 礼花绽放扩写句子 关于生日的古风句子 关于两人相爱的句子 酒醒后的句子 关于星期六的句子 句子中分号算一句话吗 劝朋友吵架的句子 夏至未至感人句子 夜色美景的句子 在努力也是徒劳的句子 描写游泳的好句子 形容很爱女儿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