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关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搞描写芙蓉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搞描写芙蓉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阅读全文]...
  • 涉江采芙蓉古诗欣赏

  • 欣赏
  • 涉江采芙蓉古诗欣赏

      导语:《涉江采芙蓉》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涉江采芙蓉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象征美好的芙蓉,却难以遗送给心上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女主人公在想丈夫在干什么,这是古体诗长用手法。而且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夫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位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词”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阅读全文]...
  • 《涉江采芙蓉》古诗鉴赏

  • 文学
  • 《涉江采芙蓉》古诗鉴赏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涉江采芙蓉》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鉴赏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阅读全文]...
  • 关于芙蓉的诗句古诗(芙蓉花诗七言绝句)

  • 莫恨芳容生独晚,好随黄菊傲西风!秋意渐深,一株株木芙蓉花渐渐开放,成为秋日里不容错过的美景。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酒醉芙蓉等,因其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称。木芙蓉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木芙蓉的诗词俯拾皆是,十二首吟咏木芙蓉的诗词,秋日里盛开的美艳!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唐-白居易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木芙蓉

    宋-朱熹

    红芳晓露浓,绿树秋风冷。

    共喜巧回春,不妨闲弄影。

    木芙蓉

    宋-许棐

    芙蓉艳金谷,秋色锦机中。

    霜树不知丑,叶与花争红。

    木芙蓉

    宋-宋祁

    寒圃萧萧雨气收,敛房障叶似凝愁。

    情知边地霜风恶,不肯将花剩占秋。

    木芙蓉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

    宋-赵蕃

    三两芙蓉并水丛,向人能白亦能红。

    浩然不在芍药下,如何独占晚秋风。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宋-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木芙蓉

    宋-黄庚

    芙蓉一带绕池塘,万绿丛中簇艳妆。

    错认园林春富贵,不知叶底有风霜。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

    宋-王之道

    桃叶萧疏柳叶黄,清寒应怯夜来霜。

    芙蓉雅与秋相好,独对层台试晓妆。

    木芙蓉

    明-王恭

    小池霜冷藕花空,却有寒枝浥露红。

    莫恨芳容生独晚,好随黄菊傲西风。

    点绛唇-木芙蓉

    *现代-聂树楷

    绚烂秋光、不加雕饰天然好。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_古诗江行无题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赏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想信您读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古诗江,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带拼音版赏析

  • 文学
  •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带拼音版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带拼音版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带拼音版赏析

      原文带拼音

      fú róng lóu sòng xīn jiàn

      芙蓉楼送辛渐

      wáng chāng líng

      王昌龄

      hán yǔ lián jiāng yè rù wú

      寒雨连江夜入吴

      píng míng sòng kè chǔ shān gū

      *明送客楚山孤

      luò yáng qīn yǒu rú xiāng wèn

      洛阳亲友如相问

      yí piàn bīng xīn zài yù hú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词句注释

      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楚云:指楚天之云。

      ⑻高楼:指芙蓉楼。

      ⑼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白话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整体赏析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云深”写起,以景起兴。开头两句是互文,不是说诗人站在楼上向南望看到海,向北望看到云,而是说诗人站在丹阳城的高楼上,放眼望去,江水茫茫,烟波浩渺,阴沉沉的云,仿佛诗人的心情一样沉重。第三句是点题:诗人在高楼为客人饯行,依依惜别,心中无限酸楚,以致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创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时。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阅读全文]...
  • 关于芙蓉的诗句(芙蓉花最有名的诗句)

  • 唐朝柳宗元韩愈用木芙蓉诗,致敬屈原,搴芙蓉兮木末

    早秋来临,随着荷花的盛极而衰,人们往往发现,许多池塘边会有另一种灌木开花,单瓣的花朵类似木槿,但复瓣的花朵更像牡丹芍药,它们有红有白,装点秋天翠绿的枝头,花朵繁多而茂盛,仿佛是荷花从水塘里走出,开到了树梢,这就是著名的秋花,木芙蓉。

    传说木芙蓉的原产地在湖南。也的确,很多诗里写木芙蓉,离不开湖南的水边。

    但是它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然后广为人知的呢?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九歌《湘君》

    这是最早记录芙蓉的文字和诗,楚国大夫屈原被流放到湘沅之地。彼时,楚国的疆域广阔,但湖南对于兴盛的楚国,仍旧是边远荒蛮之地。

    这里湘江浩渺,屈原在此生活,相对于楚国中心都城地带,这里有高山沼泽森林,处在原始状态,本身楚国就尚巫祭,身为楚国大夫的屈原,以磅礴的歌咏,充沛的感情祭祀自然之神,又如神灵附体。

    只是这芙蓉,到底是荷花还是木芙蓉呢?

    荷花多生于浅水沼泽地带,而木芙蓉则生长在潮湿的水岸和山林。

    但是它们都拥有硕大纯美的花冠。

    荷花是草本,而木芙蓉是木本。

    屈原这个芙蓉兮木末,到底是水中亭亭的荷花,还是木芙蓉枝头的花朵呢?

    但是有一点可信的是,在这里看过百草千花的屈原,他一定看见过木芙蓉花。因为木芙蓉花的硕大美观,必不会被这里的人所忽略,凡是美的,都必以祭神灵,这是原始宗教的本质所决定。

    能够完全确定木芙蓉这种植物名称的是在唐朝。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赵彦昭《秋朝木芙蓉》

    水面上的荷花秋天已经衰落,木芙蓉却正是枝条繁茂,开花迟在了秋天。

    那早上的露水滴在了红色的花朵上,仿佛是花朵在忧伤,她自己无人可见的美丽,会在晚上凋谢。

    这首诗的名字写的是秋天早上带露的芙蓉。联系诗的内容,可以知道这是种在水边的木芙蓉花。

    这首诗的奇特不在于他写下艳丽却忧愁的木芙蓉,而是在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

    赵彦昭是早唐的宰相,和安乐公主,太*公主多有交集,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数是奉诏的宫廷诗。那么这首诗里的木芙蓉,很可能是种植在宫廷或者贵族府邸的花卉。

    那么木芙蓉很可能作为地方进贡的花卉,从湖南移植到北方宫廷。

    而牡丹也是因为隋炀帝广泛收集天下奇花异草而从易县进贡到宫廷,到唐朝成为享誉盛名的国花。

    而且赵彦昭的木芙蓉已经园林搭配很成熟,是专门种在荷花塘边的,也就是在早唐,木芙蓉已经特指了是这种有别于荷花的木本芙蓉。

    又有传说,这首诗是中唐李嘉祐所作。他是唐玄宗时代的进士,曾经贬谪到江西四年。但是有理由相信,木芙蓉花应该早就特指了这种有别于荷花的花木,它早就从湖南江西等地进入了北方,装点贵族的池塘园林。只是推广不够广泛而已。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唐朝柳宗元《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中唐时代的柳宗元山西人,少年得志,21岁就考中进士。然后持续在京城做文官,很少有出京的机会,直到32岁因为宫廷*从礼部员外郎一跌成为流放外省的小地方官。这个流放贬谪的地点,就是湖南永州,而且一去落脚点在龙兴寺。

    也是因为穷,因为只有寺庙带着皇家驿站性质,所以他就在龙兴寺的区域内找了个地方安家。

    这里和北方天然不同,比如湘江一带岸边的木芙蓉在秋天开放,这是北国难以见到的奇观。所以他心生欢喜,找了最美最大的一棵从湘江边移植到住所。

    这是木芙蓉的原产地,枝叶繁茂,花朵鲜丽。

    你那美得天然难以掩饰的光彩,我怎么能让你独自在湘江边,独自经历风霜雨露?

    我将你移植在庭院里,由我来呵护。

    在这里你不用和破败的水草共生,你是高原上的荷花,有着独特的生命力!

    柳宗元为什么喜欢木芙蓉,除了木芙蓉本身让他惊艳,还在于,这里是屈原流放之地,屈原的那句“搴芙蓉兮木末”,至少柳宗元愿意相信屈原的木末芙蓉就是这里艳丽的芙蓉花。有着和先贤一样的流放遭遇,从内心到精神都渴望一种依赖。

    所以柳宗元这首木芙蓉是致敬了屈原。

    也因为柳宗元当时的文名和声望,木芙蓉开始为更多是人所知道。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唐朝韩愈《木芙蓉》

    韩愈和柳宗元同时代人,不过他看到壮美的木芙蓉比柳宗元晚一点,因为晚年的韩愈被派到云南,这里地气丰茂,木芙蓉花在秋天绚烂开放。就算是京城有,哪里有这里原始蓬勃。

    那秋天的木芙蓉开在寒露当中,比水中的荷花还要鲜艳。那荷花会不会嫉妒木芙蓉?因为两种不同的花却叫同一个名字。

    那江上可以采到美丽的荷花,但是岸上却可以攀折木芙蓉。这依然是在向屈原致敬,解读着屈原的木末芙蓉。

    我愿意经常来这里看看秋风里的木芙蓉花,我不愿意它寂寞在秋风里。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唐朝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和柳宗元几乎同时代的白居易也没有闲着,他是在江西九江看到水边木芙蓉。实际证明中唐时候,木芙蓉已经广泛种植或者引种在江南或者中部广大地区。只是以湖南的最美最有盛名。

    白居易写这首诗晚于柳宗元十年左右,不过贬谪的心情是一样的。

    他在江西水边看到了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赶紧招客饮酒。

    虽然没有写芙蓉花的美丽,但是甘愿一醉,可以想到那种繁盛。

    而且用的是一句水莲花尽木莲开。水中的荷花已经谢了,但是岸上的木芙蓉却开了,那种连绵不尽的花的欢喜,给落魄的仕途生涯增添了亮色。

[阅读全文]...
  •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_古诗江行无题

  • 经典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

    赏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人们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当然不能望见故乡的山水、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读到这结句时,或许能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上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想信您读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绝句古诗江,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句子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语录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说说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名言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诗词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祝福

搞描写芙蓉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海的优美句子 关于克服困难的句子 柠檬有关的小清新句子 无事一身轻的经典句子 女人高傲单身的句子 太阳说说唯美句子 描写比喻句的句子 形容城市的句子 伤感的语言优美的句子 引出下文的句子 下雪幽默句子 文明句子 形容写作业认真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 提醒喝水的句子 关于昆虫的句子 榜样的句子 赞美芍药花的句子 简爱句子赏析 内衣发朋友圈精美句子 表达风景优美的句子 一次一次的失望的句子 描写同桌的句子 描写人愤怒的句子 关于愤怒的句子 形容初春寒冷的句子 *安归来的句子 逛公园的温馨句子 默默的守护着你的句子 拒绝早恋的句子 白头到老的爱情好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