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锄草的古诗 >

关于锄草的古诗

关于关于锄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锄草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锄草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锄禾日当午古诗

  • 文学
  • 关于锄禾日当午古诗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锄禾日当午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悯农二首

      李绅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象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阅读全文]...
  • 锄禾日当午古诗及赏析

  • 锄禾日当午古诗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锄禾日当午古诗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悯农二首》全诗及注解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成:一作“秋收”。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餐:一作“飧”。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二、《悯农二首》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它*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阅读全文]...
  • 含有锄字的古诗词 带锄字的诗词名句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乐·村居》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寅《桃花庵歌》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唐寅《桃花庵歌》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乐府诗集《陌上桑》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杜甫《无家别》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七律二首·送瘟神》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唐寅《桃花庵歌》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元稹《田家词 / 田家行》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李白《赠从弟南*太守之遥二首》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曹雪芹《葬花吟》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姚合《庄居野行》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张碧《农父》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王安石《秃山》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司马迁《秦楚之际月表》

    锄食难满腹,叶衣多丑躬。——孟郊《秋怀十五首》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曹雪芹《葬花吟》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曹雪芹《葬花吟》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刘克庄《北来人》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张翀《农夫耕田》

    荷锄候雨,不如决诸。

    锄草不除根,留下是祸根。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尤袤《淮民谣》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六》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王粲《从军诗五首·其一》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者,因利乘便。——庾信《哀江南赋序》

    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苏轼《稼说送张琥》

    诛锄窃盗若神功,惠爱生灵如赤子。——韦庄《秦妇吟》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韩愈《南山诗》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范成大《田舍》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屈原《卜居》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庾信《小园赋》

    子赢锄以借父,训秦法而著色;耕让畔以闲田,沾姬化而生棘。——潘安《西征赋》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林逋《小隐自题》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曹雪芹《葬花吟》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葬花吟》

[阅读全文]...
  • 有关写草的诗句古诗,描写草的古诗大全

  • 经典
  •   以下就是九库说说网提供的关于《有关写草的诗句古诗,描写草的古诗大全》的相关内容,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希望对你的生活会有帮助!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6、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

      有关写草的诗句古诗

      7、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

      8、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9、江春不肯留归客,草*青送马蹄。

      10、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

      1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2、去年还是羞花貌,不见新诗吟半分。

      13、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

      1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16、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描写草的古诗大全

      20、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22、佛头着粪绠方短,*悦远来人气生。

      23、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2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25、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26、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27、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28、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9、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30、明月楼高谁独倚,君忧天下芳草青。

      3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33、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阅读全文]...
  • 古诗草

  •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注解: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阅读全文]...
  • 古诗《草》教案

  • 古诗《草》教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

      2、今天我们来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阅读全文]...
  • 《草》白居易古诗

  • 《草》白居易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白居易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阅读全文]...
  • 写小草的古诗句

  • 小草
  • 写小草的古诗句

      对于描写小草的'古诗句,大家知道的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写小草的古诗句,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出自于:

      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出自于: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出自于: 南朝宋·刘俣《诗一首》

      3.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出自于:北朝·北周·庚信《春赋》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出自于: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

      5.深庭秋草绿。出自于: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出自于: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7.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出自于:唐·李峤《萱》

      8.雨中草色绿堪染。出自于:唐·王维《辋川别业》

      9.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出自于: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出自于:唐·杜甫《旅夜书怀》

      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于: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遥看*却无。出自于: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出自于:唐·韩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出自于:唐·张继《洛阳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自于:唐·张九龄《感遇》

      1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自于:唐·刘禹锡《陋室铭》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于: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出自于:唐·白居易《天津桥》

      19.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出自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0.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出自于:唐·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21.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出自于: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出自于:唐·曹邺《庭草》

      2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出自于:唐·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出自于: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出自于:唐·李商隐《晚晴》

      27.劲草不随风偃去。出自于:宋·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28.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出自于:宋·欧阳修《秋声赋》

      29.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出自于:宋·欧阳修《再至西都》

      30.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出自于:宋·梅尧臣《苏幕遮》

      31.花易凋零草易生。出自于:宋·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32.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出自于:宋·晏殊《踏莎行》

      33.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出自于:宋·林逋《点绛唇》

      34.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出自于:宋·秦观《八六子》

      3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于:宋·苏轼《蝶恋花》

      36.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出自于:宋·曾巩《城南》

      37.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如剪。出自于:宋·谢逸《蝶恋花》

      38.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出自于:宋·李纲《咏草》

      40.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出自于: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41.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出自于: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42.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出自于:宋·李彭《春日怀秦髯》

      4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出自于:明·杨基《春草》

      44.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出自于:清·王夫之《连珠》

      45.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出自于: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1.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几重。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春草明绿,王孙归不归。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阅读全文]...
  • 草古诗意思解释(草古诗解析)

  • 解释
  • 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勉励着很多年轻人,那就是“莫欺少年穷”,因为古往今来的草根豪杰和英雄,他们的少年岁月,其实都是在“穷”的状态下度过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唐已经进入中唐时期,盛唐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长安的繁华,也远非当年可比。但如同当代人都有北上广的追求一样,白居易也有着自己的长安梦。于是,少年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行囊,从江南,奔向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圣地——长安。

    对于现代读书人来说,大学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行业,但是在古代,读书人的就业面很窄:似乎除了做官以外,便是做私塾先生,白居易无疑是渴望做官的。因此,白居易到了长安之后,首先需要拜谒当时的名士,以此寻求进阶之路。当白居易拜谒名士顾况的时候,顾况对白居易居然有种厌倦心理——事实上这种心理可以理解,因为顾况每天不知道要接见多少像白居易这样的年轻人。并且,顾况见到白居易之初,便给了白居易一个下马威:他先从白居易的名字入手,嘲讽白居易:长安城的米很贵的,想在这里容易居住,只怕会失望。

    宛如当代人应聘需要投送简历一样,白居易没有作声,而是拿出自己写过的一首诗给顾况看。顾况起初不以为然,但是,到“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的时候,顾况惊讶审视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少年,顿时激动之心难以言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写出这样的诗歌,前途肯定不可限量!而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也由此成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不论是70后还是00后,小学生涯都注定和这首诗有着不解之缘。只是,很多人未必知道,“离离”啥意思?

    在古代汉语里,“离离”是一个形容词,时常用来修辞繁茂的景象。在《诗经》里面,商周时代的先民用来形容果实茂盛,会使用“离离”来修辞,不过,这种修辞的意味,也要看具体环境。比如用来形容果实,那么颇有一种积极意义,反之,如果形容庭院里面的野草,则无疑会让人感到十分悲凉和无奈。而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诗,那么,这种送别诗歌为什么会和野草繁茂产生交集?这其中,其实隐含着白居易的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因为,白居易考虑这样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虽然分别是让人感到伤感的,但是,只要人还在,未来总是还会有重逢、再见的一天,这就好比繁茂的野草一样,虽然有着萧杀的时候,但每年春天,就会重生,而后恢复往年的繁茂,白居易用这种生生不息的野草,赞美了生命的绚丽和神奇,并借此寄托自己和友人的友情,以及对下一次会见的可期。并且,这首诗的后面,其实还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样的句子,而如果野草不繁茂“离离”的话,也实在做不到可以向道路蔓延的局面。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锄草的古诗 - 句子

关于锄草的古诗 - 语录

关于锄草的古诗 - 说说

关于锄草的古诗 - 名言

关于锄草的古诗 - 诗词

关于锄草的古诗 - 祝福

关于锄草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想念家乡的句子 伤感句子英文带翻译 男人抽烟的伤感句子 充实的一天的句子 傲娇可爱的句子 给句子换说法有哪几种 春游愉快的心情的句子 形容停电的句子 描写女人嘴唇的句子 成熟稳重霸气的句子 引狼入室的句子 赞美岁月的句子 希望运气好的句子 形容事情变化快的句子 形容人品德不好的句子 仿写春天的句子大全 形容月亮大亮圆的句子 哲理句子精辟十字之内 五年之约的句子 描写白酒的句子 对朋友特别失望的句子 描写毛毛细雨的句子 赞美烟雨江南的句子 上班积极向上的句子 臭宝句子 形容品牌力量的句子 祝小美女生日快乐句子 感恩爷爷的句子 伤心过度的句子 化虚为实的句子 形容医院发展好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