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关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蝉的课堂实录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蝉的课堂实录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诗经氓课堂实录

  • 诗经
  • 诗经氓课堂实录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诗经氓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下句是什么?”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呢?”

      生A:“ 《诗经》。”

      师:“对,这句是《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三大类,其中“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通过预*,已知《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卫风·氓》,看看女主人公是如何叙述自己的辛酸历程的。”

      2、请同学们朗读《卫风·氓》,要求:正音

      本诗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可老师领读,示范朗读全诗,培养学生正确诵读*惯,及语感 。

      3、研读课文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回忆追述,用对比的手法来叙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部分(1、2)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生B:“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氓约定婚期。”

      师:“不错,这一部分追述了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塑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

      生C:“从女主人公‘送子涉淇’ ,又劝氓‘无怒’,可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的姑娘。”

      生D:“‘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热情。”

      师:“很好,很明显,女主人公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写氓,但是‘将子无怒’ ,反面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氓的狡黠。从这一部分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热情、幸福。”

      第二部分(3-5)

      翻译

      师:“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同学们根据翻译,默读一遍,思考各章分别讲了什么?”这一部分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E:“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生F:“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生G:“第五章:简述自己婚后不幸生活的遭遇。”

      师:“很好。这一部分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看到课后第三题,题目上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兴,就是以眼前景物引起所咏之辞。女主人公以桑叶的盛衰引起人生感慨,得出人生经验。那么在这一部分流露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H:“悔恨、沉痛。”

      第三部分(6)

      翻译

      师:“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感情基调为何?”

      在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明确:表述了“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4、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明确:本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5、布置作业

      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阅读全文]...
  •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附总评

  •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两首古诗,一首的,一首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理解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阅读全文]...
  • 木兰诗课堂实录

  • 木兰诗课堂实录

      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木兰诗》有阿姊理妆,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门见伙伴”,又是绝妙团圆剧本也。(《诗筏》)

      木兰诗课堂实录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

      代父从军5——6

      辞官还乡3

      征途想家4——5

      屡建战功1——4

      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

      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

      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

      生:*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

      师: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

      生唱:*了……贼……儿……

      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

      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见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英雄颂歌

      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5.绝响

      师: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开始吧,说不定你有诗人之才而你还不知道呢。

      生写。

      师:把自己的诗跟大家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朝廷军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战,花家没有男子汉,我愿替父去出战。(掌声)

      师:还挺压韵的,写的不错,下一位?

[阅读全文]...
  • 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堂实录

  • 秋风,文学
  • 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堂实录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背景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学们都进行了预*。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这首诗与*时所接触到的五言、七言古诗有什么区别?

      生:句子长短不一。比如有些句子是九个字,有些只有七个字,有点参差不齐。

      师:你的发现很敏锐,请坐。有同学补充吗?

      生:我们以前学的五言或七言古诗一般都是四句或者八句,很短。但是这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比我们以往背的诗要长许多。

      师:请坐。你关注到了诗歌的篇幅,很好。这里其实就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学体裁,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背景资料(一)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讲究押韵,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顿挫相谐,有“行”的动感。

      (学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看背景介绍。

      屏幕显示:背景资料(二)

      杜甫终于结束了十余年颠沛流离于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几间草房,全家暂时安顿下来。

      这是公元760年,“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六年。

      第二年秋天,辛辛苦苦盖起的茅屋竟为秋风所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师:这是杜甫一生中唯一安稳的四年生活,稳定的生活给他带来了创作的激情。在这四年里,他创作了240首诗。此时诗人虽然身在成都,远离战乱,但是他依然心系天下苍生。

      二、呤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感受一下诗人的“感慨万千”。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比较流利,有三个字的读音要斟酌一下。

      (师板书:俄顷丧乱见此屋)

      师:第一个字读第三声,刚才有同学读错了;第三个字为什么读xiàn呢?

      生: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师板书:xiàn)

      师:这三个字的读音要重视。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虽然很通畅,但是作为“歌”作为能唱的诗,它独有的味道没有被读出来。

      下面我们对朗读进行一些细节的揣摩。

      屏幕显示:

      吟读课文:读好七言句的停顿。

      师:我们往常读七言句一般都是二二三的节奏,或者四三的节奏。这里用四三的节奏来读,更有歌行的味道,师范读:

      屏幕显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师:请同学选一个其他的七言句子来读一读。

      生: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生: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师:很好,两位同学已经领悟到歌的味道了。

      我们看第二步:

      屏幕显示:读好长句的内部节拍。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师范读)

      师:大家把其余的长句读一下看?

      (生齐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我觉得第一句读得不对。自己再揣摩一下。

      (生揣摩)

      师:“突兀见此屋”之间要停顿吗?课文下面的注解干扰了我们的判断,有很多学者指出,这个注解是错误的。“突兀”有两种意思,课文注解说的是“高耸的样子”,还有一种注解是“突然”,哪种注解更合适呢?

      生:突然。

      师:突然出现这样的屋子,渴望的心情很迫切,而且,用“突然”来解释“突兀”更符合我们的表达*惯。

      这样看来,这个句子的读法就应是:

      屏幕显示: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标注一下,然后把这四个长句读一遍。

      (学生齐读)

[阅读全文]...
  •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 诗经
  •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诗经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文学成就非常高,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诗经两首课堂实录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诗经两首课堂实录

      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宽广,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有多么宽广。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有哪一些?

      生:我认为母爱、亲情、友情等都是。

      师:很好,这些情感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发自内心,出于真情,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写到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都会引用一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故意停顿,学生齐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走入古代文学经典——————《诗经》。请看大屏,关注学*目标。(打开大屏,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关注目标。

      师:今天,我们将在了解《诗经》的基础上,积累本课的字词,感悟《关雎》《蒹葭》之美,并争取可以记忆背诵,大家有信心么?

      生:(齐声)有。

      师:昨天同学们预*自己搜集了有关诗经的资料,现在同桌两人稍加交流,互通有无,我们有个关于诗经知识的抢答题,一会看看哪位同学准备的更充分,表现得更精彩。

      (生互相交流,互通有无。)

      师:现在可以抢答问题么?

      生:可以。

      回答问题:1、《诗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师:地位崇高。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

      生:(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

      师:时间久远。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生:共收录了305篇。

      师:[共收录了311篇,但有六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因此是305篇,因此也叫《诗三百》。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成风雅颂。

      师:今天我们学*的两首诗歌皆出自“风”,多收录各地歌谣,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造。 师:大家的预*工作比较充分。诗歌的学*诵读非常重要,美读吟诵会启迪诗心,培养诗语。让我们领会诵读之美。

      (大屏打出读诗指导)诗经属于民歌,是诗歌的最早形式,是古代先民用最自然的,没有修饰的语言把生活唱出来的,呈现四言的特点,因此,我们用最自然的呼吸,最自然的节奏,22拍,即可成诵。

      咱们先在四人小组中选几句自己最喜欢的读读,然后推荐读的最棒的给我们范读。

      (学生小组内诵读诗歌)

      (生举手)

      师:请问你是推荐别人还是自己读?

      生:我自己读。

      师:很勇敢,掌声鼓励一下。

      (生读蒹葭)

      师:咱们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好不好,谁来评价一下?

      生:她读的声音洪亮,咬字清晰,总体来说读得很好。

      师:哦,你评价的这么好,读的也一定很不错,不如你给我们读读另一首吧。我们给她配个乐。

      (生配乐朗读关雎。)

      师:有没有问题?

      生:应该是窈(yǎo)窕(tiǎo)淑女,不是(yáo)(tiáo)。

      师:对,听得很仔细。

      师:有没有多音字在里面呢?

      生:参差,好。

      师:是好(hào)还是好(hǎo)?

      生:好(hǎo)。

      师:为什么呢?看“逑”的词性。

      生:名词。所以修饰名词的应该是形容词好(hǎo)。

      师:非常好,请各位同学看大屏。这些就是这两篇诗歌当中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的读音,现在我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些字词需要我们同学记准记清,我们的语文学*非常关键的就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

      师:同学们美妙婉转的声音让老师也跃跃欲试,可以给个机会老师读读么?愿意听老师清读还是配乐读啊?

      生:配乐读。

      (师配乐读诗。学生鼓掌。老师致谢。)

[阅读全文]...
  • 七步诗课堂实录

  • 七步诗课堂实录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七步诗课堂实录,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学*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师:我们学*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教师板书:七步诗)

      师:课前,我们搜集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能简单地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

      生回答

      师:那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共同观赏《三国演义》第79回的片断。(播放片断)

      师:此时曹植的处境那真是——

      生1:危险。

      生2:危在旦夕。

      生3:千钧一发,特别危急。

      生4:我觉得是迫在眉睫。

      二、读通诗句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样的诗呢?(屏幕出示《七步诗》原文配曹植插图)

      师: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练读。(指生1读)

      师:每个字都读对了,真好。(指生2读)

      三、理解诗意

      师:很流利,请坐。下面同学们自己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并试着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们先交流交流,*时,你们都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呀?

      生1:我一般都先是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生2:我首先是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串通下来,再加上一些词语,就成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3:我一般先在家预*一下,然后在课堂上把每个词的意思都解释出来,然后再跟资料串起来。

      师:你能运用资料,很好。

      生4:我一般先理解个别关键词的意思。

      师打断学生:当你理解个别关键词语的时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

      生4接着说:我就是通过查资料。

      师打断学生:通过查资料,还可以通过查——

      生5:查字典。

      师:还有呢?

      生6:还可以通过上网查。

      生7:还可以查字词句篇。

      师:还有呢?

      生8:通过课本上查。

      师:课本上的注释,这是很重要的资源,千万不要忽视它。

      生8接着说:然后再根据当时的背景,了解一整句的意思。

      师与生呼应:*时我们在找不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你还可以问问同学,还可以问问父母,还可以问问老师,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懂。试试看。

      同学自由读,然后交流诗意。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

      生1:我觉得(学生声音小,师提示要“声声入耳”),我的理解是用豆子在锅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残渣过滤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在锅里一边煮,一边哭泣,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紧紧相逼。流露出曹植当时那种心情。

      师:你说的“我们”指的是谁和谁?

      生1: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

      师: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你很了不起。你能再讲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吗?

      生1: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紧紧相逼?

      师:理解的很好。(板书:豆萁)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萁”吗?(教师出示豆秧实物,介绍豆子和豆萁。)

      师:豆和萁什么关系?

      生:是一条根生出来的。

      师:用诗中的句子来说,那就是“同根生”啊(板书:同根生)作者在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书“燃”和“煮”)这种现象来比喻兄对弟的逼迫。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理解意思时,有一句话应该值得同学们注意,他把前两句的意思稍微调整了一下顺序,合并了一下,是不是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四、体悟诗情

      师:这首诗大家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学生无人质疑)都懂了,这还不够,因为读诗不仅要弄懂意思,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请你边默读边思考。

      (生默读思考,讨论)

      师: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好吗?

[阅读全文]...
  • 离骚课堂实录

  • 离骚
  • 离骚课堂实录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课堂实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众所周知,我们班的男生都是帅哥,(生笑)(指着一位男生),这就是典型的帅哥。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一般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漂亮的男生。

      师:我们来看古人怎样形容帅哥的(出示投影掷果潘安。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晋书》)。朗读一遍。

      师:这是古代的美男子的写照,类似于现在的追星族,签名拍照,这些女子也够胆大,以果投之,也不怕进派出所。(生笑)估计潘岳每次出行后,家里可开水果店。(生笑)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也是一位奇男子,每年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去纪念他,他是谁谁来说一说屈原?

      楚国原先也是个超级强国,但当屈原登场时,综合国力就明显下降,落后就要挨打,屈原和楚王有血缘关系,试图变法强兵,遭到奸臣的嫉恨,后来连一向信任他的楚王也抛弃了他,屈原终于被流放在偏僻的汨罗江,最后投江而死忧郁愤怒出诗人啊,

      《离骚》,选自楚辞。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屈原用血泪写成的372句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的人生。

      注意在形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兮字特别多,几乎每句都有。

      师:屈原创作的这种诗体叫楚辞体或叫骚体,兮就是一个标志,兮表示哪种意思?句中可以停顿,还表示感伤。

      师:去掉兮后再读一遍(生读)“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

      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唯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此度?(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固眾芳之所在:所以群賢都在那裏聚會。雜申椒與菌桂兮:雜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豈惟紉夫蕙茝: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彼堯舜之耿介兮:唐堯虞舜多麼光明正直,既遵道而得路:他們沿著正道登上坦途。何桀紂之猖披兮:夏桀殷紂多麼狂妄邪惡,夫唯捷徑以窘步:貪圖捷徑落得走投無路。唯夫黨人之偷樂兮:結黨營私的人苟安享樂,路幽昧以險(险)隘:祖國的前途黑暗而險阻。豈餘身之憚殃兮:難道我害怕招災惹禍嗎,恐皇輿之敗績:我只擔心祖國為此覆滅。忽奔走以先後兮:前前後後我奔走照料啊,及前王之踵武:希望君王趕上先王腳步。荃不察餘之中情兮:你不深入瞭解我的忠心,反信讒(谗)而齌怒:反而聽信讒言對我發怒。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我早知道忠言直諫有禍,忍而不能舍也:卻不會因此而忍耐不進諫。指九天以為正兮:上指蒼天請他給我作證,夫唯靈修之故也:一切都為了楚王你的緣故。曰黃昏以為期兮:分明約好了在黃昏(結婚)。(此句為衍句)羌中道而改路:為什麼中途又改變了主意?初既與餘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約,後悔遁而有他:現另有打算又追悔當初。餘既不難夫離別兮:我並不難於與你別離啊,傷靈修之數化:只是傷心你的反反復複。

      项羽是楚国的贵族,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女性中的偶像,同样是楚国的贵族《离骚》中屈原是怎样的形象呢?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明确]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很看重自己的出生是否有预兆,据说李白出生时,他老娘梦见太白金星钻进肚子,所以李白字太白。岳飞出生时,有大鹏鸟钻入老妈肚子,所以岳飞字鹏举,屈原的出生是祥瑞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自己的美好的愿望理想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现实扼杀了理想。那当时是怎样的现状呢?

      荃不察,就是君王不明察秋毫,

      师:小人们嫉恨我我屈原是可以接受的,君王啊,你是了解我的呀,怎么你的眼睛也蒙上了灰尘,真想借你一双慧眼,把我看得清请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还有吗?

      诗中说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是屈原自己不原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

      师:有理,概括起来,现状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自己不原。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者,在一个邪恶谎言根深蒂固的时代,唯美主义理想主义者都要忍受痛苦,都要被嘲弄,被压抑,被人视为异端疯子,尽管屈原伤痕累累,但他决不后退,但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生(部分):用比喻。

      师:老师想到这样一件事,比如有个女孩子,二十四岁的生日,你对这个女孩心仪已久,在那一天,你献上二十三朵玫瑰花,(停顿)然后对她说,最漂亮的一朵就是你(生大笑),保证大有希望。毕业后有意愿的朋友不妨一试。屈原怎么说的?

      生(20):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生(21):唯草木之零落兮,唯美人之迟暮

      师:哦,你找到的是美人。(生笑)

      生(21):美人指楚怀王。

      生(22):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生(23):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生(24):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

      师:诗中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生读)

      生(25):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师:屈原在那样的环境中,用巧妙的比喻手法,也叫香草美人、移情法。抒发了难言之情,呐喊出难言之言,我们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再次感受屈原不屈的心跳。(播放录音,学生自觉的跟读)

      师: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 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艺术特点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唯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晓华

[阅读全文]...
  •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 语文,教育
  • 语文名师课堂实录

      语文课不仅仅是阅读课或作文课,好的语文老师可以在语文课中举一反三,让学生学到很多道理,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语文名师课堂实录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一、引入

      齐读课题。

      师: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

      指名读(2名同学),齐读。

      师:这三组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我心中的茉莉,*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

      (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

      师: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还能说吗?

      (生用上了*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

      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

      师:能说两句话吗?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

      生:富有诗意的茉莉,*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

      师: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评价:这部分的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设计上了无痕迹,开始已经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反思:学生现场反应不是很好,一是因为对课文不很熟悉,所以读词,说话不流畅;更主要是*时缺少这样的训练,所以不能很好理解教师的意图。可以看出,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的程度。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二、读书

      师: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的是《爱如茉莉》,这样的爱像茉莉,流淌在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体(表)现出来的。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师板书: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师:自读课文,一定要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声音较小。)

      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很投入。读出声音,轻轻地读。

      (教师巡视)

      师:有的同学很好,已经在边上写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小声交流)

      师:可以从一句话,一件事中,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眼神中看出来,哪些地方流露出来?画下来做上记号。

      评价:本部分的设计看似*常,仔细体会,意味深长。“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正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语文的重要途径。教师板书这两句话本身也是语文的文化意味的体现。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学*行为上。

      反思:很多语文课没有语文味,有的是因为教师自己缺少文化底蕴,往往直奔主题,但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具体化,学生不知应该怎么做。没有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中感受到怎么学*语文,所以最终总是效果不好。应该从这堂课的设计及执教方式上获得启发。

      建议:如果是在自己班级上课,学*要求一次性提出来,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潜心读书。

      三、交流

      师:先把自己画出来的读给大家听,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没有动静)

      建议:可以开始就提出要求,先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然后再说出来,这样学生在开始读的时候就能够调动情感,让第一次朗读更有效。

      师:不管对错,要敢于表达。(教师鼓励)

      (指名说)

      生:第一篇(页)最后一个段落……我感到妈妈对爸爸的爱,*淡无奇却又是真挚的爱,善意的谎言表现了真挚的爱。

      师:还有补充吗?在妈妈心里,生病与饺子哪一个重要?

      生(齐):病!

      师:在妈妈心里?

      生(齐):饺子。

      生: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我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教师板书:奔bēn和bèn)

      师:bēn和bèn有什么区别吗?查过字典吗?

      生:bèn有目的,bēn无目的。

      师:文字是不是有温度的?从“奔”字就体现了。嫦娥奔月中的“奔”应该是bèn,是嫦娥向着月亮去。谁还可以说?

      (学生有一会沉默)

      生:“你爸爸在床边睡着了……”手脚麻木了,表达了妈妈特别爱爸爸。

[阅读全文]...
  • 课文夜色课堂实录

  • 夜色
  • 课文夜色课堂实录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最早在南朝梁国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出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课文夜色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由质疑。

      学生的问题:1、什么是夜色?2、为什么叫夜色?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三、认读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指名读、齐读、领读。

      2、回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胆子:

      师:我们一般家里也有掸子,用来掸灰尘的,见过吗?

      生:见过。

      师:是这个吗?是这样写吗?

      生:不是。那个掸子是东西。这个胆子是说人的。

      往外瞧

      师:往和什么字象?

      生:住。

      师:哪里不一样?

      生:住是单人旁,往是双人旁。

      师:瞧瞧,韩宇新在干什么?

      这时,孩子们都转过头看这个学生。

      师:你们在干什么?

      生:看韩宇新。

      师:瞧就是看的意思。

      故事

      这时,有个学生念成了“古诗”。

      师:古诗和故事一样吗?我们学过的,如《春晓》,有四句话,每句话的字数都一样,叫——

      生:古诗。

      师:您们爱听的叫——

      生:故事。

      学生拼读这两个词语的音,区别。

      微笑:

      师:什么是微笑?那位同学能微笑一下?

      很多学生嘻嘻笑出了声音。

      师:我听到了有的学生笑出了声音,这不是微笑,看xxx在微笑,XX也在微笑。仔细看。这是轻轻地、没有声音、不露出牙的笑。

      3、认识形声字。

      教师用红粉笔圈出:胆、瞧、故、偏、样。

      师:老师为什么圈出这些字?

      学生们一脸茫然。

      指名学生读:胆——旦,瞧——焦,故——古,偏——扁,样——羊。学生不认识的教师读。

      反复对比读,引导学生通过听,了解正体字和字的部分度赢得相同和不同。

      师:发现了吗?

      生:胆——旦,声母都是D,韵母,相同,声调不同,一个三声,一个四声。……

      师:这些都是形声字,字的一半表示整个字的读音,但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四、自由读没有拼音的课文。

      五、师生讨论,什么师“夜色”。

      师:什么是夜色?先用“夜”和“色”组一个词语吧。

      生:夜晚。

      生:红色。

      生:黑色。

      生:颜色。

[阅读全文]...
  • 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

  • 小学,诗经
  • 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

      引导语:《诗经采薇》相信很多人都学过,而有关小学诗经采薇课堂实录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课前全班齐背《采薇》,请五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采薇》的五个诗节,并简单批改指正。

      师:古人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在我们这个以诗为经的民族,《小雅·采薇》表达的是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敌忾和对军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忆。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进行了扎实的朗读和背诵,这节课就几个问题,同学们将查找资料和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我们共享学*的成果。

      生:《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之花有什么喻义吗?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我查字典了,老师,“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兴的是戍卒生活的艰辛,用棠棣起兴的是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老师,在鉴赏《氓》的时候,你说《氓》的比兴手法有声有色。“淇水汤汤”是声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色彩,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却是无尽的绚烂。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

      生: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一远、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昌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

      师:看来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两处比兴“一繁一简”。我想问一下,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

      生:时光流逝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乡的情感的加深。

      师:一种单纯的情感总是失之于单纯,只有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灼才会有一种深沉的冲击人心的力量。这个话题我们另一组同学再探讨,我们还说比兴。

      生:借助“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在镜头的叠加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年少无邪的脸、青年血气方刚的脸、壮年沧桑的脸,就不再表现他的暮年了,这太残忍了。老师不是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吗?

      师: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岁岁金河复玉关,年年马策与力环”(柳中庸)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生:都是“采薇”,我们初中学的王绩的<<野望>>中的“长歌怀采薇”表现却是隐逸情怀,这说明任何比兴都不能断章取义。

      师:第二组同学来谈谈<<采薇>>的叙事元素吧。好的抒情都有叙事的元素,叙事好比大地而抒情是生长在大地沃土上的花朵。

      生:身陷战争的原因——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时光的流逝——作——柔——刚

      莫——阳

      战争和生活艰苦——岂敢定居,一日三捷

      武器精良——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师:总的说来线索是清晰的,只是<<采薇>>的叙事结构采用的是倒叙。全诗分三部分:一是诗的一至三节主要以“采薇采薇”起兴,形象的展示了薇从发芽、长苗到成熟的过程,表现边地将士借野菜来充饥,生活之艰苦:二是诗的四、五两节主要是展示了具体的战争描写。三是第六章结束了对整个军旅生活的回忆,转写归途忧思,这位同学把一、二部分混同了,如果把时间梳理出去会更好。这样就更条分缕析了,叙事主要集中第二部分,我们就谈谈它,顺便问问阳月是几月,谁能把12个月的别称写在黑板上?

      生:(写在黑板上)端月、杏月、桃月、槐月、榴月、荷月、巧月、桂月、菊月、阳月、葭月、腊月(其中有三个月学生没写出来)

      师:订正我们这个民族是浪漫多情的民族,12个月份除开始与结尾外都是用花用草用云用阳光来命名的。十月是小阳春,因此十月叫阳月。

      师: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叙事元素。

      生: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写得精彩,前四句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生:写战争典型意象选得好,用战车作引,并且是高大的战车,壮哉酷哉。

      生:兵车和四匹高头大马侧面烘托威武的阵容和昂扬的士气。

      生:“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生:象弭鱼服是细节描写表现了武器的精良。

      师:一个戍卒他带着深刻的矛盾和极度的痛苦,回忆和他的生命和青春如此密切相关的战争,那份保家卫国的建功立业的骄傲的情怀就是通过叙事表现出来了,一点点的勾描。一点点地雕刻。于是边关所有的日子就是这样流逝了,边关何处,家园何在,大敌当前、八方多难。又怎一个“永别了武器”了得。

      生:君子和小人的称呼也很特别,“君子”,将帅也;“小人”,士卒也。这里有“自豪”和“自卑”,有矛盾情感的表达。

      生:我喜欢“戎车既驾”有一种干练坚决,潇洒出征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醉卧沙场君莫笑”。

      生:有人说<<采薇>>是边塞诗的的开山之作,这首诗的确充溢着建功立业的情怀,有一种军威、军容,有一种战必胜的豪迈。

      生:“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西鄙猃狁。这些游牧部落的北狄,秦汉时的匈奴,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其实《采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重在“出征”,不在激烈的战斗场面。这是《诗经》中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惯常的写法。《秦风·无衣》仅言“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小雅·车攻》仅言“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这一手法影响了《左传》一直影响到《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而屈原的《国殇》,描绘的都是壮烈严酷的.战争场面。诗歌从“短兵相接”的战斗的最激烈处写起。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比较阅读。

      师:《诗经》中的关乎“马”的词语有50多个,这一组同学可以就这个话题谈谈。

      生:《采薇》里描写马的词语有“四牡”“业业”“骙骙”“翼翼”

      生:“牡”是雄性的马,“业业”是高大的样子,“骙骙”是强壮的样子,“翼翼”是整齐的样子。

      师:“牡”是雄性的马,那么雌性的马用哪个字表达(学生摇头,老师在黑板板书一个“牝”字),有个成语是“牝鸡司晨”,还有个成语叫“牝牡骊黄”(边板书边讲解)。

      师:在《诗经》时代,马就与中华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得马的称呼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小组的同学谁能上黑板写10种马的别称。

      生:板书(骓、骒、驹、骠、骐、骃、骝、骟、鱼、龙)等。

      师:谁能列举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的名马。

      生:关羽的赤兔

      生:项羽的乌骓

      生:萧何月下追韩信骑得那匹马?(笑)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句子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语录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说说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名言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诗词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祝福

古诗蝉的课堂实录 - 心语

推荐词条

自嘲反骂对方的古诗 小心思的古诗 雕花楼的古诗意思 小鸟吃柿子的古诗 时光像流水一样的古诗 古诗词形容最快的船 关于不归的古诗 形容帮助成长的古诗词 作者是铃声的古诗 书签格言的格式和古诗 望庐山瀑布加拼音的古诗 课内没有学过的古诗 跟姥姥背诵的古诗 唐代白居易的七夕古诗 好看的古诗配画教程 积蓄力量期待好成绩的古诗 夸赞男人有魅力的古诗 含红的古诗词 学古诗的最常用的学* 秋夜喝茶的古诗 反映地主与农民的古诗 己亥杂诗的古诗没有意思 喝酒发的古诗 和秋天的风有关系的古诗 赞罗布林卡的古诗 我的爸爸的古诗文字 好多年前听到的歌跟古诗词有关 熟背古诗三首的好处 提高对古诗词兴趣的书籍 父亲惦记女儿的一首古诗 有关苍天厚爱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