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经的沧海难为水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曾经的沧海难为水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曾经的沧海难为水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曾经的沧海难为水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爱是个人的感觉。亦或有失偏颇,中国历史上十大爱情故事千古传颂,那不能不说是对爱的共鸣。
总以为爱应该是矢志不渝的。金代的元好问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不知倾倒了多少情种。到唐代,元稹的一首《离思》抒写对亡妻的思恋几乎把爱吟咏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每每读诗及此,心中便潮涌澎湃,眼前信步一个个别样的“威明”来。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从小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人们对元稹的评价似乎不是甚高,存在"重白轻元"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元稹在爱情婚姻上的浮躁。元稹一生与崔莺莺、韦丛、裴淑、安仙嫔、薛涛和刘采春等几位女子都有过婚恋感情纠葛,尽管他写出了名诗绝句,在多情的同时也曝露了绝情。
说来“崔莺莺”应是元稹的初恋,贞元十五年(799年),21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彼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与其家少女“莺莺”相爱。他给她写诗:“春来频行宋家东,垂袖开怀待晚风。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惹阮郎”。当虏获莺莺之后发誓“考中即来迎君”。可一去便忘却了。
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赴京应试后,以其卓识文才,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芳龄20,下嫁给次年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的元稹。韦丛虽出身高门并不势利贪婪,却勤俭持家,任劳任怨;虽和元稹的生活拮据,却也温馨甜蜜。但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27岁便去世,这对元稹来说,着实遭遇了人生大不幸。他写了五首《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把悲离的情感抒发极致。
有人说元稹言行不一。考证他在和苇丛婚后曾经去找崔莺莺。普救寺里的和尚说早嫁人了!于是他写了一本书,取名《会真记》。在这部书里,元稹把自己美化成一个重情重义但无法力战胜妖孽的美好少年,把莺莺塑造成水性杨花,红颜祸水,毁了她的名节。可十年后又在《嘉陵驿》里不舍:“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诗言志。窃以为《离思》是元稹的真情实感。苇丛的人格魅力、对爱情的忠贞呵护,对元稹的入微关怀,不能不触动诗人的情感神经。或许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就是注脚。这里不必展开全部诗文,只擷来两句“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就足够了。
我多次咀嚼“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数次联想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在无处不染铜臭的当下,有多少人把爱情当作儿戏?又有多少人把婚姻当作敲门砖?甚至文学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钞票。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说元稹在苇丛走后,不又纳妾并和薛涛缠绵吗!是的,这一切又怎能抹去他对苇丛的刻骨铭心的爱呢!清代蘅塘退士在评元稹的悼亡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其上者。
元稹一生奔波仕途,从校书郎、左拾遗、到监察御史高位,有人说他傍了苇丛婚姻裙带的光,不知道他初心别号“威明”是否于此有关。
着实来讲,元稹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诗文兼撰,时有名篇。我十分欣赏陈寅格的评价:“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感情,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而今,重读元稹的《离思》,在欣赏文笔的同时,我们更深层次的体悟又是什么呢!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翻译: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
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
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
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
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赏析:
(一)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二)
元稹是唐代着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1、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6、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m.ju.51tietu.net)。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文及翻译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言】
《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代表作品,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出自此中。
【翻译】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拓展】离思五首
【作者】元稹【朝代】唐
译文对照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白话译文
其一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其二
山泉绕着台阶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
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其五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创作背景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出自中唐诗人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诗词赏析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上边这首,它是五首中的第四首。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失去心上人的深深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思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元稹离思的赏析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元稹所著《离思五首》其中的第四首。诗中前两句是流传极广的千古名句,道出了作者对亡妻韦丛的痴情迷恋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的意思是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诗的后半句意思是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元稹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这首诗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诗词鉴赏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上边这首,它是五首中的第四首。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失去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表达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了第三句「懒回顾」的原因。我们知道元稹是尊佛奉道的,而且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细细品味更觉含意深沉。
元稹简介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元稹8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心情说说网向您推荐怀念过去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7、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8、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其一》
9、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
10、相思只在梦魂中。何大圭《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11、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2、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13、奈离别、如今真个是。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14、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15、往事空馀元昊骨,壮心思上李陵台。李梦阳《夏城坐雨》
16、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六丑落花》
17、袅袅城边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张仲素《春闺思》
18、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19、别来虚遣思悠飏。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20、佳人独立相思苦。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21、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2、宝筝空、无雁飞。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23、春思乱,芳心碎。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
24、又何苦、凄凉客里。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25、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郑燮《满江红思家》
26、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
27、歌里真情恨别离。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28、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29、起看檐蛛结网、又寻思。吴文英《虞美人秋感》
30、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31、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32、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
33、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34、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欧阳詹《除夜长安客舍》
35、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36、问江路梅花开也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37、如今不忍更思量。刘彤《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38、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39、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40、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41、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怀念过去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怀念过去伤感句子,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曹操打败袁绍,北征乌桓时,曹操的年龄是53岁,这是人生中的何等华彩的年龄。曹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豪迈千古的诗歌。抒发他此时的建功立业的志向。
笔者曾到过许昌,站在魏王宫的地面上时,胸中涌起一感动,所感到的是一种沉稳和大气。那稳实的建筑,开阔的宫院,*整的地基,隐隐传递着主人得性格。那是一种感觉,劲实传递进你的心里。
曹操采取了“四言古诗“,四言古诗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厚重踏实。这体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他是风格,也是曹操政治成就的一种展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毫不拖拉累赘,开篇点题。点出写作内容和写作的原因。但”临“一词,颇能体现君临天下的气势,高高而立,四野苍茫。
“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于是曹操就面对着眼前的景物浩叹,浩淼的大海之水是多么的动荡啊,海中的山岛怪石森立,给人以苍茫突兀之感。大海波涛动荡,又带来了无数的惊心动魄的激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自然丰富魅力,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样的表现,*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而曹孟德的这四句同样蕴含了激情,蕴含了力量,蕴含了人生的豪迈,积极入世的奋进力量。一方面是大自然的赞美,一方面是融于自然,超于自然的豪迈,诗人之于政治家,那就是力量之外多了一股奔放的力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海的浩淼,进一步推动了作者的想象,作者的豪情需要借助进一步的夸张。于是乎,在曹操的胸襟中,沧海放到极大,”日月经纶,星辰斗转“ 这大海既是曹操心胸开张,神鹜八极的写照,又是诗人思绪飞升的向往。
最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常规作结,严明这首诗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志向。
统观全篇,全诗结构井然。开篇引题,中间寓情于景,然后借景抒情,最后直抒胸臆,点题而终。体制虽小,头尾兼具。而文中写景,笔笔刻画,力道森然,刻画出了自然的苍茫有序,波荡起伏,犹如人生波澜。全诗写景和抒情结合得非常充沛。放佛功夫高手,一举一动之间,气场衣袖之间鼓荡而出,直扑人面。纵在千年之后,也能感受曹操的充沛人生。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所以重点表现曹操的奸诈,写了好多他干的坏事。但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完全被小说牵着鼻子走。事实上,曹操不仅有“奸”的一面,更有“雄”的一面。雄在哪里呢?除了统一中原,为魏国开基之外,曹操还是个文化英雄。曹操是古代所有帝王之中写诗水*最高的。他不光自己写诗好,还带出了两个好儿子——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合称“三曹”。后世只有北宋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可以相媲美。这还不够,曹操还把当时一批最了不起的文人都团结在自己身边,共同创造出一种既雄壮又爽朗的写作风格。因为当时还是汉献帝时代,年号“建安”,所以,后世就把这种慷慨雄壮的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从此之后,有没有风骨,也就成了我们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曹操既是一代政治家,又是一代文宗,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不多见。说完作者,再说诗题。这首诗,我们现在一般叫它《观沧海》,但事实上,把标题说全了,应该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也是一篇乐府诗。
所谓“步出夏门行”,其实是一个乐府的老题目,相当于我们之前讲过的《长歌行》,只不过《长歌行》是五言,而《步出夏门行》是四言。曹操借这个老题目来填新词,一共填了四章,这首《观沧海》是第一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huán),得胜回师,途经碣(jié)石山,登高观海,不禁感慨万千。将这番见闻和感慨熔铸成诗句,于是有了这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首先来看一个名词——沧海。所谓沧海,泛指大海。大海为什么叫沧海呢?这就涉及“沧”字的来历了。“沧”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当然和水相关。右边的“仓”字,既代表读音,也有意义。所谓仓就是粮仓,粮仓旁边加上水,就是物产丰富的大海。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大海是深沉的蓝色,也就是苍青色的。所以,后来“沧”又有一个含义,就是指苍青色。这样一来,所谓沧海,既可以解释成大海,也可以解释成苍青色的大海。
其次来看一个形容词——澹澹。澹澹是三点水旁,仍然和水相关,是水波摇动的样子。再次来看一个象声词——萧瑟。澹澹形容水,萧瑟形容风,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既然是秋风扫落叶,这声音自然带着点儿肃杀的气息,所以萧瑟也是形容词,表示肃杀。最后来看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其实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结尾,而是一句套话,好多乐府诗的结尾都这样写,意思就是说,我太荣幸了,给大家唱首歌吧。
知道了这些知识点,这首诗就不难翻译了: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去看那苍茫的大海。
大海是多么浩荡,山岛也巍峨高耸。
山上林木茂密,百草郁郁葱葱。
秋风吹动着树木,也让大海波翻浪涌。
日月交替运行,好像就从大海里出生。
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从大海中升腾。
我是多么幸运,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心情。
先看结构。这首诗可以分成三部分。前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第一部分,算是整首诗的写作由头。中间十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主体内容,也是第二部分,写登临之后看到的风景。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结尾,也就是第三部分。从结构安排可以看出来,这首诗的重头戏在中间部分。这部分写得极其雄壮,可以概括成三大好处。
第一,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大海。我们是农业民族,不常在海里活动。所以古代诗人很少直接写到海,即使写也是把它当成边界、当成尽头来看待。比如,我们之前讲《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海并不是诗人关注的主体,诗人只是想说,河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有一种,虽然也写海,但海只算是一个背景。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望月怀远》),诗人关注的主体是明月,海只是衬托明月的一块大幕布而已。
但是,这首《观沧海》不一样,海就是他要写的主要内容。他对大海,有三处形容:其一,“水何澹澹”;其二,“洪波涌起”;其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形容什么?形容海面的宽广和*静,这是大海的常态。大海*时是*静的,但是一旦秋风吹起,它又是那么波涛汹涌。“洪波涌起”,这是多么动荡不定、深不可测的大海呀。“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这还是人们日常能够看得到的大海。但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不一样了,它不是真实的大海,而是曹操想象出来的大海。大海如此辽阔,如此深邃,是不是日月星辰都是从这里升起,又降落到这里呢?这个想象可不一般,它让大海和天空,和天体都连在一起,大得无边无际,气吞宇宙。就算是没有见过海的人,看到这首诗,也能感受到海的气势了。
第二,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秋天。古代诗人感情丰富,听见秋风就想到落叶,进而想到青春易逝,红颜暗老,这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本来,伤春悲秋,属于人生常态,但是这首诗却不一样。它是不是写秋天?当然是。就算我们不了解曹操北征乌桓的具体时间,我们至少能看到“秋风萧瑟”这句诗。那么,在秋风吹拂下,山是怎样的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是草木并没有凋零,相反它还是那么茂盛。经霜不凋,这是多么英雄的草木啊。同样,在秋风吹拂下,海是怎样的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海借着风势,掀起滔天巨浪。这海又是多么有气势啊。这样看起来,这首诗里的秋景一点儿都不软弱,一点儿都不凄凉,相反,它十足雄壮,十足令人心潮澎湃。
第三,这首诗写出了最雄壮的人生。可能有人会说,哪里有人啊?不就是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让我们知道有个人在看海;结尾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让我们知道有个人在唱歌吗?并非如此。这首诗通篇都是在写景,但也通篇都在写人。难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背后没有人吗?当然有人。能够这么看秋天的人,一定是“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英雄吧?事实上,这几句也是曹操的诗,出自《步出夏门行》的第四首《龟虽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背后有没有人?当然也有人。能够这么思考大海的人,一定是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政治家吧?其实,这几句诗也是曹操写的,出自他的《短歌行》。
再回到这首诗的背景上来。曹操为什么有机会观沧海?因为他北征乌桓,回来的时候路过此地。他为什么又要北征乌桓呢?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打败了河北的袁绍,紧接着就要进军江东,谋求统一天下。而乌桓就在河北的北面,而且跟袁绍的残余势力有勾结,如果曹操不管乌桓,直接南下,就有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所以,曹操才要先行拿下乌桓。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已经打败了乌桓,统一的蓝图正在他的心中勾画。在这种情况下俯视苍茫大海,他又怎能不壮怀激烈,热血沸腾!把这种壮怀激烈的感情放进诗里,再用俊朗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令后世心驰神往的“建安风骨”。
曹操观沧海的地点在碣石山。这座山曾经见识过无数伟人,秦始皇、汉武帝在这儿求过仙,隋炀帝、唐太宗在这儿驻过兵。但是,这些皇帝都没留下什么痕迹。在历史上,给这座山打下最深烙印的就是曹操的这篇《观沧海》,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所以*才会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毫无疑问,*这阙词,体现的也是“建安风骨”,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诗篇。
原文参考引用自《顺着历史学古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古诗 曾经的沧海难为水古诗 难忘曾经的古诗 聚沧海的古诗 含沧海的古诗 关沧海的古诗 含有沧海的古诗 沧海的诗句 沧海诗句 云帆济沧海的古诗 日落沧海的古诗 沧海的古诗词 沧海一瓢的古诗 沧海一笑的古诗 百里沧海的古诗 有沧海碣石的古诗 观沧海的古诗一 带沧海的诗句 李商隐沧海的古诗 滚沧海古诗的含义 观沧海古诗的引课 扬帆济沧海的古诗 桑田变沧海的古诗 欢沧海的古诗的朗读 欢沧海的古诗注音 沧海横流的古诗 曹操的关沧海古诗 含有沧海的古诗句 观沧海的古诗配画 渡沧海的古诗词
“水阔吞沧海,亭高宿断云”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怀念过去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_怀念过去伤感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诗词赏析 曹操的观沧海古诗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原文、翻译及赏析 曹操古诗观沧海的原文加赏析 中考古诗词:曹操《观沧海》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曹操的古诗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词赏析 关于沧海的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_怀念过去伤感句子_怀念过去的诗句 经典说说语录: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下雨天心情发的唯美句子精选,曾经沧海难为水——当走了的人没来 观沧海译文及注释(观沧海古诗鉴赏) 观沧海古诗意思解释(观沧海古诗的意思和翻译赏析) 观沧海的诗句有哪些(观沧海最有名的诗句) 观沧海赏析简短一些(观沧海这首古诗的翻译) 曾经沧海难为水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诗文赏析和解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全诗(最浪漫的表白诗)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全诗 观沧海的诗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最新空间伤感说说:曾经沧海难为水 观沧海古诗的意思
心寒的诗句 理想抱负的诗句 思念兄弟的诗句 深秋的诗句 跟读书有关的诗句 带玥字的诗句 君开头的诗句 形容雪白的诗句 关于取舍的诗句 坚持学*的诗句 形容父亲的诗句 形容苦中作乐的诗句 早上的诗句 关于药的诗句 不负韶华的诗句 关于下雨天的诗句 关于狼的诗句 写成都的诗句 有关下雨的诗句 老友相聚的诗句 马开头的诗句 赞美入冬的诗句 秋天的诗句古诗小学 思念人的诗句 带霖的诗句 含有花名的诗句 关于下雪的诗句古诗 森林的诗句 带言字的诗句 有关夜的诗句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