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四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四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 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轼中秋节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注释】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另注:
(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韵。
(13)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14)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15)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16)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把,握着
(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照进雕花的窗户,照到不眠的人.绮户,装饰着花纹或图案的窗户.
(2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苏轼中秋节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中秋节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苏轼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苏轼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注释】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另注:
(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韵。
(13)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14)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5)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16)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把,握着
(18)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1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照进雕花的窗户,照到不眠的人.绮户,装饰着花纹或图案的窗户.
(2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
导语:苏轼作为我们古代的.一大文豪,其作的诗也是很精彩的,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文章,仅供参考!
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念奴娇·凭高眺远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
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南歌子·苒苒中秋过
苏轼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
早知身世两聱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苏轼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
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的中秋节诗句,欢迎阅读!
1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2、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3、七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 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轼中秋节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注释】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苏轼三首中秋词,有愿望,有世事感伤,更有逆境中的超脱飞扬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美词,千百年来为人所传唱,几乎句句都是金句。
39岁的苏轼,人生壮年,正在密州作太守,主政一方。他少年得志,21岁考中进士,25岁正式授官,应该算前途无量,只是因为母亲和父亲先后在此期间病故,他仕途耽误了六年。这是唐宋都有的丁忧制度,父母故去,守孝三年。等到他正式回归职务时,朝廷已经在进行宋神宗王安石所主导的变法,且暴风骤雨,因为变革所需,打击了很多老臣。
尚气盛的苏轼面对飘摇的朝堂风雨,很愤青,他认为这是党派利益之争,出头上书给皇帝,质疑这场变革的目的,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不满,改革怎么能有杂音呢?苏轼请求去外地作官,避开朝廷风雨,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双亡,如果仕途不顺,他更愿意多陪陪手足兄弟的苏辙。
他们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苏轼是苏家的车头,车把手,苏辙是苏家的车印车轮,父亲给他们起名字时,一定想这兄弟互相扶助,让苏家作大作强,但是父母这么早去世,留下兄弟俩,这名字更让人感慨。何况苏轼和苏辙兄弟情深,苏轼对弟弟的牵挂,更加深沉。
只是苏轼外放做官,本来是想选择靠弟弟*一点的地方,但是,真正任命却不是他说了算,三年杭州之后调到山东密州。他和弟弟已经五年没有见面。
在密州,苏轼果断治理蝗灾旱灾,一年多,扭转了这里贫困灾难的局面,政绩卓著,中秋时节,这里张灯结彩,一派雨后彩虹的清新繁荣,苏轼和同僚官员,登高望月,“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苏轼的醉,是半醉,比起他的治国理想,密州不过是无奈现实的小试验牛刀,当然他还是快乐的,以为这实在的政绩,人们的拥戴,让他有狂放的豪情。
但是他的心并未填满,因为两件事,一件就是对朝政的忧患,一件是对弟弟深沉的牵挂。“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开句起得自然而有气势,毕竟苏轼才39岁,逼人的向上的气息。昔曹孟德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唐又有李白把酒问月,但是他们都不是苏轼这种,一个年轻的官员,有着向上的朝气,身后是真实的田园丰收,而他带着饱满的心情,半醉祭天。
苏轼这首词的美,是你永远不知道下句是什么,可是当你看到下句时,你会觉得,竟然如此。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屈原的天问,带着咄咄逼人的气质,但苏轼的却大气中有旖旎。我不问其它,就想知道,那天上的广寒宫阙,琼楼玉宇,到底存在多少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转折很俏皮,一方面想乘风而去,给人快意,但忽然又转折,月宫那么美,可是高处不胜寒,我还是愿意留在这有人气的人间啊。
这句也可以联想到他的仕途处境,他之所以主动提出作地方官,也是考虑到朝廷没有他得力的支撑,时间至少在这刻证明,他虽然意犹未尽,却也是最好的选择。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在月光下轻盈起舞,这样的美景并非天上,但也是人间天堂。
很有意思的是宋朝还是保留着很多酒后歌舞的传统,许多官员,男人并非看女子歌舞,而是参与其中。我不太清楚苏轼是跳的什么舞,但是中秋节是民间秋祭狂欢的大日子,在月光下跳舞的,恐怕不是苏轼一人,此时此景,也绝非竹林七贤那种在竹林里的过清过雅的曲目。
太守级别的地方中秋宴会,总还是高雅中不乏热闹,热闹中也不失去雅意,何况在座的人都喝了不少酒,哪怕是米酒也醉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的词也是天上人间,前面是豪放飞扬,忽然转折到一种女性样的细腻柔情,让人叹绝。仿佛是歌唱家,忽然由高音,换做了舒缓的低音,你惊讶这种落差之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最深沉的,因为他的家,父母连丧,朝堂中老师黯然退休,是天命,也有人生的起伏。他知道。用月有圆缺来形容人生的别离。比如还有他最牵挂的弟弟,多年求团聚,却明月年年,人事变化。苏轼是重情的人,他知道此事古难全,但是能够让他安慰的是,他和弟弟一直有着通信,见面是个时间安排问题。
而且有消息说,弟弟已经着手准备,只等合适的时间段来和他相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经历人生死别,不领悟生命脆弱的人,是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的。苏轼的父母年龄并不算大,但是先后离世,苏轼怎么不担心弟弟,人生最怕至亲之人,在眼睛和能力不能及的地方,遭遇人生不测。若是如此,相见不如不见,只要你健康。
只要你健康,可以共一轮天上明月,只要你健康,还有真的机会团圆。
39岁的苏轼,这是他精力才思最充沛的时期,有人说如仙大气,我说是旖旎。因为那种腰肢柔韧,上天入地,还证明苏轼是个青年,有着喷薄而出的才华和华彩,将月色人心,写得仙美又动人,还带着柔情希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的不确定性,在于不是你写如仙的诗章就真的可以一生过神仙一样的生活。
人生的不确定性,在于你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是常态,但是你未必总能保持心境的超脱。
人生的不确定性,在于总有些人有些事,会颠覆你的思想,或者人生。
苏轼39岁写下了仙美的旖旎的《明月几时有》,他的命运和才华相反。
43岁的苏轼迎来了未知的颠覆他心情的大事件。这年在外地自在作太守的苏轼,被人夜半枷锁,带至诏狱,因为他被敌对者抓住把柄,将他诗词中带情感色彩的涉及朝政的诗句摘除,以藐视轻慢君上,攻击新政为理由,制造“乌台诗案”,准备除之后快。
苏轼坐了一百多天死牢。他也认为自己生还的机会渺茫。
人生如梦,在狱中,他写给弟弟遗书,来生还做兄弟。
不过是写诗,他承认的都承认了,是他不满,看不惯这些政策下到民间,未必是真的能改善民生。他从前担心弟弟,怕他早逝,却没有想到是自己先走,辜负此生。
但是让苏轼想不到的是,他绝境逢生,王安石亲自上书皇帝,保他不死。
然后一百天后,他出来了,直接发配到湖北黄州。三个月前还是湖州太守,三个月里,囹圄死牢,现在站在黄州穷山远水的秋天,人生真如大梦一场,
人生世事大梦一场,又是一度秋凉。如果,如果死了?人生的脆弱,让这秋天格外凄凉。
短的是人生,可是长的是磨难。苏轼在黄州,拿着最菲薄的团练副使的薪水,不够自己和家人吃饭,为了生存,他率领家人开荒种地,像个真正的农民,也必须是农民。
这样艰苦的生活,怎么不会鬓如霜?
又是一年中秋。如果在官任上,他和弟弟只是等待合适的休假,相聚固然少,但是不可能无,也有宽裕的经济作支撑,比如曾经将弟弟接来密州,住过几个月。
但是现在,生存不容易,谈何相见?
而这年的中秋,也是彩云遮月,苏轼一个人坐在茅舍边,旁边倒是有田园酿造的新酒。这个全天下人大半都在团聚的日子,他只能对着有月亮的天上。
关于中秋节的四句古诗:
1、《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释义: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释义: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释义: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中秋月》——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释义: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5、《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宋-杨万里
才*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释义:刚刚接*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6、《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中秋节]古诗汇总——诗中秋》,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诗中秋: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想信您读完[中秋节]古诗汇总——诗中秋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描写中秋节的五言诗,愿您喜欢。
古诗四首,迎接仲秋八月和中秋,仲秋有秋色,始凉犹未凄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公历的九月实际是在农历八月左右,而农历的八月,以白露节气为坐标,是仲秋的开始。所以往往称八月仲秋。此时太阳行经赤道左右,北半球迎来了昼夜*均的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温和适宜的时段之一,而此时有着类似仲春的清新,但又不同于春天,比春天更为清丽清爽,一种逐渐删繁就简的清美。
仲秋八月有白露秋分节气,有中秋明月佳节,有壮观的钱塘海潮,有馥郁的桂花,清凉喜悦,团圆美满弥漫着整个八月,好山好水,良辰美景,让人逸兴遄飞,又让人有怀有思。每个细节都可以写成华丽饱满的诗章。
今天这里分享几首仲秋八月的诗,让我们沐浴清风,迎接清秋八月和八月中秋。
“仲秋有秋色,始凉犹未凄。
萧萧山间风,泠泠积石溪。”晋朝·湛方生《诗·仲秋有秋色》
从细节上描写八月是容易的,但是从整体把握仲秋八月,实际非常难。因为八月实在是太丰富太庞杂,仿佛交响曲,仿佛滚滚江河水。
但是这首晋朝的小诗,格外洗练。
仲秋时节是真正可以感受到的秋凉秋意,是真正可以放心领略的秋色秋美。
因为仲秋,开始凉快,却没有到凄冷的时候。
这句“始凉未有凄”,提炼出仲秋八月的气候特点。
概念上的秋天在历代文人渲染下,无不是凄凉苦雨,愁怀悱恻,见一叶落而悲秋,简直秋天是被他们唱衰的,但是实际,早秋还在暑热里,仲秋才是真正凉快的开始,晚秋略有霜,真正凄冷,除非是北方边塞地区,大部分地区,仲秋时节是凉快舒爽的。
所以这句诗格外精确。还没到凄冷的时候呀,仲秋秋正好,让人会心莞尔。
既然是凉风,那萧萧山间的风,或会染黄凋落树叶,但绝对不冷,有种襟怀敞开的登临行吟之美,那泉水叮咚,滑过溪水中的石头,可以洗头濯足。
那水是泠泠,不是冷冷,清澈流淌的样子。
所以秋八月,也是古代许多人户外旅行的日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淡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白居易《南湖晚秋》
白居易的这首诗应该是写在被贬谪的九江,刚从朝廷中枢的京城外放到江西做官,心理很难接受。在这里他经历过一段心情沮丧不适应期。
白露节气往往在仲秋八月的上半旬,此时长江以南,秋风凉爽,秋汛增多,秋江浩渺,比起局促的京城虽然有野趣,但白居易的感觉自己像屈原一样被流放。
尤其是看到了杜甫的白露诗后,这种天涯漂泊的感觉尤其明显,这首诗同时也是致敬杜甫。
白居易有兄弟四人,哥哥在江西浮梁做小官,又时常出差,所以说他在淮楚。而弟弟白行简在东川幕府作幕僚,还有一个弟弟叫做刚奴,可能幼年少年时,就病故了,可谓应证了杜甫的名句“有弟皆分散。”虽然活下来的兄弟三人,时常可以有书信来往,但是此时白居易看到杜甫的白露兄弟诗,仍旧百感交集。
八月还有重要的中秋,是古代回乡祭祖兄弟团圆的日子,就算是兄弟们各处有家,中秋团圆,已经非常渺茫,何况白居易所在的九江,烟水茫茫。
白居易在九江的前一段时间心理还是苦闷的,比如看见的是衰荷,黄芦,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实际不多久,白居易就爱上了这里。为什么呢?虽然看起来是贬谪,但实际地方官的权限和自由比京官大多了,不但经济问题很好解决,而且还在庐山建立了草堂,经济政绩双丰收,到后来,白居易性子野了,就爱上了大江大水大江南。
八月真好,八月月上弦,八月清凉天呀,连衰荷也美,绕着荷花左右欣赏。
所以说,不变的是秋色,变的是心怀。
“苍凉初日照帘栊,秋气清高八月中。
满砌寒蛩啼冷露,一天新雁度西风。
病怀得酒如春暖,老眼看花似叶红。
独坐小轩无个事,闷来聊复理丝桐。”朱有炖《秋凉》
正是八月秋凉如二月春,那太阳升起不再令人像暑热和夏天一样不能直视,难以忍受,这里的苍凉,是浩大凉快的意思,人们在八月可以任由早上的太阳照进窗户,明亮但不炎热。
秋天的气息,温度,天空,空气,又高又爽朗。
这是拂晓,还有早上的露水,在秋草上,间或听见蟋蟀小虫的鸣叫。这些秋天的小昆虫饮食露水,有着短暂的生命。那天空高远,有雁阵在高处南飞。
早上起来,喝杯养生酒,这是为了活血和驱除夜晚沉淀在身体里的凉气。宋朝人饮酒是家常,那些低度数的米酒,如同现在的饮料。不高的酒精度数,立即暖和了身体,让人仿佛在春天的和煦里。
走到庭院,那树丛中的一抹红,难道是枫叶?走进一看,原来是不知名的秋花在一夜露水中绽放。
这样不冷不寒的秋天,已凉天气未寒时,正是打理琴具,弹上一曲清歌的时候呀。
所谓有闲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这样气定神闲的姿态,领略了八月之美的,不是贾宝玉,是宋朝的某位养尊处优的王爷。当然他醉心生活的细节,也是有原因的,在宋朝,如果你参合政治,你死得比普通人更快。
有人说他诗才*庸,但是这首诗,却让我有新感觉,或者他不是*庸,是藏拙。一句苍凉初日,就显出了胸襟。
“野思浩难收,坐看渔舟度远洲。
芦苇已凋荷已败,风飕。
桂子飘香八月头。
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苏轼由知密州改知河中府,未到任改知徐州,与多年未见面的弟弟苏辙相聚于京郊。第二年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在徐州又同住百余日。过了中秋节,苏辙因赴南京签判任,才离去。此诗作于这年中秋。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简注:
银汉,天河。玉盘,月亮。李白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诗意散绎:
黄昏时分彩云散尽,万里晴空一片清寒,
茫茫天河寂静无声,明月东升犹如玉盘。
好景不长难聚易散,人生少有如此夜晚。
明年今夜纵然有月,不知将在何处观看。
评析
这首中秋咏月诗,也是苏轼与弟弟苏辙的伤别之诗。苏轼晚年被贬岭南途中回忆说: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观月彭城,作此诗。
诗的前两句写暮云散尽,圆月当空,清寒四溢,万籁俱寂。把中秋美景,写得富有苍茫之概;
后两句抒怀,感叹好景不长,自己连年行踪不定,很少有和家人欢聚赏月的机会。“明年何处”,寄慨遥深,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又富于哲理,耐人玩味。作者有“直恐终身走道途”的诗句,可为此诗作注。
附图四幅,徐州,中秋月,苏轼像。
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四句 中秋节的苏轼古诗 中秋节古诗苏轼的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苏轼写的中秋节的古诗 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苏轼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苏轼的 苏轼的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苏轼的全部中秋节古诗 苏轼写的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节的诗句古诗大全苏轼 关于苏轼中秋节的古诗大全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苏轼写的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赞美中秋节的古诗苏轼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古诗苏轼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苏轼的 苏轼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古诗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苏轼 中秋节四句的古诗 有中秋节的古诗四句 四句的中秋节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大全宋代苏轼 中秋节的古诗四句 中秋节的四句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短的四句 中秋节的古诗五言四句 中秋节的四句古诗10首 中秋节的五言四句古诗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四句
苏轼的中秋节诗句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中秋节诗句古诗大全四句五字 [中秋节]古诗汇总——诗中秋_中秋节古诗四句五言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_中秋节古诗四句五言 中秋节苏轼的诗句 苏轼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节诗句苏轼 苏轼的中秋节的古诗 苏轼写的关于中秋的诗 苏轼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苏轼古诗《阳关曲·中秋月》赏析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中秋》四句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大全四句 描写秋天果园的句子 中秋节的古诗大全四句 描述端午节的句子 [中秋节]古诗汇总——诗中秋_中秋节古诗四句五言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_中秋节古诗四句五言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四句简单(中秋节最有名的古诗) 中秋节古诗四句简单(中秋节最有名的古诗)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苏轼写于中秋节诗)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中秋月古诗苏轼朗诵及解释) 苏轼中秋佳节诗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句)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 苏轼中秋节的诗句推荐 苏轼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梅花》的读音 写松花江的古诗词 古诗拜年的简易画 古诗中含沛字的 有鱼的八字古诗 关于乘车的古诗 新版猿题库的古诗 李白你的古诗词 古诗概括意境特点的词语 伤感带古诗的说说 有古诗词改写的歌曲 赞美军事的古诗 描写花月四季的古诗 带有离歌的古诗 描写非常惊讶的古诗 阅在古诗词的 夸红嘴唇的古诗 瞿弦和朗诵的古诗 古诗的主题 事情即将有结果的古诗 有属性火属性水的古诗词 有关专心做事的古诗 怀念旧物的古诗词 少儿长大的古诗 秋的味道古诗词 二十行字的古诗 穷福的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写中秋的古诗 怎写春天的古诗 古诗大全简单的 关于写四季景色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