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关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舟夜书所见古诗句

  • 古诗文
  • 舟夜书所见古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舟夜书所见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与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诗中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与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诗中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诗中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诗中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阅读全文]...
  •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舟夜书所见的诗意)

  • 诗意
  •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聚集,也指聚成的堆或团。

    查(zha)慎行(160-1727年):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清初六家”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

    漆黑的夜里,没有月亮,只看见渔船上的那盏灯,孤零零的灯光,就像一只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微风吹拂,河面上涌起一簇簇浪花,灯火的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就像洒落无数的星星。

[阅读全文]...
  •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 文学
  •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啦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啦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下面是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请参考!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②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③风簇浪∶风吹起啦波浪。簇,聚集、簇拥。

      译文

      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夜黑啦,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啦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啦许多闪耀的星星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所以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啦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啦,变成啦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所以河面在微风中起啦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啦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啦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啦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啦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啦也仿佛身临其境。

      「鉴赏」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阅读全文]...
  • 《舟夜书所见》古诗翻译

  • 《舟夜书所见》古诗翻译

      《舟夜书所见》作者是清朝文学家查慎行。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舟夜书所见》古诗翻译,欢迎阅读。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前言】

      《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

      【注释】

      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翻译】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鉴赏】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阅读全文]...
  •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古诗舟夜书所见的意思和注释)

  • 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注 释】

    ①查 (zhā)慎行 (1650~ 1727),清代诗人 (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 ),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市)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烟波钓徒。由于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他是 “清初六家 ”之一,著有《他山诗钞》。 ②月黑:没有月光的黑夜。③见:同“现”,出现。 ④孤光:指渔灯的光。 ⑤萤:萤火虫。 ⑥簇:拥起。

    【译 文】

    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只看到渔船上的灯光,

    孤单的灯光在夜色里像萤火虫的一点光芒。

    微风吹过河面,河水泛起层层波浪,

    渔船上的灯光倒映在水面上,变成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烁。

    【赏 析】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船上过夜时,远观渔船后见景而作。全诗淡泊隽永,仿佛是一幅速写画。诗的前两句为静态,写出茫茫黑夜中的一点渔灯,如同图画的背景。后两句则写动态,一阵风吹过后,布满波浪的河水反射灯光,就像一河的星星似的。“风簇浪”使得画面忽然不再枯燥,转而灵动起来。在这一静一动之中,展现出一幅奇异而美妙的画面。

[阅读全文]...
  • 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 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夜书所见古诗带拼音,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的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的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的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的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的是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作者介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阅读全文]...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

  • 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

      《夜书所见》是叶绍翁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的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1、萧萧:风声。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挑弄、引动。

      4、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5、篱落:篱笆。

      译文一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译文二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这一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这首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接着第二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在三、四句中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作者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作者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作者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作者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一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作者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

[阅读全文]...
  • 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

  • 文学
  • 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 ,

      萧萧梧叶送寒声,

      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 ,

      知有儿童挑促织,

      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是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愿意睡眠。

      本诗交织诗人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够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阅读全文]...
  •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   《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注释:

      1、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2、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3、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翻译:

      夜黑了,

      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

      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句子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语录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说说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名言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诗词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祝福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时间地点 - 心语

推荐词条

八大修辞手法及句子 晚安搞笑句子语录经典 句子迷类似网站 描述葡萄树的优美句子 劝人别太累的句子 玫瑰的优美句子 有哲理有文采的句子 把爱深藏的句子 带有假如的句子 夜的美伤感句子 评价一个人的好的句子 庆祝自己生日的句子 描写水鸟的句子 关于酒与友情的句子 夜深人静睡不着的句子 描写香水百合的句子 闺蜜一起疯的句子 描述丰收的句子 一些文艺的句子 情侣旅行幸福的句子 男女之间友情的句子 祝贺家族的句子 郭敬明关于青春的句子 窝火想骂人的句子 赢了你输了感情句子 日语句子唯美 学会面对现实的句子 和事在人为相似的句子 写父母爱的句子 做人不要太炫耀的句子 保养的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