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枝词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行枝词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行枝词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行枝词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柳枝词
唐代: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译文
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绽出嫩芽一片嫩黄比丝柔软。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
注释
⑴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⑵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
⑶阿(ā)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赏析
乍看之下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其实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其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诗文赏析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冯延巳〔五代〕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杨柳枝·前有别杨柳枝
白居易〔唐代〕
前有别杨柳枝,梦得继和有“春尽絮飞”之句。又复戏答。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南枝开北枝未开
郑性之〔宋代〕
山北云衣裹萼红,山南莫恨雪乘风。眼前开谢人心别,醉裹吟哦我辈同。春意收香归鼎实,月梢留影印阶空。诸君行试调羹手,来岁花边独钓翁。
碧梧翠竹堂以碧梧栖老凤凰枝分韵得枝字
于立〔元代〕
新阳散微雪,薄霭凝春姿。逍遥桐轩下,命侣酬芳时。
轻风荡微和,酒面浮晴漪。娟娟明月钩,挂在珊瑚枝。
雨后得梅花一枝赋得梅花满枝空断肠
郭之奇〔明代〕
肠断一枝雨后梅,为谁传信此中来。幽香乍惹羁魂忆,冷艳初迎倦眼开。
忽漫离群休懊恨,若为依我共徘徊。孤山处士真堪友,懒向时花复占魁。
赋得越鸟巢南枝用枝字
顾炎武〔清代〕
微物生南国,深情系一枝。寒风群拉沓,落日羽差池。
绕树飞初急,寻柯宿转迟。悬冰惊趾滑,集霰怯巢危。
路入关河夜,思萦岭峤时。山川知夙性,天地识恩私。
向日心常在,随阳愿未亏。寄言幽谷友,勿负上林期。
杨柳枝 竹枝 见《众香词》、《瑶华集》
徐媛〔明代〕
烟啼雾扫玉珊珊。寂寞苍梧云影寒。清泪未随香骨尽,至今馀恨着琅玕。
杨柳枝 其一 赋小城梅枝
郑文焯〔清代〕
谁家笛里返生香?倾国风流解断肠。头白伤春无限思,不应此树管兴亡。
杨柳枝 其二 赋小城梅枝
郑文焯〔清代〕
到地春风不肯閒。南枝吹尽北枝残。吴宫多少伤心色,占得墙东几尺山!
杨柳枝 其三 赋小城梅枝
郑文焯〔清代〕
采香径里晚烟空,濯粉池边晓露丛。一样故宫春寂寞,可怜无地看东风!
长庆元年冬季,在洛阳丁忧守母丧的刘禹锡被任命为夔州刺史。长庆二年正月初二,刘禹锡到达夔州。初五这天,他写下《夔州谢上表》。
居母丧之前,刘禹锡任连州刺史。当时的连州,管辖桂阳、连山、阳山三县。而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地理位置更为重要,管辖奉节、云安、巫山、大昌四县。
唐代按照户口和经济等情况,将州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这些等级。州的等级不同,官吏的级别、建制、俸禄等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上州刺史为从三品,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下州刺史为正四品下。
刘禹锡从连州到夔州,虽然都担任刺史,但由于夔州“秩与上郡齿”,等级与上等州郡相并列,因此级别和待遇有所提升。他深知,这自然是皇帝的恩典,但也是好友裴度努力的结果。
原来,裴度曾进言:“刘禹锡诚然有罪,但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
是啊,孝是要推己及人的。皇上的母亲应该由儿子来尽孝道,臣子的母亲也要由儿子来尽孝道。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皇帝把正在为高堂老母尽孝的臣子任命到极其偏远的州去,恐怕天下人都会觉得这一做法有伤孝理之风,这是会影响圣望的。
裴度进言后第二天,刘禹锡被改任为连州刺史。这年六月,裴度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当上了宰相。
这次,刘禹锡为母守丧期满后,又从连州刺史改任州刺史,裴度所起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对于皇帝的恩典,刘禹锡已经在《夔州谢上表》中千恩万谢了,但对裴度的感谢就不能这样明言了。写信直接表示感恩,一是太俗气,二是消息一旦泄露,不仅可能不利于自己的前途,也会对裴度不利,甚至遭遇党锢之祸。
可如果不言不语,那也太不懂事了。怎么办?诗豪就是诗豪——既有“言志”,又有“意象”,而且志存高远、象美意妙的千古名作《竹枝词》就这样诞生了: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从诗的表面来看,这就是一首情歌,而且是一首风韵摇曳的优美情歌。但这只是诗的象,象外之意却是说:裴公啊裴公,你就是那江上唱歌的年轻小伙子,你唱的歌好像漫不经心,但情窦初开的少女能够心领神会。你那漫不经心的歌声,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东边日出西边雨,看似无情,实则有情。
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了,以至于很快传到了东都洛阳和首都长安,当然也就传到了裴度的耳边。几乎所有听到这首诗的人都赞不绝口。但可能只有裴度知道这首诗的象外之意,因此他会心地笑道:好你个刘二十八,不愧一代诗豪!后会有期。
“唱歌”与“踏歌”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首《竹枝词》的第二句通常记为“闻郎江上唱歌声”,但也有说法是“闻郎江上踏歌声”。就所见选本来看,“闻郎江上踏歌声”最早见于清初王世祯选编的《唐人万首绝句选》。
有种观点认为,“闻郎江上唱歌声”之所以误为“闻郎江上踏歌声”,很可能与李白的《赠汪伦》有关: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一首极为通俗有名的绝句,几乎妇孺皆诵。诗的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与“闻郎江上唱歌声”非常相似,人们背诵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串笼子”。
踏歌原为汉、唐时的风俗歌舞。《旧唐书》中就有“踏歌”的记载: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
这里说的是,先天元年八月,唐睿宗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裁决权。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太上皇李旦登上安福门观灯,让宫中的人出来跳连袖踏歌舞,任凭百官观看,一整夜才散去。
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注云:蹋歌者,连手而歌,蹋地以为节。还有学者进一步解释,踏歌时,几个人手拉着手,脚踏节拍而唱。
既然踏歌是几个人手拉手、两脚踏地以为节拍而歌唱,那“闻郎江上唱歌声”就不能作“闻郎江上踏歌声”。一则,这唱歌的“郎”只是一个人,无法“几个人手拉手”;二则,这唱歌的“郎”是在“江上”,无法“踏地而歌”。
李白《赠汪伦》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汪伦带领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为李白送行。一群村人,自然可以“几个人手拉手”;在“岸上”,自然可以“踏地而歌”。
人们对自己熟悉的诗,往往是*焉弗察,背诵错了也感觉不出来;因为记得很熟,所以在写作引用时就直接默写出来,又一般懒于访书,就造成了引文的错误。
“无晴”与“有情”
对于这首假象尽意、以象达意、意在象外的千古名作,古人主要欣赏其“晴”与“情”的双关之妙。
明代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点评:起兴于“杨柳”“江水”,而借景于东日、西雨,隐然见唱歌、闻歌,无非情之所流注也。清代王士祯在《唐贤小三昧集》中评说:双关语妙绝千古,宋元人作者极多似此,元音杳不可得。
今人的鉴赏也不少。《唐诗鉴赏辞典》认为,这是一首模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切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少女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表达出来——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个人啊,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
通过几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少女的迷惘,少女的眷恋,少女的忐忑不安,少女的希望和等待,都一一刻画出来了。
其实,类似鉴赏讲解都是就象解象、以象为意,既没有体现“诗言志”的本质特征,也没有读懂诗的意象,去诗之本旨远矣!
乾隆皇帝敕编过一部《唐宋诗醇》,其中宋诗只选了苏轼、陆游两家,可见二人水*之高。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这两句是说,所写的诗如果一定是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而没有象外之意,那你一定不是个懂诗的人。
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子遹是陆游的儿子。在此诗中,陆游告诫儿子:如果真要学*写诗,那很大一部分功夫要用在诗的字面意思之外。讲得更通俗一些:诗的意象如同谜语的谜面和谜底,猜谜就是要揭示谜面背后的谜底,赏诗必须赏出诗的象外之意。
中唐诗人刘禹锡,其实也是一个金句小王子。不仅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讽喻金句,写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正能量金句,也留下诸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样的爱情金句。
刘禹锡的爱情诗可以说是不写则已,一写惊人。这首《竹枝词》后两句一语双关,看似写天气,实则将恋爱中少女怀春的婉曲心事写得精妙绝伦,一咏成经典。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有一道题就与这首诗相关,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让选手在“闻郎江上唱歌声”与“闻郎江上踏歌声”中划去一个错误选项,答案给的是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但不少友友认为,这句诗到底是“唱歌声”还是“踏歌声”本身是有争议的,像这样有争议的诗句不应出现在正误二选一的题型中。实不相瞒,当时我也是这个想法。
但今天细读这首诗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看法。我们先重新来读读这首诗。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的《竹枝词》不止两首,他在夔州三年间,总共留下十一首《竹枝词》,包括《竹枝词九首并序》以及《竹枝词二首》,内容从羁旅思乡情到淳朴的爱情到人世情的讽喻都有,我们所熟知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也出自这一题目之下。
而这首《竹枝词二首·其一》则是当中最为有名的爱情诗。在此诗当中,他将当地山清水秀的宜人风物描写出来,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天气,晴雨共有,且将谐音双关的技巧用到了纯熟的境地,以“晴”写“情”,道出少女春心,读之令人心动不已。
其实在第二句中,无论是“唱歌声”或是“踏歌声”,重点都是在动听而有情的歌声,是少女耳中听到继而产生揣摩心理的基础。
《竹枝词》本是三峡地区流行的一种民歌,在刘禹锡前,顾况就写道“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而刘禹锡自己,也是能唱竹枝词的,白居易有:“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而在刘禹锡同题诗其二中首两句为“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这里用的是“唱”。所以,“唱歌声”这一用法肯定是正确的。
那“踏歌声”又是否正确呢?现在能查到的是有少数版本是这样写,二则我们印象中的确有过“踏歌声”的诗句,李白《赠汪伦》里就有名句曰“忽闻岸上踏歌声”,所以在此诗中“踏歌声”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我们对比下刘禹锡诗与李白诗就会发现,两首诗中歌者处于的地点是不同的,李白诗中汪伦踏歌是在“岸上”,而刘禹锡诗中少女的对象唱歌的地方是在“江上”。
什么是“踏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一种是边走边唱的行吟歌者。无论是这两种中的哪一种,在岸上都可实现,而在江上则不太好实现。
刘禹锡诗中,情郎是划着小舟在江上,如何边走边歌呢?那画面有点无法想象。所以诗词大会给的答案是划掉“踏歌声”,我个人觉得是合理的,你觉得呢?
不过,我还是觉得,遇到这种多数人答错、争议较大的情况,节目组还是应该留点时间给嘉宾作下权威解读,而不是匆匆略过。
《行宫》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古诗词鉴赏的正确赏析步骤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宫》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翻译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解释
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之时。该诗就是以小见大地点明了唐朝衰败的重要原因。
诗文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名家点评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白乐天《长恨歌》、《上阳宫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宫禁事最为深切矣。然微之存《行宫》一绝……语少意足,存无穷之味。
元末明初瞿佑《归田诗话》:《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微之《行宫》词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冷语有令人惕然深省处,“说”字得书法。
明代胡应麟《诗薮》:语意妙绝,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玄宗旧事出于白发宫人之口,白发宫人又坐宫花乱红之中,行宫真不堪回首矣。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父老说开元、天宝事,听者藉藉,况白头宫女亲见亲闻。故宫寥落之悲,黯然动人。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妙能不尽(末二句下)。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明皇已往,遗宫寥落,却借白头宫女写出无限感慨。凡盛时既过,当时之人无一存者,其感人犹浅;当时之人尚有存者,则感人更深。白头宫女闲说玄宗,不必写出如何感伤,而哀情弥至。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寥落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馀字,尤为妙境。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贞元十九年(803)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从军行》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避免不了的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军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1.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2.雪山:祁连山脉。
3.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4.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5.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遮杀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杀楼兰王,"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汉书·傅介子传》)。此以楼兰泛指西北地区的敌人。
古诗赏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古诗原文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译文翻译
湖海之滨冷风次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
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注释解释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调曲》名。歌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将士生活。
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
折:断。
横笛:横吹的一种笛子。
直上:一直向上、向前。
创作背景
陈羽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唐,其时,唐代边患不断,描写战士生活的诗歌层出不穷,这首诗即使作者早年宦游,任职幕府时所作。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就点出了这里也许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便难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了。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表现出来。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试题】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参考答案】
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即可)。
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
【作者简介】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诗文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翻译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青枥: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
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
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
行枝词的古诗 古诗山行有傲霜枝的() 祝枝词的古诗 横枝的古诗词 虬枝的古诗词 捻枝的古诗词 含枝一的古诗词 含春枝的古诗词 带枝字的古诗词 枝江的古诗词 含虬枝的古诗词 放竹枝词的古诗 柳枝词古诗是谁写的 古诗柳枝词的诗配图 可以唱的古诗竹枝词 带荔枝的古诗词 竹枝词之类的古诗 写小枝的古诗词 竹枝词的古诗郑燮 带别枝的古诗词 独一枝的古诗词 枝结尾的古诗词 写树枝的古诗词 枝的古诗 古诗《竹枝词》的诗句 竹枝词古诗的诗意 细枝条的古诗词 寒鸦栖枝的古诗词 关于栀枝花的古诗词 以枝为主题的古诗词.
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句 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 笑歌行古诗词鉴赏 《行宫》古诗词鉴赏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燕歌行·并序》古诗词 诗名含有枝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枝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行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行字的诗词 含有枝字的古诗词 带枝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行字的古诗词 带行字的诗词名句 竹枝词古诗的意思(竹枝词翻译及赏析) 描写荔枝的诗句(关于荔枝的古诗大全) 竹枝词其一古诗拼音版(拼音版竹枝词赏析及诗意) 竹枝词二首其一古诗的意思(竹枝词古诗赏析及解释) 竹枝词古诗翻译(竹枝词注释及赏析) 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句 行路难古诗词 踏莎行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古诗词解析:商山早行 村行古诗词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山行古诗词鉴赏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老将行》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秦女休行》 竹枝词九首古诗词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桃源行古诗词鉴赏 山行古诗词鉴赏
查找关于疫情的古诗 友情最好的一首古诗 与樵相关的古诗 画古诗中的画面 与战士们的家国情怀有关古诗 乐天派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窗 画古诗画鸡的简笔画 写了长江的古诗 祭奠英烈的七言古诗 春天花败的古诗词 搜集名人读书的古诗 形容卫生的古诗词 打开简单的古诗 写天竺葵植物的古诗词 夸女孩子聪慧的古诗词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的字义 带有旋的古诗 值得读的古诗词集 春晓古诗其二是于谦写的一首诗 还表示月亮的古诗 李白的古诗我念一下 能用于取女孩名的古诗词 李白的登高的古诗 写上班下班的古诗 爱上古诗曹操写的诗 描写宋代集市的古诗 形容认真踏实的古诗词 祝健康*安的古诗 有关古诗词的书签 五千开头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