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枝的古诗 >

枝的古诗

关于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枝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枝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枝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枝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枝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枝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枝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

  • 杨柳,写作
  • 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柳枝词

      唐代: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译文

      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绽出嫩芽一片嫩黄比丝柔软。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

      注释

      ⑴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⑵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

      ⑶阿(ā)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赏析

      乍看之下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其实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阅读全文]...
  • 含有枝字的古诗词 带枝字的诗词名句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其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阅读全文]...
  • 描写荔枝的诗句(关于荔枝的古诗大全)

  • 炎炎夏日,来点荔枝清爽可口。夏天是荔枝的季节,甘甜多汁的荔枝是炎炎夏日的闷热神器。荔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诗人都称赞吟诵。你一定听说过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也会知道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那么你还知道其他有关荔枝的诗句吗?

    十首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品尝荔枝的甘甜与诗意!

    食生荔子

    宋-周紫芝

    著枝犹有露华腴,谁把红纱罩玉肤。

    龙眼也随君并熟,一生空作荔枝奴。

    墨荔枝

    宋-释居简

    尘蜕冰肤玉透肌,皱絺洴墨剪裳衣。

    芳鲜甘与缁云老,不与轻红转眼稀。

    食荔枝

    宋-王十朋

    妃子园中荔子奇,莫因名号起猜疑。

    清时入坐非尤物,一洗烟尘赖好诗。

    荔枝

    宋-郭祥正

    暑馆风沈睡眼醒,荔枝新熟暗香生。

    玉纤为剥红绡颗,甘露初凝湿水晶。

    荔枝亭

    宋-吕颐浩

    水晶绛雪旧驰名,珍重移来*野亭。

    看取薰风炎暑际,丹苞万颗粲繁星。

    食生荔枝

    宋-洪炎

    独擅东南美,谁知十八娘。

    笑颦俱有味,朱粉不迷香。

    璀璨珠生掌,清泠露入囊。

    风流须第一,饤座每难忘。

    十八娘,荔枝品种之一。宋代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载:“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

    种荔枝

    宋-邹浩

    高堂怀核谩栽培,一一红根破绿苔。

    携入乡邦吾第一,风流知自岭南来。

    林章叔送状元红荔枝赋谢

    明-王弘诲

[阅读全文]...
  • 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句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自擘轻红香满手 —— 李纲《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

     

[阅读全文]...
  • 描写荔枝的古诗词句

  • 经典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自擘轻红香满手 —— 李纲《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

[阅读全文]...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潇湘神·*枝》

      唐代:刘禹锡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枝》译文

      *枝啊*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潇湘神·*枝》注释

      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潇湘神·*枝》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潇湘神·*枝》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潇湘神·*枝》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描写柿子的诗句(唯有柿子挂枝头古诗)

  • “霜降到,吃柿子”,随着“霜降”的到来,已经到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晚秋。在霜降这一天,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都会吃红柿子,民间民俗认为“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时节,柿子的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据传:霜降吃柿子,还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话说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小小年纪就要四处讨饭吃。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当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突然发现村边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饱饱地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得以活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

    他仰望着这棵**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俗。

    霜树著红尝柿时,十四首有关柿子的诗词,霜降时节吃柿子!

    游贵侯城南林墅

    唐-郑谷

    韦杜八九月,亭台高下风。

    独来新霁后,闲步澹烟中。

    荷密连池绿,柿繁和叶红。

    主人贪贵达,清境属邻翁。

    谢陈佥惠红绿柿

    宋-刘宰

    红绿分佳果,丹青让好辞。

    遥怜霜落叶,岸帻坐题诗。

    四绝

    宋-郑刚中

    野蝶成团夹路飞,秋郊此景最佳时。

    寒梨霜柿浑无叶,绿橘黄橙半压枝。

    椑柿

    宋-刘子翚

    秋林黄叶晚霜严,熟蒂甘香味独兼。

    火伞頳虬浪褒拂,风标那似邑中黔。

    忆古城柿

    宋-洪适

    果园幽僻少能知,丹柿乌椑手自移。

    欲学郑虔书坠叶,何人解有寄来时。

    游龙华寺

    宋-范宗尹

    晓出城东路,寻僧聊避喧。

    宿云开岭岫,晚稻没川原。

    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

    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门。

    宋-方一夔

    万株名古寺,*复说东阳。

[阅读全文]...
  • 白居易杨柳枝的意思(杨柳枝古诗赏析和解释)

  • 解释
  •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读此诗有何感想?

    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刘禹锡,他曾经写过十余首《杨柳枝》,这是其中的一首。

    唐朝的《杨柳枝》源自汉乐府的《折杨柳》。在唐朝成了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歌词:

    唐绝句定为歌曲。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调》词三章皆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者协律作歌。《碧鸡漫志》

    诗人咏柳之作,早在《诗经》中就有“杨柳依依”的名句。

    在汉乐府的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大多用五言古体的形式写成。

    例如《折杨柳行》(汉·两汉乐府) :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魏晋时无名氏的《月节折杨柳歌 》是五言为主的杂言诗。

    织女游河边,牵牛顾自叹,一会复周年。折杨柳,揽结长命草,同心不相负。

    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折杨柳行》是长篇的五言古诗:

    骚屑出穴风,挥霍见日雪。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陈朝后主陈叔宝的《折杨柳》也是五言古诗,有点像五言律诗了:

    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入楼含粉色,依风杂管声。武昌识新种,官渡有残生。还将出塞曲,仍共胡笳鸣 。

    隋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枝歌》,则是五言的仄韵绝句: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不过上面这些诗歌,虽然题目中带有“杨柳”二字,但是从内容上看,未必都和杨柳相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但是有些《折杨柳》的内容也未必都和送别相关。这些诗歌只是用了这个带有“杨柳”的题目而已。

    据宋朝王灼《碧鸡漫志》记载:

    《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 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

    在清朝的《钦定词谱》中,《杨柳枝》作为一个词牌被录入: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伎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踏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

    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钦定词谱》

    可见,唐人的《杨柳枝》借用了乐府《折杨柳》的曲名,但是重新创作了新曲,成了唐教坊中流传曲子。这种曲子的歌词,都是七言绝句。

    五代时的词集《花间集》中,有多少《杨柳枝》词,例如温庭筠有八首、孙光宪有四首、

    阊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城雪不寒。独有晚来临水驿,闲人多凭赤栏干。(温庭筠《杨柳枝》)

    根柢虽然傍浊河,无妨终日*笙歌。骖骖①金带谁堪比,还笑黄莺不较多。( 孙光宪《杨柳枝》)

    另外,在《钦定词谱》中,还有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被命名为《添声杨柳枝》。区别是,七言绝句的每一句后面,都加了三个字作为和声: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帏罗幌麝烟销,烛光摇。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唐·顾夐《添声杨柳枝》)

    另外,《钦定词谱》还专门写到:

    按,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钦定词谱》

    可见,因为《花间集》的收录,所以*将这种七言绝句也作为了一个词牌。

    在唐朝,很多人用七言绝句的方式写《杨柳枝》,唐朝人的《杨柳枝》 有自己的曲调,于是诗人们依照曲谱填词。

    例如司空图的《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 其一》:

    乐府翻来占太*,风光无处不含情。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司空图这首是仄起*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

    白居易《杂曲歌辞 其一 杨柳枝》中也写到: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白居易这首是*起*收、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唐朝的《杨柳枝》基本都是首句押韵的七绝,分*起*收和仄起*收两种。

    白居易诗中的“新翻杨柳枝”,是指唐朝时新谱的曲子,应该和隋朝以前的《杨柳枝》、《折杨柳》等不同。

    唐朝最为有名的《杨柳枝》,大概就是白居易的这首“永丰柳”了: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据孟棨的《本事诗·事感》记载:

    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之。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白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枝。」

    白居易知道此事以后,又作《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一首: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注:与本事诗所记不同)

    据说唐宣宗继位以后,想请白居易出山,但是白居易在他做皇帝之前的几个月前已经去世了,时间有点对不上。不知道《本事诗》里面的故事是不是演绎,或许是记错了名字。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生的好友,两个人后来都在洛阳终老,期间经常相互唱和。白居易有七绝《杨柳枝》十首,刘禹锡有七绝《杨柳枝》十二首,

    据明朝才子杨慎的《升庵诗话》说,刘禹锡的这首杨柳枝存在两个问题:

    《丽情集》载湖州妓周德华者,刘采春女也,唱刘禹锡《柳枝词》云:“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甚佳,而刘集不载;然此诗隐括白香山古诗为一绝,而其妙如此。《升庵诗话》:

    1、作者存疑

[阅读全文]...
  • 形容蝴蝶的诗句有哪些(赞美蝶戏花枝的10首古诗)

  • 蝴蝶,赞美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开放于秋天九月,乃是自然现象;菊花是植物,自不会因为自己花开而无蜂蝶来采花而生发不公*之感。但是,“青帝”一词虽是春神的别称,但诗人何尝没有暗指人间帝王之意。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选自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恰恰,指莺叫婉转动听之声。诗句描写蝶戏花枝、流连翻飞,莺啼树上、婉转娇啼的早春景象。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枝的古诗 - 句子

枝的古诗 - 语录

枝的古诗 - 说说

枝的古诗 - 名言

枝的古诗 - 诗词

枝的古诗 - 祝福

枝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雨的古诗词整首 与融相关的古诗词 寻找古诗里的爱情 有关竞争重要性的古诗 与下元节有关的古诗词 关于苏轼的古诗短墙 由古诗改写的餐饮 描写战争必胜的古诗 佳节祝福的古诗 古代思念母亲的古诗 女生古诗的游戏名字 古诗中的青色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古诗 超简单的古诗小报简笔 秋天螃蟹的古诗 古诗文中水的意象 思想主题积极向上的古诗 古诗杜甫李白的诗 形容孩童头发的古诗 赞中年女性的古诗 查古诗的发音 有关木材的古诗词 李白的词古诗文网 颜真卿其他有名的古诗 关于李白写春天的古诗 骂人出轨的古诗 关于励志冬天的古诗 古诗文中常用借代的词语 千古传诵的古诗及解析 古诗字数的特点 写着古诗的图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