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关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传统乐器发展历程

  • 传统,文艺,体育
  • *传统乐器发展历程

      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传统乐器发展历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古代乐器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秦汉隋唐

      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二、*传统乐器的渊源历史

      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古典音乐之美。

      *音乐是光辉灿烂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惯上将他称为*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

      灿烂悠久古音乐

      古人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吕氏春秋”。根据20世纪考古发现,*音乐的历史源源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八、九千年或者更为遥远,八、九千年以来,*音乐同*文化一样,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古老文明中是很少见的。

      1.上古音乐:伟哉华夏乐亘古一脉通击石百兽舞箫韶奏九成

      在相关的历史文献,*音乐起源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主要体裁是“六代乐舞”。从半坡遗址发现六千年前的半坡埙。在西周重要的音乐是宫廷雅乐,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2.中古音乐:乐府采诗颂相和大曲兴鼓吹起代北清商吴楚声

      这个时期为秦汉隋唐前。乐府始于秦,在汉武帝时代得到高度重视。汉代宫廷最有代表的音乐是“相和歌”,他是汉代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相和歌原本是无乐器伴奏的徒歌,一人唱几人和,经乐府乐工加工整理,加入了琴、瑟、筝、琵琶,笙等丝竹乐器的伴奏,并由歌者敲击板或击鼓掌握节奏,史书中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著名相和作品”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首歌曲被认为是相和歌的正声,叶是传于后世的最古的一首五言体乐府。他的前三句是独唱,后三句当为三人和。

      隋唐时期:民族大迁徙声情更相融乐奏十部伎舞旋丝路风

      隋唐燕乐最为光辉灿烂,燕乐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标志。燕乐,又称宴乐。其是统治者享乐需要的汇集宫廷俗乐的总称。隋到贞观,有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昌乐,龟兹乐,琉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高丽乐。作为一种传统音乐体裁,到唐朝时,*古代音乐更丰富,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水*。

      船行十里一曲犹未终唐人多壮举乐舞呈颠峰

      也就是这个时期,古代几种乐谱就形成在隋唐,*古谱大约有32种,代表:文字谱,减字谱,俗字谱等。敦煌曲谱成为古谱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3.*古代音乐:伶工失恩宠乐自民间兴填词协乐律说唱调诸官歌舞演鼓事杂剧得繁荣

      这一时期包括宋辽金元明清两宋时普遍流行曲子词,许多著名词人的作品被用语演唱,还出现了精通音律的词家。在宋元,真正作为说唱音乐品种而登堂入室的事鼓子词和诸宫调。而宋元最重要的伟大贡献事杂剧的产生。“宋人重乐论,著述颇硕丰,乐书卷浩繁,漫志多考证,琴史载琴家,笔谈见解精”。著名杂剧“汉宫秋、窦娥冤,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永垂史册。在音乐理论,从北宋到南宋,先后有四部重要乐学著作留给后人。最著名的是“乐书”。“四大声腔起,戏曲渐鼎盛,皮黄与梆子,昆高胡乱灯”,*戏曲到明清两代,迈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一幅著名图“清,同光十三绝图”,这一时期器乐独奏,合奏艺术特别是琵琶“海青拿天鹅”、“月儿高”、“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浔阳月夜”灯十三大套曲的演奏艺术提高到空前水*,合奏更是品类繁多,百花齐放。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北京智化寺音乐,江南丝竹,潮州弦丝,潮北锣鼓,陕北唢呐,鲁西南鼓吹,冀中笙管乐、弦索乐,广东音乐和少数民族的芦笙,冬不拉音乐,土家族打溜子音乐灯。

      可以说“明清理遗产,音乐集大成,长河源流远,传统得继承。”

      传统乐器和器乐

      金声谐玉振,钟鼓调管弦。鼓器分八类,乐奏有源源。

      *自古就是一个器乐艺术十分发达的国家。乐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分为八种类别: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乐器分为四类:吹,拉,弹,唱。依器成组和传播在民间合奏用仪式独奏娱雅间器乐仪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独奏。在*传统生活中,器乐合奏大多数都用于民间*俗和信仰仪式活动中。独奏在封建时代多半是文人以古琴,琵琶,箫等自娱,或在民俗场合中由唢呐,管子,笛演奏者作即兴演出,与合奏相比,形式,品种都要少一些。

      1.器乐合奏

      传统的民间器乐合奏,依其不同的组合,可以分六类:锣鼓乐,唢呐锣鼓乐,鼓吹乐,丝竹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

      A.锣鼓乐:锣鼓势磅礴热烈且酣畅十番十样锦威风响八面

      这种和乐但存,乐队以单一色的打击乐器组成,少数情况下,可以加一两种有音高的乐器,如十面云锣等。

      B.吹打乐:吹打地域广唢呐笙笛管鼓为群音长坐行节奏缓

      在这种合奏音乐中,虽然有明确的主奏乐器,但打击乐依然有很重要的地位。

      C.鼓吹乐:鼓吹荐朝会僧道有古传和笙伴筚篥(音bili)大曲套十三

      一种以吹奏乐器为主,少量打击乐助奏的民间合奏。他的分布比任何民间乐种都更加广泛。

      D.丝竹乐:丝竹生水乡清雅尚柔婉幽深得古韵华丽制新篇

      以丝弦与竹管类乐器组成乐队演奏的音乐,主要流传南方各地。乐队规模不大,少则五人,多则十人。代表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音等。

      E.弦索乐:弦索品种少中洲遗微澜潮州筝曲谱《胡笳》声久远

      仅用丝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其品种颇少,流传也不广。只有弦索雅乐,中洲古乐和潮州筝谱三类。线索雅乐是指19世纪初蒙古族人荣斋收录的“弦索备考”。

      2.器乐独奏

      在传统器乐的演奏活动中,独奏形式很少见。只介绍古琴,琵琶,筝,笛,二胡等乐器。

      A.琴:古琴文人乐历经三千年曲目烟波浩人文海蕴涵

      古琴,在*音乐中,常常为了强调某些乐器,乐种才有很长的历史,都*惯加一个“古”字,如古筝,古乐等。其实,最古老的乐器,都以一个单字称呼。如琴,笙,埙,瑟,箫,笛等。关于这件乐器的历史,曾有很多传说和文献记载,太长,不说了。但神农削桐为琴,舜做五弦之琴还是请朋友自己查看。

      B.琵琶:琵琶马上鼓隋唐成大观声器咸流美于今更璀璨

      最初记载为枇杷或枇杷,弹弦乐器,在古代,琵琶一词曾做多种弹拨乐器的统称。“枇杷本出自胡中,马上所鼓也”-东汉。唐“敦煌琵琶谱,五弦谱现今还在演出。

      C.筝:施弦高且急名取筝筝然南北多流派雅俗同一源

      筝的称呼来自这件乐器的音响效果,古人说:施弦高且急,筝筝然也”,快而目者,真奏之声。筝最早为竹制的五弦乐器,汉魏演变为十二弦,唐以后为十三弦。明清至今,先后由十五弦,十六弦增加到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昭君怨,黄鹂词,柳青娘,凤求凰”等。

      D.二胡:二弦马尾弓阳刚阴柔兼声名播中外明月映二泉

      二胡是*拉弦乐器的代表,与琴,筝,琵琶等乐器相比,历史是最短的,但自明清以来,用途极广。到20世纪发展也最快,因此,它已经成为*乐器艺术的代表之一。民间二胡多称为胡琴,南胡,胡胡等。二胡音域宽广,音质音色甜美,左右手技巧多样,阳刚阴柔兼而得之。

      E.笛:流水落梅花均孔七调翻北吹五梆子南奏花六板

[阅读全文]...
  • *传统乐器四大类

  • 传统,文艺,体育
  • *传统乐器四大类

      *传统乐器主要有骨笛、古琴,瑟,箜篌,方响,八音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乐器四大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全部乐器:梆子(汉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汉族)、腊敢(傣族)、编磬(汉族)、木鼓(佤族)、切克(基诺族)、钹(汉族)、锣(汉族)、云锣(汉族)、十面锣(汉族)、星(汉族)——碰钟、钟(汉族)、编钟(汉族)、连厢棍(汉族)、唤头(汉族)、惊闺(汉族)、板(汉族)、木鱼(汉族)、吾攵(汉族)、法铃(藏族)、腰铃(满族)、花盆鼓(汉族)、铜鼓(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族)、象脚鼓(傣族)、纳格拉鼓(*尔族)、渔鼓(汉族)、塞吐(基诺族)、京堂鼓(汉族)、腰鼓(汉族)、长鼓(朝*)、达卜(*尔族)、太*鼓(满族)、额(藏族)、拨浪鼓(汉族)、扬琴(汉族)、竹筒琴(瑶族)、蹈到(克木人)、萨巴依(*尔族)。

      二、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壮族)、招军(汉族)、吐良(景颇族)、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树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汉族)、尺八、鼻箫(高山族)、笛(汉族)、排笛(汉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汉族)、排箫(汉族)、多(克木人)、篪(汉族)、埙(汉族)、贝(藏族)、展尖(苗族)、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荜达(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汉族)、管(汉族)、双管(汉族)、喉管(汉族)、芒筒(苗族)、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

      三、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全部乐器: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竹制口弦(彝族)、乐弓(高山族)、琵琶(汉族)、阮(汉族)、月琴(汉族)、秦琴(汉族)、柳琴(汉族)、三弦(汉族)、热瓦甫(*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扎木聂(藏族)、筝(汉族)、古琴(汉族)、伽耶琴(朝*)、竖箜篌、雁柱箜篌。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乐器:乐锯(俄罗斯族)、拉线口弦(藏族)、二胡(汉族)、高胡(汉族)、京胡(汉族)、三胡(汉族)、四胡(汉族)、板胡(汉族)、坠琴(汉族)、坠胡(汉族)、奚琴(汉族)、椰胡(汉族)、擂琴(汉族)、二弦(汉族)、大筒(汉族)、马头琴(蒙古族)、马骨胡(壮族)、艾捷克(*尔族)、萨它尔(*尔族)、牛腿琴(侗族)、独弦琴(佤族)、雅筝(朝*)、轧筝(汉族)。3传统乐种和民族管弦乐合奏

      延伸阅读:那些已经失传了的*乐器

      1、五弦琵琶

      就是敦煌飞天反弹的那种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到了宋代,便不见教坊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已失传。

      五弦琵琶制如琵琶,稍小。外型式样较多,颈项有直项、曲项的,音箱有半长梨形、半圆梨形、扁梅花形和扁圆形的等等。

      2、小箜篌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

      唐代乐舞就有它,像《霓裳羽衣舞》。历史久远,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长期流传于宫廷和民间,清代失传。20世纪30年代得以复兴,80年代推陈出新,造型各异的小箜篌登上我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3、凤首箜篌

      箜篌的一种,在东晋时自印度传入中原,明代后失传。

      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

      4、花边阮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飞天合奏图,其中一飞天手抱花边阮。

      5、筑

      形制如同现在的筝,用竹片敲击发音,所以古文中常有“击筑”之说。从战国至隋唐期间,广泛流行于民间,汉魏南北朝时,曾用于伴奏相和歌,隋唐用于伴奏清乐,广泛流行,宋代以后消声匿迹。

      6、篪(音chi,第二声)

      是一种似笛而又非笛的乐器,竹管制成,有吹孔、出音孔,另加五指孔共八孔。

      篪原是一种民间乐器。早在周代,它常与埙一起演奏。战国之世,它作为大型宫廷乐队中的一员,与编钟、编磬、建鼓、箫(排箫)、笙、瑟等,在祀神或宴享时演奏。汉魏的相和歌乐队,有时也用它。六朝时,随着清商乐的兴起,它又成为吴声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它是当时艺术性最高的清乐乐队的一员。宋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而逐渐失传。

      7、管

[阅读全文]...
  • *传统的弹拨乐器有哪些?

  • 音乐,传统,知识
  • *传统的弹拨乐器有哪些?

      导语: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音乐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类

      以七弦琴为代表,包括古琴、古筝等乐器。这类乐器都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作为琴身,张以琴弦,*放著弹奏。除七弦琴都可以按弦取音外,其余都只用其空弦音。

      第二类

      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多放在腿上演奏。

      第三类

      是扬琴。*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在明代由外国传入。

      弹拨乐器总类繁多,下面,依次介绍目前国乐团中最常用的乐器:琵琶、柳琴、杨琴、和古筝、阮、三弦。

      东不拉

      东不拉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在一些哈萨克族家庭里,甚至一家老少都能弹上几曲。在哈萨克语中,东不拉有特殊的含义:"东"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

      东不拉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它就在*的新疆流传了。

      东不拉的琴身为木质结构,它的形状就象一把放大了的勺子。最早的东不拉制作非常简单,民间艺人把一整块木料砍成勺子形状,装上面板,拉上两根羊肠作为琴弦,再在勺把儿上装上9个音品,"东不拉"就制成了。东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歌手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哈萨克人有了它,外出放牧的时候再也不孤独了。傍晚回到家,人们弹奏着东不拉,载歌载舞,与家人共享欢乐。

      东不拉可以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表现力非常丰富。东不拉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弹拨乐器一样,把琴斜着放入怀里,左手持琴,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弦,右手用中指和大拇指拨弦。运用东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阮

      阮是*的一种弹拨乐器,阮在古代一直被叫做"秦琵琶"。大约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的秦国时期,人们给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弦制成弹拨乐器,叫作"弦鼗(tao)"。后来人们又参考筝和筑等乐器,创制了一种比"弦鼗"更为先进的乐器,称为"秦琵琶",它就是"阮"的前身。

      在公元三世纪左右,有一位叫阮咸的音乐家,非常善于弹奏这种有圆形音箱的"秦琵琶",由于他的演奏技艺非常高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人们就渐渐用他的名字"阮咸"来称呼这种乐器了。不过,阮咸简称为阮是从一千年前的宋代才开始的。

      阮的外形很简单,由琴头、琴杆和琴身三个部分组成。琴头一般装饰有*传统的龙或如意等骨雕艺术品,两侧装有四个弦轴。阮的琴身是一个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阮的结构原理、制作材料以及演奏技法和琵琶都有很多相同之处。

      *年来随着*对民族乐器的重视,音乐家们还对阮进行了改革,研制出高音阮、中音阮、次中音阮和低音阮。

      高音阮是高音乐器,发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常担任主旋律的演奏。

      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和插曲,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部更为丰满。

      大阮比中阮低五度,与西洋乐器中的大提琴比较相似,在乐队演奏旋律时,它常与中阮作八度结合,以加强中阮效果,最适宜映衬抒情的旋律,演奏单音或和弦时,能加强节奏,烘托出乐曲热烈奔放的效果。低音阮发音深沉而低侯,犹如西洋乐器中的低音提琴。

      扬琴

      扬琴又称"洋琴",是*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史*载,中世纪以前,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国家,流行着一种击弦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1368--1644),随着*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及到*各地。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的民族乐器──扬琴。

      扬琴主要用木质材料制成,琴身是它的共鸣箱,呈蝴蝶形,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蝴蝶琴"。演奏时,琴放在木架上,左右手各执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分别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演奏技巧很多,音色也十分丰富多彩,低音区发音雄厚而深沉;中音区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扬琴比较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扬琴在*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间,*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变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评。

      扬琴在*经过多年的流传和发展,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

      传统乐器曲谱介绍

      二胡曲《听松》

      《听松》是一首著名的传统二胡曲,人们对于它的熟知是因为民间艺人阿炳的演奏。在二胡曲中,《听松》是独树一帜的珍品。杨荫浏先生在为《阿炳曲集》写的乐曲中说明中说:“《听松》可能也是阿炳自己的作品”。据《阿炳传略》说,人们听到阿炳演奏此曲的时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阿炳本人这样解释:“南宋时期,金兀术为岳飞所败,趴在无锡惠泉山下的听松石上,俯听宋朝追兵的声音,故名《听松》。” 阿炳自己的说法是“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十分狼狈地跑到无锡惠泉山脚下,躺在原楹石上 ,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有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很多人认为,音乐不可能描写故事,所以这说法令人怀疑。

      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

      二胡曲《姑苏春晓》

      《姑苏春晓》是青年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二胡曲。乐曲描绘了姑苏城早春时分的自然景象,欢快悠扬,甜美抒情,使人仿佛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之中。至高潮处,犹如百鸟欢鸣,使人流连忘返。其揉弦运弓之中,展示了一派人间天堂春意盎然的美景。

      乐曲为多段体结构,由引子和四个乐段组成。

      引子:散板,速度自由。泛音和自由模进的音型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展现了祥和、宁静的气氛;带有滑音、花指、颤音的美妙旋律,描绘了万物复苏、虫鸟欢叫的景象。意境甜美,仿佛是在静谧的林间漫步。

      第一段:慢板。旋律舒缓优美,音色柔和,带有抒情性和歌唱性,仿佛春风拂面,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恰似南国的美丽风光,清新秀丽。

      第二段:流畅的小行板。速度比第一段略快,多变的节奏和跳动的音符,旋律轻盈流畅,情绪轻松愉快。使我们似乎看到孩子们在林中快乐无忧地嬉戏着。

      第三段:快板。由慢到快,速度比前一段快一倍,情绪更加热烈欢快,充满朝气,像太阳照遍大地,大地逐渐热闹起来。

      第四段:广板转快板。广板部分节奏拉宽,开始在高音区进行,舒展豪放,有慷慨激越之感;快板部分百鸟争鸣、此起彼伏,大起大落的旋律、密集的音型将全曲的欢快气氛推向高潮。后半部分则重现了音乐的活跃与灵巧,十六分音符的段落像是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最后,乐曲在三次连音之后,曲调由低向高爬升,不断推向高潮,在拨弦音中结束全曲。

      擂琴的来历

      擂琴,又名“擂胡”,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拉弦乐器。*著名民间艺人王殿玉在坠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它较坠胡音量大、音域宽、音色美,最早称之为“大弦子”,“大擂”。王殿玉是山东省郓城县人,他家境贫寒,自幼因出天花而双目失明。他曾拜师学*坠胡等民间乐器的演奏,由于他的天赋和刻苦学*,他能用坠胡演奏一些民歌和地方戏曲的唱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王殿玉对坠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加长了琴杆,加大了琴筒,并且在琴筒上蒙上适当厚度的蟒皮,这样,一种比坠胡的音量更大、音域更宽、音色更美的新乐器便在他的手中问世了1953年,这种乐器被正式定名为“擂琴”。

      擂琴由琴杆、琴筒、琴头、弦轴和琴弓等部件组成。琴杆、琴头和弦轴都是用硬木制成的。擂琴的琴头呈铲形,弦轴的表面刻有花纹,轴顶嵌有骨饰。擂琴的琴筒比较短,采用薄铜板制成。它的琴弓比二胡的琴弓长一些,上面拴着的马尾束也比较宽。另外,擂琴还有大小两种规格,大擂琴*丝弦,体长110厘米;小擂琴张丝弦,体长90厘米。擂琴通常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大擂琴的定弦不太统一,一般是根据演奏者的*惯确定的,音域可达三个半八度。小擂琴的定弦和音域与大擂琴相同,只是发音高了一个八度。

      擂琴音域宽广、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富有丰富的表现力。既可独奏、重奏或合奏,又可模拟人声,戏曲唱腔、鸟兽啼叫和多种乐器的音响效果。

      擂琴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已经积累了一批曲目,所奏戏曲流派唱腔,如京剧“梅派”、“程派”、“谭派”、“马派”、“余派”和评剧、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的著名演员唱段,均惟妙惟肖,颇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俗称“大擂拉戏”、“单弦拉戏”、“巧变丝弦”。此外,擂琴还能模拟笙管合奏、军乐鼓号以及民间小调等。著名曲目有《小寡妇上坟》和《洪湖水浪打浪》等。

      陶笛小议

      陶笛是一种既古老又时尚的乐器。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有过用陶土做成乐器发出声音的记录,这便是早期的陶埙。

      最早的埙并不是一种乐器,而是史前人类用来狩猎的猎具,是一个带孔的卵形的腔体,通过向小孔吹气,能发出像野兽求偶时鸣叫的声音,当时人们用它来诱惑野兽,再后来,发现在这个腔体上再开几个小孔,能吹出不同的声音。猎到野兽后,大家燃起篝火庆祝欢呼,有人发现和着大众欢呼、跳跃、敲击器物的节奏能用埙吹出曲调。这就慢慢演变成了乐器。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音律的健全和发展,世界各地诞生了很多类似埙的乐器,有的还把开放式的吹口演变成能含在嘴里吹的哨口,这样大大降低了演奏难度。我们今天所说的陶笛就是这类带哨口的陶制吹奏乐器的泛称。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泥哨”、“泥咕噜”就属于这个范畴。

      自从西安出土了6000年前的乐器——埙,世人了解了陶土乐器的久远,陶笛不拥有埙那么久远的历史,却延续着它的千年神韵,千年风雅质朴的东方韵律,透彻透底的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风雅,世事沧桑……

[阅读全文]...
  • 描写传统节日古诗句

  • 传统节日
  • 描写传统节日古诗句

      1、元夕无月

      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2、上元竹枝词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3、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折桂令·元宵

      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5、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6、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7、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8、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9、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0、元夕影永冰灯

      唐顺之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古诗句

  • 传统节日,文学
  • 传统节日古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2、*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3、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7、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9、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0、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2、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13、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4、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5、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16、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7、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8、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9、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1、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2、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3、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4、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6、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2、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4、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7、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8、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9、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0、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11、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2、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5、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6、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7、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8、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0、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1、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2、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23、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阅读全文]...
  • 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 传统节日,节日
  •   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3、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4、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6、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7、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9、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2、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6、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0、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1、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2、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3、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4、轻帐*,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5、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26、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7、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8、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9、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0、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1、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2、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4、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5、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6、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3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8、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3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40、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1、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4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4、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5、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6、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7、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8、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4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阅读全文]...
  • 描写*某一传统节日的古诗句_七夕的传统节日诗句

  • 传统节日,七夕,节日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描写*某一传统节日的古诗句》,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重阳节诗句

    1、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3、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郑谷《菊》

    4、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7、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0、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3、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夕节诗句

    1、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4、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6、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7、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9、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1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2、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3、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1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5、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7、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中秋节诗句

    1、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8、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9、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0、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1、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2、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4、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5、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阅读全文]...
  • 描写传统节日古诗句大全

  • 传统节日,文学
  • 描写传统节日古诗句大全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传统节日古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2、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3、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5、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6、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缙凇逗食》

      7、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8、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9、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10、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11、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2、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3、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7、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8、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9、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0、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1、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2、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3、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24、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5、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6、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27、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8、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9、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0、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3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2、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寒食》

      33、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4、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5、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6、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7、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8、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9、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0、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41、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4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4、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6、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清明日独酌》

      4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48、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阅读全文]...
  •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传统节日古诗大全)

  • 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勤劳勇敢、祀祖敬长、和睦邻里、热爱生活……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这些节日文化依然在沿续。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新月的第一天,还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

    南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节日
  • 1、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7、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8、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0、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元旦试笔》

    11、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12、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武元衡《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13、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4、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15、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文天祥《小年》

    16、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寒食》

    17、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18、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19、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20、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陈与义《两绝句》

    21、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欧阳修《渔家傲》

    23、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24、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25、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6、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8、九日无欢可得追,飘然随意历山陂。蒋陵西井风烟惨,也有黄花一两枝。——王安石《九日》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2、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3、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34、迎春喜是新元日,试笔惭非白雪才。柏叶未随杯斝动,梅花先傍砚池开。从官猎猎扬鞭过,舞伎翩翩拥索来。绮陌尘香游冶客,尽情檀板按歌台。——陶益《辛未元日书事》

    35、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3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37、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8、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陶渊明《九日闲居》

    39、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41、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正白马迎初,黄羊荐后,风漾灵旗。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芳时。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杜文澜《木兰花慢·送灶》

    4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43、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44、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5、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6、重阳高会古*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徐铉《十日和张少监》

    47、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8、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49、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50、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51、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句子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语录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说说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名言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诗词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祝福

涉及到传统乐器的古诗句 - 心语

推荐词条

李白的古诗人生得意须尽欢 风犬少年的天空古诗词 含桃红柳绿的古诗 可也编歌的古诗 我最喜爱的一首古诗日记 带书和范字的古诗词 春节的谚语古诗词 原文的古诗 形容清晨太阳照在雪上的古诗 女孩在古诗里的称呼 李白思乡带月的古诗 写泥人的古诗 一个姑娘和一狗的古诗 考试前的估计古诗 王维的古诗名称 写仙子的古诗词 幼儿园教的古诗大人不会 敬亭的古诗 猫写重阳节的古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冬天在外乡的古诗词 写无锡北塘的古诗 关于动物的飞花令古诗 古诗教学中诵读的技巧 适合做小说篇名的七字古诗 以花传情的古诗 体现群星璀璨的古诗 笒的古诗 有关冤屈的古诗 古代和现代的古诗词 关于遥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