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关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赏析及其拓展阅读

  • 阅读
  •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赏析及其拓展阅读

      大家对诗人韦应物及其诗作《滁州西涧》熟悉吗?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开。下面是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俗称上马河。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深树:枝叶茂盛的树。

      ④春潮:春天的潮汐。

      ⑤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⑥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有《韦苏州集》。

      古诗大意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写景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的所见,委婉地表露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幽草之上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唯独喜欢的意思,唯独喜欢幽草,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后两句是说: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见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引人思索。全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拓展阅读:韦应物的五言古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为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从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若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复难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复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古诗意思解释(滁州西涧古诗翻译)

  • 解释
  •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古诗赏析图片(滁州西涧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于737年,卒于792年,陕西西安人,出生于望族。早年任侠使气,放浪不羁,*太学折节读书。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为官正直,为官期间政绩显著,人称”韦江州”、”,”韦苏州”,罢任后,寓居苏州永定寺。韦应物秉性高杰,其诗多写田园风物,真而不朴,华而不绮,气韵清远澄澈,人们比与陶渊明。长于五言,白乐天称他”高雅闲淡,自成一体”。

    这首七言绝句咏的是滁州城外西涧晚潮雨中的情景。

    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撗。

    词语赏析:

    “滁州”,安徽滁县。”西涧”,也称上河马,在滁县城的西边。

    “怜”,爱怜。

    “幽草”,幽僻间边的芳草。

    “深树“,茂密森林中的树木。

    试译如下:

    那幽僻江边的芳草啊,

    你自由自在地生长,

    美丽得实在叫人怜爱。

    树林的深处,

    一只黄鹂在鸣叫,

    她放开宛转的歌喉,

    独自表演。

    傍晚的春潮,

    沐浴着黄昏的暮雨,

    让潮涨更加地湍急,

    野外的渡口,

    看不见驾船的人,

    船内也空无一人,

    这空无一人的小船,

    独自闲适地横躺在水面。

    这首诗作者将滁州郊外野渡的景色,咏叹得极其清幽。涧边幽草、水急舟横,春雨相加的傍晚,森林中一只黄鹂宛转地歌唱,岸边小船悠悠地撗躺,这清幽意境中,展现了一幅清雅闲适的画面。表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

    这首诗自古以来颇有争论。有认为通篇比兴,讥讽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论者;也有人认为纯以赋景者,不一定有所寄托;还有认为诗人身处中唐时期政治逐渐弊败之时,作者意欲归隐而不得,故独怜涧边野草,空有济世之志而不能施展抱负,恰似水急舟撗者。

    不过,我倒是觉得纯写景的较符合本诗诗意。

    不知读者有何理解,不防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 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滁州西涧》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言】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赏析】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全文]...
  • 《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 唐诗,文学
  • 《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在学*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滁州西涧》唐诗赏析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作者简析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生*成就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唐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二、《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三、韦应物的故事

      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迷恋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沉溺於声色,纵情欢乐。在驪山脚下的华清池,他们洗温泉,开盛宴,奏春乐。每逢御驾出游之日,在长安通往驪山的大道上,围观者总是水泄不通。皇家的大队人马,声势浩荡,绵延数里。其中有一支仪仗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卫队就是由亲卫、勛卫、翊卫三府人员组成。成员都是十五、六岁的翩翩少年,齐齐地一样高,身材英俊,仪态风流。由於身份职业不同凡响,个个骄气十足,不可一世。人们称这些少年为“三卫郎”。在华清池,他们主要担当警戒、保卫的重任。其中的一员,就是后来“一诗感江神”的韦应物!

      韦应物,於纪元737年,正是开元盛世二十五年,生於长安一个破落的官宦人家。他因为长得风采出眾,得以选进皇家仪仗队。虽然年纪不算太小,但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大文盲。正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知贪玩酗酒,骑射快活。

      “三卫郎”都是出自官宦人家,经过严格“政审”选***的。韦应物在后来《逢杨开府》一诗中,追忆那段生活,真是恃宠无忌,到处横行,无法无天。诗人说:“我少年时候做过皇帝的侍卫队员,本来我是个无赖,不学无术,凭着皇帝对我家老子的宠信和恩泽,才得以选上。在所住的街道里,我是个横行无忌的儿郎,家裡经常藏匿着一伙亡命之徒。早晨,到赌场上去消磨时光;晚上,又去抢劫东边邻家的美女。衙门裡的差役不敢来逮捕我,因为我站在皇宫裡的白玉石台阶上。”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逃往西蜀。韦应物从此脱离三卫府,改弦易辙,开始发奋读书。二十七岁左右,进入仕途,先后在洛阳、高陵、户县、櫟阳等地任职;在长安做过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还出任过滁州(今安徽省滁州)、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和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刺史。后世因此时而称他韦左司、韦江州,时而称他韦苏州。

      在三十餘年的仕途上,他关心民眾疾苦、国家危难,力所能及地为民眾施德政,同时勤奋刻苦地进行诗歌创作,终於在政声和诗名两方面,声名大振。

      接触过少年时代的韦应物的人,怎麼也没想到,当年那个泼皮无赖、紈絝子弟,竟然出落成一位努力实践仁爱德政的地方清官,一位以“高雅闲淡”闻名於世的著名诗人。

      在后人眼里,韦应物是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同样一流的诗人。他的山水绝佳之作,首推《滁州西涧》。这首诗写於纪元781年唐德宗李适建中二年,他出任滁州刺史为官期间。

      正是这首诗,后来竟然感动了江神。

      到了宋代,有位老翁王荣,要过观江,不料连连大风,颳了七天七夜。王荣没法过江。江边的父老乡亲就说:“员外!您宝囊中一定有甚麼稀世珍宝。这条江的江神极显灵。您应当把宝物献给江神。”

      王荣觉得自己实在没有甚麼宝物。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条黄麈尾,就拿出来献给了江神。可是,江风还是不停地吹。现在只剩下一方端砚,能值一点钱,王荣又把端砚献给江神。江风反而颳得更厉害了。王荣又把玄色虎帐献给江神。统统都不灵验!

      王荣晚上躺在床上,左思右想,无法过江。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在心裡说:“现在只有黄庭坚草书的一把扇子,上面写着韦应物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那一首”。想到这裡,王荣立刻从包袱里拿出这把扇子仔细端详,恍惚之际,左看右看,不认识(王荣老人,文化不高,字又写的是草写,所以不认识),说:“我都不认得这玩艺儿,难道江神喜爱它吗?”於是,便把写有韦应物诗句的这把扇子,拿到江边,献给了江神,江风突然停止了。

      只见香火不动,天水相照,就像两面镜子一样*静,交相辉映。只有南边吹拂来一阵徐徐顺风。王荣大喜,立即开船,不一会儿就过了江。

      四、韦应物诗歌赏析

      韦应物《幽居》赏析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幽居》就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分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满,他曾经说过:“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表示了归隐的愿望。如今,他能够辞官归来,实现了无事一身轻的愿望,自然是满怀欣喜。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韦应物此时的心情是愉快的、安闲的,因而在他笔下所描绘出的景物也自然著上轻松愉快、明丽新鲜的色彩。下边六句是以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微雨”两句,是人们赞赏的佳句。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显然他并没有看到这夜来的春雨,只是从感觉上得来,因而与下句的“不知”关合,写的是感觉和联想。这两句看来描写的是景而实际是写情,写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比之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要更含蓄、蕴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是上文情景的延伸与烘托。这里不独景色秾鲜,也有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真是有声有色,清新酣畅。

      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加以轻轻点染,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同时诗人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也在这画面中透露出来。

      接下去,“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这样,他的清幽淡漠、*静悠闲则是可想而知了。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滁州西涧》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韦应物的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滁州西涧》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滁州西涧》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韦应物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滁州西涧》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 唐诗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诗鉴赏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

      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阅读全文]...
  •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小编带来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赏析。

      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zuò zhě :wéi yīng wù

      作者: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

      独怜幽草涧边生,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歌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诗歌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诗歌赏析:

      首先大家要知道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

      韦应物,系唐代诗人,看这个姓氏大家应该就能联想到李世民的韦贵妃,唐中宗的韦皇后等。韦氏,他在唐朝是带有贵族血统的,京兆韦氏,也是有名的大家族,韦应物就出生在这样的家族里,父辈祖辈都在唐朝做过官,家族的长辈通达礼仪,博学多才。所以,韦应物自年幼起就受着良好的教育,是个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贵族公子哥。长大后,他不仅风度翩翩儒雅非凡,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颇高,生*写下古诗百余首。他的诗作多数是描写田园山水,恬淡情理,同时,诗人还具有相当的同情心,体恤民生疾苦,也创作过不少悲悯苍生饱含幽怨的佳作。那么,今天小老师要带大家欣赏的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其诗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其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诗中名句。后来,北宋的宰相寇准将这后面一句化成一联:“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在关于唐诗的众多学本中,自然要属横塘退市的《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其中,这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也被选中,而在关于宋诗的选本中,最著名的,要属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可是,寇准的这首《春日登楼怀归》却没有入选,原来,钱钟书先生,有他自己所谓的著名的“六不选”原则,其中一项原则就说,把前人的词句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新壶装旧酒”也不选。所以,钱钟书先生不选寇宰相这首《春日登楼怀归》,也是婉转地揭破了寇准是个“偷儿”。

      韦应物这两句诗,历来推崇者甚多,然而像寇准似得爱到不惜“做贼”的却也少见。原诗作与唐德宗建忠二年,时间为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对于滁州,大家都不陌生,此前,北宋散文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那句“环滁皆山也”就提到过,所谓滁州西涧,就是说在滁州西郊。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诗鬼李贺也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真的无情吗?恐怕也不见得,李商隐曾说:“天意怜幽草”,连幽草都要可怜,可见老天的多情。诗人韦应物也是如此,在本诗《滁州西涧》中,他不仅要怜惜幽草,还要怜惜黄鹂。诗人在怜字之前,注重“独”字,可见别人是把黄鹂和幽草当做寻常之物,只有诗人自己觉得特别。其实,在韦应物欣赏滁州风景的同时,他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卞之琳先生《断章诗》有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韦应物的这首《滁州西涧》也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类似的感觉。

[阅读全文]...
  •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滁州写的这首诗,短短4句就勾画出四幅画面,滁州西涧美景

  • 美景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画意)

    这篇意境优美、结构精巧、语言出色的游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滁州做官时写下的。宋仁宗庆历五年(1054年),欧阳修来到风景宜人的滁州担任知州。

    工作之余,他寄情山水,饱览滁州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他被滁州优美的风景深深吸引,为此还在滁州琅琊山修建了一座醉翁亭。亭子建成后,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醉翁亭”因此得名。

    这篇游记便是欧阳修某一次和朋友在滁州醉翁亭聚会时写下的,尤其是开篇几句,他用精炼的文字将滁州的自然风光一笔摄取。在今天看来,欧阳修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滁州山水最美的文案之一,幽深秀美的滁州山水也因为欧阳修的这篇游记闻名遐迩。

    (欧阳修《醉翁亭记》·画意)

    时光倒流,在欧阳修写下这篇游记的271年之前,有一位叫韦应物的唐代诗人,也曾来到滁州。滁州的一山一水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诗人的情怀将滁州的山水勾画进图卷里,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滁州山水的美景。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在唐代,滁州属淮南道,唐武德三年复置滁州。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是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的美称,也有“形兼吴楚、气越淮扬”的美誉。

    滁州地处淮左,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滁州的一山一水,也因为欧阳修的一篇游记和韦应物的一首诗,而成为旅游港观光者趋之若鹜的绝佳去处。

    (滁州风光)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滁州刺史。来到滁州,韦应物励精图治,他带领滁州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滁州,韦应物凡事亲力亲为,因而也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在他的滁州诗作《答畅校书当》中,诗人就就这样写道:“出人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工作之余,韦应物也像许多文人一样,将自己的工作和业余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他会利用闲暇时光登山涉水,饱览滁州风光。一来寄情山水,在山水间陶冶自己的情操;二来滁州各地不同的山水景致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韦应物画像)

    在滁州,韦应物最爱去的地方不是琅琊山,而是位于城西郊外的一个叫西涧的地方。在那里,韦应物也写下不少和西涧有关的诗,在《西涧即事示卢涉》里诗人写道:“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在西涧有一座一座邻水的住宅。一有闲暇时光,他便来到这里,而且会在这里住一晚上,在潺潺的流水声中,诗人忘却尘世的羁绊,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首《西涧即事示卢涉》的诗,写的就是第二天清晨,醒来后的诗人来到了西涧的水边,这时候,天空下起细雨,纤细的雨滴落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诗人看着眼前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不觉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光与美好的享受啊。

    在《西涧种柳》一诗中,诗人写道:“宰邑乖所愿,黾勉愧昔人。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这首诗写的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里,诗人在西涧的岸边种植柳树的故事。前人栽树,*乘凉,从韦应物西涧种柳的事迹可以看出,诗人确实对滁州西涧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

    在《乘舟过西郊渡》一诗中,诗人写道:“远山含紫氛,春野霭云暮。值此归时月,留连西涧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某一次乘船经过西涧,正值新月初升之际,西涧的远山*水在月光的辉映下,更加迷人。诗人系舟西涧,看着这赏心悦目的景色,一时间竟然流连忘返,可见他对西涧的喜爱之情。

    而在韦应物描写滁州西涧风景的诸多诗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却是《滁州西涧》这首诗。这首诗语言*易自然,短短二十八字,就将西涧的美景呈现了出来,读这首诗的体验就是,西涧的美景尽收眼底:那里有着幽深茂盛的水草,繁茂葱翠的林木,婉转啼鸣的黄莺和春潮初生的野渡孤舟。

    鲜明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悠悠山水的自然美和诗人自得其乐的心境完美融合,尘世带来的烦扰、喧嚣和压抑在这里可以全部卸载。诗人心灵上的种种郁闷被大自然的美景涤荡一空,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静谧的美交织在一起。

    说了这么多,还是一起走进诗作中,领略韦应物笔下的滁州西涧美景吧,《滁州西涧》原诗如下:

    这首诗一共四句,每一句描写的都是一处画面,四个画面虽然各自成篇,但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起来恰好就是西涧的大致风貌。

    首先映入世人眼帘的是生长在涧边的水草。这些水草不是什么奇花异株,只是普普通通的生长在涧边的芦苇和蒌蒿之类的野生水草植物。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意图)

    诗人没有刻意描写水草的形态,他只用了一个“生”字,就勾画出了水草的生长情况。细细揣摩诗句,诗人运用线条布局画面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将水草杂乱生长的状态勾勒了出来。

    西涧*在浓密水草的掩映下,显得更加静谧,这是一幅自然而然的、充满水草气息的“西涧郊野水草”图卷。

    但在这第一幅画面中,诗人还用了“独怜”两字,“怜”是喜爱的意思。这正是诗人要刻意表露的一点:西涧的水草是诗人唯一钟爱的,这是一种没有来由的钟爱。

    而且“独怜”两字在全诗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正是这两个字编织起了全诗的情感脉络,这两个字也表明诗人最喜爱的,正是诗中所提到的种种图景。

    “上有黄鹂深树鸣”是映入诗人眼帘的第二处画面。诗句写的是黄鹂鸟在山涧树林中啼鸣,浓密的枝叶间,是黄鹂的家园。当夜幕降临,倦鸟归巢时,它们便在枝头唱起歌来。

    黄鹂的歌声似乎是在向西涧分享着着它白天飞翔的快乐和喜悦,西涧的景物也在静静地倾听着黄鹂的歌声。在歌声中,西涧的山水进入到如梦如幻的夜色中。

    黄鹂的歌声是动态的,西涧的景物是静态的,静中写动,黄鹂的啼鸣更显出山涧的幽静,整条西涧幽闲宁静的意蕴在黄鹂的啼鸣声中被诗人烘托了出来。

    (“上有黄鹂深树鸣”·诗意图)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王维《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这两句就是典型的以动写静的手法:

    月亮从云层中露出皎洁的脸庞,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照在山涧的林木上,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低徊浅唱,它们的歌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里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山林的幽静的意境烘托了出来。比较一下王维和韦应物这两首诗中的创作手法,显然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妙。

    韦应物的这句诗,写的既是一幅“鸟鸣西涧”的图景,和第一句的画面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这从“上有”两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字表明黄鹂是在涧边水草之上的树木上啼鸣。这一句也表明了空间的转换,诗人的目光从涧边水草挪移到水草上方的林木上。

    于是,西涧的景色,自下而上地连成一幅画面。诗人以*易自然的语言,收放自如的笔墨,描绘了滁州西涧的自然景物。而且诗人以以动写静的手法,将西涧幽静的意蕴渲染了出来。

    (“春潮带雨晚来急”·诗意图)

    “春潮带雨晚来急”是诗人描摹的第三幅画面。一场春雨使山涧春水初生,潮水涌动,雨水的到来让山涧流水的水位明显升高。加上不断从远处山涧里流淌而来的潮水交汇在西涧中,使得西涧水势更大,水流转急。

    傍晚时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西涧的水流也开始上涨。整个山林一片静寂,这晚来的春雨,带来了雨水的声音,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

    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这声音如同低吟的琴声一样,给树林的夜色增添了一丝烟雨迷蒙的纱幕般的意蕴。这句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西涧夜雨”的美妙画卷。

    在这幅“西涧夜雨”的画卷里,诗人以夜色为背景,又以“急”字描写西涧流水的状态。虽然也和上面写到的西涧水草、鸟鸣西涧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但是诗人在描写涧水流势的时候用了一个“急”字,这样一来,西涧的夜晚在寂静与闲适中,又呈现出一种极具动感的,喧腾的景象。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开头两句,是对西涧的静态美的描写。在第三句,诗人便笔锋一转,突出描写这条西涧的动态美:那裹挟着春雨的潮水,从山涧流泻而来,让人透过诗句领略到了水的流动感。

    此时的滁州西涧,一动一静,整个山林的静态美和潮水流动的动态美完美结合。诗人以如画的语言将这种美写了出来,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都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

    空旷的西涧,潮水流泻,在诗人的耳畔,只有这雨声和水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这是一曲浪漫舒缓中略带激越奔放的交响乐。

    尤其是句末的这个“急”字,由于是入声的发音,在声调和语势上,都会给人的体验带来一种强烈的动感美。可以说,这既是一曲交响乐又是一幅美丽的“西涧夜雨”图景。

    这幅“西涧夜雨”的画面所描写的景象和诗人流露的情绪,不同于前面两幅。虽然这三句诗都是都是对西涧景色的描绘,但第三句写西涧潮水完全是动态的,这和前面两句那种幽静宁谧的描写有所不同,这不能不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

    (“野渡无人舟自横”·诗意图)

    在春潮带雨、潮水流泻的同时,“野渡无人舟自横”映入诗人眼帘。这是韦应描绘的第四幅滁州西涧画面,这句诗因为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被人们赞赏有加,成为蜚声诗坛的千古名句。

    诗句的大意是说:荒野渡口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上。野渡,是西涧的一个渡口,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荒野渡口,本来就很冷落,*时也没有多少人来往,在这个下着雨的夜晚,更是没有人乘船出行了。那系在涧边的小船,此时连撑船的船夫也不知道到哪里避雨去了。

    这首诗的前三句,如果从画面剪辑的艺术手法来看的话,诗人的艺术构思也是很高妙的。他截取的前三幅画面,都是滁州西涧的一部分景物,是各自成篇又相辅相成的。

    而在第四句,诗人剪取的却只是“舟自横”这一个特写的镜头:在夜雨连江的西涧,在暮色掩映下的这条小船,由于受到流泻的潮水的冲击,横在西涧中,晃来晃去,任由风吹雨打,任由水涨船高。

    这个画面确实很独特,因为它表现出了西涧妙趣天成的自然风光与风物。尽管春潮流泻,这空无一人的小舟却是一幅优哉游哉、悠然自得的样子。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句子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语录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说说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名言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诗词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祝福

滁州西涧这首古诗的注释 - 心语

推荐词条

初中描写小溪的古诗 32个字的古诗 铉字的古诗词 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的古诗 曾经拥有最后失去的古诗词 画的古诗有几个景色 关于描写月的古诗大全 分手后能在一起的古诗 秋天的小雨古诗朗读 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和情侣表达爱意的古诗 关于曾昌华的古诗词 古诗表示牛郎织女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整首古诗的含义 古诗词中的替代别称 播放带有字幕的古诗 有关于月亮的古诗 你自己的图片不是我的古诗 关于夜语的古诗 古诗三顾茅庐的经过 有关秋天的古诗16行 能够体会汉字特点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谁的作品 关于恒心与毅力的古诗 让两岁的小孩开始背诵古诗好吗 12个字的古诗词100首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必背的古诗文 关于学*的古诗三百首 关于自主求知学会学*的古诗 用古诗表达喜爱故乡的月亮 陪你到天荒地老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