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关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文学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 对偶修辞手法

  • 语文
  • 对偶修辞手法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 偶

      1、定义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或相反的意思。

      2、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3、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其他修辞手法】

      借 代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然而圆规很不*,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令人捧腹。

      设 问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反 问

      1、定义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2、表达效果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阅读全文]...
  • 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

  • 语文
  • 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

      导语: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以下是小编搜集的关于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一、什么是对偶修辞手法

      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二、 对偶的几种划分形式:

      1.根据内容通常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根据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根据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三、对偶的分类

      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句中对 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内容上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比邻”,*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结构上

[阅读全文]...
  • 对偶是什么修辞手法

  • 语文
  • 对偶是什么修辞手法

      *常造句,写作文都要用到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重要的语文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偶是什么修辞手法,希望大家看完能够有所收获。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对偶的几种划分形式:

      1、根据内容通常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根据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根据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的作用解析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好的对偶。严式对偶的要求极严,上下两句对应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调*仄相对、不能有相同的字。

      对偶句的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资料,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句的'特点:

      (1)上下句字数相等。

      (2)上下句意思相*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3)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到达,不那么严格。

      2、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

      例句:

      1、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2、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4、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6、黑发不知勤学*,白发方悔读书迟。

      7、登高极目,览水送归。

      8、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阅读全文]...
  • 木兰诗修辞手法对偶

  • 木兰诗修辞手法对偶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阳曲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木兰诗修辞手法对偶,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文章修辞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阅读全文]...
  • 白描修辞手法

  • 语文
  • 白描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描修辞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基本解释

      白描原是*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范文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1、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2、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

      1、 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 衬托/对比/烘托

      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等、并列关系。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3、 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4、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和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描写景物最常用的两种角度。在高考命题中,分析诗词虚实和动静手法的题目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具体辨析时也容易混淆。 虚实相生在诗词中是指现实中的景、物、事与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衬,相互渗透和转化,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思想或情感的艺术手法。它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实”与“虚”只是相对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观的、具体的、有据的、有形的、已知的、现实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种“象”。所谓“虚”是指虚拟的景、物、境,包括主观和、无形的、无据的、假设的、已经过去的或者未来将出现的景象,还包括梦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物实情,写词人与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写了别后生活的设想,全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别离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古风》(西上莲花山)及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三首游仙诗都是通过描写光怪陆离的仙境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 在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虚写了昔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华景象,实写了经过战乱后的“尽荠麦青青”的凄凉景象,一实一虚两幅画面对比鲜明,深切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关系来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片实写,通过初春景象来反衬行人的离别愁绪,下片虚写,通过假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来写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联中成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为后面作者表达归隐思想作铺垫。

      【高考精题回放】

      1、(200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注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远与*、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边城景象:暮雨菲菲,大雁低空飞,沙漠绿洲上的芦笋长势很好,后两句以虚写为主,遥想了驮队远行的情景,虚中有实。

      2、(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5分)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

[阅读全文]...
  • 对偶与反复修辞手法介绍

  • 语文
  • 对偶与反复修辞手法介绍

      导语: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对偶与反复修辞手法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偶修辞手法介绍

      简介

      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分类

      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句中对 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内容上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比邻”,*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结构上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秋水共长天一色”均为独立的一句,所以称句子对偶。

      对偶的句子

      1、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阅读全文]...
  •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互文交错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

      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反问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阅读全文]...
  •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 小学
  •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欢迎大家分享。

      一、比喻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现简析一下。

      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贴切的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

      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也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寺的巍峨与超逸。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说明了山寺隔天之*,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将“陶者”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上述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作者常常运用,准确、生动、鲜明、突出,起到了极好的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应特别注意理解领悟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小学古诗还运用了设问、借代、叠字等修辞手法。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句子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语录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说说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名言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诗词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祝福

带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qq空间说说搞笑 手牵手的说说 忍住的说说 关于冰淇淋的说说 喜欢喝红酒的说说 形容早上空气好的说说 没人在乎的说说 新房说说 老婆怀孕的说说 感恩父母的说说带图 身体不舒服浑身疼说说 下班后舒服的心情说说 以后不登qq的说说 好久没出去玩的说说 宁可做妖精的女人说说 今天很美好说说 疫情来时说说 事事不顺心的心情说说 发表伤心的说说带图片 辛苦没人疼的说说 女生污一点的说说 为钱而烦恼的说说 往事不堪回首说说 心不在这里的说说 女人无理取闹的说说 致自己的唯美说说 离开成都的说说 太相信别人的说说 好想哭的说说 是否愿意跟我走的说说 不要怕失去任何人说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