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九渊写的古诗 >

张九渊写的古诗

关于张九渊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张九渊写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张九渊写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望月怀远张九龄古诗赏析

  • 望月怀远张九龄古诗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望月怀远赏析,欢迎借鉴!

      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阅读全文]...
  •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鉴赏

      开元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本篇为《感遇》之一,诗中,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 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3年~740年) 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阅读全文]...
  • 张九龄的经典古诗

  • 经典
  • 张九龄的经典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九龄的经典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3、《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4、《敕赐宁王池宴》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5、《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

      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6、《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

      政有留棠旧,风因继组成。

      高轩问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废时所薄,只言僚故情。

      7、《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祗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8、《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阅读全文]...
  • 张九龄感遇其二赏析(感遇其二古诗唐张九龄赏析)

  • 读散文、小说,是对社会和生活的纵深探索;读诗词歌赋,是在诗人创造的意象里,对其生命做一次访问。这访问是驰骋想象链接八荒地拜谒,亦或是游走于红尘往事之旅的一次灵魂升华。拜读唐.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在诗人营造的丰满诗意中,感受着诗人的仕途坎坷,也体感着诗人对于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品德的孜孜以求。

    730年,张九龄再次*进京,接玄宗亲授中书令(宰相)之职。那时的唐朝正是开元盛世,安禄山表面奉迎,暗中却图谋不轨。张九龄看出了安禄山深藏祸心,曾上奏玄宗说:安禄山面有反相,请求皇上除之,以绝后患。玄宗不听谏言,放了安禄山一条生路,安回到藩地,便开始暗渡陈仓。开元晚期,玄宗被盛世繁华所迷惑,且沉迷酒色,喜听阿谀奉承之言,慢慢地对直言谏上的张九龄有所怠慢。李林甫一伙,见玄宗对直言敢谏的张九龄渐渐疏远。便趁势极尽谗言,鼓动玄宗罢免了张九龄。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他每读韩非《孤愤》,便涕泣沾襟,遂作《感遇十二首》。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叶”高雅美丽,“桂华”幽香淡远,深受人们喜爱,是植物中美好的象征。诗人以兰叶葳蕤,桂华皎洁,借物起兴,抒发孤芳自赏,气节高雅,而不求他人知的情感。其“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承接上两句,指出“兰”“桂”这种美好的植物,无论春或秋,都能够欣欣向荣,那是出于本真与自然,是自我的一种修为,借以赞美其不假外求,更不求人知的高洁品质。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谁知林栖者”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隐者。隐者闻到了兰桂之芳香,因而爱慕之,“坐”而“相悦”。诗,从无人到有人的突转,诗情也波澜迭起。“闻风”二字出于《孟子·尽心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诗人化用这一典故,使诗意含蓄委婉、情意深厚。“林栖者”“闻风相悦”,那么,兰桂如若有知,应该很乐意接受隐者折花欣赏了!然而,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本性使然,并非为了博得隐者(或任何人)的折取欣赏——“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美人——林栖者——隐者)”,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之风范,是做人的本分。诗人借写兰桂,来抒发自己虽然遭遇谗言被贬,却依然保持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品德。

    荆州是屈原的故乡,屈原借《橘颂》赞美橘树不仅外形漂亮,且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它天生不可移植,只生长在南国,这是坚贞和忠诚的象征,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操守坚定,公正无私。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以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想起屈原的《橘颂》,张九龄在《感遇》其二中写道: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在此,诗人以物喻人,或许自己正是那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本性耐寒,即使历经冬季寒风,也改变不了枝叶繁茂的本色。在此,诗人依然信心满满,想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朝廷。然而,尽管自己不畏岁寒,怎奈路途阻隔,奸臣当道,故无可奈何啊!最后,诗人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以“桃李”被宠溺,“丹橘”被冷遇,而自比。进而为丹橘打抱不*。

    《感遇十二首》多以芳草美人为意象,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不会因为无人赏识而失去高雅名节之品行,风度与风骨。“感遇”其一、其二,被列为唐诗三百首之开篇,其影响可见一斑。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张九龄于荆州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会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玄宗对张九龄的才干风度是欣赏和怀念的,若没有李林甫谗言诋毁,兴许就不会有被贬荆州之事,《感遇十二首》,也许就不会诞生。因之,逆境出诗人,悲愤出诗人,几乎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了。

    张九龄五言古诗,除六朝绮靡诗风,诗风清淡,素练质朴,寄托深远。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诗人是带着*前进的行者,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意志,砥砺节操;如“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高雅品质。知兰桂之芬芳,识诗人之高洁。

[阅读全文]...
  • 张九龄的诗有哪些(张九龄最著名的十首诗)

  •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章事,迁中书令。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感遇·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咏燕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晚霁登王六东阁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

    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

    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阅读全文]...
  • 张九龄最著名的诗

  • 优美,诗歌
  • 张九龄最经典的一首诗,发人深思!张九龄最著名的诗感遇·江南有丹橘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

    张九龄最著名的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代: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短短五十字,构思精巧,结构严密,抒情写意,回环起伏。开头以橘起,最后以橘结,前呼后应,且深化主题。尤其是最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张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刘熙载在《艺概》中,称张九龄的诗歌“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这一评价是非常恰当的。刘禹锡说九龄“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户,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就是指这类《感遇诗》。

    张九龄,字子寿,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望月怀远》是张九龄的代表作,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本诗原来是一首政治寓情诗,却因为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被后世称为千年最美古诗!

    《望月怀远》是张九龄的一首望月怀思的名篇。此诗直抒胸臆,表达了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全诗浑然天成,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美,构思十分巧妙,读下来觉得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借景抒情。诗人用朴素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皎月升空图。皎月自东海升起,展现出的是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也正是场景的无比宏大,加上明月的深奥莫测,自然而然心中有了对家人以及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是写月的千古名句,前有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不过其表现的体裁不一样,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但皆有其妙。望月是写景,怀远是抒情,如此巧妙的融合,可谓是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意思是多情的人总是在怨恨这漫长的夜,因为对月相思导致彻夜未眠。从望月到结束后要入眠时心情的转变,可见诗人本身就是一个多情人,他会在这样的长夜里,思念远方的亲人。一声“怨遥夜”,是有多么深沉的感情啊!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在灭掉蜡烛后,被月光吸引,于是披衣走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才回过神来。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无论何时总是让人相思。“怜”和“觉”两个动词,让诗中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更加的深重。烛暗月明,人单思苦,其意境颇为幽清。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描写了诗中人因为思念亲人却不得见,只好在面对皎月的时候,情不自禁有了想把这月赠送亲人的想法。虽然这实际上不可能,但意境上却让人有一种韵味深长的感觉。借此更衬托出了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

    综观张九龄的这首诗,是经典的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回味无穷。虽然表达的情意有缠绵在其中,但却不见感伤,语言也是浑然天成,精彩绝伦。这种风格也影响了后面的王维、孟浩然等人。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千百年来也一直在被人引用。

    张九龄最著名的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翻译:

    苍茫的海面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在天涯彼此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黑夜漫长,彻夜不眠总是把亲人怀想。

    吹灭蜡烛爱怜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倍感夜露寒凉。

    不能将这美好的月色送你,只望期盼与你梦乡里相逢。

    诗文鉴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开首两句就用了“海上”、“明月”、“天涯”三个雄浑开阔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明月中海上升的壮观景象,而紧邻的“共此时”则是衬托了诗人这种怀念亲人的心绪!张九龄的这句诗虽*淡无奇,却自有一股雄浑磅礴的气势蕴含其中,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文化底蕴。古来今来,关于明月的千古名句很多,却没有一句像张九龄这样浑然自成的风格。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诗写出了远隔天涯相望的一对情人,因为彼此挂念对方而感觉长夜漫漫,久未成眠。尤其是“怨”字承接上句,写出了一种孤寂哀怨的气氛。本来月升和月落是一段较长的时间,此处用“竟夕”两字的自然变化,来变现了情人之间的这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深深思念之情,更能引起人们内心情境的涟漪!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或许是怪屋里烛光过于耀眼,于是主人公吹灭了蜡烛,信步走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天上的明月高悬夜空此时此景,让人为其皎洁的光华所惊叹,更加难以入睡。直至夜深人静,凉意袭来,露水把身上的衣裳都沾湿了。这里的“露滋”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尽了主人公黑夜难眠的实情实景。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皎皎饱含我满腔的情意,我没有什么能够送给你,只能期待你我在梦中重相逢。张九龄在此处用了幽情绝伦的笔触,糅合了自己的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余音袅袅的味道,让人久久难以释怀。这最后一句诗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更是显得全诗意境的雄浑壮阔,亘古绵长!

    感遇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古】 类别:【】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望月怀远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律】 类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阅读全文]...
  • 张九龄的后代

  • 张九龄的后代

      张九龄是广东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幼时便聪明敏捷,是远*闻名的小神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九龄的后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九龄的后代

      白云区石井街张村,因聚居张氏一族而得名,目前全村一千五百左右人,都是有“岭南第一相”美称的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后裔。

      张德宏老先生是张村的退休村委*,他把一本发黄的《张氏文献公裔屯田使族谱》摆在记者面前说,来张村开基立业的是张九龄的第十二代孙,七百年前任广州屯田使时,因看中了张村的优美环境,任满之后没有离开广州,带领子孙在张村繁衍下来,时至今日,张氏一脉在张村枝繁叶茂,张村也因为张氏聚居而“姓”张。

      张九龄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曾誉他为“曲江风度”。张九龄虽未来过石井张村,但是张村中处处有他的影子,许多的街道、小巷或者牌坊都是以他的名、字、谥来命名的。比如风度路、文献里、风度牌坊、风度小学等等,都是跟张九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走在这些道路巷子,你会发觉,唐朝的张九龄离你并不遥远,仿佛就在身边。

      张村人会背张九龄诗句,都以张九龄后人而自豪

      张九龄是广东乃至岭南地区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作为唐朝开元贤相,他为政有远见卓识,为人忠耿率直,被誉“曲江风度”,遗风惠及后世。作为一代文宗,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脍炙人口,后世人认为唐朝的诗歌中,张九龄上承陈子昂,下启孟浩然、王维、李白,首倡山水田园派。

      张展雄老人今年七十多岁,原任张村的会计,对于张村七百多年深沉的文化历史底蕴尤为痴迷,他带着记者走遍张村的大街小巷如数家珍说:“每一个张村人都知道自己是张九龄的后人并以此自豪。张九龄为官廉正,做人耿直,文学成就高,是我们张家的骄傲,但凡父母,都要求儿女学*张九龄的诗文,继承张九龄的遗风!”

      张九龄文化深化了白云的文化底蕴

      白云区石井街张村经济联合社党支部*、主任张健盈说,张九龄的特殊身份为张村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一份无价的瑰宝,张村人要好好去珍惜,好好去弘扬。除了张村的道路、小巷、牌坊、学校带有张九龄的印记之外,张村还有专门的丞相祠纪念张九龄,此外还兴建了面积达2.34万*方米的村级公园——张九龄纪念公园,这个公园是一个纪念性主题公园,里面有休闲观光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去、纪念区共四个功能区,其中纪念区是专门用来展示张九龄的生*事迹、诗歌,以及举办相关纪念活动的,总之,通过公园,让游人更*一步走*张九龄。

      此外,还不定期举办或者支持以“张九龄”冠名的各种活动,诸如,石井街2007年“张村张九龄贺岁杯”足球赛就是我们村赞助的。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把张九龄文化打造成为张村乃至整个白云区的文化亮点。现在许多外地游客来广州旅游,知道张村有这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都喜欢到张村来走一走,走在张村,感受张九龄文化的熏陶。

      专家评说:张村是*宗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活见证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陈历明先生说,张村的张九龄文化是*宗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活见证!唐朝的张九龄距离现代将*一千三百年,但是张村人通过族谱将这一千三百多年来的繁衍记录得一千二楚,使得后代人可以上溯渊源,寻根问祖,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在西方是看不到的。此外,张九龄是*历史一个突出的优秀人物,他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但通过张村,我们可以感觉其实他离我们很*!张村确立了以张九龄为官清正、做人正直、文采渊博为榜样,这对于引领整个社会好风气是起积极作用的。

      拓展阅读:张九龄的典故——超凡天赋

      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张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张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生*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阅读全文]...
  • 张九成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岷江寥寥三峡远,此心欲往知何缘。——张九成《读东坡叠嶂图有感因次其韵》

    湖上北山天竺寺,满山桂子月中秋。——张九成《忆天竺桂》

    春雨止复作,闭门无与居。——张九成《有客》

    束带出见之,欣然一丈夫。——张九成《有客》

    天寒宜饮酒,一杯聊以娱。——张九成《有客》

    盘飧亦草草,蔬果间溪鱼。——张九成《有客》

    颜色温胜玉,言谈贯如珠。——张九成《有客》

    酒酣意两适,心閒乐有余。——张九成《有客》

    四海元有人,君勿轻荒区。——张九成《有客》

    岂敢怨明时,贫贱固其宜。——张九成《拟古·余生本无用》

    屈子则已矣,原子有余辉。——张九成《拟古·余生本无用》

    海鸟错将金奏眩,叶公元爱画龙真。——张九成《客有谈嘉佑间事者一客瞪目不应及闻介甫新事》

    不逢伯乐休骧首,忽遇长沮莫问津。——张九成《客有谈嘉佑间事者一客瞪目不应及闻介甫新事》

    凭谁为斲凤凰枝,欲寄朱弦写我思。——张九成《再用前韵·凭谁为斲凤凰枝》

    著叶浪同烟雨里,开花独向晚霜时。——张九成《再用前韵·凭谁为斲凤凰枝》

    羞随燕麦争春色,故伴乔松栖败篱。——张九成《再用前韵·凭谁为斲凤凰枝》

    不学元相国,百斛貯胡椒。——张九成《读书·横浦非吾土》

    方其得意处,捽茹亦逍遥。——张九成《读书·横浦非吾土》

    顿忘物我情,天地本宽饶。——张九成《读书·横浦非吾土》

    乾坤中空绕沧溟,千奇百怪斗露形。——张九成《闻彦执熙仲有辣螺诗聊复有作》

    鲸鲵鼋鼍突相撑,蚶蜃蚌蛤角介狞。——张九成《闻彦执熙仲有辣螺诗聊复有作》

    是中有物入眼生,羊肠蚁垤纷纵横。——张九成《闻彦执熙仲有辣螺诗聊复有作》

    肩吾作诗翻手成,士龙笔力敌相勍。——张九成《闻彦执熙仲有辣螺诗聊复有作》

    文章烂若蜀江锦,行义清胜万壑冰。——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龟山先生今往矣,我於吾子见典型。——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青衫半百官岭下,众谕称屈气甚*。——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道如未央神明台,虽高自可阶级登。——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卷之不殊方寸小,舒之足以苏疲氓。——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我衰退缩如蜗螺,爱子对我怀抱清。——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生艰苦今已老,空叹白首都无成。——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看公权奇非凡骨,努力吾道谨其行。——张九成《六月晦送孙少刘》

    张九成(1092—1159年6月23日),字子韶,号无垢,其先开封人,后迁海宁盐官(今浙江海宁)。南宋官员、理学家。

    南宋绍兴二年(1132)殿试为状元。授镇东军签判,因与上司意见不合,弃官归乡讲学。后*为太常博士,历任宗正少卿、侍讲、权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他为官不附*,主张抗金,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谪守邵州,不久又革职,复以“谤讪朝政”罪名,谪居南安军14年。秦桧死,重新起用,出知温州。因直言上疏,不纳,辞官归故里,不久病卒。后追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

    张九成致力经学,杂以佛学。著有《横浦集》等多种,对经学有独创见解,后形成“横浦学派”。

[阅读全文]...
  • 望月怀远张九龄赏析(望月怀远古诗翻译赏析)

  •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2.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3.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4.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地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5.“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阅读全文]...
  • 唐诗《感遇(第七)》张九龄

  • 唐诗
  •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家、诗人、名相。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感遇(第七)》张九龄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感遇十二首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1.感遇: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白话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张九渊写的古诗 - 句子

张九渊写的古诗 - 语录

张九渊写的古诗 - 说说

张九渊写的古诗 - 名言

张九渊写的古诗 - 诗词

张九渊写的古诗 - 祝福

张九渊写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关于爱国的经典古诗大全 有关于乡村风景的古诗 形容麦浪的古诗 有黄河二字的古诗 描写童年趣事的一首古诗 遇到事情沉着思考的古诗 带芮字的古诗词 40字的古诗字帖 意境悠然快乐的古诗大全 含丢的古诗 借代修饰的古诗文 关于团队的古诗. 梨花长安的古诗 关于辉的古诗词 幼儿学古诗的书 某輝唱的古诗词视频 和月亮的古诗词 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有关古代传统音乐的古诗 关于助人助己的古诗 表示温柔说话的古诗 岁月斑驳的古诗词 关于在困境中的古诗词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描写春夏秋冬的花的古诗 有关夏日美景的古诗 有高字的古诗词 以生日为题的古诗词 天然的指南针的古诗 书法纸写春天的古诗 黄庭坚谦虚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