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定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定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定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有定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定风波古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定风波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轼 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赏析1: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赏析2:
苏轼是*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绕过之人,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苏轼开了豪放词一派,使得原本只用来吟唱呢喃软语的小儿女之词陡然一变,转而为急管繁弦,崩天裂云之声。由此,宋词才能成其为真正的“宋”词,若少了豪放派的映衬,婉约词定也会减色不少。
《定风波》为苏词名作,历来被人评为闲适从容。与《浪淘沙》的壮阔不同,它表现的是作者遇变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其实,即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豪语,仍旧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为了局,可见所谓的豪放不过是知自身的不可为,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旷达。
全词记述了作者一行人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袭之事。上片以“莫听”二字起,有突兀之感,而“穿林打叶声”勾画出风雨的声势。急风挟雨而来,对此作者却说: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表现了词人的淡定,“竹杖芒鞋”透露出隐逸之思,“谁怕”一话反问,加上“莫听”“何妨”的映称显得气度从容,由此勾勒出一幅披蓑烟雨行吟图。试想于沙湖道上现身的词人,持竹杖,履芒鞋,于风雨中吟啸而来,表现出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这是怎样美好的景况啊!然而,作者所要表现的仅是这种洒脱吗?且看下句:一蓑烟雨任*生。若仅是冶游俊赏,又何须如此感慨呢。遥想苏公当年,19岁中进士,正是春风得意,青云之志有待施展,却遇到一连串的挫折,竟致一生困顿。乌台诗案,党锢之祸,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已经受,又何惧眼前这一阵急雨呢?读到此处,眼前浮起了一幅深浅分明的景象:一个竹杖芒鞋的老人踽踽独行于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身前身后皆茫茫无所见,正所谓“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无余”是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二字点出时令,三月七日,正是乍暖还寒之时,然二月春风已可裁出翠柳条条,时至三月,早应是一派春光。而作者却似一无所见,仅以“微冷”二字寄寓所感,弥漫着一种萧索意味,这是否暗示了作者的落寞心境?急雨既过,斜阳展颜,对淋雨者来说,这应是很值得欣喜的,而作者回望了适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却吐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断句来。若非深察人世无常,是难以做到如此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我以为,仅以“旷达”二字标榜此词,便完全忽视了作者的精神内涵。
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到: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深波静索殳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中透露了作者欲归隐山林的愿望,这也是《定风波》最好的注解。此词写于宴会上,写毕苏公挂冠乘舟而去。当地县令以为苏公真要“江海寄余生”,急忙驾船追去,待到追上,发现苏公已是鼾声大作,哪里有一点要隐逸山林的样子。苏公是真正的智者,他深知这“世事”是如何无论也逃不出去的。即便做了和尚还是要穿衣吃饭,还是要为世所累,所以,他不象陶渊明那样躲起来,他以俗世为山林,故而,苏公才是真正的隐者。
想苏轼也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绮靡浓艳,有“小轩窗,正梳妆”的缱绻缠绵,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愿,最终却以“也无风雨也无晴”为终了。也正如林清玄说的,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中行走过了,生命的事情一经过了,却是枉然。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枉然”,千百年来,苏轼的诗词文章乃到他笑对苍茫的人生态度,对后世文人有着莫大的影响,而苏轼更以其多姿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永远占据着*文学史辉煌的一页。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前虑不定,後有大患——《史记·苏秦列传》
太*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四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捭阖》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小窗幽记·集醒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第一章》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大略》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论衡·卷二十七·定贤篇》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围炉夜话·第十则》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围炉夜话·第一二五则》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格言联璧·存养类》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今古河山无定据。——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围炉夜话·第四二则》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贞观政要·卷八·论贡赋》
衣冠未必皆男子,巾帼如何定妇人?——《醒世恒言·卷十》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小窗幽记·集醒篇》
无事如有事时堤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小窗幽记·集峭篇》
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李白《送友人入蜀》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王师北定中原日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宋代〕
王定**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天应乞与 一作:天教分付; 尽道 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偕潘寒岩陈定轩游石湖次定轩韵
陈郁〔宋代〕
貂裘绒帽护轻寒,坐马端如坐*安。自别石湖三月去,又携玉友一番看。霜催菊磵风悽恻,雨浃芦汀水渺漫。欲寄吟怀须胜地,千金同此买鱼徒竿。
题刘*甫定庵五咏 其一 定庵
朱熹〔宋代〕
风生长林悲,云起空谷暝。下有不死人,一室常在定。
晚登正气歌阁旁有李文定公孝源望乡台石后则文定弟僧一超塔也
陈王猷〔清代〕
杰阁双林开,余辉薄天树。炯炯含元精,巍巍托飞步。
缅惟经始时,西台泪空注。遥招柴市魂,*息崖门怒。
物议滋狐疑,孤怀阻犹豫。正直髯将军,一气群贤聚。
遂以忠臣心,永作法王护。下眺望乡台,夷齐旧隐处。
在昔辟蚕丛,至今剩铁墓。四山何苍苍,惆怅夕阳暮。
寄右史李定言(许浑集寄李定言律诗第二三联即此四句)
姚合〔唐代〕
才归龙尾含鸡舌,更立螭头运兔毫。
阊阖欲开金漏尽,冕旒初坐御香高。
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
陈与义〔宋代〕
我如东郊马,欹侧甘瘦病。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抚窗唤懒融,槁面初出定。眼中无长物,坐久炉烟正。门前几乌帽,来往送朝暝。岂知帽影边,有地白日静。宝阁阴肃肃,童子色不令。年来惜违人,一笑取归径。愿言捐何肉,终岁奉清净。檐铎岂印吾,出门有余听。
会经堂海棠用坡公定惠院韵寄怀林颖叔京兆王廷尉定甫丈
董文涣〔清代〕
会经堂前饶众木,不与凡花溷幽独。旬日文书苦困人,眼前何物能医俗。
朝来绕树得休暇,忽惊身在锦绣谷。露萼回看红映窗,风枝卬见高过屋。
不嫌帘烛隔霄汉,但恨楼台少竹肉。添酒从招月下魂,宵深清梦犹难足。
闻道京兆手亲植,新年正及春景淑。当时廷尉聊戏言,雅话居然属餍腹。
讵知胜事偏我值,蔚蔚充庭如立竹。秋风两度牵诗怀,闭户蓬蒿森满目。
今来赏心已天幸,未免联吟更望蜀。花开安得二公同,传语西飞寄两鹄。
赏者不栽栽不赏,世间万事总回曲。后来桃李应更多,好爱棠阴勿轻触。
次庄定山韵二首一以忆定山先生一以赠用美寅长 其一
江源〔明代〕
春风庭草上青袍,双眼乾坤见此豪。叹我浮名成底事,黄尘回首定山高。
次庄定山韵二首一以忆定山先生一以赠用美寅长 其二
江源〔明代〕
特立青霄豸绣袍,将军胆落旧英豪。先生风裁知何似,合与灵山相并高。
巧夕移舟合江楼邀同黎定宇亲家昆季汎集时定宇方谢去举子业故戏及之
张萱〔明代〕
隔岸丹枫几叶零,迢迢银汉渡云軿。且寻河朔同逃暑,莫向湘江问独醒。
鸡黍已惭虚两月,茶瓜聊共赛双星。多君不乞天孙巧,谢却人间千佛经。
年轻的时候喜欢华丽的词藻,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慢慢的就会很喜欢诗词。
尤其是特别喜欢苏轼,在苏轼的诗词中,读懂了人生,读懂了情怀,也读懂了在困难面前豁达乐观的处事态度,我想这就是诗词的力量,苏轼的魅力!
有一次,苏轼和朋友外出,忽然下起了暴雨,两人被淋得甚是狼狈,朋友一肚子的怨气,而苏轼却非常的乐观,看着这大雨,突然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定风波》,这首《定风波》也一直被人所熟知,这首诗词体现的旷达精神一直为人所称道。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诗词不仅体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精神,同时还表现出了内心挣扎的过程,正是因为有痛苦有挣扎,才使得苏轼体现出了豁达精神更加的难得可贵。
在这首《定风波》中苏轼一共四次挣扎与选择。
骤雨来临怎么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写的是对于遭遇疾风骤雨,是不用在乎的,可以镇定地边走边吟咏长啸。
“穿林打叶声”既说明了雨点之大、雨速之急,也暗指苏轼仕途的挫折如暴雨般袭来。“吟啸”字面意思就是吟咏长啸。
从全句来看,“莫听”是词人对风雨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已然是经历过内心的挣扎了。面对骤雨,该怎么办呢?
苏轼不仅做出了理性的选择,还给出了操作的方法———“吟啸且徐行”,吟啸显示了气度,但“徐行”才是对“莫听”的回应,要继续向前走,不停留。
在挣扎之后给出的选择和建议,苏轼面对风雨的态度才显得更加可贵。
未来要过哪种生活?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写的是江湖生活比庙堂生活来的轻松自在,江湖的潇洒自由也是令人向往的。
“竹杖芒鞋”是劳作者的穿戴,暗指江湖生活;“马”是钟鸣鼎食之家的坐骑,“走马上任”一词也可说明“马”暗指了仕宦生活。
在雨中,道路泥泞,竹杖芒鞋的穿戴是不会比骑马来得轻快的,但是这样的生活会带来轻松的心情。“谁怕?”这个反问句是词人内心挣扎的集中体现,若转为陈述句则是“不怕”。可若是对自己内心的提问呢?
对于这个选择,内心其实是有一点点怕的,但是现实与理智告诉苏轼,不要怕也不能怕。苏轼通过反问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和最后的挣扎,选择了江湖生活。
对于接受“学而优则仕”教育的文人来说,江湖生活虽然潇洒自由令人向往,但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无奈与遗憾。
心中凄苦如何*复?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写的是寒风让人清醒,身心俱冷的人在夕阳中得到些许安慰。
“料峭春风”是寒冷的,让人身冷;而无情的现实同样寒冷,让人心冷。“斜照”指的是夕阳,感觉到冷的人没有去加衣,而是向太阳寻找温暖,可见心冷大于身冷。
夕阳散发的热量虽远远不能彻底温暖一个人的,但总归是一点点的暖意。
持有什么样的心态?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的是回想起来,雨天与晴天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萧瑟处”指的是风吹雨落处,也暗指词人经历的官场风云;“归去”既指回到住处,也指归隐江湖;“风雨”“晴”既指天气,也指挫折与顺利。
这句话表面是写词人回到住处后回想经历的风雨,觉着晴雨都是一样的;
实际上是写词人经过对自己仕途的总结思考,选择归隐,选择内心安定,选择终极*静。
在这4次挣扎和选择的过程中,苏轼的内心渐渐*复,他的豁达心境才因此显现出来。
学*苏轼的豁达心境精神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心灰意冷之时内心的挣扎与挣扎之后的选择,才是我们更应该体会感悟的。
定风波·*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古诗词
古诗原文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译文翻译
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也会感觉很*,只是大江对岸的河山太无情了。
告诉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没有政治上的风波来纠缠我了。即使不能称为鸥鸟的同伴,但是*惯了以后也能像老渔翁一样,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钓。
注释解释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韵两仄韵,后段五句两*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韵两仄韵等变体。
范廓之:即范开,据稼轩同时所作《醉翁操》题序,知范廓之将去临安应试。“游建康”,当是预拟之行。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
“听我”两句:谓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尊:同樽,酒杯。尊,《说文》:“尊,酒器也。”
“寄语”三句:寄语建康山水,我已再无风波之虞。石头城:《元和郡县志》:“石头城在上元县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吴改为石头。”居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此处稼轩自称。淳熙八年辛丑(1181),稼轩四十二岁,带湖新居落成,始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浑:全。风波:此指政治上的风波。
借使:即使。鸥鸟伴:以鸥鸟为伴。黄庭坚《登快阁》诗:“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稼轩《水调歌头·盟鸥》:“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经惯:意指经历一段自我修养,已经*惯于隐居生活。
老渔蓑(suō):张志和《渔歌子》:“青篛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蓑:指渔夫。蓑:蓑衣。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时作者闲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友人范廓之将游建康,建康在长江边上,是抗金前线,作者感慨万端,在*间作此词送别。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的上片便写情感,写送别。开头三句,“人生无奈别离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语,所以无奈者,是人世间终将有别离也,不能不为别离,别离而又无能为,是虽无,亦真不可不为无奈也。即人生中离别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无法改变的。只要亲情真挚,使在千里之外,也觉得很*。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一种旷达。“无情对面是山河”一句写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为建康是当时的抗金前线,词人也多次登建康赏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览,于是引起家国之恨。“但使”二语隽永之甚,“无情”两字,正是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怨。此处三句语意尤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开阔。对面无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态,若其衷不同,所谋所想为异,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现实世界之利益关系,则岂仅无情对面是山河而已,所谓无所不用其极以达其目的,世人岂吝为之者邪。
下片作见惯世面语,“而今”一句,仍可见作者之英雄豪气。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头城下的江水也没有了那种怒涛。自己被排挤、受打击,已经闲居山林,假使不与鸥鸟为伴,也和披着蓑衣的渔父差不多。闲适旷达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愤懑、牢骚。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无宦海风波之虞。
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明快爽朗,开人心胸。一起点明离宴,似悲实旷。上下两片,浑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写寻常事,而能见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
定瓷的古诗 定恒的古诗 有定字的古诗 有定定天涯的古诗 古诗有固定的 带绿定的古诗 稳定的古诗 形容坚定目定的古诗 认定的古诗 笃定的古诗 古诗有固定的吗 关于定字的古诗 定情物的古诗 定军山的古诗 淡定的古诗大全 气稳神定的古诗 定天下的古诗 决定就是你的古诗 带唐和定的古诗 游定惠院的古诗 淡定的古诗句 写定边的古诗 写古诗的规定 内心淡定的古诗 淡定自若的古诗 有关约定的古诗 坚定的锡兵古诗 劝其淡定的古诗 表现淡定的古诗 五载约定的古诗
肯定的意思和*义词反义词造句_绝句古诗*反义词 坚定的意思和*义词反义词造句_绝句古诗*反义词 稳定的意思和*义词反义词造句_绝句古诗*反义词 肯定的反义词_绝句古诗*反义词 怀古诗大全_古诗 春的古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带拼音版古诗赏析 古诗《风》 蜂古诗 定风波古诗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带拼音版的古诗 《定风波》苏轼古诗赏析 雨的古诗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古诗词赏析 诗名含有定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定字的诗词 含有定字的古诗词 带定字的诗词名句 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 坚定信念的句子 关于战争的古诗句 关于下定决心的句子 定风坡苏轼原文(定风波苏轼古诗) 定风波古诗原文(定风波诗歌赏析) 雪的古诗 雨的古诗 莲的古诗 马的古诗 秋的古诗 古诗夏天的古诗 夏的古诗 形容爱情坚定古诗词 定风波·*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古诗词 王师北定中原日古诗
女子命好的古诗词 小学生一定要会背的古诗 带秋字的唯美的古诗词 歌颂赞美老师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好心情的古诗 快乐暑假的古诗词 形容小孩子骑鹅的古诗词 含有古诗的周记 最简单的96个字古诗 暮夏的古诗 关于黑天的古诗 小学生有关节日的古诗大全 表白对女孩的古诗 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的古诗 祝贺生儿子的古诗 写孙康勤学的古诗 含杨字的古诗三年轻 写文艺作家的古诗 中秋古诗的乐曲 赞美西湖的唯美古诗词 语文园地里的古诗要背吗 蕴含哲理的的古诗完整 找以古诗词的小说 西湖古诗苏轼写的 把好友比作天上星的古诗词 幼儿园儿童的月亮的古诗 书法48个字的古诗词 描写颠倒是非的古诗 忘记过往的古诗 关于写夏天的古诗朗诵 描述为人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