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湘食的古诗 >

湘食的古诗

关于湘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湘食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湘食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寒食古诗

  •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阅读全文]...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潇湘神·*枝》

      唐代:刘禹锡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枝》译文

      *枝啊*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潇湘神·*枝》注释

      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潇湘神·*枝》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潇湘神·*枝》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潇湘神·*枝》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阅读全文]...
  • 关于美食的古诗

  • 美食,抒情
  • 1、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注水,更觅君家为甚酥。——苏轼《为甚酥诗》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3、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朱敦儒《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

    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5、乍吃黄连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难开。——于谦《拟吴侬曲(三首)》

    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客来如解吃茶去,何但令人尘梦醒。——韩奕《白云泉煮茶》

    8、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

    11、雪浪浅,露珠圆。捧瓯春笋寒。——苏轼《阮郎归》

    12、江头风景日堪醉,酒美蟹肥橙橘香。——真山民《永嘉秋夕》

    13、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苏轼《东坡集》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5、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陆游《薏苡》

    16、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苏轼《送范德孺》

    17、算是处、鲜鱼羹饭,吃来都美。——吴潜《满江红·送吴叔永尚书》

    18、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五首·其三》

    19、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苏轼《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

    20、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肥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21、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苏轼《新酿桂酒》

    2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23、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陆游《沁园春·洞庭春色》

    24、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25、春入*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辛弃疾《鹧鸪天·春入*原荠菜花》

    26、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7、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2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29、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陆游《洞庭春色》

    3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31、君岂真无食肉相,夜来蔬筍太僧清。——姚勉《和陈和卿四绝》

    32、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33、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苏轼《豆粥》

    34、山远*,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35、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王箸惜。——黄庭坚《过山寨诗》

[阅读全文]...
  • 珍惜粮食的古诗

  • 粮食,珍惜,文学
  • 珍惜粮食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珍惜粮食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观刈麦

      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1、《悯农》

      宋代: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2、《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代: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3、《农臣怨》

      唐代:元结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4、《题农父庐舍》

      唐代: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阅读全文]...
  • 《寒食》古诗赏析

  • 《寒食》古诗赏析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诗意: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这两句是诗人逢寒食节时的一种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不像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食寒”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这是一种苦笑,也是对当时社会本质的控诉,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抒发出深深地不*。看似诙谐幽默,实含无限辛酸。“不独”二字蕴含深沉,似轻描淡写,涉笔成趣,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本质。构思别致,含蓄而耐人寻味。

      出自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释

      ①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④明朝(zhāo):明天。

      ⑤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参考译文

      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孟云卿在寒食节时候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孟云卿早年曾科场失意,流落于荆州一带,过着贫苦落魄的生活。无亲朋好友可投而又为失败之情所困扰,这样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大概都是对身心的双重折磨。久而久之,挣扎于重压之下的人或许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寒食》一诗即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

      这首诗写于他飘零贫困流落江南的时候。时值江南的繁花开满枝头的寒食节前夕,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心情愈加悲伤。进而写到社会现实贫困人家没有开火做饭,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因为寒食节的原因。该诗表现了诗人在寒食节来临之前的思乡之情,以及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寒食节在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诗中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像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

      《寒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第一句

      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古诗的?

      四、布置作业

      背诵《寒食》。

[阅读全文]...
  • 关于湘江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 1.《渡湘江》唐朝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2.《再上湘江》唐朝

    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3.《秋宿湘江遇雨》唐朝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4.《湘中四咏·湘江*无茅宇》明朝

    杨基

    湘江*无茅宇,湘竹阴阴覆江渚。春来未听一声莺,只有鹧鸪啼暮雨。怜渠亦是他乡客,苦向人啼行不得。纵教行得也消魂,那个行人不头白。¤

    5.《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宋朝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6.《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湘江洁》元朝

    方回

    □□湘江洁,名应岳麓齐。扁舟先浙左,匹马次江西。眼可□今大,诗须到处题。世人无陆学,一笑过金溪。

    7.《甲子春过浙和周去华韵五绝·迟回独立湘江头》宋朝

    史尧弼

    迟回独立湘江头,湘江无情空自流。拟呼妃子弄云瑟,一泻胸中千斛愁。

    8.《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唐朝

    杜甫

    白日照舟师,朱旗散广川。群公饯南伯,肃肃秩初筵。 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义均骨肉地,怀抱罄所宣。 盛名富事业,无取愧高贤。不以丧乱婴,保爱金石坚。 计…

    9.《夜泊湘江》唐朝

    郎士元

    湘山木落洞庭波,湘水连云秋雁多。 寂寞舟中谁借问,月明只自听渔歌。

    10.《长沙竹枝歌(十首)·湘江水深天下清》明朝

    李东阳

    湘江水深天下清,何如陇头秋月明。离人到此不得醉,况是高楼吹笛声。

    11.《湘江》唐朝

    许彬

    孤舟方此去,嘉景称于闻。烟尽九峰雪,雨生诸派云。沙寒鸿鹄聚,底极龟鱼分。异日谁为侣,逍遥耕钓群。 …

    12.《渡湘江》宋朝

    张祁

    春过潇湘渡,真观八景图。云藏岳麓寺,江入洞庭湖。晴日花争发,丰年酒易沽。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

    13.《湘江杂诗二首·水际朱陵驿》明朝

    王跂

    水际朱陵驿,山颠磴道悬。连峰绿岸外,断雨白鸥前。岩筿垂还起,江云湿亦鲜。可知帆*重,那怪路迁延。

    14.《湘江夜泛》唐朝

    熊孺登

    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

    15.《浪淘沙·题蒋仲蓠湘江幽怨图》清朝

    姚燮

    诗梦抱兰衾。水气沉沉。蛾眉月小挂篁阴。淡沱香痕秋一剪,人语烟心。画桨几时寻。极浦天深。宓妃含睐弄幽禽。唱到水云绵渺曲,玉籁吹琴。

    16.《送胡休处士归湘江》唐朝

    李频

    见说湘江切,长愁有去时。江湖秋涉远,雷雨夜眠迟。 旧业多归兴,空山尽老期。天寒一瓢酒,落日醉留谁。

    17.《泊湘江鱼口滩》宋朝

    范成大

    知时社燕语樯竿,游子奔波自鲜欢。趁客卖鱼双浆急,隔林沽酒小旗寒。潇湘浑似日南落,岳麓已从天外看。薄暮滩前收百丈,卧闻三老报*安。

[阅读全文]...
  • 寒食节古诗句

  • 寒食节古诗句

      1)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出处:王元鼎《醉太*•寒食》

      2)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出处:赵鼎《寒食》

      3) 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出处: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4)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出处: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5)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出处: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6)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出处:韩偓《寒食夜》

      7)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出处: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8)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梨花榆火催寒食。——出处:周邦彦《兰陵王•柳》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处:韩翃《寒食》

      10)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出处: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1)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出处: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2) 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出处: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3)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出处:王建《寒食》

      14)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出处: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15)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出处: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6)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出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7) *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出处: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18)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出处: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19)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出处: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0)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出处:云表《寒食诗》

      21)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出处:王安石《壬辰寒食》

      22)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出处: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3)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出处: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24)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出处:郑刚中《寒食》

      25)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出处:张镃《寒食》

      26)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出处:温庭筠《寒食日作》

      27)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出处: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28)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出处: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29)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出处:沈佺期《寒食》

      30)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出处: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31)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出处: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2)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出处: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3)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出处:孟云卿《寒食》

      34)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出处: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5)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出处: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36)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出处: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7)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出处: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8)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出处: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39)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出处:孟云卿《寒食》

      40)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出处: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41)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出处:杨万里《寒食上冢》

      42)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出处: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43)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出处: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4)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出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5)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出处: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46) 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出处: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47)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出处:沈佺期《寒食》

[阅读全文]...
  •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

  •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寒食节相关的古诗

      1、《寒食日献郡守》

      【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2、《寒食郊外》

      【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3、《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4、《和子由寒食》

      【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5、《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寒食下第》

      【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7、《寒食野望》

      【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8、《寒食山馆书情》

      【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9、《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0、《寒食上冢》

      【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拓展阅读:节日介绍

      寒食节,*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俗

      1·寒食节饮食*俗

      寒食节饮食的东西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等;寒食节的供:面燕、蛇盘兔、等。饮料有:春酒i、新茶、清泉甘水等。这些大多用来祭食盘兔,寓意盼望国家富强。

      2·寒食节插柳*俗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来是怀念介子推所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流传民间也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插柳是

      插柳是一种*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樯”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用来预报天气,古谚语说:“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俗话说:”又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哪,就活到哪里。

      插柳有三种含义:一表惜别,在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二表挽留,在李白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表祝愿,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以此来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阅读全文]...
  • 大寒食舟中作古诗

  • 大寒食舟中作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寒食舟中作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寒(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祖钦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

      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热不自热,寒不自寒。

      红日上三竿,当阳仔细看。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 释可湘

      一年十二月,过了无多日。

      乃事竟如何,茫然黑似漆。

      休休休,空悠悠,

      前许多时何处去,大寒然后索衣裘。

      偈颂二十二首

      宋 释道生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岁寒知松柏

      宋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 方回

      极目无穷*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阅读全文]...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词鉴赏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词鉴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创作背景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赏析

      中唐文学家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湘食的古诗 - 句子

湘食的古诗 - 语录

湘食的古诗 - 说说

湘食的古诗 - 名言

湘食的古诗 - 诗词

湘食的古诗 - 祝福

湘食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结束就是一种开始的古诗词 古诗词天地间的爱情 晚春古诗的书法 姐姐结婚的古诗词 含带字开头的古诗词 离思唐元稹的加拼音的古诗 关于西湖景色的古诗词 关于古筝的古诗七字 描写花景色的古诗大全 压chi韵的古诗 形容大雨过后湖水风景的古诗 早发白帝城古诗的配图 关于昆虫的古诗李白 再也没有你的古诗 借古讽今的古诗鉴赏题 爱情与亲情不能两全的古诗 关于立秋的古诗及*俗 含有晖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医德 背高中古诗文的小程序 故乡的七月古诗 与花为友的古诗 关于雪球的古诗 形容在背后说三道四的古诗 简单自创思乡的古诗 颜值逆天的古诗 形容一起吃喝的古诗词 立冬的古诗作者 赞美水草的古诗词 销售想签单的古诗 把仁慈当软弱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