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光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司马光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司马光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司马光的诗句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文化盛世”是哪个朝代?可能你会觉得是唐朝,2000余位诗人让唐诗光芒四射。其实不然,宋代才是文化盛世,诗、词、散文等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大批通才、全才如激流般涌现,诸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大才让*顶礼膜拜。不过,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宋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虽然他写了大量各种艺术形式的文学作品,但他却被文坛所忽视,这个人便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司马光的十首诗。
相信提起司马光,你一定脱口而出他”砸缸救友”的传奇故事,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如今乃至胎教书籍上也会有”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可见这个故事对后世影响之大。司马光聪明、乖巧、好学,又有一位能对他产生正面影响的父亲,使司马光博学多才。据说,七岁的司马光便能背诵《左氏春秋》。
在司马光15岁前,他一直跟随父亲司马池周游各地做官,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不仅知识飞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大才之人,走上官场可谓顺理成章。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几十年的官场生涯,让其经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直到六十八岁去世。据史料记载,他去世安葬的时候,京城百姓*悼念他。
司马光学识渊博,在经、史、百家、音乐、律理、天文、书术等,无所不通。后世对司马光的评价一般是两个头衔,政治家和史学家,而文学家基本没有提到过。也许跟宋朝文坛群星太过闪耀有关;也或许与他在修史和从政方面功勋太过卓著有关,致使文学成就暗淡许多,往往被众人忽视。司马光本人对文学的态度也表现出低调的一面,他曾自称:”至于属文,实非所长”。
据记载,司马光存世诗歌超过一千首,认为华而不实的诗无用,诗要含蓄,有意境,能够启发世人。他赞同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赞扬以欧阳修、梅圣俞为代表的复古诗派,尤其爱读梅圣俞的诗。从内容上看,司马光的诗题材广泛,可分为歌颂,交友,抒怀言志,咏史,边塞以及反映人民生活困苦。
歌颂诗数量较少,诗歌表现出雍容华贵;交友诗较多,诗中表现出他对有情寓于美好的淡日、浓云、高阁、林端等自然景观之中;抒怀言志诗主要随着诗人官场起起伏伏,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不尽雷同,有进取之心,也有对社会的冷嘲热讽;咏史诗不多,涉及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做出评价,能够体现司马光的历史观;边塞诗一方面赞扬战士建功立业之心切,又同情他们不得不面对战争之苦;最具价值的诗是反应百姓生活疾苦的,表达诗人民本思想。
整体来看,司马光的诗笔调清新,意境深远,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不雕琢,不做作,少用典故,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浓厚的爱,诗风与白居易相*。那些关心民生的诗,展现出司马光满腔热血之情。
据记载,司马光于1019年11月17日出生于山西,今天是这位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1001年诞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感受他的才气与诗歌的妙处。
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闲居
宋代: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过故洛阳城
宋代:司马光
烟愁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送云卿知卫州
宋代:司马光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韦*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宋代:司马光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夏日西斋书事
宋代: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板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过故洛阳城
宋代: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代: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瞑目
宋代:司马光
瞑目思千古,飘然一烘尘。
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
晓霁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客中初夏》原文
北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中初夏》原文注释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
葵,在中国原指葵菜,属锦葵科,此外还有蜀葵等,也都有向阳的*性。而向日葵属菊科,原称丈菊、西番菊,原产美洲,是明代后期才从南洋传入中国的油料作物。
明王角晋《群芳谱》:“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电影,子如荜(蓖)麻子而扁。”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向日葵的记载。
所以,司马光笔下的“葵花”,并不是指向日葵,而应当是指蜀葵等亦有向阳性的植物。
《客中初夏》原文翻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客中初夏》原文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一首*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司马光的千古名言名句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
3、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4、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5、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司马光《资治通鉴》
6、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8、不爱其亲,焉能爱自己司马光《家范》
9、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12、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1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14、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6、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7、家庭和睦之道:忍忍忍司马光《家范》
1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9、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2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21、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
22、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23、【原文】《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
24、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25、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26、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27、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28、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29、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瞑目》
30、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3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32、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十太宗贞观六年》
33、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3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35、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3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37、剑客苍鹰队,将军*牙。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司马光《塞上》
38、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39、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0、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41、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4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43、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44、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45、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1.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2.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3.口有蜜腹有剑。
4.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5.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6.忍小忿而存大信。
7.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8.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9.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10.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11.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12.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13.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5.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16.英雄无用武之地。
17.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8.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19.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20.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21.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22.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2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4.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25.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26.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27.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28.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29.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3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31.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32.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3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34.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35.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36.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37.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38.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39.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40.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41.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4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43.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44.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45.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46.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47.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48.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49.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50.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51.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朝代:宋代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赏析
作者:佚名
司马光不以词作着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下面我们来看看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够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经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好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好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非常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够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非常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接着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作品简介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历史著作介绍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司马光的历史著作,希望能帮到你。
司马光的著作
北宋的司马光不仅是有名的政治家,他更是一名文学家,一生著作颇多。那么,司马光的著作有哪些呢?在现今比较有名的有《资治通鉴》、《稽古录》和《潜虚》等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先来说说《资治通鉴》这本书吧,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里包含了十六个王朝的兴衰更迭,*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是现今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司马光为了编撰《资治通鉴》一书,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共历时十九年。
《资治通鉴》共294卷,300万字左右。其主要内容以国家的政治、军事这两方面为主线,再加以国家的经济、文化和人物评价等辅助内容,司马光希望后人通过阅读该书,能够关心国家兴亡,同时警示统治阶级要吸取前人的教训,好好治理国家。
《稽古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算是《资治通鉴》的姊妹篇。该书一共分为三部分,共二十卷,记录了从远古到宋英宗时期历朝历代的大事件。《稽古录》语言简洁明了,简单易读。历朝历代对该书的评价都很高,明代大哲学家朱熹认为儿童读完六经后就应该去读《稽古录》一书。
《潜虚》一书则是司马光所写的一本哲学著作。司马光在即将要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因病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潜虚》是司马光仿照汉代扬雄的写作手法,以五行为基础,义理、图式、术数等为主要内容。
司马光的成就
被誉为一代名臣的北宋司马光,他为北宋这一王朝贡献良多,视北宋的兴亡为己任。那么,司马光的成就有哪些呢?司马光最主要的成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二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先来说说司马光在政治上的成就吧。司马光在其二十岁那年就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曾多次向皇帝上书,提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后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一气之下辞官回家。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其十岁的.幼子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因宋哲宗年幼,朝政便被当时的皇太后把持。皇太后一直都是反对新政一派的人,于是她召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司马光回朝主持大局。司马光不顾自己的年迈,毅然回朝接受任命。司马光上位后,立马废除了与新政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恢复旧法。司马光日以继夜的工作,直至耗尽毕生的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成就,一直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先是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是后人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司马光一生博闻多识,笔耕不辍,除了《资治通鉴》一书外,他还有其它许多著作。比如散文《训俭示康》、被称为《资治通鉴》的姐妹篇的《稽古录》以及《潜虚》等一系列文学著作。
司马光的名言
司马光除了拥有极其出众的政治才能外,他的文学素养也是极其的高。司马光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这些名言在今天看来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一句在现今的流传较为广泛,也是辩证才与德的关系。司马光认为一个人如果他单单只有德,而不在意自己才能的培养,那么这个人即使拥有一颗想要做好事的心,也是不会成功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那个人光有才,没有德的话,那么他既会做好事,也会做坏事,只看他自己怎么想了。如果无德,而他的才能又较为出色的话,那么他可能做得坏事的概率就会越大。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除了上面的这一句,这句“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在现今看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句话的大意就是与一个德行差的人交朋友,还不如跟一个没有什么天赋但积极努力的人交朋友。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德行差也会影响到身边的朋友,两人是相互影响的存在,所以选择朋友时要擦亮眼睛。
在司马光所写的《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司马光认为要学*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即使不能学*到,也要借鉴一下。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同时告诫自己要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司马光经典名言警句
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4、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5、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6、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7、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8、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9、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1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13、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14、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15、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6、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17、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18、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19、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20、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闲居司马光翻译赏析
别长安司马光翻译赏析
司马光的诗句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是 听司马光的古诗 司马光传的古诗 司马光诗句意思 司马光的古诗诗 司马光写的古诗 司马光的诗词 司马光砸缸的古诗 司马光的四句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是古诗吗 司马光名言 司马光的名言 有关司马光的古诗 司马光的闲居古诗 司马光古诗有拼音的 司马光古诗的拼音 司马光的枕头的古诗 古诗司马光的诗意 司马光的古诗下午 司马光立夏的古诗 司马光的古诗真人 司马光的古诗春花 古诗司马光的闲居 司马光的古诗朗诵 司马光砸缸的这首古诗 古诗司马光传的拼音 古诗司马光的别长安 关于司马光砸缸的古诗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古诗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司马光字君实文言文翻译 《家范》附一:司马光传(选自《宋史》) 司马光好学的文言文翻译及拓展 关于司马光警枕励志的启示及感悟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历史著作介绍 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内容 司马光《孙权劝学》考点归纳 司马光《资治通鉴》阅读试题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 最新司马光砸缸课文内容 司马光逸事文言文的翻译 司马光砸缸课文原文 《司马光》的说课稿设计 《司马光破瓮救友》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司马光千古名言名句 司马光名言 拒不纳妾的王安石与司马光 苏东坡为何只给司马光留面子? 司马光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司马光《西江月》 司马光古诗词赏析(司马光的意思和翻译) 司马光名言 司马光《客中初夏》古诗翻译赏析 闲居司马光翻译赏析 别长安司马光翻译赏析
心灰意冷的说说 关于幸福的说说 特别深爱一个人的说说 野炊说说 对渣男的霸气说说 今天的心情说说 再见只是陌生人的说说 喝酒的说说心情 说说图 关于左眼皮跳的说说 六一想要礼物的说说 再苦再累自己扛的说说 春天下冰雹的说说 收到红包了感动的说说 没有谁离不开谁的说说 矫情的说说 伤痛的说说 深夜失眠伤感的说说 想念爸妈的心情说说 献血说说 讨厌一个人的说说霸气 喜迎国庆说说 面朝大海心情的说说 下雪疫情说说 婆媳不和的心情说说 回家的路说说 双十一幽默说说 这一路走来的心酸说说 想找对象的说说 表达心情低落的说说 免费领取说说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