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1册到第10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第1册到第10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第1册到第10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第1册到第10册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Unit7课后答案和翻译(第3版)
导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下面小编分享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Unit7课后答案和翻译(第3版),欢迎参考!
Vocabulary
III.
1. identify 2. attach 3. instinct 4. polish 5. unusual 6. offend 7. detail 8. slight 9. foundation 10. rob
IV.
1. details 2. robbed 3. offended 4. polishing 5. identify 6. slight 7. instinct 8. attached 9. foundation 10. unusual
V.
1.attached to 2. Looking through 3. hold dear 4. pulling into 5. face to face with 6. rather than 7. out of control 8. eaten away at 9. have mercy on 10. got to their feet
VI.
1. G 2.H 3.J 4.L 5.O 6.A 7.C 8.M 9.D 10.E
Sentence structure
1. They should have their pay increased.
2. I had my first book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that year.
3. George had his papers taken form him at the police station
4. I had my wallet stolen while I was on holiday.
5. The couple are going to have their wedding photos enlarged at the store.
VIII.
1. rather than to her daughter
2. rather than harm them
3. rather than leaving everything to the last minute
4. Rather than using the last of my cash
5. rather than increase pay
Translation
IX.
1. The police had the photograph of the missing girl enlarged so that they could recognize her easily.
2. When I go to work, I prefer to take a bus rather than drive and that morning was no exception.
3. When he saw his granddaughter coming into the house (Seeing his granddaughter coming into the house), the old man got to his feet and moved several steps unexpectedly as if he could walk by himself.
4. At that time we focused our attention on that painting without noticing anything unusual around us, and we can’t offer any additional details.
5. The couple pulled their car into the parking lot and then headed for the cinema.
6. It’s a question we have to face no matter how unpleasant it is.
X.
1. 经验告诉他,妇女的天性昌保护自己而不是去伤害攻击者。
2. 自从她把墙重新粉刷了后,这房间好看多了。
3. 在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青少年犯罪已经失去了控制,这个城市也不例外。
4. 抢劫案发生后的'几周,他不敢出门,害怕自己再次与劫匪面对面遭遇。
5. 受害者向警察描述她是怎样突然遭到一个从灌木丛中出来的人抢劫的。
6. 如今,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周末工作已经不幸地成为了惯例,而不是例外。
Cloze
XI.
1.C 2.B 3.C 4.A 5.A 6.B 7.B 8.C 9.A 10.C
11.A 12.B 13.C 14.A 15.B 16.B 17.C 18.A 19.C 20.C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XII.
Analysis:
The set of actions leading to the main idea:
got up to his feet, found the keys, entered his house and called 911
the operator took a description and sent a police car
had a drink, the policemen came and took a report
Main idea: He reported the robbery to the police.
Structured Writing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的测试题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24分)
1、0.6= =12÷( )=( )∶10=( )%
2、在一副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泰州到南京的距离是5.4厘米,泰州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3、一个圆锥体的高是3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底面积是( )*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4、如果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5、要反映小明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占他家总支出的关系,可选用( )统计图。
6、一个圆柱体削去12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地等高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如果把一个长1.2毫米的零件,在图上用24厘米表示,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它属于( )比例尺。(在括号里填“放大”或“缩小”)
8、一种压路机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2米,长2米,如果旋转5圈,一共压路( )*方米。
9、鸡兔同笼,共有5个头,16条腿,笼中鸡有( )只,兔有( )只。
10、食堂吃掉的粮食是剩下粮食的40%,吃掉的粮食是运进总粮食的( )( ) ,剩下粮食与运进总粮食的比是( )。
11、把一个底面周长18.84厘米,高8厘米的圆锥形沿一条直径剖成大小相等的两个部分 , 表面积增加( )*方厘米。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0,其中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13、如果 25 x = y,那么x:y = ( ):( )
14、六年级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在40 ~ 50人之间,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参加的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二、判断题( 5分)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 )
2、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了9倍( )
3、如果a×2=b×3,那么a:b=2:3 ( )
4、一本书,看了全书的20%,没看的是已经看的5倍 ( )
5、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 )
三、选择题 (5分)
1、把一个圆柱形橡皮泥捏成圆锥形,( )不变。
A、体积 B、表面积 C、底面积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高是直径的( )倍。
A、2 B、π C、3
3、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长的线段表示30千米的实际距离,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1500 B、1:150000 C、1:15000 D、1:1500000
4、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半径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体积只比是( )
A、1:3 B、1:6 C、1:9
5、能与13 :14 组成比例的是( )
A、4:3 B、3:4 C、 14 :3 D、 14 :13
四、计算题。(共32分)
1、直接写得数(每题0.5分,合计5分)
3.64+6.36= 3-1.75= 5.4÷0.09= ÷6= 7.2×89 =
52-12= 2-25 -35 = 3.6÷0.25÷4= 4×0.27×25= 3.8×99+3.8=
2、解方程(9分)
:1000=11000000 8∶x = ∶ 0.3X =90.3 2x+1.6=5.4
3、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9分)
16 ×37 +47 ÷6 (1.5-0.6)×(3-1.8) 34 ×(43 -89)
2、 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6分) 2、求圆锥的体积。(3分)
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课后测试题
1.若规定收入为“+”,那么支出-50元表示()
A.收入了50元;B.支出了50元;C.没有收入也没有支出;D.收入了100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D.若a是正数,则-a不一定就是负数
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夜 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古诗填空
1.《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
在*日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
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居住着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因位于北宋的西北方,故称西夏。
2、宋夏和战:
西夏*建立后,其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虽然多次取胜,但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衡。
在北宋中断向西夏的粮食供应后,西夏统治者被迫提出议和。
1044年双方订立和约:夏对北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拓展】初一历史考点
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第五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的内容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读背——质疑——研讨—感悟。
(解说: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质疑释疑——感悟。
3.教师范读—一扫清文字障碍——听录音——学生背读——教师讲析诗句——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以上三种教法大致适用于三种不同的班级:第一种适用于整体较好的班级,第二种适用于整体尚好的班级,第三种适用于整体一般甚至较差的班级。)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以下材料制作成课件:A.刘旦宅先生于1961年7月据陶潜《饮酒》(其五)诗意作的画。(见王易鹏选注《古代诗歌选》第一册第104页的插图,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10月第1版。)B.陈老莲《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见于图文本《古诗三百首》第1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l版。)巴图文本《唐诗三自首》中《行路难》配图。(见该书1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D.图文本《唐诗三百首》第155页《临洞庭上张丞相》的配图。E.图文本《唐宋词三百首》第62页上《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配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录音机:有关五首诗词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时数:2课日寸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初步接触五首诗词,并进行生字教学,重点教学《饮酒》。
一、导语设计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解说:这一段导语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激发学生学*诗词的兴趣,二是简介了“田园诗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解题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解说:这是为了正音、明节拍以及学生自己初步了解课文等。)
(2)给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补充《饮酒》的注释。
喧(xuān)金樽(zūn)珍馐(xiū)刈(yī)麦箪(dān)食饷(xiǎng)田
秉(bǐng)穗嶂(zhàng)人不寐(mèi)燕(yān)然
补充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A或B,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的课文为两首儿童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课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儿童诗两首》
《我想》
高洪波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童年的水墨画》
张继楼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五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包括了《牧童》《舟过安仁》《清*乐·村居》三首诗词。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②卧月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牧童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是虚指,这样做是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牧童中心思想
《牧童》描写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展示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舟过安仁①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舟过安仁创作背景
诗人在1192年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舟过安仁赏析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是诗人看到的情景。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疑窦的解开,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诗人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在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竹篙,停下船桨,张开了伞。而诗人悟到了两个小孩之所以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
诗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诗人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
清*乐①·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老翁、老妇。
⑥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清*乐·村居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课文
导语:《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燕子》课文,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燕子》课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附:《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第1册到第10册的古诗 第五册的古诗 语文苏教版1到10册的古诗 语文第七册的古诗 第九册古诗的古文篇 人教版第七册的古诗 国学第九册里的古诗 第十册国学书的古诗 第八册语文书的古诗 诵读吧第二册里的古诗 古诗词有故事的第三册 国学第十一册的古诗 第六册的古诗和日积月累 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古诗 1到12册语文的古诗 小学第一册国学的古诗 第十四册语文书的古诗 1-12册的全部古诗 高中语文第2册的古诗文 初一上册第六课的古诗 初一上册第4课的古诗朗读 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的古诗 1至11册的语文古诗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五语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视频 小学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古诗 第九课古诗三首下册的课文 语文书上册第五课的古诗 下册的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大风歌是古诗文第几册里的
二年级上册古诗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2册单元10课后答案和翻译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3课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五年语文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说课稿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大学英语第3册课文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课文 泛读教程第一册答案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知识点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 初一下册语文第7课课件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Unit7课后答案和翻译(第3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的测试题 西游记第1到10回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课 诗名含有册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册字的诗词 含有册字的古诗词 带册字的诗词名句 第七册尊严名人名言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古诗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六首 第五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的内容 苏教版二下第1课《古诗两首》课文
弘扬**文化的句子 备胎伤感句子 捐款修路的句子 念师恩句子 描写洋娃娃的句子 关于感恩励志的句子 笑一笑心情句子 真心句子说说心情 形容踢球的句子 开心娱乐的句子 活得累的句子 有关人心的句子 求好运的句子 情调优雅的句子 人生现实的句子 忙碌一天的句子 描写沏茶动作的句子 关于秋天唯美的句子 形容海边风景美的句子 做人很难的句子 关于考研的励志句子 关联句子大全 古典唯美伤感诗词句子 l开头的英文句子 珍惜唯美句子 晒旅游照片的句子 珍惜生命预防溺水句子 想闺女的句子 人与自然优美句子 征服自己的句子 形容出发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