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关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知识点

  • 语文,七年级,教育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知识点

      在七年级语文第八课复*的时候,你要进行语文第八课知识点的全面复*。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八课知识点:注音字

      逼狭(xiá) 崎岖(qí qū) 阻抑(zǔ yì) .回环曲折(qū zhé) 亦复如是(yì )

      第八课知识点:注音组词

      (1)形*字

      ①阻:(zǔ)险阻 狙:(jū)狙击 ② 璧:(bì)璧玉 壁:(bì)墙壁

      ③坦:(tǎn)*坦 袒:(tǎn)袒露 垣:(yuán)城垣

      ④俊:(jùn)俊俏 峻:(jùn)峻峭 浚:(jùn)疏浚 竣:(jùn)竣工

      ⑤绮:(qǐ)绮丽 崎:(qí)崎岖 骑:(qí)骑马 奇:(qí)奇迹

      (2)多音字

      ①难:nán(难关) nàn(灾难)②觉:jiào(睡觉)júe(感觉)

      ③冲:chōng(冲破)chòng(冲劲儿)④奇:jī(奇数)qí(奇怪)

      ⑤横:héng(横线) hèng(蛮横)⑥间:jiān(中间) jiàn(离间)

      ⑦折:zhé(折跟头) zhé(折服) shé(折本)

      第八课知识点:解释下列词语

      ①雄健:强健有力。

      ②*原无际:*原宽广,没有边际。

      ③一泻万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④ 回环曲折:指山路,道路或水流曲折,蜿蜒,曲折环绕。

      ⑤亦复如是:也像这个样子 。

      第八课知识点:文学常识及中心归纳

      (1)文学常识: *(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曾担任《晨报》主编,1918年与*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现北京)。*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2)中心归纳: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放弃,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扩展: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或由*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阅读全文]...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 语文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阅读全文]...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 语文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阅读全文]...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 二年级,语文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我会写:

      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

      依yī(依靠、依赖、依着)

      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

      黄huáng(黄金、黄叶、电影)

      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

      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

      炉lú(火炉、香炉、炉子)

      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

      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

      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川)

      我会认:

      欲yù(欲望、食欲、贪欲)

      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

      瀑pù(瀑布、飞瀑、雨瀑)

      布bù(白布、棉布、布料)

      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

      多音字:

      更gèng(更好)gēng(更正)

      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

      *义词:

      依——靠望——看

      反义词:

      白——黑人——出穷——富

      前——后直——弯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古诗大意: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问题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课文主题: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全文]...
  •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 五年级
  • 青岛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阅读全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知识点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zhān),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xún)、其弟苏辙(zhé)并称为“三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相关背景

      《登飞来峰》的创作背景:《登飞来峰》是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现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时写的。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写此诗时,他初涉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寄托壮怀。

      《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题西林壁》是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写下的。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苏轼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3中心思想

      《登飞来峰》:通过诗人登上高山之塔,表达了诗人向往登上最高层的`壮志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题西林壁》: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庐山时的感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阅读全文]...
  •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 数学,二年级,教育
  •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数的意义: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例:

      290里面有( )个十;1500里面有( )个百。

      这部分知识集中训练过,只有极个别孩子运用不够好,在练*时还会出错。

      2、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3、读数、写数:

      方法:从最高位读、写起。

      读数:⑴、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一个0.

      例:20xx、5008

      ⑵、末尾的0都不读。

      例:6900

      写数:⑴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

      ⑵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作用)。

      4、数的组成:

      明确数位和计数单位,比如一个三位数它含有3个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例:由4个千、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比较大小:

      ⑴比位数;

      ⑵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⑶最高位也相同,就比最高位的下一位。

      ①

      1239○1329 9999○10000 589○859 1010○1001

      ②排列顺序(要看准要求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

      例: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95 956 278 359 1000 627 1256

      6、数数:

      例:

      ⑴、按规律写数:(先找规律再写数)

      203. 205. 207. ( ). ( ). ( )

      ( ). 995. 990. ( ). ( )

      ⑵、写出899前(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⑶、与20xx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最大(小)的二、三、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⑴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⑵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⑶ ……………

      8、比多少

      多一些:多一点儿

      少一些:少一点儿

      多得多:多很多

      少得多:少很多

      9、求*似数:

      ⑴看十位。

      ⑵当十位上是0.1.2.3.4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去掉。

      当十位上是5.6.7.8.9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看成大约100(向百位进一)。

      例:4103的*似数是4100;

[阅读全文]...
  •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 初二,教育,初中
  •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学*的重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物理学*方法

      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整理好学*资料

      学*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资料的分类包括练*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机械能知识点

      1、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

      4、势能和动能的关系:动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阅读全文]...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强调*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有志者事竟成”。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5)我知道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俗话说:“当局者迷”。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形容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唐李白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9)唐王维与友人送别时,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缜)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关于诚信、友爱、尊老爱幼的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有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风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阅读全文]...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 六年级,语文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句子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语录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说说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名言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诗词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祝福

第八册古诗二首的知识点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宝宝玩的开心句子 魔道祖师经典句子虐心 春天我们补充句子 描写亲子幸福的句子 形容把感情看淡的句子 给朋友写留言的句子 被朋友关心感动的句子 *安到达目的地的句子 形容武功高强的句子 幸福人生的句子 没必要讨好别人的句子 水浒传精彩句子 出轨的句子说说心情 关于脚踏实地的句子 不负青春的句子 一个人喝茶悠闲的句子 相聚短暂又离别的句子 伤感的句子图片带字 形容微风的句子 好人的句子 祖国的句子 描写手机的句子 工作提升的句子 优秀英语句子 祝朋友结婚纪念日句子 钱害人的句子 坚强独立的句子 关于薰衣草唯美句子 安全的经典句子 感悟励志的经典句子 彼岸花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