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仁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仁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仁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宋仁宗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文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1][123]。*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 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商之时,天下尝大乱矣。在位贪毒祸败,皆非其人,及文王之起,而天下之才尝少矣。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子之才,然后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诗曰:“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此之谓也。及其成也,微贱兔置之人,犹莫不好德,兔置之诗是也。又况于在位之人乎?夫文王惟能如此,故以征则服,以守则治。诗曰:“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又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文言王所用,文武各得其才,而无废事也。及至夷、厉之乱,天下之才,又尝少矣。至宣王之起,所与图天下之事者,仲山甫而已。故诗人叹之曰:“德輶如毛,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盖闵人才之少,而山甫之无助也。宣王能用仲山甫,推其类以新美天下之士,而后人才复众。于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复有文、武之境土。故诗人美之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葘亩。”言宣王能新美天下之士,使之有可用之才,如农夫新美其田,而使之有可采之芑也。由此观之,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所谓教之之道何也?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道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学士所观而*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法在于学。此教之之道也。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犹以为未也,又推其禄以及其子孙,谓之世禄。使其生也,既于父子、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其死也,又于子孙无不足之忧焉。何谓约之以礼?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其命可以为之,而财不足以具,则弗具也;其财可以具,而命不得为之者,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何谓裁之以法?先王于天下之士,教之以道艺矣,不帅教则待之以屏弃远方终身不齿之法。约之以礼矣,不循礼则待之以流、杀之法。王制曰:“变衣服者,其君流”,酒诰曰:“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拘执以归于周,予其杀!’”夫群饮、变衣服,小罪也;流、杀,大刑也。加小罪以大刑,先王所以忍而不疑者,以为不如是,不足以一天下之俗而成吾治。夫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之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凡在左右通贵之人,皆顺上之欲而服行之,有一不帅者,法之加必自此始。夫上以至诚行之,而贵者知避上之所恶矣,则天下之不罚而止者众矣。故曰:此养之之道也。
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痒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私听于一人之口也。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虽尧之用舜,亦不过如此而已,又况其下乎?若夫九州之大,四海之远,万官亿丑之贱,所须士大夫之才则众矣,有天下者,又不可以一二自察之也,又不可以偏属于一人,而使之于一日二日之间考试其行能而进退之也。盖吾已能察其才行之大者,以为大官矣,因使之取其类以持久试之,而考其能者以告于上,而后以爵命、禄秩予之而已。此取之之道也。
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狃*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夫如此,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面顾僇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二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此之谓也。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陟者,则皋陶、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
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如此,而当时人君,又能与其大臣,悉其耳目心力,至诚恻怛,思念而行之,此其人臣之所以无疑,而于天下国家之事,无所欲为而不得也。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
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讲说章句,固非古者教人之道也。而*岁乃始教之以课试之文章。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帅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故先王之处民才,处工于官府,处农于畎亩,处商贾于肆,而处士于庠序,使各专其业而不见异物,惧异物之足以害其业也。所谓士者,又非特使之不得见异物而已,一示之以先王之道,而百家诸子之异说,皆屏之而莫敢*者焉。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夫古之人,以朝夕专其业于天下国家之事,而犹才有能有不能,今乃移其精神,夺其日力,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臣故曰:非特不能**之才,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也。又有甚害者,先王之时,士之所学者,文武之道也。士之才,有可以为公卿大夫,有可以为士。其才之大小、宜不宜则有矣,至于武事,则随其才之大小,未有不学者也。故其大者,居则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也;其次则比、闾、族、党之师,亦皆卒、两、师、旅之帅也。故边疆、宿卫,皆得士大夫为之,而小人不得奸其任。今之学者,以为文武异事,吾知治文事而已,至于边疆、宿卫之任,则推而属之于卒伍,往往天下奸悍无赖之人。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边疆、宿卫,此乃天下之重任,而人主之所当慎重者也。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伎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至于射,则为男子之事。苟人之生,有疾则已,苟无疾,未有去射而不学者也。在庠序之间,固常从事于射也。有宾客之事则以射,有祭祀之事则以射,别士之行同能偶则以射,于礼乐之事,未尝不寓以射,而射亦未尝不在于礼乐、祭祀之间也。易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岂以射为可以*揖让之仪而已乎?固以为射者武事之尤大,而威天下、守国家之具也。居则以是*礼乐,出则以是从战伐。士既朝夕从事于此而能者众,则边疆、宿卫之任,皆可以择而取也。夫士尝学先王之道,其行义尝见推于乡党矣,然后因其才而托之以边疆、宿卫之士,此古之人君,所以推干戈以属之人,而无内外之虞也。今乃以夫天下之重任,人主所当至慎之选,推而属之奸悍无赖,才行不足自托于乡里之人,此方今所以諰諰然常抱边疆之忧,而虞宿卫之不足恃以为安也。今孰不知边疆、宿卫之士不足恃以为安哉?顾以为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而亦未有能骑射行阵之事者,则非召募之卒伍,孰能任其事者乎?夫不严其教,高其选,则士之以执兵为耻,而未尝有能骑射行阵之事,固其理也。凡此皆教之非其道也。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阙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之给,亦窘于此矣,而其养生、丧死、婚姻、葬送之事,皆当出于此。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失为君子;出中人以下者,虽泰而不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无十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先王以为众不可以力胜也,故制行不以己,而以中人为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为中人之所能守,则其志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后世。以今之制禄,而欲士之无毁廉耻,盖中人之所不能也。故今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赀产,以负贪腐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夫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其偷堕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小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从而兴乎?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
婚丧、奉养、服食、器用之物,皆无制度以为之节,而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苟其财之可以具,则无所为而不得,有司既不禁,而人又以此为荣。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往得罪于族人婚姻,而人以为耻矣。故富者贪而不知止,贫者则强勉其不足以追之。此士之所以重困,而廉耻之心毁也。凡此所谓不能约之以礼也。
方今陛下躬行俭约,以率天下,此左右通贵之臣所亲见。然而其闺门之内,奢靡无节,犯上之所恶,以伤天下之教者,有已甚者矣。未闻朝廷有所放绌,以示天下。昔周之人,拘群饮而被之以杀刑者,以为酒之末流生害,有至于死者众矣,故重禁其祸之所自生。重禁祸之所自生,故其施刑极省,而人之抵于祸败者少矣。今朝廷之法所尤重者,独贪吏耳。重禁贪吏,而轻奢靡之法,此所谓禁其末而弛其本。然而世之识者,以为方今官冗,而县官财用已不足以供之,其亦蔽于理矣。今之入官诚冗矣,然而前世置员盖其少,而赋禄又如此之薄,则财用之所不足,盖亦有说矣。吏禄岂足计哉?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其力,以生天下之财,然而公私尝以困穷为患者,殆亦理财未得其道,而有司不能度世之宜而通其变耳。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方今法严令具,所以罗天下之士,可主谓密矣。然而亦尝教之以道艺,而有不帅教之刑以待之乎?亦尝约之以制度,而有不循理之刑以待之乎?亦尝任之以职事,而有不任事之刑以待之乎?夫不先教之以道艺,诚不可以诛其不帅教;不先约之以制度,诚不可以诛其不循理;不先任之以职事,诚不可以诛其不任事。此三者,先王之法所先急也,今皆不可得诛,而薄物细故,非害治之急者,为之法禁,月异而岁不同,为束者至于不可胜记,又况能一二避之而无犯者乎?此法令所以滋而不行,小人有幸而免者,君子有不幸而及者焉。此所谓不能裁之以刑也。凡此皆治之非其道也。
方今取土,强记博诵而略通于文辞,谓之茂才异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贤良方正者,公卿之选也。记不必强,诵不必博,略通于文辞,而又尝学诗赋,则谓之进士。进士之高者,亦公卿之选也。夫此二科所得之技能,不足以为公卿,不待论而后可知。而世之议者,乃以为吾常以此取天下之士,而才之可以为公卿者,常出于此,不必法古之取人然后得士也。其亦蔽于理矣。先王之时,尽所以取人之道,犹惧贤者之难进,而不肖者之杂于其间也。今悉废先王所以取士之道,而驱天下之才士,悉使为贤良、进士,则士之才可以为公卿者 ,固宜为贤良、进士,而贤良、进士亦固宜有时而得才之可以为公卿者也。然而不肖者,苟能雕虫篆刻之学,以此进至乎公卿,才之可以为公卿者,困于无补之学,而以此绌死于岩野,盖十八九矣。夫古之人有天下者,其所慎择者,公卿而已。公卿既得其人,因使推其类以聚于朝迁,则百司庶府,无不得其人也。今使不肖之人,幸而至乎公卿,因得推其类聚之朝廷,此朝廷所以多不肖之人,而虽有贤智,往往困于无助,不得行其意也。且公卿之不肖,既推其类以聚于朝廷,朝廷之不肖,又推其类以备四方之任使;四方之任使者,又各推其不肖以布于州郡。则虽有同罪举官之科,岂足恃哉?适足以为不肖者之资而已。其次九经、五经、学究、明法之科,朝廷固已尝患其无用于世,而稍责之以大义矣。然大义之所得,未有以贤于故也。今朝廷又开明经之选,以进经术之士。然明经之所取,亦记诵而略通于文辞者,则得之矣。彼通先王之意,而可以施于天下国家之用者,顾未必得与于此选也。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武王数纣之罪,则曰:“官人以世。”夫官人以世,而不计其才行,此乃纣之所以乱亡之道,而治世之所无也。又其次曰流外。朝廷固已挤之于廉耻之外,而限其进之路矣,顾属之以州县之事,使之临士民之上。岂所谓以贤治不肖者乎?以臣使事之所及,一路数千里之间,州县之吏,出于流外者,往往而有,可属任以事者,殆无二三,而当防闲其奸者,皆是也。盖古者有贤不肖之分,而无流品之别。故孔子之圣,而尝为季氏吏,盖虽为吏,而亦不害其为公卿。及后世有流品之别,则凡在流外者,其所成立,固尝自置于廉耻之外,而无高人之意矣。夫以*世风俗之流靡,自虽士大夫之才,势足以进取,而朝廷尝奖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奸,况又其素所成立,无高人之意,而朝廷固已挤之于廉耻之外,限其进取者乎?其临人亲职,放僻邪侈,固其理也。至于边疆、宿卫之选,则臣固已言其失矣。凡此皆取之非其道也。
方今取之既不以其道,至于任人,又不问其德之所宜,而问其出身之后先,不论其才之称否,而论其历任之多少。以文学进者,且使之治财。已使之治财矣,又转而使之典狱。已使之典狱矣,又转而使之治礼。是则一人之身,而责之以百官之所能备,宜其人才之难为也。夫责人以其所难为,则人之能为者少矣。人之能为者少,则相率而不为。故使之典礼,未尝以不知礼为忧,以今之典礼者未尝学礼故也。使之典狱,未尝以不知狱为耻,以今之典狱者,未尝学狱故也。天下之人,亦已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见朝廷有所任使,非其资序,则相议而讪之,至于任使之不当其才,未尝有非之者也。且在位者数徙,则不得久于其官,故上不能狃*而知其事,下不肯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不可以及于成,不肖者则其罪不可以至于著。若夫迎新将故之劳,缘绝簿书之弊,固其害之小者,不足悉数也。设官大抵皆当久于其任,而至于所部者远,所任者重,则尤宜久于其官,而后可以责其有为。而方今尤不得久于其官,往往数日辄迁之矣。
取之既已不祥,使之既已不当,处之既已不久,至于任之则又不专,而又一二以法束缚之,使不得行其意,臣固知当今在位多非其人,稍假借之权,而不一二以法束缚之,则放恣而无不为。虽然,在位非其人,而恃法以为治,自古及今,未有能治者也。即使在位皆得其人矣,而一二以法束缚之,不使之得行其意,亦自古及今,未有能治者也。夫取之既已不详,使之既已不当,处之既已不久,任之又不专,而一二以法束缚之,故虽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与不肖而无能者,殆无以异。夫如此,故朝廷明知其贤能足以任事,苟非其资序,则不以任事而辄进之,虽进之,士犹不服也。明知其无能而不肖,苟非有罪,为在事者所劾,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辄退之,虽退之,士犹不服也。彼诚不肖而无能,然而士不服者何也?以所谓贤能者任其事,与不肖而无能者,亦无以异故也。臣前以谓不能任人以职事,而无不任事之刑以待之者,盖谓此也。
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又况兼此四者而有之?则在位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于不可胜数,而草野闾巷之间,亦少可任之才,固不足怪。诗曰:“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此之谓也。
夫在位之人才不足矣,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则岂特行先王之政而不得也,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盖汉之张角,三十六万同日而起,而所在郡国,莫能发其谋;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而所至将吏,无敢与之抗者。汉、唐之所以亡,祸自此始。唐既亡矣,陵夷以至五代,而武夫用事,贤者伏匿消沮而不见,在位无复有知君臣之义、上下之礼者也。当是之时,变置社稷,盖甚于弈棋之易,而元元肝脑涂地,幸而不转死于沟壑者无几耳!夫人才不足,患盖如此,而方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切惑之。昔晋武帝趣过目前,而不为子孙长远之谋,当时在位,亦皆偷合苟容,而风俗荡然,弃礼义,捐法制,上下同失,莫以为非,有识固知其将必乱矣。而其后果海内大扰,*列于夷狄者,二百余年。伏惟三庙祖宗神灵所以付属陛下,固将为万世血食,而大庇元元于无穷也。臣愿陛下鉴汉、唐、五代之所以乱亡,惩晋武苟且因循之祸,明诏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期为合于当世之变,而无负于先王之意,则天下之人才不胜用矣。人才不胜用,则陛下何求而不得,何欲而不成哉?夫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则成天下之才甚易也。
臣始读孟子,见孟子言王政之易行,心则以为诚然。及见与慎子论齐、鲁之地,以为先王之制国,大抵不过百里者,以为今有王者起,则凡诸侯之地,或千里,或五百里,皆将损之至于数十百里而后止。于是疑孟子虽贤,其仁智足以一天下,亦安能毋劫之以兵革,而使数百千里之强国,一旦肯损其地之十八九,而比于先王之诸侯?至其后,观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令诸侯王地悉得推恩分其子弟,而汉亲临定其号名,辄别属汉。于是诸侯王之子弟,各有分土,而势强地大者,卒以分析弱小。然后知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则大者固可使小,强者固可使弱,而不至乎倾骇变乱败伤之衅。孟子之言不为过。又况今欲改易更革,其势非若孟子所为之难也。臣故曰: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则其为甚易也。
然先王之为天下,不患人之不为,而患人之不能,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何谓不患人之不为,而患人之不能?人之情所愿得者,善行、美名、尊爵、厚利也,而先王能操之以临天下之士。天下之士,有能遵之以治者,则悉以其所愿得者以与之。士不能则已矣,苟能,则孰肯舍其所愿得,而不自勉以为才?故曰:不患人之不为,患人之不能。何谓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先王之法,所以待人者尽矣,自非下愚不可移之才,未有不能赴者也。然而不谋之以至诚恻怛之心,亦未有能力行而应之者。故曰: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陛下诚有意乎成天下之才,则臣愿陛下勉之而已。
臣又观朝廷异时欲有所施为变革,其始计利害未尝熟也,顾一有流俗侥幸之人不悦而非之,则遂止而不敢为。夫法度立,则人无独蒙其幸者,故先王之政,虽足以利天下,而当其承弊坏之后,侥幸之时,其创法立制,未尝不艰难也。以其创法立制,而天下侥幸之人亦顺悦以趋之,无有龃龉,则先王之法,至今存而不废矣。惟其创法立制之艰难,而侥幸之人不肯顺悦而趋之,故古之人欲有所为,未尝不先之以征诛,而后得其意。诗曰:“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此言文王先征诛而后得意于天下也。夫先王欲立法度,以变衰坏之俗而**之才,虽有征诛之难,犹忍而为之,以为不若是,不可以有为也。及至孔子,以匹夫游诸侯,所至则使其君臣捐所*,逆所顺,强所劣,憧憧如也,卒困于排逐。然孔子亦终不为之变,以为不如是,不可以有为。此其所守,盖与文王同意。夫在上之圣人,莫如文王,在下之圣人,莫如孔子,而欲有所施为变革,则其事盖如此矣。今有天下之势,居先王之位,创立法制,非有征诛之难也。虽有侥幸之人不悦而非之,固不胜天下顺悦之人众也。然而一有流俗侥幸不悦之言,则遂止而不敢为者,惑也。陛下诚有意乎成天下之才,则臣又愿断之而已。
夫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而又勉之以成,断之以果,然而犹不能成天下之才,则以臣所闻,盖未有也。
然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今之议者以谓迂阔而熟烂者也。窃观*世士大夫所欲悉心力耳目以补助朝廷者有矣。彼其意,非一切利害,则以为当世所不能行。士大夫既以此希世,而朝廷所取于天下之士,亦不过如此。至于大伦大法,礼义之际,先王之所力学而守者,盖不及也。一有及此,则群聚而笑之,以为迂阔。今朝廷悉心于一切之利害,有司法令于刀笔之间,非一日也。然其效可观矣。则夫所谓迂阔而熟烂者,惟陛下亦可以少留神而察之矣。昔唐太宗贞观之初,人人异论,如封德彝之徒,皆以为非杂用秦、汉之政,不足以为天下。能思先王之事,开太宗者,魏郑公一人尔。其所施设,虽未能尽当先王之意,抑其大略,可谓合矣。故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致刑措,*安宁,夷蛮顺服,自三王以来,未有如此盛时也。唐太宗之初,天下之俗,犹今之世也,魏郑公之言,固当时所谓迂阔而熟烂者也,然其效如此。贾谊曰:“今或言德教之不如法令,胡不引商、周、秦、汉以观之?”然则唐太宗事亦足以观矣。
臣幸以职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驽下无以称职,而敢及国家之大体者,诚以臣蒙陛下任使,而当归报。窃谓在位之人才不足,而无以称朝廷任使之意,而朝廷所以任使天下之士者,或非其理,而士不得尽其才,此亦臣使事之所及,而陛下之所宜先闻者也。释此一言,而毛举利害之一二,以污陛下之聪明,而终无补于世,则非臣所以事陛下惓惓之义也。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天下幸甚!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人才教育、中产阶级摘录
王安石变法虽导致北宋国力衰颓百姓流离,但其施政纲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失为一篇千古绝伦的精彩政论,谈及人才、财政、养廉、教育、国防诸方面,其中谈及教育一段,真是戳中了中华千年教育的'痛点,时至千年之后的今日,仍然一成不变!
*岁乃始教之以课试之文章。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夫古之人,以朝夕专其业于天下国家之事,而犹才有能有不能,今乃移其精神,夺其日力,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
另有一段“中产阶级乃国之根本”的精辟论述:
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不失为君子;出中人以下者,虽泰而不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无十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先王以为众不可以力胜也,故制行不以己,而以中人为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为中人之所能守,则其志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后世。
仁宗讳高炽文言文翻译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历史情况的纪传体断代史。下面是关于仁宗讳高炽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明史仁宗本纪
【原文】
仁宗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为北京,仍命居守。
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徵宫僚黄淮竺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年,黄俨等复谮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成祖意乃释。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八月甲辰,遗诏至,遣皇太孙迎丧开*。丁未,出夏原吉等于狱。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戊午,复夏原吉、吴中官。己未,武安侯郑亨镇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阯,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辛酉,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讨广西叛蛮。甲子,汰冗官。乙丑,召汉王高煦赴京。戊辰,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己巳,诏文臣年七十致仕。九月癸酉,交阯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茶笼州,败绩,指挥同知伍云力战死。丙子,召尚书黄福于交阯。庚辰,河溢开封,免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癸未,礼部尚书吕震请除服,不许。乙酉,增诸王岁禄。丙戌,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丁亥,黎利寇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戊子,始设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为之。乙未,散畿内民所养官马于诸卫所。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冬十月壬寅,*民间金银,革两京户部行用库。癸卯,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戊申,通政使请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贮。帝曰:“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积之通政司,既失之矣,今又令收贮,是欲上之人终不知也。自今奏至即以闻。”己酉,册妃张氏为皇后。壬子,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埈为郑五,瞻墉越王,瞻墡襄王,瞻堈荆王,瞻墺淮王,瞻垲滕王,瞻垍梁王,瞻埏卫王。乙卯,诏中外官举贤才,严举主连坐法。丁巳,令三法司会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于承天门录囚,著为令。庚申,增京官及军士月廪。丁卯,擢监生徐永潜等二十人为给事中。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阿鲁台来贡马。甲戌,诏群臣言时政阙失。乙亥,赦兀良哈罪。始命*畿诸卫官军更番诣京师操练。丙子,遣御史巡察边卫。癸未,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丙戌,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己丑,礼部奏冬至节请受贺,不许。庚寅,敕诸将严边备。辛卯,禁所司擅役屯田军士。壬辰,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交阯。是月,谕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曰:“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恶闻直言,臣下相与阿附,以至于败。联与卿等当用为戒。”又谕士奇曰:“顷群臣颇怀忠爱,朕有过方自悔,而进言者已至,良惬朕心。”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辛亥,揭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序。癸丑,免被灾税粮。庚申,葬文皇帝于长陵。丙寅,镇远侯顾兴祖破*乐、浔州蛮。
是年,丁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贡。
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乙亥,敕内外群臣修举职业。己卯,享太庙。建弘文阁,命儒臣入直,杨溥掌阁事。癸未,以时雪不降,敕群臣修省。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太宗配。壬辰,朝臣予告归省者赐钞有差,著为令。己亥,布政使周干、按察使胡概、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二月辛丑,颁将军印于诸边将。戊申,祭社稷。命太监郑和守备南京。丙辰,耕耤田。丙寅,太宗神主祔太庙。是月,南京地屡震。三月壬申,前光禄署丞权谨以孝行擢文华殿大学士。丁丑,求直言。戊子,隆*饥,户部请以官麦贷之。帝曰:“即振之,何贷为。”己丑,诏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练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余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庚寅,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开*、大同边。辛卯,参将安*伯李安与荣昌伯陈智同镇交阯。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是月,南京地屡震。
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笔,令士奇就门楼书诏。帝览毕,即用玺付外行之。顾士奇曰:“今可语部臣矣。”设北京行都察院。壬子,命皇太子谒孝陵,遂居守南京。戊午,如天寿山,谒长陵。己未,还宫。是月,振河南及大名饥。南京地屡震。五月己卯,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以言事改御史,寻下狱。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秋七月己巳,上尊谥,庙号仁宗,葬献陵。
【译文】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叫朱高炽,明成祖长子。其母仁孝文皇后,梦见一个头戴礼帽、手拿白圭的人请见,醒来便生下昭皇帝。仁宗幼年时端重沉静、言行有礼。稍长大,练*骑射,百发百中。他勤奋好学,跟从儒臣讲经论史,滔滔不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命令他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高炽一人后还。问他,回答说:“早晨非常寒冷,等待朝食后再检阅,所以后回。”又命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又曾问:“尧、汤时,水、旱灾频繁,百姓依赖什么?”回答说“:依靠圣人有抚恤百姓的政策。”太祖高兴地说“:孙子有君主的眼光。”
成祖举兵,世子留守北*,善于抚慰士卒,以万余人抗拒李景隆五十万人,北*城因此得以保全。起初,郡王高煦、高燧都以聪明狡猾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与高燧结党营私,想阴谋夺取嫡长子之位,说世子的坏话。正好朝廷赐给世子诏书,定想离间父子二人,世子不启缄,驰马上报。然而,黄俨已先告诉成祖说:“世子与朝廷通好,使者到了。”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打开诏书一看,长叹一声说“:差点杀掉我的儿子。”成祖登基,以北*为北京,仍命世子居守。
永乐二年(1404)二月,召至北京,立为皇太子。成祖屡次北征,命他监国,裁决*民政事。四方水旱灾荒,往往遣使赈恤,因而名声大振。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徒时时找机会讲坏话。或直问太子:“知道有讲坏话的人么?”朱高炽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尽自己的职责而已。”
永乐十年(1412),成祖北征回京,因太子遣使迎接误期,且书奏失言,将官僚黄淮等全部投入监狱。十五年,高煦犯罪,徙迁乐安。第二年,黄俨等又趁机诬陷太子擅自赦免罪人,宫僚大多连坐而死。侍郎胡氵荧奉命查实,秘密奏疏太子确实孝敬严谨,奏疏中列举七件事上报,成祖这才大松一口气。事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为皇长子,事情暴露后被诛灭,高燧因得太子解救而幸免,从此,太子之事才开始安定。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死于榆木川。八月二日,遗诏到,派皇太孙迎丧开*。五日,夏原吉释出监狱。十五日,朱高炽即皇帝位。在全国大肆赦免,以第二年为洪熙元年。停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趾采办。十六日,恢复夏原吉、吴中官职。十七日,武安侯郑亨镇守大同,保定侯孟瑛镇守交趾,襄城伯李隆镇守山海关,武进伯朱荣镇守辽东。重新设置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任。进升杨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往常一样,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全权掌管内部制度,杨溥为翰林学士。十九日,镇远侯顾兴祖为总兵官,征讨广西叛蛮。二十二日,淘汰多余官员。二十三日,召汉王高燧赴京。二十六日,官吏流放隶属军籍的释放还乡。二十七日,下诏文臣年满七十便辞官退职。九月一日,交趾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荣笼州,方政失败,指挥同知伍云奋力战死。四日,召尚书黄福于交趾。八日,开封附*黄河涨水,免当地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十日,命令从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产地计算价值买卖,科派损害百姓的罪不饶恕。十一日,礼部尚书吕震请求除去丧服,不许。十三日,增加诸王俸禄。十四日,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十五日,黎利攻掠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十六日,开始设置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充任。二十三日,分散畿田百姓所养官马于各卫所。二十六日,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应当说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报。
冬十月一日,停止民间买卖金银,革除两京户部行用仓库。二日,下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七日,通政使请求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藏。仁宗说“:祖宗命天下上奏雨泽,是想知道水旱,以施行恤民之政。聚积到通政司,既已全部逾期,现在又令收藏,是想上面最终不知道。从今以后奏章一到即刻上报。”八日,册立妃张氏为皇后。十一日,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为郑王,瞻墉为越王,瞻土善为襄王,瞻土冈为荆王,瞻土奥为淮王,瞻垲为滕王,瞻土自为梁王,瞻埏为卫王。十四日,诏中外官推举贤才,严格推荐主连坐之法。十六日,令三执法部门官吏会同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在承天门审查囚犯,写成法令。十九日,增加京官及军士每月粮食。二十六日,提升监生徐永氵晋等二十人为给事中。十一月一日,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匠、功臣家为奴的,全部宽饶为民,归还其田土。谈论政事被贬流放的也按上例办理。”二日,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时请求赈济的,加罪。”阿鲁台前来进贡马匹。三日,诏群臣讨论时政得失。四日,赦免兀良哈罪行。开始命令*畿各卫官军轮番到京师操练。五日,遣御史巡查边境各卫。十二日,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十五日,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十八日,礼部奏冬至节请接受朝臣庆贺,不许。十九日,告诫边将要严格边防守备。二十日,禁止卫所官吏擅自役使屯田军士。二十一日,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守交趾。这一月,告诉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说:“前世人君,或妄自尊大,厌恶听信直言,臣下相继阿谀奉承,以至于灭亡。我与你们应当引以为戒。”又告诉杨士奇说“:*来群臣颇怀念忠爱之人,朕有过应当自己悔改,而进言者自己来,朕已心满意足了。”十二月二日,宽恕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的,留下一人,其余全部放回。十日,标帜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墙。十二日,免遭灾税粮。十九日,葬文皇帝于长陵。二十五日,镇远侯顾兴祖攻破*乐、浔州蛮夷。
这一年,于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朝进贡。
洪熙元年(1425)春正月一日,到奉天门受朝贺,不奏乐。四日,嘱咐内外群臣整治、兴办分内之事。八日,祭祀太庙。兴建弘文阁,命儒臣入阁供职,杨溥掌管阁事。十二日,当降雪时不降,告诫群臣修身反省。十五日,在南郊大祭天地,顺便祭太祖、太宗。二十一日,朝臣有功退休并归附反省的赐给钱钞各有差别,写成法令。二十八日,布政使周干、按察使胡概、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二月一日,颁发将军印于各边将。八日,祭社稷。命太监郑和守备南京。十六日,亲自耕种田地。二十六日,太宗神牌附祭于太庙。本月,南京多次发生地震。三月二日,前光禄寺丞权谨以孝行擢升文华殿大学士。七日,求直言。十八日,隆*发生饥荒,户部请求用官麦借给老百姓。仁宗说:“立即赈济,为何要借贷。”十九日,下诏说:“刑法只能禁暴止邪,把百姓往好的方向引导,并不是一定要诛杀。官吏或者把深奥的文字掺合在一起,牵强附会,以至于造成冤假错案,朕深深怜悯他们。从今以后全部依法律定罪。或者朕过于厌恶,法外用刑,法官要上奏。五次复奏不许,同三公、大臣一起上奏,必须得到允许才能施行。诸官吏不得鞭打囚徒及乱加犯人宫刑。有自处宫刑的以不孝罪论处。不是谋反,不得连累亲属。古之盛世,广听民言,以资历威望以一儆百。现在,奸人往往摭拾他人之言,诬告诽谤,法官严酷唯恐不能陷人于官司。刑法用得不当,百姓则不知所措,除去诽谤禁令,有上告者一律不予惩治。”二十日,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视开*、大同边境。二十一日,参将安*伯李安与荣昌伯陈智同镇交趾。二十八日,将还都南京,下诏北京各部门官吏都称行在,恢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当月,南京多次发生地震。
夏四月三日,仁宗听说山东及淮、徐百姓缺乏粮食,有关官吏征夏税应急,乃在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拟诏书,免今年夏税及秋粮的一半。杨士奇说“:皇上的恩典来了,但须户、工二部预先知道。”仁宗说:“救济百姓穷困,犹如救火振溺,不可迟疑。官吏考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同意见。”赶快命令中官准备纸笔,命杨士奇就门楼书写诏书。仁宗看完后,立即用玉玺付外施行。望着杨士奇说“:现在可以告诉部臣了。”设置北京行都察院。十三日,命皇太子拜谒孝陵,居守南京。十九日,到天寿山,拜谒长陵。二十日,回宫。本月,赈济河南及大名饥荒。南京多次地震。五月十日,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因谈论政事任御史,不久被投入监狱。十一日,仁宗身体不适,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十二日,病情加重,遗诏传位皇太子。当天,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
秋七月二日,上尊谥,庙号仁宗,葬于献陵。
拓展
明史仁宗本纪 【原文】 仁宗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
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
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射,发无不中。
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
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
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
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
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
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成祖践阼,以北*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
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
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徵宫僚黄淮竺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
明年,黄俨等复谮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成祖意乃释。
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
八月甲辰,遗诏至,遣皇太孙迎丧开*。丁未,出夏原吉等于狱。
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
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址采办。戊午,复夏原吉、吴中官。
己未,武安侯郑亨镇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址,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
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辛酉,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讨广西叛蛮。
仁宗皇帝是哪个朝代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全盛。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仁宗皇帝是哪个朝代,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赵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 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元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4岁。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其陵墓为永昭陵。 谥号: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姓名:赵祯
别称:宋仁宗
字号:天圣
国籍:*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宋代
出生地:开封
出生时间:公元1010年
去世时间:公元1063年
主要作品:《尊道赋》
主要成就:仁宗盛治、节俭爱民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初名赵受益,后改为赵祯。赵祯生于公元1010年,去世于公元1063年,是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
赵祯四岁的时候,被封为庆国公,五岁的时候被封为寿春郡王,七岁的时候进中书令,八岁的时候进封升王。同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
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十三苏的赵祯继承帝位,改元天圣,是为宋仁宗。
宋仁宗继位的`时候,因为年纪幼小,由太后刘氏垂帘听政,一直到明道二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才开始亲政,那个时候仁宗已经二十三岁。二十三岁在帝王亲政的时间里算是年 长的了,不难看出很有可能在这之前,太后刘氏把持着绝大部分的朝政大权。
从公元1022年到公元1063年,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仁宗多次更改年号,初继位改年号天圣,后来改年号明道,刘太后死后, 宋仁宗又改年号为景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先后改年号为: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在位的几十年里,他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对下属宽厚以待,因此在他当政期间,名臣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包拯包 青天。
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敢于直谏,清廉正直,不怕得罪权贵,就算面对皇帝他也丝毫不怕。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坚持自己的政见。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甚至包拯在谏言他后宫宠妃的亲属之时,宋 仁宗在几番迂回劝慰下,没有让包拯取消打算,也没有问罪包拯。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皇帝在,所以才有了仁宗盛治吧。
他积极采取各类经济政策,民生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国家安定太*,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大的一个印证,便是世 界上最早的治病官交子就是在宋仁宗当政期间发行的。
公元1063年,宋仁宗在汴梁皇宫驾崩,享年54岁。死后葬于永昭陵, 谥号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关于雪的古诗宋词
大家喜欢雪花吗?在冬天,大地银装素裹非常美丽。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关于雪的古诗宋词,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选自古诗: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选自古诗:关汉卿《大德歌·冬》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选自古诗:高适《别董大二首》
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选自古诗:佚名《采薇》
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选自古诗:黄景仁《别老母》
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选自古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选自古诗:卢梅坡《雪梅·其一》
8)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选自古诗:张谓《早梅》
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选自古诗:韩愈《春雪》
10)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选自古诗:李白《北风行》
1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选自古诗:*《青松》
1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选自古诗:祖咏《终南望余雪》
13)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选自古诗: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4)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选自古诗: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15)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选自古诗: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1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选自古诗:王维《观猎》
1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选自古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选自古诗: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9)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选自古诗:赵嘏《喜张沨及第》
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选自古诗:*《卜算子·咏梅》
21)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选自古诗: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2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选自古诗:齐己《早梅》
23)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选自古诗:郑燮《山中雪后》
24)夜雪初霁,荠麦弥望。——选自古诗: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2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选自古诗:白居易《夜雪》
26)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选自古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7)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选自古诗:洪升《雪望》
28)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选自古诗: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29)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选自古诗: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0)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选自古诗:李商隐《对雪二首》
31)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选自古诗:崔道融《梅花》
32)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选自古诗: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33)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选自古诗: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3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选自古诗:欧阳修《戏答元珍》
35)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选自古诗:王守仁《春晴》
36)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选自古诗:杜甫《阁夜》
37)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选自古诗:杜甫《野望》
38)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选自古诗:刘方*《春雪》
39)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选自古诗:王令《暑旱苦热》
40)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选自古诗:白朴《天净沙·冬》
41)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选自古诗:李白《王昭君二首》
42)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选自古诗: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43)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选自古诗: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44)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选自古诗: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45)冬宜密雪,有碎玉声。——选自古诗: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46)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选自古诗: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47)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选自古诗:刘基《北风行》
48)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选自古诗: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49)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选自古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外篇·胠箧》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篇》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增广贤文·上集》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赵世家》
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晋书·列传·第三章》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资治通鉴·周纪·周纪四》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经·第八章》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仁本》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三·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格言联璧·存养类》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书·传·司马迁传》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克城以武,戡乱以仁。——《明史·本纪·卷一》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篇》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淮南子·汜论训》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醒世恒言·卷十七》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宋张耒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张耒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深草木多,春夏废翦剔。
北原有高溪,经岁不蹑屐。
阴根走重险,飞蔓密如织。
交柯不容鸟,老枿顽若石。
由兹废登眺,幽致莽萧瑟。
杖藜每独往,驻立为叹息。
穷秋九月衰,霜过万叶赤。
北风始驱除,蒙翳遭搏击。
乘时集吾徒,斤斧必谨饬。
攀缘穷翦伐,上下恣搜剔。
霜芒落劲节,巨劚剖坚植。
蛟龙脱鳞须,犀兕遗骨革。
薪蒸不足道,椽栋固委积。
纷纭一日劳,既暮岩薮辟。
寒篁露幽翠,佳木呈秀色。
高台忽*敞,快步失荆棘。
巉巉女几峰,次第见晴碧。
遥村暮烟合,乌鸟寒寂历。
纵横目前景,指顾归咫尺。
兹焉遂忘返,渐可携尊*。
人间有能事,功效在勤力。
恶深当痛治,秽尽善斯得。
经年滞穷谷,庶以娱朝夕。
题诗寄初终,抚事心有激。
[宋] 张耒
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
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
先生神貌独宛然,但觉岩岩瘦而实。
有如霜露入秋山,扫除繁蔚峰峦出。
自言*读养生书,颇学仙人饵芝术。
披寻图诀得茯苓,云是松间千岁物。
屑而为食可不饥,功成在久非仓卒。
上侔金石免毒裂,下比草木为强崛。
涓涓漱纳白玉津,链以真元纳之骨。
神仙自是人不知,岂为难求废其术。
我闻公说心独嗟,欲问太虚穷恍惚。
奈何不使被金朱,乃俾枯槁思岩窟。
又观世事不可常,倚伏谁能定于一。
终身轩冕亦何赖,况有朝升而暮黜。
何如端坐养形骸,寿考康宁无夭屈。
乃知岂即非良图,却笑儿曹嗜糠籺。
青衫弟子昔受经,赋分羁穷少伦匹。
自知无命作公卿,颇亦有心穷老佛。
但思饱暖愿即已,妄意功名心实不。
终期策杖从公游,更乞灵丸救衰疾。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杜甫〔唐代〕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李白〔唐代〕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眷言王乔鸟,婉娈故人情。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号
薛逢〔唐代〕
楼头钟鼓递相催,曙色当衙晓仗开。孔雀扇分香案出,
衮龙衣动册函来。金泥照耀传中旨,玉节从容引上台。
盛礼永尊徽号毕,圣慈南面不胜哀。
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
薛逢〔唐代〕
楼头钟鼓遰相催,曙色当衙晓仗开。孔雀扇分香案出,衮龙衣动册函来。
金泥照耀传中旨,玉节从容引上台。盛礼永尊徽号毕,圣慈南面不胜哀。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一作王宗城)
李白〔唐代〕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
理宗度宗第二
文天祥〔宋代〕
先帝弓剑远,永怀侍芳茵。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
挽仁宗皇宗词
金君卿〔宋代〕
深仁醴泽浃威灵,最是橐兵与缓刑。坐接迩僚均父子,手挥宸翰走风霆。臣心未报空号慕,篘牧无知亦涕零。视古诸侯从俭约,忍思遗诏尚丁宁。
挽仁宗皇宗词
金君卿〔宋代〕
亿万民灵四百州,衔恩哀慕几时休。惜回长夜钧天梦,归侍仙都泰帝游。苍野路遥*恨,翠微宫冷白杨秋。国人雨泣西郊暮,烟惨风悲亦为愁。
宿朝宗驿游洞天·宿朝宗驿
王越石〔宋代〕
炎洲望处云南北,峣阙归时路屈盘。喜得夜深清枕簟,月华斜白洞天寒。
与江朝宗丁宗功饮酒梅花下二首
吴芾〔宋代〕
挈榼西园去,花光照月华。共看花上月,肯负月中花。酒与花俱白,人如月不瑕。且陪月花醉,何用苦思家。
寄宋邧(一作寄宋次都,一作寄友人)
许浑〔唐代〕
朱槛烟霜夜坐劳,美人南国旧同袍。
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题董其昌鉴定宋元明名画册 其一 宋徽宗文蛤牡蛎
弘历〔清代〕
文蛤出沙滩,牡蛎来相倚。护汁怜同类,连房且共止。
鹬持底须虑,渔利匪所拟。写生肖化工,万物春台里。
马政浮海去,见乃异乎此。
满江红(寄寿宋子渊,宋生朝先余一日)
管鉴〔宋代〕
去岁兹辰,记称寿、曾陪燕*。明朝更、屈公扶醉,相过为客。间世生贤元自异,偶然先后欢连日。怅如今、五岭望三湘,云霄隔。松鹤算,珪璋德。廊庙器,神仙格。想尊前仍唱,雪中晴色。去岁尝有词云:“要知他日调元手,看取今朝雪里松。”公上清都调鼎鼐,我归旧隐寻泉石。愿年年、东阁燕嘉宾,常相忆。
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 宋世大雅
佚名〔隋代〕
宋世宁,在泰始。醉酒欢,饱德喜。万国朝,上寿酒。帝同天,惟长久。
买得苏诗施注宋椠残本即商丘宋氏藏者
翁方刚〔清代〕
国初海虞有二本,其一寅岁收六丁。维时湖南宝晋叟,把卷凭阁看飞荧。
宋元旧本镂次第,独此未及传模型。可怜醴泉化度法,瑶台戍削留娉婷。
也是园翁痛著录,不得再嗅隃麋馨。一朝东吴故家得,四十二卷重汗青。
黄州判官有旧梦,笠屐图子来丁宁。《由仪》篇忽上客谱,束广微滥吹竽听。
衔姜黠鼠到潜采,众目特让查田醒。江南书手费影写,掇拾想像于奇零。
施注实惟施顾注,施家苏学诒过庭。绍兴书蒇嘉泰岁,淮东板出仓曹厅。
汉孺楷书作佳话,湖州诗狱此又经。《石鼓文》与《会稽志》,同时校椠新发硎。
陵先生世莫识,要以土蚀成青萍。卷前惜阙谱及目,世间仅此凤与星。
适者又得《顾禧集》,文字聚合凭精灵。重开此本傥异日,敢任嘉谷滋蝗螟。
摹公书帖奉公象,笑彼亭长署杜亭。我当焚香日望拜,公乎弭节来云軿。
浣溪沙(和曾吉甫韵呈宋景晋待制。宋有二袓)
向子諲〔宋代〕
绿绕红围宋玉墙。幽兰林下正芬芳。桃花气暖玉生香。谁道广*心似铁,艳妆高韵两难忘。苏州老矣不能狂。
过宋氏五女旧居(宋氏女姊五人,贞元中同入宫)
窦常〔唐代〕
谢庭风韵婕妤才,天纵斯文去不回。
一宅柳花今似雪,乡人拟筑望仙台。
题董其昌鉴定宋元明名画册 其四 宋马远柳塘清夏
弘历〔清代〕
板桥长跨湖中,丝柳摇漾波风。人在玉壶冰里,祝融伎俩应穷。
题董其昌鉴定宋元明名画册 其三 宋厉归真牧牛图
弘历〔清代〕
放牛自龁草,双童且相嬉。是谓得牧道,何须频扰之。
题董其昌鉴定宋元明名画册 其二 宋刘松年捕鱼图
弘历〔清代〕
秋浦起罾慢进船,长绳绞曳耸双肩。羡鱼结网非虚计,恰得槎头缩项鳊。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文心雕龙·宗经》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杜甫《饮中八仙歌》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列传·卷八十六》
传闻一战百神愁,*强兵过未休。——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一·张孟谈既固赵宗》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宗武生日》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二》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王昌龄《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子家训·全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刘过《沁园春·卢蒲江*上时有新第宗室》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后汉书·本纪·肃宗孝章帝纪》
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文心雕龙·宗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郑畋《马嵬坡》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沁园春·雪》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三极彝训,训深稽古。致化归一,分教斯五。——《文心雕龙·宗经》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徐惠《进太宗》
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素书·本德宗道》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拨乱反正,以宁天下——《后汉书·本纪·显宗孝明帝纪》
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命。——《格言联璧·惠吉类》
江南春水碧于酒,客子往来船是家。——吴激《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释仲殊《京口怀古二首·其二》
昔日太宗拳毛騧,*时郭家狮子花。——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杜甫《宗武生日》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杜牧《河湟》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王勃《滕王阁序》
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刘启《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
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文心雕龙·宗经》
辞约而旨丰,事*而喻远。——《文心雕龙·宗经》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舟过安仁改写古诗作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舟过安仁改写古诗作文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夏日里,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一面静静的湖面上,成片茂密的芦苇随风飘荡,湖面上的水泛起阵阵微波。这一片风景秀丽的地方,正在静静的湖面上,一条小船上的杨万里被它们深深地迷住了,正陶醉其中。
正在诗人慢慢地转移视线时,一条小渔船映入眼帘。小渔船上坐着两个一边划船,一边嬉戏的可爱小孩,诗人决定看看他们想干些什么,打算用他们写一首奇丽的小诗,想到这里,诗人观察得更仔细了。
两个小孩玩着玩着,突然一个小孩对另一个小孩讨论了一会儿,把船停了下来,把撑船用的竹竿和船桨收了起来,张开了一把精美的竹制小伞,可现在没下雨,诗人看到这里,疑惑不解地思考起来。
诗人想了一会儿,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由的惊叹起来:“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改写舟过安仁。怪不得没有下雨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呀!”
诗人边佩服两个小孩,编写了一首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在一个夏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杨万里走在那绿树葱郁的小路旁,走着走着他就在河边停下了。
他看着河里,原来是一只小渔船在行驶,上面还坐着两个小孩子,一个大一点的儿童身体是一件外套,里面什么也*,裤子穿一条短裤,和他一起的人,他身着红肚兜穿白外套,也穿着一条短裤,一个人支桨,在那用力地划啊,小船在那不断地向前行驶。
划着,划着,两个儿童停了下来,大点的儿收起了竹竿和船桨,小一点的孩子把伞撑了起来。诗人杨万里内心产生了疑问,心想:现在也没有下雨,太阳也不是很炎热,不需要遮阳。”他压制不住好奇心就朝两小渔童喊:两个小渔童你们撑伞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是划船划累了,看这,我们总不能停在这吧!就用伞当帆使用着呢!”小渔童回答到。
诗人杨万里默默地赞扬着:好一对聪明小渔童啊!”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乘船去那里游玩。来到安仁,杨万里马上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里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到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张望,发现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慢慢地前进。过了一会儿,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才恍然大悟,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诗人杨万里心情大好,准备去荷花池游览一番。
到了荷花池后,远远地就望见了荷花池里的荷花随风摇曳。奇怪,怎么有一朵荷花飞在空中?原来是一叶渔舟上的两个小孩子正在嬉戏玩闹呢!
玩累了,他们根本没有力气划船了,怎么办呢?这时,他们看到了荷花,想起了鲁班造伞的故事。他们灵机一动,拿出了船舱里的伞,并撑开,轻轻松松地就使船移动了。
诗人杨万里正纳闷这时怎么一回事儿呢,他赶忙叫来艄公,请他把船划到池中央,追上了那两个小孩子。杨万里不解地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借助风力使船前进呀!孩子眨巴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回答杨万里道。
哦,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呀!杨万里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夏天,杨万里路过安仁县,偶尔看到了有两个孩子坐在一只小渔船上晒太阳。
在不知不觉中,船停了,这时杨万里可清楚了,其中有一个小孩子穿着小红衫,另外一个小孩穿着短袖短裤。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只见其中一位孩子从船中拿出了一把伞,杨万里心想:咦,他们这是想干什么?现在又没下雨,他们为什么要撑伞呢?这真是太奇怪了,杨万里情不自禁地上前问了问:你们这是干什么?现在又没有雨,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哈哈哈,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们现在没力气摇船桨了,就用伞来借风力使船前进,嘻嘻。”小孩笑着说。
杨万里望着他们的背影笑了,心里不禁感叹:这两个小孩真聪明!
一天,诗人杨万里来到了湖边,看见了两个小孩童在渔船上坐着,手上撑着一把伞。
杨万里一看,就十分纳闷地想:天上也没下雨,也没有阳光,为什么要撑伞呢?他带着这个疑问,蹲下身子温和地说: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现在天上又没有下雨。”
我们的力气根本划不动小舟,所以我们想节省一点力气,用风来当桨,伞来当帆,来让小舟动起来。”孩子们奶声奶气地说。
杨万里瞬间恍然大悟,提笔写下了《舟过安仁》这首诗,至今仍被人传诵着: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夏天的早晨,杨万里坐在一条小船里,跷起二郎腿,拿起香烟,用火柴点着,放入嘴里。杨万里说:真香呀!”忽然,他看见了岸边有几棵大树,树下长着几朵小花,有粉色的,有电影的,有白色的,还有蓝色的杨万里被这美丽的景象迷住了。他陶醉在其中了。
旁边传来两个小渔童在说说笑笑的声音,杨万里朝旁边一看,两个渔童放下船桨,坐在椅子上,撑起伞。扬万里心想:他们在干什么?挡风吗?没风呀!杨万里听着两个小渔童的讲话才知道,他们拿伞当帆使啊!
杨万里哈哈大笑起来。
宋仁宗的古诗 宋仁宗的古诗词 关于宋仁宗的古诗词 宗仁发的古诗 有关宋徽宗的古诗 宗萨仁波切语录 宋徽宗的评价古诗 宋孝宗的题画菊古诗 宋徽宗的诗词 唐宋刘得仁的古诗中秋 宗萨钦哲仁波切语录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的古诗 宗萨仁波切爱情语录 宋徽宗在古诗四帖上的题跋 赞美宋徽宗瘦金体的古诗 宗萨仁波切经典语录 吴宗宪在大哥大念的南宋古诗 宋真宗关于书的名言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古诗 宋真宗书的名人名言 有仁的古诗 郑宗盛的古诗 柳宗岩的古诗 赵宗成的古诗 李宗羲的古诗 带仁的古诗 与仁有关的古诗 仁爱的古诗 为富要仁的古诗 慈仁寺的古诗
宋代古诗词大全 江雪柳宗元的古诗带拼音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文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柳宗元的古诗成就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仁宗讳高炽文言文翻译 仁宗皇帝是哪个朝代 宋词古诗 关于雪的古诗宋词 柳宗元《江雪》的古诗赏析 江雪柳宗元古诗及诗意 诗名含有宗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宗字的诗词 诗名含有宋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宋字的诗词 含有宗字的古诗词 带宗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宋字的古诗词 带宋字的诗词名句 含有仁字的古诗词 带仁字的诗词名句 元宵古诗宋苏轼55句 江雪柳宗元_江雪古诗 舟过安仁改写古诗作文 《舟过安仁》古诗词鉴赏 宋代古诗三百首144句 柳宗元的古诗 宋徽宗赵佶的著名诗词有哪些?赵佶三首古词欣赏 描写夏天的宋代古诗 柳宗元古诗的特点 宋张耒古诗词 《别宋常侍》古诗 古诗舟过安仁的意思是什么
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感想 中国古诗艺术的意义 形容社会丑陋的古诗词 孔子和五里三贤的古诗 形容自己经历的古诗 描写秦宫的古诗词 带饮字的古诗名字 哥们关系好的古诗 女人化黄妆的古诗 教导人认真对待的古诗 赞美雪景美景的古诗 描写奶大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情于景的关系 放虎归山的类似古诗 古诗中的指甲 随笔古诗之中的秋天 赞美月亮和小亭的古诗词 当他老了的古诗 读古诗春日的启示 有关画的古诗原文 所有有秋字的古诗 写神仙的古诗 狼牙里的古诗词 古诗字的隶书 关公酒的古诗词 东坡肉的历史古诗 古诗中的内涵 楚辞是古诗中的诗吗 表示悔骂的古诗 一枝绿叶的古诗 追求永生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