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翁的古诗_ >

翁的古诗_

关于翁的古诗_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翁的古诗_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翁的古诗_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叶绍翁的古诗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叶绍翁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叶绍翁的古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3、《嘉兴界》

    *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4、《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5、《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6、《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7、《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8、《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9、《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10、《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11、《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12、《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13、《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14、《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15、《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16、《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生费却几两屐。

    1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18、《表忠观韩小官人》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19、《发长安堰》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

    20、《葛天民隐居》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精选阅读

    叶绍翁的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3、《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4、《送冯济川归蜀》

[阅读全文]...
  • 叶绍翁的古诗

  •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嘉兴界》

      *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4、《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5、《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6、《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7、《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旧基荒草占,废圃野人耕。

      古柳无多树,新蝉第一声。

      青溪固亡恙,依旧与孤城。

      8、《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9、《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10、《出北关二里》

      *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11、《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12、《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13、《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客来自掘蹲鸱煮,旋拾枯松三数枝。

      14、《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15、《赋葛天民栽苇》

[阅读全文]...
  • 叶绍翁的古诗

  • 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叶绍翁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叶绍翁的古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3、《嘉兴界》

    *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4、《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5、《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6、《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7、《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8、《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9、《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10、《出北关二里》

    *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11、《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12、《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13、《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14、《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15、《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16、《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生费却几两屐。

    1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18、《表忠观韩小官人》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19、《发长安堰》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

    20、《葛天民隐居》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精选阅读

    叶绍翁的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3、《出北关二里》

    *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4、《送冯济川归蜀》

[阅读全文]...
  • 古诗《卖炭翁》改写

  • 古诗《卖炭翁》改写(精选15篇)

      改写古诗一定要注意的是:十分清楚地理解原诗的内容,包括原诗的作者、写作背景、诗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卖炭翁》改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他常年在终南山伐薪烧炭,那里荒芜人烟,经常有野兽出没,但他为了生存,只能以此为生啊!

      他每天早早地起来上山砍柴、烧炭,然后就去卖掉,以换得衣食温饱。他每天干得汗流浃背,却不顾劳苦,一心只想多烧炭,多卖钱。由于长时间烟熏火燎,满面都是炭灰,两鬓也已斑白,双手也粗糙得如黑树皮一样。

      终日的辛劳,只为一家人吃饱穿暖。可怜他此时衣衫单薄,心中却盼望着天气冷一些,再冷一些,好多卖一些炭,多赚一些钱。

      终于,他盼到了。夜里忽然来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便有一尺厚了。他一大早便赶着牛车上路了。虽然他必须要经过崎岖不*的道路,但他却不觉得难,而是一心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想着想着便到了南门的集市。这时太阳高照,积雪已经化了,他只得把牛车停在泥泞之中,等候买主。

      一旁过来了一些人,他便大声招呼着,可一直没人来买。此时已是牛困人饥了。忽然迎面有两个人骑着马向他走来,他定睛一看,原来是皇宫中的人。他心想,既然是宫中人,一定会给很多钱的。于是就牵着牛车随宫人向皇宫方向走去。这一路上他心里一边美美地设想着,一边大声地呵叱着牛。到了皇宫,他的心因激动几乎跳到了嗓子眼,真不知会给多么惊人的价钱呢!

      可是,大大出乎意料,宫中人却只给他半匹红绡和一丈绫。他像被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失望到了极点,可他和谁去说呢?又有谁能为他主持公道呢?

      他拉车慢慢地往家走,心里想:唉,家人一心巴望的好日子又不见了,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啊!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哪?

      在中唐时期,有一位卖炭老人在城南的山上砍柴烧炭。多年的烧炭生活,老人的脸已被烟火熏黑,两个鬓角的头发已经苍白,十个指头早已发黑,十分辛劳。卖炭得到钱有什么用?只能买穿的衣服和吃的粮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十分单薄,却希望天气能再寒冷一些,这样炭就会多卖一些。

      夜晚,城外的积雪十分厚,天刚亮的时候,老人便驾着炭车,向城里驶去。一路上,炭车把厚厚的积雪压出了一道清晰可见的痕迹,老人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浑身伤痕累累,疼痛难忍。正午的时候才到达城市,这时,牛也困倦了,人也饥饿了,便在市南门外的一处泥地里歇息。

      这时,两个身影远远过来了。只见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翩翩白衣,骄横得意。来人是谁?

      原来是皇宫太监手下的爪牙。他们拿出文书说:“这可是皇帝的命令,你敢不从?”边说边将一车的炭向北边拉去。一车炭十分沉重,这可全是他的辛苦劳动啊!老人看着宫使们远去的身影,十分舍不得他那一车的炭,便苦苦哀求,宫使们随手把半匹红绡和一丈绢帛系在牛角上,得意的说:“这便是一车炭的价值,你回去吧。”

      这一幕,恰巧被一位宰相看在眼里,宰相上前把两个宫使喝住,令他们把一车炭还给老人,老人感激不已,宰相看老人如此穷苦,便给了老人一些银子,让老人回山中安享晚年。

      有一个卖炭的老头,在终年冰雪的陡峭的终南山上砍柴烧炭。他满脸都是灰尘,整天被烟雾环绕着,呈现出烟熏火燎的颜色,他两鬓斑白,额头上挂着一条条忧愁的皱纹。他弯着背埋着头,十只手指乌黑发亮。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呢?买身上的衣服,口中的食物。天气寒冷,可怜的老头身上仅有一件薄薄的单衣,衣前衣后,缝满补丁,心里想着:老天爷在寒冷些吧,这样城里的人会急用我这些炭,我就会卖个好价钱,好让我换取口中的粮食和身上的衣服。夜晚,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老头吃力地爬上牛背,牵着牛绳,从早晨出发,辗着冰辙。到了集市,太阳当空照,牛困人饥苦,在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两位骑马的人轻快的来了,他们是太监和手下。太监手中拿着公文说着皇帝的命令,掉转车头,吆喝着牛,把它牵向北面去。老人慌忙阻止,拼命的喊着,可又有谁能帮助他呢?一车的炭,千余金,吝惜不得。只换来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了牛头上充当碳的价钱,看着这微不足道的布,老人泪流满面,在寒风中站立了许久。

      第二天,他在寒风冰雪中倒下了……

      长安几十里外的终南山上,一条布满碎石的羊肠小道穿过密林,绕开悬崖绝壁,从半山腰弯弯曲曲的挤下来。一个老人正在上面赶车,他焦黑的脸上覆满尘土,就连花白的胡子也被染成灰色。他衣衫褴褛,只穿了件破旧的单衣,上面不知有多少补丁,却还是破了好几个大洞。老翁行累了,在一棵树上轻靠一下,那树上立刻留下一条乌黑的擦痕。尽管如此,他眼中仍不时闪出希望的火花,似是在期待什么。一会儿他又开始祈祷:“老天,再冷一点吧,让我的炭卖个好价钱,能吃顿饱饭吧。”

      不知是不是因为那番祈祷,当夜便是一场大雪。正午,老翁终于赶到,也不管那门口的泥泞,就歇在了里面,盼望有买家能出个好价钱。

      突然远处掠来两匹骏马,行人纷纷避让。上面一个身穿黄色绸缎的太监把马骑过来,老翁似是发现了什么,脸刷地一白,跪在泥里苦苦哀求:“大人您高抬贵手啊,去年就是小民,这次求您开恩呐。”

      旁边的马上,一个白衫小吏直接一马鞭抽过去:“老头闭嘴,哪有你说话的地方?”接着那太监掏出一件黄布一抖,阴阳怪气道:“本官奉*谕旨,为宫里采购薪炭。,你快把这些拉到宫门,如有延迟,当心脑袋。”接着那白衫儿掏出两缎宫里的旧布,往牛角上一栓,道:“这是*的赏赐,还不谢恩。”说完便扬长而去,只留下老翁在痛哭流涕,周围的行人却麻木不仁,竟无一人站出来为他说半句话,似是早已司空见惯……

      灰黑的烟雾从南山深处升腾至天空,大团大团的“黑云”在天空聚集,阴沉浓郁得似泪滴般将要滴落,太阳也黯淡得不见光芒……

      “咳,咳……”,同样的声音又一次在山岭中响起,回荡。简陋的小屋中火花跳跃,火光照亮了一位老翁,佝偻的身形,满面尘灰,两鬓苍苍,胡子花白略显凌乱,十指熏黑,手掌上还有一层老茧。“终于烧好了。”老翁长舒一口气,声音略显疲惫,“希望明天再冷些,让我能够卖个好价钱。”老翁打了个哆嗦,下意识裹紧了身上破旧单薄的衣裳。

      冥冥之中似有天定,一夜间雪积尺深,翌日清晨老翁便拉着炭车赶去市,一人一牛在雪上印出深深浅浅的脚印,车轮滚滚前行碾碎积冰。待到日中,一人一牛皆筋疲力竭,老翁搓着冻得发紫久久未暖的手在市南门外歇息……恰在这时,轻快的“踏踏”马蹄声传来,老翁心中一惊,恍了恍神,缓缓抬起黯黑沉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马儿自矜、高傲的双眼,嘴角扬起似有似无的弧度,视线再移,只见马上二人正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老翁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缰绳。不待老翁开口,身穿淡黄色衣衫的人便姗姗拿出文书,用手将其慢慢舒卷开来,只见他轻晃着身子,用尖细的声音念着皇帝的命令,念完,他略抬下巴说道:“你这车炭,我们宫里要了。”又转头对白衣男子说:“去吧,付钱”,白衣男子悠悠拿出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牛头上,便二话不说将缰绳从老翁手中夺走,老翁望着那匹红纱失了神,急忙跑到二人面前,苦苦央求道:“这不行啊,这……这也太少了,求求你们把炭还给我吧!”边说边向周边投去求助的目光。可周边行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远处商贩也收拾东西收摊离去,只剩下老牛“哞~哞”的低吟着。

      “卖予何人不都一样?更何况我们是要运回宫里去的!且我们已经付过钱了,难不成你要对皇上不敬?一边去。”马儿戏谑地看着黄牛,似是在幸灾乐祸,一如马上之人对牛背之人,然后便踏着轻快的步伐扬尘远去了,“踏踏,踏踏……”

      老翁望着轻快的身影越来越远,心也随着身体一起冰冷了,他无助绝望地抬头望天空,黑云翻飞,却是天在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军之躬,胡为乎泥中?”劳役者的悲歌几时休?

      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摇撼着终南上的一座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似的。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那一道道的皱纹,记载着他生活的艰辛。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天空,心里不停地祷告: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能卖个好价钱,也好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啊。

      等炭烧好后,他把炭装上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说:“老牛啊,这几天委屈你了,等明天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喂你一顿。”这时,老人那久已不见笑意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被冻醒了,他朝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老人连忙掀开身上的稻草,走到门外,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老人不顾发抖的身子,顶风冒雨,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市集的南门外。只见他满身的泥水,脸冻得紫红。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是啊,赶了几十里山路,路又陡又滑,人够累的,牛也倦了。

      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丁当、丁当”的马铃声。老人睁开眼,猛然,他像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倦意一下子全消失了,眼里充满了惊恐。啊,原来是横行霸道的黄衣使者和白衫儿又来了。他连忙赶起牛车,掉头想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两匹高大的马拦住了他的去路。

      黄衣使者坐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命令说:“卖老头听着,皇宫需要炭。来人,把车给我拉走。”于是一个公差毫不留情地把炭车向北面的皇宫拉去了。“啊,大人,不行啊,我还指望着这车炭换口饭吃啊!开开恩吧!”“哼,你竟敢违抗圣旨?”“老头儿,还是识点时务,赶快把炭送到皇宫去吧。否则,你就是抗旨,你还要命吗?”

      黄衣使者骑马走了,卖炭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烧出的炭被白白拉走,心里像刀绞一样。他空着牛车回来,只见牛头上系着分文不值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难道这就是一车炭的钱?苍天啊,你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啊!”老人悲愤地呼喊着,踉踉跄跄,昏倒在牛车旁……

      片片雪花结成了泪,凝成了苦。明了的,是苦;暗了的,是泪。

      钟南山上一老翁佝偻的身子,在茫茫大雪里显得那么小,那么弱。他在伐树,他在想:今年雪这样大,那这炭应当比去年贵吧!他搓着通红的手,哈着气。山下有着一间布满白雪的小茅棚,老人硬生生将一车木头拖进去。生火,烧炭。火光下的老人显得那么小,那么佝偻。却把老人的脸照的通红透亮,他借着火光,想让自己暖和些,但烟熏得老人睁不开眼,抹着泪,但手上的炭灰哪里抹得干净?

      老人拖着蹒跚的步子,到城门,士兵却挡住他“喂,说你呢!老头儿,过路费!”士兵猥琐的笑着,老人脸色苍白,把从心口部位的铜板掏了出来,还没来得及说话却被一把夺取“拿来,这么少,切”士兵招呼老人进去,老人想着没事,卖完炭就有钱了。

      他还想着,还做着那个美丽的梦。

      老人实在太累了,他在泥泞里坐下来,想着他那个梦,在阳光下,远远的两人终究是打破了他的梦,那两人,像翩翩起舞的恶魔,张牙舞爪拿着黄布“老头,走,这车炭,归我了”老人哭嚎着“官爷,使不得啊,使不得,我这车炭……”“嘿,哭什么呀,给你嘛。”那白衣服轻巧一挥手,黄衫儿就给了他半匹红纱。“大人,我一车炭……”“嫌不够?这老头拿去吧”一丈绫和雪地融在了一起。老人跌倒在地,哭嚎着,却无能为力,像是祭奠他最后的一点梦。

      一人一牛,踏着片片冰棱,装着满满的寒冷,消失在雪地里。

      很久以前,南山上有一位卖炭的老人,不分昼夜的砍树,烧柴,他的脸被柴火熏的变成了黑色,还有许多灰尘,两鬓的头发已经变白,十个手指也成了黑色。卖炭得到的钱可以干什么呢?顶多可以买些吃的,穿的。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少,却希望天气能够再寒冷一些,这样,炭就可以卖出好价钱了。

      也许是老爷爷感动上苍,晚上果然下了大雪,足有一尺厚,天还没有亮,老人就架着炭车去城里卖炭,一张破旧的牛车,在冰上辗出一道印子,一路上,老爷爷摔倒好多次,浑身伤痛,终于赶到了城内。太阳已经高升了,牛困了,老人也饥饿难忍了,在城门外的泥土中休息。

      这时,两个衣着洒脱的、骑着骏马的男人朝这边过来,是谁呢?老人想,原来是两位皇帝身边的使者呀!在马上,两人拿出文书,说自己是皇帝派来的,抢过牛车就往朝廷拉。一车炭,就这样被使者拉走了,老人十分舍不得,又不敢去违背了朝廷,经过老人的苦苦哀求,使者随手把半匹红娟和一丈白绫系在了牛头山,呵斥道:“这些足够你这车炭了。”说完调转马头,缓缓离去,看着使者们的背影渐渐消失,老人坐在泥中放声大哭。

      这时,正巧被正在散步的皇帝看到了,派宫女去问一问事情的经过,宫女了解后,如实禀告了皇帝,皇帝听了以后非常生气,要亲手杀掉自己的那两个使者,并给了老人很多金银财宝,老人成了城里的亿万富翁,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永远不要出现卖炭翁的故事。

      凛冽的冬风裹挟着枯黄的树叶向一片浓密的黑烟奔驱而去。不多时,黑烟便被狂风冲散。弥漫在天空中,像一大块黑色的幕布,低沉沉地向一间破旧不堪的小屋压去。

      阵阵寒风不住地钻入我单薄的衣服内,把我身上的炭粉吹得飞扬而起,使我快要连眼睛都睁不开了。但是这些仍然无法掩盖我体内不断散发出的快乐气息——天空中阴云密布,快要下大雪了。

      我是那间屋子的主人——一个居住山中,烧炭营生的老人。我已断粮两天了,但我仍不愿将一年的心血——一车炭卖出去,因为天气还不够寒冷,炭难得卖上好价钱。看看身上的旧单衣,我眉头紧锁;望望天边的雪花,我喜极而泣!

      第二天寅时,城外已积了厚厚的一尺雪,我虽饥饿难耐,但仍尽可能快地将驾驶用具套在我唯一的牛身上,驱赶着它一步步向城中移去,车轮缓缓辗压着雪,它发出的声音包围着我,我好像看到了崭新的衣物与可口的饭菜在眼前浮动……

      午时,太阳已悬在正空中,牛与我都已十分疲倦,我们只得一同在城外的黄泥中喘上一口气。

[阅读全文]...
  • 卖油翁古诗词

  • 卖油翁古诗词

      古诗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译文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解释

      ⑴本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

      ⑵〔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⑶〔善射〕擅长射箭。

      ⑷〔自矜(jīn)〕自夸。

      ⑸〔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⑹〔释担〕放下担子。释,放。

      ⑺〔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⑻〔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⑼〔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⑽〔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⑾〔忿(fèn)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⑿〔安〕怎么。

      ⒀〔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⒁〔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⒂〔覆〕盖。

      ⒃〔徐〕慢慢地。

      ⒄〔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⒅〔遣之〕让他走,打发。

      (19)〔惟〕只,不过。

      创作背景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诗文赏析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第一段:写陈尧咨善射,卖油翁略表赞许。文章开头就对陈尧咨作概括介绍,他”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射技高超,以常理而论,定然是人人赞赏,射者自命不凡也是常情。这就为下*了伏笔。但是,卖油老头对其”发矢十中八九”,却只”但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第二段: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康肃公一贯”自矜”,对卖油老头对其箭术所表示的不以为然的态度,是不会轻易放过的,自然要追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老头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一问一答,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康肃公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认为是”轻吾射”,至此矛盾更加激化,卖油老头只好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又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作了这一番表演之后,卖油老头为解除康肃公的疑虑,说道:”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个回答很重要,既回答了并非”轻吾射”,又再次说明道理。康肃公心中豁然开朗了,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结束了全文。 本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一般说理文章,常常要发议论,说为什么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而这篇文章并没有高谈阔论,只是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来说明道理。本文着重写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写陈尧咨的射箭。所以写陈尧咨的射箭只用了”矢十中八九”五个字,写得十分简略。这样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阅读全文]...
  • 有关叶绍翁的古诗

  • 有关叶绍翁的古诗

      叶绍翁的诗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欢迎来参考!

      1、《猫图》

      醉薄荷,扑蝉蛾。

      主人家,奈鼠何。

      2、《赞洞宾像》

      捻吟髭,剑在前。

      心中月,天上圆。

      3、《田舍小憩》

      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屋后登山路,牛栏更向西。

      4、《寓居》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

      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客久衣常黑,童蛮发半黄。

      萤多邻舍少,此意自凄凉。

      5、《寓居》

      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

      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

      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

      6、《寄湖上黄教》

      门幽缘*寺,官冷未成家。

      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诗方酬北磵,经又节南。

      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8、《题鄂王墓》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9、《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客来自掘蹲鸱煮,旋拾枯松三数枝。

      10、《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11、《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2、《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13、《舟次崇德》

[阅读全文]...
  • 《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

  • 文学
  • 《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译文]

      年年岁岁花开花落是相似的,可是随着时光流逝,人的青春不再永驻。

      [出自]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注释】

      《白头吟》: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洛阳城东桃李花”:代用乐府诗:“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

      红颜子:指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

      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

      神仙:指美女。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指白头翁少年时也曾位居高职,享尽声色之乐。

      宛转:亦作婉转,展转、曲折之意,引申为娇媚的样子。

      蛾眉:喻美女之眉细长弯曲。

      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盛开,花谢被风吹去不知飘落在谁家?洛阳城中的女孩喜爱花的美丽,每遇到花叶凋残便长长地叹息。今年花儿凋残就改变了容颜,当明年花开的时节还有谁在?已见松柏枯朽成为柴薪,更听说沃野变成沧海。作古的人不可能再回到洛阳城东郊了,活着的还对着摧花的风叹息。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多么相似,然而岁岁年年人已不尽相同。劝告那些青春旺盛的少年郎,应该同情穷苦潦倒垂死的白发老人。这老翁真是值得同情可怜,他当年也是一位风流俊逸的美貌少年。那些公子王孙相聚在芳树下,纵情歌舞在落英缤纷花枝前。*显贵家的池台上铺满锦绣,大将军家楼阁中美女蹁跹。一旦病老在床无人眷顾,三春极时行乐的场面又在哪里?娇艳美貌能有多长时间,转眼间白发苍苍乱如丝絮。再看古代盛极一时的歌舞场,只有黄昏的鸟雀在寒风中悲啼。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倪其心)

      赏析二:

      《代悲白头翁》又作《代白头吟》或《白头吟》。

      “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作者简介

      刘希夷(651——680?),字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县)人。《唐才子传》说他是高宗“上元二年(675)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刘肃《大唐新语》卷八、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唐才子传》都记载他不肯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让给舅舅宋之问,因而被杀一事。或不全可信。《旧唐书》乔知之传只说刘希夷“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

      其诗今存一卷,34首(杂他人之作),内有边塞从军之作,表达建功立业之志。闺情诗是其代表作,《代悲白头翁》最著名。

[阅读全文]...
  • 夜书所见叶绍翁的解释(夜书所见古诗全文讲解)

  • 解释
  • 注释: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情:旅客的思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的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萧萧”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个“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发“悲”秋之情。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的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年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叶绍翁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阅读全文]...
  • 乡村四月古诗_乡村四月翁卷

  • 乡村,四月
  •   《乡村四月》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地,河流。

      2、子规:杜鹃鸟。

      3、才了:刚刚。

      4、山野:山陵和原野。

      5、蚕桑:种桑养蚕。

      6、了:结束。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

      整首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阅读全文]...
  • 渔翁古诗带拼音版解析132句

  • 经典
  • 柳宗元《渔翁》全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柳宗元《渔翁》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简析】:

      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这首七古与柳宗元的另一首五绝《江雪》,都是描写渔翁的。渔翁的形象都体现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人格,而艺术上各具特色:《江雪》中的蓑笠翁在孤傲中映着寒光,而这里的渔翁却于高逸中透着凄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曾遍游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借山水以写幽怀。我们将这首诗与《永州八记》放在一起参读,让这一作品群所展示的山水美与人格美相互映照,会更容易看清诗人在这个时期的孤清高洁的情怀,而他笔下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诗人这种审美情趣的印记。柳宗元在青山绿水间为什么特别注目于渔翁的形象?他是否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屈原被放逐到潇湘之间,在江畔与渔父对话的情景?是否屈原那“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的悲剧形象触发了诗人的情思?以柳宗元的谦卑自放的性格,决不会自比为先贤屈原,但我们从渔翁的生活情趣中隐约看见了诗人的影子。这位渔翁的居处是“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班竹。何等高洁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情趣!这个渔翁不象是一位高人逸士吗?时间由“夜”而“晓”,画面由幽暗转为明丽,再加上“清湘”、“楚竹”的轻灵诗笔点染,更令读者悠然而神往。“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晨炊既毕,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这位渔翁也该驾着他那一叶扁舟出现了吧?然而却不见其人,正当你凝眸远望时,忽然一声欸乃摇橹的欢快渔歌自山间传来,你禁不住心头喜悦,正准备一睹仙颜,那歌声却又飘然远去,消溶于满目绿色之中了。人呢?终于可望而不可及——这望也只不过是想望,原来前面的“夜宿”、“晓汲”云云,都是打听来的关于这位高人的传说而已。然而多么奇妙,隐约却又真切,“欸乃一声山水绿”,当你从想望中醒来,再看眼前景色时,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欸乃一声”从仙境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难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叹为“奇趣”,这实在是一种飘逸超然得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寻访而不得见,你也许有点儿怅惘,只好泛舟而下。然而当你驻舟中流,回望渔翁居住的山巅时,“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简直就是一位仙翁,居处如在天际,缥缈虚无,超然于尘世之上。你看,“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悠然境界又在这儿的“岩上”出现了。

      应该说,柳宗元笔下的这个渔翁形象,并非中唐时期渔民生活的现实反映,而是诗人自己的志趣的客体化。这个形象是高洁的,悠然自得的,同时又是虚无缥缈的;其背后还浮动着屈原和陶渊明的影子。这样,读者从诗人苦心孤诣的构思里,又可窥见一层凄清之色。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翁的古诗_ - 句子

翁的古诗_ - 语录

翁的古诗_ - 说说

翁的古诗_ - 名言

翁的古诗_ - 诗词

翁的古诗_ - 祝福

翁的古诗_ - 心语

推荐词条

描写踏青的唯美诗句 关于清晨唯美的诗句 爱花惜花唯美的词句 简单安静唯美的诗句 唯美的五字诗句 晚霞唯美的诗句 含琳的的诗句唯美 关于天空的唯美一句话 有关教堂的唯美诗句 粉丝给偶像的唯美长句 形容后悔的诗句唯美 民国诗人的唯美佳句 关于榴莲的唯美句 享受美食的唯美字句 喜欢下雨天的唯美诗句 魏字开头唯美的诗句 关于鲜花的唯美诗句 形容日出的唯美诗句 一朵花的唯美诗句 写exo的唯美句段 有尹字的诗句唯美 描写乡愁的唯美佳句 有关雪的诗句唯美 唯美的四字诗句 安静的唯美句 唯美的闺蜜句 唯美的一句话短的 友情的唯美诗句 浪漫唯美的诗句 爱情的唯美诗句 游船的唯美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