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关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 夸张,古诗文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燕山雪花大如*。——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优美的诗句

      阳春白日风在香。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阅读全文]...
  • 夸张的表现手法作用

  • 夸张,语文
  • 夸张的表现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夸张的表现手法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夸张的表现手法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 《垓下歌》项羽

      例子(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例子(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例子(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例子(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例子(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郭茂倩

      有的夸张可以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如有一句西方格言说:“如果胡须长就等于博学,那么山羊便是博士了。”把错误的道理即谬论,夸张到荒谬的程度,谬论自然被击败,真理也在夸张的语言中不言而喻了。夸张往往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比如读了上面这句格言,你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

      夸张的表现手法含义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夸张的表现手法分类

      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又如:宋 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夸张手法在诗词中的审美作用

      诗词的本质在于抒情言志。这里所说的“志”,从广义来说,也就是“情”或者“情意”,是有感于事而发的内心冲动。因此,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然而,如何在诗词中表现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唐代诗人李白,情感丰富,无论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都有深刻的.感受。 在他的诗词里,有很多夸张的诗句, 彰显出他飘逸浪漫的风格。譬如,写愁深,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表现人生苦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 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 通过丰富的想象,在尊重客观实事的基础上,夸大了事物形象,突出事物的某种特质、程度,借以抒发自己强烈情感。

      同样,诗人*的诗词里,夸张的诗句屡见不鲜,写出了他豪迈的英雄气概。在《七律·长征》诗词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里的“五岭”是指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一带的大庾岭、骑四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它们山岳高耸,峻峭挺拔。“乌蒙”是指位于金沙江南岸云南禄劝县境内的十二峰,其山势雄伟,海拔二千三百多米 ,盘旋七十余里。可以说,无论是“五岭”或是“乌蒙”,都是够大够高的。但*把“五岭”比作“细浪”,把“乌蒙”比作“泥丸”, 故意把事物往小处说,这在修辞学上叫缩小型夸张。诗人通过夸张兼比喻,形象地表现出了红军的乐观心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还有,《木兰词》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 。其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诗人通过夸张手法,突出军情紧急,形势逼人,表明了被征充军是必然性,为木兰代父从军作了铺垫。又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诗人通过数字的夸张,表明了木兰功勋之特殊,皇上封赏之厚,从而强调木兰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洁情操,同时也反衬出木兰淳朴善良的本质。

      总之,夸张是诗词中经常运用的手法之一。如果夸张手法运用得好,不但有助于抒情达意,提高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有助于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阅读全文]...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 夸张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燕山雪花大如*。——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优美的诗句

      阳春白日风在香。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阅读全文]...
  •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阅读全文]...
  • 含有夸张手法的句子

  • 夸张,语录,优美
  • 含有夸张手法的句子(精选55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含有夸张手法的句子,一起来看看吧。

      1、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2、这辆车开起来就像飞机一样快。

      3、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4、这间屋子很小,像蚂蚁洞一样。

      5、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6、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8、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9、我们家那巴掌大的房子只能容下几个人。

      10、我们村的小明力气可大了,壮的抵过一头牛。

      11、我的肺都气炸了。

      12、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13、他纵身一跳,一跃而起,上了三楼。

      14、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15、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之水。

      16、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17、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18、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1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0、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21、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22、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23、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4、广场上新装的灯塔晚上亮起来就像是在白天。

      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6、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27、别说了,哥哥的歌比乌鸦叫的还难听。

      28、班里静的,连针掉都能听见。

      29、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30、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1.他家非常穷,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2.她的心比绣花针还细。

      3.老师一声吼,地面抖三抖。

      4.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5.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6.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7.妈妈在厨房里做菜,香味直飘入我的鼻子,引得我口水宛若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8.她比天仙还美丽。

      9.她的嘴巴张的像要掉下来一样。

      10.他的心啊,有天那么大,海那么宽。

      1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2.他心胸开阔。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13.我们的操场只有巴掌那么大。

      14.天气太热了,快把大地烤化了。

      15.这个苹果非常酸,咬一口就能把牙酸掉。

      16.教室里非常静,连头发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

      17.这个房间非常小,只有巴掌那么大。

      18.爷爷和爸爸在巴掌大的阳台上下象棋。

      19.今天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他一进来全场爆笑因为他的眼睛比芝麻还小。

[阅读全文]...
  • 描写人夸张手法的句子

  • 夸张,人物,优美
  • 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的外貌的句子

    1.桂了,可真香,香飘十里。

    2.华山可真险,陡峭的岩石似乎都摇摇欲坠。

    3.新建代广场大得很,一望无边。

    4.京沪高速公路真长啊,仿佛与天相连

    5.喷气式战斗机飞的真快啊,仿佛驾风而驰

    6.广场上的人真多啊,人山人海

    7.我们的教室非常安静,就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针的声音。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

    例如:(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8)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杨沫:《青春之歌》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运用夸张得当,必须注意:(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必须和说话的目的相符合,不能让人费解。

    (二)运用夸张手法,必须和说话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记住,把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夸夸其谈,就好了,到位了

    1,好大一棵树,都顶到天了。

    2、风太大了,被揭掉层皮。

    3、教室真静啊,静得可以同学们的呼吸。

    4、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

    6、这玫瑰真香啊,香得十里外都闻得到。

    7、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8、从高楼上看下去,车辆小的跟蚂蚁一样。

    9、他的头比钢铁还硬。

    10、他的腿比大象的腿还要粗。

    他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地弹动了三,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奔去。

    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篮板抛去,球“碰”的一声反弹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满意请采纳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雪》

    例句:1.桂花开了,可真香,香飘十里。

    2.华山可真险,陡峭的岩石似乎都摇摇欲坠。

    3.新建的时代广场大得很,一望无边。

    4.京沪高速公路真长啊,仿佛与天相连

    5.喷气式战斗机飞的真快啊,仿佛驾风而驰

    6.广场上的人真多啊,人山人海

    7.我们的教室非常安静,就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针的声音。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夸张法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

    例如:(7)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8)沉默。

    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杨沫:《青春之歌》以上的例子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大,有的把事物说得过分小,用的都是夸张法。

[阅读全文]...
  • 顶针修辞手法的作用

  • 语文
  • 顶针修辞手法的作用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顶针修辞手法的作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释义

      一种修辞方法。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八篇:“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多见于歌曲……如 李白送 刘十六 归山的《白云歌》:‘ 楚 山 秦 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 楚 山里,云亦随君渡 湘水,湘水 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参见“ 顶真续麻 ”。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这种方法,也用到影视剧及动漫的蒙太奇中,称为顶针蒙太奇。

      例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辞》。)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辞》。)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

      连珠法

      连珠法的顶真是句与句之间的顶真。

      例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辞》。)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辞》。)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

      连环体

      连环体的顶真是段与段之间的顶真。

      例如: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出自《诗经》。)

      作用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例句

      我有罪,罪该万死,死了喂狗,狗都不吃。

      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愚公移山》)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列子《愚公移山》)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刘大杰《巴东三峡》)

      善可亲*,*可闻,闻思修*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阅读全文]...
  • 诗歌表现手法的作用

  • 诗歌
  • 诗歌表现手法的作用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那么你清楚诗歌有哪些表现手法和作用吗?下面请看诗歌表现手法的作用!

      1 .赋、比、兴

      赋,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例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叫月珰。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述语段就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刘兰芝的美丽、庄重、自尊。

      比,是指用比喻的手法捕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句用桑叶的枯黄凋落来比喻女子的容颜衰老,非常恰当。

      兴,是指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要捕述的事物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的欲飞又止来起兴,美丽而又忧伤,在诗的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徘徊顾恋的悲剧气氛,并且成为整个诗歌意境的情感主线。

      2.对比

      是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比较或对照,以突出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特点。例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3.衬托

      也称烘托,是指利用事物间*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山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包括正利和反衬:

      (1)正衬:利用事物的*似条件来衬托另事物。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碧水”“青山”“红日”“白帆”等色彩缤纷的“乐景”利托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2)反衬:利刚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准人不识君?”开头两句景物凄婉迷茫,似乎衬托的是朋友离别时的悲愁。然而后两句以豪迈的语言、真诚的劝慰表现山诗人的.自信与乐观。在如此凄迷的环境之卜还能发此豪言壮语,更利托出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4.象征

      是指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例如,于谦《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内涵、品格的高度概括。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壮志和坚守高清情操的决心。

      5.想象

      是指诗人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李白的《梦游灭姥吟留别》、李贺的《梦天》等。

      6.渲染

      是指为了突出诗歌的主旨而对所写对象进行突出描写、烘托的表现手法。例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诗歌的旨意,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渲染,烘托伤别之情。

      7.疏密

      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达意传神;密者工笔细捕,重在铺写渲染。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是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是一句一个意象,显得稀少疏阔,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8.虚实

      是古典诗歌币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虚,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实,指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到的部分。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写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营造山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

      9.点面点

      是指最能显示人或事物特征的详细捕写;面,是指对人或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捕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被赐自杀是面,写唐玄宗由蜀还京的路上对杨贵妃的思念是点,点面结合,因果顿显,感情也张弛有度,

      10.动静动

      指人或事物的动态;静,指人或事物的静态。动静结台,指借助人或事物动静两方面的关系,创造出优美意境的表现手法。其主要表现方式有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帽生、动静百利等。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描绘出一幅明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时间之久,一言空间之广,但也静巾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11.浓淡

      指诗歌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灿烂绚丽;淡者,素笔勾勒,不尚雕饰。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12.雅俗

      “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刚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从而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刚语通俗。小用雅,写小山江南之优美;小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雅俗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13.巧拙

      “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例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收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凄清之景顿生,必叹之情流动。

      14.曲直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诗的结尾处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将诗人磊落率真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5.隐显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于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以说是隐得深沉。

      16.离合

      是指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结合,旁写、侧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从而使诗歌意脉相连,摇曳多姿。这种手法在咏物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矫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小即小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

      17.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捕写人或事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同人物或环境的捕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捕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岁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捕写。前四句夸张地写岁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是很难捕绘的,于是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捕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8.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直接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感情,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怀、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足古代诗歌常用的抒情于法。例如,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等,点染出一幅萧瑟秋景图。叉因“西风”到来而联想到“归期”未卜,用“芭蕉”“雨声”烘托山自己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和景紧密地结合在起。

      19.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托于某种具体事物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曲折、委婉的表现手法,不同于*铺直叙。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刻画了悔花的孤高、坚贞、自信,以此象扯自己仕途失意而志向小改的崇高品格。

      20.卒章显志

      是指在诗歌的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的就是卒章显志的写法。

[阅读全文]...
  • 比兴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语文
  • 比兴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兴”概念,属于*古典文艺理论领域“诗法”的范畴,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比兴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古时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与“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除诗歌外,现代散文、小说等也常用比兴手法。所谓“比”,按照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它通过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写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动、具体。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因此,比与兴构成了诗的两种技巧。

      2.指创作诗歌。 宋 王安石 《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清 顾炎武 《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比兴详解】

      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如李白的《宣州谢肌楼钱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抽刀断水喻举杯销愁,真是贴切精当,妙语惊人。

      又如蒋捷的《梅花引·荆溪阻雪》:“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状愁情之冷清孤独犹如夜雪家海.耐人品味。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生在世悲欢离合的事理同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相比,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使人旷达。

      例如汉代无名氏的《古绝句四首》其三:“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脱?”(其意调:菟丝本是无情的草木,其根茎尚能相依不离;而人是有情的,怎能轻别离呢?!)诗中先对无情的菟丝(一种蔓生的植物)作肯定,从而对本应有情的人却轻别离作否定。尽管人非草木,而今人却还不如草木!激愤之情以反喻出之,更见入木三分。

      例如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乌夜啼〉)即以两种状态与动作,博喻愁绪纷乱、难以排遣。

      再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以博喻状“闲愁”漫无边际、纷乱杂沓、绵绵不绝。

      徐再思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蟾宫曲·春情》),后三句博喻少女病态又似见其人,如摄其魂,惟妙惟肖。

      博喻,有时用来摹状某种事物各个方面的情状,有时则专门用来摹状某种事物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恰当选用某种生动具体的事象来比况某种生活的哲理,会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马棚),志在千里;烈士(积极于建功立业的志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就是将老马闲置马棚与志士处于暮年这两件事情先后讲出,让人们自己去体会其间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

      又如汉代无名氏的《古歌》:“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稳。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将小麦不宜种在高田,用以比况太不宜久居他乡,让读者体会两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1.兴中含比

      兴中含比,即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句中也兼含有“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内。兴中含比,多用在诗篇的开头。用来起兴的物象本来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起触媒作用,也含有一定的渲染铺垫之意。但若与比一旦相结合,兴中含比,那就和本题直接挂上钩了。兴中含比,要比单纯地起兴或单纯地用比,则诗中意味倍增。兴中含比,以兴为主,比则从之。

      兴中含比,常见于表示情爱、亲情、离别之类的诗作中,多从外界景观物象中触发联想。从兴中含比所取的兴象类型来看,有以动植物作比兴者,也有以非生物或自然现象作比兴者。

      从《诗经》以来的古代诗歌中,兴中含比,取兴象于植物的颇多。

      例如杜甫的《新婚别》的开篇就是这样的:“菟丝(一种蔓生的草本植物)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养路旁。”一开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起兴句中又隐含着“嫁女与征夫”的不可靠、不长久的比喻。这就是兴中含比。

      又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鲜嫩貌),灼灼其华(花)。之子(犹言‘这人儿’)于归(出嫁),其宜(使……和顺)室家(家庭)!桃之夭夭,有贲(果实大而多貌)其实(果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茂盛貌)。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支庆贺新婚的歌,可能是新娘的女伴送她出门时唱的、歌词的大意是:鲜嫩的桃树呀,花儿开得火样红。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红火火!鲜嫩的桃树呀,果实累累结满枝。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很幸福!鲜嫩的桃树呀,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更兴旺。歌词三段开头都以“桃之夭夭”起兴,又从桃的花、果、叶层层着色渲染,兴中兼含比喻,对新娘嫁过去表示了许多良好的祝愿。这也是以植物起兴兼作比。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貌)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北朝《陇头歌辞》其一为:“陇头(陇山之巅)流水,流离(淋漓)山下。念哥一身,飘然旷野。”其三为:“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关中),心肝断绝。”这两首诗歌,前两句都以陇头流水起兴,兼及以流水的状态和声响作比,状漂泊未归和乡愁悲凄之情态。此处虽作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解也未尝不可,但毕竟是由此及彼产生的联想的兴笔,又由于兴中兼比,便将前半与后半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了。

      兴中含比,比兴兼取,便有这样的妙处。可见,方东村的“兴而兼比”则“取兴不取比”之说未免有点偏颇。

      兴起兴结

      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篇或收束,谓之“兴起兴结”。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而兴起兴结,有时合用于一首诗中,则更为少见。

      如杜甫的史诗《新婚别》中云:“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不暖君床。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交织着不如意),与君水相望!”这是一首代言体的叙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新娘子的形象。开篇以植物兴起,结尾则以动物兴结:柳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由比翼乌联想到别离人,这是又一种形式的兴笔。全诗由开头的“兴起”到结尾的“兴结”,前呼后应,结构严谨,这是兴起兴结同用于一篇之中的极好例子。

      1、作用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释义

      (1)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南朝梁刘勰:“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南朝梁刘勰:“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唐刘知几:“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唐刘知几:“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莸、荣枯、贞脆而已。”参阅、宋。

      (2)指创作诗歌。宋王安石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清《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3、起源发展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于比;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句子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语录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说说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名言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诗词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祝福

作用了夸张手法的古诗题 - 心语

推荐词条

天气转凉的诗词 有关潼关的诗词 感恩友情陪伴的古诗词 潇洒豪情的诗词 鼓励走出困境的诗词 形容青春年华的古诗词 秋天山雨的诗词 关于*凡的诗词 爸爸爱女儿的金典诗词 带文静的诗词 形容驼铃的诗词 关于想念一个人的诗词 思念一个人痛苦的诗词 小学生自创的诗词 形容活泼的诗词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天山天池的古诗词 带梵字的诗词 关于三生石的诗词 形容人醉酒难受的诗词 关于师生情的诗词 赞美天津的诗词现代 好听的八字古诗词 赞赏音乐的诗词 写茶山的古诗词 不常见的古诗词 想念朋友的诗词 形容自己生日的古诗词 秋天的太阳诗词 形容秋天收获的诗词 赞美肇庆的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