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关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用抑扬顿挫造句 包含抑扬顿挫的句子

  • 1、老师今天给我们听写了词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抑扬顿挫。

    2、讲座开始前一小时就有同学络绎不绝地进入会场,据说主要是因为主讲教授演讲时的抑扬顿挫和生动风趣吸引了大量忠实听众。

    3、他将课文朗诵得抑扬顿挫,有起有合,很有感情。

    4、只是到后来,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

    5、这首诗她读的抑扬顿挫,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6、他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地走上讲台,演讲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7、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8、岁月唱的歌抑扬顿挫,听曲之人又可曾懂其中的韵律,偷得这浮生半日闲,许这时光当是停靠于清风徐来的海岸。

    9、如果你的名字是三个字,那么骂起来也可以抑扬顿挫些。

    10、对孩子说话时声音要充满抑扬顿挫,并配合手势及身体动作,使亲子间的对话丰富有趣。

    11、三个音节,每个都是元音结尾,还算抑扬顿挫,怕是中文里最短的一句主谓宾俱全的句子:我爱你。

    12、他朗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同学们都被深深打动了。

    13、乡村音乐歌手戴着一顶大帽子,弹着吉他,用他那抑扬顿挫的歌声为听众歌唱着他的爱情望和失落。

    14、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句子抑扬顿挫或是声*调和都是命运口中的一句话而已。

    15、我们语文老师的读书声抑扬顿挫,使我们对语文学*更有兴趣了。

    16、什么是情深,是抑扬顿挫,还是万劫不复。

    17、他抑扬顿挫,有时不甘落后,使人哭笑不得。

    18、小蒙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十分有韵味。

    19、试想,一个说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教师,能不使学生陶醉其中,自得其乐,有身临其境之感吗?

    20、老学究们说话时总是抑扬顿挫,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学问。

    21、他把作文读的抑扬顿挫,十分好听。(好句子)

    22、让语调更有活力-避免单调的语调,而采用具有抑扬顿挫的语调。音量应该属于大声但柔和。试著听听新闻主播的语调。

    23、听着他抑扬顿挫的嗓音,将枯燥的文字描绘的有声有色,继而时时引起台下震耳欲聋般的掌声,似乎我那颗*静很久的心也找到了久别重逢的激动。

    24、*铺直叙**淡淡语速要张弛有度,语调要抑扬顿挫,这样会使你的演讲更加生动活泼,避免单调乏味。

    25、他抑扬顿挫地朗读报纸上一篇关于谋杀案审判的报道,我们都津津有味地欣赏他扮演各种主要角色。

    26、朗朗在弹琴时,十分有激情,十分投入,所以弹出的乐曲都抑扬顿挫。

    27、那发育器官本身就是一种圆润的天赋对一个听讲人来说,哪怕全然不懂牧师布道的语言,仍然可以随着那声腔的抑扬顿挫而心往神驰。

    28、罪犯的托辞,往往说得抑扬顿挫,但却犹如臭水沟中的腐物,让人深恶痛疾。

    29、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不仅可以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摹仿。

    30、他说话的调子毫无抑扬顿挫,却有一种奇妙的镇静作用。

    31、有没有人曾告诉你,你很挫,不是一般的挫,而是抑扬顿挫的挫。

    32、人生是由钢琴敲击出来的抑扬顿挫的旋律,人性却不像琴键那样黑白分明。

    33、客人对主人以及主人对客人,曾将古希伯来文和古爱尔兰文哪些诗句的片断,抑扬顿挫地并附以原词的译文,加以引用了?

    34、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语速和语调,还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35、过往的白鸽用着抑扬顿挫的歌调宣告黑夜。

    36、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不仅可以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摹仿。

    37、从她抑扬顿挫的歌声里,我看见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38、在谈话或讲故事中,可以用加强语调的字眼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以及不断重复一些简单的字。

    39、洛阳是个风景优美物资丰富的地方,前来旅游的人真是络绎不绝,洛阳的人说起话来也是抑扬顿挫韵味十足,说起笑话来更是生动风趣。

    40、我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的讲解这篇优美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

    41、朗朗在弹琴时,十分有激情,十分投入,所以弹出的乐曲都抑扬顿挫。

    42、小蒙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十分有韵味。

    43、屋子里传出了抑扬顿挫,如泣如诉的琴声。

    44、汉语作为图形文字具有复杂的视觉形象,且调又分为四声,读来抑扬顿挫,以汉字为符号写成的读物可以进行析读意读诵读美读智读,具有独特的优势。

    45、他说话时抑扬顿挫,十分好听。

    46、她那标致的身材,再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没有人愿意去诘责她的言行。

    47、小明抑扬顿挫地哼唱起来。

    48、一张标致秀气的脸,眼睛深处隐隐有著不逊的微光蛰伏,抑扬顿挫的声调,演绎著一百个落第的托辞。

    49、几天之后,你的耳朵就会*惯美妙的加勒比海式英语方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轻快节拍。

    50、大声朗读会让你感觉怪怪的,但是当你练*一段时间后,体验到了诗的抑扬顿挫的节奏韵脚和语音,那种感受真是非同一般。

    51、我抑扬顿挫的喊着鹦鹉的名字,鹦鹉扑着小翅膀,盘旋在我头上,飞来飞去。看看,我们家鹦鹉可爱吧!

[阅读全文]...
  • 由《登高》看杜甫的沉郁顿挫

  • 杜甫
  • 由《登高》看杜甫的沉郁顿挫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由《登高》看杜甫的沉郁顿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的《登高》一诗,是杜甫去世的前三年在四川夔州所作。这是一首“境界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极具沉郁顿挫”,用一生的血泪铸就、垂范千古的艺术经典。教学的实践使我深知,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对老师思想、学识、功底、眼界、能力的考验。对经典作品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入乎其内”,就会浅而无味;如果不能做到“出乎其外”,就会虚而不实。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心藏万汇,才能吐纳自如;浑博深刻,才能创出境界。而经典的解读最怕浅,最忌虚。

      对此诗的教学,我力求浑厚、力求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气象。

      一、 文化性导入。

      导语如下:阅读杜甫的诗《登高》——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九九重阳节带病“登高”时所写——我便想到他在23岁所写的《望岳》一诗及诗中所吟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那首诗表达了杜甫年轻时建功立业、立志攀登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想到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悲怆的人生情怀;想到了李白“登高壮阔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恢弘和壮阔,体会到李白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健笔力;想到了王安石在《金陵怀古》中“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地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所展现出的辽远、峥嵘的情韵。古人“登高必赋”,登高赋诗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登高过程的艰难、等上高处的旷茫和寂寥往往更能使诗人产生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的怀想,也就容易产生诗情。细细揣摩登高之诗的内容或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热爱自然的豪情;或抒发人生感悟、历史沧桑,揭示宇宙的哲理;或抒发个人的悲抑、哀怨。我们从*的《沁园春。长沙》中、从王之唤的《登鹳雀楼》中、从柳宗元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中便能体会出这种感情。它不象在河边、江头“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没有“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旖旎。登高往往表现的是一种昂扬、激烈、悲抑的人生状态,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渴望(登)和旷茫无边(高)背景下的大豪情、大悲愁。总之,绘壮景、写豪情、感沧桑是大多优秀“ 登高”诗的常态。

      感受下列“登高”诗,你喜欢哪一首,或喜欢哪一首中的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王之焕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金陵凤凰台》、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杜甫的《登岳阳楼》。

      这些诗都属于“登高”诗的范畴,对她们的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登高赋诗”的文化现象,并通过阅读有所感悟。为杜甫《登高》诗的解读展示广阔的背景和参悟对象。所以不求深和透。

      二、 大背景展示。

      对于一篇作品要不要展示如何展示作品的背景,有以下因素来决定。第一背景对作品的理解影响的程度,第二学生对作品的背景了解的情况。对于杜甫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这篇诗及背景又是较为生疏的,而要较有深度地理解这首诗,又不是靠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所能完成的,因这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它所表达的情感是作者一生经历的凝缩,如果仅仅把当时的情况介绍给学生,他们不可能感受到“意蕴”的“深广”,不可能感悟到“境界”的“高远”,不可能理解杜甫为什么遭罹许许多多的磨难还有如此深厚的对人、对自然的情怀。对于这篇作品,不仅需要展示其背景,而且需要卷轴式的展示,当然它不是*面的,而应选好节点,定好枢纽。这种背景是诗歌有机的组成部分,是理解《登高》不可缺的语境。

      我选以下节点作为背景:

      杜甫是一个悲苦的诗人,是唐代由兴到衰的见证者。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安史之乱”。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严重,有*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担当意识和人生理想。他身上体现了自古以来优秀知识分子献身社会、关心民瘼的核心价值。读杜甫的诗会时时刻刻被他那种博大的悲悯情怀和牺牲精神所感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都体现了他所具有的人文情怀。

      读杜甫的《登高》要了解其人生经历的以下节点:

      杜甫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情怀;

      杜甫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抱负和理想;

      杜甫曾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忍辱和辛酸;

      杜甫曾有全家以吃草根度日、幼子因饿而夭折“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大悲痛;

      杜甫曾有由于“安史之乱”十年漂泊的经历;

      杜甫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而受尽侮辱的时光;

      杜甫曾有从叛军营中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杜甫的晚年在成都凭很难挡风遮雨的一草堂安居,生活只能靠朋友接济;

      杜甫50岁后患上肝病,写此诗时55岁,那年的9月9日重阳节,已重病在身。

      一个 曾怀济世之志而又“老无所成”的走入贫病交加之老境的伟大诗人,9月9日“登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倾诉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呢?

      对这首诗的解读,如不了解杜甫的生命境况,不可能走进文本、体会那深广的情怀、高远的境界。但背景的介绍,由于基本上需要纵贯其一生,又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其过程中和本诗联系最大的节点,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不失杜甫形象的立体呈现 。

      三、 抓住“主脉”,整体把握

      (一)朗读。朗读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传导,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又是一种氛围的营造。文本和对文本的理解决定着朗读的风格、朗读的起伏变化,好的朗读往往通过储满情感的声音,凸显文本的情感、作者和文本中人物的形象。朗读通过声音符号不仅能传情导意塑型显象,而且能创造意境。我一般不使用磁带,使用磁带对教学来说,总感觉有些隔膜。而我对杜甫的喜爱有加,每每读杜甫的《登高》,想想他的一生有时不禁泪光闪闪,我是带着这样的心情,以一个40多岁读书人的情感、理解来朗读的。朗读前我让同学们依据我所提供的背景,进行默想,这已经创造了一种氛围。读后从学生几秒钟的极静到顿悟后的鼓掌中,我感到朗读达到了展现辽远而多层质情感形象的目的。

      (二)、悟意,抓“主脉”。杜甫的《登高》情感是多元而丰富的。说其“悲凉”,由“风急天高”的空旷;说其“凄凉”,有“渚清沙白”的色调;说其“苍凉沉郁”,有“无边落木”的广漠,长江滚滚的汹涌;说其“羁旅孤愁”,有“悲秋长作客”的无奈等。其感情抒发的浓烈,已达到字字情丰的境界。整首诗无一废字、无一偏字,对这些“符号”所传达出的情感,我都让学生自己感悟。这样的感悟,我虽然要做必要的点拨,但都以学生的感悟为主,可看作是“非指示性”的。教学中这个阶段是必要的,否则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就会

      摘要:

      在杜甫晚年以《登高》为代表的登览诗中,常常将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融入到由深沉的社会历史感、宏大的空间感和悠远的时间感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三维一体的立体结构中。它是杜甫独特的时空感受,也是杜甫的创新之处。构成杜诗境界的博大宏深。

      关键词:

      杜甫 《登高》、生命忧患意识

      夔州,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的四个重点生活地之一。诗人在这里虽然生活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但在创作上却形成了一次“最后的高潮”。而著名的《登高》川一诗,即为杜甫写于是时是地。该诗与杜甫的其它登览诗一样,即将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融人到由深沉的社会历史感、宏大的空间感和悠远的时间感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三维一体的立体结构之中,并使之成为了他晚年生命的无助与悲哀的一种标志。

      当时的情况是,安史之乱虽已*息,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并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在漂泊之中,诗人仍心系“万方多难”的祖国—“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泅流”(《登岳阳楼》)。这个时期,诗人在长安所特有的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垂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早已彻底破灭,因此只能面对苍天来表白自己“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自己忧国优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在夔州的*三年时间里,杜甫在政治上虽然已是无望,但在诗歌创作方面却掀起了一次高潮。据统计,杜甫在夔州共创作了430余首诗,且其中多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就皆为脍炙人口之作。而《登高》,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者。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当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56岁的老人了,“壮心久零落”(《有叹》)、“江山憔悴人”(《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是诗人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因而借“登高”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旷世名作。清代杜诗研究专家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z},胡应麟《诗蔽》则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凡此种种,均表明了这首《登高》的非同凡响。请看其具体之所写: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夔州即今天重庆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透过这组意象,我们仿佛看见一位憔悴多病的老人,独自站在高台,正在举目望远,急风不仅撩起了他的衣衫,还凌乱了他的头发。“哀”,既是外景,又是内心。这是一种纯粹的生命的悲凉。凄清的江渚,宁静的白沙,这是一种外景的暗示,也是一种生命归宿的暗示,更是一种让人寒冷的暗示。唯一的活物,飞鸟,正在空旷里上下。鸟的出现,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内心的隐忧——归鸟翻飞,自己居然在此独站。诗人自己的归途呢?诗人此时甚为茫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很茫然。这是一幅率先定格的画面。通过这个画面,我们能看见许多,也能听见许多,还能感觉许多:一种威压,一种凄清,一种旷远,一种不知不觉的凄凉,一种油然而生的茫然,甚至还有些淡淡的恐慌——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充满了生命内在的无助。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实际上就是落叶。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到陆机的“悲落叶于劲秋”,“悲秋”已成为古典诗词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悲秋,实际上就是悲叹生命的凋零。虽然诗人在这里还没有提到“悲秋”,但“摇落深知宋玉悲”(《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当诗人亲见落叶从树木上飘零下来,感受到生命就是这样飘零的。当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中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树叶从郁青到枯黄,从枯黄到陨落的过程,生命就这样走到了尽头。内心的伤感与绝望就像眼前的外景,外在的景象与内心的感慨交相辉映:生命的轮回总在秋天集中,万物的凋零总从秋天开始。作为诗人自己,生命仍在继续。苦难也在,漂泊更在。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更引发诗人逝者如斯的慨叹。“无边”,“不尽”,旷野无碍,一种萧瑟博大的意象。“萧萧下”,树叶一片接一片地飘落下来,既有声,还有形,更多的还有那种飘荡的质感。“滚滚来”则挟裹着一种一去不返的气势。在写景的同时我们更深深地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怀——气势开阔,包容宇宙一切之慨,及无形中传达出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无边”、“不尽”的不仅仅是落木与江水,更是诗人胸中满腹的悲意和滔滔的愤情。这里,诗人放大了落叶的阵势和江水的流速,在万物代谢和宇宙永恒之间的矛盾中给人以无限启示,外在的景象与内心的块垒交相辉映。凄凉的外在反衬孤寂的内心,这实际上是一种无助: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与无奈。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韵。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人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杜甫式的沉郁和悲哀。该联语言,充满着张力,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虽然只有14个字,但却包含了八层内容,这在*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3这里的“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这八可悲将生命的悲哀绝望宣泄到了极致,人生的哀痛还有比这更深的吗?!并和首联的哀景遥相呼应,意景浑融。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艰难苦恨”四字力重千钧,蕴涵丰厚,有晚景凄凉的慨叹,老病缠身的哀伤,半生漂泊的愁苦,更有忧国忧民的情志。就像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纷纷飘坠的落叶而感到生命的无助一样,诗人面对“万方多难”的祖国,虽是“不眠忧战伐”(《宿江边阁》),心急如焚,但却“无力正乾坤”(同上),一样的无助!一样的无奈!诗人只能将这郁结于心中的愁苦凝结在诗的结尾,将个体生命的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古代,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兼济天下,情系黎民,这正是杜甫的伟大之处。

      整首诗“悲秋”是核心,“哀”是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诗人由内心哀伤而登高遣怀,由登高遣怀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哀”而终于“哀”,哀景着笔,哀情落句,诗人的悲哀既是伤悼“个人身世之秋”,又是伤悼“国家多事之秋”,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杜甫一生特喜好登览,并因此而创作了一系列登览诗,如《登兖州城楼》、《登四安寺钟楼寄裴迪》、《登楼》等,即皆为其例。在4O岁之前,杜甫登览诗的题材内容很广泛,记游,写景,怀古,叙事,行乐,涉及面广。他4O岁写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第一首充满忧国之思的力作。自此以后,其以生命忧患意识为核心的登览之作开始大量涌现,登高必赋,临水必歌,其登览诗很少有为写景而写景的纯写景之作,它们大都结合着诗人的遭遇和感慨,国家的动乱和不幸,《登高》即是这方面的典型。杜甫的悲哀虽然是个人的命运,客居、多病、白发、潦倒、借酒消愁,这都可能是俗套,但是,诗人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个人的悲哀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把它放在开阔宏大高远的时空中来展示,把悲哀写得相当深厚博大,具有一种崇高感和悲壮美。这即是苏轼所言的“唐人高处”。

      这种博大,突出表现在空间视野上。诗题是“登高”,开头两句就充分显示出登高望远的境界。风急天高,回荡猿啸之声,渚清沙白,空间壮阔,本已有俯视之感,再加上“鸟飞回”,更觉人与鸟之间,如果不是俯视,至少也是*视了。这正是身在高处的效果。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俯视的空间感不但广阔,而且有时间的深度。和前两句比,这两句境界大开,有一种豁然提升的感觉。如果说前两句给读者的感觉还可能是写实的话,这两句则明显有更强的想像性、虚拟性。落木居然满眼都是,无边无际,充满上下天地之间;长江滚滚而来的传统意象,不仅仅是空间的纵深透视度,而且是时间的无限长度。空间和时间的交织,当然不是局限于空间的画面可比,再加上意象是如此密集,前两句每句三个意象,后两句虽然只各有一个意象,但是其属性却有“无边”和“萧萧”,“不尽”和“滚滚”,有形有色,有声有状,有对仗构成的时空的转换,还有叠词造成的滔滔滚滚的声势。从空间的广阔到时间的深邃,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而且是诗人的精神气度:悲秋而不孱弱,有厚度,有浑厚之感。

      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表达上的迂折含蓄。作者往往将充沛的感情隐藏于心灵深处,九曲回肠冲撞旋转,并不恣情宣泄倾泻无遗。《登高》具有沉而悲的特色,读者从作品中读到的是一个兀立高台的穷儒形象。然而,作者之情,悲郁深沉而并不过分,凄苦冷落而不见消沉。

      《登高》语言形式的“顿挫”表现于下列四方面:

      章法上开合变化。前四句写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景物的客观特征达到和谐统一,产生的艺术魅力已非一般描摹景物的诗句可比拟。后四句的抒情,则将万里漂泊多病的孤零悲苦之情作了直接抒发。最后却令人颇感意外地落笔于“新停浊酒杯”这一生活细节上,纵横开合变化自如。

      结构上的回环照应。一、三两句相承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写江景,五、七两句相承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写多病。照应之妙,实不多见。首、颔二联写景,引出“悲秋”,颈、尾二联写景,由“悲秋”而及“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音节上的铿锵有力。无论是节奏、声韵,还是对仗,产生的音乐美臻于化境令人叹为观止。

      词句上多用炼字。如诗中的“萧萧”“滚滚”前人评点曰:“萧萧”“滚滚”唤起精神(杨万里《诚斋诗话》)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阅读全文]...
  •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 杜甫
  •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命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呢?

      《登高》《蜀相》两诗,代表了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关于这一点,前人早有论述。胡应麟称《登高》“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诗菽》),纪昀称《蜀相》“忽变沉郁,魅力极大”(《瀛奎律髓汇评》)。

      《登高》《蜀相》思想情感的“沉郁”表现于下列三方面:

      内容上的厚实丰满。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泊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作者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

      情感上的起伏回旋。杜诗中的情感表达不是*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秋”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蜀相》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点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其间妙笔天成的一个“寻”字,使得一问一答巧相连属,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寻觅遗踪的急切情绪,给人的印象充满着憧憬和希望。然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的情感却起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庙的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诗人形单影只而来,又孤寂伤怀而返。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诗人倾吐的情感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起伏张弛回旋的。

      表达上的迂折含蓄。作者往往将充沛的感情隐藏于心灵深处,九曲回肠冲撞旋转,并不肆情宣泄倾泻无遗。《登高》具有沉而悲的特色,读者从作品中读到的.是一个兀立高台的穷儒形象。然而,作者之情,悲郁深沉而并不过分,凄苦冷落而不见消沉。《蜀相》首联用一设问句,突出诗人问路寻途迫不及待的心境,也给读者留下悬念。可是步入祠堂,诗人不写殿宇高大、塑像凛凛,独独扣住那“映阶春草”“隔叶黄鹂”做足文章,字字写景,却又字字含情,可谓含蓄蕴藉,“别有深意在其间”。

      “沉郁之中,运以顿挫,方是词中最上乘”(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不独是词,诗亦如此。《登高》《蜀相》语言形式的“顿挫”除了音节上的铿锵嘹亮,词句上的精练警策外更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章法上开合变化。东方树《昭昧詹言》论《登高》章法:“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变化笔法。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悲秋”是《登高》主旨所在。前四句写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景物的客观特征达到和谐统一,产生的艺术魅力已非一般描摹景物的诗句可比拟。后四句的抒情,则将万里漂泊多病的孤零悲苦之情作了直接抒发。最后却令人颇感意外地落笔于“新停浊酒杯”这一生活细节上,纵横开阖变化自如。正这是这种曲折有致的章法,既令文势波澜横生,也令情感的表达深厚凝重。

      结构上的回环照应。《登高》一、三两句相承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写江景,五、七两句相承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写多病。照应之妙,实不多见。首、颔二联写景,引出“悲秋”,颈、尾二联写景,由“悲秋”而及“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蜀相》首联“何处寻”三字为全诗赞颂、痛惜之辞预留伏笔,此为一折。颔联以“碧草”“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反衬英雄悲情,此为二折。颈联胸臆直泻,以凝练之语概括诸葛武侯千秋功业,此为三折。经此三折,诗人方揭出点睛之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凡用顿挫,必不*直,从两诗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回环照应,正可见杜诗运笔之顿挫风格。

      拓展:杜甫的生*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阅读全文]...
  • 用抑扬顿挫造句 抑扬顿挫的意思是什么

  • 抑扬顿挫的解释

    [释义]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语出]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曹植)诗;委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正音] 挫;不能读作“zuò”。

    [辨形] 挫;不能写作“错”。

    [*义] 轻重缓急

    [反义] *铺直叙

    抑扬顿挫的造句精选

    在谈话或讲故事中,可以用加强语调的字眼、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以及不断重复一些简单的字。

    这抑扬顿挫、温柔悦耳的祖国语言,甚至连厨房里飘出来的葱花炸锅的香味儿,都令人心驰神往,无限销魂。

    树林里传出抑扬顿挫的琴声,十分悦耳。

    李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他新谱的乐曲,气势庞大,抑扬顿挫,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

    文文那抑扬顿挫的朗诵,声调优美,娓娓动听。

    他说话的调子毫无抑扬顿挫,却有一种奇妙的镇静作用。

    大声朗读会让你感觉怪怪的,但是当你练*一段时间后,体验到了诗的抑扬顿挫的节奏、韵脚和语音,那种感受真是非同一般。

    对孩子说话时声音要充满抑扬顿挫,并配合手势及身体动作,使亲子间的对话丰富有趣。

    乡村音乐歌手戴着一顶大帽子,弹着吉他,用他那抑扬顿挫的歌声为听众歌唱着他的爱情、望和失落。

    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不仅可以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摹仿。

    连念白皆抑扬顿挫或字正腔圆之吐字功力。

    她那标致的身材,再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没有人愿意去诘责她的言行。

    张老师用富于感情的声调,抑扬顿挫地读着这个故事,全班同学都认真听着。

    小蒙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十分有韵味。

    让语调更有活力-避免单调的语调,而采用具有抑扬顿挫的语调。音量应该属于大声但柔和。试著听听新闻主播的语调。

    他说话的调子毫无抑扬顿挫,却有一种奇妙的镇静作用。

    她的歌声抑扬顿挫,十分好听这幅画面丰富多彩。从她抑扬顿挫的歌声里,我看见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客人对主人以及主人对客人,曾将古希伯来文和古爱尔兰文哪些诗句的片断,抑扬顿挫地并附以原词的译文,加以引用了?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为提高朗诵水*,他经常在家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他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地走上讲台,演讲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这段独白,抑扬顿挫,十分感人。

    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他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很有节奏感。

    她那标致的身材,再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没有人愿意去诘责她的言行。

    在谈话或讲故事中,可以用加强语调的字眼、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以及不断重复一些简单的字。

    恋爱是一朵绽放的最美丽的花,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恋爱是一首动人的最深情的诗,抑扬顿挫我依然会倾听。恋爱是一场轻柔的最温和的雨,晴空万里我依然会欣赏。

    读文章时,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才能把文章读得更生动

    我希望我也有一天可以得到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

    讲座开始前一小时就有同学络绎不绝地进入会场,据说主要是因为主讲教授演讲时的抑扬顿挫和生动风趣吸引了大量忠实听众。

    老师今天给我们听写了词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抑扬顿挫。

    他那动人的嗓音,与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使人听了非常悦耳赏心。

    听着他那抑扬顿挫中带着磁性的声音我顿时就喜欢上他了。

    她的朗诵抑扬顿挫,受到师生的好评。

    朗朗在弹琴时,十分有激情,十分投入,所以弹出的乐曲都抑扬顿挫.

[阅读全文]...
  • 用抑扬顿挫造句 包含抑扬顿挫的句子

  • 经典
  •   1、老师今天给我们听写了词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抑扬顿挫。

      2、讲座开始前一小时就有同学络绎不绝地进入会场,据说主要是因为主讲教授演讲时的抑扬顿挫和生动风趣吸引了大量忠实听众。

      3、他将课文朗诵得抑扬顿挫,有起有合,很有感情。

      4、只是到后来,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

      5、这首诗她读的抑扬顿挫,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6、他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地走上讲台,演讲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7、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8、岁月唱的歌抑扬顿挫,听曲之人又可曾懂其中的韵律,偷得这浮生半日闲,许这时光当是停靠于清风徐来的海岸。

      9、如果你的名字是三个字,那么骂起来也可以抑扬顿挫些。

      10、对孩子说话时声音要充满抑扬顿挫,并配合手势及身体动作,使亲子间的对话丰富有趣。

      11、三个音节,每个都是元音结尾,还算抑扬顿挫,怕是中文里最短的一句主谓宾俱全的句子:我爱你。

      12、他朗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同学们都被深深打动了。

      13、乡村音乐歌手戴着一顶大帽子,弹着吉他,用他那抑扬顿挫的歌声为听众歌唱着他的爱情望和失落。

      14、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句子抑扬顿挫或是声*调和都是命运口中的一句话而已。

      15、我们语文老师的读书声抑扬顿挫,使我们对语文学*更有兴趣了。

      16、什么是情深,是抑扬顿挫,还是万劫不复。

      17、他抑扬顿挫,有时不甘落后,使人哭笑不得。

      18、小蒙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十分有韵味。

      19、试想,一个说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教师,能不使学生陶醉其中,自得其乐,有身临其境之感吗?

      20、老学究们说话时总是抑扬顿挫,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学问。

      21、他把作文读的抑扬顿挫,十分好听。(好句子)

      22、让语调更有活力-避免单调的语调,而采用具有抑扬顿挫的语调。音量应该属于大声但柔和。试著听听新闻主播的语调。

      23、听着他抑扬顿挫的嗓音,将枯燥的文字描绘的有声有色,继而时时引起台下震耳欲聋般的掌声,似乎我那颗*静很久的心也找到了久别重逢的激动。

      24、*铺直叙**淡淡语速要张弛有度,语调要抑扬顿挫,这样会使你的演讲更加生动活泼,避免单调乏味。

      25、他抑扬顿挫地朗读报纸上一篇关于谋杀案审判的报道,我们都津津有味地欣赏他扮演各种主要角色。

      26、朗朗在弹琴时,十分有激情,十分投入,所以弹出的乐曲都抑扬顿挫。

      27、那发育器官本身就是一种圆润的天赋对一个听讲人来说,哪怕全然不懂牧师布道的语言,仍然可以随着那声腔的抑扬顿挫而心往神驰。

      28、罪犯的托辞,往往说得抑扬顿挫,但却犹如臭水沟中的腐物,让人深恶痛疾。

      29、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不仅可以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摹仿。

      30、他说话的调子毫无抑扬顿挫,却有一种奇妙的镇静作用。

      31、有没有人曾告诉你,你很挫,不是一般的挫,而是抑扬顿挫的挫。

      32、人生是由钢琴敲击出来的抑扬顿挫的旋律,人性却不像琴键那样黑白分明。

      33、客人对主人以及主人对客人,曾将古希伯来文和古爱尔兰文哪些诗句的片断,抑扬顿挫地并附以原词的译文,加以引用了?

      34、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语速和语调,还要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35、过往的白鸽用着抑扬顿挫的歌调宣告黑夜。

      36、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不仅可以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摹仿。

      37、从她抑扬顿挫的歌声里,我看见了丰富多彩的画面。

      38、在谈话或讲故事中,可以用加强语调的字眼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以及不断重复一些简单的字。

      39、洛阳是个风景优美物资丰富的地方,前来旅游的人真是络绎不绝,洛阳的人说起话来也是抑扬顿挫韵味十足,说起笑话来更是生动风趣。

      40、我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的讲解这篇优美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

      41、朗朗在弹琴时,十分有激情,十分投入,所以弹出的乐曲都抑扬顿挫。

      42、小蒙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十分有韵味。

      43、屋子里传出了抑扬顿挫,如泣如诉的琴声。

      44、汉语作为图形文字具有复杂的视觉形象,且调又分为四声,读来抑扬顿挫,以汉字为符号写成的读物可以进行析读意读诵读美读智读,具有独特的优势。

      45、他说话时抑扬顿挫,十分好听。

      46、她那标致的身材,再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没有人愿意去诘责她的言行。

      47、小明抑扬顿挫地哼唱起来。

      48、一张标致秀气的脸,眼睛深处隐隐有著不逊的微光蛰伏,抑扬顿挫的声调,演绎著一百个落第的托辞。

      49、几天之后,你的耳朵就会*惯美妙的加勒比海式英语方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轻快节拍。

      50、大声朗读会让你感觉怪怪的,但是当你练*一段时间后,体验到了诗的抑扬顿挫的节奏韵脚和语音,那种感受真是非同一般。

      51、我抑扬顿挫的喊着鹦鹉的名字,鹦鹉扑着小翅膀,盘旋在我头上,飞来飞去。看看,我们家鹦鹉可爱吧!

[阅读全文]...
  • 2021很深沉郁闷的内涵签名 知乎很火的深沉个性签名

  • 内涵,郁闷
  • 1、因为我太渺小了,无法将整个世界揽在怀里。

    2、要从心底拿走一个人很痛很难。

    3、低头哭过别忘了抬头继续走。

    4、这个冬天的寒风,替我诉说着我对你的依恋。

    5、是你慷慨,予我岁月如歌。却也吝啬,赐我爱而不得。

    6、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7、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8、他说爱你的时候是无心之过,别轻易感动。

    9、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10、你已经不爱我了,你刚刚转过身,就把我从眼神里扣出来,我感觉到了。

    11、最难过的是看到你和我在一起,你却显得如此孤单。

    12、好脾气都是磨出来的,坏毛病都是惯出来的,爱挑事都是闲出来的

    13、忧伤在心里归于*静,仿佛黄昏归入寂静的山林。

    14、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梦想。

    15、每当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16、你真的一点都不注重细节,毁了我好多温柔。

    17、去过的地方越多,越知道自己想回什么地方去。见过的人越多,越知道自己真正想待在什么人身边。

    18、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

    19、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20、人的手就这么大,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

    21、我藏身于名叫思念的巢穴中咬牙前进。

    22、如果你爱月亮,我也愿意永远远离你,成为月亮的一部分。

    23、沵爱或不爱我,我就在这里,等你回心转意。

    24、我的幸福呢?你的幸福为什么要问我?

    25、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

    26、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27、你抬头看看天是黑色的,你低头看看路是没有尽头的,你伸手碰碰远方是遥不可及的,你看看自己的人生是黯淡无光的。

    28、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郁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郁字的诗词

  • 苏汝载自故乡来得韩孟郁寄札小斋留酌远忆孟郁兼话珠江别时事分得四支

    邓云霄〔明代〕

    六代人空草木衰,闲曹寥落少新知。忽逢词客携琴至,正值高斋锁印时。

    钟埠凉风留下榻,珠江明月忆传卮。白云深处人如玉,谁倩南鸿一问之。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现代〕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附:张郁洛川沿步吟

    洛川仙女〔唐代〕

    浮生如梦能几何,浮生复更忧患多。

    无人与我长生术,洛川春日且长歌。

    郁孤台(以下四首,皆虔州。)

    苏轼〔宋代〕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夜行船·郁孤台

    顾贞观〔清代〕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百感茫茫交集也,淡忘归、夕阳西挂。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

    诉衷情令(登郁孤台,与施德初同读坡诗作)

    康与之〔宋代〕

    郁孤台上立多时。烟晚暮云低。山川城郭良是,回首昔人非。

    今古事,只堪悲。此心知。一尊芳酒,慷慨悲歌,月堕人归。

    次韵郁李花

    赵抃〔宋代〕

    花县逢春对晓晖,朱朱白白缀繁枝。梅先菊后何须较,好似人生各有时。

    郁林州道中

    王翰〔唐代〕

    一生梦不到廉州,七十方知事远游。山接苍梧从北去,水通合浦向南流。

    鬼门关外人行少,海角亭边客过愁。只有鸧鹅似乡旧,数声叫断瘴云秋。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刘禹锡〔唐代〕

    稽山自与*别,何事连年鸑鷟飞。百辟商量旧相入,

    九天祗候老臣归。*湖晚泛窥清镜,高阁晨开扫翠微。

    今日看书最惆怅,为闻梅雨损朝衣。

    郁孤台

    高翥〔宋代〕

    十年重上郁孤台,带得江湖白发来。满眼青山旧相识,晚鸦群噪莫惊猜。

[阅读全文]...
  • 含有郁字的古诗词 带郁字的诗词名句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三国演义·第九回》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佚名《青青河畔草》

    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元好问《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文心雕龙·神思》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郁离子·卷四》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秋瑾《九日感赋》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萧衍《河中之水歌》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曹操《苦寒行》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笑语满香径;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林升《长相思》

    多能者鲜精,多虑者鲜决。——《郁离子·卷三》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郁离子·卷五》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佚名《国风·豳风·七月》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贺知章《采莲曲》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前赤壁赋》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曹丕《杂诗二首》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曹丕《燕歌行》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罗邺《赏春 / 芳草 / 春游郁然有怀赋》

    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梁启超《少年*说》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郁离子·卷四》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郁离子·卷二》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郁离子·卷五》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卢照邻《长安古意》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佚名《晨风》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宋之问《灵隐寺》

    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也,草虫知之。——《郁离子·卷一》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郁离子·卷四》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清*乐·会昌》

    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刘筠《汉武》

    时未至而为之,谓之躁;时至而不为之,谓之陋。——《郁离子·卷五》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顾夐《渔歌子·晓风清》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李密《淮阳感怀》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佚名《折杨柳歌辞五首》

[阅读全文]...
  • 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 【热】在古诗中沉醉作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古诗中沉醉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绚丽如彩虹般的,那梦幻如魔术般的,那峻峭如高峰般的,是古诗,是我们身边的古诗,怀着一颗*静的心去细细体味,就会沉醉其中,沉醉于那美妙的古诗中。

      (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国土遭元军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虏,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军,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遗憾自己没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如今路过了伶仃洋,触景生情,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痛苦和悲愤是难以名状的。最终,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己命运作出了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死明志,以死报国。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劲吹,雪花飞舞,忽然间宛如春风一夜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一向迎风招展的红旗却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动,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气如此寒冷,一切都显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诗人和朋友分别时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真是依依不舍,“去时雪满天山路,只见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见,这一路可怎么走啊!

      (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暮春时节,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时候,可是诗人赋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儿虽凋零但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还要回到养育过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来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诗人以落花自比,辞官还乡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下一代的成长出力。

      古诗,是绚丽的,是梦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无尽的沉醉……

[阅读全文]...
  • 人生失意受挫的古诗 事业不顺苦闷的古诗词

  • 失意,人生,不顺
  • 人生失意受挫的古诗

    1、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

    2、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3、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

    4、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

    5、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6、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7、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

    8、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9、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

    10、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1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2、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13、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4、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15、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16、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17、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18、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19、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0、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21、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2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3、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24、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25、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26、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

    27、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8、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29、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30、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31、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32、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3、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34、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3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6、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3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8、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39、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40、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

    41、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

    42、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43、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44、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4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6、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47、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49、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5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沉郁顿挫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草的古诗动画视频 很好听的一首古诗 关于开学的古诗自创简单 形容潜心修行的古诗 咕字开头的古诗 可可的古诗词 描写风清景明的古诗 姐妹分离的古诗词 朔风在古诗词中的意蕴 早春的古诗大全五言 描写桃花的短古诗词 写古诗的基本*惯 跟小孩荷花有关的古诗 含有更的古诗词飞花令 含有儿童生活为题的古诗 癌细胞的古诗词 姓梅的古诗名字 描写运用对比的古诗 郑燮的竹石古诗以及诗意 形容中国美景超好的两首古诗 王昌龄写的采莲曲古诗意思 无奈又可悲的古诗 坚持努力方向的古诗词 比喻领导的古诗词 含馨和二字的古诗 画鸡古诗中的鸡 不怕前路困难的壮志豪情古诗 爱情公寓的古诗 赞美牛背梁的古诗词 夏夜春雨的古诗 李白关于秋分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