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关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

  • 中秋节
  •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基本上都是聚少离多的状态。看看古人如何用诗句表达中秋节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供您参考。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一)

    1.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5.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 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杨慎《中秋》

    8. 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正纷纷。《中秋月》作者:廖凝

    9.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10.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2. 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4.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5.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6.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7. 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8. 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邵雍《中秋月》

    19.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20. 三衢春有脚,山屋好中秋。——许月卿《重寄郭衢州》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二)

    1. 月宫小殿赏中秋,玉宇银蟾素色浮。——朱有燉《元宫词·月宫小殿赏中秋》

    2.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3.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 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5. 良夜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吴潜《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万顷蟾光浩不收》

    6.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7. 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8.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9.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0. 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吴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11.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2.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倪庄中秋》作者:元好问

    13.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

    14.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15.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17.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18. 万国笙歌醉太*,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19.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20. 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关于中秋节古诗你知道多少呢(三)

    1.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 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 月*中秋白,风从半夜清。——高士谈《不眠》

    4.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李白《丁督护歌》

    5.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6.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阅读全文]...
  • 李白写的古诗有多少首?盘点李白写的古诗大全

  • 李白,优美,诗歌
  •   “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一起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那么关于诗仙李白,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首他写的古诗文呢?

      【李白的诗文合集】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蜀道难】

      李白〔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三五七言】

      李白〔唐代〕

      秋风清,秋月明,

[阅读全文]...
  • 羊城通的客服电话是多少

  • 羊城通的客服电话是多少

      羊城通是广州市公共交通电子收费系统,一种电子钱包,是广州市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统工程(ITS)的相关子系统,由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发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羊城通的客服电话是多少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羊城通的客服电话是多少

      如有疑问,欢迎拨打羊城通客服热线400—844—0001(人工接听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9:00;法定节假日:10:00—16:00)。

      广州羊城通记名卡如何办理

      记名卡采取自愿办理原则。需办理记名卡请携带本人二代IC卡身份证原件和本人手机(用于接收验证短信)到羊城通指定客服中心办理(东华东客服中心、体育西客服中心、人民北客服中心、白云文化广场客服中心),办卡费用18元/张。办理记名卡不设限期,即办即取。

      扩展资料

      1、羊城通是广州市公交车电子收费系统,一种电子钱包,是广州市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统工程(ITS)的相关子系统,由直属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发行。

      2、广州羊城通最新取消了月票制度,开始实行新的.优惠政策。乘客在一个月使用一张卡,乘坐公交和地铁达到15次之后第16次起,乘车按6折优惠。这里的十五次,可以是单独乘坐公交的总次数,或单独乘坐地铁的次数,也可以是乘坐两种交通工具次数之和。前15次乘坐公共交通,按羊城通普通优惠计算(即95折)。

      3、另外,羊城通对学生、老人及公交司机发行特种票卡,分别为学生卡和老人免费卡及老人优惠卡,使用学生卡及老人优惠卡乘坐公交、地铁5折优惠,使用老人免费卡乘坐公交、地铁不收费。

      羊城通客服热线电话:400-844-0001。

      广州各羊城通客服中心地址及营业时间:

      (1)东华东客户服务中心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华东路车路边37号,东华南路公交站牌后面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19:00,星期六10:00~16:00,星期日不营业

      (2)人民北客户服务中心

      广州市人民北路466号,西门口公交站牌后面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19:00,星期六、星期日10:00~16:00

      (3)公园前客户服务中心

      地铁一、二号线公园前站内商铺J出口方向,商铺编号:GYQ-2-12S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19:00,星期六至星期日10:00~16:00

      (4)体育西客户服务中心

      地铁体育西路站内G出口方向,商铺编号:TYXL-3-10S

      营业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19:00,星期六至星期日10:00~16:00

      (5)植物园客户服务中心

      天河区地铁六号线植物园站内A出口方向(商铺编号:ZWY-6-3S)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9:00;周日 10:00~16:00;周六休息

      (6)客村客户服务中心

      地铁客村站内,商铺编号:KC-3-1/2S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9:00;周六至周日 10:00~16:00

      (7)鱼珠站客户服务中心

      地铁鱼珠站C出口方向,商铺编号:YZ-5-2/3S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9:00;周六 10:00~16:00;周日休息

      (8)沥滘站客户服务中心

      海珠区地铁三号线沥滘站内A出口方向(商铺编号:LJ-3-4/5S、LJ-3-6/7S)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9:00;周六 10:00~16:00;周日休息

      (9)鹅掌坦站客户服务中心

      白云区地铁八号线鹅掌坦站内A出口方向(商铺编号:EZT-8-3S)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9:00;周日 10:00~16:00;周六休息

      (10)嘉禾望岗站客户服务中心

      白云区地铁十四号线嘉禾望岗站内G出口方向(商铺编号:JHWG-14-4S)

      营业时间:

[阅读全文]...
  • 诗经风多少篇

  • 诗经,文学
  • 诗经风多少篇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诗经风多少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中的“风”共有160篇。

      诗经资料详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诗经·曹风·蜉蝣》赏析

      【赏析】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 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毛诗序》解说此诗,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我们觉得,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吧。 (骆玉明 顾伊)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歌颂月亮的诗句有多少

  • 歌颂,月亮
  • 歌颂月亮的诗句有多少

      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样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样灿烂,只给你点淡淡的喜悦,一点淡淡的哀愁。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1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1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2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2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2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2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2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2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2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2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2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3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 《别裴九弟》)

      3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暮江吟》)

      3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3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 《春题湖上》)

      3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 《秋夜泛舟》)

      3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 《月夜》)

      3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 《山石》)

      3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3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 《忆扬州》)

      3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 《寓意》)

      4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 《菩萨蛮》)

      4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 《天仙子•送春》)

      4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4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苏轼: 《西江月》)

      4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苏轼: 《前赤壁赋》)

      4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 《中秋月》)

      4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 《西江月》)

      4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袁枚: 《春日杂诗》)

      4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阅读全文]...
  • 北京八达岭长城门票多少钱

  • 北京,长城
  • 北京八达岭长城门票多少钱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北京八达岭长城门票多少钱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八达岭长城门票价格

      八达岭长城景区是我国闻名遐迩的景点中的其中一个,在从前无论是什么人到这里旅游都是需要收取门票的,但是从20+6年的下半年开始,只要是现役军人和有因为某些原因而残疾的军人都可以不用收取门票费用,只要拿出有关证书就可以了。

      而其他的游客在旺季的时候则需要40元的门票费,在淡季的时候就只要35元,如果是有学生证的学生则只要半价就可以进去了。

      八达岭长城它的开放时间是每天早上的六点三十分到晚上的七点,如果想要玩的游客就要注意点时间了。

      北京八达岭长城主要景点

      望京石

      位于八达岭关城东门外,“居庸外镇”关门前大道南侧。

      为一块高1米、长15米的天然花岗石,上刻“望京石”三个字。

      天险留题

      位于东关门内侧,今熊乐园右上方山崖上。

      在一块凿*的崖壁上,刻有“天险”二字,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延庆州知州童恩所题,保阳刘振宗镌刻。

      弹琴峡

      位于五贵(鬼)头山下,为关沟胜景之一。

      石佛寺

      位于弹琴峡旁。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以石凿大悲佛像,故名。

      关隘

      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

      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起自川草花顶,经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青龙桥西口、王瓜峪口、八达岭口、化木梁口、于家冲口、黑豆谷口至石峡峪,全长约12千米。

      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构成明代北京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岔道城

      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

      望京石

      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

      ”故得名“岔道”。

      根据考古报告,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岔道城开始修筑,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建成,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

      整个城东西510米,南北宽185米,为船形。

      全城总占地面积约8.3万*方米,城墙高8.5米,由石条城砖、石灰、泥土筑成。

      城上设有马道,外侧宇墙设垛口、望孔、射口,南城墙有烽火台2座。

      城墙的建造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内夯土,外用石块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墙外用条石和砖砌筑。

      [1]

      古炮

      陈展于八达岭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共有五尊铁炮,为当时的先进武器之一。

      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射程达千米以上,威力甚大。

      炮身上刻有"敕赐神威大将军"字样,为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

      该炮是1958年从八达岭东十余里的张堡地方运来的。

      另外四尊牛腿小炮,为1957年整修长城时的出土文物,同时还发掘出数百枚炮弹,均为明朝制品。

      据《武备志》记载:“古代以机发石,其机之木架,形如虎蹲。

      后来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发开花弹者,名虎蹲炮,俗称田鸡炮”,由此可见当时武器情况之强盛。

      关城

      八达岭关城东门外有一座庙,名望京寺,内有石岩凿成的大悲佛像;西门外立有牌坊,横额书“驱胡万里”。

      弘治十八年(1505年)经略边务大理寺少卿吴一贯修建关城时,庙及牌坊皆拆毁。

      关城设东、西关门,西城墙下部用10余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砌大城砖。

      墙宽20余米、厚17米、高7.8米;顶部为长方形城台,长19.8米、宽14.15米,面积280.17*方米,四面筑宇墙垛口。

      城台两侧30~40米处,各建敌楼1座,以墙连通,与关城构成犄角之势。

      西城墙两侧连接有南、北两道城墙,两墙均建于山脊之上,东低西高,成U字形,在东门相遇。

      城墙厚3.3米、周长2070米、高7.6米。

      东西门相距63.9米,城内面积约5000*方米。

[阅读全文]...
  • 诗经诗歌共有多少篇

  • 诗歌,诗经,文学
  • 诗经诗歌共有多少篇

      《诗经》是产生于*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诗歌相关知识,欢迎来参考!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诗歌相关知识,欢迎来参考!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韵文的源头,是*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为何说《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

      相传,我国古代有“采诗”的制度。远在尧、舜、禹、夏、商、周的时代,朝廷就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员,每年的正月或者八月,在民间征集群众口头流行的歌谣,然后把采集

      来的歌谣献给乐官太师,乐官再配上乐谱,演唱给天子听。天子则依靠这些诗歌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老百姓对朝廷政治设施的反映和意见。《诗经》就是周代乐官们收集并经过加工整理的歌谣,它前后酝酿了五百多年,并且被不断地润色和删减,精心编选,分门别类,按“风”(民间诗歌)、“雅”(贵族官吏诗歌)、“颂”(宗庙祭祀诗歌)三大类,进行加工整理,最后选出三百零五首,编成一部诗歌总集。当时,这部诗歌总集就叫《诗》,或按其诗篇之整数,称《诗三百》。

      春秋时代,群雄并起,各诸侯之间,交往频繁。许多王侯贵族、公卿大夫,为加强自己的外交辞令,使语言含蓄婉转且优美动人,常常借用诗句来表达意见和态度。这种风气越演越烈,以至一时形成风气,上层人物说话办事,多引诗传情达意,证其得失,否则就觉得大失面子。

      《左传》襄公十六年还记载,晋*公即位不久,一次大宴诸侯,让赴宴的诸位大夫,赋诗并配乐舞,还提出“诗歌必类”,即要求所赋诗歌,应符合宴会内容。谁知齐国大夫高厚,赋诗“不类”,晋大夫荀偃立即拍案而起,怒声喝道:“诸侯有异志矣!”认为齐国有叛逆之心,于是和赴宴的其他大夫盟誓:“同讨不庭!”只因赋诗不当,几乎引发一场大祸,可见稔熟《诗》在春秋时期,是何等重要!据后人统计,一部《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政治、外交活动时,引诗之句,竟达二百五十条,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出自《诗三百》。

      正是在如此时代氛围中,孔子对《诗》推崇备至,不只授徒讲学,把它作为主要课本,还多次对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到了汉代,朝廷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创者孔子的地位,一下子被抬得很高,直至奉为“圣人”。爱屋及乌,孔子推祟的《诗》,也被看作重要经典,因而出现了《诗经》这一名称,并广为流传,沿用至今。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诗歌的光辉起点。它是*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两千多年来,《诗经》如巨眼喷泉,一直流泽和滋润着*诗歌这条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哺育着众多才华卓绝的文人墨客。它不仅是*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而且早在古代就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十八世纪时,还传播到了欧洲,时至今日,世界上各种主要文字,都有了《诗经》的翻译本。《诗经》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兴、观、群、怨”说,也是他认为《诗经》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社会功用的原因所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阐明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既点出了《诗经》的文学特征——以形象感染人,引发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又切合了社会与人生,达到了实用功效。

      诗经价值

      1.历史与民俗价值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氏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氏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上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宝贵的民俗材料。

      2.礼乐文化及其它价值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

      例如,《小雅》的《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均为燕飨乐章,它们或燕乐嘉宾,或臣工祝颂天子;而《寥萧》则为燕远国之君的乐歌。从中可知周朝对于四邻远国,已采取睦邻友好之礼仪政策,反映了周代礼乐应用的广泛。又如《小雅·彤弓》,记叙了天子赐有功诸侯以彤弓,说明周初以来,对于有功于国家的诸侯,周天子均要赐以弓矢,甚而以大典形式予以颁发。相比之下,《小雅·鹿鸣》的代表性更大些,此诗是王者宴群臣嘉宾之作。“周公制礼,以《鹿鸣》列于升歌之诗。”朱熹更以为它是“燕飨通用之乐歌”诗中所写,不光宴享嘉宾,还涉及了道(“示我周行”)、德(“德音孔昭”),从而显示了“周公作乐以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

      除燕飨之礼外,《诗经》反映的礼乐文化内容还有:《召南·驺虞》描写春日田猎的“春蒐之礼”;《小雅·车攻》《小雅·吉日》描写周宣王会同诸侯田猎;《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大田》等描写祭祀先祖,祭上帝及四方、后土、先农等诸神;《周颂》中多篇写祀文王、祀天地,可从中了解祭礼;《小雅·鸳鸯》颂祝贵族君子新婚,《小雅·瞻彼洛矣》展示周王会诸侯检阅六军,可分别从中了解婚礼、军礼等。

[阅读全文]...
  • 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

  • 诗经,少年,历史
  • 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诗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是产生于*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大概有2600多年了。

      成书过程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产生年代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现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公元前770年)以后。

      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句子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语录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说说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名言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诗词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祝福

带城字的古诗有多少 - 心语

推荐词条

以三结尾的古诗 描写教师与学生的古诗 描写望远的古诗 古诗中的清晨 知识锦集的古诗 描写烟雨天的古诗词 形容金丝桃的古诗 最关艾草的端午节古诗 难读懂的短古诗 月落下来的古诗 关于健康*安的古诗词 不怕挫折敢于拼搏的古诗 给同学的古诗古风 关于桂竹兰的古诗 女生最爱的古诗 描述理解的古诗词 关于赏识美荷花的古诗 害羞的女孩古诗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执行与反馈的古诗词 春节给别人拜年的古诗 古诗鉴赏之类的书 小池的古诗表达作者 古诗词不带脏字的骂法 形容家庭不幸福的古诗 描写孔雀栖息的古诗 以和为贵的古诗主旨 描写夏天北方的古诗词 嘉峪关相关的古诗 关于防控风险的古诗 关于古诗的画画图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