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子的古诗注释 >

游子的古诗注释

关于游子的古诗注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游子的古诗注释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游子的古诗注释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游子吟注释及诗意赏析(游子吟原文赏析及注释)

  • 诗意
  •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阅读全文]...
  • 游子吟的诗意和注释(古诗游子吟赏析及翻译)

  • 诗意
  •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⑥得三春晖!

    【作品赏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注释】

    ①《游子吟》是孟郊自制的乐府题。他在题下自注:“迎母溧(lì)上作。”作者于贞元十二年(796)任溧阳尉,时已50岁。游子,出门在外的人。吟:诗歌的一种体裁,跟“歌”、“曲”、“行”相*。

    ②慈母:慈爱的母亲。

    ③临行:临到走的时候。

    ④意恐:担心。这两句说慈母对儿女的爱无微不至。

    ⑤寸草心:小草的嫩心。语意双关,比喻儿女之心。

    ⑥报:报答。

    ⑦三春晖: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春天太阳的光辉。语意双关,比喻慈母的哺育之恩。

    【大意】

    母亲手拿针线,给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一针一线缝得又密又结实,就怕儿子回来太晚没人给缝补。谁说区区小草似的儿女心,能报答春光般的慈母的恩情?

[阅读全文]...
  • 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

  • 解释
  • 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夜书所见的解释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第①萧萧:风声。

      第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第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第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第⑤篱落:篱笆。

      作品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文学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阅读全文]...
  • 小池古诗注释及赏析

  • 文学
  • 小池古诗注释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池古诗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因为小,故称泉眼。

      2、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3、尖尖角: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阅读全文]...
  • 《游子吟》全文注释及翻译

  • 阅读
  • 《游子吟》全文注释及翻译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下面小编整理的《游子吟》全文注释及翻译,供大家学*。

      原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游子吟》教案

      【学*目标】

      认知:学会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情感:感受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关爱回报父母。

      【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难点】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工具书。

      【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

      ●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生自由练读。

      ●小组练读。

      ●汇报朗读:独诵、齐诵、表演诵、推荐诵等。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策略:

      品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品读诗句。

      理解:结合课本注释,借助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欣赏: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诗句旁写上批注。

      ●生自主学*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随机板书。

      ●配乐深情朗诵,内化诗情。

      三、话题讨论,升华情感。

      1、引出话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阅读全文]...
  • 《赠范晔》古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 文学
  • 《赠范晔》古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范晔》古诗原文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聊:姑且。

      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春:梅。

      赏析: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翻译/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于是写下这首诗。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晋代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晔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晔,但他距三国*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大概人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了。可见影响的深远。唐宋以下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袭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陆凯诗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旧事》就曾记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儿女终夕嬉戏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词虽多,极难其选,独杨守齐《一枝春》最为*世所称。”可见一首小诗也有传世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阅读全文]...
  • 游山西村陆游古诗赏析(游山西村的注释和解释)

  • 陆游,解释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①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③又一村。

    箫鼓④追随春社⑤*,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⑥。

    【词句解释】

    ①腊酒: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④箫鼓:吹箫打鼓。

    ⑤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

    ⑥叩(kòu)门:敲门。

    请不要笑话自家腊月酿制的酒浑浊不清,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肉食款待客人已经是很不错的生活了。一座座青山重叠,一道道流水环绕,正怀疑会无路可走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中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在这里,你吹着箫,我击着鼓,欢天喜地,因为春社祭日已经临*,农家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子,说明我们依然保持着简朴的古风。从今天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的柴门。

    【农俗之美】

    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一开始就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味着鸡豚丰足。“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春社、衣冠简朴又让*味到了另一种和谐。

    【写作指导】

    在陆诗这首诗里,我们要讲一下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惯而灵活运用,比如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比如这里的“足鸡豚”短语可理解为:备办充足的鸡豚类菜肴。因此,我们要多了解一些字词句常识这对我们理解古诗词和学*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智慧点拨】

    陆游的这首诗之所以备受称赞,也是因为它极具人生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仔细品来,令人回味无穷。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顺境未必不好,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每个人面前的道路不管多么坎坷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进取,坚持不懈,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转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天地上来。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游子的古诗注释 - 句子

游子的古诗注释 - 语录

游子的古诗注释 - 说说

游子的古诗注释 - 名言

游子的古诗注释 - 诗词

游子的古诗注释 - 祝福

游子的古诗注释 - 心语

推荐词条

带涯的古诗 寓意好的古诗词女孩名 自我介绍一分钟的古诗 每一步都是风景的古诗 敬廉崇洁的古诗歌曲 古诗形容男子很高很俊秀的 写景色的古诗李白的诗 古诗里的斜的读音 古诗词导读的读后感 关于马和云的古诗 古诗名是三个字的 知遇之情的古诗 夏日的古诗四字 写蟋蟀的古诗听课体会 积极乐观的古诗整首 关于国排第五个字的古诗 4行5字的古诗陆游 史上最难的古诗词填空 草的古诗描写图片 赞美荷叶的古诗确实不少 小学毕业适合赠送给学校的古诗 形容夏天的古诗配画 豁达洒脱笑看人生的古诗词 形容正在努力的古诗 追忆青春的伤感古诗 描写乡村山野的古诗 有关家的古诗题目 好的古诗和诗歌 带日字的古诗飞华令 鸳鸯的古诗作品 弦断无人听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