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关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推荐

  • 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推荐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的《观猎》古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注释:

      1、诗题一作《猎骑》。《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取此诗前四句作一首五绝,题作《戎浑》,《全唐诗》亦以《戎浑》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皆误。

      2、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3、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胜产美酒的地方。

      4、细柳营:在今陕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5、角弓:用兽脚装饰的弓。

      6、眼疾:目光敏锐。

      7、暮云*: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译文:

      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声强风一起呼啸!将军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像是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来到细柳营。

      回头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的大地啊,暮云笼罩着原野静悄悄。

      鉴赏:

      此诗作年不详,当非晚年之作。从打猎的高潮写起,展开一连串飞动的场面,末两句以*缓反衬,使刚才的纵横驰骋之状、仿佛仍然历历在目。风格轻爽劲健,结句又耐人回味。

      黄生《增订唐诗摘钞》卷一:"起法雄警峭拔,三四音复壮激,故五六以悠扬之调作转,至七八再应转去,却似雕尾一折,起数丈矣。"

      清沈得潜《说诗晬语》卷上云:"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又:"唐玄宗剑阁横云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

      清人施润章曰:"白尚书以祜观猎诗,谓张三较王右丞未敢优劣。似尚非笃论。祜诗曰: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细读之,与右丞气象全别"(《蠖斋诗话》)。

      《观猎》是王维前期描述将军射猎场景的诗作。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

      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采取倒装句式,巧妙地点明了狩猎者的身份——将军、狩猎的地点——渭城郊野、天气状况——劲风鸣吹以及狩猎的方式——角弓利箭以射之。起句“风劲角弓鸣”颇具突兀之势,诗“先声夺人”,让读者顺着角弓弓弦在劲风中所发出的尖利声响去翘首寻觅挽弓者的英武形象,给读者造成一种引而不发的悬念。这里,一个“劲”字,渲染出风势之大且猛;一个“鸣”字又反衬出"风劲"和弓力之强。起句极善“绘声”的五个字,为将军的出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气氛,并为稍后刻划将军姿态的英武、动作的敏捷和心情的欢畅作了"定场诗"般的铺垫,表现出将军那“挽弓当挽强”、敢于傲风驰骋、勇于和困难作顽强斗争的坚韧不拔的强者的精神和气质。王维诗中的形象往往具有画的形态和动感,又吸收了音乐的精髓,因此就能兼收诗画音乐的综合魅力,特别深刻感人。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主要描述射猎时的场景。这里,“草枯”、“雪尽”在绘景的同时,给读者传达出了冬末春初的季节信息;“鹰眼疾”、“马蹄轻”正面写战马、猎鹰狩猎时的动作体态,并未直接描绘将军的神情,但"疾"、“快”却是将军内心的感觉,从而准确地从侧面渲染出了将军驾鹰纵马追逐猎物时身势的灵巧敏捷和斗志的昂扬旺盛。

      最后四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是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场景。“忽过”与“还归”的对称出现,既刻画出了将军骑术高超、猎技神奇和射猎一天犹精力充沛的形象,又表现出将军满载而归时喜悦轻快的心情。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相传是汉文帝时名将周亚夫驻兵之地。射雕:《北史》载:“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这里,杜甫活用"细柳营"和"射雕"两个典故,不仅包含赞美将军身具周亚夫和斛律光的.雄才之意,同时也暗示了这次射猎活动的战果辉煌。在踏进军营之际,将军的一个“回看”,更是别有韵味。它一方面显示出将军的豪兴未尽、希冀择日再往的心绪和情致,另一方面也使诗的结尾具有了余音绕梁的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这首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阅读全文]...
  • 含有猎字的古诗词 带猎字的诗词名句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元史·列传·卷五十》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王维《出塞作》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刘向《文侯与虞人期猎》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李商隐《北齐二首》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高适《营州歌》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文心雕龙·辨骚》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高适《邯郸少年行》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戎昱《塞上曲》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李白《少年行三首·其三》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岑参《赵将军歌》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王昌龄《观猎》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孟郊《巫山曲》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李白《赠钱征君少阳》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佚名《伐檀》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道潜《临*道中》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边贡《午日观竞渡》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苏颋《御箭连中双兔》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 游侠篇》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司马光 撰《孙权劝学》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生战。——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佚名《老子(节选)》

[阅读全文]...
  • 观猎王维古诗鉴赏(理解王维观猎赏析阅读理解)

  • 理解
  • 鸣髌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这首七绝《塞上》,作者是宋代人,柳开。

    诗人通过飞鸣直上的响箭,天静无风的草原,提鞍列队的胡骑,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气势雄浑的塞外风光图,也为我们勾勒出剽悍、骁勇、矫健的少数民族群像。

    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中有种叫“逆起”法,即首先描写动作或渲染气氛,给人一种突兀感,然后再交待人物或事件。

    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都是得力于此法。

    柳开的这首《塞上》也是如此,诗人首先描写动作和渲染气氛:“鸣髓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鸣髓,是一种响箭,西北少数民族常用它作为集合或出击的信号。

    诗人一开始不交待开弓的人物,甚至不去写开弓的动作,劈头就是开弓的结果:响箭呼啸着直上云霄。“直上”而不偏斜,这是在暗示射者的弓硬和臂力之大,也是在暗写周围环境是“天静无风”,没有外力的干扰。

    “一千尺”,当然是个夸张,但它就象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一样,并不给人以虚张感,相反却给人一种力和速度的强烈感受。这句是从视觉上来写脱弦之箭,下句是从听觉上作进一步的渲染。“干”指声达于上,“声更干”是指响箭的飞鸣声由于“天静无风”显得更加清越。诗人着意点出“天静无风”,既是交待形成“声更干”的原因,也是在造成一种凝重和苍莽的气氛。

    用天地的静止来反衬响箭的飞鸣,这样既显得场景壮阔又暗寓射者的剽悍。

    玉维的《观猎》和卢纶的《塞下曲》在“逆起得势”后紧接着就安排人物出场:“风劲角弓鸣”后即交待“将军猎渭城”;“林暗草惊风”后即“将军夜引弓”。

    柳开的这首,似又略胜一筹,诗中这位开弓鸣镝的健儿始终没有露面,因为作者着意表现的不是这位发信号者,而是要塑造闻信号者——三百胡儿的英雄群像:“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这是一支声势雄壮、部列整齐的少数民族队伍,人为碧眼、马佩金勒,本身就显得气势不凡,更为突出的是,诗人没有去描写他们出击或驰骋时的情形,而是抓住他们出击前短暂的一瞬,描绘的是一种静态的雕塑的美。这和唐代诗人李益的名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有些相似。

    他们都是善于捕捉那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短暂的一瞬,雕塑成富有诗意的突兀的群像,只不过在柳诗中,“一时回首”,变成了“尽提金勒”,更表现出游牧民族那种剽悍的气势。

    总之,这首诗把天高地迥的边塞风光,剽悍骁勇的边塞民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故此诗在当时便广为传诵了,当时的太尉冯延已就很欣赏这首诗,要人把诗意“画于屏障”。

    相传直到明代“犹有此图稿本”。

[阅读全文]...
  • 诗名含有猎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猎字的诗词

  • 观猎

    王维〔唐代〕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文侯与虞人期猎

    刘向〔两汉〕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观猎

    李白〔唐代〕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

    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行行游且猎篇

    李白〔唐代〕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两汉〕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宋代〕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观猎

    王昌龄〔唐代〕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大猎赋

    李白〔唐代〕

      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不然,何以光赞盛美,感天动神?而相如子云竞夸辞赋,历代以为文雄,莫敢诋讦。臣谓语其略,窃或褊其用心。《子虚》所言,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太半,而齐徒吞若八九,三农及禽兽无息肩之地,非诸侯禁淫述职之义也。

      《上林》云:左苍梧,右西极。考其实,地周袤才经数百。《长杨》夸胡设网,为周阹,放糜鹿基中,以博攫充乐。《羽猎》于灵台之囿,围经百里而开殿门。当时以为穷壮极丽,迨今观之,何龌龊之甚也!但王者以四海为家,万姓为子,则天下之山林禽兽,岂与众庶异之?

      而臣以为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文论苑之小,窃为微臣之不取也。今圣朝园池遐荒,殚穷*,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亦将曜威讲武,扫天荡野,岂淫荒侈靡,非三驱之意耶?臣白作颂,折中厥美。其辞曰:

      粤若皇唐之契天地而袭气母兮,粲五叶之葳蕤。惟开元廓海宇而运斗极兮,总六圣之光熙。诞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华滋。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参乎两仪,括众妙而为师。明无幽而不烛兮,泽无远而不施。慕往昔之三驱兮,须生杀于四时。若乃严冬惨切,寒气凛冽,不周来风,玄冥掌雪。木脱叶,草解节,土囊烟阴,火井冰闭。是月也,天子处乎玄堂之中,餐八水兮休百工,考王制兮遵《国风》。乐农人之闲隙兮,困校猎而讲戎。

      乃使神兵出于九阙,天仗罗于四野。征水衡与林虞,辨土物之众寡。千骑飚扫,万里雷奔。梢扶桑而拂火云兮,刮月窟而搜塞门。赫壮观于今古,嶪摇荡于乾坤。此其大略也。而内以中华为天心,外以穷发为海口。豁咽喉以洞开,吞荒裔以尽取。大章按步以来往,夸父振策而奔走。足迹乎日月之所通,囊括乎阴阳之未有。君王于是撞鸿钟,发銮音,出凤阙,开宸襟,驾玉辂之飞龙,历神州之层岑。游五柞兮瞰三危,挟细柳兮过上林。攒高牙以总总兮,驻华盖之森森。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昆仓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

      河汉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羽旄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乃召蚩尤之徒,聚长戟,罗广泽,河雨师走风伯。棱威耀乎雷霆,烜赫震于蛮貊。陋梁都之体制,鄙灵囿之规格。而南以衡霍作襟,北以岱常作祛。夹东海而为堑兮,拖西冥而流渠。麾九州之珍禽兮,回千群以坌入;联八荒之奇兽兮,屯万族而来居。

      云罗高张,天网密布。罝罘绵原,峭格掩路。蠛蠓过而犹碍,蟭螟飞而不度。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从营合技,弥峦被岗。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虹旗电掣,卷长空之飞雪。吴骖走练,宛马蝶血。萦众山之联绵,隔远水之明灭。使五丁摧峰,一夫拔木。下整高颓,深*险谷。摆椿栝,开林丛。喤喤呷呷,尽奔突于场中。而田强古冶之畴,乌获中黄之党,越峥嵘,猎莽仓。喑呼哮㘎,风旋电往。脱文豹之皮,抵玄熊之掌。批狻手猱,挟三挈两。既徒搏以角力,又挥锋而争先。行甝号以鹗睨兮,气赫火而敌烟。拳封貒,肘巨狿。枭羊应叱以毙踣,猰貐亡精而坠巅。或碎脑以折脊,或歕髓以飞涎。穷遐荒,荡林薮,扼土狛,殪天狗。脱角犀项,探牙象口。扫封狐于千里,捩雄虺之九首。咋腾蛇而仰吞,拖奔兕以却走。

      君王于是蛾通天,靡星旃,奔雷车,挥电鞭,观壮士之效获,顾三军而欣然。曰:夫何神狭鬼栗之骇人也!又命建夔鼓,励武卒。虽躏跞之已多,犹拗怒而未歇。集赤羽兮照,张乌号兮满月。戎车轞轞以陆离,彀骑煌煌而奋发。鹰犬之所腾捷,飞走之所蹉蹶。攫麏麚之咆哮,蹂豺貉以挂格。膏锋染锷,填岩掩窟。观殊材举逸辟,尚挥霍以出没。

      别有白猸、飞骏,穷奇、貙獌。牙若错剑,鬣如丛竿。口吞殳铤,目极枪橹。碎琅弧,攫玉弩,射猛彘,透奔虎。金镞一发,旁叠四五。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睹?

      总八校,搜四隅,驰专诸,走都卢。趫乔林,撇绝壁,抄獑猢,揽貊(豸+国)。囚鼬鼯于峻崖,顿彀貜于穹石。养由发箭,奇肱飞车,巧聒更嬴,妙兼蒱且。坠鸀鳿于青云,落鸿雁于紫虚。捎鸧鸹,漂鸬(渠+鸟),弹地卢与神居。斩飞鹏于日域,摧大凤于天墟。龙伯钓其灵鳌,任公获其巨鱼。穷造化之谲诡,何神怪之有馀?

      所以喷血流川,飞毛洒雪,状若乎高天雨兽,上坠于大荒;又似乎积禽为山,下崩于林穴。阳乌沮色于朝日,阴兔丧精于明月。思腾装上猎于太清,所恨穹吴于路绝。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

[阅读全文]...
  • 王维:观猎

  •   《观猎》

      作者:王维

      原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注释:

      1、诗题一作《猎骑》。《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取此诗前四句作一首五绝,题作《戎浑》,《全唐诗》亦以《戎浑》录入卷五一一张祜集中,皆误。

      2、角弓:以牛角加强弓回弹强度的复合弓。

      3、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

      4、眼疾:目光敏锐。

      5、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6、细柳营:在今陕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7、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手”,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8、暮云*: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9、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

      翻译:

      角弓上箭射了出去,

      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

      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郊。

      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

      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

      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

      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

      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赏析:

      诗题一作《观猎》。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放有力。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至于其艺术手法,几令清人沈德潜叹为观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唐诗别裁》)

      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方东树)。两句“若倒转便是凡笔”(沈德潜)。

      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时*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两句使人联想到鲍照写猎名句:“兽肥春草短,飞鞚越*陆”,但这里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是明写在纸上的,而王维却将同一层意思隐然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三四句初读似各表一意,对仗铢两悉称;细绎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

      颈联紧接“马蹄轻”而来,意思却转折到罢猎还归。虽转折而与上文意脉不断,自然流走。“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实。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m.ju.51tietu.net)七句语有出典,《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能巧妙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阅读全文]...
  • 悲观爱情古诗

  • 爱情,悲观,伤感
  • 1、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龚自珍《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2、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刘沧《赠道者》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4、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三首》

    5、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7、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8、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1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12、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13、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14、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15、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钱惟演《木兰花》

    16、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7、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18、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19、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20、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李商隐《日射》

    21、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孙光宪《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2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3、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24、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25、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26、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辛弃疾《祝英台*·晚春》

    27、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2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9、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30、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31、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32、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3、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4、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

    35、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36、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37、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38、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元稹《寄乐天》

    39、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40、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4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

    42、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43、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44、宴尔新婚,以我御穷。——《谷风》

    4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46、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马戴《灞上秋居》

    47、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48、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49、玉轮碾*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50、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51、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

[阅读全文]...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

  • 文学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冈:指山脊*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卷*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赏析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2.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苏轼的故事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十!

      水果和药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叹,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高风亮节

[阅读全文]...
  • 观田家古诗赏析

  • 观田家古诗赏析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古诗。该诗语言*实,绝少雕饰,是诗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场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抨击,客观真实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观田家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

      饥劬②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qú):过分劳苦,勤劳。

      1.这首诗叙写了农人的三种苦: ▲ , ▲ , ▲ 。(3分)

      2.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对比艺术。(4分)

      参考答案

      1.劳作之苦 贫饥之苦 徭役之苦(3分)

      2.①将农人终年劳作与生活饥贫作对比,揭示了赋税徭役的繁重。②将耕种者和食禄者作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③层层铺陈的前十四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的爱憎情感。(4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赏析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作的一首田园诗歌。这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古诗,是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真实写照。抒写了诗人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

      词句注释

      ⑴田家:农民。

      ⑵卉(huì):草的总称。

      ⑶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⑷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⑸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⑹景:日光。

      ⑺晏(yàn):晚。

      ⑻犊(dú):小牛。

      ⑼劬(qú):过分劳苦。

      ⑽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⑾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⑿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⒀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⒁惭(cán):羞愧。

      ⒂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⒃禄食(lù shí):俸禄。

      ⒄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白话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创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作品鉴赏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淡,极炼如不炼。

[阅读全文]...
  • 秦观的诗有哪些(关于秦观的古诗大全)

  • 秦观是宋代重要的一位词人,

    他擅于描摹清幽冷寂的情境,

    表达凄凉孤寂的情感。

    不论是“漠漠清寒上小楼”

    还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都能体现这个特点。

    今天,我们来读秦观的十首诗词,

    感受他的孤寂与悲伤。

    《鹊桥仙》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隐娘说:这首词诵出了古今爱情之绝唱:两个人若是彼此相爱至死不渝,又何必奢求朝朝暮暮的庸俗相伴呢?语言上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感情上又含蓄深沉余味无穷。

    最重要的是,他为时人与*提供了对爱情的全新阐释,亦即不但在意境上令爱情格局更阔达、深远,而且将精神恋爱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

    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隐娘说:此词表达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隐娘说:这首《踏莎行》是秦观的名作。“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生义,历来为人赞誉。绍圣四年,秦观因党争被贬谪,远走郴州,精神上十分痛苦。

    这首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隐娘说:这首小词清新温软,似一个温柔的女子,在诉说那淡淡的忧愁,美感十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宁静、幽迷的气氛让人着迷。

    《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阅读全文]...
  • 观游鱼古诗的意思50句

  • 经典
  • 白居易诗词《观游鱼》的诗意赏析

      《观游鱼》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表现了同时喜欢鱼却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淡淡的无奈。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于*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观游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作品注释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

      闲步:散步。施食,喂食丢食。

      作品赏析

      《观游鱼》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说明诗人很伤感。于*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句子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语录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说说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名言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诗词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祝福

播放观猎古诗的图片 - 心语

推荐词条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古诗 描写水相连的古诗 用古诗词来表达毕业时的情感 写边关将士壮志情怀的古诗 *常心看待世间百态的古诗 形容四五月天气的古诗 体现汉字的古诗5首 描写长城的古诗部编版 泊船瓜洲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赞美彩虹的古诗词 婷婷唱古诗词的歌 古诗词有名的名词 带殁字的古诗大全 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整整一首 冷门简单的古诗 大神把古诗改成搞笑的古诗 表示时间珍贵的古诗文 莲花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喧开头的古诗 舟夜书所见古诗的多音字 春夜喜雨这首古诗的背景 值得诵读的古诗 古诗配画最简单的一个春天 请写一首桃花和春天的古诗 名字是三个字的古诗 白露的节气古诗词 守护健康的古诗 有游园不值的古诗 虚拟与现实的古诗 送给朋友的生日祝福语古诗 第六个字是春的七字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