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描写山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陶渊明描写山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陶渊明描写山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陶渊明描写山水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陶渊明名句,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10、不为五斗米折腰。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5、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7、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20、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2、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3、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24、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6、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0、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3、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3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0、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41、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4、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4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4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4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48、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9、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5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来源:世界名著每日读
1.《山居秋暝》唐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鸟鸣涧》唐朝·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新晴野望》唐朝·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4.《终南山》唐朝·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5.《漆园》唐朝·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6.《积雨辋川庄作》唐朝·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书事》唐朝·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8.《青溪》唐朝·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别业》唐朝·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0.《春中田园作》唐朝·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1.《山居即事》唐朝·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陶渊明名句,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10、不为五斗米折腰。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5、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7、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20、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2、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3、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24、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6、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0、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3、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3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0、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41、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4、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4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4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4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48、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9、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5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陶渊明《挽歌》古诗赏析
引导语:在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时,写下了拟挽歌辞三首,下面是关于《挽歌》的原文欣赏,欢迎大家阅读与学*。
【原文】
《挽歌》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
(1)嶕峣:很高的样子。
(2)幽室:指坟穴。
(3)向来:刚才。
(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
【作品介绍】
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晚年六十三岁的作品,写后两月后逝世了。诗人假设自己死后亲友的情况,既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也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的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祢衡、丁仪、丁廙、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孙拯、嵇绍、牵秀、郭璞、谢混、谢灵运、范晔、袁淑、鲍照、吴迈远、袁粲、王融、谢朓等。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的战乱之中,如杜育、挚虞、枣嵩、王浚、刘琨、卢谌等。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又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何可言!……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就是陶渊明所采取的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从陶诗看来,他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的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赏析】
陶诗一大特点,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基本上是直陈其事的“赋”笔,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虽出之*淡而实有至理,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这就是苏轼所说的“似枯而实腴”。魏晋人侈尚清谈,多言生死。但贤如王羲之,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之叹;而真正能勘破生死关者,在当时恐怕只有陶渊明一人而已。如他在《形影神·神释》诗的结尾处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意思说人生居天地之间如纵身大浪,沉浮无主,而自己却应以“不忧亦不惧”处之。这已是非常难得了。而对于生与死,他竟持一种极坦率的态度,认为“到了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顾虑!”这同陶在早些时候所写的《归去来辞》结尾处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实际是一个意思。
这种勘破生死关的达观思想,虽说难得,但在一个人身体健康、并能用理智来思辨问题时这样说,还是比较容易的。等到大病临身,自知必不久于人世,仍能明智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如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写成自挽诗,这就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了。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之这一组自挽诗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人逯钦立先生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就是这时写的。对于这三首自挽诗,吴小如先生断定他是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而诗中所体现的面对生死关头的达观思想与镇静态度,毕竟是太难得了。至于写作时间,由于《自祭文》明言“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九月,而自挽诗的第三首开头四句说:“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竟与《自祭文》时令全同,倘自挽诗写作在前,就太巧合了。因此把这三首诗隶属于作者临终前绝笔更为适宜。
第一首开宗明义,说明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这是贯穿此三诗的主旨,也是作者对生死观的中心思想。然后接下去具体写从生到死,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录。从诗的具体描写看,作者是懂得人死气绝就再无知觉的道理的,是知道没有什么所谓灵魂之类的,所以他说:“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只剩下一具尸体纳入空棺而已。以下“娇儿”、“良友”二句,乃是根据生前的生活经验,设想自己死后孩子和好友仍有割不断的感情。“得失”四句乃是作者大彻大悟之言,只要人一断气,一切了无所知,身后荣辱,当然也大可不必计较了。最后二句虽*诙谐,却见出渊明本性。他*生俯仰无愧怍,毕生遗憾只在于家里太穷,嗜酒不能常得。此是纪实,未必用典。不过陶既以酒与身后得失荣辱相提并论,似仍有所本。盖西晋时张翰有云:“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见《晋书·文苑》本传)与此诗命意正复相*似。
此三诗前后衔接,用的是不明显的顶针续麻手法。第一首以“饮酒不得足”为结语,第二首即从“在昔无酒饮”写起。而诗意却由入殓写到受奠,过渡得极自然,毫无针线痕迹。“湛”训没,训深,训厚,训多(有的注本训澄,训清,似未确),这里的“湛空觞”指觞中盛满了酒。“今但湛空觞”者,意思说生前酒觞常空,现在灵前虽然觞中盛满了酒,却只能任其摆在那里了。“春醪”,指春天新酿熟的酒。一般新酒,大抵于秋收后开始酝酿,第二年春天便可饮用。“浮蚁”,酒的表面泛起一层泡沫,如蚁浮于上,语出张衡《南都赋》。这里说春酒虽好,已是来年的事,自己再也尝不到了。“肴案”四句,正面写死者受奠。“昔在”四句,预言葬后情状,但这时还未到殡葬之期。因“一朝出门去”是指不久的将来,言一旦棺柩出门就再也回不来了,可见这第二首还没有写到出殡送葬。末句是说这次出门之后,再想回家,只怕要等到无穷无尽之日了。一本作“归来夜未央”,意指自己想再回家,而地下长夜无穷,永无见天日的机会了。亦通。
从三诗的艺术成就看,第三首写得最好,故萧统《文选》只选了这一首。此首通篇写送殡下葬过程,而突出写了送葬者。“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写出基地背景,为下文烘托出凄惨气氛。“严霜”句点明季节,“送我”句直写送葬情状。“四面”二句写墓地实况,说明自己也只能与鬼为邻了。然后一句写“马”,一句写“风”,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绘出来,虽仅点到而止,却历历如画。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结,说明圹坑一闭,人鬼殊途,正与第二首末句相呼应。但以上只是写殡葬时种种现象,作者还没有把真正的生死观表现得透彻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复了一次,接着正面点出“贤达无奈何”这一层意思。盖不论贤士达人,对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规律总是无能为力的。这并非消极,而实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总结出来的。而一篇最精彩处,全在最后六句。“向来”犹言“刚才”。刚才来送殡的人,一俟棺入穴中,幽室永闭,便自然而然地纷纷散去,各自回家。这与上文写死者从此永不能回家又遥相对照。“亲戚”二句,是识透人生真谛之后提炼出来的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早已把死者忘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这是说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时转不过来,而且刚哭完死者便又高兴地唱起歌来,也未免太不*人情。其实孔子这样做,还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诉诸理性的表现;如果是一般人,为人送葬不过是礼节性的周旋应酬,从感情上说,他本没有什么悲伤,只要葬礼一毕,自然可以歌唱了。陶渊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论语》之意,爽性直截了当地把一般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都如实地写了出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陶之可贵处亦正在此。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观中还是有着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大意是,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使它即将化为尘埃,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这在佛教轮回观念大为流行的晋宋之交,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唯物观点呢。
至于前面说的此三首陶诗极有新意,是指其艺术构思而言的。在陶渊明之前,贤如孔孟,达如老庄,还没有一个人从死者本身的角度来设想离开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观方面的情状发生;而陶渊明不但这样设想了,并且把它们一一用形象化的语言写成了诗,其创新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当然,艺术上的创新还要以思想上的明彻达观为基础。没有陶渊明这样高水*修养的人,是无法构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实、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来的。
陶渊明《挽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饮酒陶渊明古诗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诗、诗意】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一作考证《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结庐:建造简单的房子。
问君:诗中是指问自己。
何能尔:怎么能如此。
心远:心境高远,超脱世俗。
地自偏:住的地方自然显得偏僻、清静。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山中景色。
相与还:结伴归来。
此中:这里面。真意:指从大自然中所领会到的真实淳朴的意趣。
欲辨:要想说明白。
忘言:意思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陶渊明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然后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陶渊明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陶渊明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然后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然后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然后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然后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然后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然后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然后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然后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陶渊明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陶渊明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说这位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住宅旁边种有五棵柳树,故称作五柳先生。他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到破旧的屋里,读书写文,生活过得安乐自在。写五柳先生,就是写他自己,是他本人生活的实录。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鼓泽令等小官职。彭泽(今江西彭泽)令,是陶渊明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传》中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喝醉,就心满意足了!陶渊明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陶渊明,县吏就叫陶渊明穿好衣冠迎接。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田园居》诗里,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他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陶渊明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后,写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
陶渊明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以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说陶渊明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愿对您有所启发。
《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
翻译: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
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着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安宁的意境,单这*景还不足显示。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是不是觉得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陶渊明的绝句,请您阅读。
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杂诗其一陶渊明拼音版
zá shī qí yī
杂诗其一
táo yuān míng
陶渊明
rén shēng wú gēn dì,piāo rú mò shàng chén。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fēn sàn zhú fēng zhuǎn,cǐ yǐ fēi cháng shēn。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luò dì wéi xiōng dì,hé bì gǔ ròu qīn !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dé huān dāng zuò lè,dǒu jiǔ jù bǐ lín。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shèng nián bù chóng lái,yī rì nán zài chén。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jí shí dāng miǎn lì,suì yuè bú dài rén。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杂诗其一陶渊明翻译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邻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3、杂诗其一陶渊明赏析
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承前而来,既然每个人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那又何必在乎骨肉之亲、血缘之情呢。“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阅历的丰富往往使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年龄的增长常常使人更难以寻得生活中的欢乐和激动,处于政治黑暗时期的陶渊明更是如此,这在他的诗中表露得非常明确。“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奋发上进。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
□ 丁小村陶渊明有一首有名的诗《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意思是某一天我实在饿得不行,也不知道去哪儿找口吃的,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地方,敲开门却不知怎么说了。主人一看就明白我的意思,招呼我进门,结果开心地聊了半天,互相聊得倾心,一直聊到黄昏,然后就喝着酒畅快地碰杯。这个主人也鼓励我,我也很感动,说着说着就写下了诗歌——您招呼我吃喝,我就想起了那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可惜我没有韩信那样的出息,这辈子也不知道怎么答谢您,也许只能下辈子了吧。
这首诗把一千多年来的很多人都读得心酸:陶渊明这么个遗世孤高的诗人,竟然落魄到讨饭,不知道让古往今来的文人们情何以堪啊!
又有人说这首诗写的不是陶渊明的真实经历,是虚构的。诗人嘛,惯于想象,情景虚设而已。
按照陶渊明的生*经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比如到别人家去混顿酒喝什么的——毕竟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也许有些懒散不勤除草,也许是不会种庄稼,把豆苗都种得稀疏瘦弱了。
我年龄小的时候想当隐士,我的朋友笑话我,你不会种庄稼,不会养猪喂牛,你能干啥,当隐士你也只能去山坡上采薇吃,那玩意儿没有什么营养,如果不加肉煮着吃,你半口都吃不下去呢。
我一想还真是这样子:我当隐士估计连陶渊明都不如,即便去乞食,别人也会讨厌我,觉得我一事无成,当个农夫也当不好,还有脸讨饭?不会有谁热情地请我进家门喝酒吃饭,还陪着我开开心心聊聊文学什么的。
想到这,我就不再为陶渊明心酸了。我读这首诗,竟然读出了无限的温暖和情谊。
他就像碰运气跑去乞食,这个世界上并不一定给你好运气——但陶渊明遇到了,他遇到了一个好“主人”。
“主人”并没有等到他开口说出难堪的话,就已经知道他的意思,赶紧请他进门,招呼他坐下来。文人本来是善于言辞的,但到这个时候竟然不好意思开口,反而拙于言辞了,对方多善解人意啊。
“主人”知道他是诗人,跟他聊聊文学,还聊得很开心,竟然聊到黄昏吃饭的时候。这世上不是人人都愿意跟一个叫花子探讨文学和诗歌的呢。
“主人”知道他喜欢喝酒,陪着他“倾杯”——就是干杯,“感情深一口闷”的意思。
“主人”还真心鼓励他继续当隐士,继续写诗。
假如我若当了隐士,饿到去讨饭,别人给我买份快餐让我解决,肯定我一边吃一边还得听他教训我:你以后别再这么清高,好高骛远了,人要务实,饭都没得吃,你写个什么诗啊;你不是清高的隐士,你只是个可怜的叫花子而已。
读到这里,我都想请人喝酒了: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一个清高的叫花子遇到一个知心有情的好“主人”啊。
李白也写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读起来真的不如陶渊明的让人感动和感念。
1、《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3、《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描写山水的古诗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古诗 搜索陶渊明的山水田园古诗 陶渊明描写山水田园的古诗歌 庐山的古诗陶渊明 陶渊明的古诗山不在高 陶渊明的古诗有 陶渊明的古古诗 晋陶渊明的古诗 陶渊明的古诗画 陶渊明的茶古诗 陶渊明的写的古诗 陶渊明的古诗短的 陶渊明的古诗150 陶渊明诗句 访陶渊明的古诗 归鸟陶渊明的古诗 关于陶渊明的古诗有 陶渊明的古诗有图片 陶渊明的诗句 带润的陶渊明古诗 陶渊明写春的古诗 陶渊明的千古诗 陶渊明名句 陶渊明名言 陶渊明的诗词 陶渊明的28字古诗 陶渊明的古诗10首 陶渊明的7首古诗 陶渊明思人的古诗有
陶渊明的古诗名句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_绝句陶渊明古诗鉴赏 陶渊明名句_古诗陶渊明的绝句 陶渊明《挽歌》古诗赏析 饮酒陶渊明古诗 陶渊明古诗《挽歌(其三)》赏析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杂诗其一陶渊明带拼音版古诗 陶渊明 比较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陶渊明的菊花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古诗 陶渊明古诗《挽歌》原文、翻译、赏析 陶渊明比较著名的十首古诗词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古诗有哪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赏析) 乞食陶渊明古诗词阅读(乞食陶渊明翻译) 陶渊明的“南山” 陶渊明的古诗有哪些(诗经中含沐的诗句)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的古诗有哪些(推荐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名句_古诗陶渊明的绝句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_绝句陶渊明古诗鉴赏 红色经典诗文_陶渊明古诗文 陶渊明珍惜时间的古诗
朗读古诗词的女孩 关于古诗的格和绿 两个字古诗词的词语 深入山林的古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的古诗图片 两个人渐渐陌生的古诗词 关于唐诗的古诗100首 美丽桃花的古诗 张九龄关于瀑布的古诗 节约奉献的古诗 关于木梳定情物的古诗 初中生的课外28古诗 群文阅读古诗里的儿童生活 一路梨花遍地春的古诗 藏在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 描写夜景灯火通明的古诗 与古诗相关的美文 在社会上能用到的古诗 红楼梦开头的古诗词 描写遵义市凤凰山的古诗词 古诗的主要功能是啥 思念家乡的特产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并标出停顿 关于柳的古诗小报 对于古诗的不同理解 含捷的古诗 有关季节的古诗有哪首 关于清明的五字古诗词 十二行的古诗词 默写的古诗 罗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