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关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要点

  • 知识
  •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要点

      《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赵太后新用事(新:刚刚)

      2、老妇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道歉)

      4、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依赖)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义词

      1、质:

      文质彬彬(本质)

      质疑问难(询问)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 )

      3、甚:

      若长安君主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

      4、异:

      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

      5、少:

      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6、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做,准备)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

      四、词类活用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继:动作名,继承人)

      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作状,每日)

      3、没死以闻(闻:使动,使……听闻)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使……尊)

      五、古今异义词

      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

[阅读全文]...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赏析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10)。没死(11)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18)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19)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20)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21)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啊,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

      注释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据《史记·赵世家》改。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ì戏):通“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ù注):粥的本字。 (7)耆(shì试):通“嗜”,喜爱。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着死罪。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独:非独,不仅,不单。微,非,不;(19)重器:指象征国家权力的贵重器皿。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义:赵国贤人。

      逐字解释

      1.选自《战国策`赵策》。触龙,人名。说,劝说。赵太后,赵慧文王的妻子赵威后。

      2.新用事,刚执政。

      3.以长安君为质:把长安君作为人质。

      4.乃:才。

      5.强谏:竭力劝说。

      6.明谓左右:明确地对大臣说。左右,指代身边的大臣。

      7.有复言……者:有再说……的人。

      8.老妇:赵太后自称。

      9.左师:官名。

      10.盛气而揖之:气冲冲地等着他。

      11.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

      12.谢:道歉。

      13.窃自恕:私下原谅自己。

      14.玉体:贵体。

      15.郄:同“隙”,病痛。

      16.恃辇:依靠车子。

      17.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18.今者:*来。

      19.殊:很。

      20.乃自强步:自己只勉强走走。强:勉强

      21.少益耆食:稍微渐渐喜欢吃东西。耆:通“嗜”,喜爱。

      22.和:安适,舒服的意思

      及:赶上,赶到。

      23.色少解: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

      24.贱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25.不肖:不贤,不成材。

      26.窃爱怜之:私意宠爱他。

      27.没死以闻: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您。

      28.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29.丈夫:男子。

      30.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31.贤:胜过,超过。

[阅读全文]...
  • 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触龙说赵太后重点语句翻译)

  • 语句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阅读全文]...
  •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一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一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龙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翻译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官触詟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詟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一毛一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还自己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一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一靠车子才能行动。”触詟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詟说:“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触詟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詟道:“十五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 触詟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詟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左师触詟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詟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詟说道:“这大概就叫做:*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这就难免危险了。)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乘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赏析

      《触龙说趙太后》围绕“長安君质齐”这一问题,展开迂回曲折,旁敲侧击,舍*求远的攻心劝谏。指出“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挟重器多。”是“*者祸及身,遠者祸及子孙。”的根本原因。触龙劝谏趙太后是由知心到交心再由贴心到动心最后达成同心的一个逐步的攻心的过程:

      一、知心。我说的知心是指对人的全面了解,包括他的品德、个性、以及在特定处境中的心理需求和排斥。触龙了解趙太后。知道趙太后深明大义、通情达理,不至于一意孤行、独断专横到底。她所说的“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妇必唾其面!”是在夫死子幼,刚刚执政,秦国急攻,内外交困,感情困惑下所说的,不是不可以说服的。此时她“溺爱少子,牝鸡护雏”的心情是可以理解,但是他也知道趙太后生性*刚强,她护犊的心理防线是不能强攻的。如果一见面就直指主题,提出让長安君质齐,必然遭到严厉拒绝,不但于事无补,而且是自讨没趣。所以触龙制定并采取了攻其不备的攻心战术。

      二、交心。也就是缩短心理距离,尽可能让对方轻易接受而不抵触。这时候需要真诚的恰到好处的人性*关怀。“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一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一进门做出想快走却走不快的样子,說明脚有一毛一病,是以前不来看太后的原因。并表明因为关心太后身体,所以来看太后。接着问一些饮食之类关心的话,并且以己及彼的说些强身健体的话,以此和太后套*乎,他的这些人之常情的客气话也是对症下药的。想想太后丈夫死,国家危,肯定是睡不好吃不下。这些话虽然不会使太后感动,但无形中缩短了心理距离。太后的回答虽然只是一些不紧不慢的应付话。“恃辇而行。”“恃粥耳。”“老妇不能。”但表情却由盛气稍缓和了一些。这就为下文开了个好头。

      三、 贴心。我这里说的贴心是心与心的共鸣点的重合。趙太后作为一个政治家,当然清楚触龙无事不登三宝殿,来访的目的不光是寒暄问好,一定另有所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怜爱幼子,是太后拒绝长安君质齐的根本原因。触龙表現出怜幼子并为其请求职务。是迎一合太后心理需求的一种策略。触龙也怜幼子,是太后孤立无援下的知音。於是太后说:“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回答:“胜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太后这一笑,也是轻松的表現,不但以为触龙来访与長安君质齐无关。而且还多了个怜爱幼子的`同盟者。触龙怜幼子的话和她产生了心灵的共震,此时在这点上他俩是贴心的朋友了。

      四、 动心。接着引出太后爱燕后的话题。女儿远嫁,长期不见,而出於一个君主的威严又不能提起,这是一个母亲埋在内心的隐痛。有人提起,对太后是个释放郁结的机会,当然也愿意听了。左师说起燕后远嫁,太后曾为她“泣”“哀”“思”,可每到祭祀却祝:“必勿使反。”借此提出“父母一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命题。然后把太后为燕后长远打算的爱与为長安君短浅计议的爱作比较,并由远及*的提出帝王的子孙不是都不好,而祸及其身是因为“位尊而无功,俸厚而無勞”所致。最后直指“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赵。”话说到这里,太后已心服口服了。左师劝谏的使命圆满完成。他俩在長安君质齐问题上达成共识,心与心在同心点上重合了。

      触龙的攻心术,使趙太后从抵触到对撞再到接纳最后到契合,始终未提長安君质齐这个话题。可听了触龙一*话后,太后主动要求触龙派遣長安君使齐为质。看似无心插柳,实是以情一动人,这就是智者的风采与魅力。

      注释

      1.太后:帝王的母亲,这里指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

      2.新用事:刚刚掌权。用事:指当权,掌管国事。

      3.急:加紧。

      4.求救于齐:向齐国求救。于:向,介词。

      5.必:一定。以……为:把……作为。

      6.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号为长安君。

      7.质:人质。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8.强(qiǎng):竭力,极力。

      9.谏:古代臣对君、下对上的直言规劝。

      10.明:明白地。

      11.左右:指赵威后身边的侍臣。

      12.复言:再说。

      13.令:让,使。

      14.唾:吐唾沫,动词。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

      15.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

      16.言:说,是"言于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言于左右"是"对太后的侍臣说"。

      17.见:谒见,拜见。

      18.盛气:怒气冲冲。

      19.揖:应为"胥"。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胥:通"须",等待。

      20.入:进入殿内。

      21.徐趋:用快走的姿势,慢步向前走。徐:慢慢地。趋:小步快走。古礼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礼。触龙因年老病足,不能快走,又要做出"趋"的姿势,只好"徐趋"。

      22.自谢:主动请罪。谢:道歉。

      23.病足:脚有毛病。病:有病,动词。

      24.曾:竟,副词。

      25.疾:快。

      26.不得:不能。

      27.见:指拜见太后。

      28.窃:私下,私意,表谦敬的副词。

      29.自恕:原谅自己。恕:宽恕,原谅。

[阅读全文]...
  • 古诗接龙

  • 古诗接龙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接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唐】聂夷中——公子家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唐】刘禹锡——寄赠小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张谓——早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短羽新来别海阳,真珠高卷语雕梁。

      佳人未必全听尔,正把金针绣凤凰。

      ———【唐】滕白——燕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唐】——僧景云——画松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阅读全文]...
  • 古诗接龙

  • 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古诗接龙》,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古诗接龙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14、《咏石牛》

    明侯尧封

    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终。

    15、《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6、《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17、《寻隐者不遇》

[阅读全文]...
  • 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

  • 唯美,文学
  • 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3.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4.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5.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6.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7.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8.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9.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10.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1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12.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13.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4.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15.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16.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17.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18.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19.涧险泉声疑度雨,川*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20.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21.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2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3.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24.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25.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26.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27.上有天堂,下有赵州桥。

      28.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29.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30.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31.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阅读全文]...
  • 赵将军歌翻译(赵将军歌岑参古诗鉴赏)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是一代代为国戍边的热血男儿的共同誓言,无论边关的环境有多么恶劣,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他们都毫无畏惧,用一个个血肉之躯,为国家铸就钢铁长城。唐代诗人岑参在《赵将军歌》中,就歌颂了这些热血男儿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九月天山风似刀”,九月的天山脚下的寒风似刀一般凛冽。在这一句中,诗人点出边关的典型的苦寒环境,在九月,中原地区不过是秋季,可是在边关,早已寒风似刀,一派寒冬景象了,真可谓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了。诗人把没有形质的风比作有形质的刀,化无形为有形,更凸显出了边关苦寒的环境。

    “城南猎马缩寒毛”,北庭州城南边的郊野上出猎的马儿的毛都瑟缩着。当时,诗人在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府中任职,所以,这句中的“城南”指的是北庭都护府的州城。虽然寒风凛冽,但丝毫没有影响到驻守在北庭的将士们,他们顶着寒风,骑马出猎,开展骑射比赛。在这一句中,诗人以“猎马缩寒毛”从侧面写出天气的严寒,同时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将军纵博场场胜”,赵将军在骑射比赛中场场获胜。在前两句中,诗人主要写边塞的苦寒环境,直到这一句,才照应题目,开始从正面写赵将军。冒着严寒,戍边的将士们坚持军事训练,展开骑射比赛。在众将士中,表现最出类拔萃的当数赵将军了。诗人用“场场胜”等略带夸张的词语,称赞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赌得单于貂鼠袍”,赢得了单于所穿的用貂鼠皮制作的袍子。为了提高将士们的积极性,骑射比赛把“单于貂鼠袍”设为奖品。“单于貂鼠袍”是北庭都护府将士们的战利品,谁能在比赛中赢得它,谁就是勇士中的勇士。没有任何意外地,赵将军赢得了象征着勇敢的战利品,一方面凸显了赵将军的武艺高强,另一方面赞美了赵将军的英勇善战。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雄浑的语言写出了苦寒的边塞环境,以及英勇无畏的赵将军。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赞美赵将军。然而,从深层次探究的话,诗人笔下的赵将军其实是为国戍边的将士们的代表,赵将军身上的品质是千千万万为国戍边将士们所共有的品质。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赵将军”,我们的国才*安无虞,繁荣富强。

[阅读全文]...
  • 钱梦龙古诗教学实录

  • 钱梦龙古诗教学实录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钱梦龙古诗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师:那是1200多年以前的一个春天,在古都长安城郊,年仅16岁的白居易送他的一位友人到一个边远的地方。到了城外,只见杨柳依依,青草茵茵。就在揖手作别之际,这位朋友想到了孤身一人要到一个如此偏远的地方,不禁流露出悲观的情绪。此时,白居易指着满山遍野的青草说:“去年秋冬时节我们经过这里时,只见一场野火过后,满目灰烬。可是你看,春风吹来,小草萌生,到处又都是绿油油的一片了。贤弟呀,小草的生命力尚能如此顽强,又何况人呢?!这正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啊!”他的这位朋友听了白居易的这首诗后,心情愉快地上路了。这位友人为什么先前心情不好,听了白居易的这首诗后马上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了呢?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深深的打动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学*。

      (自由读)

      (教师对本课的生字“枯”、“荣”进行正音)

      (指名学生读)

      (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按诗歌的音步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逐句地进行学*和理解。以下着重提示教者是如何引导学生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析词的,一些教学过程略。)

      离离原上草——

      “离离”与下面的“萋萋”意同,都是表示草茂盛之貌,而用在“送别”和“离别”这一特定的情境里,又使人不禁产生“离别了,离别了”的声声送别和告别的情境之中。“离”的现代义与表示草茂盛的古义相去甚远,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从字的`音义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识记:

      师:“离离”读音lí lí,下面老师念几个表示颜色的字,你们听听哪个字词的读音最接*“离离”。“离离——红红”(学生摇头),“离离——蓝蓝”(学生摇头),“离离——紫紫”(学生摇头),“离离——绿绿”(学生点头)。是啊,读到“离离”就可以联想到*音词“绿绿”。

      (教师板画茂盛的草叶)

      师:我们先看这葱绿浓密的草叶,然后再看“离”的字形。“离”字的笔画很多,而且很不规整,一些笔画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看到这样的笔画又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指示板画的茂盛的草叶图)——

      生:(有所感悟地)仿佛看到茂盛的小草枝叶相互交错在一起。

      师:读到“离离”的读音就联想到——

      生:小草“绿绿”的颜色。

      师:看到“离”字很多笔画交叉的字形就联想到——

      生:小草茂密的叶子。

      师:所以,“离离原上草”就是指原野上的草长得——

      生:绿绿的,又多又密。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小草长得——

      生:非常茂盛。

      一岁一枯荣——

      枯——形声字,木形古声,原指树木枝叶的枯萎,所以用“木”表义。本课引申指草叶的干枯、枯萎。一些学生灵活识记为“古”老的树“木”容易干枯,教师认可他们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记忆方法。

      荣——古文字的“艹”写如“艸”,像两棵草形;“冖”古文字如“⌒”形,像隆起的山岭形;“木”的古文字就像枝条伸展的树木形。把“荣”的几个部件分别析解后,再引导学生把它们组合起来想象其形义:春天来了,山坡(“⌒”)上小草(“艹”)萌发了,树“木”也抽枝发芽,逐渐地枝繁叶茂了。“荣”在课文里是特指小草长得很茂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荣”“枯”的词义,教师让同学们做“荣枯”汉字操,教师发令——“荣”,只见同学们高扬双手,作小草茂盛生长的样子,一声—— “枯”,只见同学们双手下垂,东倒西歪,作小草枯萎的情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小草从荣到枯、由盛及衰的变化过程,教师又作了如是口述:“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小草慢慢地长出地面来了。长啊,长啊,阳春三月,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茂密。夏天来了,小草长得更茂盛了!秋天来了,一行行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落下地面,小草也慢慢地变黄了。冬天来了,北风吹,雪花飘,小草也干枯倒伏下去了。”学生以手为小草,伴随着教师描述的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作由“荣”到“枯”的形态演变。)

      野火烧不尽——

      野——古文字上林下土,表示郊外。教者依据现字形引导学生灵活析解:“野”中的“里”拆分为“田、土”,有田有土的地方会是哪呢?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其野外的意思,“野火”也就是野外自然引燃或人们用火不慎引起的火。

      尽——“尽”的繁体为“盡”,原义为坛罐(皿)里的食物吃完了,手(彐)持涮把正在清洗坛罐。现“尽”为简化字,教师先把字上下颠倒(),想象就像一个敞开口子的大筐(画简笔画),上面的两点(゛)就像果子之类的东西往里装;而后把该字再倒置为“尽”(画简笔画),筐里面的东西会怎样呢?自然就会撒掉完了。所以,“尽”就是完全、全部的意思。“野火烧不尽”就是野火烧不完的意思了。

      (教师画出火烧地面枯草的简笔画)

      师:大火烧啊,烧啊,不就把地面上的草都烧尽了吗,为什么又说烧不尽?

      生:地下还有小草的根呢!

      春风吹又生——

      生——“生”是象形字,为了使学生形象识记,教师用纸张挡住“生”字的上部露出下面的“土”,然后在“土”上画出上部的古文字形体“屮”(一棵草形),分解这两个部件后,学生就会自己把它们组合为:小草(屮)从泥“土”中生长出来了的意思。

      师:是啊,野火是烧不尽的,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指示“屮”)就从泥土(指示“土”)里——

      生齐:生长出来了!

      师:从这个“生”字的字形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小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样子。

      师:从这个“生”字的字形你们还感悟到了什么?

      生:小草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

      (为了让同学们完整地感悟诗意,教师提示桌面就是地面,小手表示小草,春天来时小手慢慢地从桌下伸出,越长越高,夏天来了,长得更加的繁荣茂盛了;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草枯黄了,野火烧来了,学生扮的“小草”被烧得只剩下草根了,同学们纷纷地躲藏到桌子下,还有一两个同学坐着不动,老师幽默地说:“哟,这两棵草干嘛烧不死呀?!再放一把火,烧啊!烧啊!”这时这两个同学也蜷缩到桌子下,听课的老师们顿时笑声一片。老师这时又打着节奏问道“草根草根你在哪里?”躲藏在桌下的同学们应和着老师的问话答道:“草根草根我在地里!”全场再次爆发笑声。“为什么你们烧不死呀?”老师问道,“因为我们的草根在地里,野火是烧不死我们的!”老师有问道:“野火烧不死你们,说明你们的生命力怎样呀?”“我们的生命力很顽强!”学生答道。“是呀,来年春天,小草又会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呀!”这时桌下的同学们又伸展双手,“小草们”又生长了起来。至此,诗句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同学们已基本理解和感悟。)

      (朗读以上四句。简要讲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四句的意思。然后通过下面接续式的提问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师:表现小草四季变化的诗句是——

      生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师:表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诗句是——

      生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阅读全文]...
  • 宿龙宫滩古诗词

  • 宿龙宫滩古诗词

      古诗原文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译文翻译

      浩浩荡荡的流水,在滩头时抑时扬。奔驰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闪电划过,惊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洁净。

      大梦醒来,只觉油灯罩着一轮光圈,深宵将尽,微雨送来清新的凉爽。为什么我们通宵达旦的谈语,说来说去都是说的家乡琐事?

      注释解释

      龙宫滩: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

      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

      抑:低。更:又。扬:高。

      激电:电闪雷鸣。

      惊浪:大浪。浮霜:浪头的泡沫白如浮霜。

      梦觉:梦醒。晕:灯照水气而生的晕圈。

      宵残:天亮之前。

      连晓语:夜间说话到天亮。

      创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死,唐顺宗李诵即位,大赦天下。韩愈遇赦北上,离开阳山途经龙宫滩时见其景险奇,触景生情。于是便作了此诗。

      诗文赏析

      该诗前四句是写龙宫滩之险奇,接下面两句则是诗人触景生情,景心互动,产生了共鸣。特别是那“宵残雨送凉”之句,天将破亮,可还是浙浙沥沥地下着小雨,小雨送凉,这个“凉”字在此既是写实又是写感。阳山是个山区,气候宜人,加之龙宫滩这个特殊之地,又是“宵残”之时,确实是个地道的`“凉”。再个是诗人含冤遭贬阳山一年之多,满腹的委屈和压抑,*时犹如一把无名之火,燃烧在心头,终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当然自觉自待,“凉”在心头了。这一个“凉”字写活了诗人独享的快意。

      该诗最后两句写到:“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此景此地,此时此情,一旦梦醒,自然会心情激动,睡意全无,打开开心的话匣,套套不觉一直说到天亮,说的是故乡河阳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该诗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后,要大展宏图,实现他不懈追求的宏愿。该诗情景相融,浑然一体,主题明朗,语序流畅,是历代中华诗词中一枝独秀的奇花。

      此诗中写尽了水势之浩荡,波涛之汹涌,惊涛令人如闻狮吼,骇浪激流快如闪电。就连经验丰富、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船老大,对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轻心。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句子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语录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说说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名言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诗词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祝福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坐船的古诗 关于写姐姐的古诗 父母之爱的古诗词 枫字的古诗词 企业的古诗词 描写冬季长白山的古诗 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词 古诗与古词的不同之处 带瑶字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姐弟情深 游园的古诗 关于节日和思乡的古诗 形容静的古诗 背诵元宵节的古诗 描写下雪刻苦训练的古诗 带雨花的古诗词 有关古诗的题 长江和黄河的古诗 古诗的创作故事中推敲 关于月亮的诗古诗 关于为人处事的古诗词 古诗秋思的诗意及思想感情 描写风骨的古诗词 跟月亮有关系的古诗 人和动物古诗的画 关于祥云的古诗词 描写父母心的古诗 yi的韵的古诗词 陆游的古诗配画 富有画意的古诗词 带有夜的古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