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望洞庭古诗里面西湖的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望洞庭古诗里面西湖的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望洞庭古诗里面西湖的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望洞庭古诗里面西湖的视频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望洞庭》赏析与新唱
文丨谢琰 曲丨贾建军 演唱丨郑怡靖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有一个字有不同版本。“遥望洞庭山水翠”,有的版本写作“遥望洞庭山水色”,两个字都可以,没有一个确定的版本,并不影响我们读这首诗。
诗题叫《望洞庭》,你得推测刘禹锡站在哪望?他一定是在湖面以外,在湖岸上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远眺洞庭湖。他望见了什么呢?“湖光秋月两相和”。上有秋月,下有湖光,月色清白,湖光澄澈,二者和谐一体。“和”,既是整首诗写景的起点,也是诗人情感的基调。刘禹锡是在什么时候“望洞庭”呢?是经历过多年的贬谪生活之后。“贬谪”就是贬官、降级,而且被贬的人通常要去比较边远的地区。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起被贬谪的,他们这时终于要往内地回归了。碰见之后,刘禹锡写诗感慨,“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感慨朝廷抛弃我都二十三年了,把我扔在巴山蜀水那几个西南的城市里不让我回来。西南一带都是山区,在唐朝时属于穷乡僻壤,的确是“凄凉地”。经历这么一番贬谪之后,现在他要去哪呢?去和州当刺史,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这时候刘禹锡心情是好转的,因为终于开始往内地迁移了,是很愉悦的。因此,《望洞庭》上来就写“湖光秋月两相和”,表示心情和悦,月光宁静。在月光照耀下,我来“望洞庭”。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我站在高地俯视深邃的湖水,湖上没有风,好比是一面没有磨的镜子。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也很妥帖。我们想,一般什么时候会觉得湖面像面镜子?是不是都是白天?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洞庭湖,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白天的时候,视野能看得很远,湖面会反光,像一面大镜子。但是月光不会反光那么严重,光线会很模糊。古人的铜镜,得磨光、磨*之后才能把人影照清晰,要是不磨镜子,就像哈哈镜似的,就恍惚、迷离了。这首诗写“镜未磨”,非常准确地形容出无风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那种恍惚迷离的美。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一个比喻。
“潭面无风”的景色,应该是比较*的地方。接下来诗人“抬望眼”,向着更远处遥望,“遥望洞庭山水翠”,看洞庭山水的翠色。翠色像什么呢?“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二个比喻,写的是整体观感:在白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就像白色的银盘,银盘里放着青螺,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小岛,又叫洞庭山。诗人将君山比作“青螺”,那么什么是“青螺”?学者有不同解释。
有人说这是画眉用的颜料青黛,但颜料放到白银盘里,是什么意思?讲不通。
第二种解释,说青螺是发髻,倒是有理由的。另外一位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里,也是先写湖面再写君山,然后说“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意思是,洞庭湖仿佛是女神的镜子,女神对着湖面梳洗打扮,她的倩影倒映在湖水中,而君山就如同她的发髻。古人拿“螺髻”去比喻山,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写“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说我远远看那些小山,它们好像都怀着愁、抱着恨;然后看山的形状,像是插着玉簪的螺髻一样。总之,古人经常用发髻比喻山,这倒是一个能讲通的比喻。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发髻怎么会放到银盘里去呢?二者还是不匹配。
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解释:“青螺”还是理解成一个青色的田螺就好。月光再皎洁,毕竟是月光,哪能看那么清楚?肯定看不出是一位仙女在照镜子。一个青色的田螺放到银盘里,这个画面很合理,很生活化,又有新意,不至于总是把洞庭湖比喻成美女。
这首诗*十分喜欢。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到了岳阳楼以后,也去望洞庭、望君山,但他是在雨中望的。他写了一首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与刘禹锡这首诗有一定关系。他写“满川风雨独凭栏”,不是在晴朗的白天,也不是在明月澄照的夜晚,而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白天,独自靠着岳阳楼的栏杆眺望君山。君山像什么呢?“绾结湘娥十二鬟”,像湘娥的头发一般,也是把它比作女神的发髻。因为此时风雨如晦,视野模糊,再加上雨的渲染,远处雾气缭绕,迷离不清,仿佛那里真有一个女神在梳理发髻。所以,黄庭坚的比喻符合“雨中登岳阳楼”的情境。
接下来,黄庭坚想到了刘禹锡的这首诗。他说“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说可惜自己没有刘禹锡那么幸运,能够在皎洁的月色中观赏“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景。“银山堆”,就是“白银盘”;“青山”,就是“一青螺”。黄庭坚化用、改写了刘禹锡那首诗的意境。
由此可知,诗人写风景都非常善于准确地抓住特征。在晴朗的月夜看洞庭,很清晰,就说仿佛是一个青螺;雨天的时候很模糊,风雨一吹,君山的形状也模糊、游移起来,于是就感觉真的像发髻一样。晴天看像田螺,雨天看像发髻,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比喻,也各有各的妙处。
向上滑动 查看往期推荐
杜甫《绝句》赏析与新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与新唱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读与新唱
远游歌谣:《寄李儋元锡》鉴赏与新唱
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新唱
春天的叹息 ——孟浩然《春晓》鉴赏与新唱
让李白放声歌唱 ——《望庐山瀑布》鉴赏与新唱
唐诗遇见阿卡贝拉:《暮江吟》新唱
孤芳自赏最心痛 ——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与新唱
五味杂陈的边塞战歌 ——王翰《凉州词》鉴赏与新唱
重阳节,一曲民谣送亲人
壮阔的秋思,衰飒的城市 ——《忆秦娥》鉴赏与新唱
母爱如歌:《游子吟》新唱
清如玉壶冰:《芙蓉楼送辛渐》新唱
王的盛宴——《鹿鸣》新唱
母亲节:唱一曲《诗经》给她听
宰相心,民谣情:讲唱《泊船瓜洲》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如镜”,是*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名句,欢迎大家分享。
1、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唐韩愈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宋黄庭坚
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宋黄庭坚
5、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唐刘禹锡
6、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范仲淹
8、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李白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10、欲为*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李商隐岳阳楼
11、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
13、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4、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唐李白
15、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7、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宋黄庭坚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②,涵虚混太清③。
气蒸④云梦泽⑤,波撼⑥岳阳⑦城。
欲济⑧无舟楫⑨,端居⑩耻圣明(11)。
坐观垂钓者(12),徒有羡鱼情(13)。
【注释】
①张丞相:丞相张九龄。诗人写这首诗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②湖水*:湖水上了岸,与岸齐*。③涵:包含,包容。混:指水天相连,浑然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④气蒸:水气弥漫。⑤云梦泽:泛指江汉*原及其周边的地区。⑥撼:摇动。⑦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⑧济:渡过。⑨无舟楫:暗喻想出任却无人引荐。⑩端居:*居,指闲居。(11)耻圣明:耻:感到不光彩或羞愧。圣明:这里指君王的智慧英明。这一句表面是称颂当朝君主的圣明,实则是想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并非本愿,向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12)垂钓者:暗喻当朝执政的人,即指张九龄。(13)羡鱼情:比喻从政的心愿。《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结网。”这里化用其意,说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竭力引荐,免得使自己的愿望落空。
【今译】
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与四岸齐*,
无涯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
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渡水,却没有舟帆载乘,
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
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赏析1】
本诗表面上像临兴观湖,描绘洞庭雄壮、开阔气象,实为托兴 观湖的干谒诗,表露了诗人希求名人引荐入仕而又难成的无可奈 何的心境。诗于张九龄任相期间(开元二十二年至开元二十四年) 所作。一说作于诗人入荆州府长史张九龄幕府充当短期幕僚期 间。唐代以词章取士,干谒诗应时而生。凡作干谒诗,本是俯身求 人,但第一等的却不会显出乞相,不见谄媚。本诗不但未露干谒痕 迹,而且托意于诗,寄情于景,气魄宏大,故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 为传世高唱。
诗前半写景,尽绘洞庭湖壮丽之色;后半笔锋一宕,借景道情, 透出作者愿意出仕急待对方举荐的心理;结尾二句更是曲折的点 睛之笔。诗先写洞庭湖浩淼的壮观景象。洞庭湖水暴满,与岸相 *。时值八月金秋,本应秋高气爽,而此时的洞庭湖却水天共色, 雾气笼罩,混沌难辨,似天、似水、似云、似气,展现在眼前的只有茫 茫无垠的宇宙。洞庭湖如此辽阔,洞庭水如此浩瀚,竟然与宇宙吻 合得天衣无缝。湖之大,水之淼,自有盖天动地之力。蒸气中的洞 庭湖犹如纱帐中酣睡的女神,令人在迷茫、陶醉中享受着朦胧美。 这是从静态写洞庭湖之静态美。接着又写它波涛汹涌、以致能振 撼岳阳楼的动态美,一静一动,相辅相成,活显了洞庭湖的`神彩与 伟力。难怪后人将这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佳句与杜甫 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一同 视为高唱,所以方回说“后人自不敢复题也”(《瀛奎律髓》)。这前 半写得好,自不待言,但不是诗人作诗的本意。在后半里,诗人寓 本意于眼前的壮景之中,使之巧妙地脱颖而出。欲引渡而“无舟 楫”,语属双关。诗人真的要渡湖吗?“端居耻圣明”一句道出了真 情。原来,诗人“欲济”者非水也,而是仕途。真正需要的不是“舟 楫”而是希望有知己者推举。生逢开元盛世,遇有贤君明主,憧憬 着入仕前景的诗人早有“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书怀贻京邑 故人》)之志,跃跃欲试之心,可惜已过不惑之年尚未如愿。此时诗 人多么希望伯乐再世,认下他这“千里马”啊! 这种按捺不住的心 情在结句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 巧妙地把《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句的古意引为己用。一 个“徒”字,把诗人心里的委屈、幽怨、愤懑,直至无可奈何的嗟叹, 渲染得淋漓尽致。到此,诗人作诗的的本意才见端倪。这本意,在 诗中说得那么委婉、含蓄,妙到由水及鱼,由鱼达情,泯灭了乞求的 寒酸相。闻一多说:“‘羡鱼’毕竟是人情所难免的,能始终仅仅‘临 渊羡鱼’,而并不“退而结网”,实在已经是难得的一贯了。”(《闻一 多全集》,第三卷34页)闻先生所说的正是孟浩然。孟氏有过“羡 鱼”之情,有时不能说不很强烈,但并未“退而结网”,却以布衣 而终。
本诗具有“雄浑”之风,阳刚之美,是古人审美意识之一,“笼天 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就本篇而言,真不知 “胸中吞几多云梦也”(宋蔡修评杜诗“吴楚”二句语)。雄阔之景, 沉郁之情,求仕之忧,无奈之慨如此和谐地融合在这短短的四十个 字里。
【赏析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无名氏”语)。诗题一作 《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湖,与天相接的景象。“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云梦泽是古代巨泽,位于今湖北*江南北,原为二泽,江北称云,江南称梦,后大部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泽。此处用 “云梦泽”指代湖北省东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广大低洼地区。上句用一“蒸”字, 写出水气弥漫之广与积蓄之丰; 下句用一“撼”字, 写出波涛喧声之大与威势之强。这两句诗阔大雄浑,气象壮观, 是咏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诗话》所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 一语气象。”后来杜甫亦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两句咏洞庭湖的名句,堪与孟诗媲美,同为千古绝唱, 致使方回叹道, 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壮观, “孟杜二诗尽之矣”, “后人自不敢复题” ( 《瀛奎律髓》卷一)。在两句孟诗中, 尤以 “波撼岳阳城” 一句最为声势动人。宋人范志明 《岳阳风土记》 云: “孟浩然《洞庭湖》诗有 ‘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昼夜不息。”孟诗此句,既有夸张,亦有写实, 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动人心魄的气势。
前四句既描绘了湖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
颈联两句表达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上句说自己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 但苦于没有船和桨, 实际暗喻着诗人想从政做官, 但可惜无人引荐的慨叹。张衡《应闲》云: “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此为 “欲济无舟楫”所本。诗中之 “济”字, 语意双关,兼含 “济水”与 “济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荐之人。下句说自己虽然身处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却*居闲处, 无所事事, 实在感到惭愧, 有负 “圣明”之世,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甘长期隐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端居” 即*居、闲居, 此处指隐居。
尾联两句请求张九龄予以推荐援引。诗人说他坐在湖边看着垂钓之人,只能徒然羡慕别人钓到的大鱼罢了。“垂钓者”既实指洞庭湖边的钓鱼人, 亦喻指执掌朝政的丞相张九龄。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 张丞相主持政事,诗人是很钦佩羡慕的,很愿追随在丞相左右,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现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无一官半职, 虽然空有出仕从政的愿望, 但却无法实现, 因而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推荐援引。《淮南子·说林训》 云:“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古语, 既与有关洞庭湖的描写相贴合,但又翻出干谒求荐的新意:“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 此诗收句亦然, 而词意则超绝矣。”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新颖。前四句虽系写景, 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开元盛世。后四句虽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写得萦纤曲折, 含蓄蕴藉。诗人虽然希望张九龄引荐, 但又不失身份,写得词语得体,不卑不亢,毫无寒乞相。纪昀评此诗曰: “此襄阳求荐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 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据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纪氏此评, 可谓一语破的。
孟浩然之诗, 总体上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有些诗却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谱》语)。这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舆说,孟浩然有些诗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壮逸浑健之诗在孟集中虽然不多,并不代表孟诗的主要风格,但它毕竟是孟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赏析3】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张丞相:即张九龄。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孟浩然游京师,以此诗“干谒”张,冀其援引。其诗委婉含蓄,无“干谒”之痕迹,尤妙。望,一作“临”。
②涵虚:包容广阔的空间。太清:天空。古人以为天是清而轻的气构成,故称太清。汉刘向《久叹·远游》:“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③云梦:泽名,其说法不一。一说本二泽,云在江北,梦在江南;一说云梦实为一泽,可单言云或梦。大致在今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湖南岳阳、华容以北之广大地区,后淤积为陆地。
④端居:*居、闲居。《梁书·傅昭传》:“终日端居,以*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圣明:指帝王英明,这里指太*盛世。
⑤羡鱼:《汉书·董仲舒列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又《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翻译
八月洞庭的湖水暴涨似与岸*,
浩渺的湖水连天似涵浑的太清。
大地苍茫雾气蒸腾是云梦大泽,
洞庭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想要渡过湖水碧波没有舟楫,
闲居在家园又心忧虑愧对圣明。
我观看在这湖之畔垂钓的渔翁,
白白怀有羡慕鱼儿上钩的心情。
赏析
诗的首四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方回《瀛奎律髓》记:“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毯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可见其影响之大。不过对于全篇,诗家却不无批评,如清人查慎行云:“后半首全无魄力,第六句尤不切题。”其实要真正体会前四句的意象,还当从熟玩后四句着手。因为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山水之作,而是一首干谒诗,是开元二十一年(733)浩然向时相张九龄请求援荐所作。浩然并非一味淡泊,而是多有感情,此诗尤甚。
诗的五六句用《论语·泰伯》典:“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端居耻圣明”,看来是说,身处明时而端居无事,是可羞愧;然而所以无事,责非在己,而是“欲济无舟楫”,浩然自视极高,言外之意颇有时不我用,其圣明与否,颇可致疑之慨。七、八句注家均引《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然而诗意为何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淮南》此喻下文更云:“是而行之,故谓之断(治);非而行之,必谓之乱”,意谓治乱之关键,在于行为合宜与否。浩然用上句,而隐含下句之意,湖边垂钓者,当然有工具可凭借,而己身只空有羡鱼之情,是无可依凭,无依凭而欲求进,在今世可谓非而行之,然而反过来看,握政柄,致太*的张丞相,如不我援,使孤寒之士,只有“归家”一途,其合宜与否,岂不当慎思而审行之?可见此诗后四句虽似自愧自嗟,其实愤激之甚,只是因献诗求荐,而内敛不露,这种敛抑而激切的感情,使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另有一番景象。
不妨仍以杜诗对比。老病孤舟,心忧国蹙的杜甫,其望中的洞庭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宏大的景象中,带有苍黯的色调,动荡的预感。孟诗亦宏大,却给人以浩荡激越的印象。仲秋八月,湖水*澄,然而这“*”中却涵蕴着宇宙的元气而直与太清——天空相混一,于是湖水虽*,而远远望去水云之气磅礴蒸腾。湖边的岳阳城,也似乎被水势所撼动。首四句在由远而*,由总揽到收束的描写中,一步步展现出*湖之深蕴的内力,涵盖天地的气势。笔者无意将湖水视为浩然自比,但是其望中湖景的个性化形象,却确实是与浩然内敛的不*之气相关。洞庭水势之浩渺,见于地志笔记甚多,如《岳阳风土记》:“盖岳阳居湖东北,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啮城岸,岸常倾颓。”诗人状物,固不能离开客观的物象,所以孟、杜笔下的洞庭都以宏大为主,但是从两篇名作宏大湖景的色调不同中,我们又一次能体会到山水描写与诗人心态的关系。
洞庭湖的诗句
1.游洞庭——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马戴《楚江怀古》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马戴《楚江怀古》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李白《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 ——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宋之问《洞庭湖》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骆宾王《晚泊江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李白《远别离》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杜甫《寄韩谏议注》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杜甫《清明二首》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七律·答友人》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李白《郢门秋怀》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白居易《轻肥》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王沂孙《水龙吟·落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杜甫《暮春》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杜牧《云》
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杜牧《句》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刘禹锡《句》
烟波洞庭路,愧彼扁舟人。——刘禹锡《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望洞庭》赏析与新唱
文丨谢琰 曲丨贾建军 演唱丨郑怡靖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有一个字有不同版本。“遥望洞庭山水翠”,有的版本写作“遥望洞庭山水色”,两个字都可以,没有一个确定的版本,并不影响我们读这首诗。
诗题叫《望洞庭》,你得推测刘禹锡站在哪望?他一定是在湖面以外,在湖岸上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远眺洞庭湖。他望见了什么呢?“湖光秋月两相和”。上有秋月,下有湖光,月色清白,湖光澄澈,二者和谐一体。“和”,既是整首诗写景的起点,也是诗人情感的基调。刘禹锡是在什么时候“望洞庭”呢?是经历过多年的贬谪生活之后。“贬谪”就是贬官、降级,而且被贬的人通常要去比较边远的地区。
刘禹锡与白居易是一起被贬谪的,他们这时终于要往内地回归了。碰见之后,刘禹锡写诗感慨,“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感慨朝廷抛弃我都二十三年了,把我扔在巴山蜀水那几个西南的城市里不让我回来。西南一带都是山区,在唐朝时属于穷乡僻壤,的确是“凄凉地”。经历这么一番贬谪之后,现在他要去哪呢?去和州当刺史,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这时候刘禹锡心情是好转的,因为终于开始往内地迁移了,是很愉悦的。因此,《望洞庭》上来就写“湖光秋月两相和”,表示心情和悦,月光宁静。在月光照耀下,我来“望洞庭”。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我站在高地俯视深邃的湖水,湖上没有风,好比是一面没有磨的镜子。这个比喻很有意思,也很妥帖。我们想,一般什么时候会觉得湖面像面镜子?是不是都是白天?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洞庭湖,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白天的时候,视野能看得很远,湖面会反光,像一面大镜子。但是月光不会反光那么严重,光线会很模糊。古人的铜镜,得磨光、磨*之后才能把人影照清晰,要是不磨镜子,就像哈哈镜似的,就恍惚、迷离了。这首诗写“镜未磨”,非常准确地形容出无风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那种恍惚迷离的美。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一个比喻。
“潭面无风”的景色,应该是比较*的地方。接下来诗人“抬望眼”,向着更远处遥望,“遥望洞庭山水翠”,看洞庭山水的翠色。翠色像什么呢?“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作者想出的第二个比喻,写的是整体观感:在白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就像白色的银盘,银盘里放着青螺,就是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小岛,又叫洞庭山。诗人将君山比作“青螺”,那么什么是“青螺”?学者有不同解释。
有人说这是画眉用的颜料青黛,但颜料放到白银盘里,是什么意思?讲不通。
第二种解释,说青螺是发髻,倒是有理由的。另外一位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里,也是先写湖面再写君山,然后说“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意思是,洞庭湖仿佛是女神的镜子,女神对着湖面梳洗打扮,她的倩影倒映在湖水中,而君山就如同她的发髻。古人拿“螺髻”去比喻山,还有很多例子。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写“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说我远远看那些小山,它们好像都怀着愁、抱着恨;然后看山的形状,像是插着玉簪的螺髻一样。总之,古人经常用发髻比喻山,这倒是一个能讲通的比喻。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发髻怎么会放到银盘里去呢?二者还是不匹配。
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解释:“青螺”还是理解成一个青色的田螺就好。月光再皎洁,毕竟是月光,哪能看那么清楚?肯定看不出是一位仙女在照镜子。一个青色的田螺放到银盘里,这个画面很合理,很生活化,又有新意,不至于总是把洞庭湖比喻成美女。
这首诗*十分喜欢。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到了岳阳楼以后,也去望洞庭、望君山,但他是在雨中望的。他写了一首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与刘禹锡这首诗有一定关系。他写“满川风雨独凭栏”,不是在晴朗的白天,也不是在明月澄照的夜晚,而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白天,独自靠着岳阳楼的栏杆眺望君山。君山像什么呢?“绾结湘娥十二鬟”,像湘娥的头发一般,也是把它比作女神的发髻。因为此时风雨如晦,视野模糊,再加上雨的渲染,远处雾气缭绕,迷离不清,仿佛那里真有一个女神在梳理发髻。所以,黄庭坚的比喻符合“雨中登岳阳楼”的情境。
接下来,黄庭坚想到了刘禹锡的这首诗。他说“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说可惜自己没有刘禹锡那么幸运,能够在皎洁的月色中观赏“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景。“银山堆”,就是“白银盘”;“青山”,就是“一青螺”。黄庭坚化用、改写了刘禹锡那首诗的意境。
由此可知,诗人写风景都非常善于准确地抓住特征。在晴朗的月夜看洞庭,很清晰,就说仿佛是一个青螺;雨天的时候很模糊,风雨一吹,君山的形状也模糊、游移起来,于是就感觉真的像发髻一样。晴天看像田螺,雨天看像发髻,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比喻,也各有各的妙处。
向上滑动 查看往期推荐
杜甫《绝句》赏析与新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与新唱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读与新唱
远游歌谣:《寄李儋元锡》鉴赏与新唱
多情自古伤离别——《雨霖铃》新唱
春天的叹息 ——孟浩然《春晓》鉴赏与新唱
让李白放声歌唱 ——《望庐山瀑布》鉴赏与新唱
唐诗遇见阿卡贝拉:《暮江吟》新唱
孤芳自赏最心痛 ——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与新唱
五味杂陈的边塞战歌 ——王翰《凉州词》鉴赏与新唱
重阳节,一曲民谣送亲人
壮阔的秋思,衰飒的城市 ——《忆秦娥》鉴赏与新唱
母爱如歌:《游子吟》新唱
清如玉壶冰:《芙蓉楼送辛渐》新唱
王的盛宴——《鹿鸣》新唱
母亲节:唱一曲《诗经》给她听
宰相心,民谣情:讲唱《泊船瓜洲》
文
●
谢琰
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七届士恒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主讲《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唐诗选读》、《<文选>精读》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合译),发表学术论文50篇。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经典咏流传”文学顾问。
1、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李端《古别离二首》
2、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3、学孔子尝闻俎豆,喜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张可久《红绣鞋·次崔雪竹韵》
4、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李端《送友人》
5、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孟郊《靖安寄居》
6、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葛长庚《沁园春·渭水秋深》
7、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8、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杜甫《长沙送李十一》
9、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李商隐《荆门西下》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1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韩愈《答张彻》
14、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15、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陈子昂《送客》
16、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17、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杜甫《宿青草湖》
18、黄山之松天下无,云公写入洞庭图。——屈大均《观云公所绘听松图为叶*仲作》
19、魂飞灞陵岸,泪尽洞庭流。——骆宾王《晚泊江镇》
20、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李白《荆州贼*临洞庭言怀作》
21、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22、扁舟几泊洞庭霜,曾见连林橘柚黄。——赵蕃《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23、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
24、茫茫苍溟浸,落落洞庭野。——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25、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陈与义《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26、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李贺《帝子歌》
27、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
28、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29、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30、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李商隐《洞庭鱼》
31、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马致远《拨不断·九重天》
32、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杜甫《北风》
33、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李端《古别离二首》
34、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杜甫《寄薛三郎中(据)》
35、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36、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37、洞庭汨南放,彭蠡浩东迤。——项安世《水图诗寿王丞相》
38、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贾岛《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39、傍连洞庭野,欲去不可极。——尤袤《张公洞》
40、洞庭青草,*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1、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42、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韦应物《鼋头山神女歌》
43、秋成玄圃外,景物洞庭旁。——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44、恰向洞庭沽酒,却钱塘横笛。——朱敦儒《好事*·渔父词》
45、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46、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47、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黄庭坚《鹧鸪天·乐在风波钓是闲》
48、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49、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王维《送邢桂州》
50、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51、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望洞庭古诗里面西湖的视频 望洞庭古诗的视频 洞庭湖古诗的视频 有毒古诗望洞庭的视频 望洞庭古诗的朗诵视频 古诗望洞庭的朗诵视频 古诗望洞庭的诗意视频 望洞庭古诗朗读的视频 望洞庭的古诗视频讲解 望洞庭的古诗配画小视频 关与古诗望洞庭的简笔画视频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的古诗视频 洞望庭的古诗视频 望庭洞的古诗视频 望洞庭的古诗朗读比赛视频 古诗西湖二首的视频 望洞庭赞美洞庭湖的古诗句 关于望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湖古诗的图片 望洞庭湖的古诗大全 关于西湖的古诗的短视频 望洞庭湖的古诗是谁写的 望洞庭湖的古诗全部 古诗望洞庭湖的原文 望洞庭湖古诗的注释 望洞庭湖古诗的大意 望洞庭中总写洞庭湖秋色的诗句是 西湖漫笔的宗璞的视频古诗 望洞庭古诗是哪里的湖泊 望洞庭湖的古诗中青螺
洞庭湖的诗句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 望洞庭古诗——刘禹锡 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句摘抄 《望洞庭》古诗译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望洞庭的古诗赏析知识点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洞庭湖的诗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阅读及赏析 洞庭湖的诗句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翻译(望洞庭的诗意和译文)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翻译(望洞庭解析和感悟)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翻译(望洞庭的诗意全部译文)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翻译(望洞庭诗意解释全解)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古诗(描写洞庭湖的优美句子) 刘禹锡的望洞庭赏析(讲述洞庭湖的古诗之一) 望洞庭唐刘禹锡的古诗(望洞庭注释及译文) 望洞庭刘禹锡古诗(鉴赏望洞庭湖全诗) 望洞庭的古诗怎么读(望洞庭的古诗全文和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谁的诗) 望洞庭湖古诗原文赏析(望洞庭湖古诗意思解读) 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原文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鉴赏) 望洞庭湖刘禹锡的诗句(望洞庭的古诗注释和诗意)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解释72句 洞庭湖的诗句
激励人完成业绩的口号 篮球队口号押韵 青马班小组口号 关于萝卜的口号 超市口号大全集 户口号码查询 幼儿园中四班运动会口号 2班口号大全 拔河口号霸气押韵的 关于奉献的口号 日月神教口号东方不败 学校部门口号 有创意的美术班口号 四一班运动会口号 社联宣传口号 备战双618口号 接地气口号 文言文班级口号 持续改善口号 宠物小精灵火箭队口号 蓝队比赛口号大全 世界青年节口号 早操跑步口号 幼儿园中班创意的口号 幼儿园苹果班口号 战狼组口号 小二班班级口号霸气 珠宝店团队口号 双十一搞笑口号 顾客至上口号 五班军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