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关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古诗中衰字的读音

  • 文学
  • 古诗中衰字的读音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衰字的读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衰字 读音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句中的“衰”字究竟该读什么音?“孩子的课本上,“衰”的注音为“shuāi”,但我们当年念书时,老师说这个字该念‘cuī’。这个字到底该念什么音啊?我和女儿为此还争了几句呢。”昨天,市区读者周女士来电询问。

      周女士说,读小学的女儿为准备期末考试,上周在家大声背诵课文。当读到《回乡偶书》时,她清楚地听到女儿将“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念成“shuāi”,于是她当即指出女儿的“错误”,并告诉女儿这个字应该读“cuī”。但女儿却嘟着嘴巴称自己没背错,书上所标的拼音就是这么读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于是她又翻看字典,结果字典里两种读音都有,但没说在古诗里该读哪种音。周女士非常纳闷:唐诗是讲究压韵的,该诗首联是“少小离家老大回(hui)”,因此“乡音无改鬓毛衰”中“衰”字念成“cuī”,以体现押韵。如果念成“shuāi”,诗歌的韵律美又如何体现呢?

      记者昨天来到市新华书店,翻看书店里有关小学生古诗读本发现,除了“衰”字被标注为“shuāi”,还有一些古诗中的多音字也回到该字的最常用的读音,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字的标注音为“xié”,而非“xiá”。记者随机问了几位小学生“衰”字的'读音,他们全都异口同声地读“shuāi”。

      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小学语文老师。据介绍,古诗里个别多音字读音的变化是在小学新课程改革之后。这些字到底该读什么音,如今在老师中间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应该按教材中所标注的,因为教材是经专家审定的,应该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回归诗歌的本色,充分体现其韵律美。

      省特级语文教师、温州市实验小学校长白莉莉称,古诗、古文中字的两读现象在中小学课本中较为常见。教材中把多音字回归其最常用的读音,可能是为了便于小学生接受、理解。既然课本上已经标注了相应的读音,教师可以先按书本上的教,但最好再向学生介绍其原来的读音,以增加孩子在古诗方面的知识。

      拓展:

      古诗欣赏

      1、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春晓 孟浩然

      春晓不觉眠,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全文]...
  • 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

  • 写作
  • 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音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儿 垂 钓》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得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得身子。听到有过路得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得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得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得色彩,没有刻意得雕饰,就似一枝清丽得出水芙蓉,在*淡浅易得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得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得“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得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得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得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得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得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得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得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得颇为理想得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得“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得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得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得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得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得事,诗人再没有交代得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得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通过以上得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得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得生动得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得描写儿童得佳作呀!

[阅读全文]...
  • 关于斜字古诗词的读音

  • 文学
  • 关于斜字古诗词的读音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斜字古诗词的读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斜字古诗词的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第1507页指出,“斜”字只有一个读音,但有三种意思:①形容词,跟*面或直线既不*行也不垂直的;②动词,倾斜;③姓。

      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则指出,“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根据其注解,“斜”旧读“xia”。也就是说,“斜”字在古时候读“xiá”。

      我举两首古诗中出现了“斜”字的读音: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前的诗集注解中曾有特别提示,为了押韵,诗中的这个“斜”字可以读“xiá”,但是*年来可能是出于“规范字音”的需要,“xiá”的读音便被取消了,以致于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权威的工具字典中都显示“斜”字只有“xié”的读音。但是,即便是为了“规范读音”,我仍认为这种改法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中也有一个“斜”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斜”字在古诗词里并非只有“xia”音,《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中就有举例,如杜牧的诗《怀钟陵旧游》中“斜斜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斜”字都念“xie”。因此,要判断在古诗词中“斜”字读“xie”还是“xia”,应该结合整首诗或词连看,看有没有涉及到押韵的问题。若涉及到押韵,一般发“xia”音,若不涉及押韵,则一般发“xie”。

      资料拓展:

      题目含有斜字的古诗及赏析

      1.梧桐影·落日斜古诗词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诗文赏析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2.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唐代韦庄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赏析

      这是一首“寄兴深微”的艳词。

      上片写眼中所见的景象,是在梦醒后睡眼惺忪时见到的。它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依稀隐约的审美感受。是现实中的生活,也是幻想中的追求;像是别有寄托,又像是纯粹抒情。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浮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座高高的小楼,有个蒙着碧纱的小窗,反射出照在壁上的一线灯光,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一个惆怅自怜的青年,正凝望着那反射出灯光的.窗口,原来这就是绝代佳人“谢娘”的住房。“谢娘”,在韦庄的诗词中常用来指意中人,不过这首词中的“谢娘”,完全是词人心造的幻影,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佳人。只是词中抒情主人公看到那碧纱窗下,孤灯荧荧,便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幻想出一个背灯斜坐、含情脉脉的深闺丽人来,反映了词人一种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在若有若无之间,情趣在若隐若显之际。乍看起来,似乎只是寻常的艳语;细味之后,又觉得语言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咀嚼的东西。与词人同时期的张泌也有一首《浣溪沙》,跟这首词的意境很相似。词云:“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画面同样出现了楼和月,人和灯,梦和花,皆景中含情,深得风人之旨。然而一个是对往事的回忆,一个是对未来的追求;一个是写曾经热恋过的对象,一个是写素未谋面的佳人;一个把重温旧好,寄托在梦魂的访问,一个是把朦胧的追求,付诸驰骋的想象。两相对照,张词写的只是爱情的纠葛,别离的愁绪;而韦词却在男女之外,别有兴寄,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富有深意。

      下片抒情主人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背灯坐在碧纱窗下的美人进行浪漫主义的描绘。把花的精神赋予美人,把美人的“玉容”写成花,使花成为美人的倩影,美人成为花的化身。一支生花的妙笔,出神入化,为花锡宠,为人争春,在艳语之中,寓比兴之意,确是大家笔墨。“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可见他理想中的美人,容貌像雪一样的洁白,梅一样的疏淡。衣裳像雾一般的飘逸,霞一般的鲜艳。词人把自己朦胧中的追求,写得如此高洁,如此淡雅,使人自然联想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自画像,其言外自有寄托,自有高致,绝不同于寻常的艳词。张炎说得好:“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词源》)。读者若试拿韦庄这首词的下片,跟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被艳露凝香”(《清*调》),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对照来看,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又可以寻绎出它们之间的“新变”轨迹。太白和乐天是以花柳来喻其貌,用“朝露凝香”和“梨花带雨”传其神,自然是千秋妙笔。然其意止于“以形写神”,“以景传情”,把杨妃的“天生丽质”形容得形神俱肖而已。至于韦词所描写的那个美人,则是雪里梅花,具有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霞中仙子,具有超凡绝俗的潇洒风韵,象外有象,景外有景,作为物化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诱发力,既能给人们以真实的感知,又能给人们以丰富的联想。以朦胧的美,含无穷的趣,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和灵魂之所在。月下观景,雨中看山,雾里赏花,隔帘望美人,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更好的审美情趣,其奥秘就在于它以有限表无限,以实境带虚境,以朦胧代显露,能使人以丰富的想象补充具体的情景,从而取得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这也就是韦庄这首词所追求的审美趣味,所发出的艺术光辉。

      3.《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赏析」

      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人品、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公元1178年(即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与此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阅读全文]...
  • 元日王安石古诗读音

  • 诗人
  • 元日王安石古诗读音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⑴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⑵,

      春风送暖入屠苏⑶。

      千门万户曈曈日⑷,

      总把新桃换旧符⑸。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古诗《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作品鉴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赏析之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 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之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阅读全文]...
  • 读音不一致的古诗138句

  • 经典
  • 诗律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节诗的种类

      关于诗是种类,问题是相当重复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体诗两类。现在我们试就上述三种分类法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1].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古体和*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调》,都是*体诗的形式。

      *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声韵;

      c、每句的*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2],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3].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声韵的,也不受*体诗*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声韵,而且依照*体诗的*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体诗。[4]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甚么理论根据的。

      第二节律诗的韵

      我们先讲*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了解了*体诗之后,纔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体诗的格律是甚么,然后能知道甚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甚么。

      在这一节里,我们先谈律诗的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5].

[阅读全文]...
  • 夜半思念情人的诗句

  • 思念,情人
  • 夜半思念情人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半思念情人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诗句出自于:乐婉《卜算子》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诗句出自于:柳永《雨霖铃》

      3、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诗句出自于:苏武《结发为夫妻》

      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诗句出自于:苏武《结发为夫妻》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诗句出自于:秦观《八六子》

      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诗句出自于:顾敻《诉衷情》

      7、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诗句出自于:李煜《清*乐》

      8、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诗句出自于:佚名《涉江采芙蓉》

      9、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句出自于: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10、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诗句出自于: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11、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诗句出自于:冯小青《怨》

      1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诗句出自于:司马光《西江月》

      1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诗句出自于:张泌《寄人》

      1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诗句出自于:晏殊《鹊踏枝》

      1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诗句出自于:晏殊《玉楼春》

      1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句出自于:李商隐《锦瑟》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出自于:李商隐《无题》

      18、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诗句出自于:韦庄《应天长》

      19、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诗句出自于:陈端生《寄外》

      20、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诗句出自于:晏殊《玉楼春》

      2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诗句出自于:晏殊《鹊踏枝》

      2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诗句出自于:辛弃疾《摸鱼儿》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出自于:李商隐《无题》

      2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句出自于:陈陶《陇西行》

      25、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诗句出自于:柳永《昼夜乐》

      26、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诗句出自于:李冠《蝶恋花》

      2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句出自于:李之仪《卜算子》

      2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诗句出自于:卢仝《有所思》

      2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句出自于:欧阳修《玉楼春》

      30、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诗句出自于:周邦彦《玉楼春》

      31、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诗句出自于:文廷式《蝶恋花》

      3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诗句出自于:欧阳修《踏莎行》

      3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诗句出自于:白居易《浪淘沙》

      3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

      35、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

      3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

      37、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诗句出自于:苏曼殊《本事诗》

      38、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诗句出自于:温庭筠《杨柳枝》

      3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诗句出自于:辛弃疾《鹧鸪天》

      4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诗句出自于:柳永

      41、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诗句出自于:欧阳修《玉楼春》

      4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句出自于: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诗句出自于:戴叔伦《相思曲》

      4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诗句出自于:范成大《车遥遥篇》

      45、*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诗句出自于:徐再思《折桂令》

      4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出自于:龚自珍《己亥杂诗》

      47、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诗句出自于: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4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诗句出自于:柳永《雨霖铃》

      49、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诗句出自于: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阅读全文]...
  • 穷兵黩武的意思_穷兵黩武的读音_穷兵黩武造句_绝句古诗读音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穷兵黩武的意思_穷兵黩武的读音_穷兵黩武造句,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自】:《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义词】:兴师动众

    【反义词】:和*共处、解甲归田

    穷兵黩武造句:

    1、穷兵黩武的君王最终都难道失败的厄运

    2、*不愿意使喜怒无常的*更加穷兵黩武。

    3、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虚张声势,也不是穷兵黩武。

    4、以非裔身份当选的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有望从伊拉克撤军,穷兵黩武的可能性大降。

    5、古代君王若是穷兵黩武,造成天下生灵涂炭,最后必导致民众抗暴而被推翻。

    6、盖尔人是一个穷兵黩武,专横暴戾的贵族阶层。

    7、我的看法是这位先生是关心台湾的,他不是穷兵黩武的武夫。

    8、诸葛亮虽然通晓兵法,却非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

    9、一如历史所揭示,这样的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在穷兵黩武者中并不稀奇。

    10、暴虐控制,重于经济繁荣,甚至重于穷兵黩武。

    11、他说: 我们有着自从民族国家兴起以来的最佳机会 建立一个强国和*竞争而不是穷兵黩武的世界。

    12、日本不甘心只做经济大国,还想做政治大国,又想穷兵黩武,重蹈历史的覆辙。

    13、军阀以穷兵黩武为能事,置天下苍生于不顾,令人切齿痛恨。

    14、*不愿意使喜怒无常的*更加穷兵黩武;同时在东亚地区对抗的博弈中试图拉拢韩国(两个国家都与日本在争议岛屿问题上龌龊频繁) 。

    15、汉文帝的仁德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6、*主义造成穷兵黩武。

    17、但是只有在俄罗斯更加穷兵黩武的条件下,这才会发生。

    18、正是在这种认识下,边塞诗中出现了反对穷兵黩武的呼声。

    19、历史上多少穷兵黩武的帝王,最后都遭到推翻,下场妻惨。

    20、大多数人视希特勒为一穷兵黩武的混世魔王。

    21、这一威胁是新产生的;美国的职责一如既往。在整个20世纪,一小撮人控制了一些重要国家,穷兵黩武企图弱肉强食、恐吓世界。

    22、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23、在整个20世纪,一小撮人控制了一些重要国家,穷兵黩武企图弱肉强食、恐吓世界。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绝句古诗读音,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阅读全文]...
  • 夜半思念情人的诗句

  • 情人,思念,古诗文
  • 夜半思念情人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半思念情人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诗句出自于:乐婉《卜算子》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诗句出自于:柳永《雨霖铃》

      3、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诗句出自于:苏武《结发为夫妻》

      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诗句出自于:苏武《结发为夫妻》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诗句出自于:秦观《八六子》

      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诗句出自于:顾敻《诉衷情》

      7、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诗句出自于:李煜《清*乐》

      8、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诗句出自于:佚名《涉江采芙蓉》

      9、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句出自于: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10、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诗句出自于: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11、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诗句出自于:冯小青《怨》

      12、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诗句出自于:司马光《西江月》

      1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诗句出自于:张泌《寄人》

      1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诗句出自于:晏殊《鹊踏枝》

      1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诗句出自于:晏殊《玉楼春》

      1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句出自于:李商隐《锦瑟》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出自于:李商隐《无题》

      18、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诗句出自于:韦庄《应天长》

      19、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诗句出自于:陈端生《寄外》

      20、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诗句出自于:晏殊《玉楼春》

      2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诗句出自于:晏殊《鹊踏枝》

      2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诗句出自于:辛弃疾《摸鱼儿》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出自于:李商隐《无题》

      2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句出自于:陈陶《陇西行》

      25、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诗句出自于:柳永《昼夜乐》

      26、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诗句出自于:李冠《蝶恋花》

      2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句出自于:李之仪《卜算子》

      2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诗句出自于:卢仝《有所思》

      2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句出自于:欧阳修《玉楼春》

      30、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诗句出自于:周邦彦《玉楼春》

      31、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诗句出自于:文廷式《蝶恋花》

      3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诗句出自于:欧阳修《踏莎行》

      3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诗句出自于:白居易《浪淘沙》

      3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

      35、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

      3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诗句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

      37、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诗句出自于:苏曼殊《本事诗》

      38、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诗句出自于:温庭筠《杨柳枝》

      3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诗句出自于:辛弃疾《鹧鸪天》

      4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诗句出自于:柳永

      41、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诗句出自于:欧阳修《玉楼春》

      4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句出自于: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诗句出自于:戴叔伦《相思曲》

      4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诗句出自于:范成大《车遥遥篇》

      45、*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诗句出自于:徐再思《折桂令》

      4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出自于:龚自珍《己亥杂诗》

      47、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诗句出自于: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4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诗句出自于:柳永《雨霖铃》

      49、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诗句出自于: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诗词鉴赏

  • 天气
  •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诗词鉴赏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那么,人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起无比睿智的人生呢?诚信!不错,诚信是人的第一品质。那么,什么又是诚信呢?顾名思义,诚,不欺心既然这一份是自己分内的事,就要本着自己的良心去做。把良心抹黑了也就是欺骗了自己;信,不欺人一人一份分内事,事关已,也关人。谁也不能关起房门做人。诚是金,信是银,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人生的最大财富。

      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人无信而不立,鸟无翅而不飞”。人之诚信如鸟之翅,兽之足;诚信更是我们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生命以支撑,给我们一路跋涉的好处。孔子以前说:“人而无信,不知其为本何也。”有人说:“信用乃立生之本。”有人还说:“人无信不知其为何也。”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我国源远流长。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厚重的礼貌史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礼貌,被歌颂,被追求。

      诚信的故事俯拾即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同时,我们也看到,商纣失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楚怀王失信,不但忘了国,还使一代贤臣饮恨泊罗江……“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无信”若把人生比作树,诚信就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滋润和庇护着它。失去这根,它就无以立足,沦为一根没有灵魂,腐朽堕落的木头,活在世人鄙夷的目光中。对于我们来说,其所谓的道德就是宽容、诚信、勤劳、创新、奋斗!有人说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处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诚信准则。”而今,我们仰望苍穹,星空依然璀璨清朗,静心凝听心灵,崇高的诚信律令却需要我们在心中再次温*和呼唤。

      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你能够如此普通、*常、默默无闻,但绝不能够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要让诚信与我们同行。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宋代: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译文

      寒云笼罩,天色暗淡,我乘一叶小舟,兴致勃勃地离开江渚。越过千山万水,进入了若耶溪的深处。狂怒的波涛渐渐*息,山风突然间刮起,又听到商贾们相互打招呼。一片片风帆高高挂起,一条条画船轻快地驰过南浦。

      看岸上酒旗随风飘舞,一座山村烟云迷蒙,村边还有几行经霜的树。夕阳下,打鱼人敲着木榔归去。残败的荷花零零落落,池边掩映一排排光秃的杨柳。岸边三三两两的,是一群浣纱的少女,她们躲避着行人,害羞地含笑相语。

      行到此处,我勾起了思念,悔不该轻率地抛开闺中女子,像水中浮萍漂流难驻。唉,与她的约定不知何时才能兑现?别离的情怀凄凉,只空恨年终岁晚,归期受阻。泪水涟涟,凝望遥遥京城路,听那孤鸿声声回荡在悠远的暮天中。

      注释

      夜半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入“中吕调”。段安节《乐府杂录》:“明皇自潞州入*内难,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剪逆人,后撰此曲,名《还京乐》。”又有谓《夜半乐》与《还京乐》为二曲者。常以柳永词为准。一百四十四字,分三段,前段、中段四仄韵,后段五仄韵。前段第四句是上一、下四句式。全曲格局开展,中段雍容不迫,后段声拍促数。

      冻云:冬天浓重聚积的云。扁舟:小船。乘兴离江渚:自己乘兴离开了江边。江渚:江边。渚:水中沙洲,此指水边。

      万壑千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顾恺之自会稽归来,盛赞那里的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指千山万水。越溪:泛指越地的溪流。

      樵风:指顺风。乍起:指山风突然的吹起来。商旅:行商之旅客,这里泛指旅客。

      画鹢(yì):船其首画鹢鸟者,以图吉利。鹢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不怕风暴,善于飞翔。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翩翩:形容穿行轻快的样子。南浦:南岸的水边,泛指水滨。

      望中:在视野里。酒旆:酒店用来招引顾客的旗幌。一簇烟村:一处冒着炊烟的村庄。

      鸣榔:用木长棒敲击船舷。渔人有时用他敲船,使鱼受惊入网;有时用它敲船以为唱歌的节拍,这里用后者,即渔人唱着渔歌回家。

      浣纱游女:水边洗衣劳作的农家女子。

      因:这里是”于是“,”就“的意思。绣阁轻抛:轻易抛弃了偎红倚翠的生活。浪萍难驻:漂泊漫游如浪中浮萍一样行踪无定。

      后约:约定以后相见的日期。丁宁:同“叮咛”,临别郑重嘱咐。何据:有什么根据,是说临别时相互的约定、嘱咐都不可靠,都无法实现。

      空恨:徒恨。

      杳杳:遥远的意思。神京:指都城汴京。断鸿:失群的孤雁。长天暮:远天出现茫茫暮色。

      鉴赏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交待出发时的天气。“冻云”句说明已届初冬,天公似酿雪,显得天色黯淡。“扁舟”二句写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开始,直到“过南浦”,词人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游兴。“渡万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怒涛”四句,写扁舟继续前行时的所见所闻。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开阔江面上,浪头渐小,吹起顺风,听见过往经商办事的船客彼此高兴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片帆高举”是写实,也可想象出词人顺风扬帆时独立船头、怡然自乐的情状。“泛画鹢”的“鹢”,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鹢于船头,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翩翩”,轻快的样子。“南浦”,南岸的水边。“翩翩”遥应“乘兴”,既写舟行的轻快,也是心情轻快的写照。从整个上片来看,柳永当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中片写舟中所见,所有景物都“望中”生发,时间是“过南浦”以后,已届傍晚,地点从溪山深处转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词人乘兴扬帆翩翩而行,饶有兴味地观赏着展现眼前的风光。“望中”三句写岸上,只见高挑的'酒帘风中闪动,烟霭朦胧中隐约可见有一处村落,其间点缀着几排霜树。“残日”句转写江中,渔人用木棒敲击船舷的声音把词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发现残日映照的江面上,渔人“鸣榔归去”。接下来却见,浅水滩头,芰荷零落;临水岸边,杨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透过掩映的柳枝,看得见岸边一小群浣纱归来的女子。“浣纱游女”是词人描写的重点,他工笔细描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神情举止。眼前这三三两两浣纱游女,触动并唤醒了词人沉埋心底的种种思绪,顿生羁旅行役的感慨,真所谓因触目而惊心。整个中片承上启下,与下片存着内的有机联系。

      下片由景入情,写的是去国离乡的感慨,用“到此因念”四个字展开。“此”字直承二叠末的写景,“念”字引出此叠的离愁别恨。“绣阁轻抛”,后悔当初轻率离家:“浪萍难驻”,慨叹此时浪迹他乡。将离家称为“抛”,更“抛”前着一“轻”字,后悔之意溢于言表;自比浮萍,又“萍”前安一“浪”字,对于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不满之情见于字间。最使词人感到凄楚的是后会难期。“叹后约”四句,便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难以与亲人团聚的感慨。

      “叹后约”句遥当年别离时分,妻子殷勤叮咛,约定归期,而此时难以兑现。“惨离怀”二句一叹现时至岁暮,但还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自遗憾;再叹目前自己离妻子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遥远,不易到达,只得“凝泪眼”而长望。结语“断鸿”句,重又由情回到景上,望神京而不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耳中的只有离群的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的氛围,与词人的感情十分合拍。“断鸿”句所写的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现的是寄寓景物中的主观感受。下片把去国离乡的离愁和羁旅行役的苦况写得令人读来心神惨然。

      柳永词善于铺叙,上、中片写景,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由叙述转为描绘。描叙内容也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整体上层次分明,铺排有序。末片抒情,感情汪洋恣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抒写了悔当初、恨现的感情;接着的几句,围绕着“别易会难”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复抒写。音韵上,从“叹后约”句开始,用韵转密,如促节繁弦,正好适应了硬咽语塞、一吐为快的抒情需要。写景,为抒情铺垫;徐缓,为急骤蓄势。通篇转承自然、浑若天成,体现了柳永长调的突出优点。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句子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语录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说说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名言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诗词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祝福

夜半这首古诗的读音 - 心语

推荐词条

形容良将的古诗词 洋烟的关于禁毒的古诗 含有颜的古诗 老公不关心不问孩子的古诗词 小猪罗罗的古诗串联词 关于逃婚的古诗 女人不讲理的古诗 星亦的古诗 求写秋天的古诗 夏的背景古诗 赞美紫檀的古诗诗 关于古诗名篇的征文 有关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古诗 适合莫姓取名字的古诗 有西北两字的古诗 风的古诗李峤的测试题 形容励志的古诗 加倍工作的古诗 描写吹口笛的古诗 描写对质朴本真追求的古诗 蝉这篇古诗的读音 古诗词中的*仄规律 描写儿童的古诗配画 有关春节喜庆的古诗 扇子上的古诗字体 古诗中形容动物的叫声 望天门山的古诗表达的情感 小学生颂春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美食肉 关于守望相助的古诗词 和初冬有关的古诗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