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莲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莲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莲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关于莲曲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采莲曲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解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诗文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采莲曲古诗赏析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原文
白居易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二、【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一、原文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诗句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译文】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三、【赏析】
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
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
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关于雪莲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雪莲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山雪莲》
云岭冰峰素色寒,雪莲典雅峭崖欢。
娉婷仙韵无尘染,蕙质冰肌献玉兰。
《庐山白莲社》
年代: 宋 作者: 释怀悟
才高孰谓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
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
作品注释
①晋室:此指东晋王朝。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为晋,都于洛阳,仅传四帝共五十年,为前赵所灭。晋室南渡,司马睿即位于建康,保有江南之地。传十一帝共一百零四年,复为刘裕所灭。陵迟:衰落。帝纪侵:指皇室的纲纪制度受到侵犯和损害。群英:指庐山白莲社结社诸公,如慧远、慧永、慧持、雷次宗、宗炳、刘遗民等辈。晦迹:隐藏踪迹即隐居。晦之本意为昏暗、暗昧,此处引申为隐藏,藏匿。阴:山之北面。白莲社社址在庐山东林寺内,位于庐山之西北山麓,故称庐山阴。
②楼烦大士:指慧远大师。慧远籍贯为山西楼烦县,即今山西省神池、五寨两县部分地区,此以慧远之籍贯相称。麾:挥动。尘尾:古时以驼鹿之尾为拂尘,因此称拂尘为尘尾,简称尘。十七高贤:指除慧远大师以外的另外十七位高僧和隐士;他们合慧远大师共称白莲社十八高贤,现庐山东林寺内尚有十八高贤堂建筑。扣几:敲击桌几。意谓十七高贤争相响应慧远大师建立白莲社的倡议,激动地敲打桌子。
③孰:谁。文中龙:以龙喻人,意为文坛上最有才华的人。返:同还。伊人:他们,指高贤们。谢公:指谢灵运,当时极负盛名的大诗人。事实上谢灵运并未参加白莲社。传说因其世缘太重,慧远不允其加入。实则白莲社缔结之时,谢灵运尚在年少,还未到过庐山。
④玉池:指东林寺中的白莲池。池上所植之莲开白花,称白莲,慧远诸人结社即以之为名。雪莲:犹言白莲。蘸影:谓白莲摇动时蘸着池水。这里说是白莲的影子蘸水,是形象比喻的说法。摇秋风指在秋风中摇摆。
作品简析
庐山白莲社为一个佛教净土宗社团,是东晋末年庐山东林寺住持高僧慧远大师所倡建。其时集结了隐居在庐山和其周边地区僧俗两界隐士高人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学佛,专修净业。其中以慧远为首十八人,称十八高贤。此为*佛教特别是净土宗的重要事件及佳话美谈,影响极为深远。怀悟去慧远大师七八百年,追忆昔日高贤大德的道德风范,嘉言懿行,遂有无限感慨,作此七言古风,以抒情怀。诗写得气势磅礴,雄健有力。
作者简介
怀悟,字瑞竹,北宋江南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107年前后在世。俗姓崔,御溪人。擅长诗文,诗风清健刚劲,其古风作品为人传诵。作品散见于地方志及其他杂著中,多不传。
【拓展】关于雪莲的散文
当你攀登在皑皑雪山,你的感想如何。扑入你眼帘的,除了白色的山峦还有什么,你抬起头,蓝色的天空也仿佛被铺天盖地的风雪封锁住了,太阳的光芒那样苍白无力。望着这个纯净的天地,也许你的大脑早已一片空白。面对着无边无垠的浩渺,或许你已失去了向上的信心。
然而,刹那间,你猛抬头,看见了,在那冰雪之巅,有一团白色的绵球,与雪山几乎浑然一体。但是,你还是发现它了,那是一朵雪莲。
你的心情又是如何?或许,你仅有一种激动,亦或只是一种莫名的冲动。然而,这瞬间的`冲动会带给你勇气,让你继续攀登。
当你距离那花儿足够*时,你看清了,长圆形的叶片,黑褐色粗粗的根状茎,半球形的花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是雪莲。如果放在一堆蔬菜堆里,你一定分不清楚,哪个是卷心菜,哪个是雪莲。
你对自己说:是的,当然是雪莲,在这冰天雪地里,除了它,还有什么花能站得稳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色彩,它,会使你那即将凝固的血液燃烧。
你,勇敢的攀登者,向新的高峰前进了,回头再看一眼雪莲,啊,这圣洁的花儿,正将无穷的勇气注入你的身体,你的脑子里不再是一片空白。起码,在你的记忆里,有过这样一朵花儿,它,给了你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你暗暗对自己说:以后,当我看见别人正赞颂国色天香的牡丹,香飘十里的桂花时,我会告诉他们,在寸草不生的白色沙漠里,在雪山之巅,有一种花,叫雪莲。别的花儿,会给你美的享受,而雪莲,她给你的却是勇气,力量与自信。
雪莲,她原本就是力量的凝固,勇气的体现,坚强的化身。
秋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译文翻译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
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解释
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打算。
青房:指莲蓬。
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诗文赏析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莲的古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莲的古诗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13、《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愁。
14、《白莲》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15、《莲塘》
宋梅尧臣
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16、《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17、《采莲曲》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精选100句)
莲花,象征着纯洁,不带一丝杂念。心是莲花开,博爱,和谐,淡定、自然,细细琢磨琢磨,你可能会豁然开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莲花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参考。
1、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2、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阳渡》
3、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曲池荷》
4、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秋池一株莲》
5、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莲藕花叶图》
6、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荷花》
7、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莲》
8、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
9、*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莲花》
10、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池莲》
11、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咏莲》
12、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荷花》
13、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14、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荷花》
15、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荷叶》
16、小桥划水剪荷花,*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
17、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荷花》
18、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
19、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北亭》
20、*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新荷》
21、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荷花》
22、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荷花》
23、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采莲曲》
24、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红白莲》
25、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
26、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采莲曲》
27、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
2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
29、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30、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浦口竹枝》
31、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雨中荷花》
32、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秋初夜坐》
33、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月下看白莲》
34、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四望亭观荷花》
35、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
36、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干荷叶》
37、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9、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0、*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新荷》
41、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
4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赠荷花》
43、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
44、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曲》
45、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
46、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诗》
4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
48、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卜算子》
49、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甘草子》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莲的古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莲的古诗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13、《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愁。
14、《白莲》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15、《莲塘》
宋梅尧臣
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16、《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17、《采莲曲》
花莲曲的古诗 釆莲曲的古诗画 关于莲曲的古诗 白莲曲的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画 题目有莲曲的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带 采莲曲的这首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配画 古诗釆莲曲的故事 古诗采莲曲的配画 古诗采莲曲的图片 采莲曲古诗咋写的 采莲曲的古诗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及诗意 才子采莲曲的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动作 朗读采莲曲的古诗 王昌玲的古诗采莲曲 采莲曲古诗的主题 采莲曲古诗的背景 采莲曲的古诗播放 采莲曲的古诗有视频吗 采莲曲的古诗朗读 采莲曲的拓展古诗 简单的采莲曲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视频 采莲曲古诗的拼音 采莲曲的一首古诗 采莲曲的古诗解读
关于莲花的诗句古诗 莲的古诗_莲唯美句子 采莲曲古诗词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描写莲花的古诗 关于雪莲的古诗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关于莲花的古诗大全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采莲曲古诗赏析 莲的古诗_莲唯美句子 采莲曲白居易的诗(采莲曲古诗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翻译及赏析(采莲曲古诗意思翻译) 采莲曲李白翻译赏析(采莲曲古诗意思全解)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有哪些(关于莲花的古诗美句) 古诗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白居易古诗鉴赏) 莲的诗句有哪些(关于莲的古诗大全) 莲的古诗 采莲曲的诗意 《采莲曲》古诗鉴赏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关于莲花的诗句古诗 描写莲花的古诗大全 秋莲古诗词 白莲古诗词 关于莲花的古诗
描写府谷神龙山的古诗 陇西行唐代王维的古诗 被别人孤立的古诗 雨轻轻下的古诗 古诗中带有苏和禾的诗是哪首 九佳的古诗词 不能用逻辑解决的古诗词 单身待娶的古诗 形容用心培育的古诗词 张关于春江花月夜的古诗 形容不爱聊天的古诗 家和兴旺的古诗 秋天的蓝天树的古诗词 古诗悯农的作者和朝代 小学阶段学的古诗方法 摘录思念故乡的古诗 桂花相关的古诗 古诗主题的食物 春天热闹的古诗词 写榛子的古诗 赞美八角梅的古诗 关于伟大胸襟的古诗 看不惯拍马屁的古诗 横排六个字的84字古诗 形容传播的古诗 情未变的古诗 关于赞美橙色月季的古诗词 关于感触良多的古诗 关于心理健康的古诗词和理由 写君子与小人的古诗 对那些美美的古诗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