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关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 《寡头统治铁律》的读书笔记

  • 《寡头统治铁律》的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寡头统治铁律》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寡头统治铁律”是由德裔意大利籍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提出,是政党社会学领域的经典性分析原理,其核心观点就是:“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米歇尔斯结合19世纪末德国社会主义政党发展的实践,认为寡头统治是任何企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一个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产物,我查了一下米歇尔斯的个人经历,其青年时期曾加入过马克思主义组织,同时信奉着工团主义,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亲眼目睹了一个革命型政党如何日趋官僚化和等级化。而经过对其它政党组织的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少数人最终将凌驾于多数人之上,党组织成立时期的目标成为少数人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工具。米歇尔斯特别指出,专业化、保守化和稳定是官僚制度的明显特征。1911年《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在意大利成书,其核心内容后被人们总结为“寡头统治铁律”。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论证寡头产生的必然性。从现实情况和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其论证逻辑是:组织的存在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需要,而组织是产生寡头的温床。

      在第一章第一节有这样一段话:“对于任何阶级来说,一旦当它在社会上公开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并渴望实现与本阶级经济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理想目标,它就需要建立组织。不论这种要求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组织看来是新城集体一致的惟一途径。组织能够使其中的成员的付出最小化,最节省精力,它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武器。”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是个体生存不可缺少的手段,米歇尔斯在论证时强调,组织可以克服由于自身力量分散而被利用这一缺陷,但却也是保守逆流滋生的温床。同时米歇尔用瑞廷豪森的直接民主的制度设计来论证了大众直接民主在机制上和技术上都是不可能的。米歇尔斯认为职业化领袖的出现即意味着民主走向末路的开端,这在我最*看的王绍光的《民主四讲》中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王绍光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所谓“自由民主”和“*民主”,其实是“鸟笼民主”,民主从雅典时代的人民享有统治权和决策权,异化为现在只具有选举权,而在选出代表之后,人民其实并有太多手段制约领袖的行为,民主从本质上是不可被代表的。

      其次,“在任何组织中,无论它是一个政党、公会组织,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协会,其贵族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组织的结构在赋予自身稳定性的同时,却使组织化的大众发生了深刻变化,完全改变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地位。组织使得政党或专业工会分化为少数领导者和占人口大多数的被领导者”。米歇尔斯认为在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它自诩为民主的政党中,最关键的决议无一例外的是出于一小撮人之手,可以说,人们放弃自己的.民*利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愿的。而且大众需要引导,若没有来自外部并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权威的指点,他们便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第三章的内容是权力的行使及其在领袖心理上引起的反应。米歇尔斯认为大众的漠不关心,得过且过助长了政党领袖对权力本能的贪欲,也就是说人性普遍的特质助长了民主式寡头体制的形成。这使我想起了政治心理学上老师所讲的理想的民主型人格,理想的民主型人格和民主体制的特点并不是人人都热衷于政治,而是出于责任的参与,并且一般具有民主人格的人都是不趋向于权力的人。而在威权政体之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参与政治活动,争取权力。

      他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大众领袖,一旦成为领袖获得权力,就不太愿意回到原先那种默默无闻的状态了,权力意识总会使人变得自负,甚至自视甚高。人在成为领袖之后,往往对于以前所从事的专业已经不甚了解,除了政治,他们可能已经无法胜任别的工作,所以仅仅是为了生计他们也会握紧手中的权力,这也是寡头形成的原因之一。

      米歇尔斯不认同“代表型领袖”假定,他认为当原先由选举产生的领袖,随着其社会地位改变,其观念和利益就会与大众相分离,逐渐演变为寡头,所以领袖的决策往往是趋向保守的。如果他们的权威和利益收到来自组织内部的挑战,领袖们就会采取断然措施,甚至不惜以剥夺大众的民*利为代价。

      米歇尔斯在第五章提出了解决寡头统治的一些可能的措施:

      第一,复决投票制度。米歇尔斯举到了瑞士的例子,在瑞士,民众既拥有复决权又拥有创制权,这使得立法活动中的决定性力量从代议机关转到全体公民手中。他认为就内部组织而言,当今的民主政党的民主化程度远不及瑞士的许多州,比如现代政党中的个人动议基本不会得到注意。

      第二,对领袖生活的约束。米歇尔斯认为领袖们意识滑坡的势头即使无法得到完全的遏制,也可以通过智识或纯粹的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使得这种势头有所减缓。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理想仍然可以主宰政党,在一定条件下,领袖们将继续保持他们的民主情感,并将自己视为赋予自己权力的大众的公仆。

      在其后米歇尔斯从正反两面论证了工团主义和*主义在抑制寡头倾向中的作用。比如工团主义虽然有抑制寡头倾向的作用,但是工团主义者竭力将工人阶级政策核心引向的做法,使其堕落为寡头统治的危险就越大。

      引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的一句话:“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存在过,而且永远不会有,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秩序的。”或许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是最好的阐释吧,我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中,所有关于民主制的论述,不论是马克思的,还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大多数思想,都是以代议制为基础,却从来没告诉过我关于现代民主机制真正的运作特点。

[阅读全文]...
  • LOL统治战场怎么玩

  • 游戏
  • LOL统治战场怎么玩

      统治战场据点是一个以水晶之痕为背景的全新游戏模式。这个新模式将以英雄联盟为基础开展据点争夺与防守战斗。游戏的节奏会非常快,大约持续20分钟。据点模式的重点就在于不断的行动,做出反应和不停的战斗。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LOL统治战场怎么玩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详细规则介绍

      1据点

      据点是地图上的一些关键位置。尽量控制更多的据点并且能守住你占领的据点是这个模式的核心战术思想。

      据点模式中,在初始时双方的水晶都是满血。如果一方占有的据点数量大于另一方,则另一方水晶的血量会慢慢降低。血量降低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占有据点数量的差距。如果双方占有的据点数一样,则双方的水晶都不会受到伤害。

      在你走进据点以后,你可以用右键单击据点来占领这个据点。在一段施法时间过后,这个据点就会属于你的队伍。如果敌方要占领你们的据点,他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他首先要把据点变为中立,然后再转为自己的据点。如果在施法占领据点期间你受到伤害或者移动了,占领会被打断,同时你在一小段时间内不得占领据点。被一方占领的据点会自动攻击另一方的英雄,同时向周围的敌方据点派出小兵。

      2动态任务

      据点模式中会出现全新任务模式。根据当前比赛的进行情况,双方会接受到不同的任务。

      这些任务会提供一个新的目标,估计玩家去适应并改变他们的策略。

      完全任务不仅会得到实质奖励,还会对敌方的水晶造成伤害。

      3统计评分

      在据点模式里会有一个全新的方式来评价一个玩家的表现。

      每一个玩家的分数都会根据他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玩家成功的抵挡了敌方对据点的进攻,他的分数就会增加。

      在游戏结束后,每个玩家的分数和其他信息都会显示在最后的.计分板上。

      统治战场的注意要点

      1游戏起始

      水晶裂痕起始金钱,1375;起始等级,3级。初期的战斗很重要,避免选择大后期英雄。

      胜利模式

      双方各有500资源点,占领据点可以消耗对方资源,先到0者为败,这就是统治战场模式的由来。

      据点

      尽可能多地占领据点,以此来更快速地获得胜利,据点占领方法:当玩家操控的英雄来到据点所属的防御塔附*后,右击防御塔即可开始引导占领过程,在此期间对方的防御塔会停止攻击,在此过程中受到对方英雄攻击会被打断。

      战场

      新地图水晶裂痕更小,整体为环状;五个据点呈五角星分布。地图中心区域,与环状兵线区域的视野为一直可见。

      小兵和野怪

      无野怪,小兵金钱更高,数量更少。小兵也能攻击对方据点,并且有能力把对方据点打成中立状态。

      游戏节奏

      更短的死亡时间,更频繁的击杀,游戏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完全统治战场的话,可以在10分钟左右结束战斗。

      自带buff

      新地图上全员自带buff:15%物理穿透,5%魔法穿透,法力回复加强,自动获取经验,治疗效果减20%。自动获取金钱速度远远快过其他地图。

      野怪buff

      三种:风息神迹提供的自我加速buff,地图中心提供的强大buff,治疗神符提供的恢复buff。

      召唤师技能和天赋

      去除了塔防与传送,取而代之的为“要塞”和“晋升”,对应的天赋也作出了相应调整。

      英雄选择

      内瑟斯与维嘉应该是避免要选择的英雄,因为小兵少,他们没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有1375的起始金钱,很多因此可以先发核心装备的角色会比较强大,比如先出饭盒的炼金术士;这个地图上无蓝英雄也会受到一定的重视,此外单挑能力强与机动性高的角色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如:武器大师、阿卡丽、易大师。3级时的战斗能力也会很关键。

      游戏奖励

      同样有经验与金币的奖励,每场比赛都会有战功记录,战功越高的玩家奖励越高,对据点的攻防可以获得最高的战功。

[阅读全文]...
  • 抖音的个性霸气签名2019最火 想统治你的世界统治你的心

  • 个性,霸气,抖音
  •   1、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忘一个。

      2、想统治你的世界,统治你的心。

      3、这哪是丧,分明是来自地狱的极乐。

      4、谦让如果不爽,就不要装大方。

      5、我非善类,而你纯垃圾。

      6、我不是善类, 可你的确很垃圾啊。

      7、你很好,但我没兴趣认识你。

      8、就是很丧,你能拿我怎样。

      9、别打听我,过得比你好,玩的比你稳。

      10、就算很糟糕这是我的生活关你屁事。

      11、我会隔岸观火,亲眼看着你死。

      12、不乖,不听劝,不知好歹。

      13、认识的人多了,我就越喜欢狗。

      14、从此浪荡,没人在心上。

      15、生来为享受,半点不将就。

      16、好好爱我,胜造七级浮屠。

      17、你有你的套路,我有我的自救。

      18、活的自私一点,大度留给圣母。

      19、嚣张跋扈惯了,学不会低头。

      20、也许你真的很有实力,但我未必瞧得上你。

      21、任何殺不死我的只會令我更強大。

      22、愿你此生明朗,赤诚善良。

      23、喜欢交朋友,但不喜欢供祖宗。

      24、想死又不敢死那就别丧。

      25、人生里只有赢和踩着你。

      26、钟情一生不如浪荡一人。

      27、不顺我意我还惯着你做什么。

      28、若有一天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29、就算糟糕,这就是我的生活,关你屁事。

      30、在没死之前,哪条路都是生路。

      31、为什么不理你,还不是因为没兴趣。

      32、摸不清我的脾气就别接我的话茬。

      33、护长护短护一切我所喜爱的。

      34、我可以好脾气,但我凭什么要惯着你。

      35、不想你过得好,只想你下地狱。

      36、懒得解释,你所见即我。

      37、美梦醒了,一起堕落吧。

      38、可去一身皮囊,不卸铮铮傲骨。

[阅读全文]...
  • 最早的楚辞名句

  • 楚辞
  • 最早的楚辞名句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又名称:“楚词”。其文学样式极具特色。而主要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更堪称是诗经后,*诗歌史上的第二个春天。如此绝句文学,千古名句……怎能不赏析一番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楚辞名句大全、楚辞中的名句吧!

      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对楚王问》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1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1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16、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17、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1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20、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2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2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23、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司命》

      24、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2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魂兮归来赋》

      26、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2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2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九章·涉江》

      30、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31、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33、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3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35、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36、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九章·涉江》

      3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辞·卜居》

      3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

      39、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4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41、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4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4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4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4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47、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4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49、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

[阅读全文]...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诗歌,文学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早晨问候语微信句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

      《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都有谁?

      *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都有:杜甫,王昌龄,柳宗元,元稹,陆游

      一、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忠君爱民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二、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三、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四、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五、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

  • 诗歌,文学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的作者来源

      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诗作来源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其中,尹吉甫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出生于江阳(现泸州市),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县古称),死后葬于今湖北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今出土清代纪念《诗经·烝民》作者尹吉甫石碑。《诗经》中《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皆为尹吉甫所作。

      诗经四大家是哪四家?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即:

      鲁人申培,取其国名,称为鲁家诗。

      齐人辕固,取其国名,称为齐家诗。

      燕人韩婴,取其姓氏,称为韩家诗。

      赵人毛苌,取其姓氏,称为毛家诗。

      因此,鲁诗的创始人是鲁国人;齐诗的创始人是齐国人;韩诗的创始人是燕国人;毛诗的创始人是赵国人

[阅读全文]...
  • *传统节日的古诗大全

  • 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的古诗大全

      导读:头等舱可以优先登机,银行VIP可以不用排队,演唱会最贵的门票位置是最好的,这世界从不*等,你有多努力,才有多特殊。下面是好句摘抄小编为你精选的*传统节日的古诗。

      1.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2.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柳恽《七夕穿针》

      3.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4.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5.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6.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7.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8. 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9.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10.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1.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12. 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3.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4.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15.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16.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7.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8.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9.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0. 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21.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22. 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3.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4.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5.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6.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7.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8.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29.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0.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31.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2.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33.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34.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35.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6.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37.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38.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39.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40.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1.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42.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43.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44.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45.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6.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47.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48.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9.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阅读全文]...
  • 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哪个

  • 历史,教育
  • 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哪个

      夏朝(*史*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最早的朝代是哪个,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最早的朝代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的代名词。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夏族起源

      据史*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

      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鲧禹治水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

      鲧,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之后禹继承了鲧,为“崇伯禹”。这表明夏族早期活动于崇山附*。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治水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不善于团结族人及其他部落。《尚书·尧典》记载,尧最初认为鲧方命圮族、毁败善类而反对鲧领导治水,说明鲧在领导治水时,有不少部落对他不满。《尚书·洪范》与《国语·鲁语》中又提到“鲧障洪水”,说明鲧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许这亦是鲧治水九年失败的原因之一。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

      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封建世袭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后世传颂,治水过程也促进了各部落族人的团结。

      因此,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三皇五帝时代泛滥的黄河,由于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大禹动员华夏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阅读全文]...
  • 太师椅最早的朝代

  • 太师椅最早的朝代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那么它最早用于什么朝代呢?下面就随*人才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一番吧。

      太师椅最早的朝代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

      太师椅,是古代家具收藏热点之一,太师椅也是古代家具中很起眼的一种。据小编了解太师椅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才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这就是太师椅最早使用于的朝代。

      关于太师椅发展史的由来,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太师椅的命名与宋朝奸相秦桧相联系。古代这种椅子专供官居相位即太师的坐用,故名太师椅。还有一种太师椅发展史的说法是由“文太史椅”演化而来的太师椅。“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征明,“文太史椅”是他日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后此椅归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末曾入内阁为相,系崇祯朝的太师。因“太史”与“太师”偕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师,所以就把这种椅子叫作“太师椅”了。

      简介:

      由于太师椅,并不是按照外形特征或功能特征来命名的家具,于是它的椅形的发展变化更多的受到当时社会礼制、*俗文化的影响。“太师”是官名,是尊贵、高雅的象征,在同时代的椅类家具中,能被尊称为“太师椅”的,一定是椅类家具中的翘楚。也象征着坐在太师椅的人的地位尊贵、受人敬仰,这是*古代文人和老百姓,共同的美好愿望。

      太师椅的'椅形所指,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崇高,当大官,坐太师椅,这会是在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景象,但这太师椅的椅形,或是交椅,或是圈椅,或是清式扶手椅,那可就不一定了。

      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广东家具生产蓬勃发展,原为官家之椅的太师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椅背与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异常,成为一种充满富贵之气的精美坐椅,风靡一时,后来又发展到用榉木等木材制造,成为一种家常坐具。在处于重要位置的客厅里,一对太师椅或与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足可以说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清代,太师椅的造型与宋史所载相差甚远,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以乾隆时期的作品为最精,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他们共同点在于椅背基本上是屏风式,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阅读全文]...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
  • 古人作诗通常都是寓情于景,因此,他们在特殊的传统节日的氛围中,更是“诗性大发”,写出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欢迎阅读!

    1、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6、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8、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9、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0、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1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2、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4、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5、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19、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2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2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24、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27、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1、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3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33、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34、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5、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37、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38、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9、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句子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语录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说说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名言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诗词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祝福

古诗19首最早是谁统治的 - 心语

推荐词条

白居易的长相思的诗句 形容女人多情的诗句 努力回报的诗句 古人讽刺人的诗句 表达感情无奈的诗句 赞美天安的诗句 心里复杂的诗句 赞美竹子的诗句大全 感恩母亲的诗句短一点 满天星花的古诗句 含乐的诗句 形容女人伟大的诗句 赞美老师的诗句英文 杜甫吟咏韭菜的诗句 恒字最好的诗句 初冬暖阳的诗句 潇字开头的诗句 美女泡温泉的诗句 形容花怒放的诗句 认定一个人的诗句 纪念去世父亲的诗句 练字静心的诗句 有涵的诗句 有动物名字的诗句 赞美交警的诗句 有关于长征的诗句 形容内心纯净的诗句 关于饿的诗句 形容心情惆怅的诗句 赞扬妈妈的诗句 关于鬼怪的诗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