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关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万里犹比邻的古诗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句子:即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
语录:即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名人语录
说说:即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qq说说、微信朋友圈说说。
名言:即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名人名言、书籍名言。
诗词:即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古诗词、现代诗词、千古名句。
祝福语:即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祝福祝贺词。
心语:即与万里犹比邻的古诗相关的早安、晚安朋友圈心语。

[阅读全文]...
  • 王勃诗句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

  • 知识,学*,文学
  • 王勃诗句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勃诗句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欢迎大家分享。

      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是:

      海内存知己。

      原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

      这句话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古诗注释】

      1)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2)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3)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5)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邻。

      (8)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9)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古诗诗意】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古诗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阅读全文]...
  • 关于比邻的诗句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门插艾枝成故事,粽包菰叶送比邻。——凌云翰《己未端四复初以村居述怀及午日书事见示因次其韵·其二》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陶渊明《杂诗》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

    小堂不闭野云封,隔水时间涧大舂、比邻分得山田种。——任昱《水仙子·幽居》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唐寅《贫士吟》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提握每终日,相思犹比邻。——高适《答侯少府》

    莫上冈头苦相望,吾方祭灶请比邻。——苏轼《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亦莫作怪事,祭灶通比邻。——敖陶孙《送袁度这挈家之任》

    社日中秋并一晨,小陈蔬果会比邻。——文昭《八月十五日田间请客》

    幽居寻未得,下马揖比邻。——方回《夜饮唐子云宅别后简师善》

    草草真成一段奇,比邻非不借余辉。——楼钥《八月十四日携家泛月次韵·草草真成一段奇》

    山林於我郤有因,愿言筑室为比邻。——陈师道《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

    三尺焦桐胜面友,数家老叟是比邻。——魏野《和酬张井见赠》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风月即侪侣,诗书乃比邻。——郭印《次杨拱辰韵兼简冯当可刘韶美》

    嫁娶比邻*,门庭古要幽。——林亦之《丹井陈子白母挽词二首·嫁娶比邻*》

    耕樵无远地,嫁娶止比邻。——周是修《田家杂兴五首·其四》

    床头白酒夜来熟,杀鸡煮鸭邀比邻。——杨基《苎隐为句曲山人翟好问作》

    尔汝孔融多绿酒,比邻谢朓有青山。——张元凯《赠建*潘子会》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钱谦益《丁卯元日》

    起家昔住荆溪滨,曾同周处为比邻。——王绂《题师将军寿椿堂》

    僮奴抱瓮扣比邻,水不得清仅无滓。——楼钥《旱久无水王伯容分惠桃源大谿泉将以长篇水至》

    瑞玉旅庭,爰讲比邻之好;虎臣在泮,复通西域之琛。——苏轼《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非我不与相比邻,渠自胸次不我亲。——方岳《又和诸公作雪月歌》

    寄食*准官,植竹当比邻。——秦观《次韵曾存之啸竹轩》

    台笠家家饷,比邻处处烟。——郑珍《閒眺》

    卜居乃此地,共井为比邻。——李白《陈情赠友人》

    昔是新相知,今为旧比邻。——汤显祖《赴帅生梦作》

    比邻简介

    比邻,汉语词汇,拼音是bǐ lín,释义为乡邻,邻居。相邻而居。亦作“ 比隣 ”。北齐时户籍编制的基层组织。

    在中国汉字中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如王勃的诗《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句子,如《核舟记》中有“其两膝相比者”句,比邻都有不同的解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比邻呢?应根据用法不同应查看相关资料,根据史书上记载,再作出科学而全面的判断。

[阅读全文]...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及解释?

  • 解释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在眼前。出自《王子安集》,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话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词语注释

      ⑴少府:官名。

      ⑵之:到、往。

      ⑶蜀州:今四川崇州。

      ⑷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现代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⑸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⑹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⑺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⑼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⑽比邻:并邻,*邻。

      ⑾无为:无须、不必。

      ⑿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⒀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作品鉴赏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第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关中一带地方。[1]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该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白话译文

      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

      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王勃送别朋友时写的诗句。

      王勃确实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说出这么“酷”的道别语言———那可是一个一分手就几乎等于死别的时代。那时候,人们能用什么联系?好的不过是“家书抵万金”;差一点的碰上“马上相逢无纸笔”,就只好“凭君传语报*安”了;“一骑红尘”之类的“特快专递”是皇家的特权———在这种环境下,王勃对于大多数人要“儿女共沾巾”的事,居然如此想得开,他的胸襟简直比“海内”“天涯”还要大。所以说,王勃很“酷”。这也难怪老天爷要让他早死了。

      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的远*直接决定了人们相遇的'概率,而这种偶然的相遇甚至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命运———多少个萍水相逢,一见钟情,或是擦肩而过的悲欢故事其实就是这种“地理空间决定论”的案例。因此,人们在分别时伤心落泪,这不仅是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更是对再次相遇概率*于零的绝望预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诗人的豪情才显得惊天动地。

      另一看法:唐朝时,用于书写的纸已相当普及,朋友间的联系也因此可以变得频繁。试想,若想知道朋友当地的消息,还有比朋友的书信更确切的方法吗?所以,因为有了远方朋友的存在,朋友那边发生的事情就像身边的事情那样了如指掌了。

      有时候人们常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与他对比。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人,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的是,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王勃在历史上写过许多有名的诗词,一直流传至今,可惜,英年早逝,满腹的豪情没能抒发出来,王勃在14岁时就已经有杰出的风采,有极高的天赋,加之其刻苦努力,其文采更为了得,可能正是因为,老天嫉妒有才能的人故而,其英年早逝。

[阅读全文]...
  • 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

  • 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阅读全文]...
  • 听邻家吹笙古诗赏析 听邻家吹笙古诗翻译

  • 花径不曾缘客扫

    闲花落地听无声

    夜合花开香满庭

    白发悲花落

    芳树无人花自落

    辛夷花尽杏花飞

    疑有碧桃千树花

    唐·郎士元

    凤吹声⑵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⑶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⑴笙: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⑵凤吹声:吹笙的声音。

    ⑶重门:重重的大门。

    郎士元留下的作品不多,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诗题可知音乐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古人在描写音乐时,有的把无形的声音比拟为有形的事物,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来描写箜篌之声,还有的则是以声喻声,用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比喻鲜闻的音乐,使读者能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郎士元如何描绘听到的笙曲呢?

    “凤吹声如隔彩霞”,首句起笔就紧扣题目中的“听”字,把突然传入耳中的笙曲比作从天而降的凤凰的鸣叫声,极言其超凡绝俗。诗人不是从听觉角度展开描写的,而是引导读者展开想象,不仅以凤鸣声为喻,而且这只凤凰还来自天边绚烂多变的云霞之上,营造出一种美不胜收的奇幻之感。

    “不知墙外是谁家”,第二句紧承上句,既然乐曲如此美妙,诗人忍不住对它的实际来处心生好奇。诗人忽闻那超凡绝俗、宛如凤鸣的旋律,情不自禁地问道:这美妙的音乐到底是从哪里传来的?是墙外邻家,还是天外仙人?诗人寻声暗问,不仅点题,也从侧面表现出笙乐的吸引力。

    “重门深锁无寻处”,第三句又承第二句而来,写出了诗人情绪的跌宕。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诗人急欲探究真相,但邻家庭院紧锁,这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这种咫尺天涯之感使诗人心中不免起了惆怅,但越是见不到,他对重门之内就更加憧憬,从而激发出更为奇妙的幻想。“重”、“深”、“锁”三字,极力渲染出了吹笙者的神秘和笙乐的奇美。

    “疑有碧桃千树花”,在诗人想象出来的图画中,吹笙者大概身处千树万树的碧桃红花中,这让人联想到了西天王母的蟠桃园,灼灼的桃花与缤纷的云霞相互交织,吹笙者宛若衣袂飘飘的仙人,他所吹出的笙曲就像仙乐一样令人神往。一个“疑”字,把诗人的心声所闻的乐声巧妙结合,如真似幻,表达出了诗人对“邻家”笙乐的极度喜爱。

    本诗二句紧承首句,三句紧承二句,四句又紧承三句,环环相扣,结构上依次递进而不断宕开。诗人一步步把读者带入瑰丽的想象,虽句句在写笙乐,但这乐声却好像不是诗人通过听觉感知到的,而是看到的、想到的、触摸到的,这是典型的通感手法。诗人以一个“听”字统摄全篇,虽没有直接写“听”,却字字句句都写听到的内容,可谓构思奇特,别具一格。

[阅读全文]...
  • 西湖荷花的诗句古诗杨万里

  • 西湖,荷花
  • 小池荷叶雨声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游西湖 年代:【明】 作者:【张复亨】 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采桑子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荷花有感 年代:【宋】 作者:【于石】 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无数。

    谁家画舫倚红妆,笑声逈入花深处。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

    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

    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

    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

    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回首落日低黄尘,十年不到湖山路。

    花开花落几秋风,湖上青山自如故。西湖四景 年代:【宋】 作者:【程安仁】 阳春三月天气新,湖中丽人花照春。

    满船罗绮载花酒,燕歌赵舞留行云。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芙蓉秋晓传清香,西施初洗匀新妆。

    中秋月魄两相照,玉壶皎洁无纤芒。严冬凛凛霜雪天,银山玉树相钩连。

    薄雪远草相掩映,似无似有虚无间。百年人事有尽处,四时景物无穷年。

    忆与唐公游西湖 年代:【宋】 作者:【宋祁】 荷花深处放舟行,棹触荷珠碎又成。莫道使君迷醉曲,分明认得采莲声。

    写林和靖梅花诗后 年代:【宋】 作者:【萧澥】 西湖幽处卧烟霞,湖里荷花匝四涯。何事先生得佳句,荷花却不似梅花。

    西湖旧梦 年代:【宋】 作者:【汪元量】 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

    泖滨见荷花(二首) 年代:【元】 作者:【邵亨贞】 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

    月殿承恩沾沆瀣,星槎流影下陂塘。江南秋冷红衣落,离立西风旧恨长。

    夜泛西湖五绝 年代:【宋】 作者:【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西湖二首 年代:【宋】 作者:【曾巩】 湖面*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白莲池 年代:【宋】 作者:【王炎】 处士幽居安在,荷花十里西湖。无谓一池褊小,以人为重何殊。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遇周畏知司直,和五年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分袂悠悠尔许年,莫嗔蓬鬓两萧然。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暗绿千章新活计,软红三尺旧尘缘。相逢且作西湖客,山绕荷花舣画船。

    至杭都洲湖上 年代:【宋】 作者:【方恬】 春闱试罢且徘徊,十里荷花浑未开。笑指西湖且归去,闲时应待我重来。

    登吴王郊台作 年代:【明】 作者:【唐寅】 昔人筑此不论程,今日牛羊向上行。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南山含雨眉俱润,西湖映日掌同*。本由万感销非易,讵言哀乐过群情。

    西湖 年代:【宋】 作者:【林洪】 烟生杨柳一痕月,雨弄荷花数点秋。此景此时摹不尽,画船归去有渔舟。

    荷花 年代:【宋】 作者:【吴龙翰】 花列千行彩袖,叶收万斛明珠。可惜坡仙不在,风情绝胜西湖。

    采莲曲 年代:【宋】 作者:【俞桂】 西湖西畔荷花多,扣舷女儿娇歌。道旁骏马金叵罗,欲住不住横秋。

    放船却入花深处,临流照妆噤不语。南山起云山山雨,折得荷花不归去。

    弄波惊起鸳鸯双,水珠溅湿芙蓉裳。恨无飞羽致汝旁,朔洄从之云路长。

    东坡守杭 年代:【宋】 作者:【秦观】 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阅读全文]...
  •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 诗人
  • 麦田古诗宋杨万里

      《麦田》是著名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其中又有怎样的意境呢?下面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麦田古诗宋杨万里相关内容吧!

      《麦田》原文

      作者:杨万里

      无边绿锦织云机,

      全幅青罗作地衣。

      个是农家真富贵,

      雪花销尽麦苗肥。

      麦田杨万里注音:

      wú biān lǜ jǐn zhī yún jī ,

      quán fú qīng luó zuò dì yī 。

      gè shì nóng jiā zhēn fù guì ,

      xuě huā xiāo jìn mài miáo féi 。

      麦田译文:

      只有织云彩的织机才能织出这无边的绿色锦缎,大地就像披上了一件用整幅的青罗做成的衣服。这才是农家真正的财富,残雪已经消尽,绿油油的麦苗在茁壮成长。

      麦田注释:

      锦:绸缎。

      织云机:比喻麦田如锦绣,由天上织机织成。

      销:消、融。

      麦田杨万里赏析:

      全诗描绘了早春雪融,麦苗返青的美景,赞美农民的辛勤劳动,表现作者与农家共欢乐的真挚感情。

      作者个人资料: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扩展阅读:杨万里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5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职广东,发现惠、潮等州外皆无军营,将士皆居城中,遂奏请同意,在所有诸路乡间外砦盖造廨舍营房,不准士兵迁驻城内。在惠州先后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如《白鹤峰》《游东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桥》《游丰湖》等,其中《游丰湖》是惠州西湖历代名诗之一:“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其人其诗在惠州影响很大,被祀于西湖畔的景贤祠。

      中兴四大家

      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 杨万里古诗小池

  • 诗人
  • 杨万里古诗小池

      导语:杨万里的古诗《小池》家喻户晓,描写的是美丽的荷花景象,表达诗人杨万里对于荷花的喜爱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杨万里的古诗《小池》,欢迎阅读!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白话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诗词简介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作品赏析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下面是杨万里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物生*

      广师博学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千虑策论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逊位于太子赵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后,锐意恢复,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

      隆兴元年(1163年)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服丧。

      乾道三年(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谒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密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

      《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被召为国子博士,自此开始在京任职。

      历职内外

      乾道七年(1171年),张栻之前因反对宠臣**执掌要职而得罪虞允文,于此年被挤,出知袁州。杨万里抗章力争张拭不当去位,又致书虞允文,以正理相规劝,公而忘私,深为世人称道。七月,转太常博士。

      乾道八年(1172年),升太常兼权任吏部右侍郎。

      乾道九年(1173年)四月,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漳州知州。临行时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

      淳熙四年(1177年)春,出常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杨万里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一年。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离吉水赴任广东。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同年冬,闽“盗”沈师进入梅州,他率兵*定,被孝宗称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

      淳熙九年(1182年)七月,继母去世,离任服丧。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宰相王淮问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务”,杨万里以“人才最急先务”为答,并条上《荐士录》(《淳熙荐士录》),举荐朱熹等六十人。孝宗亲自将其升为东宫(太子)侍读,太子赵惇亲题“诚斋”二字赠给杨万里。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转任枢密院检详,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秘书少监。

      个人作品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阅读全文]...

相关词条

相关文章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句子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语录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说说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名言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诗词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祝福

万里犹比邻的古诗 - 心语

推荐词条

不炫耀的句子 谢谢关照的句子 阅读唯美句子 描写秋天的词语和句子和段落 用有时候写句子 感动的流泪的句子 跟对领导很重要的句子 比喻桃花美的句子 关于太阳的好句子 形容女人经济独立的句子 学生正能量的句子 爱莫能助的句子 摄影技术好的句子 形容抑郁的句子 形容彼岸花的句子 骂男人花言巧语的句子 用遥远写句子 谢谢帮助我的人句子 听心的说说句子 形容好玩的句子 形容三峡大坝的句子 形容一个人心死的句子 人生老病死的句子 疼心的句子 描述西红柿的句子 生活的不易的句子 说人笨的经典句子 赞美老人幸福的句子 推荐商品的句子 兄妹亲情的句子 看景的心情句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