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东坡苏轼的全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东坡苏轼的全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东坡苏轼的全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古诗东坡苏轼的全诗意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刚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被下放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是个虚职;“本州安置”——等于软禁。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诗案,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可是他的好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把它称作“东坡”。苏轼开始在“东坡”种田、写诗、作文。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坛争这些“得失”,为什么不过自己豁达从容的生活?于是苏轼始号为“东坡居士”。
“居士”不只是佛教对在家修行的弟子的称呼,而且还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步东坡》一诗:“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白居易少年成名,中年遭贬,白、苏遭遇大致相同。苏轼用他的诗句作自己的别号,是希望自己能如“诗句乐天真”的白居易一样豁达从容。其实得失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人莫不“得则欢喜,失则悲伤”。而豁达一点的人,则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来面对得失。不管消极悲观或积极乐观地看待得失,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公*的。有时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因小失大,乐极生悲”,所以得失并非绝对的。于是苏东坡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过的这一生,心很宁静,得失也就无所谓了。看待得失,苏轼开始豁达了。
当苏轼变成了苏东坡,这时候他写出了最好的诗。他跟他妻子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中国古代有许多诗人都好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曹操,“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自称醉翁的东坡的老师欧阳修等等。有一天晚上,和友人“夜饮东坡醒复醉”,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似醉似醒地“归来仿佛三更”,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还打呼噜。“敲门都不应”,苏东坡敲门没人应。我们读他之前的诗,敲门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苏轼变得宽容了,而东坡的生命则在宽容中延伸:“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我要“醉驾”着小船驶向江海的远处,自由自在地度过余生。苏东坡又写道:“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芲颜一笑温”,心宽容了,就会发现朴素的白酒和乡野的友人一样可亲。而淡酒可以醉人,在一个中秋之夜,他喝醉了,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千古绝句。
当苏轼变成了苏东坡,这时候写出了他最好的词。著名的《念奴娇》词就作于此。大江,大浪,千仞壁立,千古英雄……正是这首词,定格了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苏东坡用诗的语言阐述成与败的哲理。不管成败,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成有成的原因,败有败的理由,成败都是一时的。所以,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也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志得意满,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志。有成有败的人生才是合理的。
当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并不是在年轻时得意忘形的岁月,而是在这么卑屈、很多朋友都不敢见他的时候写下了最好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可是从他的《前赤壁赋》中我们可以读到,因为他不得意,才感觉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个时候他开始尝到了生命的淡味,知道人生在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才知道淡的精彩,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杯白开水好像没有味道,却是生命中也是佛教中最深的禅味。只要放得下宠辱,无意去留,那便是安详自在。
当苏轼变成了苏东坡,这时候他觉得丑也可能是美。他开始欣赏多元的人事。一次,他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壮汉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他的好友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蜕变:他过去为什么容易得意忘形,因为他是才子,皇上皇太后宠幸他,天下人都知道他。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一种包容,有一种度量。东坡自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东坡以乐观旷达之心处世待人,因而使他不仅文才绝代,而又温馨可*。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他写下了最好的字。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工整、华丽,但上乘之作甚少。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看似这么笨拙,歪歪斜斜的,却是中国书法的极品。真是人生无常呵!
苏轼讲东坡赤壁的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叶嘉莹说:
“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不管年龄如何变化,遭遇怎样复杂,我们的心境总能用一首诗词来表达。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
诗词的伟大,不只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更在于其中蕴藏的人生境界。
下面的这三首词,便揭示了我们一生中追寻的三种人生境界:青年洒脱,中年通透,老年超然。
青年洒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国*曾说:
“傻瓜从不自嘲;聪明人嘲笑自己的失误;天才不仅嘲笑自己的失误,而且嘲笑自己的成功。”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元丰五年,被贬黄州的苏轼来到城外的赤壁矶。
看到壮丽的风景时,他感慨万千:想当年,三国的周瑜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而如今的自己却被贬江湖,早生华发。
正当世人以为苏轼接下来会黯然神伤时,他却笔锋一转,写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神来之笔。
和永恒的江水、江月相比,短暂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善于自嘲的人最为洒脱,他们往往有着强大的自信与宽广的胸怀,也总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笑而过的态度应对苦难,最终将困窘的生活过成了诗。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孔子带着子贡、子路等弟子周游到郑国,由于一些突*况,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
弟子们十分着急,分头寻找孔子。
后来,有位行人告诉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一个人,脑型有点像尧,眼睛有点像舜,嘴有点像皋陶,但从远处望去,却更像一条丧家之犬,这个人是不是你要找的老师呀?”
子贡来到东门外,果然找到了孔子,并把那人的描述告诉了他。
孔子听后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着说:“他的形容很贴切,我确实像一条丧家之犬。”
林语堂说: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生活不易,何必纠结,那些以洒脱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因为他们在认*相后,依然选择热爱。
倘若年少的你能够学会洒脱,你便能接受自己的缺陷,包容外界的刁难,为原本苦闷的生活,增添几分喜剧色彩。
中年通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梁实秋在《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中写道: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中年之际,得失与悲喜已不再是那么重要,保持一颗通透的心,去回味自我才可以活得通透。
写下这首词的苏轼,已经在黄州度过了三个春秋。
虽然苏轼被贬黄州的日子不好过,但他却主动脱去文人的长袍方巾,穿上农人的芒鞋短褂,建鱼塘,开东坡,寻美食,迎新生。
这天天气不错,苏轼和友人出游沙湖道,突遇春日急雨。拿着雨具的奴仆们先行回去了,一起游玩的朋友避雨不及、狼狈不堪。
唯有苏轼缓步自若,怡然自得。风停雨歇,苏轼蓦然回首,悠然感怀,任你风雨交加,我自岿然不动。
罗曼·罗兰说: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人生如行舟,历经风雨依然从容的心境,便是人在中年时最好的压舱石。
柳宗元21岁便进士及第,一路升到监察御史里行,可谓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革新的核心人物“二王八司马”统统被贬,柳宗元作为其中骨干也被贬永州。
虽说还有司马职位,但柳宗元在永州连个住处都没有,他只得借住在寺庙之中。
出身名门望族的他何曾这么狼狈过?
但他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身患重疾,几*丧命,母亲病故,儿子夭折,妻子早逝,一连串的打击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命运的多舛。
就连后来的欧阳修也同情道:“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柳宗元的前半生虽满是风雨,可这无情风雨依旧不能让他望而却步,所以,他选择用山水装点自己的余生。
与其在苦难中自怨自艾,不如在失意中寻找一份淡定从容,在迷茫中保持一份通透。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鉴赏及译文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鉴赏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韵格。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生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本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与,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苏轼政治上受大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带有深沉的感情,一任情性,发自衷心,因而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以议论为词,化用哲学语言入词,冲破了传统词的清规戒律,扩大了词的表现力。这种语言上的特色正表现出词人的独特个性。正如前人所说。东坡“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东坡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也是却好指出了这首《临江仙》词的最成功之处。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作者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作为宋代大文豪,苏轼现存诗约两千三百余首,存词三百四十余首。但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诗词只有二三十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些苏轼的名句,许多人倒背如流,其实,苏轼还有很多优美的诗词,我们却不知道。诗词君分享给大家苏轼一些鲜为人知的一些好诗词,来看看,你读过几句。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五》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海棠》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怿》
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渔家傲·七夕》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顷在黄州》
雨过潮*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望海楼晚景五首·其二》
分无纤手裁春胜,况有新诗点蜀酥。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花影》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沙*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长淮忽迷天远*,青山久与船低昂。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游金山寺》
树暗草深人静处,卷帘欹枕卧看山。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新城道中二首》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四川眉山是个倚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城镇。在眉山城的西边,有个寿昌院。北宋庆历年间,寿昌院是一所著名的乡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
有一天,乡校的老师刘微之拿出自己创作的一首《鹭鸶诗》,先高声吟诵了两遍,然后让学生们品评。不少学生啧啧赞美,苏东坡却坐在那儿紧锁眉头,一言不发。晚上回家,他翻来覆去推敲老师的诗句,总觉得有不妥之处。
第二天早上,他鼓足勇气找到老师,轻轻地说:“老师,‘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这两句诗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鹭鸶身上落下的羽毛?”
“嗯,没错。”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过,鹭鸶起飞的时候,掉落的羽毛是不会随风斜斜地飘舞的。”苏东坡稍微提高了一下嗓门。
“这……你怎么知道?”老师面露诧异之色。
苏东坡满有把握地回答:“我和哥哥常到河边看鹭鸶玩呢!”
“唔,唔,”老师沉思片刻,忽然亲切地反问一句:“那么,你看这诗句应当如何改呢?”
“以学生愚见,是否可把‘雪片逐风斜’稍动几字,改为‘雪片落蒹葭(芦苇)’?”苏东坡胸有成竹,脱口而出。
“雪片落蒹葭?”老师顿觉眼前出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好!一个‘落’字,可与雪片呼应,见出纷纷扬扬之状;而将‘风斜’换作‘蒹葭’,那江畔茂密的芦苇,也就鲜明地呈现在诗中了。”说到这里,他兴奋地拿出纸笔,把《鹭鸶诗》重新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上课后,他又当着全体学生,夸奖了苏东坡一番。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苏轼 东风破》,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东风破》
作者:苏轼
原文:
一盏离愁,孤单窗前白鬓头,
赏析:
《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交替,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罕用的中国调式,la si la 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还有一堆类似竖琴之类的柔和乐器翩翩作态。
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当代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延伸阅读
《春宵》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注释:
1、春宵:春夜。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翻译: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永遇乐》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注释:
1、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古诗东坡苏轼的全诗意 苏轼的东坡肉古诗 东坡苏轼的古诗朗读 苏东坡红梅的古诗意思 苏东坡的松(其一)古诗意思 关于苏东坡的古诗大全 苏东坡的诗词全集 苏东坡说的古诗 古诗苏东坡的竹 苏东坡东坡肉的诗句 苏东坡的诗词 苏东坡诗句 古诗苏东坡写的诗 苏东坡带惊的古诗 苏东坡写秋的古诗 苏东坡写山的古诗 苏东坡的诗句 提到苏东坡的古诗 苏东坡咏月的古诗 苏东坡的七古诗 苏东坡写茶的古诗 苏东坡的20首古诗 苏东坡写竹的古诗 苏州苏东坡写的古诗 在苏东坡传中的古诗 苏东坡古诗的特征 苏东坡雨夜的古诗 苏东坡的诗句古诗 苏东坡名句 苏东坡芍药的古诗
苏轼 东风破_古诗苏轼西湖 苏东坡诗词 水调歌头苏轼的全诗意思 苏轼古诗全集 苏轼的古诗大全 苏轼古诗大全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鉴赏及译文 苏轼的名句有哪些(苏东坡传名言名句) 苏轼诗词最佳十首(苏东坡最美的十首诗词) 定风坡苏轼原文(定风波苏轼古诗) 当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海棠苏轼古诗赏析(苏轼的诗海棠的诗意) 定风波苏轼朗诵(苏东坡定风波诗词 ) “东坡初恋”让苏轼情诗喷薄而出 苏东坡诗词精选十首(苏轼的经典作品)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苏东坡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诗词 苏轼浣溪沙的诗意 苏东坡的诗有哪些 记东坡——写给男神苏轼 苏轼 东风破_古诗苏轼西湖 苏东坡赞茶的古诗 苏轼讲东坡赤壁的诗词 苏东坡的诗汇总 苏东坡传诗句
一到九的古诗 松树锦鲤的古诗 受了冤屈的古诗 张旭的《古诗四贴》 描述身冷心冷的古诗 宋江见李师师的古诗 描写荷花蜜蜂的古诗词 常见的古诗修辞手法 评价李鸿章的古诗 可以改编成话剧的古诗 坚定步伐的古诗词 古诗描写对女子的爱慕 古诗词中有春花的浪漫 有科学含义的古诗 第一个字带有风字的古诗 最适合粉笔字的古诗 描写鱼翁在钓鱼的古诗 反映童年生活的古诗清 有关五千年文化的古诗 适合512地震的古诗词 宣传背诵古诗文的宣传语 有关爱情的古诗欢快的 古诗小池的题意 小池古诗的简易图 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 有古诗意的微信名字女 歌与劳动人民的古诗词 含铭的古诗 含有爪的古诗 含锁字的古诗词 心不在焉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