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居易关于酒的古诗词元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白居易关于酒的古诗词元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白居易关于酒的古诗词元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包括句子、语录、说说、名言、诗词、祝福、心语等。如果白居易关于酒的古诗词元稹页面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
白居易与元稹
白居易与元稹都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不但过从甚密,而且文风和文学思想相*,世称“元白”。下面为大家带来白居易与元稹,快来看看吧。
一、生*与著述情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又因曾担任太子少傅,后世又称白太傅,白居易少时聪慧,五六岁就开始学作诗,二十二岁父亲去世后,更加勤学苦练,于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三年后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始步入仕途。元和元年为了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闭户累月,写成《策林》七十五篇。应试后被补为县尉,任官期间写了《观刈麦》以及千古名作《长恨歌》。元和二年,白居易调回长安,次年拜左拾遗,为谏官之职。期间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仗义执言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白居易人生道路和诗歌创作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居江州初期,他写了表达其诗歌创作理论的《与元九书》,后又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元和十五年,白居易被召回朝,但他见到了是朝政的腐败,朋党倾轧,只好自请外调。先后出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在苏杭任上,他写有许多咏景名作。大和元年,白居易回京,大和三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看从此闲居洛阳,过上了“官隐”的生活。会昌元年告病免官,会昌六年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五岁。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祖籍洛阳。贞元九年,元稹明经及第。贞元十八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的拔萃科考试,次年成绩公布,和元稹同在榜上的就有白居易。元稹授秘书省校书郎。之后不久便娶高门之女韦氏。但他怀念初恋情人,遂写了《莺莺传》。元和元年,元稹以第一名的成绩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被授左拾遗,频频上疏议论时政,终因获罪权贵而出为河南县尉,但还没上任就开始丁母忧。元和四年二月授监察御史,三月充剑南东川详覆使。元稹乘此机会,了解社会下情,访查官吏不法,弹劾东川节度使。因此调回长安后被派分务东台即洛阳,不久其妻韦丛去世。元稹为之写了《遣悲怀》三首,感情真挚,最有名的是“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和五年被召回京,路上在驿站因为与宦官“争厅”,回京后遭报复,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在江陵时,元稹并未气馁,在《酬别致用》中说“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与白居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同。元和九年元稹奉诏回京,次年又被诏命司马通州。通州自然条件恶劣,元稹到通州后即患病,所以《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云:“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和十四年元稹因大赦回京,十五年因得穆宗宠信,迁祠部郎中、赐绯鱼袋。长庆二年,穆宗命元稹为相。不久因为嫉妒者的中伤而被罢相,出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除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元稹除尚书左丞被诏入京,开始振举纪纲,开除了几个郎官,为当权者所恨,次年就被派为武昌军节度使。长庆五年,元稹“遇暴疾”而卒,据考证可能是服食丹药的原因。
二、元稹与白居易的关系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双峰并峙的作家。或是因文体相类而并举,如屈宋。或是因成就相当而连称,如李杜。或是因文风*似而同列,如韩孟。而元稹与白居易,不但交情深厚,而且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互有启发,互相影响,在文学史上并称“元白”。
元稹与白居易初识于拔萃科考试之时,当时白居易三十一岁,元稹二十四岁。从此他们从同僚发展成了诗友。虽然他们和当时的一些文人都有密切的来往,如元稹与李绅,白居易与刘禹锡,但他们都是彼此最亲*的诗友。在他们交往的三十年间,彼此唱和诗作达千余首。而且白居易的很多作品,都是受了元稹的启发。比如元稹读了李绅的《新题乐府》二十首,立即和作其中十二题,并示与白居易。这对于创作了《秦中吟》的白居易来说,是一个挑战,于是不但逐首和作了元稹相示的十二题,而且新拟了三十八题,写成了五十题一组的.大型组诗。如果没有元稹这个促进因素,白居易的新乐府规模可能没这么巨大,艺术成就也可能要打些折扣。白居易创作了《长恨歌》,元稹受其影响写出了《连昌宫词》。元稹写了《琵琶歌》,白居易受其启发创作了《琵琶行》。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二人在诗歌创作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元稹与白居易因为共同的人生追求走到一起,在文学上惺惺相惜,在生活上患难与共。在元稹丁母忧时,白居易分俸资助,这使元稹终生难忘,并在白居易丁忧时倾囊相资。在后来双方递遭贬谪时,也能不避嫌疑,互相关怀。可以说元稹与白居易的关系非常密切,立朝以正直相期,做人以道义相勉,作诗以风雅相律,他们的友谊是“同志曰友”的最佳注释。
三、总结
元稹由于出身于没落贵族,光宗耀祖成了他的人生目标,所以他结姻高门,结交权贵。其他如缠绵的儿女之情、文坛上的地位,甚至名声、道德评价、生活质量等对他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了丞相。只可惜好景不长,政治上的失意之后便是生命的终结。元稹的诗文作品,是这位才子才华的见证。
白居易由于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所以中庸之道影响着他的一生。他在生活上购置田产,追求安乐。在政治上虽能为民*、造福百姓,但却在发现官场黑暗后明哲保身、闲居洛阳,远离政治的斗争。在思想上以儒为本,以道为用,以佛来逃避现实。也正因如此,白居易才能寿终正寝,且有“官隐”之名。
元白的作品和文学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研究元稹、白居易,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文学,有助于对后代文人的理解,更有助于对整个古代史学史的掌握和贯通。
白居易诗句
1、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燕诗示刘叟》
2、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青门柳》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词三首》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5、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6、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空闺怨》
7、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
8、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南湖早春》
9、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寒食野望吟》
1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1、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彭蠡湖晚归》
12、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春词》
13、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14、怜此皎然质,无人自芳馨。
1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9、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2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21、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22、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2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5、量才授职,则政成事举。
26、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
2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地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8、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穷人。
29、临官莫如*,临财莫如廉。
30、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3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2、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3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4、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35、*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元稹名言
1、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白居易和元稹
这句名流千古的名句"死生契阔三十载,歌诗唱和九百章",讲的是诗人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故事。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白居易和元稹的故事吧!
白居易和元稹
自古至今,情人或者友人之间,含情脉脉地“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于情浓意洽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你唱我和,你赠我答,互写“情诗”的现象并不为奇。但唱和长达三十多年,诗篇加起来竟然有*千首的,恐怕也只有唐代的白居易和元稹这一对“极品”好友了。
正是因为元、白二人感情实在是太亲密了,所以现在很多“潮人”们不理解,他们断定二人之间必有“基情”,网上到处可见这样的帖子:《从元白诗词看元稹与白居易之间》、《元稹与白居易——*BL诗史上的风景》等等,因为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过亲密,诗文酬答之间,又经常说一些十分缠绵的词儿。
一、云情雨意:
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成了同事。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一眼万年”,由此开始了至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好的简直像是“连体婴”一样,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别的还算罢了,这句“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其中有云雨缠绵之意。要是就这一首诗,还算是孤证,但在《和乐天秋题曲江》中,元稹又风情万种地说:“今来云雨旷,旧赏魂梦知。”看到句中的“云雨久旷”之类的字样,你能想到什么?
类似的亲密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士阁老》中,竟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我擦了擦眼,竟然真是写的“鸳鸾侣”三字,竟然真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这白纸黑字的,岂容诋赖?
二、魂牵梦萦: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职为监察御史,经常要四处办案。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就一起饮酒叙谈。
*间,白居易忽然一阵惆怅,他停杯叹道:“可惜微之(元稹字)不在,想必现在已经到了梁州了。”随即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事倒也*常,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一天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恰恰是和李杓直、白居易等人在游曲江、慈恩寺这些地方。正欢洽时,突然邮吏传呼报晓,于是怅然而醒。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这可真叫奇了,这两首诗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但却不约而同地写在同一天,还如同当面唱和的一样,用的是一个韵!这实在不能不说是灵犀相通,心心相印了。
所以到了后来,这段两人遥隔千里,但神交若合符契的佳话,经常是引用来形容夫妻间的牵念了。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 这日夜间,正和*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三、相濡以沫:
虽然很多的朋友,口上都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实际中却往往是“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而元稹和白居易却不然,他们真正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伴侣”。
当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时,过得十分艰苦,《遣悲怀》中说爱妻韦丛跟了他后,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情景也不完全是艺术夸张。这时,是白居易大力资助他,帮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之后,当白居易也因为母亲去世,在乡村守丧时,元稹慷慨送他二十万钱,让丧母后又失去幼女的白居易得到不少安慰:“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元稹的爱妻韦丛去世后,曾写下三首著名的《遣悲怀》,此事尽人皆知,就不多提了,而令人奇怪的是,白居易竟然以韦丛的口吻写了首《答谢家最小偏怜女》,其中写: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
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唉,元白这俩人卿卿我我的这种亲密劲啊,真是让我们看不过去。
倒霉的事还在后面,先是元稹因冲撞了宦官,被贬出京城,后来又贬到通州(四川达县),他愁病缠身,常常忧心自己会病死在异乡。元稹曾写信给白居易诉苦道:“通之地……大有虎、豹、蛇、虺之患,小有蟆蚋、浮尘、蜘蛛、蛒蜂之类,皆能钻啮肌肤,使人疮痏。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黄泉便是通州郡,渐入深泥渐到州”,元稹自料必死,于是将自己的诗稿整理了一番,辑为二十卷,托附给白居易。元稹凄凄惨惨地踏上遥远的行程。他形容自己是:“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然而,没过多久,白居易也被贬去江州,元稹得到消息,惊得从久病床榻上坐起身来:“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白居易虽然被贬江州,但条件要好得多,得知元稹得病后,忙给他寄去适合夏热时穿的轻透衣服,其样式是“浅色彀衫轻似雾,纺花纱裤薄于云”,并且非常贴心地说:“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由于怕通州的天气热死元稹,白居易还寄去江州出产的凉*,所谓:“滑如铺薤叶,冷似卧龙鳞。清润宜乘露,鲜华不受尘。通州炎瘴地,此物最关身”,看这个细心劲儿,恐怕比元稹的老婆还体贴。
四、“夫”唱“妇”随:
白居易首先提倡《新乐府》诗体,而元稹就马上和了十九首。味道也极为相似,时称为“元和体”。我们知道白居易的诗风是通俗浅易,老妪能懂的那种。而元稹的风格也大体相似,当然反对他们的就讥为“元俗白轻”。他们之间的默契度,实在是太高了。
这些文学史上的事儿,咱就不详细说了,语文教材上都说烂了。还是说点八卦的事情,元白之间的默契度高,几乎是每诗必和,也不算多离奇,离奇的是他们之间的一唱一和,太像夫妻之间的调情了。
像元稹和的这首《酬乐天劝醉》中的句子,就看得让人“一口血喷在键盘上”,如“美人醉灯下,左右流横波。王孙醉床上,颠倒眠绮罗。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美人灯下醉倒,眼波流眄,玉体横陈,王孙公子,醉倒床上,眠香宿玉,颠倒绮罗,说完了这些“滚床单”的事情,元稹“悄悄问圣僧”,不是,问白居易:“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你想劝我喝醉,喝醉了你想干什么啊?我的天啊,双手掩面!
还有这样一首应和之作,名为《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你读一下,是什么味道: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如果隐去名字,这怎么像是两个大男人之间的感情呢!想象当年花前月下的欢醉之乐,如今却孤身一人带病观花,愁倚门帘,怅然远望,独自喟叹,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也太像闺中少妇想念远行的丈夫了吧!同样是怀念朋友的诗,杜甫想念李白时,哪有这样的句子?
所以说,这么看,元、白之间的感情,还真不是那么正常。
五、至死不渝:
虽然元稹对待崔莺莺是始乱终弃,又害得一代名妓薛涛得了相思病,但他对白居易却是深情不渝。元白两人的`感情,可谓是白头到老了。用现在网上小朋友们的话就是:“元稹可以渣了所有的妹纸,却对一个男人一往情深”。
后来,俩人的官位可谓是青云直上,都成为金章紫绶的三品大员(在唐代,成为三品大员,几乎就是人臣中的顶峰),但元稹不为当时的朝臣所容,后来外放到越州当刺史,白居易于是也跟着要求出京,到了相邻的杭州做官。
两人的治所相*,又都是当地一把手,可以“假公济私”,用传递公文的驿使来互通“情书”,但这两个头白如雪的老头还是很珍惜相聚的日子,有一次,元稹来杭州探访,聚了三日有余,临别时,元稹依依不舍地说:,
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
“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看来,尽管时光不断地飞逝,元白的感情却一直没有改变,甚至是岁久弥深,对彼此的依恋,越来越重了。元稹和白居易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洛阳,当时元稹从越州回京师时,特地去探访闲居东都的白居易,临别时,写下这样两首诗: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吟罢这两诗,二人执手良久,才怅然分别,然而,这却是元、白的最后一次相见。不久,白居易就得到了元稹在武昌任所突发急病而死的噩耗。他回味这两首诗,越读越觉得,这就是元稹提前写给他的临别赠言啊!这难道是冥冥中的天意,魂魄中的先知吗?
元稹死后,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给好友的祭文中写道:“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这其中“公虽不归,我应继往”之类的语句,简直就是一付“未亡人”的口吻――你死了,我很快就要跟你去了。实在不像普通朋友能说得出来的。之后很多年里,一直到死,白居易都挂念着阴阳相隔的元稹,并写悼亡诗说:“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晚年的白居易,奉佛行善,将很多钱财都捐给了佛寺,他的动机和祈愿是什么呢,他写的《修香山寺记》中说得很明白:“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看到了吗,求佛积善,无非是想和元稹(微之),再结后生之缘。
那元稹有没有结再生缘的念头呢?也有诗为证,元稹的《寄乐天》中早就说过:“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看,这俩人都好到什么份上了?早就盟定三生了。假如他们俩真是一男一女,那真是一段非常完美的爱情佳话啊!李清照、赵明诚也尚有不及吧!
但不管如何,元白早已是古人,这桩风流案,想审恐怕也只能把卷宗递交到阎王殿办理了。正所谓:“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元白两人确实是有超越一般朋友间的情意,但这情意是不是和“性爱”有关,却真的难以判断了。但是,冲着古往今来,连真正的恩爱夫妻,也没有写过这么多的唱和之作,也没有说过这么多卿卿我我的肉麻话的份上,我还是期盼阎王爷、转轮王之类的“大神”联合办公,让元稹和白居易来生做一对真正的夫妻吧!
在唐代文学史上,白居易与元稹合称“元白”,他们两人之间关系密切,频繁来往三十余年,互相赠答的诗篇中表现出两人真挚而深厚的情谊。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元稹(779—831),字微之,家中排行第九,在白居易赠给元稹的诗中,常常出现的“元九”就是元稹。
白居易与元稹都是从小接受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年少有为。白居易十六岁带着写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往长安,得到顾况的推荐,一时之间名噪京城。元稹更是在十五岁就考取了明经科,小小年纪能通过明经科考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白居易二十七岁通过进士科考试。
唐代科举考试中,明经科和进士科都属于常科考试,进士科难度较明经科大一些。通常情况下,通过常科考试的士子还要参加吏部的考试才能在官场上谋得一官半职。
正巧贞元十七年(801)白居易和元稹都决定参加来年的书判拔萃科考试,两人一同努力读书,准备考试。贞元十八年(802),三十岁的白居易和二十三岁的元稹同时通过了这次考试,他们又一同被授予校书郎的职务,多年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校书郎的工作相对轻松,白居易和元稹两人常常一同游山玩水,唱和作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和元稹校书郎三年的工作期结束,两人再一次走进制科考试的考场,参加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两人再次顺利通过,这次考试共有十八人通过,元稹获得了第一名。
因为答题言词更为得当,元稹被授予左拾遣,白居易回答问题的语言更加犀利,被派到了长安周边的周至县做县尉。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唐】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元白二人的仕途分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元稹在左拾遣的岗位上工作勤勉,后又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元和四年(809)春,元稹奉旨出使剑南东川,调查案件。
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好友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游览曲江和慈恩寺。游玩之后,又到李杓直家饮酒,*间白居易触景生情,忽然停下杯说道:“微之现在应该到了梁州了”,于是在李杓直家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花开时节,白居易与朋友们一同饮酒以消除春天的愁绪,喝醉了酒之后,折断了花枝当作酒筹。忽然想起元稹这位好朋友来,他正身在遥远的他乡,仔细计算好友的行程,今天应该到了梁州。
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最能体现出白居易对元稹的思念之情,古时交通不便,从长安到东川路途遥远,但是白居易仍然计算着好友的行程。这是多么牵挂好友,即便他此时不在身边,也时刻关注着他。
更为有趣的是,正在旅途中的元稹此时确实到达了梁州,他还做了一个梦,梦里的场景居然就是白居易与李杓直同游曲江和慈恩寺。
梁州梦
【唐】元稹
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李建)、乐天(白居易)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使已传呼报晓矣。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白居易计算元稹的行程分毫未差,这一日元稹果然到了梁州。夜晚元稹留宿在驿馆中,做了一个梦,恰好梦到自己与白居易和李杓直同游曲江和慈恩寺,突然间醒了过来。换乘的马已经到了台阶下,驿馆的小吏告诉我天已经亮了。
元稹在诗中说梦到与两位好友一起游览曲江,又到慈恩寺的一些院落里走了走,驿馆的小吏已经把换乘的马牵到了台阶下,忽然发觉自己此时在古老的梁州。
曲江和慈恩寺是当时长安的游览胜地,进士登科后,皇帝就在曲江赐宴,慈恩寺塔即雁塔,也是新进士题名的地方。元稹远在旅途之中,对长安和长安的好友一定非常想念。元稹与白居易同时登科,在曲江与慈恩寺都有很多回忆。在他的潜意识中,把长安的名胜与好友联系在一起。元白二人虽然山水相隔,但心灵亦是相通的。
元和十年(815),元稹已困顿州郡五年有余,正月元稹一度奉旨回朝,可能再次被起用。回到长安,他与白居易饮酒作诗,两人欢声笑语,自在快活。三月,元稹没有等来重新起用的消息,等来的却是将他贬至偏远的通州(今四川达州)。在通州,元稹不幸患上疟疾,生命垂危。
此时的京城长安,白居易为宰相武元衡遇刺之事,强烈要求严惩凶手,被指越职言事,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身染重病的元稹听到这个消息万分震惊,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此时卧病在床,一盏即将熄灭的枯灯忽明忽暗。诗人此夜听到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消息,震惊万分,重病在身却一下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伴着冷雨呼呼地吹进了寒冷的门窗中。
元稹被贬他乡,又身患重病,奄奄一息,心情非常暗淡。这时忽然听到最好的朋友也蒙受不白之冤,贬谪到了江州,元稹的情绪受到极大的刺激,一时难以*复。他的眼中,晦暗的灯光变得更加暗沉,窗外的凄风苦雨让他更深地感受到世事无常。
元稹把这首诗寄给白居易后,白居易非常感动,他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这首诗把当时昏暗的情景与诗人失落的心情共同表现出来,却又非常含蓄,让读者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心意相通的真挚情感。白居易看后心灵会受到更大的触动,这首正是为他而写。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唐】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时,一日醒来心情略带忧伤,原因是前一晚他梦见了相隔千里的好友元稹。两位好友山水相隔,总会彼此思念。白居易有些责怪地问,不知道元稹因为什么事情非常想念我,让我在昨夜三更梦见了他。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得出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关系真是太好了,好到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他们两个一个在通州,一个在江州,很难见上一面,只能借通信排解心中的思念之情。白居易心中时常想起好友元稹,但是他不直接说自己太想念元稹,而是用带有一些埋怨的口吻说,你是因为什么事情太想念我,以至于让我梦见你。不得不说诗人的浪漫可以幻化出无穷的想象力。
白居易把这首诗寄给了元稹,元稹收到诗后,立刻以诗回复了好友。
酬乐天频梦微之
【唐】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这时疟疾已经好转,但是因为罹患重病,记忆力减退,也因为被贬通州而感到郁闷压抑,心情低落。
元稹诗中说与白居易两人分散各处,相隔遥远,难得通上一回信,感念你在梦中还会想起我。如今我因为生病有些神志不清,在梦里总是梦到那些不相干的人,却唯独没有梦见你。
曾经两个意气风发的年少英才,如今却都遭到贬谪,分散在偏僻的地方,互相表达思念只能通过写信表达。偶然梦中出现好友,一来是太思念对方,二来似乎在梦中得见一面也是一种幸运。
元稹困顿州郡十年左右,重新回到朝廷做官,这次他得到了重用,甚至一度还与白居易因为政见不同而有些疏远。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关系,白居易先后在江州和忠州等地方任职后,也回到中央,但他已经看透了朝堂上的真真假假,请求外调。长庆二年(822)朝廷批准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次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两人的工作地点相距不远,这回又可以时常见面了。
元稹与白居易会面之后,本已为他写过赠别的诗,但是心中还有心绪想要表达出来,于是又重新写了诗赠给白居易。
重赠乐天
【唐】元稹
白居易与元稹的生死之交
古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白居易和元稹就是这样的一对至交好友,两人相识30余年,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与元稹的生死之交,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宝民诗歌史上有“元白体”之说,语出自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严羽将白居易与元稹的诗体并称为“元白体”,苏东坡也曾将其二人相提并论,称为“元轻白俗”。白居易与元稹不但是诗歌创作上的同道,也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白居易与元稹是贞元十七年(801年)在长安相识的,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二人都准备参加制科考试,便一起住进华阳观学*。元和元年(806年),二人在制科考试中双双胜出。以后的岁月里,宦海沉浮、萍踪不定,二人聚少离多,屈指算来,二人在一起相处较长的时间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长安应试的五年;另一次是同朝为官的两年,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友谊。
元、白二人不仅在文学上情趣相同,在政治主张上也具有相同的理念,白居易文集中有《策林》七十五篇,宋人洪迈将《策林》看作是元、白二人合作的作品,是在华阳观准备制科考试时共同撰写的,《策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针对当时的现实提出的政治主张。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在华阴县的敷水驿与宦官发生冲突(史称“敷水驿事件”),但由于宦官当时权势熏天,唐宪宗竟然将挨了打的元稹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白居易挺身而出,连上三书为元稹鸣冤,要求朝廷公正处理此事、以还元稹的公道,白居易如此为元稹仗义执言,不但会得罪宦官,而且会得罪皇帝,但他不管这些,足见他与元稹的感情之深。
元和元年(806年),元稹的母亲去世,白居易为元稹的母亲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墓志铭;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的母亲病逝,元稹当时身在江陵,无法亲自吊丧,便委派侄子专程前往代表自己吊祭,并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文中说自己与白居易“坚同金石,爱等兄弟。”白居易在家守丧期间,经济拮据,元稹自己虽然也不宽裕,却三次寄钱资助白居易,总计有二十万钱,白居易非常感谢,在《寄元九》中写道:“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元稹曾写过一组《梦游春》诗,记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情感经历,他把这首诗与白居易分享,在《题序》中写道:“斯言也,不可使不知吾者知,知吾者亦不可使不知。乐天知吾也,吾不敢不使吾子知。”显然把白居易当成了可以倾吐内心秘密的.知己,白居易收到此诗后,当即写了首《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来唱和。元稹的妻子韦丛去世后,他写了许多悼亡诗来纪念,也把这些诗寄给了白居易,白居易借用韦丛的口气,写了三首答诗安慰元稹。这样的倾诉与安慰,正是二人情同手足的见证。
二人都是大诗人,所以,经常用诗歌来传递彼此的友谊,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七日,元稹离开长安前往梓州审案,二十七日那天晚上,白居易与友人在朋友李建家喝酒,*间,白居易放下酒杯说:“微之(元稹)今天应该走到梁州了吧!”随后提笔写了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十多天后,有人带来了元稹给白居易的信,信后附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三月二十九日启程上路,白居易一直送到长安西边的蒲池村,两人在此借宿一晚,次日依依不舍地分手,元稹赠诗与白居易:“今朝相送自同游,酒语诗情替别愁。忽到沣西总回去,一身骑马向通州。”白居易也写了一首《醉后却寄元九》相和:“蒲池村里匆匆别,澧水桥边兀兀回。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几天后,因长安阴雨连绵,白居易又为元稹担起心来,在《雨夜忆元九》中写道:“天阴一日便堪愁,何况连宵雨不休。一种雨中君最苦,偏梁阁道向通州。”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得知消息后,写了一篇《闻乐天受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白居易读到此诗后,特别感动,写了一篇《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后来,他写信给元稹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大和五年(831年),元稹病逝于武昌,消息传到洛阳,白居易伤心地写了一首《哭微之》:“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并作《祭微之文》:“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白居易又为元稹写了墓志。在此后的岁月中,白居易多次写诗追忆元稹,“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梦微之》)会昌元年(841年),此时元稹已离世十年了,白居易读到了卢贞诗集中有卢贞与元稹唱和的诗,伤感不已,再次写诗怀念道:“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今天,距元稹和白居易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千余年,但两位诗人之间那种超越生死、荣辱与共的友情,却依旧放射着至真至纯的人性光辉!
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
白居易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著名诗人,他的古诗词,在我们的语文课文中常常出现,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 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白居易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弊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早期讽谕诗中的佳作,为后来新乐府、泰中吟等讽谕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看割麦这个简单情节,表现出当时农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 苛捐杂税的繁重,把抨击柔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括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封建剥削制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试题】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参考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鉴赏】
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注释】
①无余:无余涅槃。有余:有余涅槃
②空花:空中之花。病眼者见空中有花,但虚空原无花,只是眼病所见。譬喻妄心所计之诸相并无实体
③阳焰:大乘十喻之一。阳光照射在旷野之上所产生的.幻相,渴者见之以为是水
【赏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余涅槃也是不可住。若住于无余,执着无余,即见无余相,自然不得究竟,落于有余。故曰“若住无余却有余”。究竟真理,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议,所以“言下忘言”则一时顿悟。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即是一场大梦,而于此梦中大说“人生如梦”,就是“两重虚”。凡夫所执种种,无非空花。空花只因病目起,并非实有,只是目愈则空花自无,于此不可执着求个空花灭处。譬喻修行,只是复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并非更可得个什么空花之果。即无所灭,亦无所得,阳焰觅鱼,也是这个意思。禅与动,俱是空话,不可执着。以禅斥动,以动斥禅,或禅动相融,皆入执着中,难于如如相应。禅动具不执着,不执着亦不执着,自然是“不禅不动即如如”了。
白居易介绍
唐代: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鹦鹉(一作翦羽)
唐代:杜甫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白居易《问刘十九》古诗词翻译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问刘十九》古诗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问刘十九》古诗词翻译赏析
《问刘十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前言】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注释】
⑴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⑵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酿造。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⑶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⑷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翻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红泥炉的小火苗,烧得殷红。天色阴沉,貌似晚上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赏析】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
“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问刘十九》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白居易放鱼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放鱼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鱼
【唐】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煦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余。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到江州之后所作。
诗中写了一个故事:两条白鱼,置于地上,相濡以沫,相煦以湿,即便不伤于刀俎,也将被蝼蚁所食。诗人遂起同情之心,放生于南湖西江。并说:“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作者仕途失意,谪居江州,救白鱼于困厄之中,应该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感觉,诗中寄托了诗人身世之感慨。
放鱼(自此后诗,到江州作)
作者:唐·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白居易元和十年贬为江州司马。
②呀呀:开口貌。
③煦濡:吐沫以相济。《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④写:通泻,倒。
⑤拨剌:鱼跳跃时发出的声音。
⑥《老子》:“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假人。”此避唐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
⑦南湖:指鄱阳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
⑧西江:唐人称长江出峡至扬州一段。
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因称隋侯之珠,又曰明月珠。见《*》卷二。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白居易的诗全集栏目。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旧唐书‧白居易传》
《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才子传》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作品书法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9.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白居易《长恨歌》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1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1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6.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白居易《花非花》
1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2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23.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2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26.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
27.街前酒薄醉易醒, 满眼春愁消不得。——白居易《 长安春》
28.青门柳枝软无力, 东风吹作黄金色。 ——白居易《 长安春》
29.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30.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31.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32.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
33.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白居易《春风》
34.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白居易《春风》
35.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白居易《闲游即事》
36.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3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38.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39.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40.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4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关于酒的古诗词元稹 白居易元稹的古诗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古诗坟上草 白居易现存古诗中多少是写元稹的 元稹的诗词 白居易写元宵节的古诗词 白居易的古诗词 元载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对酒的古诗 古诗词白居易的草 以元白与白居易并称的古诗 元稹的菊花古诗词 菊花元稹的古诗词 白居易的元旦古诗 小满的古诗词元稹 白居易的诗词 元稹写的古诗白露 10首白居易的古诗词 白居易的所有古诗词 白居易诗人的古诗词 白居易最好的古诗词 白居易的古诗词小楷 白居易景色的古诗词 白居易的春风古诗词 播放白居易的古诗词 白居易的古诗词及感受 古诗词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写过的古诗词 作者是白居易的古诗词
白居易的古诗杨柳枝词 白居易与元稹的生死之交 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 白居易与元稹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 《草》白居易古诗 白居易《问刘十九》古诗词翻译赏析 古诗草白居易 白居易放鱼古诗 白居易古诗词《琵琶行》鉴赏 白居易《鸟》古诗 白居易草的古诗 古诗草白居易 白居易和元稹 草白居易古诗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 白居易的诗全集(白居易的诗词精选) 白居易元稹互赠的诗(白居易写给元稹最有名的诗) 白居易的诗词有哪些(最知名的10首古诗词)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白居易最知名的10首古诗词) 白居易的古诗 元稹的古诗 白居易写西湖的古诗词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古诗词 关于白居易三伏天古诗词(2首)
中秋话团圆的古诗词 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古诗 破阵子拼音版的古诗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一共多少首 曹魏时期的古诗词 种菜的乐趣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硬笔书法作品 古诗中的豪迈豁达 描写日常爱情的唯美古诗 **高考古诗词考教财上的吗 书法和古诗结合的区别 小学生背诵简单的古诗 能体现出汉字特色的古诗 有没有好听的古诗情侣名 有关蝴蝶的古诗 心有灵犀古诗里的成语 播放大象的古诗图片 古诗中更有深厚的友情 唐代有名的七言古诗 登鹳雀楼的下一首古诗 形容自己才疏学浅的古诗词 适合幼儿9月份学*的古诗 有关于辣妈节的古诗 古诗词带水的 关于七个字的简单古诗 形容朋友情投意合的古诗 现代文引用古诗词的语言特色 初一的知识上册古诗 古诗词鉴赏是干嘛的 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古诗词 宿新市徐公店的三首古诗